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问题-有关生态平衡的例子
生态平衡被破坏的例子

生态平衡被破坏的例子生态平衡是指生物群落中物种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稳定状态。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和自然因素的变化,许多生态平衡被破坏,导致了生态系统的不稳定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以下是十个生态平衡被破坏的例子:1. 滥砍滥伐:大面积的森林砍伐破坏了树木的生长环境,使森林生态系统无法维持原有的平衡。
同时,失去了大量的树木,也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2. 过度捕捞:过度捕捞海洋中的鱼类导致了海洋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破坏。
大量的鱼类被捕捞,使得其他生物的食物来源减少,进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
3. 水土流失:大规模的土地开垦和不合理的农业耕作方式导致了水土流失的问题。
水土流失不仅会破坏土壤的结构,还会导致水源污染和洪涝灾害,使得生态系统无法恢复平衡。
4. 水污染:工业废水和农业排放物的大量排放导致水体受到污染。
水污染不仅会直接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还会破坏水生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导致生态平衡被破坏。
5. 土地开发:城市化进程中大量的土地开发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系统。
大量的建筑和道路建设导致了土地的破碎化,使得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减少,生态平衡被破坏。
6. 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了生态系统的不稳定。
气候变化不仅影响了物种的分布和生存条件,还导致了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进一步破坏了生态平衡。
7. 入侵物种:外来物种的引入破坏了原有生态系统的平衡。
入侵物种通常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会抢夺栖息地和食物资源,使得本地物种受到威胁,生态平衡被破坏。
8. 农药使用:不合理的农药使用导致了农田生态系统的破坏。
农药不仅会杀死害虫,还会对其他生物造成毒害,破坏农田生态系统的平衡。
9. 河流治理:河流的堤岸加固和清淤工程破坏了河流的自然流动状态。
这不仅导致了河道的变形和水流速度的改变,还破坏了河岸的湿地生态系统,生态平衡无法维持。
10. 垃圾处理:不合理的垃圾处理方式导致了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的破坏。
大量的垃圾填埋和焚烧产生了有害气体和废水,对生物和土壤造成了危害。
非洲坦桑尼亚地区森林砍伐速度惊人环境问题对生态平衡带来威胁

非洲坦桑尼亚地区森林砍伐速度惊人环境问题对生态平衡带来威胁非洲坦桑尼亚地区森林砍伐速度惊人环境问题对生态平衡带来威胁随着人类经济活动的增加,非洲坦桑尼亚地区的森林砍伐速度惊人,给该地区的环境问题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对生态平衡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这一问题的存在不仅损害了该地区的生态系统,也伤害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采取紧急的措施来减轻森林砍伐的速度,保护森林资源,恢复生态平衡变得至关重要。
森林作为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对整个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维持作用。
然而,由于人类对木材、燃料和农业用地的需求不断增加,坦桑尼亚地区的森林遭到了无情的开发和破坏。
据统计,每年约有数百万亩森林被破坏,导致大量野生动植物失去了栖息地,生态多样性受到了严重的冲击。
首先,森林砍伐破坏了许多珍稀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
坦桑尼亚地区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许多独特的物种在这里繁衍生息。
然而,森林的破坏却导致了这些物种的数量急剧减少。
例如,一些珍稀的树木、鸟类和哺乳动物的数量已经大幅度下降,甚至有些物种濒临灭绝。
这不仅是对自然界生物多样性的不可逆转的破坏,也是对该地区旅游业和生态经济的巨大损失。
其次,森林砍伐引发了土壤侵蚀和水资源的短缺问题。
坦桑尼亚地区的土壤贫瘠,水资源稀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对森林的保护有着重要的依赖。
