基于3S敬业度理论的学术类研究生创新行为研究
培养“3S”应用人才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兰州财经大学为例

培养“3S”应用人才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周茅先(兰州财经大学农林经济管理学院,甘肃兰州730020)[摘要]“3S”应用技术飞速发展,涵盖了国土、地矿、环保、城建、能源、经济等范围。
“3S”产业已经成为一门综合性的新兴产业。
现阶段本科生“3S”技术实践课程教学模式与企业实际生产相互脱节,这种现象迫切要求对当前本科生实践课教学进行创新。
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分析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革新“3S”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采用校企联合培养方式,探讨在新培养模式中如何改革“3S”课程教学中的实验教学,提出创新的授课、考核、教学、组织和运行方式,让学生对学科的实践意义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对于学生毕业后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同时,也对其他的专业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校企联合;实践教学;3S应用技术[基金项目]2017年度兰州财经大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研究”(LJZ201704)[作者简介]周茅先(1974—),男,山西夏县人,博士,兰州财经大学农林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21)13-0103-04[收稿日期]2021-02-06———以兰州财经大学为例一、引言“3S”技术的应用涵盖了国土、地矿、环保、城建、能源、经济等范围,并且在与大众关系密切的公共设施管理、道路交通、电力供应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3S”产业已经成为我国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些年来,国家加快整合3S (GPS 导航定位系统、RS遥感技术、GIS地理信息系统)资源,推动空间信息产业创新和整体升级;形成了以空间数据获取与处理、空间数据库建设、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为核心的产业群体,实现了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充分释放了科技资源效能,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
新时代育人质量工程研究生项目

新时代育人质量工程研究生项目
新时代育人质量工程研究生项目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计划,旨在培养具有高素质、全面发展的研究生。
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可以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我国的科学研究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新时代育人质量工程研究生项目的实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项目要求研究生在学术研究方面具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研究生需要深入学习专业知识,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培养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项目还要求研究生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够对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和思考,提出新的观点和理论。
新时代育人质量工程研究生项目关注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项目要求研究生参与科研项目,进行实践操作和实验研究。
通过实践活动,研究生可以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项目还鼓励研究生进行创新研究,提出新的理论和方法,为学科发展做出贡献。
新时代育人质量工程研究生项目还注重培养研究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项目要求研究生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和合作,与导师和同学进行深入的学术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通过团队合作,研究生可以学习到不同的观点和方法,丰富自己的学术视野。
同时,项目还注重培养研究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鼓励研究生关注社会
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新时代育人质量工程研究生项目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计划,通过培养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我国的科学研究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希望通过该项目的实施,能够培养更多具有高水平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研究生,为我国的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

