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水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回顾与展望

合集下载

水环境容量计算

水环境容量计算

水环境功能区 评价
确定控制断面 进行水质评价 划分达标/非达标区
入河排污口
控制单元划分
污染源调查评 价
工生面
业 源
活 源

参数选择 排污口概化 模型计算
6个系统步骤
达标水域
容量计算
容量核定
总量分配
不达标水域
2个关键
• 污染源调查(去向和数量)
输入
• 水环境容量测算
响应
输入
污染源排污量
水体水质
响应
III类)
中 (相应水质为
III-IV类)
劣 (相应水质为V类
或劣V类)
水质降解系数参考值(1/日)
CODMn
氨氮
0.18-0.25
0.15-0.20
0.10-0.18
0.10-0.15
0.05-0.10
0.05-0.10
大江大河
水质及水生态环 境状况
优 (相应水质为II-
III类)
中 (相应水质为
合二维模型进行校核计算,取模拟计算的最小结果作为确 定的水环境容量(一维计算,二维校核) ➢ 大江大河水环境容量也往往取决于混合区(岸边污染带) 计算的水环境容量。 ➢ 一般情况下,设计流量选择近10年最枯流量,但是有条件 的地区,对于丰平枯水期特征明显的河流,以及按照最枯 流量计算没有水环境容量的情况,可以分水期(季平均) 进行水环境容量的计算,汇总得到全年的水环境容量。
• 污染源调查、水质评价、容量计算、入河 量调查都要对应到控制单元
水质评价与控制单元脱节 污染源调查与控制单元脱节 容量计算参数和结果与控制单元脱节
以水环境功能区为基础
• 水环境功能区划,明确了各水域的水质目标 • 以上下功能区均达标和相互衔接为计算前提 • 可以通过入河排污口与陆域污染源衔接 • 下游反映上游区划,省际容量资源国家调配

水环境容量计算

水环境容量计算
水环境容量是指在特定水域和水文、水力学条件下,满足某一水质标型的研究经历了从一维稳态到多维动态、从单一介质到多介质模拟的发展过程,为水环境容量的计算提供了理论基础。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运动变化可以通过零维模型、移流扩散方程等数学模型进行描述。这些模型考虑了污染物的对流、扩散、降解等过程,是水环境容量计算的重要工具。然而,由于水环境的复杂性和多变性,水环境容量的具体计算公式并非固定不变,而是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和调整。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通常需要结合水质监测数据、水文资料、排污口信息等多源数据,借助数值模拟技术进行计算和分析。

环境规划课件 水环境容量计算

环境规划课件 水环境容量计算


若排污口距离较近,可把多个排污口简化成集中的排
污口
排污口概化的重心计算: X=(Q1C1X1+Q2C2X2+·· nCnXn)/(Q1C1+Q2C2+·· nCn) ·Q · ·Q · X:概化的排污口到功能区划下断面或控制断面的距离; Qn:第n个排污口(支流口)的水量; Xn:第n个排污口(支流口)到功能区划下断面的距离; Cn:第n个排污口(支流口)的污染物浓度;
水环境容量计算
水环境容量:反映流域的自然属性(水文特性),又反映人类对环境 的需求(水质目标) W自净 水环境容量= 稀释容量(W稀释) +自净容量(W自净) 两部分
自净
W稀释 稀释
W
排放方式
稀释容量:在给定水域的来水污染物浓度低于出水水质目标时,依靠稀 释作用达到水质目标所能承纳的污染物量
自净容量:由于沉降、生化、吸附等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给定水域 达到水质目标所能自净的污染物量
式中:WC—水域允许纳污量(g/L); S—控制断面水质标准(mg/L)
多点源排放
WC S (Q p QEi ) Q p C p
i 1
n
式中:QEi——第i个排污口污水设计排放流量(m3/s); n——排污口个数
定常设计条件下河流稀释混合模型