然而,由于大规模的森林砍伐,导致了土壤的风蚀和水资源的流失,严重影响了该地区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的生活。
此外,水资源短缺还加剧了地区的干旱情况,给当地农业带来了更大的困难。
最后,森林砍伐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森林是地球上最大的碳汇之一,能够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并稳定气候变化。
然而,由于森林的破坏,释放出的大量二氧化碳加速了全球气候变暖的进程。
气温的升高和降水的减少已经导致了坦桑尼亚地区的干旱和洪涝等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给当地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综上所述,非洲坦桑尼亚地区森林砍伐速度惊人,其引发的环境问题对生态平衡带来了严重威胁。
保护生态平衡的例子

保护生态平衡的例子保护生态平衡是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的重要措施,下面列举了十个例子:1. 森林保护:森林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对于维持气候平衡、保护水源和保护物种多样性都起着重要作用。
保护森林可以通过限制砍伐、推行可持续林业管理、建立自然保护区等方式来实现。
2. 水资源管理:水是生命之源,保护水资源对于维护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通过加强水资源的监测、合理利用水资源、推广节水措施和治理水污染等方法来保护水资源。
3. 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态系统的基础,对于维持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保护生物多样性可以通过设立自然保护区、保护濒危物种、限制非法野生动植物贸易等方式来实现。
4. 海洋保护: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对于维持全球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保护海洋可以通过限制过度捕捞、减少海洋污染、建立海洋保护区等方式来实现。
5. 土壤保护:土壤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持植物生长和保护地下水具有重要作用。
保护土壤可以通过合理农业管理、植树造林、土地退耕还林还草等方式来实现。
6. 空气质量改善:空气质量是人类健康和生态平衡的重要指标。
保护空气质量可以通过减少工业污染、推广清洁能源、控制车辆尾气排放等方式来实现。
7. 城市绿化:城市是人类生活的重要场所,保护城市生态平衡对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通过增加绿地面积、推广植被覆盖、建立城市湿地等方式来实现城市绿化。
8. 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是一种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方式,旨在保护农田生态系统,减少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通过推广有机农业、生物防治和土壤保护措施来实现生态农业。
9. 节能减排:能源消耗和排放物的排放是导致气候变化和生态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
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广可再生能源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方式来实现节能减排。
10. 环境教育:培养公众环境意识和环保行为是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环节。
通过开展环境教育活动、推广环保知识和鼓励环保行为来提高公众对生态保护的重视。
举例说明生态平衡的例子

举例说明生态平衡的例子以下是 7 条关于生态平衡的例子:1. 嘿,你看那草原上,食草动物们欢快地吃草,这就像是一场盛大的宴会呀!而肉食动物则在一旁虎视眈眈,它们之间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平衡。
要是没有这些凶猛的肉食动物,食草动物不就得泛滥成灾了,那草原还能是现在这样生机勃勃吗?比如狼和羊,就是典型的生态平衡的例子哟。
2. 哎呀呀,森林里的大树们可真是壮观啊!它们为各种小动物提供了家,小鸟在枝头唱歌,松鼠在树间跳跃。
这就好比一个和谐的大家庭呀!如果树木都被砍光了,那些小动物们去哪儿呢?这不就打破生态平衡了嘛!就像亚马逊雨林,那可是维持着多么重要的生态平衡呀!3. 哇塞,海洋里的鱼儿们游来游去,多自在呀!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它们之间有着特定的食物链呢。