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是衡量研究生在科学研究和创新实践中所表现出的能力的重要标准。
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需要综合考虑研究生的学术素质、科研能力、创新思维、科技创新成果等方面的表现,下面将从几个方面详细介绍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
首先,学术素质是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中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学术素质包括研究生的学术背景、学术品质、知识储备等方面的表现。
研究生需要具备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对相关领域的前沿研究有一定了解。
研究生应具备良好的学术道德素养,包括严谨的学术态度、诚信的科研行为等。
此外,学术素质还涉及研究生对科学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包括能否进行科学的实验设计、数据分析与解读、论文撰写等。
其次,科研能力也是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中的重要指标。
科研能力是指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包括问题分析能力、实验设计与操作能力、数据处理与解读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
研究生需要具备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提出具有创新性的科学问题,并通过科学实验或调研等方式加以解答。
此外,研究生还需要具备科学的数据分析和结果解读能力,能够对实验数据进行合理解释,并从中总结规律。
再次,创新思维能力也是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中的重要指标之一、创新思维能力是指研究生在科研实践中能够灵活运用知识、突破传统和常规思维模式,提出新颖观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生能够发现和解决问题中的矛盾与难题,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能够通过跨学科的思维方式来解决复杂问题。
创新思维能力还表现在研究生能够将学科知识与社会实际相结合,能够思考科技创新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最后,科技创新成果也是评价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
科技创新成果包括科研论文发表、专利申请、项目成果、科技奖项等方面的表现。
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核心目标就是要通过科研实践取得具有一定学术和社会影响的成果。
研究生需要具备独立完成研究项目的能力,并能够及时撰写、发表科研论文,向学术界和社会传播研究成果。
研究生期间的学术成果与创新能力展示

研究生期间的学术成果与创新能力展示研究生期间是培养高级科研人才的重要阶段,学术成果与创新能力的展示对于评估研究生学术能力和职业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研究生期间学术成果和创新能力的展示途径。
一、学术成果展示学术成果是研究生期间最重要的产出,包括发表的论文、参与的科研项目、获得的专利、学术报告等。
学术成果展示的方式可以有多种选择。
1. 学术论文发表学术论文是评估研究生学术水平的重要指标,通过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来展示学术研究成果。
学术论文应注意质量和数量的平衡,同时选择适合自己研究领域的顶级期刊或会议进行投稿。
2. 科研项目参与经历积极参与科研项目是展示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可以详细介绍自己在项目中的角色和职责,项目的目标、背景、方法、实施过程和成果等。
3. 专利成果获得专利是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重要认可。
可以列举自己获得专利的名称、专利号、发明内容和应用领域等信息。
4. 学术报告和演讲参加学术会议并进行学术报告或演讲是展示学术成果和交流学术观点的重要途径。
可以列举自己参加的学术会议和报告的主题、内容和获得的反馈等。
二、创新能力展示创新能力是研究生培养的核心目标之一,如何展示自身的创新潜能和能力也是关键。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创新能力展示方式。
1. 科研项目设计与实施详细介绍自己参与的科研项目的设计思路、创新点和实施过程等。
可以强调自己在解决科研难题和创新方向上所做出的努力与贡献。
2. 科技竞赛获奖经历积极参加各类科技竞赛也是展示创新能力的有效方式。
可以列举自己参加的科技竞赛及获奖情况,并详细介绍自己参赛项目的创新亮点和成果。
3. 创业经历与成果如果研究生期间有参与创业或创新创业项目的经历,可以详细介绍自己的创业项目、商业模式、市场竞争等,并着重突出自己在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中的作用。
