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五带是如何划分的
地球的四季和五带

变大
变大
变小
扩大
扩大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
回归线的纬度范围
极圈的纬度范围
极昼极夜的范围
热带范围 ;温带范围 ;寒带范围
扩大
缩小
1、我国古代、西方国家和现在北温带许多国家划分四季哪个更接近天文四季 哪个更具实际意义为什么 24节气是怎样划分的 划分24节气的意义是什么 2、五带的分界线是根据什么确定的 划分五带的意义是什么
适用于讲座演讲授课培训等场景
地球的四季和五带
第五讲 四季和五带
2、四季的划分
一、四季的成因
赤 道
00
23.50
23.50
66.50
66.50
北 回 归 线
南 回 归 线
北 极 圈
南 极 圈
900
900
热 带
拓展思路:
PPT常用编辑图使用方法
1.取消组合
2.填充颜色
3.调整大小
商务 图标元素
商务 图标元素
商务 图标元素
商务 图标元素
商务 图标元素
商务 图标元素
商务 图标元素
商务 图标元素
北温带
南温带
北寒带
南寒带
天文特征
气候特征
二、五带的划分
有太阳直射现象
既无太阳直射 又无极昼极夜现象
既无太阳直射 又无极昼极夜现象
有极昼极夜现象
有极昼极夜现象
终年 炎热
四季分明
终年严寒
四季分明
终年严寒
1、了解:各大洲五带的范围
上海
悉尼
赤道
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
汕头
海口
2、了解:我国的温度带的范围
期末考点追踪---陆地和海洋 2022-2023学年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地理

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备考---陆地和海洋1.地球上五带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知识点的认识】五带的划分根据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随纬度的变化,将地球表面有共同特点的地区,按纬度划分为五个热量带,即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寒带、北寒带.热带:在赤道上终年昼夜等长,向南、北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渐增,但最长和最短的白昼时间仅差2小时50分.温带:昼夜长短的变化也很大,到极圈增加到24小时.可见,在温带太阳高度比热带小,获得热量少于热带,温度低于热带.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非常显著,所以四季分明是温带的特点.寒带:本带太阳高度终年很小,在极圈上最大高度为46°52′,在极地最大高度仅为23°26′,且有负值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随纬度的增高愈加显著.极昼时期由于太阳高度很低,地面获得热量很少,极夜时期,地面没有太阳辐射.【命题的方向】考查了对地球上五带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的认识,基础知识,一般为选择、解答形式出题.例:将地球上的五带、气候特征和地理现象用直线连接起来:分析: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五个温度带.热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23.5°S,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66.5°N,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N﹣90°N,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S ﹣66.5°S,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S﹣90°S;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温带既无阳光直射也无极昼极夜现象.解答: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带,即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热带有阳光照射现象,终年炎热;温带既无极昼,极夜也无太阳直射现象,四季分明;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终年寒冷.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五带的划分,要牢记.【解题思路点拔】关键是熟记地球上五带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五带划分依据是地球表面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按纬度划分为五个热量带,即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寒带、北寒带.2.海陆分布概况【知识点的认识】我们生活的地球,从太空看是个蔚蓝色的美丽星球,它看上去更像“水球”。
五带的划分

南北回归线之 北回归线和
间
_北__极__圈__ 之 _北_极__圈___以北,
间,_南_回__归_ 线 _____南极圈 和南极圈间 以南地区。
无_直__射阳光 阳光__斜__
有__直__射光
也无_极__昼__极_ 夜 现象
射得厉害,有 极__昼__极_ 夜 现象
获得热量____,得到热量比
气候多终年____ _热__带_ 少,比
(2)当地球公转至A点时,北半球得到的太阳光热 量最 少 。当地球公转至C点时,北半球 的正午太阳高度最 大 。当地球公转到B、 D点时,全球昼夜 平分 。
热带,赤道上直射一次,其他地区每年直射两次
5、哪个热量带有极昼和极夜现象?
北寒带和南寒带
6、哪个热量带四季变化明显?
北温带、南温带
7、我国大部分位于哪个热量带?还有一小 部分位于哪个带?
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热带
8、说出各带的突出特点?
热带—终年炎热 温带—四季分明 寒带—终年寒冷
热带
温带
寒带
炎热
_寒__带_ 多,气候 季节变化 明显
获得热量 少 ,
气候终年
_寒__冷_
。
N
读“地球上的五带”图(如图1.2-
D
7),回答:
B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五带的名
称:
A
A. 热带
,B. 北温带 ,
E. 南寒带 。
C
(2)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的
E
是
。(用字母表示)
S
(3)有极昼极夜C 现象的是 D
地球五带的划分
热带地区
北温带
北寒带
爱斯基摩人的一家
南寒带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一节 认识地球 地球五带的划分 特征和成因素材 (新版)湘教版

