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知识点复习总结

合集下载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四单元能量
1.各种形式的能量
形式:然界存在(声、光、电、热、磁)等各种能量的表现形式。

机械能:能量的表现形式虽然各不相同,但最终都可以转化为(机械能)。

作用:(机械能 )可以使物体运动起来。

2.调查家中使用的能量
形式:家庭里经常使用的能量形式有(声)能、光能、(电)能、热能、太阳能等。

弊端:每一种能量形式都需要付出一定的(经济成本)和(环境代价)。

3.电和磁
关系:电可以转化为(磁)。

发现:丹麦科学家(奥斯特)最先发现(电流的磁效应)。

4.电能和磁能
电磁铁:由线圈和铁芯组成的装置叫作(电磁铁);
(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的性质。

实验:改变电流 (方向)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

关系:电能和磁能可以(相互转换),也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5.电磁铁
磁性强弱:电磁铁的磁性(强弱)是可以改变的。

影响因素:线圈匝数多磁性(强),线圈匝数少磁性(弱);
电流大磁性(强),电流小磁性(弱)。

6.神奇的小电动机
性质:(电动机)是利用电能产生动力的机器。

工作原理:用电产生(磁),利用(磁)的相互作用推动转子转动。

7.能量从哪里来
太阳:(太阳)是自然界最大的能量来源。

电能:(电能)是由其他形式的能量转换来的。

特点:能量有多种形式,可以储存在一些(物质)中,也能相互(转换)。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能量》背背默默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能量》背背默默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能量》背背默默知识点整理适合背诵的知识点)第1课各种形式的能量1.世间万物都是运动的,能量是对物体运动的一种描述。

2.能量的形式各不相同,声、光、电、热、磁都是能量的表现形式,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3.像我们组装过的电路一样,电池提供的电能经过小灯泡,转换成了光能和热能。

在这个过程中,电能的总量与光能和热能的总量是相等的。

4.车的行驶需要能量,汽油为大多数汽车提供了能量。

电动车会消耗电能,太阳能车会消耗太阳能。

5.寻找身边的能量形式观察到的现象能量的表现形式物体发生的变化转动的电风扇电叶片的转动超声波清洗眼镜声镜片上的细小污物脱落运动的太阳能车光车轮的转动水烧开了热壶盖被顶起来磁铁吸引铁钉磁铁钉的运动太阳能热水器光水变热炒菜热菜烧熟了6.在我们观察到的各种现象中,能量的表现形式虽然各不相同,但都可以转化为一种新的能量形式——机械能。

机械能可以使物体运动起来。

第2课调查家中使用的能量1.每一种能量形式都需要付出一定的经济成本和环境代价。

2.交通工具的能量这种不可再生的能源。

2)一辆汽车大约只有20%的燃料用于驱动车辆,剩下的燃料主要转换成了热能和声能,散发到环境中去了。

3)燃油汽车发动机排出的气体对植物、动物、建筑物危害很大。

对地球的环境造成污染。

3.家里日常生活所使用的能量使用的物品能源可否再生可否替代或节能办法XXX不可再生使用节能灯平板电脑电池不可再生不使用时关机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可再生——燃气灶天然气不可再生利用节能燃气灶4.用电器的功率和耗电量1)功率是指用电器工作时单位工夫内耗电量的大小。

2)功率的单位是XXX,简称瓦,符号是W。

3)耗电量的常用单位是度,功率为1000瓦的电器,1小时的耗电量就是1度。

计算公式:功率(瓦)x时间(小时)=耗电量(度)。

4)下图为电热水壶的铭牌,观察铭牌可以知道它的功率、容量等信息。

“1800W”表示电热水壶工作1小时的耗电量就是1.8度。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知识点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知识点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知识点1.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并分类记载的生物种类超过了200万种,估计地球上现存的物种应有200万—450万种。

2.科学家常常要对一个区域的动植物种类和分布情况进行调查。

分区域观察研究是科学研究常用的方法。

3.调查校园中的动植物要注意:不要采摘植物和伤害动物;可以从脚印、粪便、毛等踪迹推知躲藏起来的动物,经常飞来的鸟也应该记下来;找生活在地下的小动物要带上小铲,最好带上放大镜;可以用绘画、拍照等适宜的方法记录不知名的动植物等。