4. 学术或技术论坛积极参加学术或技术论坛,给自己提供展示创新能力和学术思维的舞台。
可以分享在学术或技术领域的研究成果,与学者、专家和同行进行深入交流。
3s实习报告

3s实习报告
我在3s公司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实习,这段时间里我学到了很
多关于市场营销和销售的知识,也锻炼了自己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
作精神。
在实习期间,我主要负责市场调研和客户拜访。
通过市场调研,我了解到了公司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情况和消费者的需求,为公司
的销售策略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在客户拜访中,我学会了如何与客
户建立良好的关系,了解他们的需求并提供专业的解决方案。
这些
经历让我对市场营销和销售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提高了我的实际
操作能力。
在团队合作方面,我参与了公司的团队项目,与同事们合作完
成了一些市场调研和销售活动。
通过与同事们的合作,我学会了如
何有效地沟通和协调,也感受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这段实习经历让我受益匪浅。
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也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我对市场营销
和销售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更加自信地面对未来的工作挑战。
感
谢3s公司给予我这次宝贵的实习机会,我会继续努力,为公司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3S技术及其应用

空间定位 空间导航 网络GIS
2021/10/10
Internet/GIS/GPS/RS
47
其中GIS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的典型应用
1、城市规划与管理 3、土地利用与管理
2、基础设施管理
4、生态环境管理
2021/10/10
GIS在交通管理中
48
GIS在道路管理中
【例6】下图中左图是一幅具有林木、河流和房屋的景观地图,
2021/10/10
43
2、地理信息系统与一般信息系统的区别:
一般信息系统:只能存储、管理数据,不 能将数据在空间上的分布表现出来。
地理信息系统:除了一般信息系统的功能 外,还能显示数据的空间分布,并且有强大的 空间查询、分析、模拟、统计和预测等功能。
如目前我国已应用GIS对各地区各时段的“甲型H
2021/10/10
54
打造“高科技农民”
每隔3~5天给农民送去他们庄稼地的高分辨 率卫星影像,农民在计算机网络终端上可以 从影像图中获得他的农田的长势征兆,通过 GIS作分析,制定出行动计划,然后在车载 GPS和电子地图指引下,实施农田作业,及 时地预防病虫害,把杀虫剂、化肥和水用到 必须用的地方,而不致使化学残留物污染土 地、粮食和种子,实现真正的绿色农业。
2021/10/10
55
让生活更惬意
数字地球将容纳大量行业部门、企业和私人添
加的信息,进行大量数据在空间和时间分布上的研 究和分析。例如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全国交 通运输的规划、城市发展的规划、海岸带开发以及 西部开发。从贴近人们的生活看,房地产公司可以 将房地产信息链接到数字地球上;旅游公司可以将 酒店、旅游景点,包括它们的风景照片和录像放入 这个公用的数字地球上;世界著名的博物馆和图书 馆可以将其收藏品以图像、声音、文字形式放入数 字地球中;甚至商店也可以将货架上的商品制作成 多媒体或虚拟产品放入数字地球中,让用户任意挑 选。
“3S”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作品赛事宣传手册

挑战“3S”“3S”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作品赛事宣传手册西南交通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团委学生会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研究生会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3S组织前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强校之本,强国之源。
大凡世界一流大学都具有自身独特的科技优势,这告诉我们:大学之所以能云集一批批专家、学者和教授,能吸引全国各地有志青年,就是因为她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是研究科技的基地,是服务社会的源泉!为此,大学有优势、责任和义务,为这个国家,这个社会和人民培养一批批优秀青年人才。
二十一世纪国家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科技实力的竞争,是创新能力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
因而,在知识经济时代的浪潮中,如何开发、提高广大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就更显得重要而迫切!“Student Science Series”(简称“3S”)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作品竞赛系列,就是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在这一背景下结合学院实际做出的又一重大举措。
