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知识点总结教学提纲

合集下载

高中教案: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高中教案: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高中教案: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交通运输布局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类型。

2. 使学生掌握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交通运输布局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类型。

2. 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交通运输布局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类型。

2. 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交通运输布局的图片和数据。

2. 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实际影响。

3. 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交通运输布局的图片,引起学生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兴趣。

2. 讲解:介绍交通运输布局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类型,讲解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实际影响。

4.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并提出解决方案。

5. 总结: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强调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完成相关作业。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积极程度和提问回答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作业的理解和完成质量。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价学生在分组讨论中的表现以及对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方案的提出。

七、教学拓展1. 邀请交通运输领域的专家进行讲座,增加学生对行业前沿的了解。

2.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访问当地的交通运输枢纽或企业,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交通运输布局的实际运作。

3. 开展相关的校内外竞赛或研讨会,鼓励学生深入研究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应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考虑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以及学生的学习反馈。

2. 根据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3.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帮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升。

第4章 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学生版)-【高中地理知识总结】(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4章 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学生版)-【高中地理知识总结】(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一节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知识点1: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1.交通运输布局的任务:交通、场站如何组织,客流、货流如何分配、引导。

2.交通运输布局的目的:实现区域的合理化,以获得最大的效益和效益。

3.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因素(1)人文因素:既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也要立足于现有的经济水平和、装备等条件。

(2)自然因素:、、气候、水文等。

(3)其他条件:不仅要考虑当前的交通运输实际,还要预测、货流未来的发展趋势。

4.交通运输布局的原则:依据运输需求;适度;因地制宜;尽量少占;发挥综合运输优势。

5.区域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使区域交通运输布局逐渐趋向完善、优化。

知识点2:交通运输需求与交通运输布局1.交通运输需求与交通运输布局的关系需求量交通线标准场站规模较小较大2.区域发展差异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Chapter 4第四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3.交通运输方式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知识点3:资金与交通运输布局1.资金对交通运输布局的直接影响(1)区域不同发展阶段交通建设的资金来源及交通布局(2)不同地区交通线、站点密度及质量的差异2.资金对交通运输布局的间接影响1.五种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评价2.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各种运输方式在技术、经济上各有长短,都有最适宜的使用范围。

货物运输要根据货物的性质、数量、运距、价格、时效等情况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客运的选择要根据价格、安全、时效、目的等进行,都要本着“多、快、好、省”的原则,具体图解如下:3.交通运输布局的原则4.交通运输线的区位因素分析5.交通运输线区位选择的原则——“低、高、大、小”(1)成本低——山区线路起伏要小,隧道要少;平原线路要直,桥梁要少。

(2)安全性高——山区线路不能太陡,平原线路不宜经过沼泽区。

(3)经济效益大——地方性公路应尽量多经过居民点,国道或高速路以直达为主。

(4)生态破坏小——平原地区少占农田,不破坏水利设施,山区注意植被的保护。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
高考网为大家提供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更多高考地理模拟试题及答案、高考地理真题、高考地理答案、高考地理复习资料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
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
1、聚落空间形态往往沿交通干线扩展,使交通干线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主轴,例如:株洲、筑波;交通线的兴衰(运输方式的变化、公路改线、河运航道的延伸和改变)会引起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例如:嘉兴。

2、山区地势起伏大,交通线路稀少单一,商业网点密度小;平原地势起伏小,交通线路密集多样,商业网点密度大。

3、城市商业中心、商业小区的布局主要有两种情况:①以交通为最优原则,靠近交通线(城区干道及道路交叉口、市区环路边缘、高速公路沿线等);②以市场为最优原则,靠近城市几何中心、住宅区。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知识点总结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知识点总结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知识点总结一、交通运输布局的目标:1.提高交通效率:通过合理的路网规划和建设,减少交通堵塞,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缩短运输时间。

2.降低运输成本:通过合理布局和规划,使运输路线更短,减少车辆燃料消耗和仓储费用。

3.优化交通方式:合理规划不同交通方式的地理分布,鼓励多样化的交通方式,提高综合交通体系的效益。

4.提高安全性:确保交通设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减少事故发生率,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二、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因素:1.地理条件:地形、气候、土地利用等因素会直接影响交通设施的布局。

