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钱币的种类
隋唐五代十国的货币制度

隋唐五代十国的货币制度在隋唐五代和十国时期,中国的货币制度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和发展。
隋唐时期的货币发行制度主要由铸币、租税及其它手段构成,而五代十国时期则出现了多种货币制度并存的情况。
隋唐时期的货币制度主要以铸币为主,其中最著名的是书法家、宰相颜真卿设计的铜钱,"开元通宝"和"至德通宝"。
这些铜钱的特点是形状规整,字体清晰,重量稳定,其铸造标准成为后世铜钱的典范。
此外,隋唐时期还有官方铸币以外的地方私铸铜钱,如民间流通的"回纹钱"、"光锤钱"等。
除了铸币,隋唐时期的货币制度还包括租税等金融手段。
在租税制度中,官府规定了税金的种类和数额,并要求纳税人以铜币或粮食等形式交纳。
这样一来,官府就能够获得大量的货币流通,进一步稳定了三权分立。
随着五代十国时期的动荡和割据,各地政权纷纷发行了自己的货币。
五代时期河北地区的后梁政权曾发行铜钱,表面刻有"大中至正"和"爱民如子"等字样。
十国时期吴、越两国也发行了铜钱,其中吴国的铜钱上刻有"天益"和"正平通宝"等字样。
在五代十国时期,尤其是南方地区,还出现了以黄金、白银和贝壳等为原材料的货币。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吴越两国的金融系统,吴国发行了"铢"和"百钱"等货币,越国则使用了贝壳和贝产物作为货币,并逐渐流通至南宋时期。
这些新型货币的出现,丰富了中国的货币体系,也使得经济交流更加便利。
总的来说,隋唐五代十国时期的货币制度在经历了一系列与发展后,逐渐形成了以铸币为主要手段,辅以税收等金融手段的综合货币体系。
其中铸币制度以隋唐时期的铜钱为主流,并在五代十国时期出现了更多的钱币种类。
此外,南方地区还出现了以黄金、白银和贝壳等为原材料的货币。
这些货币制度的存在,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和货币交流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各朝代古钱币名称

钱谱先秦▪周王畿:平肩弧足空首布斜肩弧足空首布▪战国燕国:一化▪战国赵国:阳曲布▪春秋晋国:耸肩尖足空首布▪战国中后期:半环▪商中晚期:铅贝▪战国时期周、晋、郑、卫等国:空首布▪战国:方足布平首方足布平首方足布平首布平首尖足布平首圆足布尖足布圆足布兹城布三孔布刀币尖首刀▪战国时期周惠公:东周▪秦始皇:半两▪汉▪汉文帝刘恒:四铢▪王莽:中布六百壮布七百壮泉四十大布黄千小布一百▪小泉直一差布五百幺布二百幼布三百序布四百一刀平五千▪中泉三十六泉十布大泉五十契刀五百幼泉二十次布九百▪第布八百货布契刀幺布幺贝新莽壮布▪三国▪蜀国:直百五铢定平一百直一▪三国时期:太平百钱▪三国刘备父子:直百▪东吴大帝孙权:大泉五千大泉二千大泉五百大泉当千▪晋▪前凉张氏王朝:凉造新泉▪东晋元帝司马睿:五朱▪南北朝▪太货六铢▪梁武帝萧衍:大吉五铢▪梁太祖朱温:开平元宝开平通宝▪北周武帝宇文邕:五行大布永通万国北周三品五行白铜大布▪北魏孝庄帝元子攸:永安五铢▪北魏孝文帝元宏:太和五铢▪北齐宣帝高洋:常平五铢▪唐▪唐懿宗李凗:咸通玄宝▪唐高祖李渊:开元通宝▪唐肃宗李亨:乾元重宝得壹元宝顺天元宝▪唐高宗李治:乾封泉宝▪唐德宗李适:建中通宝▪唐代宗李豫:大历元宝▪唐代高昌国:高昌吉利▪五代十国▪南汉刘龚:乾亨通宝乾亨重宝白龙通宝飞龙进宝▪后周世宗柴荣:周元通宝周元罗汉周通元宝▪五代十国燕王刘守光:应天元宝▪五代十国刘仁恭:应圣元宝▪五代十国时期盘踞幽州的刘仁恭,刘守光父子:永安一千永安一百▪永安五百永安一十乾聖元宝▪五代十国时期南汉刘龚:大有元宝▪五代十国梁国朱温:天成元宝▪五代十国闽王王延政:天德通宝▪五代十国后晋:天福元宝▪五代后汉隐帝刘承祐:汉元通宝▪五代时期闽国王延政:天德重宝▪十六国时期大夏赫连勃勃:大夏真兴▪十国前蜀高祖王建:天汉元宝通正元宝光天元宝▪十国南唐元宗李璟:大唐通宝▪十国闽王王延曦:永隆通宝▪十国后蜀孟昶:广政通宝大蜀通宝▪南唐中宗李璟:永通泉货保大元宝唐国通宝▪南唐开国皇帝徐知诰( 