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都孤儿》中奥利弗的人物性格分析
《雾都孤儿》中对奥利弗的描写

《雾都孤儿》中对奥利弗的描写《雾都孤儿》是英国作家狄更斯的一部经典小说,讲述了一个孤儿奥利弗的悲惨遭遇和奋斗求生的故事。
在小说中,对奥利弗这个主人公的描写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奥利弗是一个无辜纯真的孩子。
小说一开始,奥利弗就被描绘成一个年幼可爱的孩子,他身上没有一丝丝罪恶和阴暗,只有对生活的好奇和渴望。
他天真无邪的眼睛和纯净的笑容给人一种亲近和温暖的感觉。
他的纯真和善良也让人对他充满了同情和怜悯。
奥利弗是一个坚强勇敢的孩子。
尽管他生活在一个恶劣的环境中,受尽了苦难和折磨,但他从未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他在遭受种种磨难时,始终保持着乐观和积极的态度,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和勇气。
他勇敢地面对困境,不屈不挠地追求自己的梦想,这种坚韧和勇敢让人敬佩不已。
奥利弗是一个善良正直的孩子。
尽管他身处于一个道德沦丧的社会,但他的内心却始终保持着一份善良和正直。
他从未向邪恶低头,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原则和良知。
在遇到困境时,他从未做出任何违背良心的事情,始终保持着对他人的关爱和善意。
他的善良和正直让人感受到了人性的光辉和力量。
奥利弗是一个具有强烈正义感的孩子。
在小说中,奥利弗多次目睹并亲身经历了社会的黑暗和不公,他对这些不公和罪恶充满了愤怒和不满。
他勇敢地站出来,为自己和其他受苦受难的人争取正义和公平。
他不怕艰难困苦,不顾个人安危,为了追求正义而奋斗。
他的正义感引发了人们对社会的反思和思考。
《雾都孤儿》中对奥利弗的描写展现了一个无辜纯真、坚强勇敢、善良正直、具有强烈正义感的主人公形象。
他的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仅让人对他的遭遇感到同情和怜悯,同时也激发了人们对社会的反思和思考。
奥利弗的故事充满了希望和勇气,让人们相信,在黑暗的环境中,仍然有善良和正义的力量存在。
《雾都孤儿》中奥利佛与南希命运对比分析

《雾都孤儿》中奥利佛与南希命运对比分析摘要:《雾都孤儿》是英国现实主义作家狄更斯的不朽名作,其中主人公奥利佛和南希的形象深入人心,让人感叹唏嘘。
一方面奥利佛和南希的命运前半段有着重合之处;另其一方面命运走向又截然不同。
关键词:《雾都孤儿》;奥利佛;南希1 《雾都孤儿》创作背景《雾都孤儿》的创作背景主要是维多利亚时代。
随着资本主义在英国的快速发展,英国成为超级大国,但隐藏在繁华的街头下的是底层人民的贫困和苦难。
直到19世纪末爆发了一场最激烈的阶级冲突,大英帝国逐渐衰落,英国开始从农业和农村经济转向城市和工业经济[1]。
在《雾都孤儿》中,很多人物的命运悲剧都是当时的整个社会所致。
书中的社会背景和许多出现的人物是当时英国社会现实生活的缩写。
南希是其中一位形象非常饱满的人物,也是整部作品的核心人物之一。
狄更斯将南希作为一个典型代表,生动地刻画出伦敦底层人民的悲惨生活。
在南希背后,是狄更斯向我们展示的黑暗的社会制度。
阅读小说,我们不难发现小说中主人公奥利佛跟南希的相同之处,他们都童年悲惨,但都坚守善良。
