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建议:关于做好全市湿地规划和保护的建议

合集下载

保护湿地建议书范文(四篇)

保护湿地建议书范文(四篇)

保护湿地建议书范文___:保护湿地,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为此,我们郑重向大家发出倡议:一要普及湿地知识。

走进自然,认识湿地、了解湿地。

采取多种方式,合力推动湿地知识的普及与传播,促使人们更深入了解湿地生态价值,认识湿地的功能和作用,关注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懂得保护好湿地对促进新区生态文明建设和“四个铜川”建设的重要意义。

二要提升保护意识。

要通过宣传教育,提升广大干部群众保护湿地、关爱家园的意识。

积极组织和参加各类湿地保护活动,鼓励更多人们积极投身湿地保护的行列,自觉爱护湿地里的每一种生物、珍惜每一寸水土,全力保护生存环境,共同创建和谐家园。

三要摒弃破坏行为。

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管理规定》和《陕西省湿地保护条例》,举报、制止、打击一切破坏湿地的违法行为,维护湿地生态平衡,造福子孙后代。

同时,要引导鼓励更多人们,从我做起,爱护环境、亲近自然,积极保护野生动植物,为其创造适宜的栖息环境。

保护湿地功在当代、生态平衡惠千秋。

保护湿地,不仅是为珍禽异鸟提供一个栖息地,也是保护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保护湿地,为建设绿色生态、文明和谐的美丽新区而努力!广大市民朋友们:仰天湖高山湿地位于南岭北麓骑田岭山系之巅、北湖区境内,是中国最南方的高山湿地,拥有___多亩的草地形态,天然或人工形成的沼泽地等带有静止或流动水体的浅水湖区。

目前,高山湿地尤其是高山草甸湿地和沼泽湿地中的森林沼泽,被畜牧业破坏较多,结构较为单一,加上地处高寒山区气候的影响,恢复期较长,亟待抢救性保护。

湿地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很高的利用价值,它拥有强大的生态净化作用,是地球上一种独特的、多功能的生态系统,在生态平衡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有着“地球之肾”的美名。

保护湿地,实现和谐发展,既是一项惠及子孙的宏伟大业,也是一项需要全社会积极参与的系统工程。

湿地公园既是湿地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开展湿地合理利用、改善民生的重要平台。

湿地保护建议

湿地保护建议

湿地保护建议湿地是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生态系统,对于人类和自然环境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保护湿地,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加强立法和管理。

制定严格的湿地保护法律和政策,明确湿地的保护目标和管理责任。

设立湿地保护区,并加强对湿地的监测和管理,加大对违法开发破坏湿地的处罚力度。

二、加强宣传和教育。

通过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湿地保护的意识和重视程度。

开展湿地科普教育,培养孩子们对湿地的保护意识,让他们了解湿地的重要性,激发他们保护湿地的热情。

三、开展湿地修复和恢复工作。

对那些已经被破坏的湿地进行修复和恢复,采取有效措施,使湿地恢复原有的生态系统功能。

恢复湿地植被,修复湿地水质,恢复湿地的水文条件,提供鸟类、动物等湿地生物栖息的环境。

四、加强湿地保护合作。

加强国际间的湿地保护合作,共同制定保护湿地的政策和措施。

通过交流合作,开展联合研究和监测,共同解决湿地保护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五、控制污染源。

加强对湿地周边的农业、工业等活动的监管,限制和控制湿地的水体和土壤的污染。

严禁向湿地排放污水和污染物,保护湿地的水质和生态系统稳定。

六、加强保护和管理人员的培训。

提高湿地保护和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素质,加强对湿地保护和管理的培训,提供必要的技术和知识,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管理和保护湿地。

综上所述,保护湿地是一项重要的任务,需要政府、公众和各个行业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加强立法和管理,加强宣传和教育,开展湿地修复和恢复工作,加强湿地保护合作,控制污染源,加强保护和管理人员的培训等多方面的措施,才能有效保护湿地,维护生态平衡。

城市湿地保护的合理化建议

城市湿地保护的合理化建议

城市湿地保护的合理化建议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

湿地不仅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保护海岸等巨大的生态功能,湿地也是生物多样性的富集地区,是世界上最具活力的生态系统,保护了许多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