李升):大齐通宝▪平安朝醍醐天皇延喜:延喜通宝▪前蜀国高祖王建:永平元宝▪楚王马殷:天策府宝▪前蜀后主王衍:乾德元宝▪宋▪宋代时蒙古汗国:大朝金合大朝通宝▪宋朝铸的官铸镇库钱:泉府元神▪北宋太宗赵匡义:太平通宝至道元宝淳化元宝▪北宋真宗赵恒:咸平元宝天禧通宝景德元宝祥符通宝祥符元宝▪北宋英宗赵曙:治平通宝治平重宝治平元宝▪北宋哲宗赵煦:元符通宝元符重宝绍圣元宝绍圣通宝元祐通宝▪绍元通宝绍圣重宝绍聖元宝绍聖通宝▪北宋神宗赵顼:元丰重宝熙宁元宝熙宁重宝熙宁通宝▪北宋仁宗赵祯:应历重宝元丰通宝嘉祐通宝天圣元宝康定元宝▪皇祐元宝至和通宝至和重宝嘉祐元宝嘉佑元宝庆历重宝▪景佑元宝景祐元宝皇宋通宝至和元宝天聖元宝▪丰济元宝(仅存其目,并无实钱)▪北宋钦宗赵桓:清康通宝靖康元宝靖康通宝▪北宋徽宗赵佶:圣宋元宝圣宋通宝大观通宝宣和元宝宣和通宝▪崇宁元宝崇宁通宝崇宁重宝建国通宝政和通宝政和重宝▪重和通宝聖宋元宝聖宋通宝▪北宋农民起义李顺:应感通宝▪北宋淳化年间农民起义领袖王小波、李顺:应运元宝▪南宋孝宗赵昚:乾道元宝乾道通宝乾道重宝纯熙元宝淳熙元宝▪淳熙通宝隆兴元宝隆兴通宝隆興通宝隆興元宝干道通宝▪南宋孝武帝刘骏:孝建四铢▪南宋太祖赵匡胤:宋元通宝▪南宋派大将刘光世:招纳信宝▪南宋宁宗赵扩:嘉定万宝嘉定之宝嘉定元宝嘉定全宝嘉定兴宝▪嘉定安宝嘉定封宝嘉定崇宝嘉定新宝嘉定正宝嘉定永宝▪嘉定泉宝嘉定洪宝嘉定珍宝嘉定真宝▪嘉定至宝嘉定重宝嘉定隆宝嘉泰元宝嘉泰通宝圣宋重宝庆元元宝庆元通宝开庆通宝开禧元宝开禧通宝嘉定通宝聖宋重宝▪南宋理宗赵昀:嘉熙通宝嘉熙重宝大宋元宝大宋通宝宝庆元宝景定元宝皇宋元宝端平元宝端平通宝端平重宝绍定元宝绍定通宝淳祐通宝淳祐元宝淳佑通宝淳佑元宝绍定万岁瑞平重宝▪南宋光宗赵惇:绍熙元宝绍熙通宝▪南宋高宗赵构:建炎元宝建炎通宝建炎重宝绍兴元宝绍兴通宝▪南宋度宗赵孟启:咸淳元宝▪辽▪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天赞通宝开丹圣宝通行泉货▪辽兴宗耶律宗真:重熙通宝▪辽天祚帝耶律延禧:乾统元宝大辽天庆▪辽太宗耶律德光:天显通宝天顯通宝会同通宝▪辽世宗耶律阮:天禄通宝▪辽圣宗耶律隆绪:统和元宝▪辽穆宗耶律璟:应历通宝应曆通宝▪辽景宗耶律贤:乾亨元宝保宁通宝▪辽德宗耶律大石:康国通宝▪辽国天祚帝:天庆元宝▪辽道宗耶律洪基:大康元宝咸雍通宝大安元宝大康通宝寿昌元宝清宁通宝▪金▪金章宗完颜璟:泰和通宝泰和重宝承安宝货(存世极少)▪金熙宗完颜亶:天眷通宝皇统元宝▪金宣宗完颜询(兴定元宝仅存一枚):贞佑通宝贞祐通宝贞祐元宝兴定元宝元光重宝▪金卫绍王完颜永济:崇庆元宝崇庆通宝至宁元宝▪金世宗完颜雍:大定通宝▪金海陵王完颜亮:正隆元宝▪后金太祖努尔哈赤:天命通宝▪金代伪齐政权刘豫:阜昌通宝阜昌重宝阜昌元宝▪西夏▪西夏毅宗嵬名谅祚福:福圣宝钱▪西夏襄宗李安全:皇建元宝▪西夏神宗李遵顼:光定元宝▪西夏仁宗赵仁孝:天盛元宝乾佑元宝乾祐元宝▪西夏惠宗李秉常:大安宝钱大安通宝▪西夏桓宗赵纯:天庆宝钱▪西夏崇宗李乾顺:贞观重宝元德重宝元德通宝▪元▪元英宗颖德八刺:至治元宝至治通宝至治元年▪元武宗海山:大元国宝大元通宝至大元宝至大通宝▪元文宗图帖睦尔:天历元宝至顺元宝至顺通宝▪元泰定帝也孙铁木儿:泰定通宝泰定元年致和元宝泰定元宝▪元顺帝妥灌帖睦尔:元统通宝元统元宝至元通宝至元元宝至正通宝至正之宝穆清铜宝▪元世祖忽必烈:中统元宝中统元宝交钞▪元仁宗爱育:延祐元宝延祐通宝皇庆元宝▪元成宗铁穆耳:元贞通宝大德通宝元贞元宝▪元代供养钱:大元元宝圣历元宝▪陈友谅:大义通宝大義通宝▪元末明玉珍:天统元宝天统通宝▪元末农民起义军韩林儿:龙凤通宝▪元末起义军张士诚:天佑通宝天祐通宝▪元末起义军徐寿辉:天完通宝天定通宝▪明▪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东平王孙可望(张献忠的义子):兴朝通宝▪云南大理土司:水官通宝太官通宝火官通宝▪吴三桂孙吴世璠:洪化通宝太平天国▪平西王吴三桂:昭武通宝利用通宝▪南明鲁王朱以海:大明通宝▪南明桂王:永历通宝永曆通宝▪明毅宗朱由检:崇祯通宝▪明光宗朱常洛:天啟通宝▪明孝宗朱佑樘:弘治通宝▪明熹宗朱由校:天启通宝泰昌通宝▪明武宗朱厚照:正德通宝▪明太祖朱元璋:大中通宝洪武通宝