但是两人最终的结局走向却很不相同,奥利佛在南希及众人的帮助下跨越了底层阶级,收获了幸福;而南希却被残忍地杀害了。
本文从奥利佛和南希的对比中,指出了狄更斯在设计两位主人公命运差异的内在用意。
2 奥利佛与南希命运相似点小说中的奥利佛是一个从小生活在济贫院的孤儿,当他刚逃到伦敦时,被费金诱拐进入了偷盗团。
随后,奥利佛被布朗罗先生收养得到悉心照料。
但匪首费金担心奥利佛会出卖自己,招来祸事,就怂恿南希和赛克斯将他抓回了偷盗团,后来巧合之下他又被梅里夫人收养[2]。
奥立佛身世曝光后,他被又同父异母的哥哥蒙克斯算计陷害。
关于南希的童年,狄更斯在书中未做刻意描画,但是我们可以从细节中推测一二,比如,南希阻止费金棒打奥利佛时曾奋起反抗,怒斥道,“我还没他一半大时就已经帮着你偷东西了,我干这种买卖,这种行当已经二十年了。
”故事中的奥利佛和南希都是身世悲惨的孤儿,在童年时受尽苦难与虐待,甚至都被诱拐进偷盗团。
《雾都孤儿》中奥利弗的人物性格分析

《雾都孤儿》中奥利弗的人物性格分析首先,奥利弗的善良是他最鲜明的性格特点之一、从小他就受到了各种苦难的折磨,但他对周围的人仍然充满了同情和关爱。
当他看到其他孤儿们受到残酷对待时,他不仅感受到了同样的痛苦,还试图帮助他们并安慰他们。
他的善良使他在遇到困境时能保留一颗纯真的心,而不被世俗的贪婪和邪恶所污染。
其次,奥利弗的正直和坚持原则也是他的特点之一、尽管在逃离孤儿院后陷入了一系列危险的境地,他仍然保持了正直的品质。
他拒绝参与小偷团伙的活动并坚持自己的立场,不愿陷入违法犯罪的行为中。
即使面对生活的压力和诱惑,奥利弗仍然坚守自己的原则,这让他能够在黑暗和污秽的环境中保持清白。
此外,奥利弗的勇气和坚毅也是他的性格特点之一、他在面对各种危险和恶劣的环境时,始终表现出勇敢和坚强的一面。
无论是饥饿、贫困还是残酷的待遇,他从不退缩,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希望和积极的态度。
他的勇气激励着他一直向前走,不断面对新的挑战,最终获得幸福和自由。
此外,奥利弗的纯真和天真也是他的突出性格特点。
由于从小生活在孤儿院,奥利弗对外界的残酷和邪恶一无所知,他保有一颗纯洁的心灵,天真无邪。
这使他容易受到欺骗和伤害,但同时也让他在遇到困境时能够以一种非凡的方式看待事物和人。
他的纯真给了他与众不同的能力,让他能够拯救自己和其他人的生命。
最后,奥利弗的善良和纯真也使他在整个小说中成为其他角色的希望和激励。
无论是在孤儿院、小偷团伙还是在他最后的幸福家庭中,奥利弗都能够用自己的善良和正直影响他人。
他的经历和性格使他成为了一个无论环境多么恶劣,人性多么堕落的世界中的一股清流。
总而言之,奥利弗是一个堪称英勇、正直、善良和纯真的人物。
他在贫困和苦雾中成长,但始终保持了对人性的信仰和对生活的希望。
他的性格特点使他成为一个令人钦佩的人物,不仅在小说中与读者产生共鸣,也给予读者在现实生活中更多的思考和启示。
通过奥利弗的成长和奋斗,读者能够看到生命中美好的一面,以及对善良和正直的坚守的重要性。
《雾都孤儿》中对奥利弗的描写

《雾都孤儿》中对奥利弗的描写
《雾都孤儿》是查尔斯·狄更斯的一部经典小说,描述了英国工业革命时期贫富悬殊、社会黑暗、人性扭曲的现实。
小说的主人公奥利弗·特威斯特(Oliver Twist)是一位孤儿,他天真无邪、善良勇敢,也是小说中最让人感动的人物之一。
小说开篇就描写了奥利弗的出生,他的母亲在贫苦潦倒的情况下生下他后不久就去世了。
奥利弗从小被送往工作院,被迫劳动,生活艰苦。
但奥利弗的内心始终充满了希望和向往,他渴望获得自由和幸福。
