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控知识培训

合集下载

最新院感知识培训

最新院感知识培训

最新院感知识培训标题:最新院感知识培训引言概述:院感知识培训是医院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能够有效提高医护人员的感染控制水平,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更新和院感知识的不断深化,最新的院感知识培训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介绍最新院感知识培训的内容和方法。

一、院感知识培训内容1.1 最新院感知识最新院感知识包括医院感染控制政策、院感防控流程、院感监测与报告等内容。

医院需要定期更新院感知识,使医护人员了解最新的院感防控措施。

1.2 院感病原体及传播途径医院感染的病原体多种多样,了解院感病原体及其传播途径对于院感防控至关重要。

培训内容应包括不同病原体的特点、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1.3 院感事件处理与应急预案在医院中难免会发生院感事件,医护人员需要了解如何处理不同类型的院感事件,并熟悉医院的应急预案,以便及时有效地应对突发情况。

二、院感知识培训方法2.1 线上培训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线上院感知识培训,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提高培训的效率和便利性。

2.2 线下培训定期组织院感知识培训班,邀请专业院感专家进行授课,通过讲座、案例分析等形式进行培训,使医护人员深入了解院感知识。

2.3 实地演练通过实地演练,模拟不同院感事件的处理过程,让医护人员在实践中掌握处理院感事件的技能,提高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三、院感知识培训效果评估3.1 考试评估通过定期考试评估医护人员对院感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培训。

3.2 实际操作评估观察医护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的操作规范性和效果,及时纠正错误并进行指导。

3.3 满意度调查定期进行医护人员满意度调查,了解培训效果和改进建议,为进一步提高院感知识培训质量提供参考。

四、院感知识培训的重要性4.1 保障患者安全通过提高医护人员的院感防控水平,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保障患者的安全。

4.2 提高医护人员自我保护意识院感知识培训不仅可以保护患者,也可以保护医护人员自身,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医院感染控制知识培训

医院感染控制知识培训

医院感染控制常用的基本知识1、《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实施时间: 2006年9月1日。

2、《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实施时间:2003年6月16日。

3、《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实施时间:2003年10月15 日。

4、《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实施时间:2005年5月1日。

5、《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实施时间:2004年6月1日施行。

6、《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时间:2004年12月1日。

7、《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实施时间:2003年5月5日。

8、《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实施时间:2009年12月1日。

9、《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实施时间:2009年12月1日。

10、《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实施时间:2009年12月1日。

基本定义1、医院感染: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2、医源性感染:指在医学服务中,因病原体传播引起的感染。

3、医院感染爆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住院患者中,短期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现象。

4、去污:是通过物理和化学方法将被洗物品上有机物、无机物和微生物尽可能地降低到比较安全的水平。

清洗彻底是保证消毒或灭菌成功的关键。

5、消毒:是指用化学、物理、生物的方法杀灭或者消除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

6、灭菌:是指用化学、物理、生物的方法杀灭或者消除传播媒介上的一切微生物,包括致病性和非致病性微生物,也包括细菌芽胞和真菌孢子。

7、终末消毒:感染源离开疫源地后进行的彻底消毒。

8、无菌技术:是指在执行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机体和保持无菌物品及无菌区域不被污染的操作和管理方法。

9、隔离:采用各种方法、技术,防止感染因子从病人及携带者传播给他人的一种措施。

10、隔离预防技术:是指为达到隔离预防的目的而采取的一系列操作和措施,统称为隔离预防技术。

医院感染控制培训:六篇关键知识点

医院感染控制培训:六篇关键知识点

医院感染控制培训:六篇关键知识点
1. 感染控制的重要性
- 感染控制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护患者和医务人
员的健康至关重要。

- 了解感染控制的原则和方法,可以减少医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提高医疗质量。

2. 感染传播途径
- 了解感染传播的途径有助于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 感染传播途径包括直接传播(如密切接触)、空气传播(如
气溶胶传播)、飞沫传播(如咳嗽喷嚏)以及间接传播(如接触污
染物)。

3. 感染控制策略
- 采取适当的感染控制策略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 感染控制策略包括手卫生、环境清洁与消毒、医疗器械的正
确使用与灭菌、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等。

4. 感染监测与报告
- 感染监测与报告是感染控制工作的重要环节,可以及时发现和控制医院感染的传播。

- 包括监测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感染类型和感染病原体等,并及时报告给相关部门。

5.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 合理使用抗生素可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和抗生素耐药性的产生。

- 了解抗生素的适应症、用药原则和禁忌症,并严格按照医生的处方使用抗生素。

6. 感染控制培训与教育
- 定期进行感染控制培训与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感染控制知识和技能。

- 培训内容包括感染控制的基本原理、感染控制策略和操作规范等。

以上是医院感染控制培训的六篇关键知识点,了解并掌握这些知识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感谢阅读本文档。

