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复习题及其答案

合集下载

环境影响评价试题及答案

环境影响评价试题及答案

环境影响评价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以下属于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目的之一的是:A. 提高项目的投资回报率B. 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C. 增加政府收入D. 促进项目的顺利实施答案:B2.环境影响评价程序的基本步骤不包括:A. 项目筛选B. 问题识别与评价C. 方案比选与评价D. 环境效益评价答案:D3.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中通常包括以下内容,除了:A. 项目概况B. 环境基线调查结果C.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D. 施工过程安全措施答案:D4.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应当优先采用的环境保护原则包括:A.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B. 污染者负担原则C. 事前保护原则D. 合理利用资源答案:A5.下列哪项是环境影响评价的评价指标之一?A. 投资回报率B. 社会效益C. 项目实施难度D. 经济效益答案:B6.环境影响评价的实施机关是:A. 国家发改委B. 国家环境保护部门C. 地方政府D. 项目建设单位答案:B7.下列哪项不属于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A. 环境现状评价B. 环境影响预测C. 环境保护方案D. 经济效益评价答案:D8.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方法包括以下几种,除了:A. 现场调查B. 实验室分析C. 数据分析D. 民意调查答案:B9.环境影响评价法律法规的主要依据是:A. 环境保护法B. 建设工程环境保护管理办法C.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D. 国家人民代表大会决议答案:A10.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原则之一是:A. 项目审批优先B. 顺利实施为主C. 公众参与D. 快速决策答案:C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请简要介绍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流程。

答案: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流程包括项目筛选、问题识别与评价、方案比选与评价、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环境管理措施和监测措施,以及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编制和批准等环节。

2.请举例说明环境影响评价的实际应用场景。

答案:环境影响评价的实际应用场景包括新建工业园区、建设扩建水利工程、开发矿山资源、建设交通基础设施等项目。

环境影响评价师考试题库及答案

环境影响评价师考试题库及答案

环境影响评价师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确定项目选址B. 评估项目对环境的影响C. 制定环境保护措施D. 获得政府批准答案:B2.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应包含哪些内容?A. 项目概况和环境现状B. 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C. 环境保护措施和监测计划D. 所有上述内容答案:D3. 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有哪些?A.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B.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和项目环境影响评价C. 环境质量评价和环境风险评价D. 社会环境影响评价和自然环境保护评价答案:A4. 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通常包括哪些步骤?A. 准备、筛选、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B. 筛选、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C. 准备、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和批准D. 准备、筛选、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和批准答案:D5. 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现状调查通常包括哪些方面?A. 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B. 经济环境和文化环境C. 政治环境和法律环境D. 技术环境和管理环境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6. 环境影响评价中,可能需要考虑的环境因素包括哪些?A. 大气污染B. 水污染C. 土壤污染D. 噪声污染答案:ABCD7.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审查过程中,可能涉及哪些部门?A. 环境保护部门B. 建设单位C. 公众代表D. 相关行业专家答案:ACD8. 环境影响评价中,哪些是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项目?A. 可能造成重大环境影响的项目B. 可能造成轻度环境影响的项目C. 可能造成区域性环境影响的项目D. 所有建设项目答案:AC9. 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原则包括哪些?A. 预防为主B. 公众参与C. 科学决策D. 经济合理答案:ABC10. 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风险评价通常包括哪些内容?A. 风险识别B. 风险评估C. 风险管理D. 风险沟通答案:ABCD三、判断题11. 环境影响评价是一种事后评价,即在项目实施后进行。

环境影响评价习题集及答案

环境影响评价习题集及答案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试复习题集和答案填空题:1、环境标准的分类:(国家环境标准)(地方环境标准)2、需要环评的规划种类:(综合性)(指导性)。

3、生态多样性含义:(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是世界环境保护的核心问题。

4、生态环境影响识别要点:(影响因素的识别)(影响对象的识别)(影响效应识别)。

(注意主体和受体识别的内容)5、环境影响预测方法:(数学模型法)(物理模型法)(类比调查法)(专业判断法)。

6、大气自净能力:是指由于大气自身的运动而使大气污染物输送、稀释扩散,从而起到对大气的净化作用,包括(平流输送)、(湍流扩散)和(清除)等机制。

7、清洁生产定义: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及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消除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8、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及制度。

