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医医疗管理统计报表制度指标体系 解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共30页
全国中医医疗管理统计报表制度指标体系解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ppt医学课件

出院人数
统计中医机构出院病人数 量,反映医疗服务效果。
治愈率与好转率
评估中医医疗服务质量的 重要指标。
中医医疗管理指标解读
病案管理
统计病案管理情况,反映医疗管 理规范化程度。
医疗事故与纠纷
统计医疗事故和纠纷发生情况,评 估医疗安全管理水平。
医医疗事业发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在的问题与挑战
数据质量不高
部分医疗机构数据填报不规范,影响数据质量, 需要加强数据审核和培训。
指标体系更新滞后
随着中医医疗事业的发展,指标体系需要不断更 新和完善,以适应新的发展需求。
信息化水平不足
部分地区医疗机构信息化水平较低,影响数据收 集和整理的效率。
优化与改进建议
加强数据质量监控
建立数据质量审核机制,加强数据填报培训,提高数据质量。
及时更新指标体系
根据中医医疗事业发展情况,定期评估和更新指标体系,以适应新 的发展需求。
提高信息化水平
加大投入,提升医疗机构信息化水平,提高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效率 。
THANKS.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03
报表制度指标解读
机构概况指标解读
机构数量
反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总体规 模,包括中医诊所、中西医结合 诊所、民族医诊所等。
人员配备
反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人员构 成,包括医师、护士、药师等专 业技术人员的数量和比例。
医疗服务指标解读
诊疗人次
反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的医疗服 务数量,包括中医诊疗人次、西医诊 疗人次等。
全国范围内的中医医疗机构,包括但 不限于中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中 医诊所等。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24.院内感染管理
定性
(1)一次性医疗物品管理落实情况;
(2)医疗废弃物处理合规情况;
(3)消毒隔离措施落实情况;
(4)无菌技术操作执行情况。
【数据来源】“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申报信息系统数据或其他数据来源。
25.医疗纠纷处理
定性
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要求,预防、处理医疗纠纷。
【计算方法】
(1)传染病疫情报告率=网络报告的传染病病例数/登记传染病病例数×100%;
(2)传染病疫情报告及时率=报告及时的病例数/报告传染病病例数×100%;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率=及时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数/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数×100%。
【数据来源】传染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
(二)服务效率
17.医师日均担负诊疗人次▲
定量
具体按照省(区、市)规定的相关要求。
【计算方法】
医师日均担负诊疗人次=诊疗人次数/平均医师人数/251。
【数据来源】卫生健康统计年报。
18.医师日均担负住院床日
定量
具体按照省(区、市)规定的相关要求,没有病床的机构不考核此项。
【计算方法】
医师日均担负住院床日=实际占用总床日数/平均医师人数/365。
【数据来源】卫生财务年报。
32.财务制度
定性
(1)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定符合实际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预算管理;
(2)全面落实价格公示制度,收费价格透明;
(3)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有固定资产明细目录,台账完整,账物相符;
(4)财务人员配置到位,财务集中核算管理的机构配备经过培训合格的报账员。
【数据来源】“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申报信息系统数据或其他数据来源。
卫生统计年报表及指标解释

