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发展与环境(精)

合集下载

工业发展与环境影响

工业发展与环境影响

工业发展与环境影响工业的发展是现代社会进步的象征,然而,与工业发展相伴随的也是环境影响。

随着工业化的推进,环境问题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共同挑战。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讨工业发展对环境所产生的影响。

首先,工业化过程中的排放物是环境影响的主要因素之一。

工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

这些有害物质的排放直接威胁到大气、水源和土壤的质量。

废气排放含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悬浮颗粒物等,这些物质会导致大气污染,加剧雾霾天气的频发。

废水排放中含有有机物和重金属等污染物,不仅影响水生态系统的平衡,还会对人类和其他生物造成健康威胁。

工业废弃物的排放同样对土壤造成污染,限制了农作物的生长和土壤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其次,工业发展对自然资源消耗也有很大的影响。

工业生产需要大量的能源和原材料供应,而能源的开采、利用及原材料的获取造成了生态环境的破坏和自然资源的枯竭。

石油、煤炭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是工业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能源,它们的采掘和使用导致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进而加剧了全球气候变化的速度。

同时,过度的矿石开采也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不可逆转的损害,如山体滑坡、生态系统破坏和水源污染等。

最后,工业发展对生物多样性的威胁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由于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进,大量的自然栖息地被破坏,动植物物种面临着生存的困境。

工业化过程中的化学物质和重金属对生态系统的破坏是很难恢复的,造成了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许多濒危物种正因为失去了栖息地或食物链的破坏而逐渐灭绝。

工业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之间的矛盾亟待解决,需要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指导下,寻求工业化与自然保护的平衡。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减少工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

一方面,要加强环境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对违规排放者进行严厉处罚,以提高企业的环保意识。

另一方面,创新技术和节能减排是解决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矛盾的重要途径。

通过改进生产工艺,减少排放物的产生;开发清洁能源,替代传统的化石燃料;推广循环经济模式,实现资源的有效循环利用,都是降低工业环境影响的可行方法。

工业发展和环境保护

工业发展和环境保护

工业发展和环境保护在当今社会,工业发展和环境保护是两个备受关注的重要议题。

它们之间的关系既复杂又紧密,如何在推动工业进步的同时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是全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

工业发展是现代社会进步的重要驱动力。

从蒸汽机的发明开启工业革命的序幕,到如今高度自动化、智能化的生产模式,工业的不断发展为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和生活便利。

它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还促进了科技的创新和进步。

各种各样的工业产品丰富了我们的生活,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

然而,工业发展在带来诸多好处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工厂的大规模生产排放出大量的废气、废水和废渣。

这些污染物对空气、水源和土壤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威胁着生态平衡和人类的健康。

例如,一些化工企业排放的废气中含有有害物质,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导致空气质量下降,引发雾霾等环境问题。

而废水的随意排放则可能污染河流、湖泊和地下水,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甚至使水资源变得不再适合人类使用。

同时,工业发展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为了满足工业生产的需求,大量的矿产资源、森林资源和土地资源被消耗。

过度的开采不仅导致资源的枯竭,还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比如,过度的采矿活动可能导致地面塌陷,森林的砍伐可能导致水土流失和物种灭绝。

面对工业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停止工业的发展,而是要寻找两者之间的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

这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政府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引领和监管作用。

一方面,政府应当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对工业企业的环境监管,提高环境违法的成本。

对于那些违规排放污染物的企业,要给予严厉的处罚。

另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政策引导和经济激励,鼓励企业采用环保技术和生产方式。

例如,对积极开展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

企业作为工业发展的主体,应当承担起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

工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

工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

工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辅相成,相互制约。

在现代社会中,工业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然而,工业发展也不可避免地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和破坏。

因此,如何在工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找到平衡点,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工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进步。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速,生产技术的革新和生产力的提高使得工业部门的规模不断扩大,产值和就业人数快速增长。

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增长,提高了国家的综合实力。

然而,工业发展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工业生产所排放出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都对大气、水源和土壤等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的污染。

