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成语用错示例

合集下载

100个容易误用的成语

100个容易误用的成语

100个容易误用的成语1.成语名称:明日黄花-成语的解释:原指重阳节过后的菊花,比喻过时的事物。

-误用的示例:他总是喜欢谈论明日黄花的事情。

-误用的原因:常被误解为未来的事情,实际上是指已经过时的事物。

2.成语名称:空穴来风-成语的解释:比喻消息和谣言的传播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

-误用的示例:他的话完全是空穴来风,没有根据。

-误用的原因:常被误解为无中生有,实际上是指有一定根据。

3.成语名称:炙手可热-成语的解释:形容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

-误用的示例:这部电影上映后,导演炙手可热。

-误用的原因:常被误解为非常受欢迎,实际上是指权势大。

4.成语名称:万人空巷-成语的解释: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误用的示例:这家新开的餐厅万人空巷,非常热闹。

-误用的原因:常被误解为街道空无一人,实际上是指人们都出来观看,街道上人很多。

5.成语名称:不刊之论-成语的解释:指正确的、不可更改的言论。

-误用的示例:他的观点是不刊之论,不值得一驳。

-误用的原因:常被误解为错误的言论,实际上是指正确的言论。

6.成语名称:首当其冲-成语的解释: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

-误用的示例:他总是首当其冲,领导团队。

-误用的原因:常被误解为带头或领先,实际上是指最先受到攻击。

7.成语名称:一言九鼎-成语的解释:形容说的话分量很重,能起很大作用。

-误用的示例:他的话一言九鼎,大家都很信服。

-误用的原因:常被误解为说话不可靠,实际上是指说话有分量。

8.成语名称:洛阳纸贵-成语的解释:原指西晋都城洛阳之纸,因大家争相传抄左思的作品《三都赋》,以致纸价腾贵。

后喻作品为世所重,风行一时,流传甚广。

-误用的示例:他的新书一出版,洛阳纸贵。

-误用的原因:常被误解为书籍内容不佳导致纸张浪费,实际上是指书籍非常受欢迎。

9.成语名称:七月流火-成语的解释:指夏去秋来,天气转凉。

-误用的示例:七月流火,天气炎热。

-误用的原因:常被误解为形容天气炎热,实际上是指天气转凉。

容易望文生义、用错对象、褒贬失当的成语

容易望文生义、用错对象、褒贬失当的成语

容易望文生义、用错对象、褒贬失当的成语一、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1.安土重迁:留恋故土,不肯轻易迁移。

不能理解为“喜欢和重视迁移”。

2.别无长物: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俭朴。

不能理解为“没有长处”。

3.不刊之论: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形容言论确当,无懈可击。

刊,古代指削除错字;不刊,不可更改。

不能将“刊”理解为“刊登”。

4.不名一文:一个钱也没有。

名,占有。

也说一文不名、不名一钱。

不能理解为“不值一文”。

5.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

现在也指一言不发。

不能只关注“赞”。

6.不足为训:不能当作典范或法则。

不能将“训”理解为“教训”。

7.侧目而视:斜着眼睛看人。

形容畏惧、憎恨等神情。

不能理解为“懒得拿正眼看,不屑一顾的样子”。

8.曾几何时:时间过去没有多久。

不能理解为“过去很长时间”。

9.差强人意: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

差,稍微。

不能只关注“差”。

误用示例:他们差强人意的服务质量,不仅给社区居民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而且有损职能部门在公众中的形象。

10.尘埃落定:比喻事情有了结局或结果。

不能只关注“尘埃”。

11.城下之盟:因无力抵抗到了城下的敌军而跟敌人订的盟约,泛指被迫签订的条约,多指不平等的。

不能只关注“盟”。

12.春意阑珊:春天的气象将尽。

不能理解为“春意盎然”。

13.大方之家:指见多识广、懂得大道理的人。

不能将“大方”理解为“不吝啬”。

14.大而化之:原指使美德发扬光大,进入化境,现常用来表示做事疏忽大意,马马虎虎。

不能理解为“将事情放大”。

误用示例:解决问题一般有两种思路:一种是将问题变小,小意味着成本低,好办事;另一种是把问题变大,大而化之,放大了才能解决。

[2014·浙江卷]15.登高自卑:登山要从低处开始。

比喻做事情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不能理解为“登上高山感到自卑”。

16.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

也说升堂入室。

不能理解为“走进房间里”。

48个常见易错成语

48个常见易错成语

万人空巷【释义】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子里出来了。

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示例】喜讯传来,首都万人空巷,人们兴高采烈走上街头,在广场举行庆祝游行。