考虑吸附态和溶解态污染指标耦合模型
水环境容量基本特征

资源性 水环境容量是一种自然资源—能容纳一定量的 污染物也能满足人类生产、生活和生态系统的需要;水环 境容量是有限的可再生自然资源。 区域性 受各类区域的水文、地理、气象条件等因素的影 响,不同水域对污染物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净化能力存在 明显的差异,导致水环境容量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 系统性 河流、湖泊等水域一般处在大的流域系统中,水 域与陆域、上游与下游、左岸与右岸构成不同尺度的空间 生态系统,因此,在确定局部水域水环境容量时,必须从 流域的角度出发,合理协调流域内各水域的水环境容量。

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

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

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是对水体中的污染物质进行评估和管理的重要工具。

它可以帮助我们确定水环境承载能力的上限,从而保护水体的质量和数量。

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是基于一系列参数和指标的分析,包括水体的自净能力、输入污染物的浓度和排放标准等。

本文将介绍水环境容量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

一、水环境容量的概念二、水环境容量的计算方法(一)理论计算法1.污染物输入量法:该方法通过分析排放源的污染物输入量和水体的自净能力来计算水环境容量。

首先需要收集排放源的污染物排放数据和污染物的去除率,然后根据水体的水流速度和混合时间来计算污染物的传输和稀释过程。

最后,综合考虑水体的自净能力来确定污染物的容量上限。

2.水质标准法:该方法是根据水质标准和频率分析来计算水环境容量。

首先需要确定水体的水质标准和限制排放标准,然后通过采样和分析水体中的污染物浓度来评估水质情况。

最后,根据频率分析和水体的自净能力来确定污染物的容量上限。

3.数学模型法:该方法是使用数学模型来模拟和预测水体污染物的去除和输送过程。

根据水体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建立数学方程,并通过求解方程组来计算污染物的传输和稀释过程。

最后,根据模型的结果来评估水体的容量和污染物输入的影响。

(二)实测数据法1.野外观测法:该方法是通过野外观测和实验来获得水体的质量和容量参数。

首先需要在水体中设置采样点,并定期采集水样进行分析和监测。

同时,还需要测量水体的水流速度、温度、溶解氧等物理和化学指标。

最后,通过统计数据和分析结果来评估水体的容量和质量情况。

2.生态指标法:该方法是根据水体的生态系统和生物群落来评估水体的质量和容量。

首先需要调查和记录水体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然后根据生物的敏感性和耐受性来评估水体的质量和容量。

最后,可以通过生态指标和生物多样性来衡量水体的容量和稳定性。

三、水环境容量的应用水环境容量的计算可以帮助政府和决策者制定科学的水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政策。

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

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
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
中国环境规划院 李云生 2004.5
• 基本涵义 • 计算模型 • 计算步骤 • 校核方法
第一部分 水环境容量的 基本涵义
容量涵义图示
W自净
自净容量是指由于沉降、生化、 吸附等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 给定水域达到水质目标所能自 净的污染物量。
自净容量
W
W稀释
稀释容量
稀释容量是指在给定水域的本底 污染物浓度低于水质目标时,依 靠稀释作用达到水质目标所能承 纳的污染物量
上界
下界 1 2 3
1#
下界 上界
• 2、距离较远并且排污量均比较小的分散排 污口,可概化为非点源入河,仅影响水域 水质本底值,不参与排污口优化分配计算。 非点源的范围主要包括农村生活源、畜禽 养殖、城市径流、矿山径流和农田径流等5 个主要方面。
污染源源强概化
• 年排放量t/a:
• 季变化系数,季污染负荷 • 月变化系数,月污染负荷 • 日变化系数,日污染负荷 • 本次计算,利用平均法确定源强。
要素之二:水环境功能区
• 水环境功能区划体现人们对水环境质量的 需求,反映了人们对水资源的态度:开发、 利用或保护。 • 已划分水环境功能区的水域,要从时间、 空间两个方面规范功能区达标标准; • 未划分水环境功能区的水域可不进行容量 计算;若考虑计算,按较高功能标准进行 (II类)。
要素之三:排污方式
4、水质模型
• 根据水环境功能区的实际情况,环境容量 计算一般用一维水质模型。对有重要保护 意义的水环境功能区、断面水质横向变化 显著的区域或有条件的地区,可采用二维 水质模型计算。在模型计算时尤其是对于 大江大河的水环境容量计算,必须结合混 合区或污染带的范围进行容量计算。
零维模型