▪明世宗朱厚熜:嘉靖通宝▪明神宗朱翊钧:万历通宝万曆通宝▪明仁宗高炽:洪熙通宝▪明穆宗朱载垕:隆庆通宝▪明惠帝朱允炆:建文通宝▪明成祖朱棣:永乐通宝▪明宣宗朱瞻基:宣德通宝▪李自成:永昌通宝▪福王朱由崧:弘光通宝▪清▪天地会:天元通宝皇帝通宝平靖胜宝平靖通宝天朝通宝▪太平天国:天国通宝天国圣宝▪靖南王耿精忠:裕民通宝▪清宣宗旻宁:道光通宝▪清文宗奕泞:咸丰元宝咸丰通宝咸丰重宝▪清太宗皇太极:天聪通宝▪清世祖福临:隆武通宝顺治通宝▪清世宗胤禛:雍正通宝▪清圣祖玄烨:康熙通宝康熙重宝▪清仁宗顺埮:嘉庆通宝▪清穆宗载淳:同治通宝同治重宝宝巩通宝祺祥通宝祺祥重宝▪清高宗弘历:乾隆通宝乾隆宝藏龙圆通宝乾隆重宝▪清德宗载湉:光绪元宝光绪通宝光绪重宝▪清代臆造品:汉兴元宝▪清朝末年的农民起义政权——大成国:洪德通宝▪清末地方钱,不详谁氏所铸:永正通宝▪广东三合会陈开:明道通宝▪溥仪:宣统通宝▪白莲教:嗣统通宝▪民国▪袁世凯:洪宪元宝▪安南▪南安翼帝嗣德:嗣德宝钞▪李朝太宗佛玛:天感元宝▪后李朝仁宗李乾德:天符元宝▪后黎襄翼帝:陈公新宝▪后黎朝神宗黎维祺:永寿通宝永寿之宝▪后黎朝裕宗黎维搪:永盛通宝▪后黎朝襄翊帝黎滢:洪颐通宝▪安南后黎朝昭宗黎譓:光绍通宝▪安南后黎朝裕宗黎维禟:保泰通宝▪安南后黎朝襄翼帝黎潆:洪顺通宝▪安南后黎朝襄翼帝洪顺:光顺通宝▪安南后黎朝高宗:天瑞元宝▪安南后黎朝太宗:大宝通宝▪安南后黎朝仁宗黎濬:大和通宝▪安南后黎朝恭帝黎椿:统元通宝▪后黎朝宪宗黎晖:景统通宝▪后黎朝显宗黎维褍:景兴通宝▪后黎朝愍帝:昭统通宝▪后黎朝威穆帝:端庆通宝▪后黎朝太宗黎麟:绍平通宝▪安南后黎朝仁宗黎浚:延宁通宝太和通宝▪后黎朝叛将安南王陈暠:佛法僧宝▪后黎朝废帝黎琮:天兴通宝▪广南国世宗阮福润:天明通宝▪陈朝裕宗:绍丰元宝▪陈朝太宗天应:正平通宝▪陈朝太宗陈煚:政平通宝▪陈朝圣宗:绍隆通宝▪陈朝明宗:开泰元宝▪安南王:天庆通宝▪安南阮成泰帝:成泰通宝▪安南朊翼祖:嗣德通宝▪安南阮光瓒:景盛通宝▪安南阮朝阮文惠:光中通宝▪安南阮朝咸宜帝阮福明:咸宜通宝▪安南阮朝世祖阮福映:嘉隆通宝▪安南阮朝阮光纉:宝兴通宝▪安南阮朝启定帝阮福昶:启定通宝▪阮圣祖阮福晈:明命通宝▪安南保大帝阮永瑞:保大通宝▪安南阮景宗阮福昪:同庆通宝▪安南阮朝顺化肃宗阮福澎:安法元宝▪安南阮朝简宗阮福昊:建福通宝▪安南起义军钱:元隆通宝▪安南莫朝莫福源:永定之宝正元通宝光宝通宝开建通宝康和通宝广和通宝永定通宝▪安南李太宗乾符:明道元宝▪安南李朝高宗李龙韬:天资通宝▪安南大瞿越国:太平兴宝▪安南黎氏:景兴重宝▪安南黎桓:天福镇宝▪安南胡朝:圣元通宝聖元通宝▪安南陈朝皇帝陈嵩:天应通宝▪安南陈朝重光帝陈季扩:重光通宝▪后黎朝中期权臣莫登庸逐主篡位:明德通宝▪安南后李朝神宗李阳焕:天顺通宝▪安南后黎朝末期地方割据势力铸造:正和通宝▪安南陈朝外戚胡季犁:圣通元宝▪疑为安南起义军首领范玉:永宁通宝▪疑为安南待考品,未知年代与帝属:大越通宝印平元宝永治之宝画隆元宝咸统元宝弘万元宝咸丝元宝成丝元宝祥圣元宝竟宁元宝长和通宝开定通宝永始通宝祥元通宝景元通宝玄聪通宝经利通宝祥圣通宝永治通宝建顺通宝崇明通宝▪疑为安南待考品。
各朝代古钱币名称

钱谱先秦周王畿:平肩弧足空首布斜肩弧足空首布战国燕国:一化战国赵国:阳曲布春秋晋国:耸肩尖足空首布战国中后期:半环商中晚期:铅贝战国时期周、晋、郑、卫等国:空首布战国:方足布平首方足布平首方足布平首布平首尖足布平首圆足布尖足布圆足布兹城布三孔布刀币尖首刀战国时期周惠公:东周秦始皇:半两汉汉文帝刘恒:四铢王莽:中布六百壮布七百壮泉四十大布黄千小布一百小泉直一差布五百幺布二百幼布三百序布四百一刀平五千中泉三十六泉十布大泉五十契刀五百幼泉二十次布九百第布八百货布契刀幺布幺贝新莽壮布▪三国蜀国:直百五铢定平一百直一三国时期:太平百钱三国刘备父子:直百东吴大帝孙权:大泉五千大泉二千大泉五百大泉当千▪晋前凉张氏王朝:凉造新泉东晋元帝司马睿:五朱▪南北朝太货六铢梁武帝萧衍:大吉五铢梁太祖朱温:开平元宝开平通宝北周武帝宇文邕:五行大布永通万国北周三品五行白铜大布北魏孝庄帝元子攸:永安五铢北魏孝文帝元宏:太和五铢北齐宣帝高洋:常平五铢▪唐唐懿宗李凗:咸通玄宝唐高祖李渊:开元通宝唐肃宗李亨:乾元重宝得壹元宝顺天元宝唐高宗李治:乾封泉宝唐德宗李适:建中通宝唐代宗