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控知识培训
院感防控知识培训内容(通用3篇)

院感防控知识培训内容(通用3篇)培训是“培训+培训”,通过培训,让学员掌握一定的技能。
国内培训以技能培训为主,以行为前培训为主。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院感防控知识培训内容的文章3篇 ,欢迎品鉴!为强化血液透析院感防控管理,减少医院病毒感染风险,确保医疗护理安全,9月9日下午,医院院感办对血透中心全体医护人员展开了《血透中心医院病毒感染及常态化疫情防控管理》有关科学知识培训。
本次的培训内容主要包括血液透析院感管理和血透中心疫情防控管理。
院感办从人员管理、环境清洁消毒、手卫生、定期开展自查、新入职员工的带教、工勤人员的管理、医疗废物的处置及转运等方面作了详细讲解,重在进一步强化血透中心院感防控。
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尤其必须严苛患者看护及探望管理;严苛按照常态化疫情防控建议,搞好各类人员核酸检测;医务人员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措施;规范搞好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监测;必须固守底线,进一步全面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
此次培训增强了血透中心全体医护人员院感防控意识,更加明确了科室感控管理小组的相关职责。
医院血透中心将会把感控理念和要求融入到血透诊疗护理全过程、全环节中,守住质量安全底线,做到“人人都是感控实践者”,为广大患者提供更优质、安全的服务。
随着国内南京、扬州等地疫情趋于平稳清零,新冠疫情处在常态化阶段,为全面落实常态化机制,贯彻落实市卫健委关于当前疫情防控工作的工作精神,以及所院领导班子强化院感防水培训的工作建议,进一步提高全员应付疫情的防控能力,首都儿科研究所院感处在8月中旬已经开始,积极开展“多形式、全方位、重实壮”的全员疫情防控院感科学知识技能培训,分批、分类、分后层次,以点带面,确保了全方位并无死角的培训妥当,同时著重考核,获得令人满意效果。
重中之重——感染科发热门诊、ct室反复培训、严格考核、确保实效感染科(咳嗽门诊)就是全院疫情防控重中之重的科室,分担着疑为新冠病人及中高风险地区人员的排查工作。
医院感控知识培训

医院感控知识培训医院感控知识培训: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服务的日益完善,人们对医疗质量和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而医院感控知识的培训,正是为了保证医院内部的环境卫生、医疗设备的有效使用以及职业人员的良好行为规范,从而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医院感控知识培训所涵盖的内容和其重要性。
一、感控知识的培训内容医院感控知识培训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包含了多个方面,如传染病防控、环境卫生、医疗废物处理、手卫生、消毒灭菌、职业暴露防护等等。
其中,传染病防控是医院感控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培训中,医务人员将学习到各种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知识、传播途径、预防方法等,以便及时发现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
此外,在环境卫生方面,人员还需学习如何正确清洁医院各个部分、合理使用消毒剂,以及正确处理医疗废物等。
二、医院感控知识培训的重要性1. 提高医院的整体卫生水平医院是有大量病人集中的场所,感染风险较高。
通过医院感控知识的培训,可以使医务人员充分认识到疾病传播的途径和危害,从而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感染风险,提高医院的整体卫生水平。
2. 保障医务人员的个人安全医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经常接触病人和病原体,由于职业特性,很容易暴露于各种传染病的风险中。
通过医院感控知识的培训,可以有效提醒医务人员关注职业暴露的风险,并学习有关的个人防护知识,以确保他们的个人安全。
3. 提高患者的安全感医院感控知识的培训不仅有助于保护医务人员自身,还能带来更多的积极影响。
医务人员在学习过程中还会接受沟通技巧和服务态度等方面的培训,以提高患者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当患者感到在医院受到了安全的医疗服务时,他们将更加信任医院,从而提高医院的声誉和影响力。
三、医院感控知识培训的实施方法为了提高医院感控知识的传播效果,培训的实施方法应该多样化和创新性。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培训方法:1. 讲座和研讨会讲座和研讨会是传授医院感控知识的常见方式。
医院感染知识培训计划(通用15篇)

医院感染知识培训计划医院感染知识培训计划(通用15篇)时间过得可真快,从来都不等人,成绩已属于过去,新一轮的工作即将来临,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计划吧。
计划怎么写才不会流于形式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医院感染知识培训计划,欢迎大家分享。
医院感染知识培训计划篇1随着卫生科技事业的高速发展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我院情况将重新制订我院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及考核办法,具体如下:一、培训目的1、加强感染控制知识的学习,促进感染制度的落实。
2、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不断提高我院医疗护理质量。
