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敬畏生命》有感
敬畏生命(精品)

——读蒙田散文札记看蒙田的文章,萌生一种对于生命的敬畏之感。
细细的咂摸,一缕缕情愫在心头涌动。
总想挤出时间,把心头的这种感想写下来。
一今天下午的教师会上,校长通报了一个中学女学生自杀的事件。
事情的起因,是女学生到理发店里把头发拉直,刘海盖住了眉梢。
老师让她回去把头发处理一下,一次不行;第二次,又不行;第三次,老师说让头发回到自然状态才行。
女孩没有再回来,她用自杀的方式永远的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不能用老眼光去想当然。
我们不是学生,不能了解学生心灵世界的全部,但是我们有责任去保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生命尊严。
这种责任不是任何项考核制度上的内容,但是却是我们必须遵循的职业道德。
更多的去严格要求和尊重每个学生,是广大教师所要面对的一个永无止境的研究课题。
二古人曰:“贫而乐,富而好礼。
”因为我们纵然有物质条件上的缺憾,却有日益坚定的青云之志,让我们的精神充实而快乐。
当我们真的一无所有的时候,我们还可以因为“仰不惭于天,俯不怍于地”而享受人生的乐趣。
记得一个一出生就被生身父母抛弃的小女孩,被一贫如洗的养父母抚养长大。
小小的年龄,就帮父母做事(家里和坡里的活路只要她能干的都主动去做),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数学考试每次都得“双百分”。
八岁的她却换上了不治之症,她面对死神始终微笑着。
生命垂危的她,在医院里完成了她那个学期也是她人生中的最后一次考试——又是一个双百分。
她留下遗言,用人们捐给她治病的钱,在她的墓碑上刻下“我来过,我很乖”六个大字。
看着纪录片,我的泪水止不住的往下流。
三我们要学会从生活中,汲取生命的快乐。
乐观的人,总是善于放大生活中的欢乐。
虽然每个人得到的欢乐和忧愁是一样的,但是在乐观者的心中总是充满着欢乐的阳光。
捧读一本好书,让先哲和智慧之神引领自己走出自私愚昧和怯懦的泥沼,走向充满着希望和芬芳的心灵的芳草地。
一位哲人说:“人生是一串烦恼的念珠。
达观的人,总是笑着把它数完。
”悲观者看到的是人生经历的风风雨雨,达观的人看到的却是风停雨住后那道悬挂在天边的绚烂彩虹。
《敬畏生命》读后感

《敬畏生命》读后感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帮大家整理的《敬畏生命》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敬畏生命》读后感1读罢此文,我不由得钦佩起那靠风力吹动纤维的树木。
那些树,在有风之际,不停地,不断地播送着自己的种子,种子定不大。
但包裹种子的白色纤维大团大团,竟似云库,足可以见树木空投了多少种子。
花费那么多种子,却只有一粒成为树木,值得吗?也许不值得,但我知道为了生息繁衍,即便万死一生,那树木也必须这样做,这便是生命的价值:千万种子中的一粒种子成活足矣!我又联想到了人生,人生不也是这样吗?人生之中,有许多机遇,我们只要把握住了去拼搏,胜败都不重要。
因为你拼搏万次后,定有一次会成功。
过去,我常常因为失败而抱怨自己不如意,现在我终于明白,那是因为我投资不够大,竭力拼搏才会如意。
今天,我钦佩那种树木,在我奋力拼搏后的明天,我定会钦佩自己的《敬畏生命》读后感2张晓风在散文《敬畏生命》中,仅仅捕捉住人生一瞬间看到的景致,寥寥数笔就将生命最为动人的魅力展露无遗。
植物凭借风传递种子而得以延续生命、繁殖生命本是一件再自然、普通不过的事了,但作者却从那接连不断飘送的“白色的纤维”中深深洞觉出这些小生命的百折不挠、顽强不屈的韧性和强旺的活力:它们不遗余力地寻求生存的机会和空间,它们对生命的珍视、热爱,震撼着作者当时闲适优雅的心绪,它们的生命形式和生命内涵令作者敬佩不已,也使她感悟到生命的可敬。
行文中,作者以平等或者说尊敬的情感赞美着那些看似弱小的自然界的生命,在感叹和赞颂之余,她又联想到人类自身,“我几乎是第一次遇见生命──虽然是植物的”。
