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糖尿病

合集下载

中医浅谈糖尿病

中医浅谈糖尿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总结词
中医认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肝肾阴虚、气血瘀阻有关,治疗原则为养阴清热、 活血化瘀。
详细描述
中医采用中药方剂、针灸、推拿等方法,调节患者体内环境,改善微循环,减 轻视网膜病变的症状。同时,中医也强调患者的生活调养,如饮食清淡、适度 运动等。
糖尿病肾病
总结词
中医认为糖尿病肾病与脾肾阳虚、水湿内停有关,治疗原则为温阳利水、活血化 瘀。
中药治疗需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 行,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情况 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糖尿病主要是通过刺激 人体的穴位,调节经络和气血, 以达到改善症状、控制病情的目
的。
针灸治疗具有操作简便、副作用 小、疗效稳定等特点,对于改善 糖尿病患者的多饮、多尿等症状
有较好的效果。
针灸治疗需在专业的针灸医师操 作下进行,同时患者需注意保持
先天禀赋不足、年老体衰 等因素均可导致脏腑功能 失调,影响津液代谢,引 发消渴病。
糖尿病的中医分类
上消(肺热津伤)
下消(肾阴亏虚)
多饮口干、小便频数、舌质红少津。
小便频数、浑浊如膏、腰膝酸软、头 晕耳鸣。
中消(胃热炽盛)
多食易饥、口渴尿多、形体消瘦、大 便干燥。
02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方法
中药治疗
详细描述
中医采用中药方剂、艾灸、穴位按摩等方法,调节患者体内环境,改善肾脏功能 ,减轻肾病的症状。同时,中医也强调患者的生活调养,如控制血糖、血压等。
糖尿病心血管疾病
总结词
中医认为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与心脉瘀阻、心气不足有关,治 疗原则为活血化瘀、益气养心。
详细描述
中医采用中药方剂、针灸、推拿等方法,调节患者体内环境 ,改善心血管功能,减轻心血管疾病的症状。同时,中医也 强调患者的生活调养,如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劳累等。

糖尿病中医方案

糖尿病中医方案

糖尿病中医方案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胰岛功能障碍导致血糖升高。

传统中医在治疗糖尿病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其综合运用中药、针灸、推拿等多种方法,通过调节气血、阴阳平衡来达到治疗的效果。

下面将详细介绍一下糖尿病中医方案的具体内容以及应用领域。

1. 中药治疗:中药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在中医理论中,认为糖尿病的发生与气虚、阴虚、痰湿等因素有关。

因此,中药治疗的目标是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改善胰岛功能,促进血糖代谢的正常运行。

常用的中药方剂包括四妙丸、参茸丸、六味地黄丸等,这些方剂具有滋阴降糖、健脾益气的功效。

2. 饮食调理:中医治疗糖尿病注重饮食调节,合理搭配饮食结构可以减轻糖尿病患者的症状。

中医认为糖尿病属于消渴病,多因饮食不节、脾胃运化失常引起。

因此,应注意调节饮食结构,限制糖分和油脂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和粗纤维食物的摄入。

同时,中医建议多吃些中药调理饮食,如苦瓜、黄芪等,有助于调节血糖水平。

3. 针灸疗法:针灸是一种常用的中医治疗方法之一,对于糖尿病患者也有一定的疗效。

针灸可以刺激穴位,调节脏腑功能,改善血液循环和代谢,从而达到降低血糖的效果。

常用的穴位包括足三里、三阴交等,这些穴位与胰脏、脾胃等器官相关,刺激这些穴位可以增加体内胰岛素的分泌,降低血糖水平。

4. 推拿按摩疗法:推拿按摩是中医在治疗疾病中的常用手法之一,对于糖尿病患者也有一定的疗效。

通过推拿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活化经络,调理脏腑功能,从而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改善胰岛功能,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

常用的推拿手法包括捏揉、推拿、拍打等,通过对腹部、背部等穴位的刺激,可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症状。

综上所述,糖尿病中医方案综合运用中药、针灸、推拿等多种方法来治疗疾病,通过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改善胰岛功能,从而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

这种方案在糖尿病治疗中有一定的疗效,并且与西医药物治疗相结合,可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提高治疗效果。