水环境容量及其计算

水环境容量及其计算

全国水环境容量核定基本计算单元水域范围确定的基础和参考
流域 淮河 淮河 淮河
表1-2 水环境功能区水域范围定性示例
水系 水体
水域
淮河 京杭运河 苏字胡同-前十里营
淮河 光府河
船舶修造厂-水泥制品厂
淮河 老运河
西五里营-东赵村
第1~3列从流域名称、水系名称、水体名称由大到小的3个层 次确定了水环境功能区所在的水体
城 污所
出水指标

区水 (处 近理 郊设 县) 施 名名 称称
属 水 环 境 功 能
建 成 时 间
设 计 规 模
日 处 理 规 模

处运收
理行费
方 式
情 况
情 况
COD
氨 氮
其 他 污 染 物
出 水 达 标 情 况
要 污 染 物 去 除 率
入河排污口调查
省 内 序 号 码
水 体
水域
代 断表 面性 位监 置测
水体代码 DB0101 DB0101 DB4525
L154
表 水环境功能区水域范围定量示例 次级水体代码 功能区顺序码
00
01
00
02
00
02
00
01
长度/面积 190 7.5
9.156km2 155km2
1.2确定排污控制城镇
水环境功能区陆域范围的大致描述;
根据全国水环境功能区划成果,水环境功能区的排污控制城镇可

பைடு நூலகம்
受 执标 是 治 考 超 超
名业 称企

能 区 类 型
纳 水 环 境 功
放行 标的 准排
准 级 别
否 达 标
理 工 艺

(完整版)水环境容量测算与汇总

(完整版)水环境容量测算与汇总

水环境容量测算与汇总水环境容最时测灯是加祐染tr实施总鼠控制的恢据,是水环境管理的睪础• 术环览猝虽的测粥鉴避術以卜悶条里木原则;(1)慄持坏境资源的m持址利用■在科学论证的基黜上.确建合理的环境资源*Jffi率・在保持水压仃不断的门我更质与水硕@ u傕力的基咄上,尽量利陶水域幷境容星,以降低污水治理诫忒.(2)樂持流域齐円水域强境窑鼠的相茁甲複仁挪响水坏塩客址确定的因絮很多.筑坝、引术,新耙斤河口、联忒|丨苇郝可龍改变银个流域内术坏境客罐分布・Bit.水环域塞ft的确定应充分理虑到当地的客规杀件・并分»i k6部水环境客st 的主題影响因索.旦利于从潦域的荊度,脅理调枇坏境容虽.5.2水环境功能区划木外境功能区创是水坏墟分缴管理丄件和坏蝇骨理H标我任制的畢石・理科学儁定fl】实施木,■;%物排放总屋扌?制'I-J基征单兀•是根撕水域坏境污柴状况、水环境祇愛能力(环境容・)1!5■定璽点空环境保护淀域和不同水草忒坏境质盘目标. 水环境功1B区划分在水上I弭实在肺上I 将环境宦理目标幣咒到具休水戦和和染漁.冉陆上的河热淅行理轅供了科学的决第依捌•北誨市作为坏保重点城冇,根拥国家坏輕保护总的塑求,北海府坏境探护用于2002年在1997北海丽政府批淮的□匕海市水功能区划方塞卜和2002年北海曲合浦县人民畋附批准的畫合捕E功俺划分方案》的皋础丨:幵展了木坏境期能区划1:作’木环境则能区划诡杲已竝过国尿环墟倔护总同验收°水氏境功能区划力案屮,门治区级的忒环境功能区划英分9牛.蒐中饮川水曲棵护区2牛.渔业R]水区2忙・鈕观媒乐H1木区除门泊区级的朋环揽功能帆划外,北冏市根期械市茯理希空,对帯帆范胃内未包括在『1涓区级的水幷塩旳腿込一歩区划,菲划疔22个功能IK.其中價用木浙保护区1个.渔业用水区口个,农业用AK 1个,號观娱乐用水区8亍・北海市木坏瓏功能区惜说统汁我见芸51。

