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颐和园》课堂教学实录汇总
颐和园教学实录

颐和园教学实录第一篇:颐和园教学实录《颐和园》教学实录执教者:林莘记录人:大邑县东街小学李晓玲教材版本: 人教版年级:五年级编辑整理:李明东工作室教材分析:《颐和园》一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湖光山色、亭台楼阁、长廊石桥等景物,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课文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
一写长廊的景色。
先抓住“长”的特点从总体介绍,接着抓住每一间的横槛上五彩的画的特点从内部介绍,最后抓住长廊两旁风景宜人的特点介绍外部环境。
二写万寿山的景色。
先写从山脚下抬头看到的佛香阁和排云殿壮观的景象,再写站在佛香阁的前面从山上向下、向前、向东远眺所看到的美丽的景观。
三写昆明湖的景色。
分别介绍了长堤、湖心岛、十七孔桥。
课文开头总述颐和园的美丽,结尾与开头呼应,表达了赞美之情。
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长廊、柱子、神清气爽、建筑、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葱郁、掩映、朱红、隐隐约约、堤岸、雕刻、狮子、姿态不一”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
4、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课前准备:熟读课文,自学生字词,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及图片。
课前交流:师:你们喜欢春游吗?生:喜欢。
师:好。
回来让你写600字的游记。
生:好——-吧!(有气无力地)师:好——吧!(故意拖长语气,显得有气无力)嘻嘻嘻生:哈哈哈哈(气氛很融洽)一、交流导入,进入学习。
师:同学们,颐和园是北京的一处旅游景点,那里历史悠久,景色怡人,今天我们就去看一看。
注意看老师板书课题。
“颐”字的左边里面是个口,(红笔标)左右要写匀称。
它是什么意思呢?生:无语。
师:有一个词语叫“颐养天年”,听说过吧?“颐”:就是养的意思。
那,颐和园:就是皇上休息、休闲的地方。
颐和园教学实录

《颐和园》教学实录一.引言板书师:欢迎同学们走进我们的语文课堂,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十八课《颐和园》。
谁愿意帮助老师把课题写在黑板上?(写得真不错)师:通过上节课的初步学习和课后查找资料,说说你对颐和园有哪些了解呢?生:师:大家知道的可真多呀,下面我们来看课题。
在写颐和园的“颐”字时,左旁不要写成大臣的臣字,读音是yí而不是yì,齐读课题。
二.精读课文师:说起颐和园它曾经历尽沧桑。
1860年时,被英法联军焚毁重修后,与1900年又遭到八国联军的野蛮地抢掠和破坏,经过百年修复,如今的颐和园是个拥山抱水景色秀美的地方,它以无与伦比的园林艺术的魅丽,倾倒了无数的中外游客,被人们赞誉为人间天堂。
(CAI课件图片)师:现在同学们打开书老师想请几名同学分自然段来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颐和园给你留下总的印象是什么?师:请你来读一.二段,请你来读三自然段。
老师请你推荐一名同学读第四自然段。
生:金鹏。
师:说说你为什么要推荐他来读?生:他声音洪亮.吐字清晰。
师:看来你懂得去欣赏别人。
那么就请你再推荐一名同学来读五.六自然段。
老师有个建议,平时由于性格等原因,不爱发言的同学,能不能给他们提供锻炼的机会。
生:师:几位同学读的都很好,基本上做到了正确流利,相信在深入学习之后,会读得更好。
谁能回答刚才老师提的问题?颐和园给你留下的总的印象是什么?生:颐和园给我留下了大.美的印象。
师:正象作者在第一自然段概括的那样,请大家齐读一遍。
生:三.理清线路师:下面我们来快速浏览课文,看看作者按游览顺序重点写了哪几个景点?用横线标出来。
生:师:(板书长廊.佛香阁.昆明湖.十七孔桥。
)师:作者按游览路线重点写了以下几个景点。
(播放CAI课件)师:现在就让我们赶快来欣赏长廊吧!(播放长廊CAI课件)师:配音,长廊蜿蜒与万寿山南麓,昆明湖的北岸,是颐和园的主要建筑之一。
1990年被评为世界上最长的画廊,为什么呢?谁能从课文中找出原句读给大家听听。
颐和园课堂实录

《颐和园》教学实录教材分析:《颐和园》一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湖光山色、亭台楼阁、长廊石桥等景物,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课文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
一写长廊的景色。
先抓住“长”的特点从总体介绍,接着抓住每一间的横槛上五彩的画的特点从内部介绍,最后抓住长廊两旁风景宜人的特点介绍外部环境。