4、寻找动植物时,遇到不认识的动植物,可以:画下来或拍成照片,再编上号。

5、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时,有的地方校园生物种类太多,写不下时,可以:给生物编号,写号码。

6、珍惜动物的分布区域:藏羚羊:西藏、青海、新疆扬子鳄:浙江、江西、安徽、江苏:大熊猫:四川、山西、甘肃白鳍豚:长江中下游、洞庭湖、钱塘江珙桐:贵州、四川、云南7.校园里的动植物种类很多,生活的环境也各不相同。

8.我国珍稀植物有珙桐、人参、水杉、银杏、金花茶等。

9.我国珍稀动物有大熊猫、藏羚羊、扬子鳄、白鳍豚、亚洲象、金丝猴等。

10、用分类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辨别和研究植物。

11、已经发现并分类记载的生物种类超过200万种。

其中植物有30多万种,动物有150多万种。

12、植物可以分为开花植物和不开花植物。

不开花的植物包括蕨类、苔藓和藻类植物等。

/13.我们可把植物分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开花植物和不开花植物,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落叶植物和常绿植物等。

不同的标准可把同一植物划分到不同的种类里面去。

14、在植物王国中,已发现的种类有40万种之多,开花的植物约占一半以上。

15、不开花植物包括蕨类、苔藓和藻类植物等。

它们和开花的植物一样自己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

16、植物的分类方法很多,可以根据植物茎的质地软硬分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也可以根据生活环境的不同分为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还可以根据有没有花分成开花植物和不开花植物等等。

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能量》背背默默知识点整理

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能量》背背默默知识点整理

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能量》背背默默知识点整理1.能量的形式之一是电能,它可以通过电路传递和转换。

2.电路中的电流可以产生磁场,而磁场也可以通过导体产生电流。

3.电和磁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电磁现象,它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

4.电磁现象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电动机、发电机、电磁波通信等。

5.电和磁的单位分别是XXX和特斯拉,它们的符号分别是A和T。

6.电流的方向是从正极流向负极,磁场的方向是从南极指向北极。

7.电路中的电阻会使电流减小,电容会使电流变化缓慢,电感会使电流产生变化。

8.电路中的电源可以提供电能,开关可以控制电路的通断。

9.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满足欧姆定律,即电压等于电流乘以电阻。

10.磁铁吸引铁钉的现象就是电磁现象的一种表现,它是由电流产生的磁场引起的。

11.电磁波是一种横波,它可以在真空中传播,速度等于光速。

12.电磁波的频率越高,波长越短,能量越大,对人体的危害也越大。

13.使用手机和电脑时要注意合理使用,减少对身体的辐射危害。

In 1820.XXX.XXX that an electric current can produce ism (electricity XXX ism)。

XXX:1.Assemble a circuit and light a small light bulb to ensure the XXX.2.XXX.3.Straighten a wire in the circuit and place it above the compass。

aligning the n of the wire with the n of the ic needle.4.Turn on the circuit and the compass XXX circuit is disconnected。

the needle will return to its original n.XXX-circuit circuit:1.Remove the light bulb from the simple circuit and use a short-circuit circuit for the experiment。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总结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总结

第四单元总结1.1543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第一次提出日心说,意大利科学家(布鲁诺)由于传播哥白尼的学说被教会判处死刑。

2.(太阳)是太阳系中唯一一颗发光发热的恒星,它以巨大质量,吸引着其他成员按照一定的(轨道),环绕自己运动。

3.太阳系由(太阳)和围绕它旋转的一群天体组成。

如果把太阳系比作一个大家庭,(太阳)就是一家之主。

4.人们为了认识行星,先后发射过数十个(行星探测器)。

它们上面携带的行星着陆器曾在(金星)和(火星)表面着陆成功。

5.八大行星按照体积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地球、金星、火星、水星)6.按照到太阳的距离由近到远的顺序排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7.在繁星闪烁的夜空,有时会出现一条拖着长长的“尾巴”的天体,这就是(彗星)。

