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机械装载机的发展史

合集下载

装载机开题报告

装载机开题报告

装载机开题报告装载机开题报告一、引言装载机是一种用于进行装载和搬运工作的机械设备,广泛应用于建筑工地、矿山、港口等领域。

本报告旨在探讨装载机的发展历程、技术特点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装载机的发展历程装载机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最初被用于农业领域的土地整理和搬运工作。

随着工业化的进程,装载机逐渐应用于建筑工地和矿山等领域。

在20世纪50年代,装载机开始采用液压传动系统,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稳定性。

到了20世纪80年代,装载机开始采用电子控制技术,实现了更加精确的操作和自动化控制。

如今,装载机已成为建筑工地和矿山等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设备。

三、装载机的技术特点1. 动力系统:装载机采用内燃机或电动机作为动力源,具有较高的功率和扭矩输出。

内燃机装载机具有灵活性高、维护成本低的特点,适用于各种工况。

而电动装载机则具有零排放、低噪音等优点,适用于环保要求较高的场所。

2. 液压系统:液压系统是装载机的核心部件,用于实现装载斗的升降和倾斜等动作。

现代装载机采用先进的液压系统,具有快速响应、平稳运行的特点,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操作舒适性。

3. 结构设计:装载机的结构设计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改进,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强度。

现代装载机采用重型钢材制造,具有良好的抗冲击和承载能力。

同时,装载机还配备了防滚架和安全气囊等安全装置,提高了操作员的安全性。

4. 操作系统:装载机的操作系统经过精心设计,使得操作员可以轻松掌握机械的操作。

现代装载机配备了液晶显示屏和人机界面,实现了智能化控制和故障诊断功能。

此外,装载机还可以通过远程监控系统实现远程操作和管理。

四、装载机的发展趋势1. 智能化发展:未来装载机将更加注重智能化发展,通过引入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技术,实现装载机的自主操作和智能决策。

这将进一步提高装载机的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2. 环保节能: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装载机将更加注重环保节能。

未来的装载机将采用更加清洁的动力源,如电动机和氢燃料电池等,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工程机械的历史与发展趋势

工程机械的历史与发展趋势

工程机械的历史与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工程机械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工程机械的应用范围广泛,包括建筑、挖掘、铲运等领域,对于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工程机械的历史和未来趋势。

一、工程机械的历史工程机械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文明时期。

在古代,人们使用简单的工具和力量完成各种工程任务。

随着人们对于机械化工具的需求越来越大,工程机械逐渐出现。

最早的工程机械包括简单的绞车、滑轮等。

然而,这些机械只能完成简单的任务,对于大规模的工程项目并不适用。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工程机械迎来了一次重大的发展。

蒸汽机的出现为工程机械的发展提供了动力,蒸汽挖掘机、蒸汽压路机等开始广泛应用于工程项目中。

但是,由于技术的限制和重量的限制,这些机械还远远无法满足人们对于机械化工具的需求。

随着石油工业的兴起,内燃机的应用为工程机械注入了新的活力。

内燃机驱动的挖掘机、装载机等开始进入市场,大大提高了工程施工的效率。

此外,随着电力技术的进步,电力驱动的工程机械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电动挖掘机、电动起重机等都成为了现代工程施工不可或缺的装备。

二、工程机械的发展趋势1. 自动化与智能化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工程机械也开始向自动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自动化的工程机械能够减少人工操控,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智能化的工程机械能够通过传感器和算法实现自我学习和优化,提高施工质量和精度。

未来,我们可以预见到更多能够自主操作和智能决策的工程机械将进入市场。

2. 环保与节能工程机械产生的排放和能源消耗一直是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重要问题。

在环保意识的推动下,工程机械的环保性和节能性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

例如,采用新型燃料和清洁能源驱动的工程机械将逐渐取代传统的燃油驱动设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 多功能性与模块化未来的工程机械将趋于多功能化和模块化,以适应不同的施工需求。

