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学名词解释(期末复习)

合集下载

视觉设计名词解释

视觉设计名词解释

视觉设计名词解释
1.色彩学:研究色彩的学问,包括三原色、互补色、色调、饱和度、
明度等。

2.合成设计:将多种元素组合在一起形成一张设计作品。

这些元素可
能包括文字、图像、图形等。

3.平面设计:通过平面空间的处理来构造设计,促进传达信息的目的。

4.图标设计:一种简洁的图形设计,用来表示某种概念、思想或活动。

5.品牌设计:构建可以让人记住和信赖的品牌形象和标识。

6.布局设计:通过良好的布局来引导视觉设计。

7.排版设计:排版软件的使用、字体选择、字号和颜色的组合等技术
治理。

8.视觉标识:是公司或产品的识别标志,旨在引导人们认出该公司或
产品。

9.信息设计:设计者通过信息架构、可视化等方法来展示复杂的信息
并使其容易理解。

10.色彩搭配:设计师选用一组色彩来创建一个总体的色彩方案,从
而实现所需的视觉效果。

色彩的体系名词解释

色彩的体系名词解释

色彩的体系名词解释色彩,作为人类视觉的重要组成部分,给予我们世界以丰富多彩的景象。

无论是自然界的阳光、花卉,还是人类创造的绘画和设计,色彩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然而,色彩的世界并不仅仅是一种感官的体验,它还有着深刻的文化含义和科学基础。

在本文中,我将探讨色彩体系的一些重要名词,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色彩的奇妙之处。

1. 原色与辅色原色是指不能通过混合其他颜色来获得的基本颜色,可分为三个主要的原色:红色、绿色和蓝色。

而通过对这三个原色的混合,则可以形成所有其他的颜色。

这种基于RGB(红绿蓝)原色的色彩体系在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如电子设备中的显示颜色和计算机图形处理等。

相比之下,辅色指的是通过混合原色获得的颜色。

传统上,辅色有三对,分别是:青色(由绿色和蓝色混合而成)、洋红(由蓝色和红色混合而成)、黄色(由红色和绿色混合而成)。

这三对辅色在色彩学中被广泛用于配色和搭配,旨在创造出更丰富的色彩体验。

2. 色相、饱和度与明度色相,简而言之,是指色彩的种类或类型。

常见的色相有红、橙、黄、绿、蓝、紫等。

色相是在光谱中的位置决定的,所以不同色相具有不同的波长。

例如,红色具有较长的波长,而紫色具有较短的波长。

饱和度是指色彩的纯度或者说鲜艳程度。

饱和度较高的颜色呈现出鲜亮的特点,而饱和度较低的颜色则表现出较为灰暗的特点。

不同饱和度的颜色可以给人们不同的情感体验,高饱和度的颜色常常让人感到活力和兴奋,而低饱和度的颜色则更容易给人一种安静和柔和的感觉。

明度代表的是色彩的明暗程度。

较高明度的颜色通常较为明亮,而较低明度的颜色则较为暗淡。

色彩的明度变化也会对人们带来不同的感知,明亮的色彩更容易吸引人的注意力,而暗淡的色彩则可能让人感到沉闷或低落。

3. 温暖色与冷色温暖色和冷色是对色彩在情感上的分类。

温暖色包括红色、橙色和黄色,它们让人们感到温暖、活跃和充满活力。

这些色彩常常与太阳、火焰等热情和能量的符号相关联。

相反,冷色包括蓝色、绿色和紫色,它们给人一种冷静、安详、沉静的感觉。

色彩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

色彩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

色彩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色彩是视觉艺术中的重要元素,它不仅能够影响人们的情感,还能传达不同的信息和意义。

