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超级女声研究报告

合集下载

研究性学习--选秀风靡的原因

研究性学习--选秀风靡的原因

江苏省镇江中学研究性学习研究课题:选秀风靡的原因班级及小组成员:高二(15)班范娉婷、王虹杰、陶莎莉、唐宇飞、韦德呈组长:范娉婷选秀风靡的原因2005年的夏天,湖南卫视举办的《超级女声》取得了空前而巨大的成功,在社会上引起了非凡的影响,成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载入了中国电视节目发展史册。

2005年《超级女声》的冠军李宇春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走红,成为最炙手可热的明星,凭借《超级女声》节目积攒的人气受到巨大的关注,成为娱乐圈时尚圈最火爆的人物,登上《三联生活周刊》、《英国时尚杂志Glamour》、《新周刊》、《南方人物周刊》、《凤凰周刊》、《环球》等封面,更是登上时代周刊亚洲版封面,震动整个亚洲。

在“2007我的全国巡演”之后,李宇春以中国流行文化代表的身份再登《时代》周刊(美国版)。

各方面的成功促使了各电视台的效仿,促使了电视选秀节目在中国的蓬勃发展,继而《我型我秀》《加油!好男儿》《绝对唱响》等选秀节目也在黄金时间段控制着大量观众的眼睛,使电视选秀节目空前繁荣,连古典名著《红楼梦》的电视版的演员选择工作也采取了电视选秀的方式。

在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问题,2007年国家广电总局对重庆卫视推出的电视选秀节目《第一次心动》叫停行动给选秀节目敲响了警钟。

值得我们思考的是,为什么在当前形势下,电视选秀节目能受到如此高的关注,原因究竟何在?分析我们小组发放并收回的问卷,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一、自我实现的需要节目要得到发展,就应该得到广泛的响应,要争取到各方的参与,在电视选秀节目中扮演这一角色的就是成批怀抱梦想的参赛者,他们从全国的四面八方涌到一个个海选赛场进行一轮轮比赛,有被淘汰的有成功晋级的,有半路上折戟沉沙的,有过五关斩六将走到重点最终被数以万计的观众认可成为炙手可热的新星。

在这些匆忙来去的身影当中我们看到的是一颗颗热爱音乐的灵魂,无论水平高低,参与者都想通过自己热爱的东西使自己的所有得到表达。

在舞台上,光鲜亮丽的明星评委们更多的只是选手们的陪衬,这个舞台上收到关注的反而是这些本就籍籍无名的参赛者,这能带给参赛者很强的满足感,掌握整个舞台实现自己心目中对理想的追求。

“2005超级女声”立体营销案例分析

“2005超级女声”立体营销案例分析

“2005超级女声”立体营销案例分析背景分析2005年蒙牛乳业集团和湖南广电、掌上灵通合作推出的“蒙牛酸酸乳超级女声”已成为营销人心目中的盛宴。

其丝丝入扣的商业策划、谐和互动的整合营销不光赋予“超级女声”这一平民化产品高附加值和晕轮效应扩张的空间,也为幕后赞助商蒙牛乳业集团赢得液态奶市场的强势占有率,同时,湖南广电及中天娱乐作为传媒界的中坚分子地位得到巩固,且无线网络增值服务暗含的数千万价值也在“超女”的民主选举方式中找到了现实的印证。

从而实业企业、广电传媒和电子商务企业以各自的专业素养“三元一体”地创造出“超女”经济链。

写作结构第一部分概述:包括品牌、忠诚度、冠名、超女大事记、超女经济链(自创)等第二部分“传媒界超女革命”:从湖南卫视及上海天娱公司媒介营销的角度来看待“超女”第三部分“酸酸甜甜是…蒙牛‟”:从蒙牛集团品牌营销的角度来分析“超女”第四部分“SP——立体营销点睛之笔”:对SP掌上灵通(之前的TOM)与湖南卫视“超女”之间“SP+电视”的新商业模式的分析第五部分:从“协同商务”的角度对上述内容进行总结问题提出1、“超女”模式能否被复制?按照以往的经验,一项新生事物的成功容易很快遭到复制,因此缩短了产品的生命周期。