工程机械装载机的发展史

工程机械装载机的发展史

由于卸料和铲装不需转向,所以能在较狭窄的场地上作业,但它的侧
向稳定性不好,限制了相同功率的主机斗容量的增大。 4.1.5.2 侧卸式装载机是为满足市场需求而开发的机种。其除具备标准装 载机的性能外,用户可自行根据装卸场地的特定要求设置料斗往左或 右倾卸的方式进行作业。
30
侧卸式
31
杂物叉
32
4.1.6 装载机按发动机功率可分为小型、中型、大型和特大型四种。发动 机功率小于74千瓦的为小型装载机,发动机功率在74至147千瓦的为中 型装载机,发动机功率在147至515千瓦的为大型装载机,发动机功率 大于515千瓦的为特大型装载机。
1963年日本在华展出了一台轮式装载机125A,展出结束后,当时的机械工业主管 部门将该展出样机送给了天津工程机械研究所进行研究、测绘,仿制并将图样 交由柳工,并在1966年由柳工制造出我国第一台l轮式装载机-Z435 功率:100;斗容量1.7M3
14
2.2 第二代装载机
采用双涡轮液力变矩器 双行星排动力换档变速箱 带有轮边行星减速的驱动轿 钳盘式制动器 Z型连杆机构 铰接车架转向
6
1.2 四十年代发展专用底盘期
1947年,克拉克公司生产,用液压—连杆机构,取代了门架式结构,专用底盘,具备了现代 装载机的外形,提高了提升速度、卸载高度和掘起力,因而可用于铲装松散的土方和石 方,这是装载机发展过程中第一次重大突破。
7
W5型轮式装载机
1957年第一台320型两头忙挖掘装载机
1.3 五十年代——结构性能完善期 1951年美国开始采用液力机械传动,同时车架结构采用三点支承,提高 了车辆的越野性和牵引性,这时期开始形成了系列化专业化生产。 50年代中传动系统的发展是关键性的10年,形成了柴油机——液力变矩 器——动力换档变速箱——双桥驱动,这是第二次重大突破。

中国工程机械发展历史回顾

中国工程机械发展历史回顾

中国工程机械发展历史回顾中国工程机械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初。

当时,中国的经济建设需要大量的机械设备来支持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化进程。

然而,由于国内工程机械产业的起步较晚,技术水平相对落后,中国只能依靠进口来满足市场需求。

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始了自己的机械制造业发展计划。

1953年,中国第一台自行设计和制造的履带式推土机诞生,标志着中国工程机械的独立研发和制造能力的初步形成。

此后,中国工程机械产业开始逐步发展壮大。

在20世纪60年代,中国加快了工程机械产业的发展步伐。

为了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中国建立了一批机械制造厂,并引进了一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这些努力使得中国工程机械产业在短时间内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到了20世纪70年代,中国进一步加强了对工程机械产业的支持和投资。

中国政府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目标,大力推动国内工程机械产业的发展。

同时,中国还通过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的方式,不断提升自己的工程机械制造技术水平。

进入到20世纪80年代,中国工程机械产业取得了飞速发展。

中国开始了大规模的工程机械生产,并且开始向国际市场输出。

中国的工程机械产品逐渐在国际市场上获得认可,出口量和市场份额不断增加。

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工程机械产业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中国开始注重研发创新和技术升级,大力推动工程机械产业的高端化和国际化发展。

中国工程机械企业相继推出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品质产品,提升了中国工程机械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进入21世纪,中国工程机械产业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

中国的工程机械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上不断扩大市场份额,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中国的工程机械产业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工程机械市场,许多中国工程机械企业也成为全球领先的厂商之一。

总的来说,中国工程机械的发展历史经历了从起步阶段到发展壮大的过程。

通过多年的努力,中国工程机械产业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辉煌六十年:我国工程机械发展之路

辉煌六十年:我国工程机械发展之路

辉煌六十年:我国工程机械发展之路第十届北京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与技术交流会开幕。

本届展会的一大亮点是同期举办的建国60周年工程机械成就展。

建国以来,工程机械行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走过了波澜壮阔的60年风雨历程,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原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理事长,现任名誉会长韩学松指出,经过60年的发展,目前,我国工程机械行业作为装备制造业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中已具有重要地位。

中国已成为世界工程机械生产大国和主要市场之一。

从“无”到“有”的蜕变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是随着新中国的建立、成长而发展起来的。

新中国成立最初十年,国家百废待兴,工程机械也没有列入国家发展的重点,以使用、修理和配件生产为主,除了少量地生产一些简易、小型的工程机械外,可以说基本上没有自己的工程机械制造业。