感控知识培训内容

感控知识培训内容

感控知识培训内容
感控知识是一种重要的专业技能,尤其在当前全球疫情下,对于公共卫生和环境卫生至关重要。

感控知识培训内容包括一系列的基础知识和实用技能,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传染病的控制和预防工作。

以下是一份简要的感控知识培训内容概述,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传染病基础知识
•传染病的定义和分类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
•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原则
感控措施
•感染预防的基本原则
•个人防护措施,包括洗手、消毒、口罩佩戴等
•医疗废物处理和污染控制
•疫情调查和监测方法
医疗设施感控
•医院感控政策和规范
•医疗院所内感染监测和报告
•医疗废物管理与处理
•医疗环境清洁与消毒
社区感控
•公共场所的清洁消毒
•疫情隔离和检疫措施
•社区传染病爆发应急预案
•公众健康教育和宣传
应急响应和危机管理
•传染病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流程
•排查疫情传播风险
•协调危机管理和资源调配
•疫情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演练
以上是一份简要的感控知识培训内容概述,通过系统的学习和训练,人们可以
提升对传染病控制和预防工作的能力,有效应对当前和未来可能出现的疫情挑战。

感控知识的不断强化和培训将有助于构建更加健康、安全的社会环境。

感谢您阅读。

2024年医院感控知识培训

2024年医院感控知识培训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医院规模的扩大,医院感染控制(Hospital Infection Control, HIC)已成为现代医院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医院感染不仅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进程,还可能导致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因此,对医院工作人员进行感控知识的培训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为即将到来的2024年医院感控知识培训提供一份内容专业、丰富且适用性强的培训材料。

一、医院感染的定义与分类医院感染是指发生在医院中的一切感染,包括患者入院时不存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及患者出院后发生的与住院有关的感染。

根据感染源的不同,医院感染可分为内源性感染和外源性感染。

内源性感染是指来自患者自身正常菌群或条件致病菌的感染;外源性感染是指由医院环境、医疗器械、医务人员等引起的感染。

二、医院感染的控制策略1.手卫生:手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最简单、最有效的措施。

医务人员应遵循“两前两后”原则,即接触患者前、进行无菌操作前、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进行手卫生。

2.隔离措施:根据患者的感染类型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如空气传播隔离、飞沫传播隔离、接触传播隔离等。

3.消毒与灭菌:正确选择和使用消毒剂,对医疗器械进行彻底消毒和灭菌,防止交叉感染。

4.无菌技术:在医疗器械使用、注射、穿刺等操作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5.环境清洁与消毒:定期对医院环境进行清洁和消毒,特别注意高危区域如ICU、手术室等。

6.抗生素管理:合理使用抗生素,防止抗生素滥用导致的耐药菌株的出现。

三、医院感染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医院感染监测是及时发现和控制医院感染暴发的重要手段。

通过监测可以了解医院感染的流行趋势,为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流行病学调查则是对医院感染暴发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以确定感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四、医院感染暴发的处理一旦发生医院感染暴发,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以下措施:1.隔离感染患者,防止传播。

2.调查感染源和传播途径。

医院感染防控培训六篇重点内容

医院感染防控培训六篇重点内容

医院感染防控培训六篇重点内容
1. 医院感染的定义和分类
- 对医院感染进行明确的定义,包括感染的范围和临床表现。

- 介绍医院感染的分类,如手术切口感染、尿路感染等。

2. 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 详细介绍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包括空气传播、接触传播和飞沫传播等。

- 强调医务人员和患者应采取的预防措施,如勤洗手、佩戴口罩等。

3. 感染控制的基本原则和策略
- 阐述感染控制的基本原则,包括隔离、消毒和环境清洁等。

- 介绍感染控制的策略,如制定感染控制计划和培训医务人员等。

4. 医院感染监测和报告
- 讲解医院感染监测的重要性和目的,以及监测的方法和指标。

- 强调医院感染报告的必要性,包括及时报告、准确报告和保
护患者隐私等。

5. 抗生素使用与耐药性控制
- 强调正确使用抗生素的重要性,包括选择适当的药物和合理
的使用剂量。

- 介绍耐药性的概念和影响,以及控制耐药性的策略和方法。

6. 医院感染防控的责任和培训
- 强调医院感染防控是每个医务人员的责任,包括医生、护士
和清洁工等。

- 介绍医院感染防控的培训内容和方法,以确保医务人员具备
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以上是医院感染防控培训的六篇重点内容,通过这些培训可以提高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防控的认识和能力,从而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医院感染控制与预防培训课件ppt