人们把湿地称为“地球之肾”、天然水库和天然物种库。

湿地所具有的景观和文化价值也为世界文明的延续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是国家生态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现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我国是世界上湿地类型齐全、数量丰富的国家之一,湿地面积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

我国十分重视湿地保护,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湿地保护工作有了进一步加强。

2000年,国家17个部门在总结多年来湿地保护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并发布了《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进一步确定了全社会共同加强湿地保护的行动纲领。

2001年,国家启动了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将湿地保护作为主要内容之一,纳入国家重点工程建设。

2002年,国家组织“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将湿地保护作为事关生态保护和生态安全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组织研究。

2003年,完成了首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同年,国务院批准了由10个部门共同编制的《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

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湿地保护和恢复取得了显著成果。

目前全国已有约1600万公顷,近40%的天然湿地纳入353处保护区的保护范围,一大批珍稀野生动植物和重要湿地生态系统在保护区内得到了较好保护。

我国黑龙江省扎龙等21块总面积达303万公顷湿地被列入了《湿地公约》的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我国湿地保护的成就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

但是,也必须看到,一些地方仍在对湿地盲目围垦、改造,导致湿地数量减少、生态功能退化,有些重要湿地甚至丧失了湿地功能,湿地保护的任务还相当艰巨。

国务院于2003年批准的《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是我国湿地保护事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规划》进一步明确了湿地保护的指导思想、任务目标、建设重点和主要措施。

保护湿地建议书范文

保护湿地建议书范文

保护湿地建议书范文
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重要的生态功能。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当干扰,湿地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退化。

为了保护湿地,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 加强湿地保护意识: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湿地保护的认识和
重要性。

组织湿地保护知识普及讲座、展览和宣传活动,引导公众了解湿地的生态价值和生物多样性,激发公众保护湿地的积极性。

2. 加强湿地管理和监测:建立健全湿地管理机构和监测体系,加强对湿地的日
常管理和监测工作。

制定湿地保护规划和管理制度,加强对湿地的巡查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湿地破坏行为,保护湿地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3. 加强湿地生态修复:对已经受到破坏的湿地进行生态修复工作,恢复湿地的
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

采取合适的技术手段,如湿地植被恢复、水质净化等,促进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

4. 加强湿地保护法律法规建设:完善湿地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加大对湿地破坏
行为的处罚力度。

建立湿地保护的长效机制,加强湿地保护的法律监督和执法力度,确保湿地保护工作的有效实施。

5.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参预国际湿地保护组织和合作项目,加强与其他
国家和地区的湿地保护交流与合作。

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湿地保护经验,共同推动全球湿地保护事业的发展。

以上是我们对湿地保护的建议,希翼能够引起各界的重视和关注。

湿地是我们
生态系统中不可或者缺的一部份,保护湿地意义重大。

惟独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加强湿地保护工作,我们才干够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地球上珍贵的湿地资源。

保护湿地建议书精选范文(三篇)

保护湿地建议书精选范文(三篇)

保护湿地建议书精选范文尊敬的领导:湿地是地球上最为脆弱和珍贵的自然生态系统之一,其生物多样性和环境功能对于维持地球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当干预,湿地的破坏和减少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为了保护湿地,我们现向您提交以下建议:一、加强湿地保护意识和宣传教育1. 开展湿地保护宣传活动,包括举办湿地保护主题的展览、讲座和研讨会,向公众普及湿地的重要性和脆弱性,增强湿地保护意识。

2. 在学校课程中增加湿地保护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爱护和保护湿地的意识。

3. 制作湿地保护宣传册、海报和视频等多媒体教育材料,广泛发放给公众和学校,提高湿地保护的知晓率和关注度。

二、加强湿地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1. 制定并完善湿地保护法律法规,明确湿地的界定、管理和保护责任。

2. 加大对湿地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普及工作,提高湿地保护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3. 建立健全湿地监测和执法机制,加大湿地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严惩湿地破坏行为。