2.人口分布:人口密度和人口流动性会决定交通需求和交通设施的分布。

3.经济发展:工业和商业中心的布局决定了货物和人员流动的集中地,需要有相应的交通设施。

4.管理规划:政府规划和政策对交通运输布局有直接的影响,例如规划新的路网或开发新的交通枢纽。

三、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1.经济影响:合理的交通运输布局能够促进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提高区域的竞争力和产业链的效益。

2.社会影响:交通设施的便利性和可达性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能够改善就业和教育机会,促进人员流动和社会活动。

3.环境影响:交通运输布局会影响环境,例如道路的建设可能破坏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车辆排放也会导致空气和噪音污染。

四、交通运输布局的优化策略:1.多样化交通方式:根据不同需求,发展公路、铁路、水路和航空等多种交通方式,提高综合交通体系的效益。

2.合理规划道路网络:在城市规划中,合理规划道路网络,确保快速通行道路和交叉口的合理设置,减少交通拥堵。

3.发展交通枢纽:发展物流中心、货运站和港口等交通枢纽,提高货物流通效率。

4.优化公共交通:加强城市公共交通建设,提高公交线路的覆盖率和运营效率,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5.节能减排:推广使用新能源交通工具,减少车辆尾气排放,降低环境污染。

6.科技应用:通过智能交通系统和无人驾驶技术等,提高交通安全和运输效率。

高中教案: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高中教案: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高中教案: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教学目标1. 理解交通运输布局的基本概念及其重要性。

2. 分析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 掌握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出改进交通运输布局的建议。

二、教学内容1. 交通运输布局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3. 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4. 交通运输布局的优化原则5. 案例分析:我国交通运输布局的改进建议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交通运输布局的基本概念、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 难点:交通运输布局的优化原则及其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交通运输布局的基本概念、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交通运输布局的重要性。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交通运输布局的优化原则,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实际案例,如我国的高速铁路、航空、航运等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引发学生对交通运输布局的思考。

2. 讲解:讲解交通运输布局的基本概念、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交通运输布局在区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交通运输布局的优化原则,并提出改进建议。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检查学生对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影响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评价方法: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交通运输布局基本概念的理解。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实际案例分析的能力,以及他们对交通运输布局优化原则的应用。

小组讨论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提出的改进建议的合理性。

作业完成情况:通过作业练习来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提供相关的教科书或教学指导书,用于学生自学和教师授课。

14第二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识记知识点

14第二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识记知识点

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第二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识记知识点[学习目标] 1.了解交通运输对聚落形态的影响;2.了解商业网点的含义;3.了解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密度、位置、兴衰的影响。

一、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1、聚落:是指人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地的总称。

不单包括房屋建筑,还包括与居住直接有关其它生活设施和生产设施,一般将聚落分为农村和城市。

聚落空间形态:聚落的外部形态。

【温馨提示】交通运输条件只是影响聚落空间形态的一个重要因素,聚落空间形态的形成还受地形、河流、及城市规划等因素的共同影响。

1.主要交通线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产生哪几方面的影响?结合案例2分析嘉兴形态的变化及其原因。

交通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表现:①新的交通方式发展会带动聚落形态的变化。

典型案例:嘉兴。

②交通方式的衰落影响聚落空间形态的演变。

典型案例:扬州。

扬州南临长江,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有“淮左名都”、“富甲天下”的美誉。

自隋炀帝开凿大运河以后,古代扬州几度繁荣,曾是我国水陆交通枢纽和盐运中心,南北漕运的咽喉,东南第一大都会。

到了清代,扬州城市人口超过50万,为当时世界上著名大城市之一。

自清代中叶以后,随着大运河的淤塞,加之海上运输的发展和京沪铁路的建成,扬州城市发展缓慢,甚至停滞,城市沿河伸展的空间形态基本保持不变。

典型案例:运河沿岸城市扬州的兴衰①扬州的兴起:京杭大运河的开通,促使扬州沿运河快速发展。

②扬州的衰落:①清末京杭大运河的淤塞;②海运的发展;③京沪铁路的建成。

2.交通运输布局对聚落空间布局的变化交通运输布局对聚落空间布局产生怎样的变化?据图说明株洲、武汉城市聚落形态的空间分布特点。

株洲市沿京广铁路线延伸日本筑波市受南北向公路的限制①聚落空间形态往往沿交通干线(铁路、公路、河道等)扩展,这些交通干线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

②交通运输网的形成将各聚落紧密的联系起来,促使多个城市相互连接,形成沿交通网分布的大城市带。

武汉市位于汉江与长江的汇合处,城市空间形态呈现沿江分布的特点。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的知识点和记忆点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的知识点和记忆点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的知识点和记忆点一、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1. 交通运输方式:主要包括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五种。