医院感染控制与预防培训课件ppt

医院声誉
医院感染事件可能对医院 的声誉和形象造成负面影 响,影响患者对医院的信 任度。
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
接触传播
医院内患者和医务人员 之间的直接或间接接触 ,如握手、共用医疗器
械等。
飞沫传播
患者咳嗽、打喷嚏时产 生的飞沫传播病原体。
血液传播
血液中携带的病原体通 过输血、注射、手术等
途径传播。
环境传播
总结词
详细描述
手卫生可以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减少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
研究表明,手卫生措施可以显著降低医院 感染的发生率,特别是呼吸系统、手术部 位和泌尿系统的感染。
消毒与灭菌
详细描述
常用的消毒方法包括紫外线消毒、化学消 毒剂浸泡、干热灭菌等,灭菌则通常采用
高温高压蒸汽灭菌法。
总结词
消毒与灭菌是消除病原体的重要手 段,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或去
医院内的环境如空气、 水、物体表面等可能成 为病原体传播的媒介。
02
CHAPTER
医院感染控制措施
手卫生
总结词
详细描述
手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通过洗手或使用手消毒剂来减少细菌传播 。
医护人员应在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无菌操 作前、接触患者体液后等情况下进行手卫 生,使用肥皂和水洗手或使用手消毒剂。
除微生物。
A
B
C
D
详细描述
医疗器械如果不经过彻底的消毒与灭菌, 可能会成为病原体的传播媒介,导致医院 感染的发生。
总结词
消毒与灭菌对于医疗器械、手术器械、敷 料等医疗用品的清洁和无菌状态保持至关 重要。
隔离与防护
总结词
详细描述
总结词
详细描述

医院感染防控培训六篇重点内容

医院感染防控培训六篇重点内容

医院感染防控培训六篇重点内容第一篇:医院感染防控概述1.1 医院感染的定义医院感染是指在医院发生的一切感染,包括在医院内感染而在出院后才发病的病人。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1.2 医院感染分类医院感染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医院内感染,另一类为医院获得性感染。

1.3 医院感染的特点医院感染具有以下特点:感染发生率高、感染病原体多样、感染途径复杂、易感人群广泛、治疗难度大、死亡率高。

第二篇:医院感染防控组织与管理2.1 组织结构医院感染防控组织结构包括:感染防控管理部门、临床科室、感染性疾病科、消毒供应室、临床实验室等。

2.2 管理职责各级管理部门和临床科室应明确各自在医院感染防控工作中的职责,共同协作,确保感染防控工作的落实。

2.3 感染防控制度制定完善的感染防控制度,包括感染防控预案、感染病例报告制度、手卫生制度、无菌操作规程等。

第三篇:消毒与灭菌3.1 消毒与灭菌的概念消毒是指用化学、物理或生物学方法杀灭或去除病原微生物,使其数量降至安全水平的过程。

灭菌是指杀灭或去除所有微生物,包括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的过程。

3.2 消毒方法消毒方法包括化学消毒、物理消毒和生物学消毒。

3.3 灭菌方法灭菌方法包括高压蒸汽灭菌、干热灭菌、环氧乙烷灭菌等。

第四篇:无菌技术操作4.1 无菌操作原则无菌操作应遵循以下原则:保持环境清洁、物品无菌、操作规范、严格遵循无菌观念。

4.2 无菌技术操作要点无菌技术操作要点包括:戴好口罩和帽子、洗手、穿无菌衣、戴口罩、戴手套、使用无菌物品、保持无菌区域清洁等。

第五篇:手卫生与个人防护5.1 手卫生重要性手是医院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手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

5.2 手卫生方法手卫生方法包括:洗手、手消毒、卫生手消毒。

5.3 个人防护个人防护包括:戴口罩、戴手套、穿隔离衣、戴护目镜等。

第六篇:医院感染病例的诊断与报告6.1 医院感染病例诊断标准根据国家卫生部门制定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感染相关知识
1.什么是医院感染?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经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

2.那些情况属于医院感染?(1)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 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2)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3)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他部位的感染(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灶),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4)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5)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6)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3.什么是医源性的感染?指在医学服务中,因病原体传播引起的感染。

4.什么是特殊病原体的医院感染?指发生甲类传染病或依照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乙类传染病的医院感染。

5.什么是感染链?感染在医院内传播的三个环节,即感染源、传播途径和
感染人群。

6.什么是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7 什么是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3 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 3 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现象。

8 当发生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或医院感染暴发时如何处臵?发生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或者医院感染暴发,应当及时采取有效处理措施,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播
途径,积极实施医疗救治,保障医疗安全;同时,应当及时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环境卫生学检测以及有关的标本采集、病原学检查等工作。

9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重点部门有哪些?重症监护病房(\CU)手术室、新生儿室、血液净化室、内镜诊疗中心(室)、消毒供应中心、治疗室等均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部门。

(口腔科、产房、母婴室)
10.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重点环节有那些?各种手术、注射、插管、内镜诊疗操作、无菌操作、手卫生、消毒药械的管理、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的管理、灭菌物品的管理、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医院感染病例的监测、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感染性疾病患者的管理以及医疗废物的管理等均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环节。