三、建立湿地保护网络和国际合作机制1. 把湿地保护纳入国家生态保护规划,统筹规划和管理湿地资源。

2. 建立湿地保护协调机构,加强各部门和地区湿地保护工作的协作和沟通。

3. 加强与国际湿地组织和其他国家的合作,共同开展湿地保护研究和项目实施。

四、加大湿地科研和监测力度1. 加大湿地生态研究力度,深入了解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为湿地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2. 建立湿地监测体系,定期对湿地的水质、植被、野生动物等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湿地破坏问题。

五、鼓励社会参与湿地保护工作1. 鼓励社会各界组织开展湿地保护志愿者活动,动员更多的志愿者参与湿地保护行动。

2. 建立湿地保护基金会,接受社会捐赠和资助,用于湿地保护项目的实施。

通过以上建议的实施,我们相信可以有效保护湿地,维护地球生态平衡。

但湿地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公众的共同努力和参与。

希望您能重视湿地保护工作,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逐步落实上述建议。

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现状及其建议分析

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现状及其建议分析

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现状及其建议分析湿地是指水文环境稳定,且植物丰富、动物繁衍的地带。

它是自然界重要的生态系统,对维持地球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和人类活动频繁,湿地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污染。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管理湿地资源,并进行合理利用,我们有必要对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湿地保护管理现状分析1.湿地的面临的主要问题(1) 居民和工业污水排放。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类活动频繁,湿地面临着大量的污水排放,降低了湿地的水质,并对湿地生态系统造成巨大的损害。

(2) 过度开发和破坏。

为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部分地区对湿地进行填埋、围垦等行为,导致湿地面积减少,生态平衡被破坏。

(3) 生态环境破坏。

采矿、土地整理以及大规模的农业活动,等也对湿地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2.湿地保护管理现状中国政府在湿地保护方面也做了许多工作。

通过设立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鸟类保护区等,加强对湿地资源的保护。

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并对违法建设和污染行为进行了处罚,减少了湿地受到的破坏。

在具体执行层面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地方政府对湿地保护工作的重视不够,很难得到有效的控制和管理。

二、湿地利用现状分析1.湿地的合理利用方式(1) 旅游观光。

湿地生态环境独特,吸引了众多游客,可以通过开发湿地旅游资源,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2) 农业种植。

在湿地地区可以科学种植水稻、蔬菜等农作物,可以利用湿地的水资源,保障了作物的生长,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3) 生态养殖。

利用湿地资源进行鱼类、虾类的养殖,可以有效地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同时也保护了湿地生态环境。

2.湿地利用现状目前,一些地区对湿地的利用已经初步进行了规划,确定了湿地旅游开发、养殖业以及农业种植等利用模式。

一些地方政府也加大了对湿地资源的保护力度,加强了对湿地资源的管理和开发,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三、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的建议1.加强对湿地资源的保护政府部门要加大对湿地资源的保护力度,加强对湿地资源的监测和管理,规范湿地开发利用行为,推动政策落实和督促湿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城市湿地公园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城市湿地公园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城市湿地公园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1湿地公园基本理念湿地公园作为以湿地为主要开发对象的园林形式,是城市湿地生态保护和开发利用的最佳方式。

湿地公园在湿地保护的基础上兼具休闲科普以及教育功能,在维护自身湿地生态平衡的基础上,将生态、旅游的保护和利用,与湿地自然环境有机的结合,从而实现了在维护环境及满足人类需求上的双赢。

2湿地公园建设存在问题2.1湿地文化体现少的现象比较突出根据国内湿地公园的规划情况可以发现,当前主要存在文化缺位、主题突出性差、景观同质性强和公园化问题突出等情况。

幅员辽阔是我国的一大特点,经纬跨度大导致国内湿地资源类型丰富多样,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湿地需要根据地区特性与需求进行设计、建造,从而赋予项目更加深刻的内涵,项目建造时要紧扣地区的经济、文化以及自然特性,在充分利用已有技术的前提下,打造一个生态与文化均能持续发展的优秀景观,从而带给观赏者文化与精神上的双重享受。