“超女”作为单独的节目已经引来国内众多传媒的无改动模仿。

那么,从国内传媒的现状来看,“超女”模式能否被复制?这种模式是否具有推广性?2、“超女”如何长助“蒙牛”?“超女”的兴盛离不开赞助商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自然“超女”旺盛的人气带动了酸酸乳销量直线上升。

然而从战略的层面上看,广告(不管是传统的媒介还是整合媒介)长期的影响应为宣传企业的品牌核心价值、强化品牌利益感知。

那么,“超女”如何能够保证蒙牛酸酸乳持续稳定的销量提升,而不是短期的卫星释放?3、“掌上灵通+湖南卫视” 模式带来怎样的启发?掌上灵通借助2005“超女”呈现的仅为简单的短信投票等互动产品,这仅为手机增值服务的一部分,远未触及到更多的无线服务。

“超级女声”策划活动的经济学分析

“超级女声”策划活动的经济学分析

万元 , 广告 代言等费用至少 20 0万元 。 预期 的经 济 目标。20 0 0 5年 “ 超级女声 ” 只能生产 出有限量 的生产 物 ,所 以 , 人 “ 级女 声 ”活动 的圆满 成功 , 超 给我 们 决 赛 阶 段 的 广 告 最 终 达 到 每 l 5秒 们必 须在 相对 稀缺 的商 品 中间 进行选 诠释 了诸 多经济学 内容 , 留下 了许 多思 1.5万元 ,突破 了央视黄金时段每 l 择 。他把这种稀缺性的限制称 作社会生 1 2 5 考, 使我们从 中学会 了许多 经济学 的思 秒 1 万 的最 高记 录 ,而十强赛 时一场 产 的可能性边界。在这种稀缺性的市场 1
级女声”活动的成功举办 , 使举办者们 欣 以说是媒介 互动影 响的典范 。 “ 超级女 识 自然 、改造 自然 、发展 自身的有力工 喜若狂 , 他们正在筹划着美女经济派生 出 声” 在知识经济兴起 、 信息 活动 的原 动力是 传统媒体 电视和新 具 。更重要 的是 , 对 超级女声 ”策 帅男经济 , 准备在 2O O6年搞一个 “ 超级男 媒体 网络 以及通信 三张网共同作 用的结 技术迅猛 发展的今 天 , “
据统 计 ,“0 5蒙牛酸 酸乳快乐 中 国超 可能的事 。对 “ 20 怎样生产 与为谁 生产就不会 超级女 声”活动 的组织 生产什 么 、
级女声”活动 , 赞助方投入 1 8亿元 , . 0 共 者 、 策划 者来说 , 追求 经济 利益 最 大化 成为问题。然而 , 在任何历史条件下 , 社
比赛的短信收入达到 1 0 0万元 , 5 广告 、 短信收人多得难 以计算 , 大大 出乎人们
的意料。对超女本 人来说 , 未料 到经 也 济收入 、经 济状 况 的改善 来 得这 么突 然 ,超 女冠 军李 宇春 很快 窜升 至 章子

颠覆与突围——2005“超级女声”文化解读的开题报告

颠覆与突围——2005“超级女声”文化解读的开题报告

颠覆与突围——2005“超级女声”文化解读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及意义“超级女声”作为中国文化娱乐产业中的一次重要事件,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讨论。

本文旨在对这一事件进行文化解读,从中探讨中国现代流行文化的发展和变革,以及对于社会风俗、文化认同和全球化影响的影响。

在当时的中国社会背景下,“超级女声”节目以其前所未有的规模和影响力打破了传统的流行音乐圈的格局,引领了新一代青年的消费文化和审美趋向,成为中国流行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标志。

与此同时,节目中出现的各种元素,例如选手的形象、服装风格、音乐风格等,也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当时年轻人的文化态度和价值观。

因此,对于“超级女声”事件的文化解读不仅可以提供对中国现代流行文化的深入理解,也能够为当今中国的文化认同和全球文化交流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启示。