二、培训对象:医师、护士、医技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后勤人员的专职人员。
三、培训内容1、共同学习内容:消毒管理办法、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目的意义、医院废物管理、锐器伤及其血液体液传播疾病的预防。
2、医师学习内容:医院感染概论、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侵入性操作相关性感染的预防、无菌技术操作、消毒隔离常识和医院感染的预防。
3、护士学习内容:医院感染管理概念、消毒灭菌隔离知识、消毒剂的合理使用及浓度监测、重点科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医院感染的监测、侵入性操作相关性感染的预防、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的医院感染管理、常见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4、医技人员学习内容:本科室医院感染的特点与控制消毒剂的合理应用、侵入性操作相关性医院感染的预防、临床微生物学知识和抗感染药物的管理与合理应用。
5、行政管理人员学习内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及其理解的.进展。
本院医院感染管理要点和相关管理知识和管理方法。
6、后勤人员学习内容:消毒灭菌隔离基本知识、消毒剂的选用和洗手知识、各部门包括污水处理、医疗废物暂存处、洗衣房工作人员应分别掌握《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和《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相关内容。
7、感染管理部门学习内容:医院感染管理的新进展、《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管理办法》和国家相关标准与法规、医院感染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与预防措施、本院各科室部门医院感染的特点、管理要点及控制措施消毒学基本原理与消毒灭菌新进展医院感染流行、暴发流行的预防与控制。
2024年医院感控知识培训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医院规模的扩大,医院感染控制(Hospital Infection Control, HIC)已成为现代医院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医院感染不仅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进程,还可能导致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因此,对医院工作人员进行感控知识的培训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为即将到来的2024年医院感控知识培训提供一份内容专业、丰富且适用性强的培训材料。
一、医院感染的定义与分类医院感染是指发生在医院中的一切感染,包括患者入院时不存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及患者出院后发生的与住院有关的感染。
根据感染源的不同,医院感染可分为内源性感染和外源性感染。
内源性感染是指来自患者自身正常菌群或条件致病菌的感染;外源性感染是指由医院环境、医疗器械、医务人员等引起的感染。
二、医院感染的控制策略1.手卫生:手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最简单、最有效的措施。
医务人员应遵循“两前两后”原则,即接触患者前、进行无菌操作前、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进行手卫生。
2.隔离措施:根据患者的感染类型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如空气传播隔离、飞沫传播隔离、接触传播隔离等。
3.消毒与灭菌:正确选择和使用消毒剂,对医疗器械进行彻底消毒和灭菌,防止交叉感染。
4.无菌技术:在医疗器械使用、注射、穿刺等操作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5.环境清洁与消毒:定期对医院环境进行清洁和消毒,特别注意高危区域如ICU、手术室等。
6.抗生素管理:合理使用抗生素,防止抗生素滥用导致的耐药菌株的出现。
三、医院感染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医院感染监测是及时发现和控制医院感染暴发的重要手段。
通过监测可以了解医院感染的流行趋势,为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流行病学调查则是对医院感染暴发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以确定感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四、医院感染暴发的处理一旦发生医院感染暴发,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以下措施:1.隔离感染患者,防止传播。
2.调查感染源和传播途径。
医院感染防控培训六篇重点内容

医院感染防控培训六篇重点内容
1. 医院感染的定义和分类
- 对医院感染进行明确的定义,包括感染的范围和临床表现。
- 介绍医院感染的分类,如手术切口感染、尿路感染等。
2. 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 详细介绍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包括空气传播、接触传播和飞沫传播等。
- 强调医务人员和患者应采取的预防措施,如勤洗手、佩戴口罩等。
3. 感染控制的基本原则和策略
- 阐述感染控制的基本原则,包括隔离、消毒和环境清洁等。
- 介绍感染控制的策略,如制定感染控制计划和培训医务人员等。
4. 医院感染监测和报告
- 讲解医院感染监测的重要性和目的,以及监测的方法和指标。