二写万寿山的景色。
先写从山脚下抬头看到的佛香阁和排云殿壮观的景象,再写站在佛香阁的前面从山上向下、向前、向东远眺所看到的美丽的景观。
三写昆明湖的景色。
分别介绍了长堤、湖心岛、十七孔桥。
课文开头总述颐和园的美丽,结尾与开头呼应,表达了赞美之情。
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长廊、柱子、神清气爽、建筑、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葱郁、掩映、朱红、隐隐约约、堤岸、雕刻、狮子、姿态不一”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
4、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课前准备:熟读课文,自学生字词,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及图片。
课前交流师:同学们,离上课还有一段时间,我们先来聊会天。
沂南呀是个好地方。
我到过咱们泉水环绕的竹泉村,那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深深地吸引着我。
谁能告诉大家,沂南还有哪些值得去的好地方吗?生:泰山。
师:那是咱们山东省最有名的山。
可是它不在沂南。
生:温泉。
师:这也是沂南小有名气的地方。
生:……师:听名字,就知道是个有山有水的好地方。
师:相信听了大家的介绍,会有更多的人爱上沂南,来到沂南。
一交流导入,进入学习师:同学们,颐和园是北京的一处旅游景点,那里历史悠久,景色怡人,今天我们就去看一看。
注意看老师板书课题。
颐字的左边里面是个口,(红笔标)左右要写匀称,其他两字也要写得方正。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生:颐和园师:不要拖音再读一次。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8《颐和园》课堂实录

18 《颐和园》课堂实录师: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一个地方玩玩,猜猜是哪?生:颐和园(板书课题)师:根据老师以往的经验,这个颐字很容意出错,我们一起来写一写。
师:说起颐和园它曾经历尽沧桑。
1860年时,被英法联军焚毁了,直到1886年慈禧太后挪用海军经费才重新修建,可是1900年它又遭到八国联军野蛮地抢掠和破坏,1902年再次修复。
到现在经过百年修复,如今的颐和园是个拥山抱水景色秀美的地方,它以无与伦比的园林艺术的魅丽,倾倒了无数的中外游客,被人们赞誉为人间天堂。
你们想看看吗?师:现在就请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颐和园的美景吧,边欣赏边思考:这个人间天堂给你留下总的印象是什么?(屏幕出示范读)师:谁来说一说颐和园给你留下总的印象是什么?(指名说)师:正象作者在第一自然段概括的那样,北京的颐和园是一个(美丽的大公园)。
( 生齐读第一段 )师:下面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看看作者重点写了这个大花园中的哪几个景点?圈起来。
(指明说作者游览的景点)按游览顺序说一说.师:(屏幕出示颐和园线路图)同学们通过读书,找到了作者的游览路线,现在,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去颐和园游览一番吧。
作者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长廊,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想一想长廊有什么特点?(播放课件)(长、美)师:你从哪读出了它的长呢?(指导读)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说明的?(列数字)师:谁能把这种长的感觉读出来?谁愿意再试试?师:你读的真好,那么,长廊的美你又是从哪些句子体会出来的呢?谁来试着读一读?(播放课件)师:听了它的介绍,长廊的美主要体现在哪?(画、花)长廊这么美,你能美美的读出来吗?师:老师仿佛看到鲜花了,我还想看到那五彩的画,谁想试试?(指生读)师:站在这又长又美的长廊上,你的心情如何?(爽、神清气爽)师: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假如你就置身在长廊之中,微风丛左边的昆明湖上徐徐吹来,那几千幅各不相同的画就展现在你的眼前,美吗?那就带着这种感觉再来美美的读一读。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颐和园》课堂实录(

18、《颐和园》课堂实录注:蓝色是修改部分。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了解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3.叙述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在北京西郊有一个清代的皇家园林——颐和园。