二、研究问题与方法本文将以“超级女声”事件为主要研究对象,旨在回答以下研究问题:1. “超级女声”节目是如何颠覆传统流行音乐的格局的?2. 节目的成功背后反映出哪些文化价值观和交流模式?3. “超级女声”事件对于当代中国流行文化的发展和变革有何影响?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本文将采用如下研究方法:1. 文献调查法:通过搜集相关文献,对“超级女声”事件的历史、背景、影响力等方面进行深入了解,为后续分析提供依据。

2. 视听资料法:通过观看相关视频和音乐片段等资料,对节目中各种元素进行具体分析和解读。

3. 社会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等方法,对节目对于不同群体和社会文化的影响进行探究和分析。

三、预期结果及意义通过对“超级女声”事件的文化解读,本文预期得出如下结论:1. “超级女声”节目以其前所未有的规模和影响力,成功颠覆了传统的流行音乐格局,为中国流行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活力。

2. 节目中不同选手的形象、服装风格和音乐元素等反映了当时中国年轻人对于自由、个性、多元性的渴求,也彰显了中国现代流行文化中所具有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3. “超级女声”事件对于当代中国流行文化的发展和变革,在音乐市场、商业模式和文化价值观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加速了中国文化与国际流行文化的交流和碰撞。

0825超级女声电视观众调研方案

0825超级女声电视观众调研方案

项目设计
• 调研地区:北京、上海、广州 • 调研方式:街头拦截访问 • 调研样本:300sample/city • 调研时间:20050825-20050902
调研问卷
• 请参考WORD附件:《0825超级女声电视观众调查问卷》
调研结论分析
1、“超级女声”电视观众背景资料
• 性别 • 年龄 • 收入 • 教育 • 职业 • 生活形态(积极、消极、主动、健康。。。)
4、 “超级女声”节目分析(为电视台提供数据)
• 是否喜欢“超级女声”这个节目 • 是否希望在2006年继续举行“超级女声” • 是否会参加“超级女声”,或者,是否会鼓励亲朋好友中 有适合条件的女孩子参加
一场娱乐盛宴,狂欢的消费者,理性的市场人
IMI-中国消费行为研究专家
谢谢
?目前拥有高档商品?预购商品类别快速消费品耐用消费品奢侈品或房地产汽车高档化妆品?对品牌高档化妆品的认知程?搭车调查esp?对电视报纸杂志互联网楼宇广告dm户外广告?含楼宇广告的接触程??对上述媒体的喜好程??是否喜欢超级?声这个节目?是否希望在2006?继续举?超级?声?是否会参加超级?声或者是否会鼓励亲朋好友中有适合条件的?孩子参加imi?manager
0825超级女声电视观众调研方案
研究背景
• • • • **年,湖南卫视启动“超级女声”节目,引发中国收视狂潮,万人空巷 广告主厂商对此趋之若犊,湖南卫视的广告报价一时间高达**/S 现有电视监测数据缺乏张力,不足以支撑媒介企划 分众营销时代,我们需要对消费人群精准把握,为帮助广告主的巨额广 告投放有的放矢,IMI着手进行此次“超级女声”电视观众调研
2、 “超级女声”电视观众消费行为分析
• 目前拥有高档商品 • 预购商品类别(快速消费品、耐用消费品、奢侈品)或 (房地产、汽车、高档化妆品) • 对**品牌高档化妆品的认知程度(搭车调查ESP)、报纸、杂志、互联网、楼宇广告、DM、户外广告 (不含楼宇广告)的接触程度 • 对上述媒体的喜好程度

“超女”现象的传播学实证分析——上海受众调查报告

“超女”现象的传播学实证分析——上海受众调查报告

“超女”现象的传播学实证分析——上海受众调查报告
张国良;张忠民
【期刊名称】《新闻记者》
【年(卷),期】2006()8
【摘要】2005年夏天,全国刮起了一阵“超女”旋风,一时间,大街小巷、城里乡间,似乎人人争看、争说“超女”。