【误用】常被误用作街巷空空无人之意。

登堂入室【释义】比喻学问、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水平,也作“升堂入室” 。

【示例】努力钻研,终会有登堂入室的一天。

【误用】常被误用为“进入屋子” 。

望其项背【释义】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背脊,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

多用于否定式。

【示例】面对五四时期的伟大作家,现在的很多所谓的作家,实难望其项背。

【误用】常被误认为是“赶不上” 。

罪不容诛【释义】罪大恶极,处死都不能抵偿。

【示例】此人犯罪手段十分残忍、情节非常恶劣,社会危害极大,罪不容诛。

【误用】常被误解为罪行还没有达到被杀的程度。

七月流火【释义】火,星名,指大火星,即心宿。

出自《诗•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指农历七月,大火星西行,天气转凉。

【示例】七月流火,夏去秋来,寒天将至。

【误用】常被理解为七月骄阳似火。

目无全牛首当其冲【释义】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

形容技艺已达到非常纯熟的地步。

【示例】对待工作要精益求精,达到得心应手、目无全牛的程度才是精英。

【误用】常被误用为没有全局观念。

首当其冲【释义】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示例】平原的游击根据地将首当其冲。

【误用】常被误用替代“首先” 。

危言危行【释义】危:正直。

指的是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示例】《论语•宪问》:“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误用】常被误认为是“害怕发表言论,不敢说话”或“危险的言论和行为”。

不刊之论【释义】刊,古代指消除刻错的字;不刊意为不可更改。

比喻不能修改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示例】这些经典著作,内容深刻,都是不刊之论,应该好好阅读。

【误用】常被误认为是“不能刊登的言论” 。

明日黄花【释义】黄花:菊花。

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

后多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示例】如果外界信息来源只有报纸、收音机,当它们断断续续地传到人们耳朵里时,早已是明日黄花了。