园内湖光山色、相映生辉,令人留恋忘返。
大家去过颐和园吗?生:没有。
师:虽然大家没有去过颐和园,但是大家能不能想象一下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并把它画下来呢?下面请大家一边听录音,一边画出你心中的颐和园吧。
(板书:颐和园)我是小画家:在小组内展示你的绘画,请大家一起评价:谁画的颐和园最美?(二)初步感知师:下面同学们在小组活动:在小组里展示你的绘画作品,组员评价一下谁的作品更有想象力。
我是小画家:在小组内展示你的绘画,请大家一起评价:谁画的颐和园最美?组员做出评价,并把好的画作推荐给大家。
师:老师播放CCTV制作的颐和园的视频。
(课件出示有关颐和园的视频)。
同学们可以把视频里的画面跟你的话进行对比。
生:老师,我画的跟视频里的不一样。
师:观看完视频后,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游览颐和园的?(填空练习)“进了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
走完长廊,就到了()。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
”生1:进了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长廊。
生2:走完长廊,就到了万寿山。
生3: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板书:长廊——万寿山——昆明湖(三)精读感悟3、游览“昆明湖”。
过渡:刚才登山才需要力气大的,现在下山来到昆明湖了,不需要走得快了,我们男女生一起慢慢地走,慢慢地游吧。
昆明湖的景色太美了!(课件出示昆明湖和十七孔桥图片。
)(1)全班齐读“昆明湖”段落。
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昆明湖有什么特点呢?板书:绿静(2)从课文描写中,你能看出十七孔桥有什么特点?板书:形态不一(3)自由轻声有感情地读一读第五自然段。
(4)我是小导游:你想怎么游览颐和园呢?自己设计游览顺序,向大家介绍你眼中的颐和园。
四年级上语文第18课《颐和园》教案教学设计课堂实录、教学反思优秀教案

四年级上语文第18课《颐和园》教案教学设计课堂实录、教学反思优秀教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颐和园》教案教学设计课堂实录、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按照课文所记叙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分段。
2、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
理解词句,会用“耸立”和“隐隐约约”2个词语造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2、4自然段。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按照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
2、学难点借助课文,陶冶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语:在我国的首都北京西郊,有一个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
它就是颐和园。
教师板书课题:颐和园那里有著名的长廊、佛香阁、昆明湖、十七孔桥等人文景观。
今天就让我们寻着作者的足迹,一同来饱览颐和园的美景。
二、出示幻灯片认识颐和园的几个著名景观,从直观入手,对颐和园的美景先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有条的可以给学生播放有关颐和园的风景教学录相片。
或出示一组有关颐和园名胜风光图片。
)三、学生轻声读课文,用笔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划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四、学习生字和要求写的字1、学习生字:识字教学的要求是读准字音、记清字形、了解字义。
会给生字组词。
⑴利用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⑵用多种方法记忆字形。
①用拆合法记“殿、眺、阁、耸”的字形:例如“殿”字。
我们把它拆成三个部分,左上角是尸体的“尸”;左下角是个“共”字;右边是没有的“没”的右半边“殳”;再把这三个部分正确地组合在一起就是“殿”字。
②利用形声字构字规律记忆“阁、雕”的字形。
“阁”属于外形内声类,“门”形旁表意;“各”声旁表音。
讲解:声旁和形旁的作用是有局限性的。