以下是一些色彩必考的知识点归纳总结:1. 色彩的基本概念:- 色彩分为原色、二次色和三次色。

原色是红、蓝、黄,它们不能通过混合其他颜色得到;二次色是橙、绿、紫,通过混合两种原色得到;三次色则是通过混合原色和二次色得到。

- 色彩的三属性包括色相、明度和饱和度。

色相是色彩的基本特征,明度表示色彩的明暗程度,饱和度表示色彩的纯度。

2. 色彩的分类:- 暖色和冷色:暖色给人以温暖、活跃的感觉,如红、橙、黄;冷色则给人以冷静、沉稳的感觉,如蓝、绿、紫。

- 互补色:在色轮上相对位置的颜色,如红和绿、蓝和橙,它们相互混合会产生灰色或黑色。

3. 色彩的心理效应:- 色彩能够影响人的情绪和心理状态。

例如,红色通常与激情和危险相关联,蓝色则与平静和稳定相关联。

4. 色彩的对比和调和:- 对比色的应用可以增强视觉效果,但过度使用可能会造成视觉疲劳。

调和色则能够创造平衡和和谐的感觉。

5. 色彩在设计中的应用:- 在平面设计中,色彩的选择需要考虑品牌识别、信息传递和视觉吸引力。

- 在室内设计中,色彩可以改变空间的感知大小和氛围。

6. 色彩理论:- 色彩理论是研究色彩如何影响视觉感知的科学。

它包括色彩的物理属性、心理效应和文化意义。

7. 色彩的混合:- 色彩混合分为加色混合和减色混合。

加色混合是光线的混合,常用于电视和计算机屏幕;减色混合是颜料的混合,常用于绘画和印刷。

8. 色彩的数字化表示:- 数字色彩通常使用RGB(红绿蓝)或CMYK(青色、品红、黄色、黑色)模式表示。

9. 色彩的调色技巧:- 调色是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技能,需要掌握色彩的属性和混合规律,以达到预期的色彩效果。

10. 色彩的文化差异:- 不同文化对色彩的理解和使用存在差异,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跨文化交流和设计。

色彩的学习和应用是一个复杂而有趣的过程,掌握这些基础知识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色彩,无论是在艺术创作还是日常生活中。

日常生活中的美学名词解释

日常生活中的美学名词解释

日常生活中的美学名词解释一、美学的定义和作用美学是研究美的学科,探求美的本质和规律。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美学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影响着我们对艺术、设计和文化的理解,更深入到我们的生活中,影响着我们对美的感知和体验。

通过理解美学名词的含义,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日常生活中的美。

二、比例感比例感是指事物或元素之间的尺寸和比例关系。

在建筑、室内设计和绘画中,比例感是保持整体和谐的重要因素。

一个具有良好比例感的空间或画面,能够给人以一种平衡、舒适和美的感觉。

例如,建筑设计师在设计房屋时会考虑房间、门窗和家具等元素之间的比例关系,从而创造出宜人的居住环境。

三、色彩学色彩学是研究颜色的学科,它涉及到颜色的产生、组合和感知等方面。

在日常生活中,色彩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体验。

不同的颜色可以诱发出不同的情绪和感受。

例如,红色通常被视为充满活力和激情的颜色,而蓝色被认为是冷静和安静的象征。

通过运用色彩学的原理,我们可以合理地选择衣物、家居用品和装饰品等,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四、符号学符号学是研究符号和意义的学科,它涉及到视觉艺术、语言、文化和传媒等方面。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被符号无处不在所包围。

比如,在交通中,红绿灯的颜色和形状成为了行人和司机们行进的信号。

符号学帮助我们理解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下的符号含义,从而更好地与他人交流和相互理解。

五、审美体验审美体验是我们对美的感受和理解。

它可以通过欣赏艺术作品、赏析音乐、阅读文学等形式而得到。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仅可以通过艺术来获取审美体验,也可以通过自然景观、日常事物和人际关系等方面来体验美。

例如,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里,我们感受到阳光的温暖和柔和,这种感受也是一种审美体验。

六、美学与可持续发展美学与可持续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世代需求的同时,保护和促进未来世代的需求。

