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论据经典素材:名人事例

合集下载

17个议论文事实论据素材

17个议论文事实论据素材

17个议论⽂事实论据素材17个议论⽂事实论据素材 从古⾃今有很多名⼈的故事值得我们反思和学习,这些任务的事迹是很好的作⽂素材。

下⾯请看⼩!编为⼤家整理的相关素材,欢迎查阅,谢谢 西汉学者匡衡贫⽽好学。

夜晚⽆灯,为了能借邻家的烛光读书,他在墙壁上凿了个洞。

南齐时的江泌家境贫寒,⽩天做鞋,晚上才能抽空学习。

点不起灯,他就拿书登上屋顶,借着⽉光读书。

2.不耽于枕席 我国古代⽂学家司马光,以⼀个圆⽊头做枕头,⽤来惊醒⾃⼰,起来继续写作,还给它取名为“警枕”。

俄国著名诗⼈马雅可夫斯基,为使⾃⼰不睡得太久,常⽤块⼤劈柴作枕头。

发明家爱迪⽣⼯作起来常常⼏天⼏夜不睡觉,实在困乏了,就把桌上的书籍垒起来当枕头。

3.不能轻视背诵 背诵是⼀种重要的学习⽅法。

中国历来有“博闻强识”的治学之说。

梁启超为学⽣讲解七千余字的《治安策》,且讲且背,并不看书。

鲁迅先⽣为了背诵⼀篇⽂章,不仅朗读,⽽且动⼿抄写⼀遍,以此加深印象。

4.⼀⽣才三天 美国夏威夷岛上学⽣们上课时,总要先背诵⼀段祈祷词:⼀个⼈的⼀⽣只有三天:昨天、今天和明天。

昨天已经过去永不复返。

今天和你在⼀起,但很快也会过去。

明天就要到来,也会消逝。

抓紧时间,⼀⽣只有三天。

5.《明⽇歌》与《今⽇歌》 明代钱福写了⼀则《明⽇歌》,内容为:明⽇复明⽇,明⽇何其多!⽇⽇待明⽇,万事成蹉跎。

世⼈皆被明⽇累,明⽇⽆穷⽼将⾄。

晨昏滚滚⽔东流,今古悠悠⽇西坠。

百年明⽇能⼏何?请君听我《明⽇歌》。

明代⽂嘉⼜写了⼀则《今⽇歌》,内容为:今⽇复今⽇,今⽇何其少!今⽇⼜不为,此事何时了?⼈⽣百年⼏今⽇,今⽇不为真可惜。

若⾔姑待明朝⾄,明朝⼜有明朝事。

为君聊赋《今⽇诗》,努⼒请从今⽇始。

6.滴⽔穿⽯ ⼀滴从岩⽯滴下来的⽔看来是微不⾜道的,然⽽长年累⽉地滴,却能造成奇迹。

桂林的⼭洞中有不少长如⽯柱、蔚为奇观的⽯钟乳,就是岩⽯滴⽔的含有物历数万年的积累⽽形成的。

7.会⾛路的“⿊板” 物理学家安培⼀天傍晚在街上散步,忽然他脑⼦⾥考虑到⼀个题⽬,就向前⾯⼀块“⿊板”⾛去,随⼿从⼝袋⾥掏出粉笔头,在“⿊板”上演算起来。

2023议论文万能名人事例高考必备通用素材有哪些

2023议论文万能名人事例高考必备通用素材有哪些

2023议论文万能名人事例高考必备通用素材有哪些2023名人事例有:霍金,被称为活着的爱因斯坦,在他蓬勃发展的时候,只能摇三根手指,陪伴他的只有智慧的头脑。

不同的是,当别人悲伤时,他的思想已经长出翅膀,飞到广阔的宇宙中寻找独特的幸福,并探索打开黑洞的钥匙。

2023高考议论文名人素材1、屠呦呦专注研究,因为发现青蒿素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屠呦呦荣登科学界最高殿堂并不是偶然,这与她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醉心科研,艰苦奋斗,围绕国家需求,克服困难、一丝不苟的精神品质息息相关。