激赞为“民主先锋”者有之,痛贬为“低俗文化”者有之,漠视为“娱乐快餐”者也有之,莫衷一是。

直到近日,争论仍未平息。

【总页数】4页(P39-42)
【关键词】受众;传播学;上海;低俗文化;调查报告;实证分析;“超女”现象
【作者】张国良;张忠民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苏州科技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23;G229.2
【相关文献】
1.论"超女""快女"现象对青少年成长的利弊分析 [J], 周海燕
2.电视受众的社会分化与价值认同分歧——基于上海市民实证研究的分析 [J], 邢虹文
3.后"超女"时代湖南电视现象的传播学分析 [J], 刘中望;谷立平
4.上海彩虹室内合唱团歌曲走红现象的传播学分析 [J], 周红;张柳
5.超女现象受众心理大解析 [J], 茹蓓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超女项目后评价

超女项目后评价

“超女”项目后评估一、项目背景2005年,一股“超女”旋风袭击了大江南北,这场风暴的猛烈程度丝毫不亚于飓风麦莎。

不同的是麦莎带给人们的是灾难和痛苦,而“超女”送给观众的是笑声和快乐,并且创造了中国电视节目市场运作的奇迹。

“超级女声”的高收视率并没有通过行政垄断的方式,也没有全国一台戏手段来废弃百姓手中遥控器的功能。

1.“超女”发起目的“超级女声”是蒙牛为了推广其产品而跟湖南卫视合作的一次大营销活动,是出于商业目的、商业利益的炒作。

2.“超女”走热原因商家的炒作和宣传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更重要的是“明星”草根化。