在工作院中,奥利弗遭受了种种不公正待遇,受到了其他孩子的欺负和虐待。
但是,他从未放弃自己的信念和尊严,一直保持着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他的坚强和勇气让人感动和钦佩。
在小说的情节中,奥利弗经历了许多困难和危险,但他始终保持着纯真和善良。
他在遇到善良的人时感到温暖和感激,在遇到邪恶的人时则表现出勇敢和坚定。
他的善良和勇敢感染了许多人,使他们也走上了正义之路。
尽管奥利弗的生活经历很苦难,但他的精神始终充满了希望和勇气。
小说最后,奥利弗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亲人,并得到了幸福的生活。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即使生活中遇到了重重困难,我们也要坚持自己的信念,保持善良和勇气,相信美好的事情终将会发生。
《雾都孤儿》中对奥利弗的描写充满了感人和温暖。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即使处在困境中,我们也应该保持希望和勇气,相信美好的未来一定会到来。
雾都孤儿中的人性善恶

雾都孤儿中的人性善恶人性善恶在文学作品中一直是一个重要的主题,而《雾都孤儿》这部小说正是以人性善恶作为核心展开故事的。
本文将通过分析小说中的几个主要人物以及他们的行为,探讨人性中的善与恶。
首先,我们来看小说中的孤儿奥利弗。
奥利弗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从小就经历了许多的苦难。
尽管他身世艰辛,但他却并未因此变得冷漠和残忍。
相反,奥利弗一直保持着一颗纯真善良的心,对他人充满了同情和关爱。
例如,在孤儿院中,奥利弗经历了各种欺凌和虐待,但他自己却从未对其他孤儿产生过恶感。
他总是乐于助人,为别人着想。
在小说中,奥利弗多次帮助了别人,甚至在自己身陷险境时也不忘帮助他人。
这种对他人的善良行为无疑证明了奥利弗的人性善良。
另一个重要角色是小说中的反派人物比尔·希克斯。
比尔是一个犯罪组织的成员,他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不惜使用任何手段。
他欺骗、谋杀,甚至将无辜的人们置于死地。
比尔的行为完全违背道德和伦理准则,展现了人性中的恶。
他毫不顾忌他人的痛苦和生命,只追求自己的利益。
通过对比奥利弗和比尔的形象,作者在小说中清晰地展现了人性善恶两个极端。
此外,小说中还有其他一些人物,他们对人性善恶的揭示也非常有意思。
例如,富领养父母布朗先生和夫人,他们接纳了奥利弗并给予他温暖的家庭。
他们善良和慷慨的举止让人们看到了人性中的善意。
然而,相对应的,一些社会贫困的人物则表现出了人性中的恶意。
他们追逐金钱,不择手段地欺骗和伤害他人。
这些人物的塑造进一步加深了小说对人性善恶的描绘。
通过《雾都孤儿》这部小说,我们可以看到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它向我们展示了善和恶的并存。
在这个世界中,善良的人和邪恶的人并存,而每个人也都有善恶两面。
小说通过人物的塑造,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性,并对我们人类自身的善与恶进行思考。
总结起来,虽然《雾都孤儿》中的人物形象各不相同,但无论是奥利弗的善良,比尔的邪恶,还是其他一些人物的复杂性,都展现了人性善恶的各个方面。