地球五带的划分、特征和成因(1)地球五带地球上的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寒带和北寒带的总称。
五带是个天文气温带。
所以,五带的划分只考虑天文因素,而不考虑地理因素。
划分五带的天文因素是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
因此,五带实质上是天文带。
五带的划分,是根据两条天文线:回归线和极圈,即南北纬23°26′和66°34′两条线。
前者是太阳回归运动的南北极限,为热带与温带的分界线;后者是极昼极夜的界线,是温带和寒带的分界线。
这两条线之和为90°,具有互补性,取决于现代的黄赤交角值。
(2)各带的特征热带:天文上的低纬地带,在南北纬23°26′之间,跨纬度46°52′,占地表面积的39.8%。
有直射阳光,终年常夏无冬,昼夜长短变化小,白昼长为10时35分~13时25分。
温带:天文上的中纬地带,在南北纬23°26′与南北纬66°34′之间。
南北温带各跨纬度43°08′,合占地表面积的51.9%。
这里既无直射阳光,也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分明,昼夜长短变化大,白昼长的变化幅度为2时50分到24时。
寒带:天文上的高纬地带,在南北纬66°34′到90°之间。
南北寒带各跨纬度23°26′,二者合占地表面积的8.3%。
太阳高度角小,终年无夏。
有极昼极夜现象,其持续时间在极圈为一日,在两极为半年。
(3)五带的成因五带的形成,是由于地球公转,公转时地轴与轨道面的铅垂线有23°26′的倾斜,而且倾斜方向不变,因而导致太阳直射点徘徊于南北纬23°26′之间。
这样,一方面,世界各地(赤道除外)产生昼夜长短变化,在极圈内出现极昼极夜现象;另一方面,产生了气温高低变化,使气温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这是太阳高度角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变小的结果,最后形成了地球五带。
地球的五带

五、地球上的五带地球上的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寒带和北寒带五个热量带,总称为五带。
1.五带的划分五带的划分是由天文因素来决定的,即根据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而划分的。
所以,按这种方法划分的五带也是一种天文五带。
昼夜长短随纬度的变化,最明显的分界线是极圈,它是有无极昼和极夜的分界线;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最明显的分界线是回归线,它是有无太阳直射的分界线。
五带的划分原则是,有无极昼和极夜现象及有无正午太阳直射。
有极昼和极夜的地带,称为寒带;有正午太阳直射的地带,称为热带;既无极昼和极夜现象,又无正午太阳直射的地带,称为温带。
其具体划分范围见图4-18。
2.五带的特征热带地处赤道南北两侧,位于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之间,南北跨纬度46°52′,占全球总面积的39.8%。
此带中,赤道上终年昼夜等长,变化幅度为0。
从赤道到南、北回归线昼夜长短的变化越来越大,到回归线上,昼长年较差达到2小时50分。
这个带的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是五带中最小的,即从0~2小时50分。
热带以赤道为对称轴分布于南北两个半球,太阳的直射点始终在赤道南北来回移动。
所以,热带太阳高度终年很大。
在赤道上,每年有两次太阳直射,即两次太阳高度为90°,虽然有两次最低值,仍为66°34′;在回归线上每年有一次太阳直射,即一次太阳高度为90°,虽然有一次最低值为43°8′,即是热带中太阳高度的最低值,但是和其它热量带中太阳高度的最低值相比仍是最高的。
因为太阳高度大,所以热带是全球获得太阳能最多的地带,气温也最高。
同时,全年温度差异很小,并无明显的气候四季,一般只有热季和凉季或雨季和干季之分。
温带是地处北回归线到北极圈和南回归线到南极圈之间的地带,各跨纬度43°8′。
全球无统一的温带,分为北温带和南温带。
温带的面积占全球总面积的52%。
此带不仅是全球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变化最明显的地带,也是气候四季变化最突出的地带。
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课用)图文