- 强调医院感染报告的必要性,包括及时报告、准确报告和保
护患者隐私等。
5. 抗生素使用与耐药性控制
- 强调正确使用抗生素的重要性,包括选择适当的药物和合理
的使用剂量。
- 介绍耐药性的概念和影响,以及控制耐药性的策略和方法。
6. 医院感染防控的责任和培训
- 强调医院感染防控是每个医务人员的责任,包括医生、护士
和清洁工等。
- 介绍医院感染防控的培训内容和方法,以确保医务人员具备
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以上是医院感染防控培训的六篇重点内容,通过这些培训可以提高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防控的认识和能力,从而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医院感染防控培训六篇重点内容

医院感染防控培训六篇重点内容第一篇:医院感染防控概述1.1 医院感染的定义医院感染是指在医院发生的一切感染,包括在医院内感染而在出院后才发病的病人。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1.2 医院感染分类医院感染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医院内感染,另一类为医院获得性感染。
1.3 医院感染的特点医院感染具有以下特点:感染发生率高、感染病原体多样、感染途径复杂、易感人群广泛、治疗难度大、死亡率高。
第二篇:医院感染防控组织与管理2.1 组织结构医院感染防控组织结构包括:感染防控管理部门、临床科室、感染性疾病科、消毒供应室、临床实验室等。
2.2 管理职责各级管理部门和临床科室应明确各自在医院感染防控工作中的职责,共同协作,确保感染防控工作的落实。
2.3 感染防控制度制定完善的感染防控制度,包括感染防控预案、感染病例报告制度、手卫生制度、无菌操作规程等。
第三篇:消毒与灭菌3.1 消毒与灭菌的概念消毒是指用化学、物理或生物学方法杀灭或去除病原微生物,使其数量降至安全水平的过程。
灭菌是指杀灭或去除所有微生物,包括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的过程。
3.2 消毒方法消毒方法包括化学消毒、物理消毒和生物学消毒。
3.3 灭菌方法灭菌方法包括高压蒸汽灭菌、干热灭菌、环氧乙烷灭菌等。
第四篇:无菌技术操作4.1 无菌操作原则无菌操作应遵循以下原则:保持环境清洁、物品无菌、操作规范、严格遵循无菌观念。
4.2 无菌技术操作要点无菌技术操作要点包括:戴好口罩和帽子、洗手、穿无菌衣、戴口罩、戴手套、使用无菌物品、保持无菌区域清洁等。
第五篇:手卫生与个人防护5.1 手卫生重要性手是医院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手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
5.2 手卫生方法手卫生方法包括:洗手、手消毒、卫生手消毒。
5.3 个人防护个人防护包括:戴口罩、戴手套、穿隔离衣、戴护目镜等。
第六篇:医院感染病例的诊断与报告6.1 医院感染病例诊断标准根据国家卫生部门制定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医院感染防控培训六篇重点内容

医院感染防控培训六篇重点内容1. 感染防控基本概念- 定义感染:解释感染是指病原体进入人体并繁殖,导致机体出现异常反应的过程。
- 医院感染的危害:介绍医院感染对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危害,包括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治疗费用、增加死亡风险等。
- 感染传播途径:介绍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包括空气传播、直接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等。
- 感染防控的重要性:强调感染防控对于保障患者安全和提高医院服务质量的重要性。
2. 个人卫生与手卫生- 洗手原则:详细介绍正确洗手的步骤和方法,包括使用洗手液、正确揉搓双手、清洗时间等。
- 使用消毒剂:指导医护人员正确使用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包括选择正确的消毒剂、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 手套的正确使用:介绍手套的选择、穿戴和脱除方法,以及手套的更换时机和注意事项。
- 个人卫生的重要性:强调医护人员个人卫生对于感染防控的重要性,包括保持清洁、穿戴整洁工作服、勤洗头发等。
3. 预防交叉感染- 感染预防措施:介绍医院中预防交叉感染的措施,包括正确使用一次性器械、定期清洁和消毒设备、妥善处理污染物等。
- 隔离措施:指导医护人员正确使用隔离措施,包括标准预防、呼吸道隔离、接触性隔离等。
- 感染监测与报告:介绍医院感染监测与报告的重要性,以及医护人员在发现感染时应采取的措施。
- 病房环境清洁:指导病房清洁人员正确执行环境清洁和消毒工作,保证病房环境的清洁与卫生。
4. 抗生素合理使用- 抗生素的作用和分类:介绍抗生素的基本作用原理和常见的分类,包括广谱抗生素、狭谱抗生素等。
-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强调医护人员在使用抗生素时应严格按照指南和临床实践进行,避免滥用和不当使用抗生素。
- 防止耐药性产生:介绍抗生素耐药性的危害和预防措施,包括合理使用抗生素、定期评估疗效等。
- 监测抗生素使用情况:介绍医院对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的重要性,以及医护人员应如何配合相关工作。
5. 医疗器械与设备的消毒与灭菌- 消毒与灭菌的区别:解释消毒和灭菌的定义和区别,以及在医院中应用的场景和方法。
医院感染控制知识培训PPT精品课件

消毒、灭菌质量管理
强化先清洗后消毒的理念
凡进入人体组织或灭菌器官的医疗用品 必须灭菌
凡接触皮肤黏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
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洗干净---消毒 灭菌