浅析《雾都孤儿》中奥利弗的人物形象

浅析《雾都孤儿》中奥利弗的人物形象作者:祝敏来源:《青年时代》2019年第01期摘要:查尔斯·狄更斯是一位批判现实主义的英国小说家,在他的作品《雾都孤儿》中,奥利弗是一个出生贫苦的孤儿,济贫院的冷酷生活和学徒时期的虐待迫使他逃往伦敦,在那期间发生了一系列让他意想不到的事情。
但他心地纯正,感情真挚,勇敢坚强,敢于直面压迫、屈辱和鄙夷的行为,最终通过自己的乐观坚持和一些人的热心帮助解开了身世之谜。
关键词:奥利弗;背景;坚强勇敢;正直善良;忠诚仁爱狄更斯,一位众所周知的小说家。
在他的著作中,着重描写了当时生活在最底层社会的穷苦人民的真实和悲惨的生活状况,从而进一步映射了英国当时社会的繁杂现实。
他在《雾都孤儿》中就揭露了当时英国社会政治的腐败。
但主人公奥利弗在肮脏的环境仍能保持一种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质,在面对各种威胁、不公时仍能保持勇敢坚强的心态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
本文将从奥利佛一切幸与不幸的遭遇来分析这一人物形象。
一、《雾都孤儿》问世背景(一)社会状况《雾都孤儿》是狄更斯在英国工业革命和大英帝国峰端时期的作品,工业革命的发展使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但当时社会阶级矛盾日益锐化,最终在1836年到1848年中全面爆发。
在当时英国经济形势正由农业农村经济形式转型为城市工业化经济形式。
中产阶级抓住这个契点要求国家给予政治权力,议会通过改革法案并同意授予中产阶级的选举权。
期间颁布的法案之一《济贫法》就允许穷人通过一定的劳动换取公共援助,同时又为了制止穷人依附援助,便逼迫他们承受无法想象的折磨和痛苦,因此济贫院臭名远扬,大部分穷人宁愿选择面对无情冷血的死神的临近也不愿选择寻求援助。
《济贫法》不但没有改善穷人的生活水平,反倒对最底层那些无望的穷人施加无形的压力甚至是变本加厉,所以《雾都孤儿》由此诞生。
(二)个人经历狄更斯出生于1812年,父母都是中产阶级。
但由于他父亲过分沉溺于人际交往而投入大量资金,从而他们的生活质量和水平一落千丈,大不如从前,日子过得十分拮据。
雾都孤儿之奥利弗特威斯特解析

雾都孤儿之奥利弗特威斯特解析《雾都孤儿》之奥利弗·特威斯特解析《雾都孤儿》是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于19世纪写作的长篇小说,通过描绘孤儿奥利弗·特威斯特的遭遇和成长,探讨了当时社会的不公与贫困问题。
本文将对小说中的主人公奥利弗·特威斯特进行深入解析,探讨他在故事中的角色和象征意义。
一、奥利弗·特威斯特的背景与遭遇奥利弗·特威斯特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孤儿院,从小与贫穷和苦难为伍。
他生来就像一个弱小的幼芽,无法选择自己的命运。
由于孤儿院的恶劣环境,奥利弗饱受虐待,生活在苦难之中。
这种背景使他成为小说中一个悲情的角色,也为他后来的成长与奋斗奠定了基础。
二、奥利弗·特威斯特的纯真与善良尽管生活环境恶劣,奥利弗·特威斯特仍然保持着纯真与善良的品质。
他始终相信人性的善良,并坚持不屈的乐观态度。