美学的运用可以帮助我们构建美的环境、创造美的产品,并且更加注重环境保护。

色彩的明度名词解释

色彩的明度名词解释

色彩的明度名词解释
色彩的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也可以理解为色彩的亮度。

在色彩学中,明度是指色彩的相对明暗程度,是由色彩的明亮度和
暗度组成的。

明度高的颜色看起来较为明亮,而明度低的颜色则显
得较为暗淡。

在色彩的三要素中(色相、明度和饱和度),明度是
其中之一,用来描述颜色的明暗程度。

在视觉上,明度是我们感知
色彩的亮度和黑暗程度的能力,它影响着我们对颜色的深浅感知。

在艺术和设计中,明度的运用对于营造画面的光影效果和色彩
对比至关重要。

通过调整色彩的明度,可以改变作品的视觉效果和
情绪表达。

明度的变化也常常用于平衡整体色彩构图,调节色彩的
对比度,使作品更加丰富多彩。

在实际应用中,调整明度可以通过改变颜色的明度值或者添加
黑白色调来实现。

在数字图像处理软件中,常常有明度调节的功能,可以通过调整亮度、对比度等参数来改变图像的明度效果。

总的来说,色彩的明度对于色彩的表现和视觉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是色
彩学习和视觉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概念之一。

色彩基础期末总结

色彩基础期末总结

色彩基础期末总结引言色彩是艺术创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无论是绘画、设计还是摄影,色彩的运用都可以对作品的表现力产生深远影响。

在本学期的色彩基础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色彩的基本理论和应用,通过课堂学习和实践练习,我对色彩的认识有了更深的了解。

本文将对我在本学期的色彩基础课程中所学到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并对未来的学习和创作提出一些建议。

一、色彩的基本概念色彩由色调、明度和饱和度三个方面组成。

色调指的是色彩的种类,包括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也可以称为色相;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高明度表示明亮,低明度表示暗淡;饱和度表示色彩的纯度,高饱和度表示色彩纯净鲜艳,低饱和度表示色彩的淡化。

色彩之间有着相互作用的关系,主要包括冷暖对比、互补对比和对比度。

冷色调和暖色调的对比可以创造出强烈的视觉效果,而互补色组合则可以产生对比饱满的效果。

对比度则指的是明暗度的差异强度,对比度高可以增强画面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二、色彩搭配与应用1. 色彩的心理效应不同的色彩对人们的情绪和心理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红色通常会引发激情、热情和活力的感觉,蓝色则会给人以宁静、冷静和放松的感觉。

在色彩搭配与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作品的主题和表达的情感选择合适的色彩,以达到更好的艺术表达效果。

2. 色彩搭配的基本原则在色彩搭配中,我们需要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如平衡、对比和层次。

平衡可以通过对色彩的面积和明度的控制来实现,对比则可以通过对冷暖色调、互补色和对比度的运用来实现,层次则可以通过明暗度和明度的变化来实现。

3. 色彩在设计中的应用色彩在图形设计、网页设计和室内设计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图形设计中,色彩的运用可以增强作品的吸引力和识别度。

在网页设计中,色彩可以为用户提供不同的情感和信息,起到指引作用。

在室内设计中,色彩的应用可以影响人们的情绪和心理感受,营造出不同的室内环境。

三、色彩实践与创作在本学期的色彩基础课程中,我们也进行了一些实践和创作的活动,包括色彩搭配练习、色彩表达作品和色彩运用案例研究。

色彩名词解释

色彩名词解释

色彩名词解释色彩是人类感知世界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文化、艺术、设计等领域的基础元素之一。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色彩无处不在,它不仅能够影响我们的情绪、心理和行为,还能够传递信息、表达意义和构建视觉效果。