她在药学研究道路上的优良科学精神,奋发图强、持之以恒、不怕失败、埋头苦干、拒绝浮躁。

2、发明大王爱迪生1871年的圣诞节,发明大王爱迪生举行结婚典礼。

婚礼正在进行时,爱迪生突然不见了,大家都纳闷。

原来爱迪生突然想到自己在研究的电报机,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到发明上,不知不觉地跑到工厂搞实验去了。

一个工人发现了他,告诉他已是午夜12点了。

这时爱迪生才想起来请人吃法的事情。

3、数学泰斗陈景润有一次,数学家陈景润走路时撞到树上,非但没察觉到自己走错了路,反倒以为是撞着别人了,一连说了几声:“对不起,对不起!”后来抬头一看,原来是一棵大树,不由得会心地笑了。

原来,他正全神贯注地思考着数学问题。

陈景润在数学领域研究效率高,取得巨大成功,与其专注有密切关系。

友情提示:若想知道更多2023议论文万能名人事例内容和数据,可在下载“蝶变志愿APP”查询更多相关信息。

2023万能作文素材名人事例1.天赋和勤奋天赋可能是神在他情绪高涨时的赏赐,也可能是耶稣不小心漏出来的金子。

他那诱人的品味吸引了别人的羡慕,也让自己受益。

他总是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到它。

踏实的人玩他,飘的人欣赏他,虚荣的人占他便宜,懒惰的人只需要占有他。

如果他来了,他会来逃避,但是如果他得不到,要也没用。

勤奋是每个学生都熟悉的东西。

他是笔记本上有笔尖的公式定理,稿纸上有一笔顿悟。

8则作文素材名人事例

8则作文素材名人事例

8则作文素材名人事例写议论文时,论据很重要,只有充分的论据才能验证论点的可靠性。

下面是一些可以作为议论文论据的人物事例,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林语堂上课请学生吃长生果林语堂曾在东吴大学法学院兼英文课,一次,开学第一天,上课钟打了好一会儿他还没有来,学生引颈翘首。

林先生终于来了,而且夹了一个皮包。

皮包装得鼓鼓的,快把皮包撑破了。

学生们满以为林先生带了一包有关讲课的资料,兴许他是为找资料而迟到了。

谁知道,他登上讲台后,不慌不忙地打开皮包,只见里面竟是满满一包带壳的花生。

他将花生分送给学生享用,但学生们并不敢真的吃,只是望着他,不知他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

林先生开始讲课,大讲其吃花生之道。

他说:“吃花生必吃带壳的,一切味道与风趣,全在剥壳。

剥壳愈有劲,花生米愈有味道。

”说到这里,他将话锋一转,说道:“花生米又叫长生果。

诸君第一天上课,请吃我的长生果。

祝诸君长生不老!以后我上课不点名,愿诸君吃了长生果,更要长性子,不要逃学,则幸甚幸甚,三生有幸。

”二、商鞅立木取信商鞅任秦孝公之相,欲为新法。

为了取信于民,商鞅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招募百姓有能把此木搬到北门的,给予十金。

百姓对这种做法感到奇怪,没有敢搬这块木头的。

然后,商鞅又布告国人,能搬者给予五十金。

有个大胆的人终于扛走了这块木头,商鞅马上就给了他五十金,以表明诚信不欺。

这一立木取信的做法,终于使老百姓确信新法是可信的,从而使新法顺利地推行实施。

三、黄金百斤,不如季布一诺季布,汉朝人,他以真诚守信著称于世。

时人谚云:“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意思是说,季布的一句话,比金子还要贵重。

后来,季布跟随项羽战败,为刘邦通缉,不少人都出来保护他,使他安全地渡过了难关。

最后,季布凭着诚信,还受到汉王朝的重用。

四、李嘉诚亲自去接老师香港著名的塑胶商、房地产巨商李嘉诚常常捐资助学。

一次,他邀请汕头大学的一批教师来港并准备亲自去车站迎接。

恰好此时他又接到通知,国家经贸部一位官员专程来港与他洽谈生意,请他去迎接。

议论文素材人物事例(共4篇)(精简版)

议论文素材人物事例(共4篇)(精简版)

