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讲述
2016-2019高考全国卷论述类文本阅读答案详解

3.B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解题思路】B项“这将降低小说对虚构的依赖”错误。第3 段强调虚构使小说和传统故事之间的区别更加清晰,小说家更侧 重于虚构;第4段强调小说家对待故事的方式复杂多变,体现在 故事不同程度的减损或逐渐消失,甚至故事和表述的中心被挪到 故事之外。“小说家呈现人生,有时会写到难以言喻的个人经 验……显得更有意味”可知,小说家对虚构的依赖没有降低。
“论述类文本”的四步解题法
速读全文→审读题干→找信息区间→文题比对。
1.读——读4.比——比文题。
将选项与阅读材料中的句子仔细加比较,求同求异,确认对 还是错。
⑴形同意同(信息吻合 直接判断) ⑵形异意同(有所转换 实质一致) ⑶形似意异(迷惑性大 格外留意)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名师点睛】本题重在比对词语:命题者在没置选项时是对 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 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 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 “凑”(胡乱拼凑、东拉两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 式设误。
3.D【解析】选项“直至殷墟甲骨文被发现,学者们探究先民 的造字之法才有所凭依”曲解文意,原文最后一段意思可知,“ 以小篆为本解释字源的理论”也是“学者们探究先民的造字之法 的凭依”,而“殷墟甲骨文被发现,只是大大加速了对传统的中 国文字学的改造”。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 析综合C。
2019年高考语文《考试说明》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中外论述类文本。了解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 等论述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达方式。阅读论述类文本,应 注重文本的说理性和逻辑性,分析文本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1.理解B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讲解ppt课件

部而 制分氏 度族。所形以成在后氏,族继社续会沿,用尤过其去是形母成系的氏图族腾
社会,普遍实行图腾制度。
• 【试题】下列表述符合整原体文意思的一项是
() • C. 氏族形成后,继续沿用图腾制度,所以
在氏族社会全都实行图腾制度。
17
• [对位信息] 溴甲烷,又称溴代甲烷或甲基溴, 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它具有强烈的熏蒸作
• 第2类题多为“符合(或者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是在原文中抽出一些句子或增或减或偷梁换柱,把原句 改造一番,只需细心地咬文嚼字地比照即可,无须分析 就可以做出答案。
• 第3类题一般是选出对某一主干句意思的理解正确或者 错误的一项,这就要求务必把题干咬文嚼字地分出几个 题意要点来,再将题支先在原文中比照再与题干意思进 行比照分析,双合了才是正确选项。
得比这更远”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 ()
• C.里斯已为“人择原理”和可居住宇宙找到
了更多的物理常数的证据。
21
2、已然与未然
• [对位信息] 医学研究委员会遗传学分部的布朗博士说: “表面看人类和老鼠显然没什么可比性,但其实它们像 我们一样常常生病,而且显示出同样的症状。”在一个 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类似的计划之下,构成老鼠基因组的 两万种基因都已经排出序列。
5
语文高考考试说明
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 2、 分析综合 (1)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考什么
把握文章的基本概念和重要信息, 提取并组合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或文章主 旨的语句, 阐释或归纳文中主要内容。
6
(2)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理清行文的思路,理解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 系,分析段落层次之间的关系。 •(3)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理解真题《考据、批评与欣赏》含答案

中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理解真题《考据、批评与欣赏》含答案(2016·上海卷·T1~6))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
考据、批评与欣赏朱光潜①把快感、联想当作美感,是一般人的误解。
有一种误解是学者们所特有的,就是考据和批评当作欣赏。