作者巧妙地借自然界的生物婉转地表达了她的思绪,其心灵的波动所产生的强大的感染力引领着我们一同进入她的情感和思维空间,共同品味、思悟生命的'伟大和内涵。
《敬畏生命》读后感3《敬畏生命》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通过不断散云状种子这一生命的伟力,告诉人们怎样敬畏生命,读了这篇短文,让我想到了李爷爷。
我读《敬畏生命》的看法

读《敬畏生命》有感在读史怀泽的《敬畏生命》之前,我一直认为我是个懂得善的人,并且能做到善的人。
但现在我才意识到自己认识的浅薄。
我曾经以为对待别人真诚、对悲惨的人和事有一颗怜悯的心就是一个善良的人。
但我从未把善深化到敬畏所有生命的高度上,我看到某个人的死去会感慨和同情,但对于大多数的动物的死亡我应该算是史怀泽所说的盲目的人了。
现代的人大部分都知道人的生存与动物休戚相关,不仅如此,自然界的所有生物都有着密切相关的关系,人们也知道保护生物的重要性。
但对于普通大众来说,这些仅停留在思想层面上,还不足以表现在行为层次上。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不得不怀疑我们是否真正有着善,或者说我们麻木不仁,又或者是史怀泽所认为的害怕由于敬畏生命和必然认识到共同体验的重要而失去自己。
读《敬畏生命》我所得到的第一个启示就是将对于人类的小爱化为对整个生物的大爱。
每一个生命都是有思想的,都有生存的权力和尊严。
它们与我们人类的生存休戚相关。
第二个启示就是要将这种认识付诸于行动,不要做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只停留在口头上的善是没有说服力的。
在一部电视剧里,我看到了一段十分震撼我的话:人都有同情心,当看到一个孤苦无助的人,人们都会说:“你好可怜。
”然后走开,但有一类人,他们有的是一颗怜悯的心,他们会伸手去救助那个不幸的人。
我们很多就是属于这种仅限于同情心的情况。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阻止我们敬畏生命的因素是如史怀泽所说的:“共同体验发生在你周围的不幸,对你来说是痛苦,你应这样认识:同甘与共苦的能力是同时出现的。
随着对其他生命痛苦的麻木不仁,你也失去了同享其他生命幸福的能力。
”这点我是深有感触。
我从来不爱看苦情戏就是因为怕体验那些不幸给自己带来的痛苦。
作为一个大学生,我们是应该最深入的实践史怀泽的敬畏生命思想的人。
做一个不麻木不仁、头脑清醒的、有着对生命崇高的敬意的人。
《敬畏生命》一文给了我对世界和生命很大的启示,但有一点我不敢苟同。
史怀泽认为自然在有意义的创造生命和无意义的毁坏生命,这一点是矛盾的。
《敬畏生命》阅读体会

《敬畏生命》阅读体会
敬畏生命阅读体会
《敬畏生命》是一本让人深思的书籍,通过讲述一系列真实的
生命故事,引发了我对生命的思考。
这本书告诉我们,生命是宝贵的,应该倍加珍惜。
每个人都有
自己的生命故事,每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
这些故事中的人经历
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但他们都坚持下来,展现了生命的坚韧
和力量。
阅读这本书让我明白了生命的脆弱性和不确定性。
我们不能掌
控生命的走向,也无法预知未来会发生什么。
因此,我们应该更加
珍惜眼前的每一天,对生活怀有感恩之心。
书中的故事也让我意识到生命的可贵在于如何对待自己和他人。
每个人都应该尊重和关心他人的生命,不伤害他人,不侵犯他人的
权益。
同时,我们也要学会关爱自己的生命,照顾自己的身心健康。
敬畏生命还意味着要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
生命中不可避免地
会遇到各种困境,但我们不能因此放弃,而是要勇敢面对并寻找解
决办法。
书中的故事给了我很多启示,让我明白了困难并不是生命
的终点,而是成长和进步的机会。
通过阅读《敬畏生命》,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生命的宝贵和神奇。
每个人都是生命的奇迹,我们应该珍视自己的生命,同时也要尊重
和珍视他人的生命。
生命是一个美丽而奇妙的旅程,让我们怀着敬