与糖尿病有关的中医知识

与糖尿病有关的中医知识

与糖尿病有关的中医知识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特征是高血糖。

在中医理论中,糖尿病属于“消渴”范畴,并与体质、饮食、环境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本文主要从中医角度介绍糖尿病的诊断、病理、治疗、预防和调理等方面的知识。

1.糖尿病的中医诊断中医诊断糖尿病主要从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等方面进行综合判断。

患者通常出现口渴、多饮、多尿、乏力、消瘦、尿糖阳性等症状,严重时还可出现酮症酸中毒和昏迷。

体征方面,患者通常消瘦、尿多、乏力、舌苔黄燥、脉细数等。

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血糖、尿糖、尿酮等指标,用以确定诊断和评估病情。

2.糖尿病的中医病理中医认为糖尿病的病理机制主要包括阴虚燥热和气血不足。

阴虚燥热指体内阴气不足,阳气过旺,导致津液耗损,出现口渴、多饮、多尿等症状。

气血不足则指长期消渴导致气血损耗,出现乏力、消瘦、营养不良等症状。

此外,脾肾两虚也是糖尿病的重要病理因素之一,脾虚则水谷运化失职,肾虚则不能固摄津液,最终导致血糖升高。

3.糖尿病的中医治疗中医治疗糖尿病主要包括中药、针灸、推拿等综合疗法。

中药治疗是主要手段,可根据不同证型选用不同的中药方剂,如消渴方、玉女煎等。

针灸和推拿也有一定的疗效,可配合中药治疗使用。

此外,中医还注重情志调养和饮食调理,从多方面综合治疗糖尿病。

4.糖尿病的中医预防糖尿病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饮食调理、运动和保健。

在饮食方面,应遵循“三因制宜”原则,即因人、因时、因地制宜。

根据个人体质合理安排饮食,控制热量摄入,避免过食辛辣燥热之品。

运动方面,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以增强体质,调节气血。

保健方面,可采用中药药茶、药膳等调理身体,改善体质,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5.糖尿病的中医调理糖尿病的中医调理主要包括中药、饮食和运动等方面的调理。

中药调理可根据不同证型选用不同的中药方剂,如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等。

饮食调理方面,应合理安排饮食,控制热量摄入,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糙米、全麦面包等。

糖尿病的中医保健-2024鲜版

糖尿病的中医保健-2024鲜版
将艾绒点燃后直接或间接熏烤人体穴 位,以达到温通经络、调和气血、扶 正祛邪的作用。
14
04
饮食调养在糖尿病保健 中作用
2024/3/28
15
饮食原则与禁忌
01
02
03
04
控制总热量摄入,保持 能量平衡。
2024/3/28
避免高糖、高脂肪、高 盐食物。
定时定量,少食多餐, 避免暴饮暴食。
禁忌烟酒及辛辣刺激性 食物。
加强社交互动,与家人、朋友 分享心情,获得情感支持。
26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2024/3/28
27
22
06
心理调适在糖尿病保健 中作用
2024/3/28
23
心理因素对血糖控制影响
焦虑、抑郁等负面情 绪会导致血糖波动, 不利于病情控制。
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 于提高患者自我管理 能力,更好地控制血 糖。
2024/3/28
长期精神压力可引起 胰岛素抵抗,加重糖 尿病病情。
24
心理调适方法和技巧分享
1 2
认知行为疗法
帮助患者纠正不良认知,建立积极应对方式。
放松训练
如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松弛等,缓解紧张情绪。
3
冥想、瑜伽等
有助于平静心灵,减轻压力。
2024/3/28
25
保持良好心态,积极面对生活
建立乐观向上的心态,积极面 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2024/3/28
培养兴趣爱好,丰富精神生活 ,转移注意力。
针灸推拿等非药物疗法 在糖尿病保健中应用
2024/3Leabharlann 2811针灸治疗原理及选穴方法
针灸治疗原理