有的形旁能大致表示出属于哪一类的;有的就不能明确地表示出来。
有的声旁能表音,有的就不能准确地表示读音。
如:“堤”字就不能念成(shì)。
因此,学生在遇到形声字时不要“念半边”,要正确运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识字。
③用比较法记忆“栽、雕、赏”的字形:(根据生字字形上的特点,找出一些与生字字形相近的字,形近字之间区别对比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记住生字的字形。
(教学实录)余映潮《颐和园》课堂教学实录

余映潮颐和园课堂教学实录颐和园这篇课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秀丽景观,全文层次清楚,首尾照应,语言生动美丽、具体形象,处处洋溢着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余映潮颐和园课堂教学实录5篇,期望大家能有所收获!余映潮颐和园课堂教学实录1教学目标:1.自学本课生字及新词,积累词语。
2.了解按总述、分述、总结的挨次连段成篇的方法。
3.了解颐和园的景物特点及地位,产生宠爱首都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颐和园的景物特点及地位,感受颐和园的宏伟秀丽。
教学预备:1.CAI课件、展板。
2.搜集有关颐和园的资料。
课时支配: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颐和园全景图)同学们,在我们首都北京的西北郊有一座世界有名的皇家园林,你们知道是哪里吗老师板书课题并强调“颐〞的笔顺。
二.沟通资料,了解颐和园概况。
通过查阅资料,你对颐和园都有了哪些了解指名说。
三.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提出不懂的问题。
2.前后桌四人一组相互沟通不懂的问题。
3.通过沟通还有没解决的问题吗假如有,板书问题。
四.自由结组,合作沟通:1.扫瞄课文,用“○〞画出课文比拟具体地介绍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物。
同学板书:仁寿殿佛香阁大戏楼长廊十七孔桥铜牛课件出示颐和园的地图,闪烁这六个景物,使同学了解其位置。
2.自由结组:通过读课文、查阅资料,你对哪个景物最感爱好,依据爱好重新结组。
要求“快、静〞。
然后快速选出你最信任的组长。
3.合作沟通:由组长组织活动。
在组内沟通查阅的资料,结合课文及资料,预备用你们宠爱的方式向大家介绍你们宠爱的景物。
4.小组汇报,全班沟通:(1)请各组进行汇报,同时,课件出示颐和园景物的相应图片,并配以古筝音乐。
(2)小组汇报的同时,其它组认真听,听后谈谈感受,也可向这组进行提问。
(3)老师进行适时评价、点拨。
五.学习第七自然段:1.自由读第七自然段,用“——〞画出课文还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景物同学板书:谐趣园“买卖街〞廓如亭知春亭课件闪烁这四个景物在地图中的位置。
_颐和园_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_余映潮

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 读看到的近景,你们读看到的稍远 第一种叫做形容,你看本来就是树
在眼底。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 一点的景物,你们读看到的最远地 丛,它写上个“葱郁的树丛”,这就更
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正前 方的景物,明白了吗?
形象、具绿得像
们害不害怕啊?
在眼底。
生:进了颐和园大门,绕过大殿,
生: (摇头)不害怕!
师:好,请你把刚才几位同学读 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师:好的。我们换一种什么样的 的一起读出来。
师:这是我们看到的第一个景点。
学习方式呢?六个字:读课文,学作
生: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
生: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
文。
公园。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 脚下,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
们根据课文再分一下类,最先看到
生:登上万寿山……
容,准确比喻。)
什么,再看到什么,再看到什么。
师:是不是一点都不生动啊?
师:你们看,这节课咱们是读课
40
2009.09/C
本版主持/张艳红
评 课 评名师课
文并且学写游记,学了三种方法。从 换景。
满语文味的教学术语给学生以感
全文构思来看,首尾要呼应,游览的
生:一学整体构思:首尾呼应,
生:是!