畏之心,珍惜每一天,活出精彩的人生。
读阿尔贝施韦泽的《敬畏生命》后感

读阿尔贝特施韦泽的《敬畏生命》有感
阿尔贝特施韦泽的《敬畏生命》是一本关于生命哲学的思考,它深入浅出地探讨了生命的本质和意义。
这本书让我深感震撼,它不仅让我重新认识了生命的价值,也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在书中,施韦泽强调了敬畏生命的重要性。
他认为,每一个生命都是独特的、有尊严的,都值得我们去尊重和敬畏。
这种敬畏不仅是对生命的珍视,更是对生命意义的探索。
通过敬畏生命,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和这个世界,找到生活的真正意义和价值。
读完《敬畏生命》,我对生命有了全新的认识。
生命不仅是一种物质的存在,更是一种精神的追求。
每一个生命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价值,都值得我们去珍惜和呵护。
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用自己的力量去关爱和帮助每一个生命。
此外,《敬畏生命》还让我认识到了生命的脆弱和短暂。
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应该珍惜每一天,活出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会放下一些无谓的执念和烦恼,让自己的心灵得到释放和宁静。
总之,《敬畏生命》是一本关于生命哲学的经典之作。
它不仅让我们重新认识了生命的本质和意义,也让我们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如果你对生命充满了好奇和敬畏,那么这本书绝对值得一读。
读《追寻生命的意义》有感

读《追寻生命的意义》有感读《追寻生命的意义》有感篇1一口气读完了《敬畏生命》一文,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我被种子强烈的精神感动了。
我掩卷深思。
人生最宝贵的是生命,因为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谁不万分珍惜它?但是查理?辛普森在自己非常年轻的时候,用自己弱小的身躯、微薄的力量,触动了人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那一块地方。
这究竟是为什么?是他不懂得生命的意义吗?不是,他对生命的意义了解得最清楚、最深刻。
他知道,一个人活在世界上,绝不仅仅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他人的生命变得更美好,这样的生命,才是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生命。
但是,现在,有些人却不是这样的。
他们认为人的一生太过短暂,比不上行乐就会让生命的火焰白白地燃烧。
因此,他们拼命地追求钱财和快乐,完全不顾他人的利益。
站在我们的身上,我们根本看不到闪闪发光的生命,只会看到黑乎乎的灵魂。
有些青少年虽然不是这样,但是他们追求享乐,谈到穿的、吃的,他们的兴趣爱好…他们只顾自己,这样的生命难道有意义吗?没有。
《生命的意义》一文,我深受启发。
虽然生命很短暂,但是,如果我们在短暂的生命里做出有意义的事情,就会让我们的生命体现出价值,放射出光芒。
生命中的人遇到一点困难就退缩,有的人一不顺心就轻生,白白糟蹋自己的生命…这些都是不负责任的生命态度。
生命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我们决不能让他白白流失!同学们,让我们像查理?辛普森那样用爱心为他人带来温暖和幸福时,我们的人生也将更有意义。
生命短暂,愿我们的生命在有限的时间里创造出无限的价值。
读《追寻生命的意义》有感篇2尼采说,“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在维克多《追寻生命的意义》的这本集中营自传小书中,叙述了奥斯维辛俘虏的苦难生活,以及表达“意义治疗法”的积极态度。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一个普通人的一生将要追寻其独特的理想,普通人自有他所存在的意义。