9、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报告表由(具有相应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的机构)编制。

10、三个阶段:(建设阶段)(运营阶段)(服务期满后或退役期)。

11、生态系统的定义:指生命系统及非生命(环境)系统在特定空间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及功能的系统,它是生态影响评价的基本对象。

生态系统最重要的运行过程是(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以和(调节反馈)的调控过程。

12、评价因子的筛选在(影响识别的)基础上得到的。

13、(水)和(湍流)是影响大气扩散能力的主要动力因子。

(热力因子)14、大气总量控制因子:(SO2)(烟尘)(工业粉尘)。

15、噪声根据辐射特性和其传播距离分类:点声源、线声源、面声源16、水污染物根据其性质分类:(持久性污染物)(非持久性污染物)(酸碱污染物)(废热);按生产和进入环境的方式分为(点源)和(面源)。

环境影响评价试题(含参考答案)

环境影响评价试题(含参考答案)

环境影响评价试题(含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60题,每题1分,共60分)1、对于经判定需预测二次污染物的项目,预测范围应覆盖PM2.5年平均质量浓度贡献值占标率大于( )的区域。

A、5%B、3%C、10%D、1%正确答案:D2、某规划项目需模拟二次PM2.5和O3,选用( )模型进行进一步预测。

A、CALPUFFB、AERMODC、AEDTD、区域光化学网格模型正确答案:D3、对评价项目环境影响的预测,是指对能代表评价项目的( )变化的预测。

A、特征质量参数B、重要质量参数C、各种环境质量参数D、常规质量参数正确答案:C4、对于固定声源评价,一定要绘制等声级线图,是( )评价的基本要求。

A、一级和二级B、三级C、二级D、一级正确答案:A5、某工厂冷却塔外1m处,噪声级为100 dB(A),厂界值要求标准为60dB(A),在不考虑屏障衰减的情况下,厂界与冷却塔的最小距离应为( )。

A、80mB、100mC、50mD、60m正确答案:B6、一般户外、噪声敏感建筑物户外、噪声敏感建筑物室内进行环境噪声的测量时,距地面高度的共同要求是( )。

A、≥1.2mB、≥1.5mC、≥1mD、以上都不对正确答案:A7、某水样pH为6.5,如采用单项指数法评价,其指数为( )。

A、0.93B、0.2C、1.08D、0.5正确答案:D8、我国现有的噪声标准中,主要评价量为( )。

A、等效声级和计权有效感觉噪声级B、等效声级和计权有效感觉连续噪声级C、等效连续A声级和计权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D、等效连续A声级和计权等效连续噪声级正确答案:C9、某生态影响型建设项目所在地干燥度为2.8,且常年地下水平均埋深为1.7m,该项目敏感程度分级为( )。

A、不敏感B、敏感C、一般敏感D、较敏感正确答案:D10、《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必须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作出评价, ( )防治措施,经项目主管部门预审并依照规定的程序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环境影响评价培训试题答案

环境影响评价培训试题答案

环境影响评价培训试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原则是什么?A. 科学性、客观性、公正性B. 全面性、预防性、公开性C. 参与性、系统性、实用性D. 以上全是答案:D2. 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是什么?A. 确定项目是否可行B. 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C. 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D. 以上全是答案:D3. 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通常包括哪些阶段?A. 筛选、确定评价等级B.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C.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D. 所有以上阶段答案:D4. 环境影响报告书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A. 项目概况B. 环境现状C. 环境影响评价D. 所有以上内容答案:D5. 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主要方式包括哪些?A. 公开征求意见B. 召开公众听证会C. 发布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 所有以上方式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1. 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通常包括哪些方面?A. 建设方案分析B. 环境现状调查C. 环境影响预测D. 环保措施与投资答案:ABCD2. 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现状调查应包括哪些要素?A. 大气环境B. 水环境C. 声环境D. 生态环境答案:ABCD3. 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法规依据主要包括哪些?A. 环境保护法B. 环境影响评价法C.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D. 相关行业环境保护标准答案:ABCD4. 环境影响评价的报告书应包括哪些附件?A. 环境监测数据B. 公众意见调查报告C. 环境影响评价证书D. 项目批准文件答案:ABCD三、判断题1. 环境影响评价只针对可能产生负面影响的项目进行。