8.哈雷彗星每隔(76)年左右绕太阳转一圈。

9.国际通用的星座有(88个)。

10.由于地球的(公转),各个季节最适宜观测的星座有所不同。

在北半球,春季的(狮子座)、夏季的(牧夫座与天蝎座)、秋季的天鹅座与飞马座、冬季的(金牛座、猎户座)比较容易观察,大熊座、小熊座和仙后座等全年可以看到。

11.地球在太空的运动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绕着自己的地轴旋转,叫做(自转);另一种是沿着椭圆轨道绕着太阳旋转,叫做(公转)。

12.月球的形状经常发生变化,有时像一块圆饼,有时像一把(镰刀)我们看到的月球的不同形状叫(月相)。

13.海底的“大洋中脊”是伴有(地震和火山)活动的巨大海底山系,也称(中央海玲)。

14.由“热泉口”喷出的海水温度高达(350)摄氏度左右。

15.月球和地球一样,自身不会(发光),只能反射(太阳的)光芒。

16.什么叫做公转?地球在太空中沿着椭圆轨道绕着太阳旋转,叫做公转。

17.地球在太空中的两种运动方形式是什么?地球在太空中的运动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绕着自己的地轴旋转,叫自转;另一种是沿着椭圆轨道绕太阳旋转,叫公转。

第四单元生物与环境(复习讲义)六年级科学上册单元速记巧练(冀人版)

第四单元生物与环境(复习讲义)六年级科学上册单元速记巧练(冀人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归纳第十二课1.植物学家发现,在阳光的照射下,叶片能够源源不断的产生养分;在黑暗中几乎不能产生养分。

2.植物体的养分可能来自于阳光、二氧化碳和水3.绿色植物的叶和根吸收外界的水和二氧化碳,并通过阳光,在绿叶中制造其生存所需要的养分,同时释放氧气,这就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4.绿色植物会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地球上的能量和物质无法循环。

人和动物将缺少食物和氧气,最终也无法生存。

5.绿色植物生存的意义:(1)人和动物离不开绿色植物,人和动物必须依靠绿色植物提供的氧气生存。

(2)人的衣食住行离不开绿色植物。

(3)绿色植物维持着大气成分的平衡(4)调节气候、减少噪音和空气污染。

6.阳光下绿色植物真的能释放氧气。

第十三课7.动物所需要的能量都是从食物中获取的。

8.有些动物只以植物为食物,叫植食性动物;有些动物以其他动物为食物,称为肉食性动物;而有些动物既吃植物也吃动物,我们称它们为杂食性动物。

9.蝗虫吃植物,蛙吃蝗虫,蛇吃蛙,鹰吃蛇,它们分别从各自的食物中获得了物质和能量。

10.像这样动物与植物之间、动物与动物之间存在“吃”与被“吃”的食物关系,根据食物关系,可以把一些动植物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就像一条有很多链环组成的锁链一样,人们把动植物之间由于食物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叫做食物链。

11.食物链一般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食肉动物结束。

第十四课12.池塘的水面上有蜻蜓、青蛙、鸭子;水里有乌龟、鱼、虾、田螺等动物,还有荷花、水草等植物,还有看不见的浮游生物和微生物。

13.池塘能为这些生物生存提供所需的阳光、水、空气、土壤、温度等;池塘中各生物之间有完整的食物链和复杂的食物网。

14.像池塘这样为生活在其中的生物提供了生存、生长、繁殖所需要的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食物等必备条件,我们把这样的生活环境称为栖息地。

15.池塘中的其他生物也会受到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可见池塘中的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影响、缺一不可的。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教科版六年级(上)《科学》单元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微小世界本单元主要探讨微小世界的各种现象,包括细菌、病毒、细胞等微小生物,以及微观粒子如分子、原子、离子等。

此外,还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显微镜及其使用方法,如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