空气中的有害气体不仅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了威胁,也导致了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

水污染不仅危害了人们的生命健康,也破坏了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土壤污染则直接影响着粮食生产和生物多样性的维持。

除了污染问题,工业发展还引发了资源的过度开采和生态系统的破坏,给自然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

因此,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工业生产中的环境保护。

首先,政府应该出台严格的法律法规,强化工业企业的环境保护责任,推行严格的污染排放标准。

同时,政府还应该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投入,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鼓励企业进行清洁生产和污染防治。

其次,企业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加强环境管理,采取节能减排措施,优化工艺流程,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此外,企业还可以投资研发环保技术,推动绿色工业的发展。

最后,公众也要提高环保意识,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共同推动工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

工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不仅是国内的问题,也是全球性的挑战。

国际社会应加强合作,形成共识,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全球性环境问题。

各国之间应加强技术交流和经验分享,共同推动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的发展。

同时,发达国家应该给予发展中国家更多的支持和援助,帮助他们改善环境状况,并享受到可持续发展带来的红利。

工业发展与环境影响

工业发展与环境影响

工业发展与环境影响工业发展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点之一,它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技术进步,推动着社会进步和国家富强。

然而,工业发展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这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本文将分析工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并探讨如何实现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一、工业发展对大气污染的影响工业发展过程中大量排放的废气和燃烧产生的尾气是主要的大气污染源之一。

工厂产生的废气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等污染物,这些物质直接导致大气中的雾霾和酸雨现象。

大气污染不仅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还破坏了环境的生态平衡。

二、工业发展对水污染的影响工业发展所需的大量水资源的过度开采,以及工业废水的排放,导致了水污染的加剧。

工业废水中含有各种有机物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直接排放到江河湖海中,严重威胁到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水质的安全性,甚至影响到人类的生活用水。

三、工业发展对土壤污染的影响工业发展过程中,化学品、废弃物和废水等排放源常常直接或间接地导致土壤污染。

化学品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渗入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质量,还会造成土壤的长期污染,给生态环境带来永久性的破坏。

四、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面对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实现它们的协调发展。

首先,政府应该制定更加严格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大对工业企业的监管力度,严禁工业废水和废气的随意排放,推动企业采用环保设备和清洁能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其次,企业应该增强环保意识,提高环保技术水平,加强对污染物的净化和处理,推动绿色工业发展,实现生产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科研机构和大学应加大对环境保护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提供更多高效、低能耗、无污染的工业生产技术和工艺,为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提供支持和保障。

总之,工业发展与环境影响是一个非常复杂和严峻的问题,只有实现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才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的健康稳定。

工业化进程中的环境与发展

工业化进程中的环境与发展

工业化进程中的环境与发展在现代经济极度发达的今天,工业化已成为全球经济的推动力量,然而由此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成为了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

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之前,环境保护已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议题。

本文将探讨工业化进程中的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

一、工业化进程导致的环境问题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环境问题也愈演愈烈。

大规模的工业生产使得大量有害物质被释放到空气、水和土壤中,导致环境污染,同时也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存。

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养殖业和采矿业的快速发展,使得过度捕捞、过度开采、过度消耗资源已成为常态。

此外,全球气候变化以及自然环境的破坏也已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生态平衡,导致物种灭绝和生态系统崩溃等问题。

正是这些环境问题推动着全球各国在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加强合作,共同面对这些共同的挑战。

二、环境保护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不仅限于对环境的保护,还涉及到经济的可持续性。

如果不采取适当的环保措施,污染和环境破坏将会对整个社会造成严重影响,特别是对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

同时,环境问题也不可避免的带来资源消耗、能源消费的问题,需要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寻求解决方法。

毋庸置疑,环保对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三、可持续发展对环境保护的要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平衡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这要求我们在工业化进程中减少对环境的危害,实现对环境的可持续利用。

工业企业应该采用绿色、环保的生产方式,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同时也要关注环境对人类和生态的影响。