上世纪的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我国开始步入了工程机械行业形成和发展的起始阶段,在这一阶段中一批原来的修理企业开始研发工程机械产品,成为新中国第一批工程机械的骨干企业。

一些重要的专业研究所,如一机部的天津工程机械研究所等为我国工程机械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研究和设计开发的基地。

同样也在这一时期,唐山铁道学院、同济大学、西安公路学院等成为第一批设立工程机械专业的高等学校,为新中国培养了第一批工程机械的专业人才。

从上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是我国工程机械发展历史上经历的测绘仿制阶段。

在行业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中,一些具有深远意义的标志性事件,犹如一颗颗明珠,折射出行业走过的点点滴滴。

1957年,中国第一台起重机在北京起重机器厂诞生,开创了国内起重机研发生产的先河。

1958年,正式建立“建筑筑路机械”专业,标志着中国工程机械专业教育的开始。

同年6月,在大连机械制造一厂,诞生了中国第一台“W-5卫星”牌机械传动叉车,开创了中国叉车工业制造业史。

1960年,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决定成立第一机械工业部第五局(工程机械局)。

装载机发展史

装载机发展史

装载机发展史
装载机作为一种重型机械设备,一直以来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广泛用于建设工程、矿山、港口、农业等领域,为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然而,装载机的发展历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早期的装载机主要是人力或畜力驱动,机械化程度较低,工作效率也很低下。

20世纪初,汽车、液压技术和电气技术的发展带来了装载机的革命性进步。

1915年,美国人J.L. Hough发明了第一台机械驱动的装载机,这标志着装载机的工业化进程开始迈入实质性阶段。

随着时代的推移,装载机不断升级改良,从原始的铁轮装载机到橡胶轮装载机,再到现代的液压装载机,每一代装载机都在技术上有着重大的突破和进步。

在当今市场上,液压装载机占据了主要市场份额,具有工作效率高、操作简便等优点。

同时,装载机还逐步实现了智能化和自动化,智能控制系统和自动运维系统的应用,大大提高了装载机的安全性和生产效率。

总的来说,装载机的发展史是一个不断追求技术进步和创新的历程。

无论是从机械化程度还是从智能化水平上看,未来装载机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 1 -。

装载机简介

装载机简介

装载机定义装载机是一种广泛用于公路、铁路、建筑、水电、港口、矿山等建设工程的土石方施工机械,它主要用于铲装土壤、砂石、石灰、煤炭等散状物料,也可对矿石、硬土等作轻度铲挖作业。

换装不同的辅助工作装置还可进行推土、起重和其他物料如木材的装卸作业。

在道路、特别是在高等级公路施工中,装载机用于路基工程的填挖、沥青混合料和水泥混凝土料场的集料与装料等作业。

此外还可进行推运土壤、刮平地面和牵引其他机械等作业。

由于装载机具有作业速度快、效率高、机动性好、操作轻便等优点,因此它成为工程建设中土石方施工的主要机种之一。

发展中国现代轮式装载机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Z435型。

柳工Z435 柳工Z435该机为整体机架、后桥转向。

经过几年的努力,在吸收当时世界最先进的轮式装载机技术的基础上,开发成功了功率为162KW的铲接式轮式装载机,定型为Z450(即后来的ZL50),并于1971年12月18日正式通过专家鉴定。

就这样诞生了中国第一台铰接式轮式装载机,从而开创了中国装载机行业形成与发展的历史。

Z450型装载机具有液力机械传动、动力换挡、双桥驱动、液压操纵、铰接式动力转向、气推油加力制动等现代轮式装载机的基本结构,为当时世界先进水平。

也基本上代表了中国第一代轮式装载的基本结构。

该机在总体性能方面具有动力性好,插入力有掘起力大、机动灵活、操纵轻便、作业效率高等一系列优点。

1978年,天工所根据机械部的要求,制订出以柳工Z450为基型的中国轮式装载机系列标准。

制订标准时,保留用Z代表装载机,用L取代“4”代表轮式,改Z450为ZL50,就这样制订出了以柳工ZL50型为基型的中国ZL轮式装载机系列标准,这是中国装载机发展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该标准制订出来后按当时的行业分工,柳工、厦工制造ZL40以上的大中型轮式装载机,成工、宜工制造ZL30以下的中小型轮式装载机,逐步形成了柳工、厦工、成工和宜工当时的装载机四大骨干企业。