感染病人用过的物品应实行“双消”
消-----洗-----消
采用标准预防,将所有患者视为感染 性患者,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又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强调 医患之间的双向防护。
染的病原体来自病人体外,如病人与病人、 病人与医务人员、病人与环境。
2.内源性感染也称自身交叉感染,是指引起
感染的病原体来自本人体内或体表的正常 菌群或条件致病菌,如肠道、口腔、呼吸 道、阴道及皮肤等部位的微生物。
下列情况肯定为获得性医院感染
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计算起,超过其常规潜伏期 而发生的感染。
把病人从床上扶起来
测量血压或脉搏
接触病人的手
给病人翻身
接触病人衣服或床单
接触床头柜、床 垫、输液泵
手卫生最重要的理由?
去污 防止细菌从家庭到医院 防止细菌从医院到家庭 防止医院内感染
有关手卫生的名词术语
手卫生:为洗手、卫生手消毒和 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洗手:用不含抗菌剂的普通肥皂/ 液和流动水洗手,仅能去除手部皮 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 程。
灭菌剂 环氧乙烷 甲醛 戊二醛 二氧化氢 臭氧 过氧乙酸 酸化水
机制 碱基化 碱基化 碱基化 氧化 氧化 氧化 氧化
温度°c 30-60 60-80 25 30 30 50-55 常温
浓度 6001200mg/L 8-15mg/L 10-50mg/L 0.5-5mg/L 8-10% 0.20% 10-50mg/L
损伤性废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感控知识培训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
一、医院感染相关知识
1.什么是医院感染?
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经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
2.那些情况属于医院感染?
(1)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2)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3)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他部位的感染(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灶),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
(4)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
(5)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
(6)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3.什么是医源性的感染?
指在医学服务中,因病原体传播引起的感染。
4.什么是特殊病原体的医院感染?
指发生甲类传染病或依照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乙类传染病的医院感染。
5.什么是感染链?
感染在医院内传播的三个环节,即感染源、传播途径和感染人群。
6.什么是医院感染暴发?
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7什么是疑似医院感染暴发?
是指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现象。
8当发生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或医院感染暴发时如何处置?
发生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或者医院感染暴发,应当及时采取有效处理措施,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积极实施医疗救治,保障医疗安全;同时,应当及时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环境卫生学检测以及有关的标本采集、病原学检查等工作。
9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重点部门有哪些?
重症监护病房(ICU)手术室、新生儿室、血液净化室、内镜诊疗中心(室)、消毒供应中心、治疗室等均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部门。
(口腔科、产房、母婴室)
10.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重点环节有那些?
各种手术、注射、插管、内镜诊疗操作、无菌操作、手卫生、消毒药械的管理、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的管理、灭菌物品的管理、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医院感染病例的监测、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感染性疾病患者的管理以及医疗废物的管理等均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环节。
二、手卫生相关知识
1.什么是手卫生?
为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2.什么是洗手?
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
3.什么是卫生手消毒?
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4医务人员洗手方法是什么?