四季更替对地球生态平衡的影响是科学家研究的 重要课题之一,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
3
地球物理学研究
四季更替与地球自转、公转等地球物理学现象密 切相关,有助于科学家深入了解地球的运动规律。
THANKS
感谢观看
03
四季与五带的关系
四季对五带的影响
气候变化
四季的更替导致气候的变化,使 得不同地区的气候特征有所不同, 从而影响五带的划分。
生物多样性
四季的变化使得生物有不同的生 长和繁殖季节,从而影响生物的 分布和多样性。
农业生产
四季的更替对农业生产有着重要 的影响,不同季节的气候条件决 定了农作物的生长和收获。
02
热带是指赤道两侧的地区,具有终年高温、长年炎热的气候特 点;寒带是指极地附近的地区,具有终年低温、长年严寒的气
候特点。
03
温带则位于热带和寒带之间,具有四季分明、温度适中的 气候特点。
五带的划分标准
五带的划分主要依据是当地正午太阳高 度角和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
在五带中,热带和寒带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最 大,昼夜长短变化也最为明显;而温带的正 午太阳高度角适中,昼夜长短变化也相对温 和。
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农业活动
四季更替使得人类可以根据季节调整农作物的种植和 收割,保证食物的供应。
衣着与居住
四季更替影响人们的衣着和居住环境,例如冬季需要 穿厚衣服和取暖,夏季需要穿轻薄衣服和制冷。
旅游活动
四季更替使得不同地区的旅游资源具有季节性,吸引 游客在不同季节前往旅游。
对地球生态的影响
生物多样性
候温季节
根据气温变化划分季节,以平均气温连续5天超过或低于某一临界值 (通常为2℃)作为季节的起始和结束。
地球上的五带名称和范围-初中地理知识

地球上的五带名称和范围【知识点的认识】人们根据在同一时间不同纬度的地方获得的太阳热量不同,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五个温度带.地球上的五带名称和范围:热带:23.5°N﹣23.5°S北温带:23.5°N﹣66.5°N南温带:23.5°S﹣66.5°S北寒带:66.5°N﹣90°N南寒带:66.5°S﹣90°S【命题的方向】考查了对地球上的五带名称和范围的认识,基础知识,一般为选择、解答形式出题.例:读《五带划分图》回答.(1)写出图中字母所处的温度带名称:A北寒带,B北温带,C热带.(2)写出图中数码的纬线度数及符号.①66.5°N,②23.5°N,③23.5°S.(3)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AE(用字母填写);有阳光直射现象的是C.(用字母填写)分析: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五个温度带.解答:(1)读图可知,图中字母代表的温度带为:A、北寒带,B、北温带,C、热带;(2)北温带和北寒带的分界线是①北极圈,纬度数为 66.5°N;北温带和热带的分界线是②北回归线,纬度数是23.5°N;热带和南回归线的分界线是③南回归线,纬度数是 23.5°S;(3)北寒带和南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即图中字母 AE 所在地;有阳光直射现象的是 C 热带.故答案为:(1)北寒带;北温带;热带;(2)66.5°N;23.5°N;23.5°S;(3)AE;C.点评:考查了地球上五带的名称、位置与分界线,要把知识点落实到图上.【解题思路点拔】熟记地球上的五带名称和范围即可.主要是根据获得的太阳热量不同来划分的.。
地球五带和中国的五带

在世界地理中,根据地球表面获得太阳光热量的多少,以及地表阳光直射、极昼极夜现象出现的范围,将地球表面分为五带,即南北寒带、南北温带、热带。
在我国的行政区中正好有海南省、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等三省区全部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属于热带;北回归线又正好穿过台湾、广东、广西、云南四省区。
因此持B答案的同学就有了充足的理由。
通过阅读探究,我们不难发现:地球五带的划分仅仅是在学习了经线、纬线,经度、纬度,地球的运动等知识后,根据地球表面获得太阳光热量的多少,从认知纬线纬度和地球的运动的角度作出的简单划分,没有考虑影响气温的海陆、地形、洋流以及气压带和风带等因素。
而中国的温度带是根据多年的气象观测记录综合计算出来的活动积温划分的。
气象观测记录都是实地观测,是影响气温的各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客观结果。
考虑的因素更全面,结论更准确,更科学。
相比这下,选项A更正确。
这也符合选择题优选答案的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上的五带是如何划分的
地球是个很大的球体,纬度不同的地方,太阳照射的角度就不一样。
有的地方直射,有的地方斜射,有的地方整天、甚至几个月受不到阳光照射。
因此,各地获得的太阳热量有多有少,冷热就有差别。
人们根据各地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带: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
大家知道,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绕太阳不停地公转。
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太阳光线有时直射北半球,有时直射南半球,有时正好直射在赤道上。
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太阳每年直射两次,所以这个地区获得的太阳热量是全球最多的,因而形成地球上的热带。
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的地区,每年有一段时间太阳总是在地平线以上照射,成了不落的太阳,但是太阳光线斜射得很厉害,地面得到的热量极少;而且还有一段时间是连续的漫漫长夜,所以这里气候寒冷,形成地球上的寒带。
北极圈到北极的地区叫北寒带;南极圈到南极的地区叫南寒带。
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这两个地区得到的太阳光热比热带少,比寒带多,成为温带。
北回归线到北极圈之间叫北温带;南回归线到南极圈之间叫南温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