(错)2. 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是保障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维护生态平衡。

(对)3.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不需要包含建设单位的环保投资计划。

(错)4. 公众参与是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对)5. 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法规依据不包括国际公约和协议。

(错)四、简答题1. 简述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

环境影响评价评价复习题及其答案

环境影响评价评价复习题及其答案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题及其答案、名词解释1.环境影响评价(P2)是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和制度。

2.环境质量参数为表示环境质量的优劣程度和变化趋势的对环境中各种物质的测定值或评定值。

根据环境的客观属性提出的,用以表现环境质量及其变化趋势的指示性变量。

3.熏烟型烟羽即漫烟型烟羽,多出现在日出后辐射逆温被破坏时。

此时,烟轴之上有逆温层,而烟轴之下至地面间气层不稳定,因而烟羽上升扩散到一定程度就受到逆温层的阻挡,使垂直扩散空间仅局限于地面至逆温层底之间。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低层风小,则大气稀释能力就更低,高浓度的烟羽会迅速扩展到地面,造成地面的严重污染。

烟雾事件大都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

4.氧亏亦称“缺氧量”,指水体中饱和溶解氧和现存溶解氧之差,计量单位mg/L。

耗氧愈多,氧亏愈大,同时由大气补充水中的氧量也愈多。

5.土壤环境容量土壤环境容量又称土壤负载容量,是一定土壤环境单元在一定时限内遵循环境质量标准,既维持土壤生态系统的正常结构与功能,保证农产品的生物学产量与质量,又不使环境系统污染超过土壤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6.环境质量(P1)环境状态品质优劣(程度)的表示,是在某个具体的环境中,环境的总体或其中的某些要素对人群健康、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的量化表达,是因人对环境的具体要求而形成的对评定环境的一种概念。

7.环境容量(P1)指在一定行政区域内,未达到环境目标值,在特定的产业结构和污染源分布条件下,根据该区域的自然净化能力,所能承受的污染物最大排放量。

8.辐射逆温由于地面辐射冷却而形成的逆温。

9.土壤背景值(P131)指一定时期内某一指定区域中未受污染破坏的土壤中有关评价指标的平均含量。

10.城市热岛效应指城市温度高于郊野温度的现象。

由于城市地区水泥、沥青等所构成的下垫面导热率高,加之空气污染物多,能吸收较多的太阳能,有大量的人为热进入空气;另一方面又因建筑物密集,不利于热量扩散,形成高温中心,并由此向外围递减。

环境影响评价基础知识复习题

环境影响评价基础知识复习题

环境影响评价根底学问复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一搬分三个阶段,即(C )。

A 预备阶段,正式工作阶段,报告书编制阶段B 预备阶段,正式工作阶段,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阶段C 前期预备、调研和工作方案,分析论证和推测评价,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D 前期预备、调研和工作方案,分析论证和推测评价,报告书编制2、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公众参与应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中的( C) 阶段完成。

A 前期预备、调研和工作方案阶段B 分析论证和推测评价阶段C 贯穿于环评的各阶段中D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阶段3、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D)需进展资源合理性分析。

A 全部建设工程B 已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C 污染型工程D 未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4、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在环境影响因素识别时,(A)应作为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内容。

A 对建设工程实施形成制约的关键环境因素或条件B 大气环境和水环境的推测和评价C 环境现状调查和评价D 环境保护措施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分析5、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评价因子筛选时,应重点关注〔D〕。

A 环境保护目标B 建设工程特点C 特征污染物D 环境制约因素6、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依据评价范围〔C〕,确定各评价因子所承受的环境质量标准及相应的污染物排放标准。

A 各环境要素的历史特点B 各环境要素的现状特点C 各环境要素的环境功能区划D 各环境要素所影响程度7、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的选取应承受〔C〕。

A 定量评价为主B 定性评价为主C 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以量化评价为主D 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以定性评价为主8、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工程分析应用的数据资料要真实、准确、可信,类比分析数据、资料应分析其〔D〕。