H熊保护区仗川水源保护区■13渔业用水区0■1214工业用水区农业用水[乂11最观娱乐用水区5813混合区过渡区92231水功能区划的31个功能区除南流江总江口段和艸门江卜游段的水质口标分别为I[类、【V 类水质外,其余功能区的水虞目标均为III类.根撫前面第三章对2002 年的水质评价结果可如,I'l治区级水环境功能区的水頂均満足水庾控制IM小的耍求。

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

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

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1. 你知道水环境容量可以通过建立模型来计算吗?比如说,就像搭积木一样,把各种影响因素一块块地组合起来,构建出一个能反映实际情况的模型。

比如我们要计算一条小河的水环境容量,那就要考虑河水的流量、污染物的种类和浓度等等因素,通过模型把这些都整合起来,就能算出这个小河能容纳多少污染物啦!哎呀,真神奇啊!2. 水环境容量还可以用监测数据来分析计算呢!这就好比赛跑的时候用秒表来记录时间一样准确。

假设我们在一个湖泊周围设置多个监测点,长时间监测水质的变化情况,然后根据这些数据来推算它的水环境容量。

嘿,这不就像是给湖水做了一次全面的“体检”嘛!难道你不想知道结果吗?3. 有没有听说过类比法来计算水环境容量呀?就好比我们比较两个类似的东西,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比如把一个水域和以前研究过的类似水域进行类比,根据已知的那个水域的容量情况,来推测这个水域的容量。