全国卫生资源与医疗服务调查制度1。
1 总说明一、调查目的:了解全国卫生资源配置与医疗服务利用、效率和质量情况,为监测与评价医改进展和效果、加强医疗服务监管提供参考,为有效组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提供基础信息.二、调查对象和范围:1、卫生机构年报表(卫统1—1表至卫统1—8表)调查范围为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机构月报表(卫统1—9表、卫统1-10表)调查范围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2、卫生人力基本信息调查表(卫统2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在岗职工(乡村医生及卫生员除外),取得卫生监督员证书的公务员。
3、医用设备调查表(卫统3表):医院、妇幼保健院、专科疾病防治院、乡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急救中心(站)。
4、医院出院病人调查表(卫统4表):二级及以上医院、未定等级的政府办县级及以上医院。
5、采供血情况调查表(卫统5表):采供血机构。
三、主要内容:卫生机构基本情况,医改措施落实情况,医疗机构运营情况,卫生人力基本信息,医用设备配置情况,出院病人情况,采供血情况等。
四、报送方式、报告期及调查方法:1、报送方式:(1)网络报送:医疗卫生机构(诊所和村卫生室除外)和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登录“国家卫生统计网络直报系统"报送卫统1-1表至卫统1—10表、卫统2表至卫统4表。
①代报:卫统1—3表、诊所和医务室人力表由县区卫生局代报;卫统1-4表由所属乡镇卫生院或县区卫生局代报。
取得卫生监督员证的公务员由所在卫生行政部门填报人力表.(2)逐级上报: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向卫生部医政司报送卫统5表。
2、报告期:(1)月报:医疗机构月报表。
新增、撤销及合并卫生机构在取得、撤销或变更执业(登记)证书10日内网络报告卫生机构调查表第一项“基本情况"。
(2)季报:医院出院病人调查表、采供血情况调查表。
(3)年报:卫生机构年报表.(4)实时报告:卫生人力基本信息调查表、医用设备调查表和卫生机构变动信息。
全国基层中医药服务监测指标说明

全国基层中医药服务监测指标说明一、概述随着中医药在我国的日益普及与发展,基层中医药服务的监测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监测指标是评估基层中医药服务质量和效益的关键指标,为确保中医药服务水平不断提升,规范管理和科学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详细解释全国基层中医药服务监测指标,为相关机构和人员提供参考。
二、人力资源1. 中医执业医师数量:基层中医医院应配备一定数量的中医执业医师,以确保患者需要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2. 护士和药剂师数量:护士和药剂师是基层医院不可或缺的重要人力资源,他们在照顾患者和药品管理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设施设备1. 诊室和候诊室设备:基层中医医院的诊室和候诊室设备应当齐全,确保医疗服务的顺畅进行。
2. 医疗器械和药品储备:基层医院必须储备足够的医疗器械和药品,以满足患者日常需求。
四、服务水平1. 门诊量和就诊率:门诊量和就诊率是评估基层中医医院服务水平的关键指标,应得到重视。
2. 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是评估中医医院服务质量的直接体现,应持续跟踪评估。
五、管理制度1. 医疗卫生制度建设:医疗卫生制度的健全与否直接关系到基层中医服务的质量和效益。
2. 质量管理和评估机制: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和评估机制是保障基层中医医院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
六、绩效考核1. 服务效率和绩效考核:通过对基层中医医院服务效率和绩效的考核评估,可以及时发现问题,促进改进和提升。
2. 经济效益和成本控制:经济效益和成本控制是基层中医医院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应加强监测和评估。
七、信息化建设1. 医疗信息化和数据安全:医疗信息化建设是基层中医医院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应加强数据安全管理。
2. 信息共享与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与互联互通可以提高基层中医医院的服务效率和医疗质量,应得到重视。
八、结语以上便是全国基层中医药服务监测指标的详细说明,这些指标将在中医药服务发展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促进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健康发展。
全国中医医疗管理统计报表制度指标体系解读中医医院资料重点