议论文素材人物事例(共4篇)议论文素材人物事例(共4篇)篇一:高考议论文论据素材:名人事例 )高考议论文论据素材:名人事例 1.海明威和他的“硬汉形象” 美国作家海明威是一个极具进取精神的硬汉子。

他曾尝试吃过蚯蚓、蜥蜴,在墨西哥斗牛场亮过相,闯荡过非洲的原始森林,两次世界大战都上了战场。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19岁的他见一意大利士兵负伤,便冒着奥军的炮火上去抢救,结果自己也被炸伤了腿,但他仍背着伤员顽强前进。

突然间,炮击停止,探照灯大亮,海明威终于回到阵地。

原来是他的英勇行为感动了奥军将领,下令放他过去。

作为作家的海明威,曾雄心勃勃地表示要超过莎士比亚,“干掉”屠格涅夫,把莫泊桑、斯汤达打在地上说胡话。

决心下定,就得奋力拼搏。

1949年,他的朋友福克纳获诺贝尔文学奖,海明威不服气,匆匆写了一部小说要超过人家,反遭失败。

倔强的海明威爬起来再干,终于写出了小说《老人与海》,获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

他在《老人与海》这部小说中写下了一句响当当的名言:“人是不能被打败的,你可以把他消灭,但不能打败他!” 分析:是的,人是不能被打败的,只要我们心中有目标,有信念。

即使过程艰幸,最终也能有所收获。

话题:“成功的曲折”“永不言败” 2.屈原以死报国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

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

屈原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

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

但是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

他被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

顷襄王二十一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国。

分析: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崇高的品德和情操在屈原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议论文写作经典论据(多篇)

议论文写作经典论据(多篇)

议论文写作经典论据(多篇)议论文论据素材篇一(1)潇洒与沉重——《归去来兮辞》《归去来兮辞》,读来并不能给人一种轻松感,因为在诗人看似逍遥的背后是一种忧愁和沉重。

陶渊明本质上不是一个只喜欢游山玩水而不关心时事的纯隐士,虽然他说“性本爱丘山”,但他的骨子里是想有益于社会的。

鲁迅先生在谈到陶渊明时说:“就是诗,除论客所佩服的‘悠然见南山’之外,也还有‘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之类的‘金刚怒目’式,在证明着他并非整天整夜的飘飘然。

”(《题未定草》)透过“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这些愤激之语,我们感到了沉重。

(2)感怀与慨叹——《滕王阁序》《滕王阁序》作为一篇赠序文,借登高之会感怀时事,慨叹身世,是富于时代精神和个人特点的真情流露。

王勃一生虽连遭挫折,不免产生人生无常、命运多变的怨叹,但我们在文中更多地体验到的却是作者渴望济世的抱负和自强振作的意志。

希望和失望兼有,追求和痛苦交织,这正是文章的动人之处。

作为一篇优秀的骈文,作者调动了对偶、用典等艺术手段,在精美严整的形式之中,表现了自然变化之趣;尤其是景物描写部分,文笔瑰丽,手法多样,以或浓或淡、或俯或仰、时远时近、有声有色的画面,把秋日风光描绘得神采飞动,令人击节叹赏。

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联,动静相映,意境雄浑,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3)亲情与事业——《陈情表》《陈情表》以侍亲孝顺之心感人肺腑,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广为传诵,影响深远。

不事雕琢,不以构思奇妙见长,但感情真挚朴实,铺叙委婉曲折,抒情诚挚深沉,叙事具体感人。

虽造语平实,但词意恳切,发自肺腑,兼之行文简练畅达,因而历久不衰,光彩照人。

文中的一些词句如“急于星火”、“日薄西山,气息奄奄”、“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等,直至今天人们还经常引用。

议论文写作经典论据篇二(1)引言“性痴则其志凝,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

”历史和现实证明:要成就某种事业,就要痴米于某种事业,要专心执著于既定目标奋斗不息。

时事论据:议论文论据

时事论据:议论文论据

时事论据:议论文论据时事论据:议论文论据集锦导语: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资料,希望能帮助到你!一、理想篇1、道理论据:志当存高远——诸葛亮一个有了远大的理想,就是在最艰苦困难的时候,也会感到幸福。