因此,理解和掌握色彩名词是非常重要的。

红色:红色是最具有活力和激情的颜色之一,它能够引起人的注意力和兴奋感,也能够代表生命、爱情、力量和热情。

在文化和传统中,红色也有着不同的象征意义,比如在中国文化中,红色代表幸福、吉祥和喜庆,常常在婚礼、春节等场合中使用。

橙色:橙色是一种明亮而丰富的颜色,它具有活力、温暖、开放和创新的特点,常被用于表达积极向上的情感和形象。

橙色也可以代表警告、危险和注意,比如在交通标志、安全警示等方面经常使用。

黄色:黄色是一种明亮而温暖的颜色,它能够带来轻松愉快的感觉,也能够代表智慧、知识、活力和创造力。

在文化和传统中,黄色也有着不同的象征意义,比如在中国文化中,黄色代表皇家、尊贵和权力,常常在宫廷、皇家建筑等场合中使用。

绿色:绿色是一种平静而和谐的颜色,它能够带来放松和舒适的感觉,也能够代表自然、健康、生命和希望。

绿色也常被用于表达环保、可持续发展等概念,比如在环保标志、产品包装等方面经常使用。

蓝色:蓝色是一种冷静而深沉的颜色,它能够带来安静和稳重的感觉,也能够代表信任、忠诚、智慧和理性。

在文化和传统中,蓝色也有着不同的象征意义,比如在西方文化中,蓝色代表天空、海洋和自由,常常在国旗、政治标志等方面使用。

紫色:紫色是一种神秘而优雅的颜色,它能够带来神秘和浪漫的感觉,也能够代表尊贵、奢华和精神。

在文化和传统中,紫色也有着不同的象征意义,比如在古代欧洲,紫色是皇室和贵族的象征,常常在宫廷、宗教场合等方面使用。

黑色:黑色是一种神秘而严肃的颜色,它能够带来深沉和压抑的感觉,也能够代表权力、威严和成熟。

在文化和传统中,黑色也有着不同的象征意义,比如在西方文化中,黑色代表哀悼和悲伤,常常在葬礼、纪念等场合中使用。

学科基础的名词解释

学科基础的名词解释

学科基础的名词解释近年来,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学科基础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

学科基础是指在特定学科领域中必要的、重要的概念、原理和方法。

下面,本文将以科学、人文、经济学和艺术四个不同学科领域为切入点,对一些常见的学科基础名词进行解释。

科学基础:1. 假设(Hypothesis):科学研究中的假设是一种推断性的陈述,用于解释和解决现象或问题,并可以通过实证研究来验证。

科学家根据已有的实验证据和理论建立假设,然后进行实验或观察,以验证或推翻假设。

2. 理论(Theory):理论是科学研究中对于自然现象或规律的广泛解释,是通过大量实验证据支持的可重复验证的模型。

理论在科学研究中起到指导和解释的作用。

3. 实证研究(Empirical Research):实证研究是科学方法中的一种,通过观察、实验和数据分析等手段,从现实世界中收集和验证数据,以对假设或理论进行证实或推翻。

人文基础:1. 文化(Culture):文化是人类社会共同的价值观、信仰体系、行为规范、艺术作品等的集合。

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和交流的基础,是人们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历史(History):历史是人类社会过去发生的事件和过程的记录和研究。

通过对历史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轨迹、文化传承和社会演变等方面的内容。

3. 社会学(Sociology):社会学是对人类社会结构、组织和行为的研究。

它通过观察和分析社会成员之间的互动关系、社会群体的形成和功能等方面,揭示了社会行为背后的规律和原因。

经济学基础:1. 市场经济(Market Economy):市场经济是一种经济组织形式,指的是通过市场机制调节资源配置和货物交换。

在市场经济中,生产者和消费者通过价格和供求关系进行交易,决定产品和劳动力的分配。

2. 供求关系(Supply and Demand):供求关系是市场经济中用于描述和分析交易行为的概念。

供给是指生产者愿意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的数量,而需求是指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商品和服务的数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可见光:光是指能够在人眼的视觉系统上引起明亮的颜色感觉的电磁辐射。

在整个电磁彼谱中,能引起人眼视觉的只是一小部分,因此,刺激人眼引起视觉的光辐射又叫可见光辐射,简称可见光。

光谱:人眼感受日光是白光,而当日光通过三梭镜时,由于日光中不同波长的光的折射系数不同,折射后投射在白屏幕上的位置也不同,从而形成彩色的带光,我们也把它们称为光谱。

单色光:只含有一种波长而不能再分解的光成为单色光复色光:由单色光混合而成的光光谱密度:以波长入为中心的微小波长范围内辐射量与该波长宽度之比成为光谱密度光源的相对光谱能量分布:相对光谱能量分布表示辐射能量和波长之间的关系。