在与恶劣环境的斗争中,奥利弗并没有被腐败与邪恶所腐蚀,他的心中始终怀揣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奥利弗·特威斯特的坚韧和勇气无论面对多么困难的境遇,奥利弗·特威斯特都能保持坚韧的意志,勇敢地面对挑战。
无论是在费金斯工厂的劳动,还是在色依克斯先生的家里受尽虐待,奥利弗都没有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始终保持着对自由和幸福的向往。
四、奥利弗·特威斯特的成长与自我价值的实现奥利弗·特威斯特在遭遇各种困难后,逐渐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
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会了读书写字、掌握了手艺,并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和善良。
随着他的成长,他不仅在物质上脱离了贫困,更在精神上找到了自己的归属和自尊。
五、奥利弗·特威斯特的象征意义奥利弗·特威斯特作为一个纯洁、善良、勇敢的孩子,象征着美好与希望。
小说通过描写他的成长历程,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贫困现象的批判。
奥利弗的遭遇使读者对社会问题产生共鸣,并对不公与贫困产生思考。
六、结语《雾都孤儿》中的奥利弗·特威斯特是一个勇敢、善良且具有象征意义的角色。
雾都孤儿主要人物及特点

雾都孤儿主要人物及特点
《雾都孤儿》是一部由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于1837年创作的小说,主要讲述了孤儿奥利弗·特威斯特的冒险故事。
以下是该小说的一些主要人物及其特点:
1. 奥利弗·特威斯特(Oliver Twist):本书的主角,一个可怜的孤儿。
他温柔、善良,有着非凡的正直与慷慨,对贫困和不公平现象抱有强烈的愤怒,并努力寻找自己的真正家庭。
2. 法金(Fagin):一个犯罪头目,带领一伙孩子实施小偷行动。
他聪明狡诈,善于操纵别人,并用各种手段训练孩子们成为小偷。
他是一个具有双重人格的角色,一方面是对孩子们的保护者和导师,另一方面也是冷酷残忍的犯罪分子。
3. 比尔·萨茅斯(Bill Sikes):一个残暴的土匪和小偷,是法金的手下之一。
他粗暴、凶残,是小说中的反面形象。
他对奥利弗充满敌意,并试图迫害他。
虽然他具有恶劣的品质,但在小说的结局中,他最终遭到了自己的恶行报应。
4. 纳奇特(Nancy):比尔·萨茅斯的女友,也是法金手下的一员。
她聪明、勇敢,同时也是一个复杂而矛盾的人物。
尽管她生活在犯罪世界中,但她对奥利弗表示出温柔和同情,并试图保护他免受伤害。
5. 夏利博士(Dr. Harry Maylie):一个仁慈的医生,是奥利弗的朋友和支持者。
他在小说中扮演了积极的角色,试图为奥利弗争取正义,帮助他找到真正的幸福。
以上只是《雾都孤儿》中的一些主要人物和特点,每个角色都有着丰富而引人注目的人物形象,共同构成了这部经典小说的精彩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本文从分析作者狄更斯本人入手,通过《雾都孤摘要:本文从分析作者狄更斯本人入手,通过《雾都孤儿》来讨论和分析小说中的四种人物;再分析书中两对有感情联系的男女,引出作者的写作模式,以及特定的环境下产生特定人物的写作方式。