据课文读“葱郁的树丛”,这样来感
移步换景。
师:思考一下,我们就用朗读的 受课文语言的生动。
师:好。我们再选个段落读一读。 方法来表现你们知道了这样的层
(师生互读。)
读“登上万寿山”这一段。
次。
师:现在我们体味到了,把一个
生: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
师:你们这一组读第一句,你们 词变成比较长的内容有两种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颐和园》课堂教学实录执教:宁椿光师:有一座世界上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那就是——颐和园。
只要一进颐和园,你准会着迷、醉、惊叹。
(板书课题:颐和园)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颐和园》美丽的景观吧!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段精彩的视频。
请大家看完后说说自己的感受。
播放视频师:现在谁来说说自己的感受。
生1:视频里的风景真是太美丽了。
生2:我很想去视频里的地方看一看。
师: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的感受。
你们知道这是哪里的美丽景色吗?它在我国的什么地方啊?生:视频里的风景是的颐和园。
师:不错,这就是的颐和园。
老师课前让大家查阅了有关颐和园的资料,现在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颐和园。
生1:颐和园它曾经历尽沧桑。
1860年时,被英法联军焚毁了,直到1886 年慈禧太后挪用海军经费才重新修建,可是1900年它又遭到八国联军野蛮地抢掠和破坏,1902 年再次修复。
到现在经过百年修复,如今的颐和园是个拥山抱水景色秀美的地方,它以无与伦比的园林艺术的魅丽,倾倒了无数的中外游客,被人们赞誉为人间天堂。
生2:它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中国四大名园(另三座为避暑山庄、拙政园、留园)之一。
位于市海淀区,距城区十五公里,占地约二百九十公顷。
利用湖、万寿山为基址,以西湖风景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某些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师:同学们的资料真是非常详尽。
不错,颐和园是一座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那里有着令人醉的自然风光和雄伟壮观的建筑。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它,共同学习第18课《颐和园》,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生齐读:第十八课《颐和园》。
师:同学们根据老师以往的经验,这个" 颐" 字很容意出错,你有什么好的建议提醒大家记住这个字?生:比臣字多一竖。
师:你观察的非常仔细,“颐”字的左边不是“臣”中间是个“口”。
希望同学们在写这个字的时候多加注意。
师: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注意大屏幕上的自读要求:(1)自由读课文,读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遇到不认识的字词多读几遍。
(2)将课文读通读顺生读师:大家读的非常认真,现在老师从课文中找出一些比较难认的词来考考大家,你们有信心打败它们么?生:有。
PPT颐和园长廊横槛耸立琉璃瓦葱郁远眺堤岸佛香阁姿态雕刻画舫湖隐隐约约金碧辉煌神清气爽师:请同学们先自己读一读,过会老师找同学来党校老师带着大家读。
生读师:看来生词是难不倒大家的。
现在我们来放松一下,开火车接读课文。
读的时候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谁来?生接读课文。
之后交流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地方。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弄清作者游览颐和园的顺序和颐和园主要景点的方位;再看课文可以分成几段,说一说你这样分的原因。
生默读。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想法。
生:的颐和园是一个美丽的大公园。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颐和园有美丽的景色。
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细细游赏。
师:你读了三个句子,开头一个句子,结尾一个句子,然后进颐和园大门的一个句子,我们是不是进了大门就不走了呢?生: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往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师:好,请你把刚才的几位同学读的一起读出来。
生: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长廊。
走完长廊,就来到万寿山脚下。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师:很遗憾,他漏了一个什么地方?好,你大声说。
生:“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湖“。
师:大家把我们刚刚找出的句子一起画出来了吗?生:画了。
师:都画好了。