此外,可持续发展的另一个核心是关注未来世代的需要,需要我们在不降低生活质量的同时,保留资源,减少浪费和损耗。

这样的发展方式去解决工业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才说明了我们已经迈向了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四、建立环境法规和政策以上所述的这些方案都需要政策制订和执行。

制定环保法规和政策是非常重要的。

政策的执行也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对违法企业进行惩罚,才能确保环境法规和政策真正得到落实。

最新中国工业发展的战略环境及主要趋势

最新中国工业发展的战略环境及主要趋势

中国工业发展的战略环境及主要趋势一、消费需求升级有力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和高级化进程2000年以来,我国居民消费水平逐步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过渡,消费重点由生存资料转向享受资料和发展资料,提升生活质量已经成为当前的消费重点,汽车、住房、电子通讯器材、家庭装饰装修等新兴消费持续升温,增长迅速。

消费需求的高级化过程决定了中国工业发展进入以提高素质为核心、提高增长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为方向的新阶段。

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不再是“补短”和实现一般意义上的比例平衡,而是产业升级和结构高级化过程。

从中长期来看,新兴消费品的市场需求将保持较长时间的持续增长,特别是汽车、电信产品和住宅等;家电、轻纺等目前市场需求已趋饱和的产品,将面临产品升级换代的结构调整;新型材料工业将有较快发展,以满足新一代产品生产的需要;为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高国民经济的信息化程度,以信息产业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也将出现高速增长态势。

二、市场结构趋于垄断竞争型,大企业进一步主导控制整个产业链,中小企业不断沦为大企业掌控生产体系的附庸随着市场竞争趋于充分和完善,强势企业在技术、管理和营销上的优势不断转化为市场竞争力;逐步发育成熟的资本市场也为产业要素的流动与重组搭建了畅通、迅捷的交易平台。

从市场结构看,今后将出现一批能够在国际上立足的大公司、企业集团,关键产业的市场集中度明显上升,相对分散的市场格局逐步被少数大企业控制的架构所取代。

由于生产专业化与分工的细化和发展,大企业在战略上将把核心竞争力的聚焦点由以往追求生产规模和成本优势,转到技术创新、强势品牌塑造、营销渠道控制等方面。

三、资源紧缺和生态保护对工业发展的约束作用日益显著,走新型工业化之路成为越来越紧迫的战略抉择我国以往的工业化进程以资源的高投入为基础。

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大大低于世界人均水平,中国经济要持续、快速发展,不可能继续依赖资源的大规模投入,特别是水和石油将成为两大资源瓶颈。

工业发展面临的资源约束不仅来自资源供给不足的限制,还表现为环境承载能力造成的束缚。

工业发展与环境污染

工业发展与环境污染

工业发展与环境污染在现代社会中,工业发展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关键力量。

然而,与此同时,工业发展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工业化进程对人类居住地、水源、土壤和空气等自然资源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工业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间的紧密联系,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减少其负面影响。

首先,我们需要意识到环境污染对人类的健康和生存产生严重影响。

由于工业活动产生的大量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对水体、空气和土壤进行了严重污染。

这种污染不仅导致了水源和土地的质量下降,还影响到了动植物的生存环境。

同时,有害物质的累积和传播还给人类健康带来了潜在的风险,如空气中的细颗粒物和有毒气体可能导致呼吸道疾病,污染的水源可能引发传染病和癌症等。

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环境污染不仅是一项环境问题,也是人类生活质量的直接威胁。

其次,工业发展必须寻求可持续性发展的道路,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过去的工业发展模式主要以物质消耗和生产效率为中心,而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持续利用。

在当今环保意识增强和资源稀缺的形势下,我们应该转变思维方式,迈向绿色、低碳、循环经济。

这就要求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采用更环保的技术和设备,并充分考虑资源的回收和再利用。

同时,政府应该制定更加严格的环境保护法律和监管措施,促使企业加强环保意识,推动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同推进。

另外,公众教育和参与也是减少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

只有公众能够正确了解工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和自身的作用,才能更好地参与环境保护行动。