环境影响评价考试知识点整理题目与答案

环境影响评价考试知识点整理题目与答案

环评复习题一、单选1.将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的依据是(D)A.环境功能的不同B.环境范围的大小C.环境要素的不同D.环境要素的形成2. 首创“三同时”制度的国家是(D)A.美国B. 日本C.德国D.中国3.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应当编制(B)A.环境影响报告书B.环境影响报告表C.环境影响分析表D.环境影响登记表4.环境噪声具有的特点是(C)A.易评估性和暂时性B.分散性和持续性C.无形性和多发性D.危害大和复杂性5.首创“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国家是(A)A.美国B. 日本C.德国D.中国6.我国《水污染防治法》规定,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对实现水污染达标排放仍不能达到国家规定的水环境质量标准的水体,可以实施重点污染物排放的(D)A.限期治理制度B.排污许可制度C.浓度控制制度D.总量控制制度7.不属于环境概念范畴的是(C)A.大气B.矿藏C.野生动物D.自然保护区8.环境影响报告书经(C),计划部门方可批准建设项目设计任务书A.批准前B.批准过程中C.批准后D.经项目主管部门预审后9.下列环境因素中,不属于环境敏感区范围的是(D)A.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珍稀动植物栖息地或特殊生态系统C.人口密集区、文教区、党政机关集中办公地点D.城市规划中的工业企业10.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对其主持完成的(A)承担相应责任A.环境影响评价相关工作的技术文件B.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C.环境保护调查报告D.环境保护验收申请表二、多选1.复杂地形系指(ABCD)A. 山区B.丘陵C.沿海D.大中城市的城区E.平原2.项目实施过程各阶段拟预测的水质参数应根据(ABCD)筛选和确定A.工程分析 B环境现状 C评价等级 D当地的环境要求3.目前使用较多的水环境预测方法有(ABCD)A 数学模式法 B物理模型法 C类比调查法 D专业判断法4.在拟定环境保护对策与措施时,应遵循“预防为主”的原则和下列优先顺序(ABCDE)A.预防措施B.最小化措施C.减量化措施D.修复补救措施E.重建措施5.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二类区为城镇规划中确定的(ABCDE)A.居住区B.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C.文化区D.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E.特定工业区6.依据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按功能高低依次划分为五类其中III类主要适用于(AB)A.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B.鱼虾类越冬场、泗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C.工业用水区D.农业用水区7.《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2类标准适用于(ABC)混杂区A.居住B.商业C.工业D.文教机关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排入(ABC)的污水执行二级标准A,GB3838中IV类水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题及其答案一、名词解释1.环境影响评价(P2)是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和制度。

2.环境质量参数为表示环境质量的优劣程度和变化趋势的对环境中各种物质的测定值或评定值。

根据环境的客观属性提出的,用以表现环境质量及其变化趋势的指示性变量。

3.熏烟型烟羽即漫烟型烟羽,多出现在日出后辐射逆温被破坏时。

此时,烟轴之上有逆温层,而烟轴之下至地面间气层不稳定,因而烟羽上升扩散到一定程度就受到逆温层的阻挡,使垂直扩散空间仅局限于地面至逆温层底之间。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低层风小,则大气稀释能力就更低,高浓度的烟羽会迅速扩展到地面,造成地面的严重污染。

烟雾事件大都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

4.氧亏亦称“缺氧量”,指水体中饱和溶解氧和现存溶解氧之差,计量单位mg/L。

耗氧愈多,氧亏愈大,同时由大气补充水中的氧量也愈多。

5.土壤环境容量土壤环境容量又称土壤负载容量,是一定土壤环境单元在一定时限内遵循环境质量标准,既维持土壤生态系统的正常结构与功能,保证农产品的生物学产量与质量,又不使环境系统污染超过土壤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6.环境质量(P1)环境状态品质优劣(程度)的表示,是在某个具体的环境中,环境的总体或其中的某些要素对人群健康、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的量化表达,是因人对环境的具体要求而形成的对评定环境的一种概念。

7.环境容量(P1)指在一定行政区域内,未达到环境目标值,在特定的产业结构和污染源分布条件下,根据该区域的自然净化能力,所能承受的污染物最大排放量。

8.辐射逆温由于地面辐射冷却而形成的逆温。

9.土壤背景值(P131)指一定时期内某一指定区域中未受污染破坏的土壤中有关评价指标的平均含量。

10.城市热岛效应指城市温度高于郊野温度的现象。

由于城市地区水泥、沥青等所构成的下垫面导热率高,加之空气污染物多,能吸收较多的太阳能,有大量的人为热进入空气;另一方面又因建筑物密集,不利于热量扩散,形成高温中心,并由此向外围递减。