其宗旨在于鼓励我院学生在课外自主地进行科技创新,以激发他们的科技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
百年交大,百年辉煌,这与她在学术上的不懈追求,在前沿科技上的不断创新分不开的。
“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在新的世纪里,让我们牢记百年交大的优良传统,不仅扎实地学好课内知识,更积极投身于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勇攀科技创新的高峰!“3S”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介绍“Student Science Series”(以下简称“3S”)赛事是由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团委学生会,研究生会和3S组委会联合主办,在校团委,院团委的领导支持下自主开展的一项大型高水平的科技创新综合赛事。
“3S”每年举行一次,2004年为第一届,大赛涵盖“挑战杯”预选赛(每年2月~5月),“电子设计大赛”(每年6月~9月),“数学建模大赛”(每年9月份),“程序设计大赛”(每年10月份)等系列赛事。
同时,我们将聘请学院著名的教授:靳蕃,范平志,郭进,张翠芳,方旭明等为“3S”顾问委员会的长期顾问,进行竞赛的指与作品审核。
基于pdca循环理论的工科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提升研究

第22卷㊀第1期2020年1月大连民族大学学报JournalofDalianMinzuUniversityVol.22ꎬNo.1January2020收稿日期:2019-11-21ꎻ最后修回日期:2019-12-05基金项目:大连民族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认定项目(JGRD-2019-31)ꎮ作者简介:宫长明(1964-)ꎬ男ꎬ吉林榆树人ꎬ教授ꎬ博士ꎬ主要从事发动机燃烧和排放控制研究ꎮ文章编号:2096-1383(2020)01-0085-03基于PDCA循环理论的工科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提升研究宫长明ꎬ刘凤华(大连民族大学机电工程学院ꎬ辽宁大连116605)摘㊀要:研究生既是科研工作的参与者ꎬ又是未来国家创新体系中科研队伍的主要后备力量ꎮPDCA循环是质量控制管理的理论模型ꎬ基于PDCA循环理论ꎬ对提升硕士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进行探索研究ꎬ旨在为提高国家科学技术竞争力和培养合格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ꎮ应从计划㊁执行㊁检查和处理四方面着手培养硕士研究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ꎬ并使其具有独立科研能力㊁敏锐的眼光和灵活的头脑ꎬ从而具备科研创新的基本能力ꎮ关键词:PDCA循环ꎻ工科ꎻ硕士研究生ꎻ科技创新中图分类号:G642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ResearchonImprovingScientificResearchInnovationAbilityofEngineeringGraduateStudentsBasedonPDCACycleTheoryGONGChang-mingꎬLIUFeng-hua(SchoolofElectromechanicalEngineeringꎬDalianMinzuUniversityꎬDalianLiaoning116605ꎬChina)Abstract:Graduatestudentsarenotonlytheparticipantsofscientificresearchꎬbutalsothemainreserveforceofthescientificresearchteamofnationalinnovationsysteminthefuture.PD ̄CAcycleisatheoreticalmodelofqualitycontrolmanagement.BasedonPDCAcycletheoryꎬthispaperexploresandstudieshowtoimprovethescientificresearchandinnovationabilityofpostgraduatestudentsꎬinordertolayasolidfoundationforimprovingthecompetitivenessofna ̄tionalscienceandtechnologyandcultivatingqualifiedtalents.Graduatestudentsshouldculti ̄vatetheirabilitiestofindandsolveproblemsfromfouraspectsꎬsuchasPlanꎬDoꎬCheckandActꎬwhichmakethemhaveindependentscientificresearchabilityꎬsharpvisionandflexiblemindꎬsoastoachievethebasicabilityofscientificresearchinnovation.Keywords:PDCAcycleꎻengineeringꎻmastergraduatestudentꎻscientificinnovation㊀㊀随着中国教育体系不断完善及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ꎬ研究生的教育规模不断扩大ꎬ在校研究生数量不断增长ꎬ中国已经成为研究生教育大国ꎮ与此同时ꎬ研究生教育培养中的问题也逐渐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ꎬ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问题ꎮ研究生教育是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最高端的教育ꎬ代表国