如果人类过度捕捞某种鱼类,那就会影响整个海洋生态呀!想想看,如果没有了鲨鱼,那海洋里某些生物岂不是要疯狂繁殖了?就像珊瑚礁周围的生态平衡,是多么需要我们去保护呀!4. 嘿哟,在那片湿地,各种候鸟会飞来栖息,那场面可美啦!它们在这里繁衍、生活,形成了独特的生态。
要是湿地被破坏了,这些候鸟还会来吗?这不是明显破坏生态平衡嘛!就如同鄱阳湖的生态,对候鸟们来说是多么关键呀!5. 你瞧,农村里的稻田边,青蛙在呱呱叫,它们可是专门吃害虫的呀!要是没有了这些青蛙,那害虫不得把庄稼都吃光啦?这不是很好体现了生态平衡吗?就像那些有青蛙守护的农田,粮食才能长得好哇!6. 哇哦,那片山林里,有各种珍稀的动植物,它们相互依存。
要是人类为了私利去大量捕捉那些珍稀动物,那整个山林的生态不就乱套了吗?好比大熊猫生活的地方,保护它们就是在维护生态平衡呀!7. 哎呀,草原和沙漠的交界处,气候和环境都很特别,如果过度放牧或者乱砍乱伐,很容易让这个交界地带发生变化,生态平衡不就被打破了嘛!这就好像是一道微妙的防线,一旦被突破,后果不堪设想啊!。
生态问题典型案例

生态问题典型案例
1.长江江豚种群数量大幅下降:近年来,长江江豚种群数量
大幅下降,面临着生存危机。
这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包括过度捕捞、水污染、航运等。
这些活动破坏了江豚的栖息地,影响了其繁殖和生存。
2.亚马逊雨林砍伐问题:亚马逊雨林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热带
雨林之一,但近年来遭受了大规模的砍伐。
这种砍伐导致了森林覆盖面积的减少,进而影响了全球气候和生物多样性。
同时,砍伐还导致了水土流失、水资源短缺等问题。
3.塑料污染问题:随着人类消费的增加,塑料制品的使用量
也在不断增加。
然而,大部分塑料制品最终会被遗弃在环境中,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塑料污染问题包括海洋塑料污染、河流塑料污染等,对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4.气候变化问题: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面临的最大挑战之
一。
人类活动导致温室气体排放增加,进而引发全球气候变暖。
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人类社会和经济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括极端天气事件、海平面上升、生物多样性丧失等。
人类保护生态平衡的例子

人类保护生态平衡的例子
1. 还记得塞罕坝吗?以前那可是一片荒漠啊!但经过人们不懈的努力,植树造林,现在变成了一片绿洲!这难道不是人类保护生态平衡的伟大壮举吗?
2. 你想想看洱海,曾经也面临着污染的威胁,但是人们意识到问题后,积极行动起来,治理湖水,保护周边环境,让洱海又恢复了往日的美丽!这不是在努力守护生态平衡又是什么呢?
3. 咱说长江江豚,曾经它们的生存状况多让人担忧啊!好在人类及时醒悟,加强保护措施,现在江豚的数量慢慢增加了,这不就是人类保护生态平衡的有力证明吗?
4. 大家都知道可可西里吧,以前那里盗猎横行,野生动物惨啊!后来多亏了人们强力打击盗猎,守护这片土地,让可可西里重新成为动物的乐园!这就是人类保护生态平衡该有的样子呀!
5. 讲一讲鄱阳湖,它对生态多重要啊!如果不是人类去保护它,进行合理开发和治理,那它能有现在这么好的生态吗?人类就得这样好好保护生态平衡啊!
6. 还有那西双版纳,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要是人类不去用心保护,那后果简直不堪设想啊!现在能保持那么好的生态,不就是因为人类在保护生态平衡上做了很多努力吗?
总之,人类必须要不断努力地去保护生态平衡,不能只顾及眼前利益,要为子孙后代留下美丽的地球家园啊!。
生态平衡破坏的例子

生态平衡破坏的例子
生态平衡是生物与环境之间动态稳定的关系,而生态平衡破坏则指的是这种关系被打破或扭曲。
以下是一些生态平衡破坏的例子:
1. 过度捕捞:过度捕捞某种鱼类导致其种群数量减少,进而影响整个水域食物链的平衡。
这会导致其他鱼类的数量增加,同时触发更大的生态连锁反应,对整个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
2. 森林砍伐:大规模的森林砍伐会导致栖息地的破坏和物种丧失。
森林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其中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森林砍伐会破坏这些相互依存的关系,导致生态平衡被扭曲。
3. 城市扩张:城市的不断扩张会导致原本的生态环境被破坏,栖息地减少,物种迁移或灭绝。
例如,城市的建设可能破坏动物的栖息地,导致它们被迫迁移到其他地方,从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
4. 水污染:人类活动引起的水污染会破坏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
例如,工业废水和农业化肥流入水体会导致水中植物过度繁殖,消耗水中的氧气,造成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死亡,破坏水域的生态平衡。
5. 外来物种入侵:某些外来物种的引入可能破坏原有生态系统的平衡。
这些物种在新环境中可能没有天敌,会迅速繁殖并占领资源,对本地物种造成压力,甚