李豫:大历元宝唐代高昌国:高昌吉利▪五代十国南汉刘龚:乾亨通宝乾亨重宝白龙通宝飞龙进宝后周世宗柴荣:周元通宝周元罗汉周通元宝五代十国燕王刘守光:应天元宝五代十国刘仁恭:应圣元宝五代十国时期盘踞幽州的刘仁恭,刘守光父子:永安一千永安一百永安五百永安一十乾聖元宝五代十国时期南汉刘龚:大有元宝五代十国梁国朱温:天成元宝五代十国闽王王延政:天德通宝五代十国后晋:天福元宝五代后汉隐帝刘承祐:汉元通宝五代时期闽国王延政:天德重宝十六国时期大夏赫连勃勃:大夏真兴十国前蜀高祖王建:天汉元宝通正元宝光天元宝十国南唐元宗李璟:大唐通宝十国闽王王延曦:永隆通宝十国后蜀孟昶:广政通宝大蜀通宝南唐中宗李璟:永通泉货保大元宝唐国通宝南唐开国皇帝徐知诰( 李升):大齐通宝平安朝醍醐天皇延喜:延喜通宝前蜀国高祖王建:永平元宝楚王马殷:天策府宝前蜀后主王衍:乾德元宝宋宋代时蒙古汗国:大朝金合大朝通宝宋朝铸的官铸镇库钱:泉府元神北宋太宗赵匡义:太平通宝至道元宝淳化元宝北宋真宗赵恒:咸平元宝天禧通宝景德元宝祥符通宝祥符元宝北宋英宗赵曙:治平通宝治平重宝治平元宝北宋哲宗赵煦:元符通宝元符重宝绍圣元宝绍圣通宝元祐通宝绍元通宝绍圣重宝绍聖元宝绍聖通宝北宋神宗赵顼:元丰重宝熙宁元宝熙宁重宝熙宁通宝北宋仁宗赵祯:应历重宝元丰通宝嘉祐通宝天圣元宝康定元宝皇祐元宝至和通宝至和重宝嘉祐元宝嘉佑元宝庆历重宝景佑元宝景祐元宝皇宋通宝至和元宝天聖元宝丰济元宝(仅存其目,并无实钱)北宋钦宗赵桓:清康通宝靖康元宝靖康通宝北宋徽宗赵佶:圣宋元宝圣宋通宝大观通宝宣和元宝宣和通宝崇宁元宝崇宁通宝崇宁重宝建国通宝政和通宝政和重宝重和通宝聖宋元宝聖宋通宝北宋农民起义李顺:应感通宝北宋淳化年间农民起义领袖王小波、李顺:应运元宝南宋孝宗赵昚:乾道元宝乾道通宝乾道重宝纯熙元宝淳熙元宝淳熙通宝隆兴元宝隆兴通宝隆興通宝隆興元宝干道通宝南宋孝武帝刘骏:孝建四铢南宋太祖赵匡胤:宋元通宝南宋派大将刘光世:招纳信宝南宋宁宗赵扩:嘉定万宝嘉定之宝嘉定元宝嘉定全宝嘉定兴宝嘉定安宝嘉定封宝嘉定崇宝嘉定新宝嘉定正宝嘉定永宝嘉定泉宝嘉定洪宝嘉定珍宝嘉定真宝嘉定至宝嘉定重宝嘉定隆宝嘉泰元宝嘉泰通宝圣宋重宝庆元元宝庆元通宝开庆通宝开禧元宝开禧通宝嘉定通宝聖宋重宝南宋理宗赵昀:嘉熙通宝嘉熙重宝大宋元宝大宋通宝宝庆元宝景定元宝皇宋元宝端平元宝端平通宝端平重宝绍定元宝绍定通宝淳祐通宝淳祐元宝淳佑通宝淳佑元宝绍定万岁瑞平重宝南宋光宗赵惇:绍熙元宝绍熙通宝南宋高宗赵构:建炎元宝建炎通宝建炎重宝绍兴元宝绍兴通宝南宋度宗赵孟启:咸淳元宝辽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天赞通宝开丹圣宝通行泉货辽兴宗耶律宗真:重熙通宝辽天祚帝耶律延禧:乾统元宝大辽天庆辽太宗耶律德光:天显通宝天顯通宝会同通宝辽世宗耶律阮:天禄通宝辽圣宗耶律隆绪:统和元宝辽穆宗耶律璟:应历通宝应曆通宝辽景宗耶律贤:乾亨元宝保宁通宝辽德宗耶律大石:康国通宝辽国天祚帝:天庆元宝辽道宗耶律洪基:大康元宝咸雍通宝大安元宝大康通宝寿昌元宝清宁通宝▪金金章宗完颜璟:泰和通宝泰和重宝承安宝货(存世极少)金熙宗完颜亶:天眷通宝皇统元宝金宣宗完颜询(兴定元宝仅存一枚):贞佑通宝贞祐通宝贞祐元宝兴定元宝元光重宝金卫绍王完颜永济:崇庆元宝崇庆通宝至宁元宝金世宗完颜雍:大定通宝金海陵王完颜亮:正隆元宝后金太祖努尔哈赤:天命通宝金代伪齐政权刘豫:阜昌通宝阜昌重宝阜昌元宝▪西夏西夏毅宗嵬名谅祚福:福圣宝钱西夏襄宗李安全:皇建元宝西夏神宗李遵顼:光定元宝西夏仁宗赵仁孝:天盛元宝乾佑元宝乾祐元宝西夏惠宗李秉常:大安宝钱大安通宝西夏桓宗赵纯:天庆宝钱西夏崇宗李乾顺:贞观重宝元德重宝元德通宝元元英宗颖德八刺:至治元宝至治通宝至治元年元武宗海山:大元国宝大元通宝至大元宝至大通宝元文宗图帖睦尔:天历元宝至顺元宝至顺通宝元泰定帝也孙铁木儿:泰定通宝泰定元年致和元宝泰定元宝元顺帝妥灌帖睦尔:元统通宝元统元宝至元通宝至元元宝至正通宝至正之宝穆清铜宝元世祖忽必烈:中统元宝中统元宝交钞元仁宗爱育:延祐元宝延祐通宝皇庆元宝元成宗铁穆耳:元贞通宝大德通宝元贞元宝元代供养钱:大元元宝圣历元宝陈友谅:大义通宝大義通宝元末明玉珍:天统元宝天统通宝元末农民起义军韩林儿:龙凤通宝元末起义军张士诚:天佑通宝天祐通宝元末起义军徐寿辉:天完通宝天定通宝▪明▪