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生态平衡》公开课教学设计1
苏教小学科学六下《4.4.生态平衡》word教案 (8)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生态平衡一、教学目的:1.能够应用分析推理等思维形式,认识草原上的鹰、兔、草的生态平衡关系。
2.能够应用分析推理等思维形式,认识沙尘暴生成的原因。
3.为维护生态平衡,明确应该做些什么和怎么做。
二、教学重点:知道草原上的鹰、兔、草的生态平衡关系。
三、教学难点:能分析草原生态系统失衡的原因。
四、教学准备:活动手册、有关草原和沙尘暴的图片、影视资料。
五、教学过程:(一)引入师:“在生态瓶中哪些因素会影响其中动植物的生长?”“生态瓶中的某些条件改变了,就会使整个生态瓶内生物的正常生长受到影响。
在自然界里也一样,一些条件因素发生了改变,也可能使整个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被破坏,有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维护生态平衡这个话题。
”(二)探究过程1.研究鹰、兔、草的生态平衡关系。
草原上的鹰、兔、草之间有着怎样的食物关系?设想事物链的一个环节发生了变化,会发生什么现象?(1)如果鹰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2)如果兔子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3)如果草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连锁反应。
”推测:如果上述现象发生了草原最终会变成什么样子?人类的哪些行为会造成鹰、兔子、草的减少?让学生讨论后作出分析。
(对老鹰、兔子的猎杀;防止兔子与牛羊争牧草而进行的猎杀和驱赶;为了发展经济而过度的放牧;环境的恶化导致草的生长困难。
)2.沙尘暴发源地之一的资料介绍。
让学生阅读P57,介绍宁夏腾格里沙漠的有关情况。
师介绍:发菜是一种藻类,因风干的发菜形状,色泽酷似妇女的头发而得名。
它大多生长在干旱的草原、荒漠、平滩荒地和低山小丘,我国的甘肃、陕西、青海、新疆均有生产,而宁夏最为著名。
猎隼又叫鹘,是一种凶猛的鸟,上嘴钩曲,背青黑色、尾尖白色、腹部黄色,驯熟后可帮人打猎。
猎隼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但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区。
近年来,由于猎隼在中东一些国家是王宫贵族的宠物,一种身份的象征,在境外1只经过驯化、体型高大的猎隼价格很高,因此在我国西北地区猎杀、猎捕和走私猎隼的情况非常严重。
小学科学_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生态平衡》教学课件设计

生态平衡
猎 隼
百 灵 鸟
酥
苜
油
蓿
草
草
生物连同它们周围的环境 叫做生态系统。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如果 植物、动物及微生物的数量维 持在一定的水平且变化不大, 这种状态就叫做生态平衡。
图 表 会 说 话
1.读了上面的图表,我认为
。
2.狼群的数量和驼鹿的数量之间成 关系。
蝗虫以咬食植物的叶和茎为主。一 只百灵鸟一年可以吃掉4万只蝗虫,如 果每年有10万只百灵鸟被捕杀……
40000×100000
=400000量捕捉猎隼,会使 增多, 从而造成 。针对这种后果,我们 想到的防治和治理方法是 。 2、面对甘草、发菜的经济利益,人 类滥采、滥挖,会使 减少,从 而造成 。针对这种后果,我们想 到的防治和治理方法 。
草原沙漠化
沙尘暴
• 喂鸟器 • 倡议书 • 宣传标语 • 手抄报
生态农业
蓝色农业
山东荣成大天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山东荣成大天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山东昆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山东招远罗山森林保护区
威海西霞口神雕山自然保护区
长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
3.如果有一年狼群中出现了一种疾病,我预
测第二年鹿群会
。
资料
在我们的北方,有一块半干旱的草原 地带,除了人类放牧的牛羊,还生活着肉 食性的猎隼(sǔn)、狐狸和狼;杂食性 的鼠;植食性的兔;还有蝗虫等昆虫,以 及我们喜爱的百灵鸟,那里还生长着中药 材甘草,远销国外的名贵特产发菜等,可 是当地的生态平衡正在遭到破坏;那里每 年有10万只百灵鸟被捕杀,一只百灵鸟一 年可以吃掉4万只蝗虫……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4.4 生态平衡》20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4.4 生态平衡》20苏教版一. 教材分析《4.4 生态平衡》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的一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生态平衡的概念、意义和维持生态平衡的方法。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图片,引导学生认识生态平衡的重要性,理解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关系。