【强烈推荐】易被误解的成语50个

【强烈推荐】易被误解的成语50个

易被误解的成语50个1、安土重迁正确含义: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

重,看得很重。

误解示例:常被误解为喜欢到处搬迁。

例如“他是个安土重迁的人,经常搬家寻找新的机会”是错误的。

2、嗷嗷待哺正确含义:形容饥饿时急于求食的样子,多形容灾民等饥饿的人群。

误解示例:有时被误解为只是等待帮助的意思。

如“这些失业者嗷嗷待哺,等待政府的救济金来改善生活”(这里忽略了“饥饿”这一关键因素)。

3、杯弓蛇影正确含义: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

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误解示例:可能被误解为只是看到奇怪的影子。

比如“他在树林里看到奇怪的影子,杯弓蛇影,其实只是树枝的投影”(没有体现“因疑神疑鬼而恐惧”的意思)。

4、筚路蓝缕正确含义:驾着简陋的柴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开辟山林道路。

形容创业的艰苦。

误解示例:易被误解为生活贫穷或者穿着破旧。

例如“他每天筚路蓝缕地走在街上,让人很同情”是错误的。

5、便宜行事正确含义:经过特许,不必请示,根据实际情况或临时变化斟酌处理。

误解示例:常被误解为购买东西价格便宜。

如“他在市场上便宜行事,买了很多便宜货”是错误的。

6、别无长物正确含义:除一身之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

原指生活俭朴,现形容贫穷。

误解示例:被误解为没有别的长处。

例如“他别无长物,学习成绩也不好”(这里应该用“一无是处”等表示没有长处的词)。

7、不孚众望正确含义: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

孚,信服。

误解示例:易与“不负众望”混淆,被误解为不辜负众人期望。

如“他在比赛中不孚众望,获得了冠军”(这里应该是“不负众望”)。

8、不绝如缕正确含义: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

误解示例:可能被误解为连续不断。

例如“来参观的人不绝如缕,博物馆热闹非凡”(这里应该用“络绎不绝”)。

9、不可理喻正确含义:没法跟他讲道理。

形容蛮横或固执。

误解示例:有时被误解为不可理解。

如“他的行为很奇怪,简直不可理喻”(这里如果只是表示奇怪难以理解,用“不可思议”更合适)。

贬义误作褒义用的四字成语及其解释

贬义误作褒义用的四字成语及其解释

贬义误作褒⽤的成语(1)蠢蠢欲动:⽰例:⾃从中国颁布实施外商投资法规以来,不少外商蠢蠢欲动,纷纷来中国投资。

释析:“蠢蠢欲动”指敌⼈或坏分⼦策划或开始进⾏攻击破坏活动,是个贬义词,外商投资不是攻击、破坏。

(2)满城风⾬:⽰例:李师傅被评为劳动模范,同事们来庆贺,街坊邻居来讨喜糖,亲戚好友来闹酒,真是满城风⾬。

释析:“满城风⾬”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论,多含贬义,本处与句意不合。

(3)左右逢源:⽰例:谈起电脑、互联,这个孩⼦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使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释析:这句是说⼀个孩⼦对电脑、互联⾮常熟悉,能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

⽽“左右逢源”有两种意思,⼀是⽐喻做事得⼼应⼿,顺利⽆阻,属于褒义;⼆是⽐喻处世圆滑,属于贬义。

现在以贬义⽤法较常见。

这句话重在这个孩⼦对电脑、互联的“说”显然两种意思都不恰当。

(4)弹冠相庆:⽰例在盐湖城冬季奥运会上,我国选⼿终于实现了⾦牌零的突破的愿望,对此,全国⼈民弹冠相庆,兴奋不已。

释析:“弹冠相庆”是指⼀个⼈升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是贬义词。

此处不合语境。