公众可通过合法途径提出环境问题投诉,监督企业的环保行为,以及积极倡导低碳生活方式。

同时,学校应该加强环境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从小树立环境保护的观念。

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有效解决工业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间的矛盾。

总结起来,工业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

环境污染不仅影响人类的健康,也对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产生了巨大威胁。

为了更好地保护环境,我们必须采取积极的行动。

工业发展和环境保护

工业发展和环境保护

工业发展离不开环境在人类几千年的历史中,经济和财富创造了我们现在这个伟大的时代—工业化时代。

工业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前进和人类进步。

如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蒸汽机的发明和改进,将人类推进到了蒸汽时代,社会生产力极大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的应用使人类进入到电气时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应用,信息技术的应用,使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

再如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电话电报的发明与应用,促进了人类电讯事业的发展,使人们的交流更加便捷,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还有现在的互联网,能使人们尽早的了解国家大事,时事新闻,在家饱览群书,就是“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

”现在工业的发展,不仅实现了高速经济增长和物质财富的巨大涌流,而且,极大的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社会福利。

威廉-鲍莫尔说:“在工业革命以前,即使是最富有的消费者所能拥有的商品种类,事实上也没有超出古罗马时期就已经存在的商品范围。

”但是工业的发展给人们带来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和破坏。

由于人们对工业高度发达的负面影响预料不够,预防不利,导致了全球性环境的三大危机: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人类不断的向环境排放污染物质,但由于大气、水、土壤等的扩散、稀释、氧化还原、生物降解等的作用。

污染物质的浓度和毒性会自然降低。

可是环境承载的能力达不到人们的欲望,现在人们对环境排放的物质超过了环境自净能力,环境质量日渐下降,危害健康和生存。

大气污染1952年12月5~8日英国伦敦发生的煤烟雾事件死亡4000人;巴西圣保罗以南60公里的库巴唐市,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死亡之谷”知名于世。

该市位于山谷之中,六十年代引进炼油、石化、炼铁等外资企业300多家,人口剧增至15万,成为圣保罗的工业卫星城。

企业主只顾赚钱,随意排放废气废水,谷地浓烟弥漫、臭水横流,有20%的人得了呼吸道过敏症。

这样的大气污染事件在全球范围内还有很多。

大气污染随着工业化的程度加大,不可避免的上演了一场场悲剧,给人类的生存带来了危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20世纪40年代美国洛杉矶发生的光化学烟雾事件以来,世界上很多国 家的大城市都发生过由于汽车尾气排放而造成的严重的大气污染事件
1984年12月3日凌晨,印度中部博帕尔市北郊的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印 度公司的农药厂,突然传出几声尖利刺耳的汽笛声,紧接着在一声巨响 声中,一股巨大的气柱冲向天空,形成一个蘑菇状气团,并很快扩散开 来
是指环境(非关税)壁垒,是国际社会为保护人类、 动植物及生态环境的健康和安全,而采取的直接或间接 限制甚至禁止某些商品进出口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 其实质是发达国家依赖其科技人员和环保水平,通过立 法手段,制定严格的强制性技术标准,从而把来自发展 中国家的产品拒之门外。
欧盟和美国制定新标准对我国出口苹果汁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欧盟的纺织品、服装和皮革制品市场上禁止使用和销售含铬偶氮染料
继欧盟对中国服装出口设置技术和环保壁垒之后,美国、日本、韩国、巴西、秘 鲁、印尼、墨西哥等越来越多的国家先后出台相关政策或制定措施,设置贸易 壁垒和环保壁垒,限制中国服装出口
在中国工业高速发展以高能源消耗、高资源消耗、 严重污染环境为代价换来GDP的高增长,随着人类 的进步与发展,对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反过 来也制约了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肺癌晚期 的患者
最让人担忧 的还是孩子
中国政府你在干什么?
距离西山10千米处ຫໍສະໝຸດ 继续往西官厅水库西侧
距天安门70千米
砍伐森林
过度放牧
气候干旱 工业用水 农业灌溉 日本阴谋