②拿我在国外大学读的莎士比亚这门功课来说,英国的教授整年地讲“版本的批评”;莎士比亚的某部剧本在哪一年印第一次“对折本”,哪一年印第一次“四折本”,各有几次翻印,某一个字在第一次“四折本”怎样写,后来在“对折本”里又改成什么样……自然他们不仅讲这一样,对来源和作者生平也很重视:莎士比亚大概读过些什么书?《哈姆雷特》是根据哪些书写的?他和戏院和同行的关系如何?“哈姆雷特”是不是作者现身说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学者们个个埋头于灰封虫咬的故纸堆中,寻找片纸只字就以为至宝。
③这些功夫都属于中国人说的“考据。
这门课的教授只做这种功夫,对我们也只讲他研究的那一套。
至于学生能否欣赏剧本本身,他并不过问。
从美学观点来说,我们该如何看待这种考据工作呢?④考据所得的是历史的知识,可以帮助欣赏,却不是欣赏本身。
欣赏之前要有了解。
只就欣赏说,版本、来源以及作者生平都是题外事,因为美感经验全在欣赏形象本身。
但就了解说,这些历史的知识却非常重要,要了解《洛神赋》,就不能不知道曹植和甄后的关系;要了解《饮酒》诗,就不能不先考定原本中到底是“悠然望南山”还是“悠然见南山”。
⑤但若只了解而不能欣赏,则没有走进文艺的领域。
通常富于考据癖的学者难免犯两种错误。
第一种错误是穿凿附会。
他们以为作者字字有来历,便拉史实来附会它。
他们不知道艺术是创造的,虽然可以受史实的影响,却不必完全受其支配。
第二种错误是因考据而忘欣赏,他们好比食品化学专家,把一席菜的来源、成分及烹调方法研究得有条有理之后,便袖手旁观,不肯染指。
而我是饕餮汉,对于考据家的苦心孤诣虽十二分地敬佩、感激,但我以为,最要紧的事还是伸箸把菜取到口里来咀嚼,领略领略它的滋味。
2016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 课件

以乡射礼为例,它的比赛规则,完整地记录在《仪 礼·乡射礼》中。这是一项非常正规而又礼貌的竞技活 动,既有长度固定的射程,也有严格的比赛规则。乡射 礼的比赛往往非常激烈,但是最后评价一名射手,不仅 要看他能否射中靶心,还要看他形体动作是否合适于音 乐节奏;此外,还要求礼让为先,即使输了也要保持良 好的修养,尊重比赛规则并尊敬对手。在比赛后,负方 喝罚酒,并向胜方射手行拱手礼,体现出君子之争的风 度。《论语·八佾》中有“子曰:‘君子无所争。必有, 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的记载。其 意思是:君子没有什么可争的事情,如果要争,只有比 箭了。开始射箭比赛时,参加竞赛的人先相互作揖,然 后登堂比赛,比赛完后再走下堂来喝酒。看来,射箭也 是古代士大夫经常开展的一项高雅娱乐活动。
悲剧表现的不是人生的欢乐或全然的幸福,而是 悲剧主体对待痛苦和死亡的方式,这是人类社会和人 类活动中十分重要、严肃的一面。悲剧在表现对伟大 和崇高的人的摧毁的同时,更表现出无法摧毁的人的 伟大和崇高。
(摘编自王晓旭《美的奥秘》)
1.下列各项中,其性质不属于原文所论悲剧的一 项是( )
A.在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中,祝英台女扮男 装外出求学,为追求爱情自由,面对封建势力的巨大 压力,拒绝委曲求全,最后触碑殉情,化成蝴蝶。
※【答案讲评】D (本题从语义夸大的角度设误,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原文第四段中说“使人们不 容易介入其中”,而 C 项表述为“不至于获得”“不 至于介入”,语义程度加深,与原文不符。A、B、D 三项表述正确,其信息分别体现在第一段、第二段、 第五段中。)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是( )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解题要领: 1.对概念的理解要以准确判断其本质属性为基 础,通过筛选文章有关重要信息,选取揭示概念特征 的信息组织答案 一般情况,所要理解的概念在材料中一定会用一 定的篇幅进行说明的。解题的关键是要寻找相关信息, 弄清楚概念的内涵。将选项与材料具体内容一一对应, 找出选项与材料具体内容的区别,把握住概念的本质 属性。 2.联系具体语境理解 一个词语在语言中不是孤立存在的,总是与其他 词语组成句子表达某种意思;反过来看,上下文语境 中总是或多或少、或隐或显地包含这个词语的意思, 或制约这个词语的含义。解题时要有整体观念,认真 理解语境,把握上下文的意思。
2016年论述类文本讲评

材料。
D.许慎的《说文解字》没有利用汉字的早期形式,而主要依据 小篆来研 究古文字,这使它在解释字源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题型归类:信息筛选与整合题
解析 答案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尚书· 盘庚》明显是后人改造过的文章,由此看来,尽管其
中保留了许多商人语言,但是仅凭此篇仍不足以证实商王朝的 存在。 B.若想证实司马迁在《史记· 夏本纪》中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 系的客观存在,还要依靠地下出土的新材料。
争议。
C.在历史研究中,当代学者会把文学作品作为史料看待,在他 们看来,《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艺术手法差异并不重要。 D.文学作品能否成为史料,取决于历史学家的眼光,而历史学 家对文学与史学关系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当时的学术背
景。
解析 答案
1.与往年命题相比,2017年全国卷论述类文本阅读有哪些突出特点?