(5)道貌岸然:⽰例:他,看起来道貌岸然,其实是个沐猴⽽冠的⼩⼈。

释析:“道貌岸然”是指神态庄重严肃,⼀本正经的样⼦,多含讥讽。

此处却贬义误作褒⽤。

(6)⽆独有偶:⽰例:考⼊中国科技⼤学的⼀位同学,最近因成绩优异获得了特等奖学⾦,⽆独有偶,考⼊安徽⼤学的另⼀位同学也获得了特等奖学⾦。

释析:“⽆独有偶”的意思是虽然罕见,但不⽌⼀个,还有⼀个可以跟他配得上,多指不好的事物,含贬义。

所以误⽤。

(7)指⼿画脚⽰例:每天早晨,他都要⼀个⼈跑到花园⾥,指⼿画脚地练动作,抑扬顿挫地背台词。

释析:“指⼿画脚”形容说话说话时兼⽤⼿势⽰意。

也形容轻率地指点、批评。

多⽤贬义。

句中的“他”⾮确指,从后⽂“抑扬顿挫地背台词”说明他刻苦练功,从句意关系上看,此处⽤的是贬义⾊彩的“指⼿画脚”,故病因属于错误地理解了感情⾊彩。

常见易错成语例析

常见易错成语例析

(二)易“用错对象”的成语 二 易 用错对象”
• 1.【风姿绰约】 形容女子姿态优美。 形容女子姿态优美。 . • 误用示例:公园里摆放的各种盆栽菊花,姹紫嫣 误用示例:公园里摆放的各种盆栽菊花, 微风一吹,更是风姿绰约。 红,微风一吹,更是风姿绰约。 • 误用分析:该词不能用来形容花木。 误用分析:该词不能用来形容花木。 • 2.【楚楚动人】 形容女人打扮得漂亮,姿态 . 形容女人打扮得漂亮, 娇柔,能打动人。 娇柔,能打动人。 • 误用示例:文章生动细致地描写了小麻雀的外形、 误用示例:文章生动细致地描写了小麻雀的外形、 动作和神情,在叙述、描写和议论中, 动作和神情,在叙述、描写和议论中,倾注了强 烈的感情,读来楚楚动人,有很强的感染力。 烈的感情,读来楚楚动人,有很强的感染力。 • 误用分析:该词一般不用于形容文章。 误用分析:该词一般不用于形容文章。
• 3.【洗心革面】 比喻彻底悔改。 . 洗心革面】 比喻彻底悔改。 • 误用示例: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 误用示例:本刊将洗心革面, 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 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 高水平攀登。 高水平攀登。 • 误用分析:该词只能用于人,不能用于物。 误用分析:该词只能用于人,不能用于物。 • 4.【倚马可待】 原意是站在即将出发的 . 倚马可待】 战马前起草文件,很快就可以完稿。 战马前起草文件,很快就可以完稿。形容 文思敏捷,写文章快。 文思敏捷,写文章快。 • 误用示例:他呀,做起事来可麻利了,无 误用示例:他呀,做起事来可麻利了, 论做什么都倚马可待。 论做什么都倚马可待。 • 误用分析:该词不用来形容做事。 误用分析:该词不用来形容做事。
• 5.【目无全牛】 形容技艺已达到极纯熟的地 . 步。 • 误用示例:为了应付高考,教师越教越细,其结 误用示例:为了应付高考,教师越教越细, 果是肢解了课文,长此以往,学生目无全牛。 果是肢解了课文,长此以往,学生目无全牛。 • 误用分析:这里将“目无全牛”错解为“眼里看 误用分析:这里将“目无全牛”错解为“ 到的都是支离破碎的东西” 到的都是支离破碎的东西”。 • 6.【望其项背】 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脊背, . 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脊背, 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 多用于否定式)。 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 多用于否定式 。 • 误用示例:成都五牛俱乐部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 误用示例: 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实力令其他甲B 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实力令其他甲 球队望其项背。 球队望其项背。 • 误用分析:这里将“望其项背”错解为“只能望 误用分析:这里将“望其项背”错解为“ 见项背,形容差得远” 见项背,形容差得远”。