糖尿病中医ppt课件

糖尿病中医ppt课件
食谱推荐
早餐可食用牛奶、燕麦片、全麦面包等;午餐可食用瘦肉、 蔬菜、豆类等;晚餐以清淡为主,可食用鱼类、蔬菜、水果 等。此外,可适量食用具有降糖作用的食物,如苦瓜、山药 、黄鳝等。
食物交换份法应用
食物交换份法是一种灵活的饮食控制方法,适用于糖尿病患者。该方法将食物按 照其所含营养成分的比例分成不同的交换份,每份食物所含的热量和营养素大致 相同。
玉女煎
石膏、熟地、麦冬、知母 、牛膝等。功效:清胃热 ,滋肾阴。主治消渴病中 消证属胃热阴虚者。
六味地黄丸
熟地、山萸肉、山药、泽 泻、丹皮、茯苓等。功效 :滋补肝肾。主治消渴病 下消证属肝肾阴虚者。
03
针灸治疗在糖尿病中应用
常用穴位及配伍方法
01 主穴
胰俞、肺俞、脾俞、肾俞、三 阴交、太溪
02 配穴
学会放松,缓解压力
掌握一些简单的放松技巧如深呼吸、 冥想等,在感到紧张或焦虑时进行自 我调节。
THANKS
饮食调养在糖尿病中作用
饮食原则与禁忌
控制总热量摄入,保持能量平衡。
避免高糖、高脂肪、高盐食物,减少精 细加工食品的摄入。
均衡摄取各种营养素,适量增加膳食纤 维摄入。
禁忌烟酒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营养搭配和食谱推荐
营养搭配
合理搭配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适量增加优质蛋白质 的摄入,如瘦肉、鱼、蛋、奶制品等。控制饱和脂肪酸的摄 入,如动物油脂、肥肉等,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如橄 榄油、坚果等。
02
避免空腹运动
患者应避免空腹运动,以免诱 发低血糖反应,建议在餐后1
小时左右进行运动。
03
穿着舒适
运动时穿着宽松、舒适的运动 服饰和鞋子,避免摩擦和挤压
皮肤。

糖尿病中医调理

糖尿病中医调理

糖尿病中医调理糖尿病,这一常见的慢性疾病,给众多患者的生活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在现代医学不断发展的同时,中医调理也为糖尿病的治疗提供了独特而有效的途径。

中医认为,糖尿病的发生与人体的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津液代谢紊乱密切相关。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糖尿病的主要病机在于阴虚燥热。

人体的肾阴不足,虚火内生,灼伤津液,导致口渴多饮;脾胃燥热,消谷善饥;肾失封藏,精微下泄,出现尿多而甜。

此外,肝郁气滞、痰湿内阻、血瘀脉络等因素也可能参与糖尿病的发病过程。

那么,中医是如何调理糖尿病的呢?首先是中药调理。

中医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体质和脉象等进行辨证论治,开具个性化的中药方剂。

比如,对于阴虚燥热型的患者,可能会用到知母、黄柏、生地、麦冬等滋阴清热的药物;对于气阴两虚型的患者,则常用黄芪、山药、太子参、五味子等益气养阴的药材。

中药调理不仅能够帮助控制血糖,还能改善患者的整体身体状况,缓解诸如乏力、失眠、便秘等伴随症状。

针灸疗法也是中医调理糖尿病的常用手段之一。

通过针刺穴位,如足三里、三阴交、关元、气海等,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增强脏腑功能,从而起到降低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

此外,艾灸也有一定的疗效,尤其是对于阳虚寒凝型的糖尿病患者,艾灸能温通经络、散寒除湿。

饮食调理在中医治疗糖尿病中占有重要地位。

中医强调饮食有节,五味调和。

患者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甘甜、生冷等刺激性食物,多吃一些具有滋阴润燥、益气健脾作用的食物,如苦瓜、冬瓜、山药、薏米、黑木耳等。

同时,要注意饮食的规律,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

运动疗法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医提倡适度的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散步等。

这些运动不仅能够增强体质,还能促进气血流通,调节情志,有助于控制血糖和预防并发症。

情志调理同样不容忽视。

中医认为,情志失调会影响脏腑功能,导致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糖尿病患者往往会因为疾病的困扰而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通过心理疏导、音乐疗法、冥想等方式,帮助患者保持心情舒畅,有利于病情的稳定。

中医对糖尿病的认识

中医对糖尿病的认识

中医对糖尿病的认识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作用受阻而导致血糖升高的疾病。

糖尿病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其并发症包括心血管疾病、肾脏病变、视网膜病变等,给患者带来了严重的健康问题,甚至危及生命。