二、手卫生相关知识
11.什么是手卫生?为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2.什么是洗手?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

3.什么是卫生手消毒?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4医务人员洗手方法是什么?(1)在流动水下,使双手充分淋湿。

(2)取适量洗手液,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

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 秒钟,应注意清洗双手所有皮肤,包括指背、指尖和指缝。

5什么是外科手消毒?手术前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

使用的手消毒剂可具有持续抗菌活性。

6.外科手消毒应遵循的原则有哪些?(1)先洗手,后消毒;(2)不同患者手术之间、手套破损或手被污染时,应重新进行外科手消毒。

7.外科洗手方法与要求有哪些?(1)洗手之前应先摘除手部饰物,并修剪指甲,长度应不超过指尖。

(2)取适量的清洁剂清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并认真揉擦。

清洁双手时,应注意清洁指甲下的污垢和手部皮肤的皱褶处。

(3)流动水冲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
3。

(4)使用干手物品擦干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
3。

三、消毒与隔离相关知识
1.什么是标准预防?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

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以及安全注射。

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

标准预防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的黏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

4.普通病区的隔离要求有哪些?(1)隔离病室应在病区的末端。

(2)感染性疾病患者与非感染性疾病患者宜分室安臵。

(3)如受条件限制,同种感染性疾病、同种病原体感染患者可安臵于一室,病床间距宜大于
0.8m。

(4)病情较重的患者宜单人间安臵。

(5)病室床位数单排不应超过3 床;双排不应超过六床。

5.空气、飞沫、接触隔离标识分别为什么颜色??黄色为空气传播的隔离,? 粉色为飞沫传播的隔离,?蓝色为接触传播的隔离。

2
四、消毒与灭菌相关知识
1.什么是清洗?去除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污物的全过程,流程包括冲洗、洗涤、漂洗和终末漂洗。

2.什么是消毒?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3.什么是终末消毒?感染源离开疫源地后进行的彻底消毒。

4.什么是灭菌?杀灭或清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的一切微生物的处理。

五、个人防护相关知识
1.如何选用不同种类的口罩?(1)一般诊疗活动,可佩戴纱布口罩或外科口罩。

纱布口罩应保持清洁,每天更换、清洁与消毒,遇污染时及时更换。

(2)手术室工作或护理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进行体腔穿刺等操作时应戴外
科口罩。

(3)接触经空气传播或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
戴医用防护口罩。

2.佩戴手套时应注意哪些事项?(1)诊疗护理不同患者之间应更换手套。

(2)操作完成后脱去手套,应按照规定程序与方法洗手,戴手套不能替代
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3)操作时发现手套破损时,应及时更换。

(4)戴无菌手套时,应防止手套污染。

3.哪些情况不应穿隔离衣?(1)接触经接触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如传染
病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等时。

(2)对患者实行保护性隔离时,如大面积烧伤的患者、骨髓移植患者等患
者的诊疗、护理时。

、(3)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

4.哪些情况下应穿防护服?(1)临床医务人员在接触甲类或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患者时。

(2)接触经空气传播或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
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

5.哪些情况下穿鞋套?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时从缓冲间进入负压病室时应穿鞋套。

6.哪些情况下穿防水围裙?可能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及其他污染物质喷溅、进行复用医疗器械的清洗时,应穿防水围裙。

7.医务人员穿戴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是什么?(1)清洁区进入潜在污染区:
洗手—戴帽子—戴医用防护口罩—穿工作衣3 裤—换工作鞋后—进入潜在污染区。

手部皮肤破损的戴乳胶手套。

(2)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
穿隔离衣或防护服—戴护目镜/防护面罩—戴手套—穿鞋套—进入污染区。

(3)为患者进行吸痰、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操作,可能被患者的分泌物
及体内物质喷溅的诊疗护理工作前,应戴防护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

8.医务人员脱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是什么?(1)医务人员离开污染区进入潜在污染区前:
摘手套、消毒双手—摘护目镜/防护面罩—脱隔离服或防护服—脱鞋套
—洗手和/ 或手消毒—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或手消毒。

(2)用后物品分别放臵于专用污物容器内。

(3)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清洁区前:
洗手和/或手消毒—脱工作服—摘医用防护口罩—摘帽子—洗手和/或手消毒后,进入清洁区。

(4)离开清洁区:
,沐浴、更衣—离开清洁区。

六、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相关知识
1.什么是多重耐药菌?多重耐药菌,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2.常见多重耐药菌包括哪些?常见多重耐药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B—内酰胺酶(ESBL)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 (如产I型新德里金属B—内酰胺酶(NDM-1)或产碳青霉烯酶(KPC的肠杆菌科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 、多重耐药/ 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 和多重耐药结核分析杆菌等。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