实践中通常取彼长为555nm的可见光的辐射能量为100,以此作为参考点,其他波长处的能量由比较而得出。

光反射比:在光照射下物体表面在整个2π立体角范围内反射光通量与入射光通量之比,ρ= Фr / Фi光谱反射比:在波长为λ的光照射下物体表面在整个2π立体角范围内反射的光通量Фr(λ)与入射光通量Фi(λ)之比,ρ(λ)=Фr(λ)/Фi(λ)光透射比:指从物体透出的光通量Φt与入射到物体的光通量Φi之比,τ= Φt / Φi光谱透射比:指在波长为λ的光照射下,从物体透射出的光通量Φt(λ)与入射到物体上的光通量Φi(λ)之比:τ(λ)=Φt(λ)/ Φi(λ)朗伯体:如果有一种理想的透射体,它的光谱透射比恒等于1,且透射光通量相对于透射面的法线呈余弦分布,则透射光在各个方向和亮度都相同,这种透射体叫做完全漫射透射体,又叫朗伯体。

伯格-比尔定律:吸收比等于颜色物体着色剂的吸收率、样品厚度、和物体着色剂浓度的乘积Aλ=aλbc第二章发光体:是指光源,它能够自行向外界辐射能量非发光体:发光体是指光源,它能够白行向外界辐射能量;而除了发光体以外的物体,统称为非发光体屈光系统:眼球的屈光装置除了角膜外,还有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

它们共同构成了人体接受影像的成像光学系统,也称为屈光系统。

屈光系统决定了外界的光线能否在视网膜处结成清晰的像感光系统:人眼的感光系统即视网膜,他包括了最外层的视锥、视杆细胞,中间层的双极细胞、少数水平细胞,以及最内层的神经节细胞。

感光系统决定了该像能否产生神经冲动并向视神经传递明视觉:视锥细胞只有在亮度达到一定水平时才能被激发起来去充分辨别物体的颜色和细节,因此把这种在明亮条件下产生的视觉叫明视觉暗视觉:指在黑夜或弱光环境中,看到的景物全是灰黑色,只有明暗感,没有彩色感。

在较暗的环境下,由视杆细胞对光敏感性极高但却不能分辨其细节及颜色这一特点的作用,形成了暗视觉光谱光效率:眼睛对于不同波长的光波的光能量产生光感觉的效率相对光谱光效率V(λ):是在特定的光亮条件下,当波长λm和波长λ的单色光的明亮感觉相同时两者的辐射通量之比;λm选在最大比值等于1处。

明视觉在555 nm处,暗视觉在507nm处。

V(λ)= Φλm/ Φλ视角:人眼观察物体时,物体的大小对眼睛形成的张角叫做视角视距:人眼与物体之间的距离,又称视距视觉敏锐度:人眼辨别外界物体的敏锐程度称作视觉敏锐度,通常用眼睛的分辨力来表示视觉的敏锐度视场:视场是指眼睛视角α所对应的圆面积对比辨认:它是视场中物体和背景的亮度差与背景的亮度的比值,分为亮度对比辨认和颜色对比辨认亮度差别阀限:在对比辨认中,如果∆L恰好是视觉刚好可以察觉的亮度差异,则称C为一定亮度下的亮度差别阀限照度:即物体被照亮的程度暗适应:人从光亮处到暗处时,眼睛的感受能力逐步增强的现象叫暗适应明适应:由于强光的作用,而引起的视网膜对光的刺激的敏感度下降的现象,叫做明适应颜色适应:先看到颜色对后看到颜色的影响所造成的颜色视觉变化叫做颜色适应闪光盲:人眼突然受到高强度的光的刺激时,引起的暂时性的视觉不敏感的现象叫做闪光盲颜色辨别:在正常情况下,人的视觉器官在一定的亮度条件下,能看见并区别可见光谱中和各种颜色,对一些相近色也能区别开来贝楚德-朴尔克效应:随着光强的变化,波长所对应的颜色也发生变化色弱:有些人的色觉轻度异常,只有当波长有较大变化且光波有较强的强度时,才能出区别色调的变化来。