—徐特立一个没有理想,生活就会没有重心,就缺少朝气。

为自己建立一个正确的目标,朝向这个目标去努力追求,生活自然就会充实而有意义。

——罗兰2、事实论据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略)周恩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新学期开始,沈阳东关模范学校魏校长问同学们读书是为了什么?于是有人回答说:“是为了家父读书。

”有人回答说:“为明礼而读书。

”也有人说:“为光耀门楣而读书。

”当魏校长点名要周恩来回答时,坐在后排的周恩来站起来,庄重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马克思的理想。

1835秋天,马克思中学毕业,面临着职业选择。

当时,在马克思的同学中对选择职业有种种考虑,许多人认为有虚荣心和追求名利有理所当然的事。

但是马克思觉得,一个青年应当选择最能为人类服务、最能实现人类幸福的职业,马克思在他的毕业论文结尾写道:“我们选择职业所应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二、立志篇1、道理论据: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越有益。

—高尔基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话百岁。

——石玉昆2、事实论据:周处立志好学鲁迅异医从文许多科学家、发明家,都是从小立志(爱迪生、爱因斯坦、高斯)美国科学家爱迪生,29岁发明留声机,33岁发明白炽电灯泡。

德国物理学家爱因基坦,26岁提出狭义相对论,37岁提出广义相对论。

德国数学家高斯,17岁就提出最小二乘法,24岁出版《算术研究》,开创近代数论,32岁提出行星轨道的计算方法。

三、谦虚篇1、道理论据:满招损,谦受益——《尚书》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毛泽东当我们是大为谦卑的时候,便是我们最近于伟大的时候。

——泰戈尔2、事实论据:马克思厌恶别人歌颂自己。

高中作文议论文论据事例精选_时事论据素材

高中作文议论文论据事例精选_时事论据素材

高中作文议论文论据事例精选高中议论文论据事例精选1、肖邦的遗愿1830年11月,费列德利克·肖邦(波兰作曲家、钢琴家)决定到外国深造,为祖国争光。

出发前,朋友们为他举行了一个送别晚会。

肖邦满怀感激之情,接受了朋友们赠送的装满祖国泥土的银杯,表示永远不会忘记可爱的祖国。

肖邦辗转于维也纳、伦敦、巴黎等地,通过他的艺术活动,增进西欧人民对当时正在受难的波兰人民的同情和了解。

可是,在辗转流离的生活中,他得了重病。

1849年秋天,肖邦临终时告诉从华沙赶来的姐姐,波兰反动政府是不会允许把他的遗体运回华沙的,他要求至少把他的心脏带回去。

肖邦的心脏,按照他的遗愿被送到华沙,埋葬在曾哺育他成长的祖国大地中。

分析:叶落归根,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对祖国的眷念,是每一个爱国者的共同期望。

话题:“遗愿”“爱国——永恒的话题”2、华罗庚立志回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早年在美国很受学术界器重。

有人想和他签订,把他留在美国,给予优厚的待遇,但当他得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后,立即决定回国。

途经香港时,他发表了一封给留美学生的公开信,满怀热情地呼吁他们:“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分析:“富贵不能淫”,物质再丰厚也不能阻挡爱国者回归祖国的脚步。

话题:“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人生价值”3、80美元环游世界有一位叫罗伯特·克里斯托夫的美国人,想用80美元来周游世界,他坚信只要有信心,有诚意,任何目的都能达到。

年仅26岁的罗伯特完成了准备后,他就在口袋里装好80美元,兴致勃勃地开始了自己的旅行。

最终他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罗伯特为什么能成功?全在于他有积极的心态——坚信自己一定能够成功。

人一旦定下目标,就得坚定不移地走下去,那样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分析:世界上有多少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罗伯特的经历印证了一句俗语:“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只要下定决心,坚持到底,就没有完不成的事情。

话题:“成功的魔杖”“梦想与坚持”“信念”4、我竭尽全力一天,戴尔·泰勒牧师向教会学校的一个班宣布:谁要是能背出《马太福音》中的第五章到第七章的全部内容,他就邀请他们去西雅图的“太空针”高塔餐厅参加免费聚餐会。