教材还介绍了人类活动对生态平衡的影响,以及如何采取措施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生态平衡这一概念上,学生可能还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生态平衡的含义。
三. 教学目标1.知道生态平衡的概念,理解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2.了解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关系。
3.知道人类活动对生态平衡的影响,以及如何采取措施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生态平衡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关系。
3.人类活动对生态平衡的影响及保护生态环境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的情境,引导学生认识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2.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实例和图片,分析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3.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对生态平衡的影响及保护生态环境的方法。
4.实践活动法:设计相关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例和图片,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2.准备关于生态平衡的短视频,用于导入和新课教学。
3.准备分组讨论的问题,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4.准备实践活动所需的材料,如环保标语、植树工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关于生态平衡的短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生态平衡这一主题。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生态平衡吗?”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最新小学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生态平衡》获奖教案1

最新⼩学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态平衡》获奖教案1《⽣态平衡》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4课⽣态平衡。
教材第47-50页内容。
⼆、教材与学情分析本课与前⾯的教学内空容是紧密联系的,在学⽣学习的前⾯《寻找⽣物的家园》、《有利于⽣存的本领》、《有趣的⾷物链》的知识基础上综合学习,是本单元的综合。
教师要引导学⽣通过阅读破坏⽣态平衡的相关资料、计算、做⽣态瓶等探究活动,体会理解⽣态平衡的重要性,让学⽣理解到⼈类活动是影响⽣态系统的直接因素,其根本在于破坏了稳定的⾷物链,打破了⽣态平衡,从⽽让学⽣意识到爱护、保护⼤⾃然的重要意义,从⼩树⽴保护⽣态环境、保护⽣态平衡的意识。
在学⽣对⽣物与⾮⽣物环境的关系已有了解的基础上,进⼀步指导学⽣认识⽣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进⽽从整体上指导学⽣认识⽣物和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从知识⾓度来说,是以前所学教学内容的综合和延伸。
从能⼒培养⾓度来说,它需要综合地认识⾃然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同时发挥学⽣的想象能⼒。
从思想教育渗透⾓度来看,它着重对学⽣进⾏⽣态环境教育,培养学⽣的环境意识,通过了解⽣态平衡被破坏的种种后果,使学⽣认识到保护⽣态平衡的重要意义。
三、设计思想1、反例教育、情感体会、概括总结、培养环保意识。
2、通过⾃已模拟如何模拟⼀个⽣态系统。
探究性实验研究⽣态平衡的问题,建⽴⽣态平衡的概念,保护⽣物圈的环保意识。
四、教学⽬标1、过程与⽅法能够通过收集资料,对⽬前的⽣态现象做出判断。
能够参与讨论⼈类危害环境的⾏为。
能够就破坏⽣态平衡进⾏分析,并提出解决措施。
能够做⼀个⽣态瓶,研究⽣态平衡的问题。
2、知识与技能知道⽣态系统与⽣态平衡,了解保护⽣态平衡的重要性。
知道⼈在⾷物链中的位置和所起的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保护⽣态平衡的思想意识。
意识到地球是我们⼈类的唯⼀家园。
意识到保护环境就是在保护⼈类⾃⼰。
五、教学重难点本课重点通过⼤量⽣动事例和探究破坏⽣态平衡的危害性,让学⽣感到⽣态平衡的重要性。
苏教版科学六下《生态平衡》表格教案

本人教学思路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形,激发爱好。
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出问题:老师出示图片,让小朋友们观看图片,然后问:“小朋友们,你们从图片中看到了什么?”小朋友们回答问题。老师接着问:“小鸟什么缘故会哭啊,它发生什么事了呢?你们想不想明白啊?”