工程机械发展史

工程机械发展史
国际品牌:卡特彼勒、山猫、沃尔沃、利勃海尔、凯斯; 国内品牌:柳工、徐工、玉柴、厦工、山河智能;
Slide 17
第二次工业革命---品牌的诞生
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 的各种技术性革命及 产业变革诞生了众多 影响至今的工程机械 品牌,引领了全球工 程机械的百年历史;
卡特彼勒:成立于1925年,美国伊利诺伊 世界规模最大的工程机械制造商;
Slide 6
第一次工业革命
Slide 7
第一次工业革命 —机械的革命
机械代替手工业,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
18世纪的英国,以蒸汽机作为动力机为代表; 工厂代替了手工工厂,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 生产力大幅度提高,极大的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机械工业极大的促进了社会的变革
机械的出现加快了农耕阶级的消亡; 机械工业带来的巨大的生产力诞生了强大的无产阶级; 机械工业的发源地英国正式崛起,代表了先进的文明及生产力。;
工程机械发展史
Slide 1
主要内容
序篇—机械与工程机械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工业革命 中国工程机械发展史 中国工程机械发展及特点 中国工程机械品牌及规模 工程机械未来及发展
Slide 2
序篇:机械与工程机械
Slide 3
原始社会-农业社会的转变 工具的关键作用
• 原始工具完成了猿至人的转变
国际品牌:卡特彼勒、利勃海尔、约翰迪尔、特雷克斯、凯斯; 国内品牌:中联、三一、山推、国机;
Slide 16
滑移装载机
滑移装载机亦称滑移式装载机、多功能工程车、多功能工程机。 滑移装载机是应用附件最多,应用行业最广的设备之一,能够搭载 一百多种附件,广泛应用于农业,市政,林业等多领域。 滑移装载机作业现场可更换或挂接不同的工作装置,一般仅需数 分钟。从而可分别进行铲运、堆垛、起重、挖掘、钻孔、破碎、 抓取、推扒,松土、开沟、道路清扫和路面压实等作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1.3.2 液压传动:尽管液压传动具有传动简单,易于控制等优点,但由 于液压元件制造精度高,且维修技术水平相对较高,目前采用较少。
4.1.4 机械式传动,底盘是采用机械式离合器和变速箱等的机械元件来 传递动力,虽然结构简单,但由于无前述优点,较落后,目前很少应用 于装载机。
29
4.1.5 按卸料方式不同:装载机分为前卸式、回转式、侧卸式和后卸式 等几种,目前国内外生产的装载机大部分是前卸式结构;前卸式装载 机工作装置在前面铲装和卸料。
6
1.2 四十年代发展专用底盘期
1947年,克拉克公司生产,用液压—连杆机构,取代了门架式结构,专用底盘,具备了现代 装载机的外形,提高了提升速度、卸载高度和掘起力,因而可用于铲装松散的土方和石 方,这是装载机发展过程中第一次重大突破。
7
W5型轮式装载机
1957年第一台320型两头忙挖掘装载机
1.3 五十年代——结构性能完善期
39
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徐工集团自1989年成立以来始终保持中国工程机械行业 前列,是中国工程机械产品齐全、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 大型企业集团。
40
山东临工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山东临工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简称山东临工),始建于 1972年,是国家工程机械行业的大型骨干企业,中国机 械工业100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⒊采用了全密封内藏湿式多片式制动器及制动可靠、性能卓越的全液压 制动系统;