围绕着大众对明星、名人的媚俗喜爱,闹起了一场明星“草根”革命。

于是,在商家的宣传和对明星名人的媚俗、个人幻想的沉迷中,大家都积极地投入到商家的炒作中去,“超女”走红走热在所难免。

3.“超女”何去何从营销活动总会在达到商家目的之后逐渐从人们的眼球中消失,人们偶尔会从别的商家的抄袭当中重拾过去的一点点记忆。

纵观此前所有炒作,不难知道,在批判和吵闹声中,人们会逐渐感到厌倦,于是,在商家达到其商业目的之后,一切会逐渐从人们的眼球中消失。

““超级女声”是近年来中国最为成功的电视娱乐节目之一,引发了众多电视观众为之着迷并热烈地参与到节目中去,形成了一种引人注目的社会现象。

对这一盛况空前的社会现象,社会舆论对“超女”的褒贬不一。

“超女”是一场商业的娱乐综艺节目,大众确实是自觉自愿、没有任何压迫地选择表决,但各方面的因素都可能影响他的判断力,缺乏判断力的选举就是瞎起哄。

另一方面,“超女”实现的商业价值和社会意义不可否认。

“超女”节目也是一种社会心理变化的结果。

过去,我们是远远欣赏明星,现在我们开始制造明星,或者我就是明星,而这个节目就是平台。

当今的女性在表现欲上大大超过男性,这是一个事实,她们强烈的欲望也推动了这个节目。

还有“超女”里面商机的吸引。

对电视台来说,对演员来说,对于周边产品带动一系列消费的市场来说,众多有利可图的人也都在关注“超女”。

超级女声的传播学思考

超级女声的传播学思考

之际 我们以理性的眼光从传播学的角度 来分析一下其 火爆 背后的传播逻辑 或 许对认识 超女 的节目运营有着非同寻 常的意义 超女 在传播学上主要有以下 几点值得思考
一 全民海选的传播模式
根据统计 今年 超女 郑州唱区的
了分离 1897 年(清光绪二十三年) 夏瑞芳等
人创办商务印书馆 1912 年 陆费逵创办 了中华书局 这两大出版社与旧式书坊的 明显区别是 都专设了编辑机构 建立了 一套完善的编辑制度 有次序 有分工地 开展确定选题 编制计划 约稿 审改等 业务 这两家出版社又都十分注意聘请学 有专长的知识分子 如商务印书馆聘请蔡 元培 张元济担任编译所所长 充分发挥 编译所各位编译人员的专长 有效地保证 了书刊的质量 使商务印书馆出版业务蒸 蒸日上
系统理论认为传播活动总是由一个相 互关联并组成一个整体的系统进行的 系 统本身有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之分 开放 系统的最大特点就是系统组成部分的开放 性和与环境的紧密联系性 也因此它能够 充分吸收内部和外界的各种能量 从而促 进自我的发展 超女 无疑在传播系统的 组成上比较充分地运用了开放式的系统传 播理论 它不仅在传播的过程中充分地吸 收观众和 超迷 的活力与参与热情 而 且一开始就以没有门槛的方式来确定自己 传播的核心部分 最大限度地和最大范围 地提升传播的影响 使活动一开始就在传 播方式上成为一个开放的大系统 由此看 来 对开放式的系统传播模式的运用 应 该是 超女 火爆的一个重要原因
鲁迅编辑出版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赚 钱 也不是为了茶余饭后的消遣 而是要 通过书刊改变大众精神 把书刊作为打击 敌人的武器 为人民大众 输送些切实的 精神食粮 鲁迅重视书刊质量 尊重作 者 更注重培养文学青年
鲁迅长期从事编辑工作 十分精通编 辑业务 从选题 组稿 版式 序跋 校 对 装订 书刊评介以及装帧设计 不仅 样样在行 而且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鲁 迅认为编辑工作首先是对读者负责 倘若 译著上有错误 那就只好请作者做彻底的 修改 至于作者 本人高兴与否 可以不 管 因为译书是为了读者 其次是作者 只 要于读者有益 于作者还对得起 此外都 是可以不管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人参与收看:基本都是全家一起收看,讨论
积极参与节目:半数以上都发过短信
节目广告时间:大家普遍觉得广告时间太长。大部分被访者会换频道或做其他事情,但为了不耽误节目通常频繁地换来换去。
——“广告长得都可以去洗个澡了。”
收看节目结束后:
关注相关信息:上网寻找相关的信息
关注报纸杂志的报道
积极参与讨论:网上论坛发表看法
研究方法
调查方式: 小组座谈会(8人组)
调查区域: 上海
被访者条件:
18-22岁之间
有本科/大专学历
过去一个月中收看《超级女声》节目2次以上
男女各1组
每组中学生和在职各一半
《超级女声》
被访者对《超级女声》的关注:
女生组:
8人中有3人投过票
其中5人在上个月中看过四期节目
男生组:
8人中有5人投过票
其中7人在上个月中看过四期节目
《超级女声》在目标人群的心目中有着以下几大其他节目难以比拟的特色:
参与性强:从海选,手机投票,以及现场观众使观众感觉自己置身其中
真实感人:全程直播的节目使观众觉得真实批人,非常吸引他们
贴近生活:观众对于有如邻家女孩般的选手有着超乎寻常的关注
PK情节设置独特:这是节目中最吸引眼球的环节
蒙牛
蒙牛酸酸乳作为《超级女声》的赞助商