初中语文作文素材:10个高分议论文的事实论据

初中语文作文素材:10个高分议论文的事实论据

1反复淬火方能百炼成钢,不懈奋斗才能书写成功。

谷爱凌曾经训练摔倒造成脑震荡,还曾右手粉碎性骨折、大拇指韧带撕裂,但仍坚持带伤参加比赛;苏翊鸣在训练中多次骨折,但一次次受伤从未动摇他继续训练的决心;短道速滑运动员武大靖因常年训练脚上满是伤疤、老茧,骨头也变形了。

他们的事迹告诉我们,面对挫折困难,要始终坚守希望、不惧挫折、迎难而上、坚持到底,才能获得成功,笑到最后。

「适用主题:磨砺、坚持、奋斗等」2孙康映雪夜读,苏秦头悬梁锥刺股,范仲淹断齑画粥,自古以来,功成名就之辈大抵为持之以恒、坚韧不拔之士。

在急功近利的社会,也许坚持太过艰难,但很多事情从来不是看到希望才去坚持,而是坚持了才会看到希望。

只要不放弃,贫瘠的土地也能培育出千千万万朵怒放的蔷薇。

「适用主题:坚韧不拔、奋斗希望等」3马伟明坚持自主创新,带领团队破解科技难题、取得重大成果;景海鹏勇于自我加压,战胜生理心理的极限考验,书写三度飞天的传奇;苏炳添无惧伤痛,焕发精神与斗志,终在东京奥运会男子百米比赛中跑入决赛。

令人感佩的励志故事不胜枚举,同时昭示我们:事业的成功,总是孕育在奋力搏击、敢于胜利的征途上。

「适用主题:磨砺考验、奋斗拼搏等」4苏轼有言:“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孔子周游列国,四处碰壁,悟出《春秋》;左丘明经历苦难后写下《左传》;孙武断足,终修《孙子兵法》;司马迁蒙冤入狱,坚持完成《史记》......伟人们在失败和困顿中,用坚韧和不服输的意志努力奋斗,终于到达成功的彼岸。

「适用主题:坚韧不拔、艰苦奋斗等」5花朵绽放之际,勿忘为何耕耘。

青年科学家曹原面对学术大咖们的质疑,泡在实验室里反复做实验,用浸透汗水的数据证明了自己的突破性猜测。

北大“扫地僧”韦东奕也是在书海中提升,在题海中突破,在不断磨炼自我中夺取各种数学竞赛桂冠。

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天才也不例外。

不愿泯然众人,那就挥洒汗水,成就卓越。

「适用主题:天资与勤奋、努力、挑战等」600后小将李诗沣斩获全英羽毛球公开赛冠军,用汗水换金牌,以拼搏筑青春,在赛场方寸之间,他用羽毛球拍挥舞出属于自己的竞技天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一文库()〔议论文论据经典素材:名人事例〕
导语:写议论文的时候可以适当运用一些名人事例来加以论证,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论据素材,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1、不为五斗米折腰
东晋诗人陶渊明任彭泽县令时,有一次,郡里的督邮到彭泽检查公务。

郡里派人送信给陶渊明,要求他做好迎接准备,也就是备好礼品,备好美食佳肴,穿戴整齐,恭恭敬敬地来迎接。

陶渊明气得将信撕得粉碎。

他大声说:“我决不为小小
县令五斗米的薪俸,就低声下气地向那些家伙献殷勤!”说完,脱下官服,摘下官帽,交出官印,就辞官回家了。

分析:没有高尚的品德和气节就无法做出这样的举动。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世代相传,这正是人们对高尚品德和气节的追求与向往。

▲话题:“品德与气节”“人生的追求”
▲2、宋庆龄的执著
宋庆龄自1913年开始追随孙中山,致力于中国革命事业,谋求中华民族独立解放。

在近70年的漫长岁月里,经过护法运动(1917年)、国民大革命(1924—1927年)、国共对立十年(1927—1937年)、抗日战争(1937—1945年)、解放战争(1945—1949年),她始终忠贞不渝地坚持孙中山的革命主张,坚定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生活的美满幸福而殚精竭虑,英勇奋斗,在中国现代历
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宋庆龄因此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女性之一。