中医医院监测指标体系
(一)基பைடு நூலகம்情况
门诊是否设置中医综合治疗区:指在门诊是否设立中医综 合治疗区。
医院设置病房的病区数(个):指医院设置病房的病区数 (病区数按照独立的护理单元计算)。
设置中医综合治疗室的病区数(个):指在病区设立的中医 综合治疗室的病区数 。
中药师(士):指所有取得中药学专业技术资格证书的在职 中药师(士)人员数。
注册护士(人):指所有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书的在职人 员数。
系统接受中医知识与技能培训的注册护士数:指毕业于中医 药院校或中医护理专业;或毕业于西医药院校,三年内接受 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岗位培训时间≥100小时的人员数。
中医医院监测指标体系
中医医院监测
中医医院医疗质量监测中心 二○一三年十一月
总说明
目的
了解中医医院中医药服务情况,为制定中医医政管理政策提 供科学依据
监测范围
全面监测,监测所有二级及以上公立中医医院
主要内容
中医医院中医药特色服务情况
报送方式
网络报送——“中医医疗管理监测网络直报系统”
报告期
年报表
中医医院监测指标体系
中医医院监测指标体系
(四)房屋及基本建设
年末房屋建筑面积(m2):包括自有产权房屋、租赁外系统房 屋和私房、其他产权房屋的建筑面积。
(五)年末设备数
年末5000元以上医疗设备台数(台):单位实际拥有的五千元 及以上可供调配的医疗设备台数,包括单位所有的安装和未安 装的设备。不包括已经批准报废的设备和订购尚未运抵医院的 设备。 年末5000元以上中医诊疗设备台数(台):单位实际拥有的 五千元及以上可供调配的中医诊疗设备台数。中医诊疗设备 (含民族医诊疗设备)是指在诊疗活动中,在中医理论指导 下应用的仪器、设备、器具、材料及其他物品(包括所需软 件)。具体品种可以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诊疗设备评 估选型推荐品目。
卫生统计年报表及指标解释

全国卫生资源与医疗服务调查制度1.1 总说明一、调查目的: 了解全国卫生资源配置与医疗服务利用、效率和质量情况,为监测与评价医改进展和效果、加强医疗服务监管提供参考,为有效组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提供基础信息.二、调查对象和范围:1、卫生机构年报表(卫统1—1表至卫统1—8表)调查范围为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机构月报表(卫统1—9表、卫统1-10表)调查范围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2、卫生人力基本信息调查表(卫统2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在岗职工(乡村医生及卫生员除外),取得卫生监督员证书的公务员.3、医用设备调查表(卫统3表):医院、妇幼保健院、专科疾病防治院、乡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急救中心(站)。
4、医院出院病人调查表(卫统4表):二级及以上医院、未定等级的政府办县级及以上医院。
5、采供血情况调查表(卫统5表):采供血机构.三、主要内容:卫生机构基本情况,医改措施落实情况,医疗机构运营情况,卫生人力基本信息,医用设备配置情况,出院病人情况,采供血情况等。
四、报送方式、报告期及调查方法:1、报送方式:(1)网络报送:医疗卫生机构(诊所和村卫生室除外)和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登录“国家卫生统计网络直报系统”报送卫统1-1表至卫统1—10表、卫统2表至卫统4表。
①代报:卫统1—3表、诊所和医务室人力表由县区卫生局代报;卫统1—4表由所属乡镇卫生院或县区卫生局代报。
取得卫生监督员证的公务员由所在卫生行政部门填报人力表.(2)逐级上报: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向卫生部医政司报送卫统5表。
2、报告期:(1)月报:医疗机构月报表。
新增、撤销及合并卫生机构在取得、撤销或变更执业(登记)证书10日内网络报告卫生机构调查表第一项“基本情况".(2)季报:医院出院病人调查表、采供血情况调查表.(3)年报:卫生机构年报表。
(4)实时报告:卫生人力基本信息调查表、医用设备调查表和卫生机构变动信息。
医院卫生统计报表指标解释(共55张PPT)