干涸的洋河
什么样的羊能将大青山啃成如此模样?
过度放牧吗?
大量的火电站和工业污染才是根本原因
绿色贸易壁垒
始于1988年美国和墨西哥之间的“金枪鱼贸易案”
2004年的11342亿元,增长1.58倍 •粗钢产量增加14430万吨,增长1.12倍
•成品钢材增加16577万吨,增长1.26倍
•水泥增加37300万吨,增长62% •原煤增加9.56亿吨,增长95.6% •发电量增加8314亿千瓦小时,增长61.3% •汽车增加300.4万辆,增长1.45倍
二、中国工业发展带来的问题
我国是一个资源贫乏、经济欠发达 的国家,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盲 目的模仿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模式, 机械地运用西方经济理论,严重制 约了自身的发展
我国部分资源人均占有量 情况
矿产资源人均占有世界平均值的
1/2
人均水资源是世界人均的
1/4
人均能源是世界人均的
1/7
石油为世界人均的
1/10
中国从1990年到2001年
在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严 重的资源过度开采利用及浪费问题
传统的消费模式是一种“线性过程” (linear process)
与之相反的是“循环消费”(circular consumption) 模式——可持续消费模式
2、污染问题
腊夫运河(Love Canal)
位于美国加里福尼亚州,是一个世纪前为修建水电站挖成的一条运河, 20世纪40年代就已干涸而被废弃不用。 一家纽约电化学公司购买了该运河。 1953年,这条已被填满的运河被公司填埋覆盖好后转赠给了当地的教育机构。 从1977年开始,这里的居民不断发生各种怪病 1987年,这里的地面开始渗出一种黑色液体 电化学公司和纽约政府共赔偿受害居民经济损失和健康损失费达30亿美元
目前世界汽车保有量6亿辆
6000万辆
预计2010年
10亿辆
5%
目前中国汽车保有量1000万辆
致力于开发清洁的环保汽车, 不用或少用私人汽车, 改用公交车, 甚至以自行车代步的时尚
背道而驰
汽车制造业是资源密集型产业
每年用于汽车制造上的金属材料、陶瓷、玻璃等就超过6000万吨
汽车使用的汽油约占全球汽油消费量的1/3 汽车不仅是消耗能源资源的无底洞,还是造成大气污染的移动污染源
美国中央情报局网站
1978—2005年年均GDP增长 2001年至2004年工业增长率
9.4%
10.7%
67% 1380美元
“十五”期间GDP五年累计增 长 人均GDP2000年—2005年 856美元
工业在GDP中的比重 2000年
2004年
2000—2004年工业的增长
•工业利润总额从2000年的4393亿元,增加到
中国的企业在怎么做?
向经济欠发达地区转移 向西部转移 向经济欠发达国家转移重庆力帆
4、绿色贸易壁垒
美国拒绝进口委内瑞拉的汽油,因为含铅(Pb)量 超过了本国规定 欧盟禁止进口加拿大的皮革制品,因为加拿大猎人使 用的捕猎器捕获了大量的野生动物
20世纪90年代开始,由于欧洲国家严禁进口含氟利昂 冰箱,中国的冰箱出口由此下降了59%等事例,都是 “绿色贸易壁垒”所起的作用。
土总面积的27.9%,并且有继续扩大之势。
水资源
我国每年废水排放总量达439.5亿吨,超过环境容量的 82%。中国七大江河水系,劣五类水质占40.9%。湖 泊中有75%出现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使可利用的水 资源日益减少
有位中科院院士指出:
照这样无节制地消耗下去,到2020年三 个地球的资源都不够中国消耗。
1、资源问题
强制消费观念的提出 一次性消费品泛滥
世界性资源、能源紧张
美国每年所消费的纸张占到世界纸张年消费量的33%;
美国中产阶级家庭人均一生消费的部分情况为: 消费汽油2.8万加仑; 穿用并扔弃衬衫250件; 鞋115双;
使用并扔弃报纸2.75万份、
杂志3900份; 扔掉废品垃圾11.2万磅; 扔弃铝制易拉罐2.86万个
博帕尔农药厂制造农药的原料是一种叫做异氰酸甲酯的剧毒气体