这种视觉现象叫色弱色盲:是严重的色觉异常,人对颜色的辨别能很差。

一般分为局部色盲和全色盲两类颜色对比:人在观察物体时,常常是许多不同颜色的物体同时共存,相邻区域的不同颜色相互影响叫做颜色对比。

颜色对比有两种,一种是同时颜色对比,另一种是先后颜色对比颜色恒定: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物体的颜色也随之变化。

但是我们对一些常见物体的颜色的认识却是相对恒定的,这种现象就是颜色恒定现象颜色的恒常性:当照射物体表面的颜色光发生变化时,人们对该物体表面颜色的知觉仍然保持不变颜色错觉:错觉是我们对外界刺激的一种不正确的反映。

色彩能够造成心理上各种不同的错觉感,例如大小错觉.远近错觉和重量错觉等。

物体色:光被物体反射或透射后的颜色第三章色相:H是一种颜色所固有的基本特征,即颜色的相貌;是色与色之间相区别的最主要的特征明度:L 是人眼所能感受到的色彩的明暗程度,它是与人的心理.生理有关的一个属性。

明度的基础是颜色的亮度,但亮度不等同于明度饱和度:C或S又叫纯度或彩度,是指颜色的纯度非彩色:指由黑、白以及从黑到白之间一系列深浅不同的灰所组成的一系列颜色彩色:除了非彩色以外的各种颜色称为彩色相反色:又叫互补色,在色相环上为相差180度的两种颜色,是色相环上色相差别最大的一组颜色色相环上夹角为180°对比色:色相环内任一个内接三角形的顶点与底边所对应的色色相环上夹角为90°~120°类比色:颜色特征相似或有共同之处的颜色,在色相环上是相邻较近的颜色,互相之间含有共同的色彩成分同类色15°邻近色45°等能白光:由各三分之一的三原色光混合产生的光第四章色光混合:不同颜色的光的混合色料混合:把颜料、染料、油漆、油墨、涂料等的混合称之为色料混合色光加色混合:由两种或两种以上色光混合在一起而呈现另一种色光的效果二次色(间色):由两种三原色混合得到的颜色为二次色,他是是饱和度高的纯净颜色,二次色颜色取决于两原色的比例三次色(复色):由三种原色混合得到的颜色为三次色,颜色是两种比例较大的原色的混合原色,混合色的明度降低色光直接混合:由各种不同颜色的单色光混合在一起得到的,这种混合方式是光源在发射光波的过程中各色光直接混合的效果,称为色光直接混合色光间接混合:由于颜色物体反射出的光共同或连续作用在人的视觉器官上,通过视觉器官的作用而完成的一个混合效果。

这种间接混合的方式可以分为静态混合和动态混合两种。

色料减色法:从复合光中减去一种或几种单色光而得到另一种色光的效果,成为色料减色法第五章显色系统表示法:在收集各种实际色样的基础上,根据颜色的外貌,按直观的视觉感受,将颜色进行系统的、有规律的归纳和排列,并给每个色样以相应的标记(包括孟赛尔系统、奥斯瓦尔德系统、瑞典的自然色系统、中国的颜色体系)混色系统表示法:基于每一颜色都能用一组选定的三原色以适当比例混合得到的原理,用三刺激值来定量地表示颜色(CIE色度系统)颜色匹配:将两种颜色调节到视觉感受上相同的方法叫做颜色匹配,它是将不同的颜色以不同的比例进行混合,从而得到一种与原色样具有相同颜色效果的新颜色的过程。