⒋采用了当今世界上流行的流线形外观设计,并采用了前后玻璃分别为 一体的带有空调的驾驶室;
⒌采用了大转向角,具有转弯半径小、结构合理、维护保养方便等优点; ⒍普遍实现了液压先导操纵,使作业操纵轻便、灵活、快捷,大大减轻
了司机劳动强度; ⒎驱动桥上普遍装有限滑差速器,大大提高了恶劣条件下的通过性,从
4
1. 装载机的起源
5
1.1 装载机的起源
1929年第一台轮式装载机,(斗容0.753立方米、载重量680公斤)。这是较早的装载机。采用门架式结构在这之前是用钢绳提斗式的装卸机具, 这一时期的装载机结构特点是,发动机前置,前轮小,后轮大,单桥驱动,前轮转向,门架式工作装置,用钢绳提臂翻斗,拖拉机底盘, 牵引力小,铲斗切入力小,作业速度底。
13
1963年日本在华展出了一台轮式装载机125A,展出结束后,当时的机械工业主管
部门将该展出样机送给了天津工程机械研究所进行研究、测绘,仿制并将图样
交由柳工,并在1966年由柳工制造出我国第一台l轮式装载机-Z435
功率:100;斗容量1.7M3
14
2.2 第二代装载机
采用双涡轮液力变矩器 双行星排动力换档变速箱 带有轮边行星减速的驱动轿 钳盘式制动器 Z型连杆机构 铰接车架转向
因而提高轮胎寿命经济效益显著。国外轮式装载机上广泛采用无内胎轮胎。 节能方面:充分利用发动机功率,降低油耗,采用微处理机控制自动换档;采
用变量系统与双泵合流系统,高效节能。 实现遥控:在自动换档,自动找平基础上,逐步实现遥控,在操纵室用电视遥
控几台装载机作业。如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应用可以实现防盗、监 控和远程信息反馈。
4.1.5.1 回转式装载机其工作装置可回转900、3600或1800(称半回 转),依靠回转工作装置卸料到左右侧的地面或车辆上,这种装载机 由于卸料和铲装不需转向,所以能在较狭窄的场地上作业,但它的侧 向稳定性不好,限制了相同功率的主机斗容量的增大。
4.1.5.2 侧卸式装载机是为满足市场需求而开发的机种。其除具备标准装 载机的性能外,用户可自行根据装卸场地的特定要求设置料斗往左或 右倾卸的方式进行作业。
利勃海尔新型的140kW的L 556的驾驶室比原来增大了 28%。
25
4. 分类标准
26
4.1 装载机分类标准
4.1.1 按行走方式分类:轮胎式装载机,制造成本低,行走速度快,工 效高,机动灵活,用途广泛,因而发展快,其品种与产量,都比履带 式装载机多,我国前期各厂家生产的ZL系列装载机都属于轮胎式装载 机。
产品覆盖范围
土方施工机械
工程起重机械
筑路施工机械
混凝土及骨料 机械
小型施工机械
附属装置及配 套件
挖掘机、挖掘装载机、推土机、装载机、滑移式装载机、铲 运机、平地机、挖沟机、非公路自卸车、集材拖拉机
轮式起重机、履带起重机、伸缩臂起重机、越野叉车、塔式 起重机、叉装车
沥青搅拌站、沥青摊铺机、稳定土拌和站、冷铣刨机、压路 机
混凝土摊铺机、混凝土搅拌站、破碎机、筛分机、凿岩机、 输料带与送料器
破碎镐、振动平板夯、手扶振动压路机、水泥刮板锯、发电 机、空压机、压力泵、灯塔、搅拌机、牵引机
铲斗、抓斗、破碎剪、拆除器、推土板、松土器、粉碎机、 吊钩、发动机、传动系统、液电系统、配件、附具等
3
目录
1. 装载机的起源 2. 装载机在中国的历史 3. 装载机发展趋势 4. 装载机分类标准 5. 主要工程机械品牌介绍 6. 相关政策法规 7. 装载机专业术语介绍
33
34
5. 主要工程机械品牌介绍
35
四川成都成工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1950年诞生以来,成工发展为集工程机械产品研究、生 产、销售和服务于一体的专业化大型股份制企业,中国西 南最大的工程机械研发、生产基地。
36
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作 为国内工程机械行业和广西第一家上市公司。
15
1977年“成都工程机械厂”,联合天津工程机械研究所联合设计ZL20型和ZL30 型轮式装载机。ZL20型、ZL30型轮式装载机通过鉴定,并在全国科学大会上 获奖。
16
17
2.3 第三代产品的显著特点有:
⒈工作液压系统的系统压力与国际接轨,由原来普遍的16MPa提高到 20MPa以上;
⒉机电一体化水平大大提高。变速操纵由原来的机械液压操纵改为电脑 集成控制系统(EST-17T)控制的电液操纵。同时还采用了多种型式 的电子监控系统;
工程机械概述与发展趋势
2011年11月
1
工程机械概况
工程机械是建筑施工和矿山采掘工作中的重要机械设备, 用来完成各种土方和石方工程。
工程机械行业的服务范围广泛,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也较大, 目前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的生产,在规格、数量、质量和制造 成本等方面,还有不少问题有待解决。
2
工程机械类别
产品类别
4.1.2 履带式装载机由于接地比压小,重心低,稳定性好,可在湿地上 作业,而且由于履带接地面积大,不易打滑,所以广泛地应用在矿山 上进行装载作业。但随作业场地的转移,需辅助机械设备完成转移。
27
28
4.1.3 按动力传递方法不同:分为液力传动和液压传动、机械传动装载 机。
4.1.3.1 液力传动的装载机:动力传递是采用的液力变距器的则为液力传 动,底盘的动力传递是采用缸、泵、阀、液压马达等液压元件的。液 力传动具有无级变速,自动适应不同路面及工况阻力,传动平稳无冲 击等优点,广泛应用在装载机上,目前同行业绝大部分产品均为液力 传动。
这时期采用铰接式装载机,是第三次重大突破。铰接转向优点是:
铲斗随前车架转向,可满足原地转向;
与钢性车架比,一个作业循环内平均行驶路程少51%,生产效率提高50%;
转弯半径小,机动灵活,适用于狭窄场地作业;
9
1.5 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
80年代第一台5T的装载机
这个时期装载机的结构朝向安全,操纵省力,维修方便,减少污染,舒适等方 面发展。
11
2. 装载机在中国的历史
12
2.1 第一代装载机
1964年成工开始试制国内第一台Z1-4装载机(履带后卸式), Z420, 2T(成工)和Z435 3.5t(夏工)型液压装载机。同时研制了我国的 回转式装载机Z4H2型 2t
采用的全液压低压宽基工程轮胎,液力机械变速箱,180°回转作业, 整体刚性车架,带有差速锁装置的四轮驱动轿,为国内生产制造的首 台全液压四轮驱动回转装载机。
20
3. 发展趋势
21
3.1 装载机发展趋势
3.1.1 新产品不断推出近年来,轮式装载机以围绕提高率、降低成 本为 核心,继续向大型化、微型化发展,不断推出 新产品,加速更新换 代。
3.1.2 计算机控制的发动机管理系统和故障诊断、监控和探望系统 3.1.3 电子自动换挡变速控制系统和负载感应变速控制系统 3.1.4 动臂及工作装置结构的优化 3.1.5 司机辅助操作系统、直观控制系统和进一步改善驾驶室内环境
具体结构有:
钳盘式制动器取代了蹄式制动器。(沾水复原性好,散热性好,不需调整制动 间隙,磨损后制动片易换,寿命长;
双管路制动系统;
防滚翻、防落物驾驶室;降噪,防尘,装配空调;
操纵省力——采用先导控制;
工作装置销轴采用二硫化钼润滑,由10小时加润滑脂一次变为100小时一次。
10
1.6 二十世纪末 主要在环保、安全、简化操作等方面发展,而不是追求单机效率,进入电子化
时期。 降低噪音指标提高;国际上大部分国家八十年代时就要求司机耳边噪音在85分
贝以下;到二十世纪末,要求司机耳边噪音在76分贝以下。 保养简化:衬套密封润滑和自动润滑,使润滑周期提高到2000小时以上,减少
维修时间;采用集中润滑系统,使维护更为方便,延长机器零部件的寿命; 研制新型:轮胎占整机成本的10%—15%以上,轮胎寿命一般为500—2000小时,
1951年美国开始采用液力机械传动,同时车架结构采用三点支承,提高 了车辆的越野性和牵引性,这时期开始形成了系列化专业化生产。
50年代中传动系统的发展是关键性的10年,形成了柴油机——液力变矩 器——动力换档变速箱——双桥驱动,这是第二次重大突破。8Βιβλιοθήκη 1963年 W7B轮式装载机
1.4 六十年代——发展大型装载机并用于矿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