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东平王孙可望(张献忠的义子):兴朝通宝云南大理土司:水官通宝太官通宝火官通宝吴三桂孙吴世璠:洪化通宝太平天国平西王吴三桂:昭武通宝利用通宝南明鲁王朱以海:大明通宝南明桂王:永历通宝永曆通宝明毅宗朱由检:崇祯通宝明光宗朱常洛:天啟通宝明孝宗朱佑樘:弘治通宝明熹宗朱由校:天启通宝泰昌通宝明武宗朱厚照:正德通宝明太祖朱元璋:大中通宝洪武通宝明世宗朱厚熜:嘉靖通宝明神宗朱翊钧:万历通宝万曆通宝明仁宗高炽:洪熙通宝明穆宗朱载垕:隆庆通宝明惠帝朱允炆:建文通宝明成祖朱棣:永乐通宝明宣宗朱瞻基:宣德通宝李自成:永昌通宝福王朱由崧:弘光通宝清天地会:天元通宝皇帝通宝平靖胜宝平靖通宝天朝通宝太平天国:天国通宝天国圣宝靖南王耿精忠:裕民通宝清宣宗旻宁:道光通宝清文宗奕泞:咸丰元宝咸丰通宝咸丰重宝清太宗皇太极:天聪通宝清世祖福临:隆武通宝顺治通宝清世宗胤禛:雍正通宝清圣祖玄烨:康熙通宝康熙重宝清仁宗顺埮:嘉庆通宝清穆宗载淳:同治通宝同治重宝宝巩通宝祺祥通宝祺祥重宝清高宗弘历:乾隆通宝乾隆宝藏龙圆通宝乾隆重宝清德宗载湉:光绪元宝光绪通宝光绪重宝清代臆造品:汉兴元宝清朝末年的农民起义政权——大成国:洪德通宝清末地方钱,不详谁氏所铸:永正通宝广东三合会陈开:明道通宝溥仪:宣统通宝白莲教:嗣统通宝▪民国袁世凯:洪宪元宝▪安南南安翼帝嗣德:嗣德宝钞李朝太宗佛玛:天感元宝后李朝仁宗李乾德:天符元宝后黎襄翼帝:陈公新宝后黎朝神宗黎维祺:永寿通宝永寿之宝后黎朝裕宗黎维搪:永盛通宝后黎朝襄翊帝黎滢:洪颐通宝安南后黎朝昭宗黎譓:光绍通宝安南后黎朝裕宗黎维禟:保泰通宝安南后黎朝襄翼帝黎潆:洪顺通宝安南后黎朝襄翼帝洪顺:光顺通宝安南后黎朝高宗:天瑞元宝安南后黎朝太宗:大宝通宝安南后黎朝仁宗黎濬:大和通宝安南后黎朝恭帝黎椿:统元通宝后黎朝宪宗黎晖:景统通宝后黎朝显宗黎维褍:景兴通宝后黎朝愍帝:昭统通宝后黎朝威穆帝:端庆通宝后黎朝太宗黎麟:绍平通宝安南后黎朝仁宗黎浚:延宁通宝太和通宝后黎朝叛将安南王陈暠:佛法僧宝后黎朝废帝黎琮:天兴通宝广南国世宗阮福润:天明通宝陈朝裕宗:绍丰元宝陈朝太宗天应:正平通宝陈朝太宗陈煚:政平通宝陈朝圣宗:绍隆通宝陈朝明宗:开泰元宝安南王:天庆通宝安南阮成泰帝:成泰通宝安南朊翼祖:嗣德通宝安南阮光瓒:景盛通宝安南阮朝阮文惠:光中通宝安南阮朝咸宜帝阮福明:咸宜通宝安南阮朝世祖阮福映:嘉隆通宝安南阮朝阮光纉:宝兴通宝安南阮朝启定帝阮福昶:启定通宝阮圣祖阮福晈:明命通宝安南保大帝阮永瑞:保大通宝安南阮景宗阮福昪:同庆通宝安南阮朝顺化肃宗阮福澎:安法元宝安南阮朝简宗阮福昊:建福通宝安南起义军钱:元隆通宝安南莫朝莫福源:永定之宝正元通宝光宝通宝开建通宝康和通宝广和通宝永定通宝安南李太宗乾符:明道元宝安南李朝高宗李龙韬:天资通宝安南大瞿越国:太平兴宝安南黎氏:景兴重宝安南黎桓:天福镇宝安南胡朝:圣元通宝聖元通宝安南陈朝皇帝陈嵩:天应通宝安南陈朝重光帝陈季扩:重光通宝后黎朝中期权臣莫登庸逐主篡位:明德通宝安南后李朝神宗李阳焕:天顺通宝安南后黎朝末期地方割据势力铸造:正和通宝安南陈朝外戚胡季犁:圣通元宝疑为安南起义军首领范玉:永宁通宝疑为安南待考品,未知年代与帝属:大越通宝印平元宝永治之宝画隆元宝咸统元宝弘万元宝咸丝元宝成丝元宝祥圣元宝竟宁元宝长和通宝开定通宝永始通宝祥元通宝景元通宝玄聪通宝经利通宝祥圣通宝永治通宝建顺通宝崇明通宝疑为安南待考品。
中国历史朝代表及钱币种类

中国历史朝代表及钱币种类中国历史朝代及钱币种类1. 先秦时期:- 西周:青铜器、方孔铜钱- 春秋战国时期:刀币、布币、铜币、鬲钱2. 秦朝(221-206 BC):- 秦始皇币:黄金贝、半两钱、三分钱、四分钱、五铢钱3. 西汉(202 BC-9 AD):- 近半两钱:海外贸易用钱- 刀币、布币、鬲钱4. 新莽(9-23 AD):- 小铢:铜币5. 东汉(25-220 AD):- 大通宝:铜币6. 三国时期(220-280 AD):- 曹魏:刀币、方孔钱、连云港大钱- 蜀汉:麟趾钱- 吴国:太平通宝7. 西晋(265-316 AD):- 大宝钱8. 东晋(317-420 AD):- 大宝钱、蟠龙钱9. 南北朝时期(420-589 AD):- 北魏:小平钱、孝文泉、石渠宝藏铜钱- 北齐:天保通宝、兴寿宝钱- 北周:板钱、立宝钱- 南朝:金、铜刀和货币10. 