【知识点】1. 细菌、病毒、细胞等微小生物的形态、结构及其作用。

2. 微观粒子的概念及其性质,如电子、质子、中子等。

3. 显微镜的种类、构造及使用方法,如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

4. 洋葱表皮细胞及微生物的观察、绘图方法。

【重点】1. 掌握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了解它们的区别与联系。

2. 能够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和微生物,并绘制观察到的图像。

3. 理解细菌、病毒、细胞等微小生物的形态、结构及其作用,以及微观粒子的概念及其性质。

【难点】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正确使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物体,了解它们的适用范围。

2. 理解微观粒子的概念及其性质,掌握其基本单位及相互转换关系。

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本单元将探究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现象,以及由此产生的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

同时,还将介绍恒星周年视差的概念及测量方法。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更好地理解地球的运动规律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知识点】1.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现象及产生的原因。

2. 昼夜交替及产生的原因,如日地月三者之间的关系。

3. 四季的变化及产生的原因,如地球的倾斜角度对太阳光的影响。

4. 恒星周年视差的概念及测量方法。

【重点】1. 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现象及产生的原因,掌握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的知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这些现象。

2. 理解恒星周年视差的概念,掌握其测量方法。

3. 了解日地月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地球的倾斜角度对太阳光的影响。

【难点】1. 理解恒星周年视差的概念,掌握其测量方法。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根据日出日落时间推测地理位置等。

第三单元:工具与技术本单元将介绍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包括杠杆类工具、轮轴类工具、滑轮类工具、斜面类工具和齿轮类工具等。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 能量 知识点填空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 能量 知识点填空

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第四单元能量4.1.各种形式的能量1. 世间万物都是的,能量是对物体运动的一种描述。

相对于不同形式的运动,能量的形式也各不相同,声、光、电、热、磁都是能量的表现形式,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是可以相互的。

2.我们组装的电路,电池提供的经过小灯泡,转换成了和。

在这个过程中电能的总量与光能和热能的总量是的。

3.各种各样的车子运动起来主要是依靠的,车子运动所需的能量主要来源于汽油、太阳能、电、磁等。

4.能量的表现形式虽然各不相同,但最终都可以转化为一种新的能量形式——,可以使物体运动起来。

4.2.调查家中使用的能量1.在我们的生活中,每天都要补充和消耗。

2.家庭中使用的能量形式有、、、、太阳能、热能等,每种能量形式都要付出相应的经济成本和环境代价。

所以我们要懂得节约能源,爱护环境的重要性。

3.能量来自于能源,能源包括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和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等能源。

4.一辆汽车大约只有 %的燃料用于驱动车辆,剩下的燃料主要转换成了和 ,散发到环境中去了。

燃油汽车发动机排出的气体对植物、动物、建筑物危害很大,对地球的环境造成。

5. 指的是工作时单位时间内消耗电量的大小,功率为1千瓦的电器,一小时的耗电量就是度,功率的单位是,符号是。

(一种电器一天的耗电量=功率×每天用电时间÷1000)6.填写一下能量之间的转换: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转化成能;电风扇-电能转化成能和能;发电机-机械能转化成能;电饭锅-电能转化成能;电冰箱-电能转化为能。

7.你能提出哪些节能建议?4.3.电和磁1.丹麦的首次发现了电和磁之间的关系。

2.实验一:用通电导线靠近指南针,观察导线是否会产生磁性实验方法和步骤:①组装一个电路,点亮小灯泡,以确保电路是。

(用导线将各个部件连接形成一个闭合的回路)②在桌上放一个指南针,指针停止摆动时,指南针指向方向(当小磁针发生偏转时,周围存在有磁性的物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文档
.
第四单元、生物的多样性 一、校园生物大搜索 1.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并分类记载的生物种类超过了200万种,估计地球上现存的物种应有200万—450万种。

2.科学家常常要对一个区域的动植物种类和分布情况进行调查。

分区域观察研究是科学研究常用的方法。

3.调查校园中的动植物要注意:不要采摘植物和伤害动物;可以从脚印、粪便、毛等踪迹推知躲藏起来的动物,经常飞来的鸟也应该记下来;找生活在地下的小动物要带上小铲,最好带上放大镜;可以用绘画、拍照等适宜的方法记录不知名的动植物等。