关键词:《雾都孤儿》人物分析一、对狄更斯本人和作品的介绍(一)作者简介1812年2月7日,查尔斯·狄更斯,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生于英国。
9岁,父亲因无法偿还债务入狱。
11岁,狄更斯辍学做工厂学徒。
后父亲继承一笔遗产,得以出狱,狄更斯亦重返学校。
毕业后,他先后在律师行、报馆工作。
1836年起,他发表了一系列经典作品,如《匹克威克外传》、《雾都孤儿》、《大卫·科波菲尔》、《艰难时代》、《双城记》、《远大前程》等。
1870年6月9日,狄更斯因脑溢血与世长辞,后被葬在威斯敏斯特教堂的诗人角。
(二)《雾都孤儿》简介主人公奥利弗·特威斯特受不了虐待逃往伦敦,刚到就受骗误入贼窝。
小偷头目费金要把奥利弗训练成扒手。
在上街盗窃时奥利弗被误认为偷了布朗洛绅士的手绢而被逮捕。
后他重病昏迷,被布朗洛收留,得到温暖与关怀。
费金指使塞克斯和南希把奥利弗重新拐回贼窝。
再次作案时,奥利弗被误伤。
梅里夫人和养女罗斯收留了他。
蒙克斯是奥利弗同父异母的哥哥,父亲把遗产留给了奥利弗,除非奥利弗也是不肖之子,蒙克斯才能继承财产。
蒙克斯找到费金,要他把奥利弗变成罪犯以霸占遗产。
南希通知了罗斯。
罗斯和布朗洛决定找蒙克斯交涉,南希却被塞克斯杀害。
小偷团伙受到灭顶之灾。
布朗洛先生收养了奥利弗,蒙克斯死在狱中。
二、小说中主人公的分类在小说中,人物丰富各异,在狄更斯笔下,他们个个有血有肉,言行举止符合自己身份,表现伦敦贫民窟的悲惨生活。
我把主要人物分为四类:好人、坏人、伪君子和良心未泯的角色。
(一)好人在狄更斯作品中,好人仁慈、诚实、中规中矩。
他们笃信上帝,每天祷告。
如发生不幸,他们向上帝祈祷、哭泣,希望得到主的帮助。
如好事发生,他们仍会哭泣,认为这是来自于上帝的赐福。
这类角色好到家了,但绝对没有邪恶的角色那样生动自然。
而狄更斯更有一套幸福大结局的模式。
好人曾随着故事的发展饱受痛苦折磨,最终有所回报。
比如罗斯和梅里夫人,她俩就是好人的典型。
当梅里夫人得知罗斯不会死的时候,她感到非常幸福。
“她跪下来,尽力想把手合在一块儿,然而支撑了她那么久的毅力已经随着第一声感恩祈祷一起飞向天国。
她倒在了伸开双臂接住她的朋友怀抱里。
”(33章)女士如此,绅士也如此。
知道罗斯身体好起来后,哈利和凯尔先生也异常兴奋。
“这功夫,头戴白色睡帽的凯尔先生一直坐在马车踏板上,胳膊肘支在膝盖上,用一张蓝底白花的不手绢不住地擦眼睛。
这个诚实耿直的汉子并不是假装动了感情,这一点完全可以从他红肿的眼睛上看出来。
”(34章)好人因为爱和仁慈,愿意为他人做任何事。
而奥利弗,有着狄更斯小说典型的幸福结局。
身为孤儿,经历了甚至比某些成人还多的痛苦。
但最后,他有了父亲、小姨、好朋友和财富。
(二)坏人本小说里有许多坏人。
从济贫院到贫民窟,环境改变,恶人一直存在,他们是这环境里的主宰,环境是他们罪恶的温床。
这些恶人形象生动又典型。
好人有模式可循,可坏人各有各的特点。
老费金,狡猾奸诈又自私,他利用小孩偷东西敛财。
“‘啊哈。
’费金耸了耸肩,令人恶心地咧着嘴笑起来,把整个脸扭歪了。
‘好聪明的小狗。
好聪明的小狗。
还真撑到底没告诉牧师东西在哪。
也没告发老费金……’”(9章)塞克斯是个粗俗、残忍、铁石心肠的人。
虽然南希深爱着他,他最终只因为她的一次背叛就残忍地杀害了她。
“那强盗坐下来,鼓着鼻孔,胸口一起一伏,照她打量了几秒钟,接着,他卡住姑娘的头和脖子,将她拖到屋子中间,朝门口看了一眼,把一只大巴掌捂在她嘴上。
”(47章)坏人最后都没有好下场。
这也是狄更斯小说的一种模式:坏人风光一时,最终逃不脱命运的审判。
(三)伪君子小说中有不少伪君子。