每种运输方式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如公路运输机动灵活、适应性强,适合短程、量小的货物;铁路运输运量大、速度快、运费低,适合大宗、笨重、长途运输;水路运输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但速度慢、连续性差,适合大宗、笨重、时间要求不高的货物;航空运输速度快、效率高,但运量小、能耗大、运费高,适合急需、贵重、量小的物品;管道运输连续性强、安全、运量大,但投资大、灵活性差,适合原油、天然气等液体状货物。

2. 交通运输网:是由各种交通运输方式联合,各种交通运输线、点交织形成的。

按照不同的形式和层次,交通运输网可以分为单一运输网和综合运输网,以及不同地域的综合运输网。

二、交通运输布局的区位因素交通运输布局的区位因素主要包括经济、社会、技术和自然等因素。

经济因素如国民经济的发展、人口和城市的分布等;社会因素如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等;技术因素如科学技术的进步等;自然因素如地形、地质、气候等自然条件对交通运输线布局的影响。

三、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经济格局、环境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

例如,聚落空间形态往往沿交通干线扩展,交通运输的发展促进了区域间的交流和联系,但同时也可能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四、记忆点1. 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适用范围:需要记住五种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以便在实际问题中能够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

2. 交通运输网的形成和发展趋势:需要理解交通运输网的形成过程和发展趋势,包括不同形式和层次的交通运输网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3. 交通运输布局的区位因素:需要掌握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包括经济、社会、技术和自然等因素,并理解它们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机制。

4. 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需要了解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经济格局、环境等方面的影响,以便能够全面分析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作用。

高中地理知识点:交通运输布局及影响

高中地理知识点:交通运输布局及影响

高中地理:交通运输布局及影响1.影响交通运输线的区位因素及其关系交通运输线的布局受自然、社会经济和科技因素的影响。

社会经济因素(运输需求)包括经济发展、城市和人口的分布等,是交通运输线布局的决定性因素;自然因素(地形、地质、水文等)影响选线;科技因素是克服不利地形因素的保证。

2.交通线区位分析的一般思路(1)宏观选线方面①考虑线路投资,分析社会经济因素:a.促进资源开发与调配。

b.促进区域间的经济联系和科技文化交流。

c.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

d.合理布局交通网。

e.促进民族团结、巩固国防等。

②考虑建设难度,分析自然因素:应趋利避害,减少工程量。

③考虑不利条件,分析科技因素:现代交通建设,科技是保障,可以克服不利条件制约。

(2)微观选线方面不同性质和等级的线路要求不同,要区别对待:如铁路、高速公路一般要求线路平直,而一般性公路可选择沿等高线延伸或走“之”字形爬坡;国道以直达运输为主,而地方性公路则要尽量多连接一些节点。

方便快捷、少占耕地、减少对居民区的不必要干扰是共同的原则。

3.交通运输线对区域的影响(1)对自然环境的影响①不合理的交通线建设,会破坏地表水的分布,导致洪涝灾害的发生。

②山区不合理的交通线建设,会破坏山区地表状况,导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

③北极航线的开通对极地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带来负面影响,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

(2)对农业的影响①交通线对商品农业的影响明显,商品农业一般沿交通线分布,交通线的延伸扩大了商品农业的销售范围。

②乳畜业、园艺业等的产品容易变质,需要及时运输,也要沿交通线分布。

③自给农业对交通线分布要求较低。

(3)对工业的影响交通线对工业的影响最明显。

交通运输成本是工业的一项重要支出,因此,工业企业要布局在主要交通线附近。

(4)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具体表现详细内容聚落空间形态往往沿交通干线扩展聚落空间形态往往沿交通干线(铁路、公路、河道等)扩展,这些交通干线也成为聚落发展的主轴线交通线变化引起聚落空间形态变化交通线的发展会带动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同时,交通线的衰落也会影响聚落空间形态的演变(5)对商业的影响商业的发展离不开便利的交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第一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一、主要交通运输方式
1、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
2、交通运输方式不仅日益网络化(电和线交织)而且朝着高速化、大型化、专业化
3、交通运输网中的点和线是交通运输发生的基本要素。