此外,湿地项目的建设要充分和地区的发展与经济进行协调,努力通过项目建设来对地区的“软实力”进行提升。

2.2城市湿地公园的功能区划分混乱在我国现有的城市湿地公园内,普遍存在功能区划分不清,人工干扰严重的问题,致使湿地公园的社会研究价值与美学观赏价值均大打折扣。

城市湿地公园的生态保护区划分不明显,也不合理。

例如,不少城市的湿地公园的主要景观没有特色,无法突出本区域湿地公园的主题与独特性,致使湿地公园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均一般。

再加上多数城市的湿地公园内均缺乏及时、有效的生态维护措施,使湿地的生态功能严重退化、物种多样性不断降低;城市湿地公园功能区的规划设计,没有明显区分湿地自然景观与商业化环境,重人工商业化环境建设的现象普遍存在。

例如,合肥滨湖湿地公园虽然划分了水生态涵养区和水生态净化区,但是缺少严格的湿地保育区划分,保育功能也不明确,致使该湿地公园的整体效益与游客吸引力一般。

3城市湿地公园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3.1充分确保湿地的系统完善性①注重统筹兼顾好延续乡土文脉经典与维护湿地生态环境多样间的关系,坚持“全面保护、生态优先、合理利用”的方针,合理发展科普教育、休闲游览等功能,进而促进人类活动与生态系统和谐并存;②以大面积自然湿地为主,避免保护、防止过度开发湿地,尽量按照水系的自然特点建造生态廊道,对于湿地资源较好的湿地游览保护区要严格限制游人数量;③注重保持一定比例的高绿地率或高覆盖率控制区,退化湿地恢复区的植被规划要加强精心养护,在引进物种前还要加强对生物安全的动态监测。

保护湿地环境建议书范文

保护湿地环境建议书范文

保护湿地环境建议书范文
1. 背景
湿地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栖息地,也是重要的水文和生态系统。

然而,随着城
市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湿地被填埋、开垦和破坏,导致湿地生态系统的退化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为了保护湿地环境,应采取积极的措施,确保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2. 建议
以下是一些保护湿地环境的建议:
2.1 建立湿地保护区
应建立湿地保护区,限制开垦、填埋和破坏湿地资源。

保护区应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和管理区等,以确保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2.2 加强管理和监督
湿地保护区应实行严格的管理和监督,禁止非法开发和利用湿地资源。

同时,
加强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生态问题,确保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2.3 提高公众意识
通过宣传和教育,普及湿地保护知识,提高公众对湿地生态系统的认识和重视。

开展湿地保护主题活动、展览和演讲等,增强公众参与湿地保护的积极性和责任心。

2.4 吸收公众参与湿地保护
湿地保护除了需要政府有关部门采取各种措施,也需要社会公众的参与。

可以
依据具体情况,鼓励社会团体、学校和企业等机构参与湿地保护活动,共同维护和改善湿地生态系统环境。

3. 结论
湿地生态系统是人类经济、文化、生态系统均衡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湿地
保护是我们的共同责任。

只有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才能保护好湿地环境,确保湿地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湿地保护的意识,落实湿地保护措施和加强监管,共同建设美丽的湿地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作建议:关于做好全市湿地规划和保护的建议
湿地,狭义上一般被认为是陆地与水域之间的过渡地带;广义上则被定义为“包括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河流、湖泊、水库、稻田等”。

湿地通常分为自然和人工两大类,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因此享有“地球之肾”的美誉。