二.观看图片,了解环境问题。
1.在幼儿通过观看图片,并通过老师讲解图片,了解到我们生活的环境污染严峻。小鸟所飞到之处,都有环境污染问题,水污染沙城暴等等。
四.教师小结
生态平稳的课简单介绍了环境方面的只是,关于我们现在生活的环境日趋破坏我们应该灌输一些知识让小朋友们从小做起节约资源爱护环境。这堂课我是以小鸟找家这一线索引出的问题,激发小朋友们的同情心理,用蜡笔给小鸟画一个心目中的家,也确实是一堂有创作意味的美术课。
回答老师的问题
观看图片,跟着老师的思路摸索问题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生态平稳的意思,明白关于环境的相关知识,初步了解目前社会的环境问题。
2.认识环境与生活的紧密关系,培养学生对美术活动的爱好,激发学生爱护环境爱护环境的意识。
重点:让学生初步了解生态平稳的意思,了解环境问题,并通过绘画的形式表现环境。
难点: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2.介绍生态平稳的相关知识,了解我们要从小事点点滴滴做起。
3.观看一些绘画图片,我们能够做的一些爱护环境的小事,如水循环利用,植树造林等等。
三.教师讲解绘画要求,以及幼儿绘画
小鸟专门悲伤没有家,环境到处都被破坏了,小朋友们要不要关心小鸟画个家呢?小鸟的家园是什么模样的呢,小朋友要好好想象一下你心目中小鸟的家园是什么模样的?
开动脑筋摸索心目中小鸟的家的模样并画下来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生态平衡|苏教版 (1)

发言,并说明理由。
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小结。
分析:这些案例中生态失衡的具体原因是什么。
谜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并且几个谜语是层层递进式的,为下面引出食物链的概念打下基础。
以生态瓶为模型,进行分析。
板书设计
生态系统(生物、非生物)
布置课后作业
进一步思考:生活中哪些地方还有生态失衡的现象?
教学反思
三、了解食物链
1.出示农田中众多生物图片,提问:农田中生物之间有什么样的食物关系?
2.初步小结:吃与被吃的关系。
四、 了解生态平衡
1.提问:分析一下生态瓶中的所有物体,可以分为几类?
预设:两类,生物类与非生物类。
2.小结:生物连同它们周围的环境叫做生态系统。
3.分析生态失衡的案例
出示图片、视频。
五、讲解“天人合一”
知道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了解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观念对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
教学资源
PPT课件
教学内容及进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图片、音乐)
1. 如此美景,给人什么感觉?
观看课件封面图片,思考
激发兴趣。
生态平衡
二、认识食物链
1.提问:谁能猜出这几个谜语?
。
2.小结:大家可能已经感觉到了,这几个谜底中的生物之间,似乎存在着某种关系。究竟是什么样的关系呢?
教学设计
课题
生态平衡
课型
整合课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食物链的概念。
6年级科学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 4 生态平衡 精品

教学设计:赵国庆过程与方法1、能够通过收集资料,对上亲爱的生态现象做出判断。
能够参与讨论人类危害环境的行为。
2、能够就破坏生态平衡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措施。
3、研究生态平衡的问题。
知识与技能1、知道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了解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知道人在食物链中位置和所起的作用。
2、能够自觉地开展一些保护生物的宣传活动和实践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保护生态平衡的思想意识,意识到地球是我们为类的唯一家园。
2、意识到保护环境就是在保护人类自己。
教学过程:一、引发思考1、出示美丽的草原图片,并配歌曲。
欣赏完这样美丽的风景,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呢?2、展示草场退化,沙尘暴的图片。
看到这样的场景,你又会有什么感受呢。
3、思考一下看到两组不同的图片,你有什么想法和疑问,出现这样现象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4、草场退化,说明草原上的草都没了,哪去了呢?二、研究讨论1、刚才同学们说出了几种可能让草原上草没了的动物,老师这还有些草原上的生物,大家看看认识吗?(出示图片)2、谁能快速地找出一条找出一条食物链,指名回答。
3、这些食物链组合成一个大的食物网。
除了食物网上的生物,大家还知道有哪些生物,这些生物中哪些是生产者,哪些是消费者,哪些是分解者,还有哪些是非生物。
草原上的这些非生命的物质会给这些生物提供一个什么呢?生态环境。
这些生物同它们周围的环境统称为生态系统。
4、认识和了解生态平衡出示两张不同的草原图片,你对这两个草原生态哪个比较满意,为什么?第一张,草场大面积退化,草的数量大幅度减少。
第二张,水草丰美,而且草原上的其他生物的数量变化也不大。
像这样的生态就是一种平衡状态。
以上引导学生说出5、小结什么是生态平衡。
6、讨论影响草原生态平衡的因素你认为有哪些?为什么?(1)食草动物的天敌没了《狼图腾》(2)过度放牧。
(3)出示图表,并填空。
(4)保护草场的百灵鸟少了。
(5)在草原滥采滥挖(6)草原下面有丰富的煤矿,看看人们是如何采矿的。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4.4 生态平衡》10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4.4 生态平衡》10苏教版一. 教材分析《4.4 生态平衡》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材的一章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生态平衡的概念、特点和意义,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生态平衡的定义、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人类活动对生态平衡的影响等。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对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误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生动有趣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生态平衡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生态平衡的概念、特点和意义,学会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平衡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生态平衡的概念、特点和意义。