分析:没有一颗热忱的爱国之心,宋庆龄能七十年如一日为祖国的解放和富强而殚精竭虑吗?
▲话题:“忠贞”“持之以恒”
▲3、一次成功就够了
以下是一个人一生的简历:5岁时,他父亲就去世了;14岁时,他从学校辍学,开始了流浪生活;16岁时,他谎报年龄参了军,而军旅生活也是处处不顺心;18岁时,他娶了个媳妇,可只过了几个月,媳妇就变卖了他所有的财产逃回了娘家;他曾通过函授学习法律,可不久又放弃了;后来,他卖过保险,卖过轮胎,还经营过一条渡船,开过一家加油站,但都失败了。

人到中年,他成了一家餐馆的主厨和洗瓶师,可因政府修公路而拆了那家餐馆,他又失业了;时光飞逝,眼看一辈子就这样过去了,而他仍一无所有。

65岁那年,邮递员给他送来了他的第一份社会保险支票,他用这105美元保险金创办了自己的一份崭新的事业;88岁高龄时,他的事业终于大获成功。

他,就是窗体顶端窗体底端肯德基创始人——哈伦德·山德士!
分析:一辈子都在追求中,只要一次机会,你就会成功;如果你放弃追求,再多的机会,你都不会成功。

▲话题:“挫折是一笔财富”“困境与成功”
▲4、辛弃疾忧国忧民
辛弃疾曾写《美芹十论》献给宋孝宗。

论文前三篇详细分析了北方人民对女真统治者的怨恨,以及女真统治集团内部的尖锐矛盾。

后七篇就南宋方面应如何充实国力,积极准备,及时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规划。

但是当时宋金议和刚确定,朝廷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分析:“位卑未敢忘忧国”,为国分忧,是每一个华夏儿女义不容辞的义务。

话题:“责任”“爱国”
5、80美元环游世界
有一位叫罗伯特·克里斯托夫的美国人,想用80美元来周游世界,他坚信只要有信心,有诚意,任何目的都能达到。

年仅26岁的罗伯特完成了准备后,他就在口袋里装好80美元,兴致勃勃地开始了自己的旅行。

最终他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罗伯特为什么能成功?全在于他有积极的心态——坚信自己一定能够成功。

人一旦定下目标,就得坚定不移地走下去,那样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分析:世界上有多少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罗伯特的经历印证了一句俗语:“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只要下定决心,坚持到底,就没有完不成的事情。

▲话题:“成功的魔杖”“梦想与坚持”“信念”
▲6、张伯苓的理想
南开中学的创办者张伯苓16岁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洋水师学堂,学习驾驶。

毕业后,他参加了“甲午海战”,但军舰一出海就被击沉,这对他触动很大。

1899年英国强租
我国威海卫军港,张伯苓亲眼看见,第一天在港口升起的清朝国旗第二天就降下来了。

强烈的爱国心促使他毅然退出海军,回到天津筹办学校。

他四处奔走,筹集资金,终于在1907年办起了南开学校。

张伯苓一生全力办教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人才。

分析:只有祖国的富强,个人才有尊严。

为此,张伯苓不余遗力地创办学校,希望能以教育培养振兴中华的人才,其爱国热情让人感动。

▲话题:“教育与爱国”“人生的目标”
▲7、于右任的临终诗
国民党元老于右任临终前有诗《望大陆》云:“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诗作于1964年公开发表,立刻
打动了无数中国人的心。

分析:祖国的统一和强盛是华夏儿女永恒的愿望。

于右任的临终诗之所以能打动无数人的心,还在于他表达了这样的愿望,引发了人们的共鸣。

▲话题:“故乡情”“月是故乡明”“殷殷爱国情”
▲8、李宗仁的民族情
1955年,李宗仁在美国公开提出反对“台湾托管”和“台湾独立”,主张国共再度和谈,由中国人自己解决中国的事情。