4、影响交通布局的因素:自然因素(地貌、气候、水文等)、社会因素、经济因素
(根本原因)、技术因素(根本保证)
三、交通线点的区位选择:
5、铁路线(京九线)的区位分析:1.合理布局交通网;2.促进沿线经济发展;3.维
持香港的长期稳定和发展;4.先进的科学技术是保证;5.建设京九最大的意义在于激活全国铁路网、带动沿线地区发展经济。

6、公路选线一般方法:1.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避开地形、地质、水文条件
复杂的路段;2.山区路线受地形影响最大,一般沿等高线修筑成"之"字形;3.
平原地区要处理好与耕地、村镇、水利设施的关系;4.公路选线应尽量在交通量最大、占用耕地最少之间寻求平衡。

7、港口的主要区位因素:1.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要大一些,2.港口腹地是重要的经
济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港口的性质,是港口兴衰的基础;3.城市依托:城市与港口是相互依托的。

8、汽车站的区位要求:1.有良好的自然条件,有平坦开阔的地形;2.既保证城市
与交通的联系,又要注意保护城市环境,一般布置在城市边缘;3.要与内干道
和其他对外交通有方便、直接的联,应布置在城市交通干线的两侧或靠近火车站的地区,方便换乘和集散。

9、航空港的区位要求:1.地面开阔,利于跑道建设,与飞机起飞净空条件;2.机
场有适当坡度,地势高,保证排水和散雾;3.良好的地质条件,地基稳定;4.
跑道依盛行风向修建(迎风起降);5.机场占地面积大,噪音大,应处理好机场与城区的关系,并与快速交通干道连接。

10、城市交通运输的特点:1.交通运输点线面紧密结合;2.行人和车辆的流动方向
和数量经常变化;3.属典型的混合交通;4.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和管理设施多,占用大量的城市面积和空间,是城市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11、城市交通环境问题:交通线路拥堵、交通环境污染;解决措施:1.实施减少汽车
尾气污染的技术措施;2.广种花草树木,绿化美化交通道路;3.发展城市公共交通;4.合理规划城市道路;5.错开上下班时间,避开交通高峰。

第二节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
一、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1、沿交通干线扩展、基本不变或萎缩
2、株洲是典型的"火车拉来的城市"
3、日本著名的科学筑波市,一条长达9千米的中轴路,决定了城市南北狭长的带
状形态。

4、浙江嘉兴市沿运河和铁路扩展的特点,说明了嘉兴市的城市形态,随着水路和
陆路运输的发展而变化。

二、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1、地势起伏——运输线稀少——运输方式单一——商品流通很难建立和发展,
商业网很难伸展到那里——商业网点明显小于平原
2、交通运输影响商业网点分布的位置
区位要求:便捷的交通,大量的消费人口;
区位原则:交通最有原则;
区位选择:市区环路边缘,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

补充:邮电通信是人类的社会交往形式,起着联络和协调社会的作用。

分为邮政通信(点多、线长、面广)和电信通信两部分。

商业是专门从事商品的收购、销售、调运和储存的行业。

广义的商业包括服务业。

西欧航运网以莱茵河为主干。

纽约、伦敦、苏黎世是世界知名的国际金融中心,巴黎、法兰克福、东京和香港也是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

"三横五纵"主要铁路干线,承担着我国交通运输的重担。

东北铁路网稠密,西南地区的铁路网在不断的发展中。

干线跨越省区沿途城市沿途地形区重要意义
五纵京沪
线
京.津.冀.
鲁.苏.皖.

北京.天津.德州.
济南.徐州.蚌埠.
南京.镇江.常州.
无锡.苏州.上海
华北平原.江淮平
原.长江三角洲
沟通了华北与华东,是
东部沿海地区的交通大
动脉
京九
线
京.津.冀.
鲁.豫.皖.
鄂.赣.粤.

北京.霸州.衡水.
商丘.阜阳.九江.
南昌.赣州.深圳.
香港
华北平原.江淮平
原.鄱阳湖平原.江
南丘陵.珠江三角

缓解京广线.京沪线的
运输压力,加速老区脱
贫致富,维持港澳地区
的稳定与发展
京广
线
京.冀.豫.
鄂.湘.粤
北京.石家庄.邯
郸.新乡.郑州.武
汉.长沙.株州.韶
关.广州
华北平原.洞庭湖.
江南丘陵.岭南.珠
江三角洲
沟通了华北.华中与华
南,是我国铁路网的中
轴线,运量最大的南北
大动脉
焦柳豫.鄂.湘.焦作.洛阳.襄樊.豫西山地.江汉平改善铁路布局,提高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