那假如是换成一个每天生活在集中营里的俘虏,失去了人身自由,经历了各种磨难,那他的人生还要追寻所谓的生命意义吗?而维克多用他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那些集中营的俘虏们的心理历程与人生故事。
敬畏生命作文(精选51篇)

敬畏生命作文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
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敬畏生命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敬畏生命作文篇1在阳光的暴晒下,在干旱的土地上,在狂风的拍打下,在滂沱大雨的洗礼下,一颗刚从泥土中探出脑袋的娇弱的小草,能在狂风暴雨下存活,真是让人敬畏。
在骄阳烈日的暴晒下,小草的叶子全都干了,全都卷了,有气无力的低着头弯着腰,像一个80多岁的老爷爷,土地上的土壤全都变得十分干旱,没有水分。
小草也没有了营养,没有了露水滋润,没有清风的吹拂,可它还是努力生长,绝不服输。
站起来后,雨水稍微小了一点点,小草身上的泥土被雨水冲刷得干干净净,小草站在土壤上似乎炫耀自己站了起来。
一颗小草的生命真是令人敬畏!不仅要经历骄阳烈火,狂风暴雨,还有经常被熊孩子踩在脚下,被人连根抜起卷草团子扔来扔去,十分可怜,还有人在草坪上随便扔垃圾。
小草的生命十分可怜无助,但它们不但不服输,而且还努力的生长,努力的活着,看着它的生命那么顽强,不禁感叹它真是令人敬畏!敬畏生命作文篇2最近,我学了一篇故事叫《生命的壮歌》,这是一篇感肺的故事。
读了这个故事以后,我忽然觉得动物比人类更善良更可敬。
此时,我脑海中总浮现出令人悲哀的两个场面:蚂蚁面对大火临危不俱,迅速扭成一团,朝着河岸突围,虽然外层蚂蚁已经烧死了,但是蚁团却不见缩小;面对猎人无情的枪口,老龄羊让年轻羚羊踏着它的脊梁跳到对面的悬崖边,而老龄羊却死了。
这是多么可敬的精神啊!难道动物们不知道生命的可贵吗?不,它们非常清楚生命的可贵,可是面临危险,他们却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死的危险留给自己。
可敬!可叹!此刻,我也非常憎恨那些游人和猎人,如果那些游人小心一点,外层的蚂蚁就不会烧死了;假如那个狩猎队不去追捕羚羊们,老龄羊也就不会死了。
所以,我今天来这里就是要呼吁人们:请敬畏生命,善待动物吧! 敬畏生命作文篇3和李文兰事件相似的是孙志刚案。
《敬畏生命》读书心得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敬畏生命》读书心得篇一:《敬畏生命》读后感《敬畏生命》读后感今天,我读了《敬畏生命》这篇文章,我心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
这篇文章使我深刻明白了,我们只有对生命拥有敬畏之心时,世界才会在我们面前呈现出他的无限生机,我们人类也才会时时处处感受到生命的高贵与美丽。
在这个星球上,拥有生命神性光辉的也不仅仅只有人类,包括其他一切生物也是如此,比如勤劳的蚂蚁,自由自在的小鸟,高原精灵藏羚羊和海上救生员鲸等,甚至还有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及参天的古树,都无不丰富地蕴涵着生命世界的底蕴。
在浩瀚的生物海洋里,有益于人类的生物我们姑且不论,即使是一只害虫,它虽然在人们的厌恶、唾弃和捕杀中生存,但它无意中也为自己的天敌(益虫)提供了食物,从而能保证益虫更好的生存,维系着整个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确实,我们应该敬畏地球上的一切生命,这不仅仅是因为人类有怜悯之心,更因为它们的命运就是人类的命运,当它们被杀害殆尽时,延续地球的生物链遭到破坏,人类就像是最后一块多米诺骨牌,接着倒下的也便是自己了。