-扩大病
-删除药
调查制度介绍
报表概况及重点指标解析
《 2016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调查制度》
收集数据
卫生资源与 医疗服务 供方信息 (卫生资源、医疗服务) 需方信息 (传染病、AIDS、预防接种等) 需方信息 (孕产妇、儿童死亡、出生缺陷、妇幼保健覆盖)
网络报告系统
卫生统计网络直报系统 (2007年运行) 疾病监测系统 (2004年运行) 妇幼监测信息系统 (2009年运行)
主管
统计信 医政
疾病控制
疾控局、统计 司、
妇幼卫生
妇
卫生监督 新农合
需方信息 (监督执法信息) 需方信息 (参合人口、筹资及报销情况)
需方信息 (人口出生、计划生育) 医患关系
卫生监督信息系统 (2011年运行) 新农合信息系统 (待建)
监
基层
计划生育 卫生和计划 生育信访统计
流动 基层 家庭
办
调查制度介绍
次年15日前完成报送,20日完
次月15日前完成,20号完成审 (要报12月数)
人员调入调出1个月内上报
实时报
设备购进、调出或报废1个月内
中医住院病案首页(卫计统4-2表)
基层机构住院病案首页(卫生院、 社区中心) 卫生计生人才需求计划年报表(卫 计统2-3表)
月报
月后20日内
年报
次年1月15日前
主要指标解释
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实践训练。
1218 基本医保定点机构:包括
居民、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定点医 取消新农合
1223 是否取得母婴保健技术服
构需取得此执业许可证才能进行 流等医疗服务。
2.人员情况
序号 2.0 2.0.1 2.1 2.1.1 2.1.1.1 2.1.1.1.1 2.1.1.1.2 2.1.1.1.3 2.1.1.1.4 2.1.1.2 2.1.1.2.1 2.1.1.2.2 2.1.1.2.3 2.1.1.2.4 2.1.1.2.5 2.1.1.2.5.1 2.1.1.2.5.2 2.1.1.2.5.3 编制人数 在编人数 在岗职工数 卫生技术人员 执业医师 其中:临床类别 中医类别 口腔类别 公共卫生类别 执业助理医师 其中:临床类别 中医类别 口腔类别 公共卫生类别 执业(助理)医师中 内:注册为全科医学专业的人数 取得全科医生培训合格证的人数 注册多地点执业的医师数 项目
卫生统计年报表及指标解释

全国卫生资源与医疗服务调查制度1。
1 总说明一、调查目的:了解全国卫生资源配置与医疗服务利用、效率和质量情况,为监测与评价医改进展和效果、加强医疗服务监管提供参考,为有效组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提供基础信息。
二、调查对象和范围:1、卫生机构年报表(卫统1—1表至卫统1—8表)调查范围为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机构月报表(卫统1—9表、卫统1—10表)调查范围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2、卫生人力基本信息调查表(卫统2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在岗职工(乡村医生及卫生员除外),取得卫生监督员证书的公务员。
3、医用设备调查表(卫统3表):医院、妇幼保健院、专科疾病防治院、乡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急救中心(站)。
4、医院出院病人调查表(卫统4表):二级及以上医院、未定等级的政府办县级及以上医院。
5、采供血情况调查表(卫统5表):采供血机构。
三、主要内容:卫生机构基本情况,医改措施落实情况,医疗机构运营情况,卫生人力基本信息,医用设备配置情况,出院病人情况,采供血情况等。
四、报送方式、报告期及调查方法:1、报送方式:(1)网络报送:医疗卫生机构(诊所和村卫生室除外)和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登录“国家卫生统计网络直报系统"报送卫统1-1表至卫统1—10表、卫统2表至卫统4表。
①代报:卫统1-3表、诊所和医务室人力表由县区卫生局代报;卫统1-4表由所属乡镇卫生院或县区卫生局代报。
取得卫生监督员证的公务员由所在卫生行政部门填报人力表。
(2)逐级上报: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向卫生部医政司报送卫统5表。
2、报告期:(1)月报:医疗机构月报表。
新增、撤销及合并卫生机构在取得、撤销或变更执业(登记)证书10日内网络报告卫生机构调查表第一项“基本情况”.(2)季报:医院出院病人调查表、采供血情况调查表.(3)年报:卫生机构年报表.(4)实时报告:卫生人力基本信息调查表、医用设备调查表和卫生机构变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