在中医传统理论中,糖尿病被归纳为“消渴病”。

《内经》中有关于“消渴”的记载,即“瘠瘦消燥,口渴而多饮者,治未病”,这是对糖尿病的最早记载。

中医认为,糖尿病的发生与肾虚、肺燥、肝郁、脾虚、痰火等相关,患者通常会出现口干舌燥、多饮多尿、体重下降、乏力等临床表现,中医治疗糖尿病一般从补肾、清热、健脾、祛痰、调节情绪等方面入手。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针灸治疗、中药煎煮等多种方式,下面我们将依次介绍中医对糖尿病的认识及治疗方法。

1.中医对糖尿病的认识在中医的理论中,糖尿病被认为是“消渴”病,主要表现为消瘦、烦渴,肾虚、肺燥、肝郁、脾虚、痰火等因素与糖尿病的发病过程有关。

肝郁是指由于情绪不畅导致肝气郁结,影响脾胃功能,从而引起糖尿病。

肝气郁结还容易导致心火亢盛,心火亢盛的结果是形成痰火,痰火扰乱心神,从而出现了心悸、失眠的症状。

在中医中,糖尿病的治疗首先是要从养生和预防出发,强调在生活中要注意饮食、调节情绪、保持适当的运动和休息。

中医认为,饮食调理是糖尿病治疗的一个重要环节,包括控制饮食结构、合理搭配食物、避免暴饮暴食等。

中医还注重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辅以针灸、艾灸、拔罐等方法,通过调理气血、阴阳、调和脏腑功能,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1)药物治疗中医中常用的药物治疗糖尿病的方法是以补肾为主。

根据不同的病情,医生会开具中药处方。

常用的药物包括石膏、知母、黄柏、花粉、鹿角霜、黄芪、丹参、白芍、桑叶等。

这些中药具有清热、滋阴、益气、养血的功效,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症状并调节体内的代谢功能,从而达到控制血糖的效果。

(2)针灸治疗针灸治疗是中医治疗糖尿病的常用方法之一。

中医解说糖尿病

中医解说糖尿病

中医解说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世界各国都有大量的患者。

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代表,对于糖尿病的解释和治疗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论和方法。

首先,中医认为糖尿病是由于脾胃功能失调引起的。

中医将糖尿病分为两类,一类是气阴两虚型,一类是气虚血瘀型。

气阴两虚型指的是脾胃虚弱,不能将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转化为正常的气血,导致阴虚阳亢的现象出现。

气虚血瘀型则是指气血运行不畅,导致血糖不能正常代谢,出现高血糖的症状。

针对不同的病因病机,中医有着相应的治疗方法。

对于气阴两虚型的糖尿病患者,中医主要采用滋阴补气的方剂,如六味地黄丸和参苓白术散等药物,以达到调节脾胃功能的目的。

对于气虚血瘀型的糖尿病患者,中医则会采用活血化瘀的药物,如当归、川芎和桃仁等,以促进气血的运行,调节血糖。

除了药物治疗,中医还注重调整患者的生活方式。

中医认为,饮食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环节之一。

患者应该避免食用过多的高糖和高脂的食物,多选择富含纤维的食物,如杂粮和蔬菜水果。

此外,适量的运动也是非常有益的。

中医认为运动可以帮助患者消耗多余的血糖,调节脾胃功能,促进气血运行。

中医强调个体差异和因时制宜,每个糖尿病患者的情况都有所不同,所以治疗方法也应该因人而异。

中医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体质、年龄、病情等因素来制定治疗方案,针对性地进行治疗。

中医治疗糖尿病通常是综合施治,采用中药、饮食、运动等手段相结合,以达到调整体内阴阳平衡的目的。

尽管现代医学对糖尿病的认识和治疗方法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中医仍然被广大患者所接受并选择。

这是因为中医强调整体观念和预防为主的理念,能够帮助患者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提高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此外,中医还注重调节患者的心理状态,帮助患者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虽然中医在糖尿病的治疗方面有一定的疗效,但并不是对所有患者都适用。

尤其是在糖尿病发展到一定阶段,已经出现严重的合并症或并发症的情况下,应当及时寻求现代医学的专业医生进行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糖尿病
▲糖尿病发病机理糖尿病的根本是代谢紊乱,总体紊乱过程可以概括为代谢旺盛期,此期因过食肥甘,胰岛素分泌旺盛,体重增加,直到体内营养物质堆积造成紊乱、细胞组织器官发生脂肪样变,长期积累造成代谢的停滞,甚至脏器功能衰竭,出现各种并发症,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糖尿病眼病、糖尿病心脑血管病、使人体气血阴阳衰渴。