记得去年的夏天,我走在放学的路上,忽然看到有一个小男孩捉住一只蝴蝶后肆意摧残,蝴蝶在惊恐、怯懦和无奈中瑟瑟发抖,小男孩玩儿够了,就任意撕毁那衬托蝴蝶美丽的地方----翅膀,我急忙上前制止他,可还是晚了一步,他已经把蝴蝶重重的扔在地上,我拣起来一看,被玩弄的奄奄一息的蝴蝶在我手中挣扎了几下,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我眼前仿佛出现了这只蝴蝶往日那舒展着美丽翅膀自由自在飞翔的一幕,而那一刻,一切将成为一个美丽的回忆??这件事使我至今不能忘却,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约束着我。
有一首歌中所唱的“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我们人类只有敬畏生命,崇尚科学,热爱大自然,都怀着一颗慈爱的心,那么我们的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才将会变的更和谐,人们的生活才会更幸福。
就让我们共同呼吁: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共同托起美好的明天吧!篇二:敬畏生命读后感《敬畏生命》读后感0000000对生命的敬畏自古就有许多故事,而唯一把对生命的敬畏当做一生的事业去奋斗的只有一个人,他就是阿尔贝特·史怀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敬畏生命》有感
杨红物电2010级3班 2010070364
阿尔贝特·史怀泽是一位法国学者,更是当代具有广泛影响的思想家,1952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被爱因斯坦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人物之一”,他创立了“敬畏生命”的伦理学。
他认为,敬畏生命,生命的休戚与共,是世界上的大事。
“善是保存和促进生命,恶是阻碍和毁灭生命。
”假如我们摆脱自己的偏见,抛弃我们对其他生命的疏远性,与我们四周的生命休戚与共,那么我们就是道德的。
只有这样,我们才是真正的人。
他以“敬畏生命”为核心的生命伦理学去强调世界和平、环保运动的重要思想。
《敬畏生命》读后,给人一种震撼,一种对生命的震撼!世界给予我们无限生机,塑造了生命的高贵、美丽和富饶。
人类自诩为自然之最,更应该理解和尊重生命,感受自然之趣,感受生命之美。
书中写到:史怀泽在非洲行医时,有一天黄昏,看到几只河马在河中与他们所乘的船并排而游,突然感悟到了生命的可爱与神圣。
于是,“敬畏生命”的思想在他的心中蓦然生出,并且成为他此后所努力倡导和不懈追求的事业。
这也让我想起村上春树在《边境边景》中写到的:我与朋友(名字记不得了)在岛上过夜,水漫过了帐篷,我无心睡眠,起身看见海蟹游走,林中蝉鸣不停,偶尔鸟下觅食……只是静静看着,便感受到生命的活力。
想必,村上当时的心境正同于史怀泽吧。
生命,对于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定义,也有着不同的意义。
但是,即使相隔不同时空,可是人对生命的敬畏却是相同的。
也许,感受生命并不需要你有太多在意;也许,那只是瞬间,生命的奇迹便能浸入人心……看花开,看叶落,听蝉鸣,听鸟语,点点滴滴……我庆幸,我也曾有过看鱼而神游的心境,那是一种无法言语的感觉。
你只是单单看着,就有种与鱼同游的感受,灵动而清晰。
感受生命,是一种心境。
没有谁可以教会你,只能靠自己在生活中去慢慢摸索、探寻。
直到有一天,你能读懂一花一叶中的情语,能欣赏到虫鱼鸟兽的抚媚。
倾听生命的美好,感受自然的神奇。
想起高中时的一篇文章,也叫《敬畏生命》,作者是张晓风,文章讲述作者在印第安纳州夏天下午河畔看柳絮飘飞时对生命的感叹。
或许我们都只是大自然的匆匆过客,各自扮演着自己的角色。
而生命却让原本平淡无奇的世界,充盈着色彩,也正是生命缔造世界的神奇。
其实,也只有我们怀揣对生命的敬畏之心时,世界才会在我们面前呈现出它的无限生机,我们才会时时处处感受到生命的高贵与美丽。
地上搬家的小蚂蚁,春天枝头鸣唱的鸟儿,高原雪山脚下奔跑的羚羊,大海中戏游的鱼儿……这无不丰富了生命世界的内涵。