成语使用常见错误类型(中考)

成语使用常见错误类型(中考)

1成语使用常见错误类型1.词义理解不准型这种错误是指对成语的意义理解不准确导致使用错误,这种情况或是因为对成语中的重要语素理解不准,或是由于望文生义造成的。

典型示例:a .别人都已经被感动了,小刚的心里面却无动于衷。

b .我要张华八点半到我家做客,他却九点才来,真是个不速之客。

示例详解:a .衷:内心。

无动于衷:心里面没有触动。

此句犯了语义重复的错误。

b .速:邀请。

不速之客:没有受到邀请自己而来的客人。

本类型常见成语:⑴安然无恙:原指人平安没有疾病,后泛指平平安安没有受到任何伤害。

⑵不屑置辩:屑,值得;置辩,辩论,申辩。

不值得辩论。

⑶高屋建瓴:把瓶子里的水从高层顶上倾倒。

现意指某人对事物把握全面,了解得非常透彻,对问题阐述清楚到位。

⑷骇人听闻:使听的人十分吃惊害怕,多指社会上产生的风气令人感到害怕。

⑸耸人听闻:耸,惊动。

故意说夸大或惊奇的话,使人震惊。

⑹记忆犹新:犹,还。

过去的事,至今印象还非常清楚,就像刚才发生的一样,比喻记忆深刻。

⑺门庭若市:指门前像市场一样。

形容来的人很多,非常热闹。

褒义词。

(不能形容市场)⑻历历在目:清晰地出现在眼前,一一分明。

指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

⑼四面楚歌: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到达孤立无援的窘迫境地。

⑽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使双方的能力、作用和好处能得到充分展示。

益,更加;彰,显著。

2.褒贬色彩不分型对成语的感情色彩(褒义、贬义)或谦敬等理解不准造成的使用不当。

典型示例:我们要努力培养在自己适应社会的能力,做一个随波逐流的人。

示例详解:随波逐流是一个贬义词,不能用来形容“适应社会的能力”。

它比喻没有坚定的立场,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只能随着别人走。

本类型常见成语:⑴变本加厉:厉,猛烈。

指比原来更加发展。

现指情况变得比本来更加严重。

⑵得陇望蜀:陇,指甘肃一带;蜀,指四川一带。

已经取得陇地,还想攻取西蜀。

比喻贪得无厌。

常见成语误用题示例

常见成语误用题示例

如履薄冰
• 如履薄冰:强调主观心态之谨慎小 心,而非客观情况之危急。 • 误例:眼下大型运油车只有三只车 轮在桥面上,桥沿已经不堪重负, 正在缓慢变形,大卡车如履薄冰, 时时都有掉下江的危险。
三长两短
• 三长两短:指意外的灾祸或事故,特 指死亡,程度很重。不能泛指意外情 况。 • 误例:考前每个考生都应充分做好复 习准备,否则,上了考声哪怕有个三 长两短,都会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
望尘莫及
• 望尘莫及:比喻远远地落后,与“鞭 长莫及”不同。 • 误例:各地的分公司常常觉得天高皇 帝远,总部望尘莫及,经常自作主张, 各自为政。
望其项背
• 望其项背:可以赶上,只用于否定 形式。如“难以望其项背”。 • 误例:在基因测序领域,只有中美 日等国掌握了先进的技术,多数国 家只能望其项背。
素昧平生
• 素昧平生:指与某人从来不认识。不 用于其他方面。 • 误例:这次举行法律知识考试,有些 人竟对“法人”“行政处罚”等法律 基本知识素昧平生。
叹为观止
• 叹为观止:观止,看到此便已足够了。 赞叹所见事物尽善尽美,好到了极点。 主语是人。如果主语是物,要说“令 人叹为观止”。 • 误例:世贸大楼废址已成为纽约新的 旅游景点,断壁残垣,叹为观止。
抛砖引玉 抛砖引玉:自谦之词,不能用于 对方或第三方。 误例:刚才王总关于项目推进的 一番高见真是抛砖引玉,我确 实无出其右,只有赞同。
评头品足
• 评头品足:比喻在小节上过分 挑剔。与中性的评议不同。 • 误例:鄙人的画展今日展出于 此,一则算作个人的总结,二 则是请各位专家评头品足,多 多指点,借此提高。
水落石出
• 水落石出:事情的真相已经弄清,不 表示追求正确答案或道理。 • 误例:最后一道题看起来似乎无从下 手,不过还好,时间宽裕,我决心弄 个水落石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当今时代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如果胸 无点墨,身无长物,是很难在社会上立足的。 “长物”指多余的东西,文中误用为“特长” 的意思 (6)为了等他的朋友,他一个茕茕孑立在那 儿等了一个多小时了。
“茕茕孑立”指一个人孤零零地活着。文中 误为“一个人孤独站着”。
(7)编辑甲对编辑乙说:这篇文章太差劲 了,真是诛心之论。 “诛心之论”指只推究其用心而定罪,亦指揭 穿别人动机的批评或深刻的议论。文中显然 望文生义,误以为“不好的言论”。
(15)既然是“民心工程”,有关部门就应当 尽其所能,推波助澜,促其尽快上马,以造福 市民。
“推波助澜”比喻推动了坏事物的发展,并帮 助它制造声势,含贬义,显然不合语境。
(16)敌人是“瘌蛤蟆剥皮眼不闭”,我们一 定要百倍提高警惕,防止敌人重振旗鼓。 “重振旗鼓”比喻失败后,重新组织力量。褒 义,用于敌人显然不妥。
(29)这件事,她一直讲得津津乐道。
“津津乐道”指很感兴趣地谈论,从句子语 境来看与前面的“讲”语意上有重复,可 改为“津津有味”。 (30)这所大学的一些学生的语文水平实在低 劣,传扬出去,准会被人贻笑大方,影响学 校的声誉。 “贻笑大方”指“被内行人笑话。”从 语境看与前面的“被人”语意上重复 了。