隋朝(581-618 AD):- 大业通宝、开皇通宝、文帝钱、贞观通宝、武德通宝11. 唐朝(618-907 AD):- 时期:开元通宝、贞元通宝、元和通宝、大足通宝、永泰通宝- 安史之乱:神龙通宝、至德通宝、乾元通宝、贞元通宝- 五代十国:汉、周、梁、唐、晋、吴、南唐、南汉、荆南、蜀- 朱棣钱:明朝建立之初,以明朝第一位皇帝朱棣命名的铸钱12. 五代十国(907-979 AD):- 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十国:前凉、后凉、南唐、南汉、吴越、南楚、南平、前蜀、后蜀、北汉13. 北宋(960-1127 AD):- 继续使用唐代的钱币,如宣和通宝、建隆通宝、天圣通宝、重宝通宝14. 南宋(1127-1279 AD):- 永乐宝钱:刻有“永乐通宝”字样的铜钱15. 元朝(1271-1368 AD):- 通宝:铜币16. 明朝(1368-1644 AD):- 洪武通宝、宣德通宝、嘉靖通宝、万历通宝、崇祯通宝17. 清朝(1644-1912 AD):- 康熙通宝、雍正通宝、乾隆通宝、咸丰通宝、光绪通宝、宣统通宝附件:- 附件一:中国历史朝代年表- 附件二:中国古代钱币图片法律名词及注释:- 铜币:用铜合金制造的货币。
五代十国的钱币铸行

Encyclopedia collection 收藏百科104五代十国(902—979)是继春秋战国、三国时期、南北朝之后的又一大分裂割据时期。
这一称谓出自《新五代史》,是对五代(907—960)与十国(902—979)的合称。
五代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为期54年,有8姓称帝,共有14君。
十国指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
其中北汉建于今山西境内,其余均在南方。
十国与五代并存,几乎都发行过自己的货币,但因每个政权更迭频繁且存在时间短,因此货币种类极多,但留存下来的却极少。
开平通宝:开平是后梁太祖朱温的年号,此钱为五代后梁太祖朱温开平年间(907—910)所铸,有通宝及元宝两种,均为大钱。
目前仅中国国家博物馆有藏,直径约3.5厘米,重约14.1克,面文“开平通宝”,隶书,旋读。
开平通宝钱铸量少,存世量罕见。
天成元宝:天成是后唐明宗李嗣源的年号,此钱为后唐明宗天成年间废劣等钱币所铸。
面文“天成元宝”,隶书,旋读。
文字清晰,元字右挑,光背无文,直径2.3厘米,重3.4克,是五代钱中的珍稀品。
天福元宝:后晋天福年间(936—947)铸造,后晋高祖石敬瑭建都开封,盛时疆域约为今山东、河南两省,山西、陕西大部分及河北、宁夏、甘肃、湖北、江苏、安徽一部分。
天福元宝钱是所知最早流通古币中使用带“福”字的货币。
当时所铸的既有官铸也有私铸,其中官铸精美,民间私铸的铜质较差,文字粗糙,版式参差不一,大小轻重不一。
汉元通宝:后汉隐帝刘承祐乾祐年间(948-951)铸行,仅行用3年,后因国亡停铸。
制作精良,钱文四字隶书直读,多借范或仿铸开元通宝,唯易“汉”字。
汉元通宝钱径一般为2.4厘米,重3.5克。
钱背有星月纹的较为稀少,光背的存世量也不多见,均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周元通宝:后周周世宗显德二年(955年)始铸。
周元通宝钱文工整端正。
“周”字方正匀称,“元”字长横左挑。
据记载,周世宗柴荣继位后,为筹措军饷,于登基之初下令毁佛,将佛寺中的铜像销毁,仿唐代“开元通宝”钱开铸“周元通宝”钱。
五代十国南唐钱币

五代十国南唐钱币五代十国之中以南唐的领土最为广阔,物产最为丰富,人口也最多,文明也最为昌盛,其制度对后世影响也大,为当时各国所望尘莫及。
南唐创建者李昪是徐州人,战乱时为杨行密收养,后成为丞相徐温养子,改名徐知诰,是南朝李氏后裔。
徐温死后,知诰专吴政。
吴天佑三年,后晋天福二年(公元937年)十月,徐知诰称皇帝于金陵(今江苏南京),建元昇元,称国号为大齐。
三年后恢复李姓,改国号为大唐,史称南唐。
五代十国永通泉货隶书李昪当政后,较重视农业生产,曾下诏,凡民种桑三年内达五千株者,赐帛五十匹,每垦田达八十亩,赐钱二万,桑田农田都免租五年。