解析 答案
六、(2016· 全国Ⅲ)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1.圈点阅读“ 文学中有历史” :边读边圈画关键词句 (文眼句、中心句、结论句、过渡句及反复强化的词语)
2.整体感知:
(1)本文的论述中心是什么?
答案 文学是怎样的? 答案 全文共四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提出中心论点 ——文学中有历 史,并进一步指出在“五四”以前,文学作品在大多 数史学家眼中也并非史料,但以神话传说研究历史, 已是一种重要的方法。 第二部分(第3段),在“五四”以后,也能从文学作品
解析
答案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 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一些历史学家对《世本》
的可靠性将信将疑,认为其中记载的一些内容恐怕是虚构的。
人教版高三语文2016年高考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复习指导(共36张PPT)资料

【试题】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 是( )
A.已经证实,把胰岛素基因转入人类胚胎干细胞可以 产生能分泌胰岛素的胰腺组织。
人教版高三语文2016 年高考现代文阅读论 述类文本复习指导(共
36张PPT)资料
论述类文本
考什么? 怎么考? 怎么办?
考试说明
• 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 • 1、 理解 •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 2、 分析综合 • (1)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 (2)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 (3)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 (4)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对应文段】胚胎干细胞另一个研究重点是用于产生能分 泌胰岛素的胰腺组织,再将这些胰腺组织移植到体内,以 根治糖尿病。去年西班牙的研究者就将胰岛素基因转入小 白鼠的干细胞中,使之具有分泌胰岛素的能力,再将这些 干细胞植入患糖尿病的小白鼠胰腺中,结果小白鼠的糖尿 病症状消失了。胚胎干细胞还有多种可能的用途。不过, 医学界的美梦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变成现实。
A.古人在石梁上刻画的石鱼,记录了1200 年以来 长江的枯水位。
B.石梁上许多古代诗文碑刻反映了石鱼的出水时 间和距离枯水线的尺度。
C.为探索长江上游枯水期的发生和水量变化的规 律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历史资料。
D.石梁上反映长江水位的题刻大多出自历代名家 之手,具有艺术欣赏和保留价值。
注意标示词语的意识
因此白鹤梁被誉为“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加上白鹤梁 上的题刻大多出自历代名家之手,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 和保留价值,
2016届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

第12页,共36页。
[阅读示例] ❖ 《优化方案》P2 《文本》
第13页,共36页。
解题步骤
1.粗读文本,整体把握 2.审清题干,明确要求
【试题】】(福建卷第3题)下列对“欧盟已经认识到老鼠 遗传研究之中的无穷潜力”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c.老鼠遗传研究将排出构成老鼠基因组两万种基因
的序列。
设题常涉及的重要词语(表时间的词语):迄今为止、到目 前为止、现在所见的、将要等。
第20页,共36页。
三、客观与主观(主客颠倒)
故意夸大事物实有的能力、功能和效用
从命题形式上看,多为单项选择题,一般设3道题,每道 题3分,共计9分;从考查的层级来看,新课标卷只在“理解” 和“分析综合”两个能力层级命题。从近几年的高考情况看, 多数新课标卷对一般论述类文本的考查是稳中有变。
稳中有变的是淡化了“根据文意进行推断想象”等高能 级的试题,而加强了对文本文意的关注,加强了对“理 解”“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