因此糖尿病在发病的绝大多数时期,人体细胞组织器官是处于一种营养缺乏的状态,造成细胞组织器官的功能下降,人体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紊乱。

脂肪组织迅速增加,蛋白质迅速减少,亦即脂肪堆积,肌肉组织减少,胰岛功能胰岛素受体数量下降,加重了代谢紊乱和心、脑、肾等脏器损伤,两者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

▲糖尿病中西结合的治疗原则 1.中医辩证论治,改善体质,纠正先天禀赋不足。

2.护肝保肝,这里有中医西医两方面肝脏的概念。

肝主疏泄和藏血,肝开窍于目,主情志,其华在瓜,在志为怒,在液为泪,对于气滞血瘀,肝气郁结,增加上清降浊作用,对于精志失调、肝阳上亢、湿痰水肿等病症,应及时调节。

同时应注意营养素、微量元素,护肝之品的补充,减轻肝脏负担及自身的营养。

3.清利胃肠,通调二便。

其方法很多,可补益肝肾,促进胃肠动力,化瘀活血,通调水道等。

4.早期防治加强糖尿病的
中医诊断标准,糖尿病基本按照热胜——阴虚——气虚——气血两虚——阴阳两虚的动态变化过程,在此过程中血瘀为主要兼症。

对于不同时期应用脏腑辩证理论及时调理。

5.综合防治“五驾马车”齐抓共管。

▲糖尿病的治疗处方处方一、知母、生石膏、人参、生地、麦冬、天花粉、黄莲、黄苓、甘草。

处方二、人参、黄芪、山芍、葛根、开花粉、麦冬、甘草。

处方三、附子、肉桂、熟地黄、山芍、茯苓、丹皮、黄芪、白术、党参处方四、桃仁、红花、生地、白芍、白芎、甘草处方五、太白草药方:药王茶、翻白草、卫矛、何首乌、隔山撬、手儿参、金丝带。

白虎加人参汤【别名】化斑汤【处方】知母(三钱)石膏(五钱)人参(二钱)甘草(一钱半)【功能与主治】治伤寒发斑,口燥烦渴。

热渴伤津,口渴,脉大无力。

【用法与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粳米一百粒,煎至一钟,不拘时服。

【摘录】明·方贤著《奇效良方》【来源】《伤寒论》。

【异名】人参白虎汤(《玉机微义》卷九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知母18
克石膏30~45克(碎,绵裹) 甘草(炙)6克粳米12克人参9克【用法】上五味,以水1升,煮米熟汤成,去滓。

温服200毫升,一日三次分服。

【功用】清热泻火,益气生津。

【主治】伤寒或温病,里热盛而气阴不足,发热,烦渴,口舌干燥,汗多,脉大无力;暑病津气两伤,汗出恶寒,身热而渴。

【方论】本方所治为气分热盛而津气不足之证,故在白虎汤
清热生津的基础上,加人参以益气生津。

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谓此方"以生山药代粳米,则其方愈稳妥,见效亦愈速"。

我自己的糖尿病验方(1)号方剂为伴高血压方剂,(2)号方剂基本方剂(1)号方剂:党参6克、黄莲8克、桑叶6克、知母8克、蒲公英30克、生地、山药、白芍,天花粉、葛根、麦冬、罗布麻各15克,竹叶、白术、丹参、山萸肉、茯苓、当归、薄荷、黄芪、桃仁、杜仲、各10克,红花、甘草各5克。

如想用人参则可以在吃药之前1小时以上或吃药之后1小时以外单独吃人参3克,每次,一天9克。

不建议有丹参的方子里用人参。

(2)号方剂:石膏、黄莲、知母,竹叶、白术、丹参、山萸肉、茯苓、当归、薄荷、黄芪、桃仁各10克,生地、山药、麦冬、天花粉、葛根,白芍各15克,党参6克(山上野党参,产业化党参自己看着挖出来可以15克,药店菜市场的都是被造假的没用)、红花、甘草各5克(产业化种植甘草10克)。