家教育的最高水平[1]ꎮ本科生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ꎬ强调的是学生对于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以及对于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ꎻ而研究生教育则是为了向国家和社会输出高水平㊁高层次的科研人才ꎮ具有一定的科研创新能力是研究生教育区别于本科生教育的重要特征ꎮ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国家和社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ꎮ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不仅关乎中国的教育水平ꎬ而且还直接影响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具体落地执行ꎮ研究生阶段是在导师指导下研究生自主学习和进行科学研究的阶段ꎬ学习目标是培养研究生具有独立科研能力ꎬ具有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ꎬ具有敏锐的眼光和灵活的头脑ꎬ具备科研创新的基本能力ꎮ本文结合质量管理控制PDCA循环理论ꎬ从计划㊁执行㊁检查和处理四方面处理科研活动的基本方针着手ꎬ对提升硕士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教学方法进行探索研究ꎬ旨在为培养合格工科硕士研究生摸索出一套基本方法ꎬ对高校创新性研究生人才培养具有实际意义ꎮ1㊀PDCA循环理论PDCA循环理论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休哈特博士首先提出的ꎬ由戴明采纳㊁宣传后获得普及ꎬ所以又称戴明环[2]ꎮPDCA循环的含义是将质量管理分为四个阶段ꎬ即计划P(Plan)㊁执行D(Do)㊁检查C(Check)㊁处理A(Act)ꎬ如图1ꎮ图1㊀PDCA循环任何工作或活动之前ꎬ都要按照这四个阶段进行ꎬ然后将成功的纳入标准ꎬ不成功的滞留到下一循环去解决ꎮPDCA每循环一次ꎬ质量水平和管理水平均提高一步ꎮ它不是单纯的周而复始的运转ꎬ而是阶梯式上升ꎬ如图2ꎮ图2㊀PDCA循环阶梯式上升通过每一次循环ꎬ都要进行总结ꎬ提出新目标ꎮ这一工作方法是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ꎬ适合所有领域ꎮ这也是工科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ꎬ培养其科研创新能力的一个基本方针ꎮ2㊀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评定国内外许多学者针对创新能力给出了不同的定义ꎬ大体归纳起来主要有:(1)创新是建立新的生产函数ꎬ实现新思想㊁新方法和新技术的 新组合 [3]ꎻ(2)创造能力是认知风格㊁人格因素及相关领域知识和能力等因素相互作用的必然结果[4]ꎻ(3)创新能力是人们推陈出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ꎬ是人类的思维和社会实践能力的综合表征[5]ꎻ(4)创新能力是对已有知识的综合应用来产生新思想㊁新技术和新产品[6]ꎻ(5)创新能力需具有基础㊁专业和工具性知识ꎬ以及综合性融合知识的能力[7]ꎮ研究生是国家科技发展的中坚力量ꎬ国家科学技术竞争力的提高ꎬ有赖于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提高ꎮ研究生阶段是不同于本科阶段的学习方式和科研工作能力培养的重要转折期ꎬ是独立科研能力实现和科研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锤炼阶段ꎮ科研能力是指人们进行科学研究时发现问题㊁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ꎮ要求研究者具有:(1)观察能力㊁思维能力㊁实际操作能力ꎻ(2)快速搜集和拆解信息的能力ꎬ没有适宜的信息ꎬ发现不了问题ꎬ也无从分析与解决问题ꎻ(3)能独立确定科研课题ꎬ设计实验方案ꎬ并按方案组织实施实验研究的能力ꎻ(4)整理实验资料ꎬ进行科学分析ꎬ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ꎻ(5)具有整合各种优势实现探索新事物的能力ꎬ进而实现科研创新ꎮ3㊀PDCA循环理论下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提高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过程ꎬ与PDCA循环的四个阶段一一对应ꎮ3.1㊀计划阶段(Plan)在计划阶段ꎬ研究生首先经过专业基础课学习ꎬ掌握专业基础知识ꎬ熟悉学科前沿ꎬ阅读大量相关专业文献ꎬ之后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㊁研究目标和研究计划ꎮ研究方案的制定是研究生学习过程最重要的阶段ꎬ也是取得科研成果和顺利毕业的关键阶段ꎮ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68大㊀连㊀民㊀族㊀大㊀学㊀学㊀报第22卷半ꎮ在制定研究方案时ꎬ包括以后具体的某一个阶段都要明确5W2Hꎬ即:为什么要这样做(why)ꎻ具体要做什么(what)ꎻ在哪儿做ꎬ从哪里入手(where)ꎻ由谁做(who)ꎻ什么时间完成(when)ꎻ怎样做(how)ꎻ做多少(howmuch)ꎬ达到什么程度ꎮ为此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各阶段计划ꎬ包括日计划㊁周计划㊁月计划㊁学期计划㊁年度计划ꎬ并在实践过程中进行修正或调整ꎬ有的放矢ꎮ好的研究生课题研究方案ꎬ有利于顺利开展科学研究并起到指导作用ꎮ3.2㊀执行阶段(Do)在执行阶段ꎬ要按照制定的研究方案实施每一项内容ꎬ这是实施研究方案最核心的步骤ꎬ也是研究生自我管理的重要环节ꎮ应按照同导师研究团队甚至学科组专家讨论之