【试题】关于中医学与西医学的比较,下列说法中符合 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湖南卷第8题) B.中医学能治疗包括中风在内的所有疑难杂症,西医 学对这些病则感到束手无策。
第17页,共36页。
一、部分与整体(以偏概全)
在事物的数量、程度、范围上设置干扰
【对应文段】图腾制度产生于氏族之前,而氏族形成
后,继续沿用过去形成的图腾制度。所以在氏族社会,
快速阅读文章,将阅读过程中发现的一些带 有修饰限制性的词语用笔圈出来。
第8页,共36页。
高考语文专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专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题组1 历史·文学文1[2016全国卷丙卷(Ⅲ卷),1—3,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学中有历史。
当今历史学家大都认为,没有什么文献资料不是史料,不但文学作品,即如佛经、道藏、信札、家谱、账本、碑铭等也无一不是,而且随着史学探讨领域的拓展,史料范围还在不断扩大。
从“三言二拍”里可以看到晚明市井生活的真实面貌,这对于探讨社会史的人几乎是一个常识。
陈寅恪以诗证史,也为大家所熟识。
但在“五四”以前,史料范围并非如此宽泛,文学作品在大多数史学家眼里也并非史料,有些文献究竟属于文学还是史学,一两千年来都没有一样的看法。
神话传闻就是如此,其中相当突出的例子是《山海经》。
神话传闻是文学,史前时代,无文字可征,只有传闻,暂当历史。
三皇五帝至今未曾坐实,但“炎黄子孙”已经成为口头语,甚至成为历史共识。
新的传闻还会不断产生,能否成史颇为可疑,但以神话传闻探讨历史,却是一种重要的方法。
在历史上,《山海经》原委应归于文学还是史学,曾是死结。
王国维《古史新证》说:“而疑古之过,乃并尧、舜、禹之人物而亦疑之,其于怀疑之看法与指责之精神不无可取,然惜于古史材料未尝为充分之处理也。
”这些古史材料就包括《山海经》《穆天子传》等文献。
在《汉书·艺文志》里,《山海经》列于数术类。
此后该书在书目学里的角色转换过几次,《隋书·经籍志》将《山海经》列于史部地理类,也就是将它看成史书了。
历史是讲真实的,《山海经》一般被视为荒诞不经,连司马迁写《史记》都不敢采纳。
虽然《山海经》里平实的山川地理内容应归于史部,但其中大量的神话故事却明显有悖信史,所以清人编《四库全书》,言其“侈谈神怪,百无一真,是直小说之祖耳”,将其改列于子部小说家类。
这个死结直到“五四”以后才大致解开。
解开的途径有二:一是将《山海经》分而治之,不把它看作一部成于一人一时之书,神话归神话,历史归历史;二是神话中也有历史的成分在,仍可以之证史或补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新课标2)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 思的一项是 ( ) A.在商代晚期的青铜器纹饰中,华丽而饰有眼翎 的长尾鸟形状的凤纹还没有出现。
2.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 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 是否合理。
• 审查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 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 目的等关系,特别注意因果关系,是否有 强加、倒置不当等。如:
• 【有效阅读信息】生物电池可以利用蜗牛体内的葡
萄糖发电。我们在蜗牛壳上钻孔,把覆盖着酶的电极 植入聚集在蜗牛身体和壳之间的血淋巴,也就是蜗牛 的血液中。与其他类型的电池类似,我们的电池也是 基于化学反应来让电子流动的:一个电极捕获血淋巴 中葡萄糖的电子,之后这些电子会通过外部回路--包 括我们想供电的任何设备--抵达相对的电极。在那里, 电子与血淋巴中的氧反应形成水。输出的电力很微弱, 在微瓦的量级上,而且在数分钟后会因葡萄糖耗尽而 断电。
【有效阅读信息】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并 不被看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題,20世纪解 释学兴起一个名为 “接受美学”的美学 分支应运而生,于是研究艺术品的接受 成为艺术美学中的显学。
• (2015年课标卷Ⅱ第1题) A. 在过去, 艺术品的接受并不属于美学的研究范围, 而当接受美学诞生以后,关于艺术品的 接受的研究就成为艺术美学中的一门显 学。
【有效阅读信息】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并不被看 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題,20世纪解释学兴起一个 名为 “接受美学”的美学分支应运而生,于是 研究艺术品的接受成为艺术美学中的显学。