11.连续A声级(P86)用于连续稳定噪声源及影响评价的A声级。

(课本中无明确定义)设置了“A计权网络”从而使接收到的噪音在低频处有较大的衰减而在高频处甚至稍有放大的声学测量仪器测得的声级。

12.危险废物(P97)泛指除放射性废物以外,具有毒性、易燃性、爆炸性、反应性、腐蚀性、传染性因而可能对人类的生活环境产生危害的废物。

13.统计噪声级(P87)统计噪声级是指在某点若噪声级有较大波动时,用于描述其噪声随时间变化状况的统计物理量,一般用L10、L150、L190表示。

14.污染分担率(P62)Kij=(Cij/Ci)*100% 式中Ci-i类污染因子的浓度值:Cij-i类污染因子的第j个(或类)污染源在同一接受点上所产生的浓度。

15.熏烟(P57)是指大气边界上层稳定内积聚起来的污染物急剧向下混合,烟流迅速扩散到地面,地面浓度突然增高的现象。

夜间产生的贴地逆温层在日出后,将逐渐自下而上地消失,形成一个不断增厚的混合展。

原来在逆温层中处于稳定状态的烟羽进入混合层后,由于其本身的下沉和垂直方向的强扩散作用,污染物在垂直方向将接近均匀分布,出现所谓的烟熏现象。

16.卫生防护距离(P60)卫生防护距离,系指产生有害因素的部门(车间或工段)的边界至居住区边界的最小距离。

(课本中无明确定义)17.(海陆风)土壤本底值(P131)土壤本底值是指未受人为污染的土壤中污染物的平均含量。

18.等效连续A声级(P87)一般噪声源的A声级或在某一受声点测量到的A 声级往往是随时间变化的,因此需要引入某一时段内的平均A声级评价量——等效连续A声级。

19.产品排污系数指在典型工况生产条件下,生产单位产品(实用订单为原料等)所产生的污染物量经过末端治理设施削减后的残余量,或生产单位产品(实用单位原料)直接排放到环境中的污染物量。

当污染物直排时,排污系数与产污系数相同。

20.危险风速(P54)危险风速又称地面最大浓度临界风速,是指当有烟气抬升时,污染物的落地浓度达到绝对最大值时所对应的风速。

在风速对地面浓度稀释与增大的双重作用影响下,地面最大浓度Cm既与平均风速成反比,又随u增大(抬升高度△H减小)而增大。

因而Cm不随u的增加而单调变化,它存在一个最大值。

21.环境影响识别(P21)环境影响识别就是要找出所有受影响(特别是不利影响)的环境因素,以使环境影响预测减少盲目性、影响分析增加可靠性、污染防治对策具有针对性。

22.环境背景值亦称自然本底值。

是指在不受污染的情况下,环境组成的各要素,如大气、水体、岩石、土壤、植物、农作物、水生生物和人体组织中与环境污染有关的各种化学元素的含量及其基本的化学成份。

它反映环境质量的原始状态。

23.大气稳定度叠加在大气背景场上的扰动能否随时间增强的量度。

也指空中某大气团由于与周围空气存在密度、温度和流速等的强度差而产生的浮力使其产生加速度而上升或下降的程度。

24.氧垂曲线水体受到污染后,水体中的溶解氧逐渐被消耗,到临界点后又逐步回升的变化过程。

25.区域环境影响评价(P139)是在一定区域内以动态的、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从整体上综合考虑区域内拟幵展的各种社会经济活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并据此制定和选择维护区域良性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佳经济规划或方案,同时也为区域开发规划和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26.环境(P1)是指人类以外的整个外部世界的总和。

具体地说,环境是指围绕着人群的空间以及其中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体。

27.点源污染具有固定排放点的污染源。

28.面源污染是指溶解的和固体的污染物从非特定地点,在降水或融雪的冲刷作用下,通过径流过程而汇入受纳水体(包括河流、湖泊、水库和海湾等)并引起有机污染、水体富营养化或有毒有害等其他形式的污染。