二、校园生物分布图
1.我国珍稀植物有珙桐、人参、水杉、银杏、金花茶、百山祖冷杉。

2.我国珍稀动物有大熊猫、藏羚羊、扬子鳄、白鳍豚、亚洲象、金丝猴等。

3、珙桐:湖北、湖南、四川、贵州
人参:吉林、辽宁、黑龙江、河北、山西、湖北 金花茶:广西 银杏:山东、江苏
4、熊猫:四川、陕西、甘肃
白鳍豚:长江中下游、洞庭湖、钱塘江 扬子鳄:安徽、江西、江苏、浙江 藏羚羊:青海、新疆、西藏
三、多种多样的植物
1.用分类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辨别和研究动植物。

2.根据茎的特点植物可以分为木本植物(桃树樟树)和草本植物(狗尾草、水稻);根据生活环境将植物分为水生植物(浮萍)和陆生植物(雪松);根据是否落叶将植物分为落叶植物(梧桐)和常绿植物(万年青)。

3.科学家主要是根据植物的特征对植物进行分类。

根据植物有没有花把植物分成了两大类:开花植物和不开花植物。

4.在植物王国中,已发现的种类有30多万种,开花的植物约占一半以上。

5.在不开花的植物中,蕨类、藻类、苔藓类和开花的植物一样,自己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

6.不开花的植物包括蕨类(蕨菜)、藻类(紫菜、海带)和苔藓类(葫芦藓、青苔)
7.属于开花植物有:桃树、油菜花、凤仙花、月季、金鱼藻
8、开花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组成。

四、种类繁多的动物
1.科学家把动物分成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身体
中有脊柱的动物叫脊椎动物,没有脊柱的动物叫无脊椎动物。

2.像蚂蚁、蝗虫、蜜蜂那样,身体上有三对足的动物是昆虫类;像金鱼、鲤鱼那样,终生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的动物是鱼类;身体上长羽毛的动物是鸟类;直接生小动物,并用乳汁喂养小动物是哺乳动物。

3.动物的身体构造和生命活动特征是科学家对动物进行分类的重要标准。

4.在动物王国中,已发现的种类已经有150多万种,是生命世界中类别最多的。

而昆虫又是动物王国中种类最多的,已知的昆虫达到100多万种,约占80%。

5.脊椎动物是动物身体中长有脊柱,构造比较复杂的一类,分为鱼类、两栖动物、 爬行动物、鸟类、哺乳动物。

哺乳动物:蝙蝠、羊、兔、猪、鲸、海豹 鸟 类:鸡、鸭、鹅、老鹰、大雁、猫头鹰 爬行动物:壁虎、蛇、鳄鱼、龟、蜥蜴、甲鱼 两栖动物:蟾蜍、蝾螈、娃娃鱼
鱼 类:海马、鲫鱼、鳗、泥鳅、黄鳝、鲤鱼
五、相貌各异的我们
1.不同的生物有各种不相同的特征。

2.我们不能找到两个相貌完全相同的人。

六、原来是相互关联的
1.植物的叶具有进行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的功能。

①仙人掌生活在缺水的沙漠,为了减少水分的蒸发,叶子退化成刺状,茎绿色、肥厚多汁,承担起光合作用和储存水分的功能;
②松树生活的区域较为广泛,针形叶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有利于保持身体温度;
③香蕉生活在水分充足的热带地区,叶子宽大,更有利于蒸发体内水分,调节植物体的温度。

植物所具有的不同的形态结构是它们长期适应生活环境的结果。

2.浮萍是水生植物中的浮水植物,根系退化,只有一根较细的根;小草和玉米都生活在陆地上,根既要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又要从土壤中吸收水分供植物体生活,因此它们都有庞大的根系。

3.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它们所生活的环境和生活习性相关联。

①猫的脚有肉垫,在地上跑时发出的声音较小,不易被捕食对象发现;
②带钩的鸟爪,容易抓住树干,适宜生活在森林中,并有利于捕捉小动物;
③鸭的脚有蹼,可以用来划水,适宜生活在水中;
④苍耳种子上有刺,在陆地上生活容易被动物携带传播; ⑤莲子有较硬的外壳,可在水中漂流; ⑥蒲公英种子上有毛,容易随风飘移。

精品文档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