方解:天花粉清热养阴,生津止渴,麦冬养阴润肺,促进胰岛细胞功能恢复、增加肝糖原、降低血糖,清心除烦,党参、黄芪、甘草,治烦热补中有泻,竹叶薄荷助芍药清肝胆之火,石膏佐芍药清脾胃之火,麦冬同黄芪清肺肠之火,则胃火不得独炽,而气血之得补可知,葛根升阳明清气,桃仁、红花、丹参、山萸肉活血化瘀,葛根、罗布麻、杜仲降压,熟地、当归补血安内,山药、知母、花粉、
黄莲以大滋真阴,使之阳生而阴应。

血糖不降重用石膏30-60克(打成细粉),知母30克。

天花粉治消渴病中医糖尿病天花粉为葫芦科多年生草质藤本栝楼或双边栝楼的
干燥根。

主产于河南、山东、江苏、安徽、四川等地,秋冬二季采挖,切厚片,生用。

性甘,味微苦、微寒,归肺、胃经。

既善清肺卫之热,又擅养胃阴而治消渴。

既为热病伤津口渴,内热消渴之良药,又为治肺热、肺燥咳嗽之常用品。

现代药理研究天花粉有明确降血糖作用。

糖尿病中医称之为消渴病,本病主要因于素体阴虚,复因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作过度而发病,临床上常分为上、中、下三消辨证论治。

三消中不论肺燥还是胃热或肾虚都是以天花粉为其治病主药,故为治糖尿病要药。

上消证肺燥津伤症见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尿频尿多,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数。

多由肺热炽盛,耗液伤阴所致。

治宜清热润肺,生津止渴。

方选《丹溪心法》消渴方和泻白散加减:天花粉20
克(重用),黄连10克,怀山药20克,共为细末,用生地汁、藕汁、人乳汁、姜汁、蜂蜜水等调合在一起,冲服药末,每次3~5克,每天3次。

中成药可选消渴丸或消渴降糖片。

中消证胃热脾亢症见多食易饥,食量倍增,但形体消瘦,四肢乏力,大便秘结,舌苔黄燥,脉实有力。

多由于胃火炽盛,脾功能亢进,腐熟水谷力强所致。

治宜清胃泻火,养阴保津。

方选《景岳全书》玉女煎与清胃散加减:天花粉
15克,石膏30克,熟地黄15克,麦冬12克,黄连10克,知母10克,牛膝10克,怀山药15克。

水煎服,每日1剂,每天3次。

中成药可选玉泉丸或愈三消胶囊治之。

下消证肾虚火旺症见尿频数,尿量多,混浊如脂膏,或尿甜,口干口渴,腰痠痛,腿膝乏力,阳痿,舌红少苔,脉沉细数。

多因于肾阴虚弱,相火亢奋,无力约束小便所致。

治宜滋阴补肾固精,方选《种福堂公选良方》玉泉丸和六味丸加减:天花粉15克,葛根15克,熟地黄15克,怀山药15克,五味子10克,甘草5克,丹皮10克,茯苓12克。

水煎服,每天3次,每日1剂。

中成药可选六味地黄丸或麦味地黄丸等。

治糖尿病中医辨证属肺热津伤型方处方:黄连、生晒参各20克,天花粉、泽泻各40克。

上药共研细粉,每次服3克,每日服3次,温开水送下。

主治:糖尿病,中医辨证属肺热津伤型,症见口渴多饮,咽干舌燥,小便频多,舌边尖红,苔薄黄,脉细。

据报道,用本方治疗糖尿病65例,总有效率为95%。

骆舒悦糖尿病治验两则1.王竹、怀山药各20克.黄芪、花粉各15 克.何首乌12克。

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次。

2.熟地、山药各30 克,党参、覆盆子各15 克,五味子9克.五倍子6克。

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宁蔚夏) 中医食疗治疗糖尿病的经验方一、玉米须煲瘦肉取玉米须30 克,瘦猪肉100克,加水共煮汤。

待熟后去玉米须,饮汤食
肉。

本方适用于一般糖尿病患者,但有畏寒怕冷等症状偏于肾阳不足者不宜使用。

二、家常炒洋葱取洋葱250克,用家常烹炒法制成菜肴,随饭食用。

或取洋葱50—100克,水煮1~2分钟后服食。

洋葱有温中、下气、消积等功效,能提高血中胰岛素水平以降低血糖,还能抑制高脂肪饮食引起的血胆固醇升高,适用于糖尿病伴有动脉硬化患者食用。

三、枸杞子炖兔肉取枸杞子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