帅气,可爱,活泼,漂亮,唱功扎实等等,每位选手的个性都非常鲜明。节目中,也不光只有歌唱方面的内容,更糅合了友情,亲情等,塑造出一个个立体的,多方面的选手。而且无论是电视,报纸,杂志,网络各大媒体对于《超级女声》的报道用铺天盖地来形容也不为过,在各地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超级女声》VS《莱卡我型我秀》
隔天跟同事朋友谈论
整个节目结束后:
大部分都会继续关注相关信息
关注出书
关注出唱片
关注演唱会
期待她们的电视剧/电影
关注超女的发展状况
部分还会看后续报道/剪辑节目
被访者喜欢《超级女声》的原因:
亲近,现场,有选择权
海选提供成为选手的机会
---“我觉得一开始的海选的那些选手都很贴近我们生活的,就像我身边的朋友去参加比赛一样”
收看起源:
家人和周围环境的影响非常大,大部分被访者表示受到了家人或者朋友同事的影响而收看节目
——“是我爸看我才跟着开始看的”
——“谈资呀大家可以谈有话题了。如果你不看就很孤立,人家都知道你不知道很土”
部分是因为偶然机会看到,就持续收看
收看节目过程中:
收看时间长:从海选开始一直收看
关注程度高:基本每期都看,错过了就会看重播
每期有自己的主题构思
---“这次是民歌,下次是童谣,都有个主题。满有新意的”
每一期节目的歌曲选择得都很好听,歌手的唱功也很不错,又都是新面孔,满足了大家喜欢看到新鲜事物的心理。节目中特别设置的PK环节,扣人心弦,使得观众有与选手们同呼吸,共患难的感觉。
包装渲染效果好ຫໍສະໝຸດ 选手个性鲜明其他方面报道力度大,影响力大
选手包装成功,性格更鲜明
---“…..还有个性,个性比较明显,到后来越来越清晰”
相关报道和资讯非常多,宣传成功
---“网上有很多《超级女声》的相关信息,《我型我秀》没有。”
节目时间很长,比较过瘾
---“而且就是它平时量很多,要从晚上8点到12点。《我型我秀》只有一个小时。”
研究小结——真实性和参与性使《超级女声》成为赢家
相比也是选秀类节目的《莱卡我型我秀》,大家普遍认为《超级女声》具备了以下的几个优势:
观众互动给了观众决定权
---“他这个是靠观众投票,比评委直接决定要好”
现场直播使场面真实紧张(尤其PK环节)
---“它是现场直播的,像那个《我型我秀》都是录播的/”
环节设置贴近观众,感人
---“…..感觉《超级女声》很亲近不是很远”
2005《超级女声》研究
上海座谈会研究报告
伴随着8月26日《超级女声》全民大Party式的总决选的落幕,“超女”已然变成了2005年的一个象征。当《想唱就唱》的歌声响起,当无数的玉米、凉粉、盒饭大声呼喊他们的偶像,当种种传闻和议论在网络和纸质媒体中传播,我们会发现中国电视和大众文化的新的一页已经翻开了。
品牌形象:对蒙牛的品牌好感略有增加
大部分被访者觉得对蒙牛这个品牌的印象有所加深,好感略有增加,但是对于品牌形象没有明显地提升。
蒙牛的产品
对于蒙牛酸酸乳:《超级女声》并没有提升被访者购买蒙牛酸酸乳的可能性。
•女生组中4人喝过但是跟节目没有直接联系
•男生都没有喝过也没有欲望尝试
对于蒙牛的其他产品:大家同意印象深刻所以如果有会尝试新品
在广告营销方面,国内知名企业蒙牛乳业集团共出资1000多万元冠名"超级女声",推出新产品蒙牛酸酸乳。通过与“超级女声”的整合营销,蒙牛酸酸乳的销量在上半年已经翻了三番,预计今年在酸酸乳上的销售收入至少20个亿。蒙牛与《超级女声》的结合所产生的整合传播效果被业界称为国内广告营销的经典案例。
究竟《超级女声》为何如此受欢迎?上海传立媒体消费者调研部门举办了一个《超级女声》的座谈会,想深入了解其原因,《超级女声》节目与其赞助品牌及广告的相关性以及目标人群的一些媒体接触习惯等等的问题。
短信投票提供成为裁判的机会
大家在看节目时,看到台上的选手感到非常地亲切,就像是邻家女孩在唱歌,又非常真实,因为都是现场直播的。碰到喜欢的选手,会参与给她投票。而8位女生在看到节目中感人的部分时都有哭的经历。
环节设立好,主题选择好
PK冲突很强
---“我觉得PK就是把她们拆散掉,很可怜的….就像自己亲姐妹一样。共患难的
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蒙牛酸酸乳是《超级女声》的赞助商,他们的知晓渠道有:
插播广告
主持人的播报
地板的字
墙面的字
节目的字幕
超市推广
蒙牛(酸酸乳)的品牌
品牌知名度:赞助商的知名度很高
几乎所有人都能准确知道赞助商是“蒙牛酸酸乳”,而且延伸及整个蒙牛品牌的知名度
品牌关联:《超级女声》和蒙牛之间的关联不强
大部分人觉得两者是仅仅是合作关系,节目并不等于产品,两者没有必然的联系
2005年3月起,《超级女声》在广州、长沙、郑州、成都、杭州等五个城市相继推出,共吸引了15万人前来参加。同时,受到各地电视观众的欢迎和追捧。李宇春、周笔畅,张靓颖、何洁等选手拥有一大批忠实的“粉丝”,不少上海的“玉米”(李宇春的歌迷)为了看到李宇春的精彩表现,甚至不惜花血本每周五从上海乘飞机到长沙现场观战。进入决赛以后,每场短信互动参与人数已经超过100万人,观众总投票数高达400万,网上的评论和跟贴更是不计其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