哇塞,这么巧妙的办法,不好奇怎么用吗?4. 还有一种方法叫物料平衡法来计算水环境容量哦!就如同我们计算家里的收支平衡一样。

我们要详细了解进入水域的污染物量和离开水域的污染物量,通过平衡计算就能得出水环境容量啦。

这是不是很像在做一道有趣的数学题呀!难道你不想试试去解开它吗?5. 生态学法也能算水环境容量呢!可以想象成是观察大自然这个大舞台上生物们的表现。

通过研究水域里的生物种群、数量和生存状况等,来推断水环境容量。

哎呀呀,大自然可真是给了我们很多线索呢!你不想去挖掘一下吗?6. 计算水环境容量还可以综合各种方法呢!就好像是把不同的拼图碎片拼成一幅完整的图画。

把前面说的那些方法都结合起来,互相印证和补充,这样就能得到更准确可靠的结果啦。

哇哦,这么厉害的方法,不想去深入了解一下吗?我觉得水环境容量的计算方法真的很有趣也很重要,通过这些方法我们能更好地了解和保护我们的水环境,让水变得更清澈、更美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mail: dongfei99999@ 163. com 通信作者: 彭文启,E-mail: pwq@ iwhr. com
452
水科学进展
第 25 卷
1 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研究进展
关于中国 “水环境容量” 或 “环境容量” 概念的起源,一般认为不在中国,而是引自日本 “環境容量” 概念[16]。从含义上讲,欧美国家使用的 “Assimilative capacity”[17-18] ( 同 化 容 量) 、 “Total maximum daily loads”[19] ( TMDL,最大日负荷总量) 、“Environmental capacity”[20] ( 环境容量) 与中国使用的水环境容量含 义类似。中国台湾地区使用的 “涵容能力” 也有类似的含义[21]。关于水环境容量的定义,一般认为,水环 境容量是指水体环境在规定的环境目标下所能容纳的污染物数量,容量大小与水体特征、水质目标及污染物 特性有关,同时还与污染物的排放方式及排放的时空分布有密切关系[1]。水环境容量从概念上讲,并不是 一个独立提出的概念,而是在研究环境容量的过程中,由于定量化计算的需要,将环境要素解析为大气、水 体、土壤等组成部分,亦即将环境容量的概念分别应用于大气、水体和土壤,于是自然有了大气环境容量、 水环境容量、土壤环境容量的概念。
( 1.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环境研究所,北京 100038; 2. 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38)
摘要: 为厘清中国地表水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演变历史,探讨计算方法发展趋势,在系统调研大量水环境容量研 究文献基础上,详细梳理水环境容量从概念引入到研究至今的过程,归纳出中国地表水水环境容量研究过程中产 生的五大类计算方法: 公式法、模型试错法、系统最优化法( 线性规划法和随机规划法) 、概率稀释模型法和未确 知数学法。解析了各类方法的基本思路、产生过程及应用进展,评述了各类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通过与国 外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的比较,基于水环境系统复杂性及中国水资源管理特点与应用需求,认为中国应强化对概 率稀释模型法、未确知数学法及随机规划法等 3 种方法的研究和改进。
水环境容量的计算模型( 计算公式) 很多,但其基本形式均为: 水环境容量 = 稀释容量+自净容量+迁移 容量。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水环境容量计算公式逐步完善,且根据不同的污染物、不同的水体而建立不同 的计算公式。刘天厚和施为光[27] 从水体稀释、自净和输移能力、水域生态系统转化能力和流域 3 个层次, 分别研究了沱江 BOD 和氨氮的水环境容量; 高兴斋[28] 利用建立的重金属水环境容量公式计算了湘江重金 属水环境容量。曲衍华等[29] 在建立水质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单独计算稀释容量和自净容量而后加和的方
DOI:10.14042/ki.32.1309.2014.03.020
第 25 卷 第 3 期 2014 年 5 月
水科学进展 ADVANCES IN WATER SCIENCE
Vol. 25,No. 3 May,2014
地表水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回顾与展望
董 飞1,2 ,刘晓波1,2 ,彭文启1,2 ,吴文强1,2
营养盐
W = 86. 4Q0( CS - C0 ) + 0. 001kVCS + 86. 4qCS [22]
m
n
( ∑ ∑ ) W =
QjCS -
Qi C0i + kVCS [40]
j=1
i=1
W = 86. 4 [ ( Q0 + q) CS exp[kx /86 400u] - C0 Q0 ][22]
近年来,常见关于水环境容量总体研究进展的文献[14-15],然而未有专门系统论述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 研究进展的文献; 同时,文献中通常将中国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分为 3 类或 4 类[8,10],笔者认为这难以对水 环境容量计算方法作全面概括,本研究旨在弥补这一不足。以地表水水环境容量为重点,兼顾海洋水环境容 量,大量调研中外文献,系统研究中国在地表水水环境容量计算方面从起步到当前的各种方法; 同时对照欧 美国家的计算方法,对中国地表水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进行重新归类。在解析各类计算方法研究及应用情况 的基础上,对各类计算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作了评述。在比较分析国内外计算方法特征的基础上,结合 各类计算方法对复杂水环境系统的适应性及中国水资源管理特点对水环境容量计算的需求,对中国今后地表 水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的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公式法可以认为是各类方法中最基本的方法,其他各类方法的计算也以水环境容量计算公式为基础。常 用水环境容量计算公式见表 1。
表 1 常用水环境容量计算公式 Table 1 Common formulas of water environmental capacity
污染物类型
计算公式
符号含义
适用条件
可降解污染物 可降解污染物 可降解污染物 可降解污染物