(8)运动会上,他借的一身运动服很不合身, 真是捉襟见肘。 “捉襟见肘”形容衣服破烂,生活贫困,或 比喻顾此失彼,无法应付,文中误为衣服不 合身。
(9)贪官污吏们在受贿之初,往往心有余悸, 半遮半掩,堂惯了浑水,很快也就心无顾忌, 厚颜无耻了。
“心有余悸”指事情虽然过去,但心里还感到 害怕,文中忽视了对“余”的推敲,当作 “害怕”来理解。 (10)陕西剪纸粗犷朴实,简练夸张,同江南 一带细致工整的风格相比,真是半斤八两,各 有千秋。 “半斤八两”含有贬义,与原句流露出的赞 美之情不相吻合。
常见的成语误用示例
(3)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 山,苍山如屏,洱海似镜,真是巧夺天工。 “巧夺天工”指的是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 技艺巧妙。而原句中如屏之苍山,似镜之洱海, 均是自然的造化,并非人工所为,
(4)不少语文老师上课就是以一连串的问与 答贯穿课堂教学始终,长此以往,学生自然 是目无全牛了。 “目无全牛”喻技艺高超,文中误用为“没有 整体把握”
“涣然冰释”是比喻疑团消除,这里用来指 “烦恼”,显然用错了。
(23)兄弟俩原来关系亲密,好得不可开交, 但是自从弟弟结了婚,不知怎么,两兄弟渐 渐形同路人。
“不可开交”比喻没法摆脱,一般用于“吵、 闹、打”等方面,句中用来指兄弟间的亲密 关系显然不妥。 (24)他在哲学上造诣极深,所以才能见仁 见智,写出极有价值的论文。 “见仁见智”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 持不同的看法。该成语适用对象不能用于某 一人,句中显然用错了。
(31)他极力抑制自己的激动,想冷静地分析 一下这燃眉之急的紧张情况。
“燃眉之急”指非常紧迫的事情,不做定语, 常充当宾语。 (32)咱们俩不打不成交,一块儿干,杀它 个翻天覆地. “翻天覆地”多用做定语,如“翻天覆地的 变化”,而常用来作“杀、闹、吵”等词 的补语应是“天翻地覆”。
(33)听到我们班获得冠军的消息后,同学 们都高兴得载歌载舞起来。 “载歌载舞”多用作谓语,通常用来形容一 些欢乐的大型场面。句中用来作补语不行, 且语境也不合。
(34)失去的东西再好也是昨日黄花,你留不 住也追不回。
“昨日黄花”使用有误,成语中只有“明日黄 花”。苏轼《旭次韵王巩》诗:“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逢不用 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明日黄花” 比喻事物虽好,但已过时,
(20)葛非、顾俊两人配合默契,多次获得女 子双打世界冠军,真是一对天作之合的双打组 合。 “天作之合”是祝颂夫妻姻缘美满的。句中 用错了对象。
(21)张大夫给我针灸了一个多月就治好了 我的腰腿病,可真是妙手回春啊!
“妙手回春”称赞医生医术高明,能使病危的人 痊愈。显然该成语不能在一般的情况下称赞医 生,句中对该成语适用的范围不明。 (22)这部轻喜剧逗得大家哈哈大笑,人们所 有的烦恼都涣然冰释了。
(25)平时,大家抓紧时间学习,陈冬却玩得 痛快。要大考了,他天天开夜车,结果得了大 病,连大考都不能参加。真是自食其果。
“自食其果”指自己犯了罪,自己承担责任, 罪有应得。句中陈冬只不过做错了事,何罪之 有呢?此处言重了,应换语义较轻的“自作自 受”。 ( 26)他对邻居家中有几个孩子,谁多大了,
(13)这么多的事情都要他一个人处理,使他 心劳日拙,极度疲惫。 心劳日拙:做坏事的人费尽心机,即越来越无 法得逞,处境一天不如一天。含贬义,可用 “心力交瘁”。
(14)经过一年的努力,终于获得了成功,回 想往日的艰辛,怎不沾沾自喜呢? “沾沾自喜”,指“对自己的成绩感到得意,表 现一种轻浮的样子”。含贬义,不能用它形容 获得成功后的喜悦之情。
性格怎样,都能够洞若观火。 “洞若观火”形容观察事物明白透彻,指的 是对一些重大事件的看法。在句中显见显得 程度较重,宜改用“了如指掌”。
(27)爷爷动脉硬化,两只手会情不自禁地抖 动起来,已经多年不写东西了。
“情不自禁”指感情激动,不能控制住。当形容 震惊、慌张以及由于某种外界原因而由不得自 己时,宜用“不由自主”。句中的爷爷的手抖 动是疾病导致的,爷爷并没有动感情,可换成 “不由自主”。 (28)今年初,美英多次对伊拉克实施空中打 击,但始终没有提出一个光明磊落的理由。 “光明磊落”形容心地光明,胸怀坦白,与“光 明正大”意思差不多,但前者偏重于人的行 为,句中宜用“光明正大”。
(17)听到战友不幸遇难的消息,他如丧考 妣,悲痛万分。
“如丧考妣”指“好像死了父母一般的伤心和 着急”,含贬义。 (18)他一家十口人,在战乱时期劳燕分飞, 至今仍然音讯全无。
“劳燕分飞”适用的对象是夫妻或者情侣 两个人,不是一家人。
(19)二十多年未见面了,在这次会议上两 人终于萍水相逢,真是主不出的感慨。 “萍水相逢”比喻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文中 两人过去显然是相识的,这里用错了对象, 可改为“不期而遇”。
(11)一位普通市民——一位年愈六旬的老者, 没有强健的体魄,却凭匹夫之勇,在一年间就抓 获了几十个小偷。
“匹夫之勇”指不用智谋,单凭个人血气的小 勇,显然是贬义,应改为“单枪匹马”。
(12)参加冬季越野长跑的上千名运动员,像 过江之鲫通过了大桥的涵洞。 “过江之鲫”现形容赶时髦的人很多连续不断, 含贬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