1965年7月,在周恩来总理亲自安排下,李宗仁冲破美国联邦调查局的干扰,摆脱国民党特务机关的暗杀,毅然返回祖国,他声明:“期望追随我全国人民之后,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并欲对一切有关爱国反帝事业有所贡献。

”他还希望留在台湾的国民党人,凛于民族大义,毅然回到祖国怀抱,为完成国家最后统一做出贡献。

分析:为了祖国的和平统一,李宗仁先生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和民族大义,将永远激励着为统一大业而奋斗的人们。

▲话题:“心中的丰碑”“祖国的呼唤”
▲9、肖邦的遗愿
1830年11月,费列德利克·肖邦(波兰作曲家、钢琴家)决定到外国深造,为祖国争光。

出发前,朋友们为
他举行了一个送别晚会。

肖邦满怀感激之情,接受了朋友们赠送的装满祖国泥土的银杯,表示永远不会忘记可爱的祖国。

肖邦辗转于维也纳、伦敦、巴黎等地,通过他的艺术活动,增进西欧人民对当时正在受难的波兰人民的同情和了解。

可是,在辗转流离的生活中,他得了重病。

1849年秋天,肖邦临终时告诉从华沙赶来的姐姐,波兰反动政府是不会允许把他的遗体运回华沙的,他要求至少把他的心脏带回去。

肖邦的心脏,按照他的遗愿被送到华沙,埋葬在曾哺育他成长的祖国大地中。

分析:叶落归根,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对祖国的眷念,是每一个爱国者的共同期望。

▲话题:“遗愿”“爱国——永恒的话题”
▲10、华罗庚立志回国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早年在美国很受学术界器重。

有人想和他签订合同,把他留在美国,给予优厚的待遇,但当他得
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后,立即决定回国。

途经香港时,他发表了一封给留美学生的公开信,满怀热情地呼吁他们:“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
分析:“富贵不能淫”,物质再丰厚也不能阻挡爱国者回归祖国的脚步。

▲话题:“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人生价值”
▲11、为自己定长远目标
董建华1937出生于上海,10多岁时移居香港。

因不会讲广东话,同学们又听不懂他的上海话,常常被取笑。

董建华人小志气大,主动与同学们交谈,一字一句地学习广东话,只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就消除了语言障碍。

17岁时又到英国读书,父亲寄给他的钱仅够学费及生活支出,所以到了暑假,他还得去打工,如到餐厅服务、去煤气公司铲煤等。

董建华在回忆学生时代这段经历时说:“不会说广东话要学,不会
说英语要去英国,对我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而这种挑战给了我一个很好的锻炼。

我喜欢为自己定下一个长远的目标。

定下目标,我便会坚定不移地朝着这个目标努力。

我从小就培养出这样的个性。

达到一个好的目标,是人生的乐趣。


分析:很多人都希望功成名就、出人头地,在羡慕别人的机遇与成就时,不妨先学习董建华,为自己定一个长远的人生目标,然后努力去实现它。

▲话题:“成功之路”“目标与实践”
▲12、我竭尽全力
一天,戴尔·泰勒牧师向教会学校的一个班宣布:谁要是能背出《马太福音》中的第五章到第七章的全部内容,他就邀请他们去西雅图的“太空针”高塔餐厅参加免费聚餐会。

那是许多孩子做梦都想去的地方。

但是,《圣经·马太福音》第五章到第七章有几万字,而且不押韵,要背诵
有相当大的难度。

但是有一天,一位11岁的学生竟然从头到尾,一字不漏地把原文背诵了下来,没出一点差错。

泰勒牧师惊讶地张大了嘴巴,要知道最虔诚的信徒能背诵的也很少有,更何况是一个孩子。

牧师在惊叹他有惊人记忆力的同时,不禁好奇地问:“你是如何背下这么长的文字的呢?”这个孩子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我竭尽全力。


16年后,这个孩子成了一家知名软件公司的老板,他名叫比尔·盖茨。

分析:人们在做事之前,往往总是强调困难的因素,而不愿动手,其实,这只不过是为自己的惰性找一个借口。

大多数时候,不成功仅仅是因为努力得还不够罢了。

▲话题:“立志与成功”“人生的奋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