博帕尔事件是发达国家将高污染及高危害企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 一个典型恶果
3、污染转移问题
20世纪后半叶,公害问题在发达国家得到广泛关注,由于对此制定的 环境标准越来越高,致使很多企业都把目标转向了环境标准相对不高 的发展中国家。这些企业利用一些发展中国家为获取较大的经济利益 热衷于吸引外资,重视技术和设备,忽视安全和环境保护,把一些发 达国家几乎不允许设立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中国工业的增长实际上是以低廉的价格优势夺取 国际市场份额换来经济的增长,而其成本的降低 来自于拼命压榨劳动力价格,而忽略了资源能源 及环境成本,这样的经济增长对中国劳动者来说 是可悲的(据统计:美国工资总额2001年占 GDP49%,2005年中国只占10.57%)
天津堤头镇被污染的环境
被污染的河水
三大酸雨区:北美地区、欧洲地区、中国南方地区
中华水塔,六价铬污染问题
120名癌症诊患者
如何解决污染问题尤其是固体废弃物污染?
除了有机垃圾可以进行发酵堆肥以外,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方式一般为填埋和焚烧
目前普遍认为用焚烧炉焚烧垃圾是较先进的办法
垃圾焚烧过程中产生的热能可以利用,焚烧后产生的垃圾灰还可以制作建筑材料等
填埋、焚烧、堆肥都是垃圾的最后处理手段,无论那种办法都应在垃圾分类的 基础上进行才是最有效的。虽然很多国家的垃圾分类办法不一,但对分类后的 垃圾中的可再生物都要进行回收再造处理,以达到节约资源、减少垃圾量的目 的。近年来,人们已逐渐认识到高消费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垃圾过剩,节制消费 才是减少垃圾产生的最佳手段。
100% 92% 143% 189% 380% 311% 276%
石油消费增长 天然气消费增长 钢消费增长 铜消费增长 铝消费增长 锌消费增长
十种有色金属消费增长
单位GDP的能源消耗
以利用率最高的日本为1 德国为1.5
美国为2.67 而中国则高达11.5
土地资源
中国现在荒漠化土地267.4万平方千米,占国
加拿大出台表面涂料新法规 ,即最大值铅含量为600mg/kg;汞含量为10mg/kg 美国颁布关于小麦及大麦产品低毒农药混合物的残留限量、限时的法规 新西兰修改柑桔属等 苗木的进口要求,且将修改进口卫生标准。将影 响国内1万3千多家企业 欧盟将从今年8月13日起对出口到欧盟的电子电气产品额外征收一笔回收费用, 该笔费用将用于欧盟电子垃圾的回收工作。另外含有铅、汞等6种有害物质的电 子产品将不得进入欧盟市场,含有这些物质的产品必须用新型的环保材料代替 欧盟将强制执行打火机新标准 阿根廷拟实施玩具安全法案
中国工业发展与环境
宜昌四中 袁书鸿
一、中国工业的巨大发展
从GDP总值看中国经济的发展
中 国 统 计
英 国 统 计
World 系列 1 593800
United States 123700
European Union 121800
China 81580
Japan 38670
India 36780
固体废弃物污染
美国在上世纪初曾自恃土地广博而占用了大量土地来填埋 垃圾。然而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到了无处可埋的地 步,只好寻求垃圾出口(中国在过去的20年中曾是世界上 进口垃圾最多的国家),甚至企图把垃圾运到南极,由此引 起了世界各国的公愤
工业的发展必然会产生大量废弃物
目前,全世界的垃圾生产量在不断增长着,每年产生的垃圾相当于全世界粮 食产量的6倍,钢产量的14倍 除了大规模的工业废弃物污染以外,生活垃圾中的有毒废弃物污染也是屡 见不鲜的 固体废弃物主要来源于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是指被丢弃的固体和泥状物质 固体废弃物可对环境造成多方面的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 还会进入人类的食物链造成对人类更大的危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