后制定的研究方案脚踏实地的执行科研实验ꎬ同时坚定目标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ꎬ验证实验设计并从中发现新的问题ꎬ找到新的方法ꎮ与此同时ꎬ通过使用传统实验ꎬ现代设备及检索等高科技手段ꎬ获取㊁利用各种与正在开展的课题相关的文献ꎬ加以整理为研究动向的综述性文献和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研究型文献ꎬ逐步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ꎮ3.3㊀检查阶段(Check)在执行方案的过程中(包括各个小阶段)和执行之后ꎬ都要检查执行情况并记录清楚ꎮ若在实验过程中发现数据异常ꎬ及时查看相关设备是否运行正常及相关参数是否异样ꎬ及时调整参数ꎬ避免实验完成处理数据时发现数据不符合逻辑ꎬ再去重复实验调整参数ꎬ耽误后续工作ꎬ浪费时间ꎬ同时也增加了实验成本ꎬ得不偿失ꎮ查看每一阶段是否按计划执行及是否达到预期结果ꎮ若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或出现新问题ꎬ每周一次或适时向导师㊁课题组汇报并一起讨论制定对策ꎬ有助于提高研究生对问题的识别能力㊁归纳总结处理问题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ꎬ也相应提高了研究生的科研能力ꎮ3.4㊀处置阶段(Action)处置阶段也是处理阶段ꎬ主要是根据检查结果ꎬ对达到预期结果予以肯定ꎻ对没有达到预期结果或出现的新问题ꎬ采取相应的措施ꎬ制定解决方案ꎬ滚动到下一个PDCA循环去解决ꎮ同理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ꎬ处理阶段是一个创新能力培养的环节ꎬ此时执行项目方案ꎬ针对实验结果ꎬ通过相关软件的分析处理ꎬ得出研究结果ꎬ判断是否达到了研究目的ꎬ对于没有达到要求的情况ꎬ继续转到下一步的研究项目中ꎬ从被动地解决问题到主动地分析问题ꎬ再到创新地发现问题ꎮ同时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资料查询和研究结果分析ꎬ以科学㊁客观㊁诚实㊁严谨的态度将研究结果以专利㊁论文和学术交流等多种形式公开共享ꎬ将研究成果转化成生产力ꎮ4㊀结㊀语在遵循PDCA循环理论的基础上ꎬ导师的言传身教也是非常重要的ꎮ常言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ꎮ这不仅体现在日常生活中ꎬ更重要的是对待科研的态度和科研工作严谨认真的精神ꎬ导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或触动都很大ꎬ在指导研究生完成研究课题的过程中ꎬ导师要将自身科研工作中积累的经验㊁好的思想和方法传授给研究生ꎬ让他们在学习期间培养出良好的科研工作态度和作风ꎬ即好的科研习惯ꎬ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ꎬ从事各项科研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ꎬ只有在好的科研工作基础上才能实现科研创新ꎮ应用好PDCA循环理论不仅对研究生在学校学习期间从事科研活动有章可循㊁收获多多ꎬ而且未来在工作中从事任何科研活动都将得心应手ꎬ同时会提高科研效率ꎬ避免重复实验ꎬ少走很多弯路ꎮ研究生培养过程是一个让规范化成为习惯㊁不让习惯成为不规范及细节决定成败的过程ꎮ研究生必须立足以毕业论文要求为中心ꎬ以所研究领域前沿问题和今后工作方向为两个基本点ꎬ通过PDCA循环自我管理ꎬ按科学研究规律去做研究ꎬ在具体科学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ꎬ提高科研创新能力ꎮ参考文献:[1]徐圆ꎬ陈亚丽.浅谈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教文汇(上旬刊)ꎬ2013(9):106-107. [2]刘晓论ꎬ柴帮衡.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文件[M].长春:机械工业出版社ꎬ2017.[3]杨华.新时期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D].长春:长春理工大学ꎬ2007.[4]华国栋.弘扬学生的主体性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ꎬ1999.[5]陈龙健ꎬ兴丽.浅谈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农业教育研究ꎬ2009(1):29-30.[6]王娅军.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本科生研究性学习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ꎬ2010. [7]乔海曙ꎬ李远航.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综述[J].大学教育科学ꎬ2008(6):20-23.(责任编辑㊀赵环宇)78第1期宫长明ꎬ等:基于PDCA循环理论的工科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提升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3S敬业度理论的学术类研究生创新行为研究作者:刘洋王养成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7年第13期摘要:新常态下,创新驱动是推进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学术类研究生作为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队伍的关键举措之一,近年来受到了国家和培养单位的空前重视。