狄更斯运用幽默和夸张达到讽刺的效果,并用这种方式嘲笑人们的愚蠢和犯下的恶行。
“……那边有二三十个违反了济贫法的小犯人整天在地板上打滚,毫无吃得太饱,穿得过暖的麻烦,有一个老太婆给他们以亲如父母的管教,老太婆把这帮小犯人接受下来是看在每颗小脑袋一星期补贴七个半便士的份上。
……”邦布尔先生也是个地道的伪君子。
“‘是啊,奥利弗,’邦布尔说,‘你没爹没妈,这么多善良的正人君子,他们都是你的父母,奥利弗,为了送你去当学徒,自谋生路,长大成人,教区花了三镑十先令呢……’……‘喂,奥利弗,我亲爱的,跟我去见推事大人。
’邦布尔先生说着换了一副狰狞可怕的脸色,压低声音补了一句,‘记住我对你说的话,你这个小流氓。
’”(3章)这类伪君子只考虑自己,从不说自己的真实想法,总是用伪善的面具来遮掩。
(四)良心未泯的角色代表人物是南希。
塞克斯提起监狱里的犯人受刑时,奥利弗感到南希的手在颤抖,脸色发白;塞克斯要放狗咬奥利弗,费金要用打奥利弗时,是南希阻止了他们;在把奥利弗骗回来这事上,南希一直很后悔。
“‘全能的上帝,保佑我吧,我会的。
’姑娘冲动的喊叫着,‘早知道要我出手把他弄到这儿来,我宁可在街上给人打死,或者跟咱们今晚路过的那个地方的人换换位子。
从今晚起他就是个贼,是骗子、魔鬼了,就这么坏。
那个老混蛋,还非得揍他一顿才满足吗?’”(16章)最后,南希向罗斯小姐告发了蒙克斯的阴谋。
塞克斯是那么一个混蛋,她还是死心塌地跟着他,全心为他奉献。
她是个身处乱世但良心未泯的好姑娘。
三、两对情人的分析小说中有两对情侣,分别是罗斯和哈利,南希和塞克斯。
《雾都孤儿》中的人物分析(西安石油大学外语系,陕西西安710065)苗旸30周刊2010年第12期两对情侣有天壤之别。
这是狄更斯的另一写作特点:特定环境下的特定人物。
这四个人生活环境不同,因此经历、性格也区别巨大。
(一)罗斯和哈利罗斯是奥利弗的小姨。
在遇到梅里夫人之前她一直是孤身一人。
她和梅里夫人一样是善良的人,互相照顾,乐于照顾他人。
奥利弗被管家击伤倒在门口,她和梅里夫人好心收留他。
哈利是梅里夫人的儿子,是正直的绅士。
尽管罗斯家境贫寒,他还是爱上了她。
他妈妈也支持他,所以他能勇敢地表白。
(二)南希和塞克斯这对情侣处在社会的底层。
塞克斯是个恶棍,南希从小就跟着费金诈骗和偷窃。
她的善良和纯洁深埋心底。
这对情侣的关系很奇怪,南希对塞克斯很好,塞克斯受伤的时候南希细心照顾,也没打动他。
小说里很少有塞克斯对南希爱的流露。
但南希和塞克斯抓到奥利弗回费金住处的路上提到死刑犯的时候,塞克斯倒是表露出嫉妒的情绪。
“‘没错,你们女人家就只想这些,’塞克斯答道,‘漂亮小伙子。
嗯,就当他们是死人好了,所以也好不到哪去。
’塞克斯先生似乎想用这一番宽慰话来压住心中腾起的妒火……”(16章)如果塞克斯和南希都生活在正常的家庭,在严父慈母呵护下长大,也许他们的人生会有所不同。
四、结语每个人物有自己不同的性格、爱好和内心世界。
感谢狄更斯,我们可以认识、了解这些人物,进入他们的内心世界,熟知他们的喜与悲,感受百样人生。
参考文献:[1]Oliver Twist.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C].[2]王佩兰,马茜等主编.英国文学史及作品选读.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3]刘炳善编著.英国文学简史(新修订本).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儿》来讨论和分析小说中的四种人物;再分析书中两对有感情联系的男女,引出作者的写作模式,以及特定的环境下产生特定人物的写作方式。