W=
1 2
( CS
- C0 )
( ux h 槡4πDy x*
/ux ) ·
exp [ - ux y2 /4Dy x* ] exp [ - kx* / ux ][40]
对于地表水体水环境容量的计算,截至目前,中国发展了公式法、模型试错法、系统最优化法( 主要是 线性规划法和随机规划法) 、概率稀释模型法和未确知数学法等五大类计算方法。当然,上述方法有的也适 用于地下水、海洋等其他类型水体。 1. 1 公式法
中国最初的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之一是从定义出发而直接建立其计算公式的[25],可以称这种计算方法 为公式法; 随着研究的深入,又结合了水环境数学模型公式,即基于水环境容量定义及水环境数学模型,推 导一定条件下的水环境容量计算公式,基于水动力模型和水质模型计算水环境容量计算公式中所需各项参 数,进而代入公式计算水环境容量。由于所推导的水环境容量计算公式也被称为水环境容量模型 ( 周密 等[26] 最早使用了 “水环境容量数学模型”、 “水环境容量模型” 的概念) ,故公式法又名水环境容量模 型法。 1. 1. 1 研究概况
近期研究中重视水环境容量安全性问题。姚国金等[36] 最早提出考虑不均匀系数的水环境容量计算公 式,探讨了河流、湖泊、水库等不同类型水体不均匀系数的取值范围。孙卫红等[37] 在文献[36]的基础上, 应用二维水动力水质模型求解不均匀系数。于雷等[38-39] 提出考虑设计河段水质达标比例、设计断面水质超 标幅度和设计河段计算单元长度的一维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并计算了广西左江某河段水环境容量; 应用二 维水质模型对一维水环境容量模型计算结果进行基于混合区不均匀系数修正,使得计算结果更加符合实际, 并能与二维水环境容量计算结果合理衔接。
基于不同的分类标准,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可以有不同的分类体系。例如: 根据所采用的数学方法,可 分为确定性数学方法和不确定性数学方法; 确定性数学方法主要包括公式法、模型试错法和线性规划法; 不 确定性数学方法主要包括随机规划法、概率稀释模型法和未确知数学法。根据所计算的水体类型,可以分为 河流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湖库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河口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和海洋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 等。根据计算过程中所使用的水环境数学模型的维数,可以分为零维模型方法、一维模型方法、二维模型方 法和三维模型方法。根据预设的水体达标范围,可以分为水体总体达标法和控制断面达标法[22]。根据所选 取的控制断面的位置,可以分为段首控制法、段尾控制法和功能区段尾控制法[23]。根据污染源的类型,可 以分为点源污染计算法和非点源污染计算法[24]。
早在 20 世纪 70 年代后期,随着环境容量概念的引入,中国学者即开始了对水环境容量的研究[4]。在经 过短时期的对水环境容量基本概念的强烈争论后,迅速实现从基本理论到实际应用,从定性研究到定量化计 算的转变[5]; 同时注重吸收欧美等国的研究成果[6]。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特别是水环境数学模型应用及 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逐渐形成了公式法[7]、系统最优化法[5]、概率稀释模型法[6]、模型试错法[8] 等计 算方法,盲数理论等不确定性数学方法也引入其中[9]。在地表水方面,水环境容量计算中所用的水环境数 学模型从 Streeter-Phelps 简单模型[5] 发展到 WASP、Delft 3D 等大型综合模型软件[10],计算区域从河段、河 流发展到河口、湖 库、 河 网、 流 域[11], 计 算 维 数 从 一 维 发 展 到 二 维 和 三 维[12], 计 算 条 件 从 稳 态 发 展 到 动 态[13],所针对的污染物从易降解有机物、重金属发展到营养盐等[7]。
关键词: 地表水; 水环境容量; 计算方法; 概率稀释模型; 系统最优化; 3; G353. 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6791( 2014) 03-0451-13
环境容量是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问题之一,是环境管理的重要实际应用问题之一[1]。水环境容量是环 境容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容量总量技术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随着中国水环境管理体系从浓度控制、目标 总量控制向容量总量控制的转变,实现流域水质目标管理[2] 与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管理[3],水环境容量 理论及计算方法研究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 收稿日期: 2013-10-11; 网络出版时间: 2014-04-10 网络出版地址: http: / / www. cnki. net / kcms / detail /32. 1309. P. 20140410. 0950. 010. html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51209230) ;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 2013ZX07501-004) 作者简介: 董飞( 1983—) ,男,山东淄博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流域容量总量控制理论与方法等研究。
方法提出时,由于水环境容量( 或环境容量) 定义本身即存在争议,因而基于定义的公式必然难以统一。 王华东和夏青[5] 将环境容量定义为: 相对于某种环境标准,某环境单元所容许承纳的污染物的最大数量, 同时认为环境容量是一个变量,且由基本环境容量( 差值容量) 和变动环境容量( 同化容量) 两部分组成,基 本环境容量指拟定的环境标准与环境本底值之差,变动环境容量指该环境单元的自净能力。余顺[7] 将环境 容量定义为: 环境容量是环境本底值和环境标准值之浓度差范围内区域环境所能允许容纳污染物的量。以上 两定义即存在明显差别,后者没有考虑同化容量,亦即水体自净作用而产生的水环境容量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