29.环境标准(P11)控制污染、保护环境的各种标准的总称,是由国家按照法定程序制定和批准的技术规范。

30.普通指数法(P23)一般的指数分析评价,先引入环境质量标准,然后对评价对象进行处理,通常就以实测值(或预测值)C与标准值Cs的比值作为其数值:P=C/Cs。

31.综合指数法(P24)在各单因子影响评价已完成的基础上,为求所有因子的综合评价,可引入综合指数。

等权综合:P=∑∑Pij Pij=Cij/Csij(i——第i个环境要素,j——第i个环境要素中的第j个环境因子)32.固体废弃物(P96)是指在生产生活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

33.固体废弃物处理的“三化”原则(P104)无害化:基本任务是将固体废物通过工程处理,达到不损害人体健康、不污染周围的自然环境的目的。

减量化:基本任务是通过适宜手段减少或减小固体废物数量和容积。

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减少产生(前端),另一方面对其处理利用(末端)。

资源化:基本任务是采用适宜工艺从固体废物中回收有用的物质和能源。

34.土壤污染物临界含量(P131)是指植物中的化学元素的含量达到卫生标准或使植物显著减产时土壤中该化学元素的含量。

35.清洁生产(P142)不断采用改进设计,使用淸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生产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36.环境要素环境要素也称作环境基质,是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

37.污染负荷比某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Pi占该厂等标污染负荷Pn的百分比,称为该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比Ki。

38.等标污染指数是指所排放污染物的浓度超过排放标准的倍数,简称超标倍数。

39.等标污染负荷Pij=NijQij=(Cij/C0i)*Qij=Gij/C0i(Gij:第j个污染源第i个污染物的排放量。

C0i:第i个污染源中的第i个污染物的标准浓度。

)40.单因子评价指数(P36)Ij=Cj/Sj(Cj——第j种评价因子在环境中的检测值,Sj——第j种因子的评价标准)41.多因子评价指数(P24)对于每一个待评价的环境要素,通常都需要对该要素中的多个因子的单因子评价指数进行综合,将多因子目标值组合成一个指数,这就是该环境要素的多因子评价指数。

42.环境质量分级一级标准为保护区域自然生态、维持自然背景的土壤质量的限制值。

二级标准为保障农业生产,维护人体健康的土壤限制值。

三级标准为保障农林生产和植物正常生长的土壤临界值。

43.均值型多因子环境质量评价指数(Cj——第j种评价因子在环境中的检测值,Sj——第j种因子的评价标准)44.计权型多因子环境质量评价指数Wi——某种污染物的权重二、填空题1.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管理分为编写环境影响报告书的项目、编写环境影响报告表的项目和编写环境影响登记表的项目。

2.环境质量参数包括两类:一类是常规参数,一类是特征参数。

3.干绝热垂直递减数值上等于 0.986 K/100m。

4.风速廓线公式为。

5.烟囱的有效源高He= ;大气横向扩散参数σy= 。

6.水体自净过程中溶解氧的变化曲线又叫氧垂曲线。

7.环境噪声评价一般一级评价要求该项目边界往外 200 m内为评价工作范围;对机场要求飞行跑道两端各 15 km,侧向 2 km为评价范围。

8.《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环境空气质量划分为三类功能区,标准分为三级。

9.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是对项目实施所引起的大气环境影响的程度、范围和概率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通过适当的评价手段和模式计算,分析建设项目在建设施工期和建成后的生产期所排放的主要气载污染物对大气环境可能带来的影响程度和范围,为优化项目选址、制定大气污染防治的措施、确定污染源设置等提供决策依据,为环保工程设计工作提供指导。

10.工程分析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的基础,贯穿于环评工作的全过程。

其主要内容是分析建设项目污染物产生及排放的种类、特性、浓度、源强、排放规律和排放形式等。

同时,也对建设项目的清洁生产水平、污染防治措施、技术经济可行性及平面布局的合理性进行分析。

11.水环境影响预测方法大致分三类,分别为:数学模型法、物理模型法及类比分析法。

12环境标准是环境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工具和手段,在环境管理工作中有众多应用。

首先,它是表诉环境管理目标和衡量环境管理效果的重要标志之一;其次,在进行环境现状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时,环境标准承担了尺度的角度。

而在制定环境规划、进行功能分区时,各功能区的环境目标需用环境标准来表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