好,我们就一起来读,“的颐和园“——读!师:同学们你看,作者边走边看,一路景物在变,把它写出来,这就是移步换景。
请你们把你刚才读过的句子在一个一个读一下。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游览颐和园的?把空填起来。
ppt:“进了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
走完长廊,就到了()。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
”生默读课文师:谁来填?生:进了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长廊)。
走完长廊,就到了(万寿山)。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湖)。
师:填的非常准确。
我们一起来读一下。
生齐读师:大家跟着作者进了大门,绕过大殿,来到颐和园的有名景点——[板书:长廊]。
师:请一位同学为大家朗读读第二自然段。
生读(出示一长廊的图片)生:哇!师:这就是作者笔下的长廊,看这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
同学们再看这里,这就是横槛。
还有横槛上五彩的画(出示五彩画的局部特写)。
师:同学们,结合着图片,说一说长廊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生:长、美。
(记得强调让生说完整话)(板书:长美)师:哪些句子体现了长廊的长?生: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
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
师:你读的真好,把老师也带入其中!但是作者为什么不用简洁的语言说这条长廊很长,分成很多间?(出示句子1)生:能,只是不具体。
/没有数字……师:对!运用数字可以把事物的特点说的更具体。
(出示句子2)(师引读)师:下面我们一同感受一下长廊的长。
和老师配合着读一读。
(出示句子3)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生:接读绿漆的柱子……师:刚刚我们感受到了长廊的长,长廊还给我带来了什么感受?生:美师:谁来读?生: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师:真美呀!大家想不想看看这五彩的画?生:想师:(出示五彩的画的PPT)这就是五彩的画。
手势。
生:哇~ 师:看完这些你有什么感受?生:美师: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劳动人民真了不起!(生齐读)师:走在长廊边也是别样的感受,书中是怎样描写的?生:(这边的花,那边的花)数不清的花,看不完的花,竞相开放的花,的确美不胜收。
小结:同学们通过读书,猜得有根有据。
长廊呀,被称作“世界上最长的画廊”猜对了吗?长廊看似平常,但却用它的长、它的画表现了世界独一无二的美,它是世界之最,也组成了颐和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
师:走完长廊,又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在这里,我们又看到了什么?哪名同学来读一下第3自然段?(指名读)生:读第3自然段。
师:嗯~!读的非常好!(出示佛香阁排云殿图片)师:同学们,请看!这就是有名的佛香阁和排云殿。
(板书:佛香阁排云殿)师:佛香阁和排云殿带给了我们什么感觉?生:金碧辉煌、壮观。
师:那就让全体男同学来齐读,要读出这种气势!(出示图配文)(男生齐读)走到这里,颐和园已经给我们带来很多美的享受了!接下来就请同学们自己去发现更多的美,自学第4、5自然段。
为了能让大家更好的学习,老师给你们提供了一个自学指导!PPT读一读:默读第4、5自然段。
画一画:把你喜欢的句子用“_____”画出来。
标一标:把你的感受标注在句子旁。
想一想:作者哪些词语用得特别好,为什么?师:同学们自学的很认真,谁能和大家分享一下你喜欢的句子?生:……师:读了这几句你有什么感受?生:(湖美)……师:谁还想说?(只要打到“镜子”“碧玉”那句即可)生:正前面,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的像一块碧玉。
(出示这句)师:我们共同感受,读吧!生齐读师:你感受到了什么?生:静、绿、比喻。
师:是呀!突出了湖的静和绿。
(板书:静、绿)这里作者也运用了……比喻。
师:写的多美啊!女同学一起来把这句读一下。
师:女同学读得真好!在这段当中你还喜欢那些句子?师:(出示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师:老师觉得这句中有一个字用的特别好,你们知道是哪一个吗?生:滑(PPT滑变红)师:这个“滑”字用的好在哪里?换成划船的“划”行不行?生:不行……师:你回答的真好,和老师想法一样!/真美啊真静啊!(这湖这么美,这么静,真像梦幻中的仙境一般!)谁来读?(选代表一人读)生:……师:你的声音把这湖的美传递给了我们每一个人!谁还想读?我们共同来感受!(齐读)师:刚刚我们是站在了佛香阁的前面远看了湖。
感受到了湖的?(生静绿)(板书:远静绿)师:学习了《颐和园》这篇游记,你觉得对你今后写游记有什么帮助和启发?看来大家的收获可真不小!掌握了这些绝招法宝并努力运用就会提高。
生: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跟随作者游览了颐和园的美,作者在课文最后发出感叹“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究竟颐和园还有哪些美丽的景点?你们能根据自己对颐和园的了解,学习《颐和园》的写法,记一次游览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