这是五代十国唯一奖励农桑的国家。
此外他还改善内政,兴利除弊,陆续变更旧法,禁止买卖平民子女为奴婢,田租要按收成好坏定交租税额,为国而死的可领抚恤钱三年。
唐代开元通宝背上晋极美品,24.86~25.02)*(1.23~1.57)mm 会昌开元目前所见近30种之多,背晋者为新近发现之品种,对晋地货币经济史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天眷堂藏有一枚,原为孤品,此品生坑美秀,开门见山,为不可多得之大珍。
极美品而南唐也是十国中铸钱最多的一国。
李称国号为大齐时曾铸造过“大齐通宝”,钱币界一度认为是唐末黄巢起义时铸造的,但大多数学者认为李昪铸造更准确。
其子李璟造“保大元宝”钱,中兴二年铸“永通泉货”当十钱,此外还铸有“开元通宝”、“唐国通宝”、“大唐通宝”等。
五代“开元通宝”折十光背一枚大齐通宝是一种极其罕见的钱币,现存世仅两枚。
一枚的右上方缺一角,钱币界称之为“缺角大齐”,另一枚的钱上钻有4个小孔,被称为“四眼大齐”。
“缺角大齐”由清朝的江南名士戴熙所藏,当时就有人愿用高价收买,戴不忍割爱,太平军攻进杭州,戴出于偏见投水自尽,死前将大齐通宝等物深埋地下。
后人为了得到这杖稀世真品,争相购买戴宅,掘地数次,终无所获。
“四眼大齐”是上世纪20年代泉学家戴保庭和朱克壮在江西鄱阳发现的,后被著名收藏张叔驯重金购得,藏之密室,从不示人。
唐、五代十国钱币

唐、五代十国钱币唐因隋末恶钱泛滥,废五铢,行新钱。
唐自武德四年行用“开元通宝”,至唐末仍在使用。
钱文用元宝自此始。
中间曾间杂铸行过年号钱“乾封泉宝”、“乾元重宝”、“建中通宝”,以“宝”为名的钱开始流行起来。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唐代的货币出现了值得注意的变化:以铢两重量命名的货币退出了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通宝、元宝、重宝的“宝”字钱通行于市;白银货币在流通中的地位逐渐提高;大面额的飞钱(类似今天的银行汇票)出现,具有纸币的某些特征。
唐朝是我国历史又一个强盛的封建王朝。
唐钱的形状,没有什么更改,但是名称却有很大的变革。
唐高祖废五铢钱,于武德四年铸开元通宝钱。
从此以后钱币就再不以重量命名了。
除开元钱外,又铸年号钱,钱文也大多用隶书。
这说明唐代钱制进入了一概新时代。
唐钱的另一个特征,就是它反映了中国文字书法的演变情形。
唐朝流通的钱币有七八种之多。
第一种是开元钱,第二种是乾封泉宝,这是正式的年号钱。
这种钱运行一年就作废了,现在这些少量稀少的古币价值就越大。
第三种是乾元钱,乾元钱流传下来的很多。
第四种是顺天元宝和得壹元宝,这是安史之乱史思明铸造的。
第五种是大历年间铸的大历元宝,制作不精,大历元宝一般钱径2.3厘米,重3克。
大历元宝现在少见,价格在千元以上,建中年间铸的建中通宝,比大历钱还更加轻小,更加少见,因而每枚价格也在千元以上。
于是有伪造者用开元钱,挖去开通,增补大历二字,用挖补过的钱币作模,翻铸假币。
假币四字不相称,由此即可判定。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铸行了一种新钱“开元通宝”。
钱文为大书法家欧阳询所书,书法凝重端庄、结体严谨。
“开元通宝”钱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它是中国货币史上最早的宝文钱,此后钱币不再以重量为名称,开始以纪年为主。
开元钱当初规定每十文为一两,每文的重量为钱,由此就产生了一个新的重量单位“钱”。
使“两”以下的重量单位的十进制原则得以确立,促进了中国古代衡法的演进。
开元钱的形制虽然比较统一,但因铸年长久,所以版式极多。
三千年历史,这50枚古钱最珍贵第四篇之五代十国钱

三千年历史,这50枚古钱最珍贵第四篇之五代十国钱泉藏古藏论古今,不管唐宋元明清方圆之间天地大,古往今来岁月明五代后唐钱。
天成年间(926-930)铸。
“天成元宝”因所出甚少,可谓五代钱中的珍稀之品,目前市场价格在235万元左右。
前蜀钱。