自然湿地包括沼泽地、泥炭地、湖泊、河流、海滩和盐沼等,人工湿地主要有水稻田、水库、池塘等。

一、我市湿地资源基本情况
经过调查和估算,我市湿地总面积约257429公顷(见表1),约占全市土地面积的20%。

我市湿地不仅面积大,而且种类多。

在天然湿地中,湖泊和草本沼泽湿地面积约10681公顷,约占全市湿地面积的4%。

河流湿地面积约80212公顷,占全市湿地面积的31%,包括大型河流4条,即辽河、浑河、柳河、绕阳河;中型河流4条;小型河流40多条。

主要特点是汛期(每年6~9月份)流量大、水位高、挟沙量大、枯水期流量小(小型河流枯水期基本无水),季节性明显。

在人工湿地中,库塘湿地面积约14936公顷,共计有中型水库11座,小型水库39座,占全市湿地面积的6%。

水稻田是人工湿地中面积最多的类型,全市约有151600公顷,占湿地面积的59%,位居全省之冠。

目前,我市已建立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两处,总面积19867公顷。

我市处于东北亚候鸟迁徙路线上,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我市有兽类动物约22种,鸟类包括旅鸟、夏候鸟、冬候鸟和留鸟约290种,每年有数百万的候鸟在我市停歇、觅食,爬行动物约9种,两栖动物约6种,鱼类约83种。

在我市湿地约290种鸟类中,国家一级鸟类5种,分别为:白鹤、东方白鹳、黑鹳、白头鹤和丹顶鹤;国家二级保护鸟类21种,包括大天鹅、疣鼻天鹅、灰鹤、白枕鹤、蓑羽鹤、苍鹰、红隼等。

据2008年监测显示,国际极度濒危的白鹤在我市卧龙湖自然保护区内观测到2700多只,约占全球数量的80%以上。

此外,我市湿地植物主要以芦苇草甸、宽叶香蒲、三棱草、萤蔺针蔺等为主。

二、我市湿地资源保护和管理情况
近年来,我市先后建立起卧龙湖、仙女湖等湿地自然保护区,在湿地鸟类资源恢复以及河道湿地保护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

建设卧龙湖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

沈阳卧龙湖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沈阳市康平县境内,面积11200公顷。

卧龙湖是辽宁省内最大的平原淡水湖,属内陆型天然湿地,最大库容9620万立方米。

卧龙湖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区位很特殊,正好处于半干旱与半湿润两种气候、森林与草原两种植被、农业和牧业两种生产方式的生态交错带上。

特殊的生态区位决定了其生态的脆弱性和对环境变化反应的敏感性,环境一旦破坏将很难恢复。

建设仙子湖市级湿地自然保护区。

沈阳仙子湖自然保护区位于新民市和辽中县交界处,保护区总面积8667公顷,其中滩涂面积约6000公顷,水面面积约2667公顷。

该区野生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分布大量的国家一、二级保护鸟类,其中以游禽
和涉禽类为主,如白鹳、黑鹳、白鹤、大天鹅、鸳鸯等,是东北候鸟迁徙的重要停歇地和繁殖地。

拟申报沈阳獾子洞湿地为省级重要湿地。

2007年,獾子洞湿地被列为沈阳市重要保护地,该湿地属于平原天然草本沼泽,集湿地生态系统保护、濒危野生鸟类保护、科学研究、教学实习和宣传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区域。

湿地内湿生植物、浮游生物、鱼类种类繁多,为野生鸟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

目前,正在积极争取将獾子洞湿地晋升为省重要湿地。

河道湿地保护工作逐年推进。

2008年开始,我市对辽河、浑河、柳河、绕阳河、蒲河、秀水河、养息牧河、北沙河、白塔堡河等9条河流进行了河道生态建设,共完成河道生态建设面积11.37万亩(含辽河)。

实施蒲河生态廊道建设,对蒲河全线进行了综合建设,主要内容包括水利、林业、交通、环保、村镇环境建设及重要景观节点等方面。

目前,蒲河生态廊道建设已取得很好的生态效果,已成为我市河流治理的典范,辽河河道生态化,干流水质全面达标。

三、我市在湿地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湿地管理方式相对粗放。

多年来,我市湿地主要用于防洪排涝、养鱼及农业生产。

由于种种原因,湿地周边部分滩涂被开垦成农田,大量的农药、化肥直接进入水体,造成水体污染,导致鱼类死亡事件时有发生。

此外,挖鱼塘、抽水灌溉以及大量人为活动严重干扰鸟类的栖息和繁殖,湿地生态系统逐步退化。

湿地监测及科研工作薄弱。

湿地资源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开发利用,必须建立在科学、准确、及时的湿地资源监测及合理环境与生物多样性评价基础上。

目前,我市湿地保护的基础研究还十分薄弱,对湿地的结构、功能、演替规律、价值和作用等方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