• (2015湖南卷)13.下列对“生物电池”的阐述,不 符合原文的意思的一项是
C.生物电池输出的电力十分微弱,只能用微瓦来计算, 短短几分钟后会因血淋巴耗尽而引起断电现象。
解析:原文是 “而且在数分钟后会因葡萄糖 耗尽而断电”, C偷换概念了。
②范围词(如“都”“所有”“凡”“全”“部 分”“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 现象。
• ③程度词、频率词 、时间词(如 “总 是” “偶尔”“或许”“大 概”“必定”“可能”“似乎”“已 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 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或然与必然, 说法绝对等。
【有效阅读信息】科学的思维方式还有另一个 特征。它为建立它的贯彻一致的体系所用到的 概念是不表达什么感情的。对于科学家,只有 “存在”,而没有什么愿望,没有什么价值, 没有善,没有恶;也没什么目标。只要我们逗 留在科学本身的领域里,我们就绝不会碰到像 “你不可说谎”这样一类的句子。
• (2013·安徽卷第1题) A.在科学本身的领域里, 科学家构建严谨完整的科学体系所用到的概念 是不充分表达个人感情的。
比对:原句是“不表达”,选项是“不充分 表达”,程度显然是不中期
的青铜器纹饰中,只有鸟纹而没有凤纹,真正的 凤形直到殷商晚期才出现,而且此时是华冠短尾 鸟和华丽而饰有眼翎的长尾鸟同时出现,可见 “凤”是由鸟演变而来的。综观甲骨文和商代青 铜器,凤鸟的演变应该是鸟在先,凤在后,贯穿
选项时,往往运用“似非而是”的手
法,即在语言形式上“远离”文本原 句,而在表达意义上与原句相符。
• 为达到相应的效果,往往在变换句式 时运用合理的省略、调序、增添、替 换、归纳或发散。
论述文本阅读技巧讲解
• 面对颇有点文字游戏的选择题,不少同学 心生畏惧,答案正确率不高;或者做对了, 耗时却很长。如何快速、准确地拿下三道 选择题,是我们复习的一个重要内容。
• 要解决这一难题,需要的是考生的良好心态和 思维品质,以及整体把握全文的能力,更重要 的是要学会使用比对法,下面重点引导你如何 从词语、逻辑关系、推断三方面仔细比对。
1. 比对词语
• 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 组,比对的第一层是词语比对,看看选项 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添、改了哪些 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
(2013·安徽卷第1题) A.在科学本身的领域里, 科学家构建严谨完整的科学体系所用到的概念 是不充分表达个人感情的。
• 【有效阅读信息】科学的思维方式还有另一个 特征。它为建立它的贯彻一致的体系所用到的 概念是不表达什么感情的。对于科学家,只有 “存在”,而没有什么愿望,没有什么价值, 没有善,没有恶;也没什么目标。只要我们逗 留在科学本身的领域里,我们就绝不会碰到像 “你不可说谎”这样一类的句子。
部分
• 【有效阅读信息】一部优秀的艺术品,哪怕是 写平平常常的事物,也总能上升到“终极关怀” 的高度加以理解。 (2014广东卷)
• 12.下列关于“终极关怀”的说法,符合文意 的是 ( )
• B.艺术品总能上升到“终极关怀”的高度来
加以理解。 整体
【解析】原文是指“一部优秀的艺术品”,选项 中是“艺术品”,少了限制词“优秀的” ,无 形中扩大了范围,错误。
一般来说我们常用三步解题法: 解题方法探究
读原文,明确主旨思路 读
读题干,明确考查问题
找 三步 阅读
比
找依据,发现信息来源
比题文----看异同 比细节---看用词有无差异 比关系---看逻辑是否严密 比结论---看推论是否成立 比肢干---看肢干是否对应
• 需要补充提醒的是——
• 论述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在设置正确
论述类文本阅读
论述类文本出题范围
1.社会科学类
常常指研究社会科学的文章,如哲学、 政治经济学、教育学、语言学、文化学、文 艺学、历史学、美学等方面的文章。
2.自然科学类
主要指研究自然科学的文章,如天文学、 考古学、医学、生命科学等方面的文章。
考情特色
从近三年新课标论述类文本的考查的情 况看,试题题型稳定,分值多年不变,考查的 重点主要集中在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含义,筛选 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 意思,以及归纳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而对文中重要语句的理解和对文章结构思路的 把握,考查较少。2016年备考的重点除上述 常考点外,还应考虑知识点轮番覆盖的特点, 对于其他考点也应有所侧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