(1)在流动水下,使双手充分淋湿。
(2)取适量洗手液,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
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秒钟,应注意清洗双手所有皮肤,包括指背、指尖和指缝。
5什么是外科手消毒?
手术前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
使用的手消毒剂可具有持续抗菌活性。
6.外科手消毒应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1)先洗手,后消毒;
(2)不同患者手术之间、手套破损或手被污染时,应重新进行外科手消毒。
7.外科洗手方法与要求有哪些?
(1)洗手之前应先摘除手部饰物,并修剪指甲,长度应不超过指尖。
(2)取适量的清洁剂清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并认真揉擦。
清洁双手时,应注意清洁指甲下的污垢和手部皮肤的皱褶处。
(3)流动水冲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
(4)使用干手物品擦干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
三、消毒与隔离相关知识
1.什么是标准预防?
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
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以及安全注射。
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
标准预防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的黏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
4.普通病区的隔离要求有哪些?
(1)隔离病室应在病区的末端。
(2)感染性疾病患者与非感染性疾病患者宜分室安置。
(3)如受条件限制,同种感染性疾病、同种病原体感染患者可安置于一室,病床间距宜大于0.8m。
(4)病情较重的患者宜单人间安置。
(5)病室床位数单排不应超过3床;双排不应超过六床。
5.空气、飞沫、接触隔离标识分别为什么颜色?
•黄色为空气传播的隔离,
•粉色为飞沫传播的隔离,
•蓝色为接触传播的隔离。
四、消毒与灭菌相关知识
1.什么是清洗?
去除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污物的全过程,流程包括冲洗、洗涤、漂洗和终末漂洗。
2.什么是消毒?
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3.什么是终末消毒?
感染源离开疫源地后进行的彻底消毒。
4.什么是灭菌?
杀灭或清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的一切微生物的处理。
五、个人防护相关知识
1.如何选用不同种类的口罩?
(1)一般诊疗活动,可佩戴纱布口罩或外科口罩。
纱布口罩应保持清洁,每天更换、清洁与消毒,遇污染时及时更换。
(2)手术室工作或护理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进行体腔穿刺等操作时应戴外科口罩。
(3)接触经空气传播或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
2.佩戴手套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1)诊疗护理不同患者之间应更换手套。
(2)操作完成后脱去手套,应按照规定程序与方法洗手,戴手套不能替代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3)操作时发现手套破损时,应及时更换。
(4)戴无菌手套时,应防止手套污染。
3.哪些情况不应穿隔离衣?
(1)接触经接触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如传染病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等时。
(2)对患者实行保护性隔离时,如大面积烧伤的患者、骨髓移植患者等患者的诊疗、护理时。
、
(3)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
4.哪些情况下应穿防护服?
(1)临床医务人员在接触甲类或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患者时。
(2)接触经空气传播或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
5.哪些情况下穿鞋套?
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时从缓冲间进入负压病室时应穿鞋套。
6.哪些情况下穿防水围裙?
可能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及其他污染物质喷溅、进行复用医疗器械的清洗时,应穿防水围裙。
7.医务人员穿戴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是什么?
(1)清洁区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戴帽子—戴医用防护口罩—穿工作衣裤—换工作鞋后—进入潜在污染区。
手部皮肤破损的戴乳胶手套。
(2)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穿隔离衣或防护服—戴护目镜/防护面罩—戴手套—穿鞋套—进入污染区。
(3)为患者进行吸痰、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操作,可能被患者的分泌物及体内物质喷溅的诊疗护理工作前,应戴防护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
8.医务人员脱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是什么?
(1)医务人员离开污染区进入潜在污染区前:摘手套、消毒双手—摘护目镜/防护面罩—脱隔离服或防护服—脱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或手消毒。
(2)用后物品分别放置于专用污物容器内。
(3)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清洁区前:洗手和/或手消毒—脱工作服—摘医用防护口罩—摘帽子—洗手和/或手消毒后,进入清洁区。
(4)离开清洁区:,沐浴、更衣—离开清洁区。
六、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相关知识
1.什么是多重耐药菌?
多重耐药菌,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
或三类以上抗菌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2.常见多重耐药菌包括哪些?
常见多重耐药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如产Ⅰ型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NDM-1)或产碳青霉烯酶(KPC)的肠杆菌科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和多重耐药结核分析杆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