至导致其灭绝。
总而言之,生态平衡破坏的例子很多,这些破坏会扰乱物种数量和相互关系,进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
我国生态灾难的例子

我国生态灾难的例子我国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国家,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导致了许多生态灾难的发生。
下面列举了我国生态灾难的十个例子。
1. 沙漠化: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和沙漠化问题十分严重,这些地区的土地被过度开垦和过度放牧,导致了土地的退化和沙漠化。
2. 水污染:我国的水污染问题也十分严重,许多河流和湖泊被污染,导致了水资源的短缺和生态环境的恶化。
3. 空气污染:我国的空气污染问题也十分严重,许多城市的空气质量达不到标准,导致了许多健康问题。
4. 土壤污染:我国的土壤污染问题也十分严重,许多地区的土壤被污染,导致了农作物的减产和生态环境的恶化。
5. 森林砍伐:我国的森林资源也遭受了严重的破坏,许多地区的森林被过度砍伐,导致了生态平衡的破坏和生态环境的恶化。
6. 水土流失:我国的水土流失问题也十分严重,许多地区的土地被过度开垦和过度放牧,导致了土地的退化和水土流失。
7. 生物多样性丧失:我国的生物多样性也遭受了严重的破坏,许多物种濒临灭绝,导致了生态平衡的破坏和生态环境的恶化。
8. 气候变化:我国的气候变化问题也十分严重,全球变暖导致了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如洪水、干旱等。
9. 地质灾害:我国的地质灾害也十分严重,许多地区的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频繁发生,导致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0. 垃圾污染:我国的垃圾污染问题也十分严重,许多城市的垃圾处理不当,导致了环境污染和健康问题。
我国生态灾难的问题十分严重,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政府应该加强环境保护的力度,企业应该承担社会责任,个人也应该从自身做起,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护好我们的生态环境,让我们的子孙后代能够生活在一个美好的环境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环境问题-有关生态平衡的例子举例说明维持生态平衡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举例说明维持生态平衡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中国人向来讲究居得其所,不管是生前还是死后,这种思想已深入人心,但同时我们也看到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多,房屋也越来越多,而由此产生的与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
任何一座建筑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只要他被造出来了,就必然要处于一定的环境之中,并与环境保持着某种联系。
古今中外的建筑师都十分注意对于地形、环境的选择和利用,并力求使建筑能够与环境取得这种联系,这就是一种维持生态平衡的体现。
现代建筑技术的高速发展,带来了许多好处的同时,也带来许多的问题,如建筑垃圾,光污染,噪音污染,大气污染,耕地与植被破坏等等。
本文主要从建筑垃圾出发,引出维持生态平衡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还有目前解决建筑垃圾的方法,以及建筑的前沿科技——绿色建筑。
一、中国的建筑垃圾现状和对环境的影响我们先来说说什么建筑垃圾,建筑垃圾指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或个人在新建、改建、扩建、铺设或拆除、修缮、装修过程中所产生的弃土、弃料及其它废弃物。
建筑垃圾是城市垃圾的主要组成部分, 其产量已占城市垃圾总量的40%以上。
其主要是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混凝土、金属、木材、玻璃、陶瓷,沥青,装饰装修的废料、包装材料和其它废弃物等。
目前, 我国城市每年产生垃圾总量约在 4 亿m 3左右, 其中建筑垃圾已达 2 亿多m 3, 每年至少要拆除3000 - 4000 万平方米旧建筑, 产生数亿吨建筑垃圾。
其中的绝大部分未经任何处理,便被运往郊外露天堆放或填埋。
现在建筑垃圾已成围城之势了。
我国对建筑垃圾的处理大部分还处于初级阶段,露天堆放,填埋,焚烧等,这些方法不仅产生有气体,还破坏土壤结构,导致土壤的生态平衡破坏,使其失去可持续发展的可能。
不仅如此,这些垃圾还会破坏地下水,使我国缺水的状况更加严峻。
二、如果处理建筑垃圾,维持生态平衡前面说过,我国对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利用率很低,只在5%左右。