基于3S敬业度理论拟从宣扬创新(say)、愿意创新(stay)、努力创新(strive)三个方面提出学术类研究生创新行为路径模型,通过实证分析验证学术类研究生创新行为路径,最终提出学术类研究生的创新行为路径:产生创新动机→ 制定创新方案→形成创新资源→实施创新方案。
关键词:学术类研究生;创新行为;3S敬业度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3-0142-03引言儒家经典之一的《大学》主张:“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这句话从动态的角度强调不断革新,加强思想革命化的重要性。
它主张人们以一种革新的姿态,适应并推动社会发展,而不能因循守旧,阻挡历史前进的步伐。
习总书记也多次在讲话中引用到该句,无论是在推进改革,还是在经济转型中都体现出“创新”在习总书记的执政思路中始终占据着重要位置。
新常态下,面对复杂的改革环境、艰巨的发展任务,今天的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新驱动。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勒温的研究表明,创新绩效的数量与质量取决于创新的环境和创新者的素质。
因此,要有效提升创新绩效,除了大力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环境外,最关键也是最核心的是要大力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学术类研究生作为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队伍的关键举措之一,近年来受到了国家和培养单位的空前重视。
人人皆有潜在的创新能力,学术类研究生也毫不例外,那么学术类研究生怎样才能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去获得更高的创新绩效呢?陈俊国教授等人在研究创新能力中提出创新行为这个概念,他们认为创新行为是连接创新思想(创新能力)和创新结果(创新绩效)的桥梁[1]。
3S敬业度理论是由全球领先的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公司—翰威特咨询有限公司,对1 500家企业进行的研究,披露了敬业度和绩效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翰威特认为敬业员工的行为表现有三个层面:第一层是乐于宣传(say),就是员工经常会对同事、可能加入企业的人、客户与潜在客户,说企业的好话;第二层是乐意留下(stay),就是员工有留在组织内的强烈欲望;第三层是全力付出(strive),这是敬业的最高境界,就是员工不但全心全力的投入工作、并且愿意付出额外的努力促使企业成功[2]。
因此,基于3S敬业度理论提出学术类研究生创新行为路径不失为一种新的视角,也是提升学术类研究生创新绩效的有力保证。
一、提出创新行为路径依据3S敬业度模型,本文针对学术类研究生的创新行为提出三个相关的层面:一是宣扬创新(say),会向周围的同学、教师去分享自己的想法或者“点子”;二是愿意创新(stay),也就是有想实现自己这个想法的强烈愿望;三是努力创新(strive),将全身心投入花更长的时间和精力去努力达到更好的创新成果。
基于以上三个方面本文提出创新行为路径为:产生创新动机→制定创新方案→形成创新资源→实施创新方案。
(一)产生创新动机对于个体创新的研究,传统的观念认为,个体在受到外在因素的激励时才会表现出创新动机,然而积极心理学提出的前摄性行为理论有别于传统视角所构建的研究,注重个体在工作中的自发性与主动性[3]。
目前对前摄行为的研究主要有以下三种视角:(1)心理学视角,Bateman 与 Crant 是最早将前摄行为引进组织管理研究领域的学者,他们从心理学视角,将前摄行为理解为员工的一种个性维度,提出了前摄型个性(proactive personality)的概念,即员工内在的、相对稳定地能够影响环境变化的倾向 [4]。
(2)行为理论视角,Crant将前摄行为定义为员工个体主动地改变现状或者创造新环境的行为[5]。
Frese与Fay提出了个人主动行为的概念,将其定义为一种自我启动的、具有前瞻性的工作行为[6]。
(3)过程论视角,Grant 与 Ashford 从行为过程角度,提出前摄行为是员工的一种行为模式,即所谓前摄性的行为[7]。
基于此本文提出学术类研究生创新行为的第一步:产生创新动机。
(二)制定创新方案创新行为并不是一个发散的行为簇,而是一个具有明确前进方向的单项行为束。
制定创新方案是创新行为路径中承前启后的一步,类似于我们写作文的提纲。
首先,它将第一步产生创新动机(点子)形成各种方案;其次,为后续的创新行为路径制定了范围、框架和进度。
因此,根据创新行为的目标构思创新行为的多种方案,同时评价各种创新行为方案,最终确定最优的创新方案,以备指导后续的创新行为方案的实施。
(三)配置创新资源Scott(1994)发展了一套组织创新行为的决定因素,内涵包括:领导、个人属性、工作团队与创新的心理气候[7]。
王雁飞提出,创新是由组织内外的人的行为活动组合而成,是所有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的创新意愿、创新方法、创新行为、创新手段创新成果的分享[8]。
综上所述可知,配置创新资源是保证最优创新方案顺利实施的保障。
本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资源配置:(1)创新人员的组成,这是实施创新行为的必要要素;(2)创新行为所需的资金与物质资源的配置与管理,配置和管理好资金和物质是实施创新行为的基本保证;(3)拥有浓厚的创新氛围,Higgins(1995)提出创新方程式的概念,认为创造力与组织文化是影响创新的重要因素。
因此,保证学术类研究生能在一个好的创新文化环境中进行创新是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7]。
(四)实施创新方案创新方案的实施过程可以依据最优的创新方案,在创新资源的有力保证下,确定可靠的创新行为时间计划。
根据创新行为路径的方向、目标、强度,设定行为的频率与速度、行为方式等内容。