包括色光色匹配和色料的匹配。

颜色匹配恒长性:颜色匹配不受观察者眼睛预先曝光的影响,在一种适应光照明下相互匹配的两种颜色,在另一种适应光照明下,这两种颜色仍然是相互匹配的。

颜色匹配也不受水平照明的影响,只要维持在通常的亮度水平上,颜色匹配就总是成立的。

颜色三刺激值:匹配颜色所需要的红.绿.蓝三原色数量称为颜色三刺激值光谱三刺激值:如果将各单色光的辐射能量值都保持相同来做颜色匹配实验,这时所得到的三刺激值成为光谱三刺激值色光相加原理:混合色的三刺激值为各组成色的三刺激值各自之和,可推广至多种颜色光相加色度坐标:三原色各自在R+G+B总量中的相对比例叫做色度坐标标准色度观察者:人眼的颜色视觉差异会导致测出的光谱三刺激值数值的差异,具有正常颜色视觉的人的这种差异不大的,颜色匹配需选择一批具有正常颜色视觉的人,把这些进行颜色匹配实验的人叫做“标准色度观察者”标准色度观察者颜色匹配函数:CIE1931XYZ系统中,用于匹配等能光谱刺激的XYZ三原色的数量叫做“CIE1931标准观察者光谱三刺激值”,也叫“CIE1931标准色图观察者颜色匹配函数”,简称“CIE1931标准色度观察者”Yxy表色方法:CIE1931色度上,x色度坐标代表红色原色的比例,y代表绿色原色的比例,但色度坐标只规定了色度,没有规定亮度,要准确定义一个颜色,还必须有一个亮度特征,也就是Y值的大小。

因此把用Y和色度坐标xy表示颜色的方法叫做Yxy表色方法。

主波长:利用某一光谱色光,以适当比例与一个确定的光源相混合而匹配出与样品一致的颜色,该光谱色的波长就是样品色的主波长补色:指在色谱中一原色和与其相对应的间色间所形成的互为补色关系,两个互为补色的颜色混合得到中性黑灰色色纯度:是指样品的颜色同主波长光谱的接近程度兴奋纯度:用参数光源点到样品色度点的距离与光源点到光谱色度点(或光源点到补色波长色度点)的距离之比率来表示亮度纯度:指主波长的光谱色在样品中所占亮度的比重彩色复制:通过各种手段将一种介质上的颜色在另外的介质上表现出来,其基本要求就是要忠实地重现原稿的颜色色差:彩色复制中存在的颜色差别颜色宽容度:色度图上人眼感觉不出来的颜色变化叫做颜色的宽容度均匀颜色空间:在均匀颜色空间中,人的视觉差别相等的不同颜色,在均匀颜色空间上也是基本是等距的,因而从图上两个颜色点的相对距离可以直观地看出两者颜色的差异情况,便于用两个颜色点的空间距离表示颜色的视觉距离同色异谱现象:光谱组成不同,但可以相互匹配的现象叫做同色异谱现象同色异谱色:光谱组成不同,但可以相互匹配的两种颜色称为同色异谱色第六章色谱:以某些颜料为基本色相并按一定比例和形式编排后组成一个含有一定数量的色块并有规律排列起来的颜色图样,就称为色谱四色印刷色谱(色网点色谱):采用黄、品红、青、黑四色油墨,以不同的网点面积百分比(0—100%)套印叠合,按一定的顺序排列组成,用来表现各种不同颜色的参考工具。

第七章黑体:是对入射光能全部吸收的物体,因此它也是物体中发射本领最强的物体。

在辐射作用下既不反射也不透射,而是能把落在它上面的辐射全部吸收的物体,又称作完全辐射体黑体轨迹:色度图上代表不同温度黑体(普朗克辐射体)的色度曲线色温:将光源的相对光谱功率分布与某温度下黑体辐射的相对光谱功率分布相比较,如果某一光源与黑体在某一温度时的相对光谱功率分布相吻和,那么这一光源的光色就可用此时黑体的温度来表示,称为光源的颜色温度,简称色温相关色温:有许多光源,其色度不一定能与黑体加热时的色度完全相同,只能用与之最接近的黑体的色度的色温来确定光源的色温,叫做相关色温标准照明体:指特定的光谱功率分布,这一光谱功率分布不是必须由一个光源直接提供,也不一定能用光源来实现标准光源:是指被指定的能发光的物理辐射体,如白炽灯.太阳.火等色表:人眼直接看到的光源的颜色光源的显色性:光源照射到物体上物体所产生的客观的颜色效果,称为光源的显色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