而欧盟国家每年的建筑垃圾资源化率超过90%,韩国、日本更达到97%以上,美国的也在89%左右。
比如韩国的再生水泥,俄罗斯典型再生骨料生产工艺,德国的干馏燃烧垃圾处理工艺等等,这些都是我国值得学习的地方。
当然我们国家这些方面也在加大投入和研发力度,我国目前的建筑废料再生利用已经有了一定的技术基础,无论是实验室的研究还是市场应用都有了一定成果。
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也会达到甚至超过发达国家的水平。
三、未来的建筑科技——绿色建筑现在世界的潮流是乎与绿色同行,那么什么是绿色建筑?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就是回归自然:绿色建筑外部要强调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和谐一致、动静互补,做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这恰好与我国古代的人居思想不谋而合。
目前,绿色建筑还只是起步阶段,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这是建筑的发展趋势,回归自然,与自然相融合,这才能维护好生态平衡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更利于人类的发展。
我国已经将绿色建筑做为一个目标,争取在2020年前,让我国的新建建筑65%都是绿色环保的建筑。
总之,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题。
我只是从我所学的专业,从一个很小的方面去切入,试图让人们理解平衡与可持续。
不管怎样,人类总是在不断的前行,我相信人与自然不会永远背道而驰。
关于维系衡水湖生态环境平衡问题的建议关于维系衡水湖生态环境平衡问题的建议摘要:衡水湖是华北地区单体面积最大的淡水湖,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衡水湖湿地生态系统受到较大的威胁,湿地保护始终停留在较低水平,其功能和作用远远没有发挥出来。
故根据湖区现状,需制定一套科学的,具有可持续发展意义的体制,并建立健全湿地生态补偿机制、污染防治体制, 完善衡水湖水量的供给措施,把衡水湖建设成为京津冀地区最美湿地,使衡水湖湿地生态系统始终保持健康活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衡水湖;生态环境;平衡1 衡水湖湿地的概况衡水湖位于河北省衡水市境内,在京津以南200公里处,原为一片古老的自然洼地,旧称“千顷洼”。
自1958年筑堤建闸蓄水后改称衡水湖。
湖区周边河流均属海河水系的子牙河系,主要有滏阳河、滏阳新河、滏东排河以及冀码渠、冀吕渠、卫千渠、盐河古道等河流。
1985年卫千引水工程建成后,衡水湖成为衡水市一座大型平原蓄水工程,现已投入使用的引黄济冀跨流域大型调水工程极大地缓解了包括衡水在内的邢台、沧州、天津等地区严重缺水的状况。
“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每年至少可为衡水湖提供2亿m3的水量。
将为衡水及周边地市提供饮用水和工农业用水,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使其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产生巨大影响。
衡水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系以调蓄类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为基础的城郊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包括衡水湖及周边地区、滏东排河及滏阳新河的部分区域,总面积平方公里。
有着华北平原保存相对完好的内陆淡水湿地生态系统。
保护区属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区,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草甸、沼泽、水域、滩涂、林地、农田等多种生态系统,是北温带野生动植物的聚集地,是众多珍稀鸟类南迁北徙的重要中转站,生物多样性资源十分丰富。
2 衡水湖湿地的生态环境现状生态资源减少,环境被破坏使生态系统失去平衡近年来,在湖区中心的浅水区域多次出现大面积臭水死鱼现象已经引起有关方面的注意。
由于过量的捕捞使渔业资源严重衰退,地笼捕鱼使小鱼全部被捕获,使鱼类不能得到正常的补充。
而被电过的鱼几乎都失去了繁殖能力。
这种破坏生态平衡的过度捕捞,不仅会导致鱼类资源萎缩,还会影响鸟类的食物来源。
衡水湖湖区沙地多,林木少,水位浅,生态环境比较脆弱。
位于衡水湖自然保护区北部的滏阳新河滩地,原来就是湿地,多年来不断退化。
有关专家测定,从20世纪60年代到目前,衡水湖湿地面积减少了60多平方公里。
相关机构、村庄、服务业等建筑物不断增多,破坏了湿地的自然环境,加上人为的活动影响,使湿地面积还在不断减少。
此外,湖区内以及周边居民、养殖厂、农业生产、工矿企业排放的生活和工业污水严重威胁着衡水湖。
有关专家指出,衡水湖作为内陆封闭型汇水湿地,湖水自净能力差,一旦污染,很难恢复。
水系封闭,无稳定的生态用水水源衡水湖基本上是一个封闭的水系统,由于冀南渠、冀吕渠、冀午渠、冀枣渠等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自1994年引黄入冀工程实施以来,已关闭上述河道入湖口。