为了紧跟进度,我们应该适度地控制和优化创新行为过程,在研究结果形成后进行有效的评价和分析,总结高质量的经验。
二、验证创新行为路径(一)问卷调查情况本研究主要针对西安市学术类研究生为样本进行研究,采用自编的《学术类研究生创新行为路径》问卷进行调查,以期验证理论提出的学术类研究生创新行为路径。
此次共计发放调查问卷400份,收回363份,问卷的回收率为90.7%,去除无效问卷(问卷内容不完善)5份,最终剩余有效问卷358份,有效率为89.5%。
其中男生154(占总问卷的42.9%),女生204(占总问卷的57.1%),主要年龄在23~27岁(占总问卷的84%)。
(二)问卷处理结果本次问卷设置(除过基础信息)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有关创新行为的3道主观题;第二部分是有关创新行为路径评价,共12道题。
1.问卷的信度检验。
研究采用 Cronbach a 系数和 split-half 分半系数来考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
结果显示,整个创新行为路径评价部分的 Cronbach a 系数为 0.969,split-half 分半系数为 0.917;问卷各要素的Cronbach a 系数在 0.895~0.956 之间,split-half 分半系数在0.749~0.850 之间,表明学术类研究生创新行为路径评价问卷的总体信度及各步骤的信度较好(见表1)。
2.问卷的效度检验。
《学术类研究生创新行为路径》问卷的设计经过文献分析、专家咨询和学术类研究生访谈,经课题组多次修订而成。
通过以上科学的研究过程保证了问卷有较好的效度。
3.实证分析。
本次问卷对于学术类研究生的创新行为路径的指标评价采用李克特量表法,“1—5”表示“非常不认同—非常认同”。
由表2可以看出来每个路径指标的平均值在3.79~4.08之间,说明学术类研究生创新行为的指标评价都是在“比较认同”到“非常认同”之间(见表2)。
各变量的相关性(见下页表3)可知,学术类研究生创新行为个步骤(产生创新动机→制定创新方案→形成创新资源→实施创新方案)之间相互呈显著正相关。
由此,对于上文提出的学术类研究生创新行为路径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数据支持。
(三)形成创新行为路径模型根据问卷分析结果,我们针对学术类研究生提出路径图。
基于3S敬业度理论提出学术类研究生创新行为的路径,此路径可以获得相应较高的创新绩效,而且这种创新绩效正反馈于学术类研究生在宣扬创新(say)、愿意创新(stay)、努力创新(strive)三个方面。
三、总结和展望本文通过分析西安市高校学术类研究生的调查问卷发现,仅有20%左右的学生认为我国目前的创新水平较高,足以看出大家对于我国创新能力还不能给予肯定的回复,因此提升我国的创新水平亟待解决。
在对学术类研究生个人创新行为的主观评价方面,有超过70%的人对自己的创新行为给予否定的回答,这说明了学术类研究生目前的创新行为现状是比较差的。
因此,学术类研究生可以借鉴本研究的创新行为路径将自己的创新行为进行改进,以期获得较高的创新绩效,提升个人,贡献国家。
在本次调研和走访中我们也发现,有一半以上的学生认为学校的培养过程存在欠缺。
因此,本研究不仅为学术类研究生优化其创新行为提供切实可行的改进策略,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同时也能够为培养机构改进学术类研究生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本文也存在几点不足:首先,本文的样本选择区域较为单一;其次,由于个人的学术水平的局限性,在对学术类研究生的培养方案的改进措施方面还需要仔细地研究。
参考文献:[1] 王方芳,赵坤,沈娟,等.医学博士生创新行为驱动因素结构模型研究——基于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的方法[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2,(7).[2] 刘祯.员工敬业度的概念、前因及后果:一个理论框架[J].管理学家:学术版,2012,(9).[3] 张婕,樊耘,张旭.前摄性行为视角下的员工创新——前摄型人格、反馈寻求与员工创新绩效[J].南开管理评论,2014,(7).[4] Bateman T.S.,Crant J.M.The proactive component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A measure and correlates[J].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Behavior,1993,(2):103-118.[5] Grant A.M,Ashford S.J.The dynamics of proactivity at work[J].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2008,(28):3-34.[6] Frese M.,Fay D.Personal initiative:An active performance concept for work in the 21st century[J].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2001,(23):133-187.[7] Scott S.G.,Bruce R.A.Determinants of Innovative Behavior:A Path Model ofIndividual Innovation in the Workplace[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94,(3):580-607.[8] 王雁飞,朱瑜.组织社会化、信任、知识分享与创新行为:机制与路径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2,(4).[责任编辑刘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