2.难点:人类活动对生态平衡的影响及如何保护生态环境。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有趣的实例,让学生感受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对生态平衡的影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生动的课件,辅助教学。
2.实例素材:收集相关的生态平衡实例,用于教学演示。
3.小组讨论工具:准备足够的小组讨论材料,如卡片、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系列生态平衡的图片,如草原、森林、湖泊等,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问:“你们认为什么是生态平衡?”让学生思考生态平衡的概念。
2.呈现(15分钟)介绍生态平衡的定义、特点和意义,让学生了解生态平衡的基本概念。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感受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如:森林火灾后,生态系统如何恢复?让学生认识到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平衡》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4课生态平衡。
教材第47-50页内容。
二、教材与学情分析
本课与前面的教学内空容是紧密联系的,在学生学习的前面《寻找生物的家园》、《有利于生存的本领》、《有趣的食物链》的知识基础上综合学习,是本单元的综合。
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破坏生态平衡的相关资料、计算、做生态瓶等探究活动,体会理解生态平衡的重要性,让学生理解到人类活动是影响生态系统的直接因素,其根本在于破坏了稳定的食物链,打破了生态平衡,从而让学生意识到爱护、保护大自然的重要意义,从小树立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在学生对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的关系已有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认识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而从整体上指导学生认识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从知识角度来说,是以前所学教学内容的综合和延伸。
从能力培养角度来说,它需要综合地认识自然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同时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
从思想教育渗透角度来看,它着重对学生进行生态环境教育,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通过了解生态平衡被破坏的种种后果,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
三、设计思想
1、反例教育、情感体会、概括总结、培养环保意识。
2、通过自已模拟如何模拟一个生态系统。
探究性实验研究生态平衡的问题,建立生态平衡的概念,保护生物圈的环保意识。
四、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能够通过收集资料,对目前的生态现象做出判断。
能够参与讨论人类危害环境的行为。
能够就破坏生态平衡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措施。
能够做一个生态瓶,研究生态平衡的问题。
2、知识与技能
知道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了解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知道人在食物链中的位置和所
起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保护生态平衡的思想意识。
意识到地球是我们人类的唯一家园。
意识到保护环境就是在保护人类自己。
五、教学重难点
本课重点通过大量生动事例和探究破坏生态平衡的危害性,让学生感到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有关生态系统被破坏的例子、我国自然保护区情况介绍以及有关生态农业和蓝色农业的资料。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观看录象:《动物世界》,演示生态系统中在捕食与反捕食中达成的一种动态平衡。
2、提问:录象中你发现一种什么生物现象?
(二)、导入新课
1、“录象中表现了生态平衡。
”设疑:什么是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为什么能保持生态平衡?
(板书课题)生态平衡
2、讲述: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自然界中各种生物都要生存在一定的环境中,生物与生物之间都有着一定的食物联系,形成了复杂的食物网,而这些生物与他们所生存的环境也就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3、出示一张动植物共生的自然景色图:你知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中要有哪些成员吗?(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无生命的物质)
4、讲述:在一个良好的生态系统中,动物、植物、微生物的数量通常都要维持在一定的水平并且变化不大,这时这个系统就能达到平衡状态,我们在科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生态平衡。
5、师生态平衡举例说明生态平衡例子。
6、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生态平衡当自然界中的某一些条件改变时,生态系统破坏,给人们带来什么后果?。
(三)、开展探究解决问题
1、讨论破坏生态平衡会带来严重后果。
(1)谈话:自然界长期形成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维系着生态系统的平衡,这些链、网中的任何环节遭到破坏,这个平衡关系就会遭到破坏,将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甚至造成巨大的灾难。
(2)讨论书上38页的三幅图:图上人们的行为会给这个生态系统带来影响吗?你认为会造成什么影响?为什么?