水源主要由其周边河流汇集当地自然降水和引黄济冀补水。
目前,衡水湖没有专用于生态环境的水源。
由于水源缺乏等因素导致西湖、滏阳新河滩地等湿地严重退化。
3 关于维系衡水湖湿地生态平衡措施建议综合利用保护湿地水资源保护衡水湖湿地的水资源是首要任务。
按照积极保护、科学恢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原则,必须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节流优先,治污为本,科学开源,综合利用。
除通过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外,还要与衡水湖上游和周边地区搞好协调,统筹兼顾,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综合平衡,合理利用和调度水资源,保证维持湿地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的需要。
防治水污染的方法衡水湖水体污染治理应主要抓好以下几点:(1)防治引水河道入湖口生态修复,可以通过沉积作用、植物生长等生态过程,增强河口生态系统的净化能力,使入湖水质得以净化。
加大上游污染源治理力度,如建立滏阳河排污导污工程,将湿地处理剩余污水得以排泄;对于工业排污等要规范排污口管理制度,实现达标排放。
(3)加强对衡水湖水质的检测和污染的综合治理。
加大农业水源污染治理控制力度,保证入湖水质清洁。
(5)积极开展湖内生物治污工程,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自然净化能力。
(6)压缩湖内人工水产养殖面积,充分利用湖外池塘进行水产养殖,以减轻因渔业生产对湖水的污染。
保护生物多样性积极开展湿地生态系统恢复工程,对生态功能退化严重的区域,通过生物和工程措施,逐步恢复其生态功能,同时要严禁毁坏莲藕、芦苇等挺水植物。
控制捕捞量,避免过度捕捞;严禁随意捕猎鸟禽,保护水域的生物多样性。
实施生态补水效益建立的必要性及原则作为急需补水的重要湿地,衡水湖已被纳入《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实施规划》且目前已积累了丰富的跨流域引水经验,上游有岗南、黄壁庄、朱庄、东武仕、岳城等十余座大中型水库,总蓄水能力近50亿m3通过多年的水利建设,衡水湖在本流域引水已具备了基本条件,统筹水资源调度,实施生态补水需建立一个客观、全面,适用于衡水湖流域内的补水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科学预测生态补水,从系统良性循环的角度评价已实施补水项目的综合效益,对促进衡水湖区的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衡水湖作为受水区,生态补水工程产生的效益涉及多个方面,要制定出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可持续性的比较完善的指标体系应遵循如下原则:(1)科学性主要体现在克服主观因素的影响,能真实客观地反映衡水湖受水区的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水平,从而体现其科学的意义。
(2)适用主要体现在具有广泛的空间适用性,对补水项目实施前后,都能运用所选指标对生态补水产生的影响作出全面、客观的评价。
(3)可操作性主要体现在要充分考虑定量化指标的可获得性和可比性,定性化指标的科学界定,便于检查考核,提高指标体系在实际工作中的可操作性。
(4)可持续发展是个动态过程,其评价指标也应该是一个相对发展的过程。
每一个具体指标都应体现静态与动态的统一,具有时间和空间的敏感性,从而为可持续发展政策的制定、调整和实施提供参考。
因此综上所述的特点建立健全有效的生态补水工程不仅可以缓解湖区缺水的危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遏制生态系统结构的破坏和功能的丧失,维持湖区水生态的基本平衡,而且还可以有效的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推动湖区及周围地区科学、平稳、持续的发展。
加强监管举措加固堤防,完善水利工程设施的建设与维护。
积极搞好上游的水土保持工作,减少入湖泥沙淤积;利用枯水期积极进行湖底清淤,保持和提高湖泊蓄水调洪能力。
严格保护现有的湖滨带,严禁围湖造田,对影响和破坏湿地生态环境的农田要退耕还湖还湿,防止湖泊萎缩、湿地破坏。
对散布于湖边的零星湿地,要加快合并建设,增加湿地面积。
需要加强的几点建议(1)本着“建得成、管的好、用的起、长效益”的目标,积极探索有效的建后管理体制及机制,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形成一套科学的水利建设规划、水资源维护体系,使衡水湖湿地生态环境更加完整。
(2)建立衡水湖湿地长效补水机制,保证湿地生态需水。
尽快开辟黄壁庄水库~衡水湖应急引水工程、岳城水库~衡水湖应急引水工程、南水北调衡水支线等多条引水线路,需国家有计划地每年向衡水湖提供生态用水,以确保华北平原唯一保持完整的内陆淡水湿地结构稳定的生态系统充分发挥其社会、生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