永平年间(911-915)铸,存世极罕。
传世多见一种文字纤弱之“永平通宝”小钱,系安南所铸。
闽钱。
天德年间铸,有铜、铁两种,当百使用,背穿上“殷”字,以纪国号。
2011年嘉德春拍一枚天德重宝背殷,成交价格25.3万元。
楚钱。
马殷受梁封天策上将军,建天策府,于乾化元年(911)铸天策府宝,有铜、铁两种。
楚马殷所铸大钱。
有铜、铁二种,背有天、策、天府、天策、策府等字,铜钱数量少于铁钱,钱文隶书,与唐高宗乾封泉宝不同。
唐朝政府速将其回笼销熔改铸开元通宝,这就是乾封泉宝存世不多的缘由。
后蜀钱。
孟昶广政年间(938-965)铸,有铜、铁、铅三种平钱。
广政通宝铜钱早年被评为古钱五十名珍之一,今已不甚难见,目前市场价格在2万元左右,铁钱、铅钱市场价后蜀钱。
钱文形制与广政通宝接近。
存世极罕。
《历代古钱图说》中标明民国时期曾有3枚“大蜀通宝”现世,分别被3名古币专家收藏,后3人过世,古币下落不明。
格在500元左右。
南唐钱。
李璟保大年间(943-957)铸,背上“天”字,形制厚重,存世极少。
2010年嘉德秋季拍卖会拍出一枚,成交价格为78.4万元南唐钱。
显德五年(958),李璟铸永通泉货大钱,以一当十,钱文有篆、隶两种,篆书者较薄小,为后期的减重钱。
南唐钱。
此钱真品仅发现二枚,因其文字形制与大唐通宝接近,所以定为南唐开国者徐知诰升元元年(937)建国号大齐时所铸。
一说为南唐后期铸大唐通宝时所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代十国钱币的种类
五代十国时,群雄并起,朝代更迭,战乱频仍,唐末割据幽州的刘仁恭父子,北方的梁唐晋汉周,南方的十国,地方割据政府都自行铸造货币,各成一统,汇成了在中国钱币史上占
有重要地位的五代十国钱币。
五代十国钱币品种繁多,版别复杂,风格独具,异彩纷呈,材质可分为铜、铁、铅多种,钱文书法篆、隶、行、楷皆有,如闪闪繁星装点着钱币收藏的天空。
由于连年战争,造成铜资源缺乏,各国铸造的钱币数量相对盛唐有大幅减少,有的
钱币流通时间短,铸造本来就少,后世毁损重铸后,更是存世无多。
从发现的数量来说,北方梁唐晋汉周铸币中,除了后晋高祖铸天福元宝、后汉隐帝刘承祐铸汉元通宝、后周世宗柴荣铸周元通宝等略多见,其余均少见。
南方十国铸造的钱币更是版式浩繁,前蜀王建铸造的天汉元宝、光天元宝,前蜀后主王衍铸造的乾德元宝,南唐李璟铸造的唐国通宝、开元通宝、大唐通宝、通正元宝等略多见,其余均稀少。
北方后梁太祖朱温铸造的开平通宝、开平元宝,后唐明宗李嗣源的天成元宝等,南方前蜀王建的永平元宝,闽王延
羲的永隆通宝、天德重宝,楚王马殷的天策府宝、乾封泉宝,后蜀孟昶的广政通宝、大蜀通宝,南唐中宗李璟的保大元宝、永通泉货,齐王徐知浩的大齐通宝,南汉刘龚造的乾亨通宝
等,都难得一见。
五代十国初,刘仁恭据守幽州时铸造永安一十、永安一百、永安五百、永安一千铜钱,存世均稀少,刘守恭称大燕皇帝时铸造的应圣元宝背“拾”、乾圣元宝背“百”、应天元宝背“万”三种钱币更是钱币史上令人称奇的品种,仅见一二。
存世多见的品种也深受古币收藏者喜爱,如唐国通宝、大唐通宝、光天元宝、周元通宝、通正元宝等,还可细分为大字、大样、背星、背月等版,个别版式也少见。
周世宗柴荣于显德二年毁天下佛寺,仿盛唐开元形制,用金铜佛像铸
造了周元通宝,隶书钱文,制作精美,借了佛像附身的灵气,
民间广为传说佩戴此钱可避免难产,于是有公婆孕妇虔诚搜集,可喜的是周元通宝存世量大,不知了却了多少善男信女
的心愿。
五代十国钱币珍品迭出,由于地域的原因,许多钱币只
有地区性出土,很多品种迄今只发现数枚。
开平通宝、开平元宝、天成元宝、永平元宝、天德重宝、天策府宝、乾封泉宝、广政通宝、大蜀通宝、保大元宝、永通泉货、大齐通宝、乾亨通宝、永安一十、永安五百、永安一千等都在中国古代钱币五十名珍之列,五代十国钱币在古币名珍中居然占据了近三分之一席位。
其中的大齐通宝早已绝迹于民间,而未列入大珍的应圣元宝、乾圣元宝、应天元宝存世也仅一两枚,
其中的应圣元宝在去年嘉德钱币专场拍卖中以134400元成交。
五代十国钱币作为一段动荡社会的遗存和见证,蕴藏了丰富的历史信息,越来越受到众多收藏者的青睐。
作者:谭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