关键词:《雾都孤儿》人物分析一、对狄更斯本人和作品的介绍(一)作者简介1812年2月7日,查尔斯·狄更斯,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生于英国。
9岁,父亲因无法偿还债务入狱。
11岁,狄更斯辍学做工厂学徒。
后父亲继承一笔遗产,得以出狱,狄更斯亦重返学校。
毕业后,他先后在律师行、报馆工作。
1836年起,他发表了一系列经典作品,如《匹克威克外传》、《雾都孤儿》、《大卫·科波菲尔》、《艰难时代》、《双城记》、《远大前程》等。
1870年6月9日,狄更斯因脑溢血与世长辞,后被葬在威斯敏斯特教堂的诗人角。
(二)《雾都孤儿》简介主人公奥利弗·特威斯特受不了虐待逃往伦敦,刚到就受骗误入贼窝。
小偷头目费金要把奥利弗训练成扒手。
在上街盗窃时奥利弗被误认为偷了布朗洛绅士的手绢而被逮捕。
后他重病昏迷,被布朗洛收留,得到温暖与关怀。
费金指使塞克斯和南希把奥利弗重新拐回贼窝。
再次作案时,奥利弗被误伤。
梅里夫人和养女罗斯收留了他。
蒙克斯是奥利弗同父异母的哥哥,父亲把遗产留给了奥利弗,除非奥利弗也是不肖之子,蒙克斯才能继承财产。
蒙克斯找到费金,要他把奥利弗变成罪犯以霸占遗产。
南希通知了罗斯。
罗斯和布朗洛决定找蒙克斯交涉,南希却被塞克斯杀害。
小偷团伙受到灭顶之灾。
布朗洛先生收养了奥利弗,蒙克斯死在狱中。
二、小说中主人公的分类在小说中,人物丰富各异,在狄更斯笔下,他们个个有血有肉,言行举止符合自己身份,表现伦敦贫民窟的悲惨生活。
我把主要人物分为四类:好人、坏人、伪君子和良心未泯的角色。
(一)好人在狄更斯作品中,好人仁慈、诚实、中规中矩。
他们笃信上帝,每天祷告。
如发生不幸,他们向上帝祈祷、哭泣,希望得到主的帮助。
如好事发生,他们仍会哭泣,认为这是来自于上帝的赐福。
这类角色好到家了,但绝对没有邪恶的角色那样生动自然。
而狄更斯更有一套幸福大结局的模式。
好人曾随着故事的发展饱受痛苦折磨,最终有所回报。
比如罗斯和梅里夫人,她俩就是好人的典型。
当梅里夫人得知罗斯不会死的时候,她感到非常幸福。
“她跪下来,尽力想把手合在一块儿,然而支撑了她那么久的毅力已经随着第一声感恩祈祷一起飞向天国。
她倒在了伸开双臂接住她的朋友怀抱里。
”(33章)女士如此,绅士也如此。
知道罗斯身体好起来后,哈利和凯尔先生也异常兴奋。
“这功夫,头戴白色睡帽的凯尔先生一直坐在马车踏板上,胳膊肘支在膝盖上,用一张蓝底白花的不手绢不住地擦眼睛。
这个诚实耿直的汉子并不是假装动了感情,这一点完全可以从他红肿的眼睛上看出来。
”(34章)好人因为爱和仁慈,愿意为他人做任何事。
而奥利弗,有着狄更斯小说典型的幸福结局。
身为孤儿,经历了甚至比某些成人还多的痛苦。
但最后,他有了父亲、小姨、好朋友和财富。
(二)坏人本小说里有许多坏人。
从济贫院到贫民窟,环境改变,恶人一直存在,他们是这环境里的主宰,环境是他们罪恶的温床。
这些恶人形象生动又典型。
好人有模式可循,可坏人各有各的特点。
老费金,狡猾奸诈又自私,他利用小孩偷东西敛财。
“‘啊哈。
’费金耸了耸肩,令人恶心地咧着嘴笑起来,把整个脸扭歪了。
‘好聪明的小狗。
好聪明的小狗。
还真撑到底没告诉牧师东西在哪。
也没告发老费金……’”(9章)塞克斯是个粗俗、残忍、铁石心肠的人。
虽然南希深爱着他,他最终只因为她的一次背叛就残忍地杀害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