(3)师举例说明破坏生态平衡的例子:课件出示北朝民歌《敕勒歌》中“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情景,出示草原荒漠化后的情景,老师讲述荒漠化的原因。
(4)启发学生回忆还有哪些人类破坏生态平衡的例子。
(5)阅读书上39页资料,思考讨论:
①在这个亚利桑那州中白尾鹿和美洲狮、狼是什么关系?
②是什么原因造成白尾鹿增多的?
③人们的这样的做法使得白尾鹿的数量过大,又带来了什么问题?
④现在人们这对这个问题提出了三种解决措施,如果你是位生态学家,你会建议采取什么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呢?分组讨论,说说理由。
2、知道保护生态平衡的途径。
(1)谈话:既然生物们在他们生存的环境中都起着维持一定生态平衡的作用,因此世界各国都相应的建立起各个自然保护区,我们国家业已建立了226个自然保护区,你知道我国有哪些自然保护区吗?这些自然保护区重点保护哪些生物?
(2)教师适当介绍我国一些著名的自然保护区情况。
(借助课件中的图片录像资料)(3)讨论:国家对于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可以建立自然保护区,那么我们同学自己对于保护生态平衡可以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呢?交流改进建议。
(四)、探究实验、应用知识
1、提问你愿意来试一试,制作一个不需要外界提供食物就可以正常生存的生物条件吗?
学生讨论研究、实验方案
2、模拟生态平衡。
(1)制作鱼缸养鱼的生态瓶。
看37页图文说明,学习方法。
设计要求:
①这是一个封闭的生态系统。
②瓶中生物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③生态瓶必须透明,让生物得到阳光并便于观察。
④生态瓶的采光以比较强的散射光为好,不能采用强烈的直射光。
饲养提示:
①鱼的生命较脆弱,可用螺蛳替代养。
②取用池塘水是需有家长陪同,注意安全。
(2)制作小草的生态瓶。
设计这两个生态瓶时为什么要密封?
(3)预测一下,:
①不给鱼喂食,它可以活多久?放更多或更大的鱼到鱼缸里,情况会怎么样?
②不打开瓶盖,瓶子里的小草可以活多久?
3、提问:说说这个生态瓶中有哪些成员?鱼缸和鱼缸里的东西、瓶子和瓶子里的东西是如何模拟一个生态系统的?
4、学生制作生态瓶。
(课堂组装一种,要求回家观察记录)
5、比赛谁的小鱼或小草存活的时间最长。
(五)全课小结、畅想未来。
1.谈话:现如今国家为了保护生态平衡还建设了不少生态工程呢,你听说过生态农业和蓝色农业吗?
2.师介绍桑基鱼塘生态农业模式,(借助课件中图片录像资料)
(六)、布置作业
1、思想教育: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被破坏。
所以要使周围的生存环境维持好,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爱护生物,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2、让学生调查其居住区域周围的生态环境,写出一篇小论文,在论文中须阐明造成生态平衡被破坏的因素有哪些,并提出修复该生态系统的具体措施。
八、教学反思
1、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过程,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应注重一个“活”字,做到“活”中有情,“活”中有乐,“活”中有疑,“活”中有美。
2、教师形成强烈的课程意识,充分发挥指导作用。
当学生没有方法、思维没有打开时,教师帮助引导;当学生迷路时,教师引导、辨明方向;当学生畏惧时,教师引导鼓励增强信心;当学生不理解时,教师可以谈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引导学生去感受。
3、精心探究实验,让教学内容和实际实验情况鲜活起来。
把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活泼,贴近学生的实际,运用活动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利用获取的知识,探究性实验找到解决原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
4、改变学习形式,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课程中实施探究学习要突出几点:让学生具有强烈的探究欲望;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时空;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
5学习要理论与实际生活探究性实验紧密联系。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知识。
要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
让学生对保护环境有充分认识,为了人类的生存,为了地球的生存,一定要珍惜环境、保护生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