正因为这些,我们才能在时时处处的体验中获得“鸢飞鱼跃,道无不在”的生命顿悟与喜悦。
所以每每听到有关生命的故事,无论温馨或者惊心,我们都会有丝丝触动。
以前看过一个报道:一辆车以很快的速度撞到了正飞快过马路的一只
狗,狗被撞飞到了很远的距离,但又立刻爬了起来,嘴里衔着的骨头还没掉落,然后继续跑着。
它在一个墙角停了下来,那里是一只母狗和几只小狗。
那只被撞的狗把骨头放下,用头蹭了蹭母狗的头就倒下,就这样再也没有站起来过……
无论这个故事真实与否,我选择相信它是真的!不需任何多余的话语去解释,它以足以证明生命的可贵、坚强,还有些许无奈。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逝去,因为爱而赞美;离别,因为情而感动。
有太多未知我们无法揣测,唯一可做的,只是珍惜生命。
我们每个人都在这个世界里不断找寻我们需要的东西,找寻我们追求的东西。
可是结果与我们预期的总会有偏差,我们会迷茫,会无所适从……有的人选择放弃,有的人却不断追寻。
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失败了。
我们始终在追求的到底是什么?答案就是自己对于生命意义的诠释。
蚊子无时无刻都在找寻目标,好让自己饱餐一顿,这也许就是它生命的意义。
但是一个巴掌拍过去,短暂的生命就此完结。
飞蛾也许不知道自己飞向烛光便是终结,它飞向了自己编造的梦。
也许生命的意义对于它们来说就是一时的饱腹或者一瞬间的辉煌。
这些我们都无法理解,或许有朝一日我们可以直接与它们沟通,那时我们也许会理解生命对于它们的意义。
“不论何时何种方式,我的生命对于另外一个生命贡献出他自身,我的生命意识都经过了一个从有限到无限的融合的愿望,在这个愿望里生命是一个整体。
”奉献对于任何生命来说都不是那么容易,为了另外的生命而献出自己的生命,有的人会觉得愚蠢,可是有的人则会毫不犹豫,为什么?对于生命的看重难道不一样吗?答案是对于自己生命价值的看待不同。
我们总是希望在自己危难的时候,有人能挺身而出,可是在我们看到其他生命有危险的时候,我们在干什么呢?看到桌上的鱼翅,看到跳动的猴脑,看到满桌的野味……我们到底作何感想!也许我们会理所当然的吃下去。
可是我们难道就没有反思,假如自己是那一盘端上餐桌的美味会怎么样?也许我们永远就笑不出来了。
同样是生命,为何不能平等对待,心生敬畏?自然所赋予的本应称赞,绝非屠戮。
史怀泽说:“敬畏生命的伦理就是促使任何人关怀他周围的其他生命。
”可是我们如何在整个世界中找到一个平衡呢?佛教戒杀生,主食素;还有什么众生平等。
难道这就是对于生命的关怀吗?曾经想过这样的问题:难道花花草草就不是生命吗?吃荤与吃素有本质的区别吗?其实我们每一种生命为了活下去,都会去夺取其他生命,但是那并不意味着我们没有对生命抱有敬畏的态度。
我们一直都希望能和谐共处,希望爱在人间。
可是这份爱怎么才能传递出去?这是一个问题。
自然已经在向人类施加惩戒!风沙侵蚀,水土流失,生态多样性丧失……难道这些种种教训还不够,难道非得等到面临自己的绝灭才会想到治理!是该清醒的时候了,沉睡只会灭亡。
“危及我们休戚与共的能力和意志的是日益强加于人的这种考虑:这无济于事!你为防止或减缓痛苦、保存生命所做的和能做的一切,和那些发生在世界上和你周围,你又对之无能为力的一切比较起来,是无足轻重
的。
的确,在许多方面,我们是多么的软弱无力,我们本身也给其他生物带来了多少伤害,而不能停止。
想到这一点,真是令人害怕。
”亦如书中所说,我们对大局可能无能为力,但是,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到尊重生命,凝聚的力量是巨大的。
打鱼投放小鱼苗,伐木注意再生产的能力,不要随意抛弃猫狗等宠物……这些都是举手之劳。
每次看《动物世界》,无论听多少次,心灵都会受到震撼:“每一个生命都是一段传奇,每一段传奇都有动人的故事。
尊重生命就是珍惜身边的他人。
”
敬畏生命,也是珍惜。
丰子恺曾劝告小孩子不要肆意用脚去踩蚂蚁,不要肆意用火或用水去残害蚂蚁,他认为自己那样做不仅仅出于怜悯之心,更是怕小孩子那一点点残忍之心以后扩大开来。
心生怜悯,心存感激。
所以,敬畏生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