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刻工艺主要步骤
光刻工艺概述

光刻工艺流程图步骤1、前处理2、匀胶3、前烘4、光刻5、显影6、坚膜7、腐蚀8、去胶一前处理(OAP)通常在150~200℃对基片进行烘考以去除表面水份,以增强光刻胶与硅片的粘附性。
(亲水表面与光刻胶的粘附性差,SI的亲水性最小,其次SIO2,最后PSI玻璃和BSI玻璃)OAP的主要成分为六甲基二硅烷,在提升光刻胶的粘附性工艺中,它起到的作用不是增粘剂,而是改变SiO2的界面结构,变亲水表面为疏水表面。
OAP通常采用蒸汽涂布的方式,简单评价粘附性的好坏,可在前处理过的硅片上滴一滴水,通过测量水与硅片的接触角,角度越大,SI二、匀胶光刻胶通常采用旋涂方式,在硅片上得到一层厚度均匀的胶层。
影响胶厚的最主要因素:光刻胶的粘度及旋转速度。
次要因素:排风;回吸;胶泵压力;胶盘;温度。
胶厚的简单算法:光刻胶理论的最小胶厚的平方乘以理论的转速=目标光刻胶的胶厚的平方乘以目标转速例如:光刻胶理论厚度1微米需要转速3000转/分,那需要光刻胶厚度1.15微米时转速应为12 *3000/1.152三、前烘前烘的目的是为了驱除胶膜中残余的溶剂,消除胶膜的机械应力。
前烘的作用: 1)增强胶层的沾附能力;2)在接触式曝光中可以提高胶层与掩模板接触时的耐磨性能;3)可以提高和稳定胶层的感光灵敏度。
前烘是热处理过程,前烘通常的温度和时间:烘箱90~115℃ 30分钟热板90~120℃ 60~90秒四、光刻光刻胶经过前烘后,原来液态光刻胶在硅片表面上固化。
光刻的目的就是将掩膜版上的图形转移到硅片上。
曝光的设备分类接触式、接近式、投影式、步进式/扫描式、电子束曝光、软X射线曝光。
五、显影经过显影,正胶的曝光区域和负胶的非曝光区域被溶解,正胶的非曝光区域和负胶的曝光区域被保留下来,从而完成图形的转移工作。
正胶曝光区域经过曝光后,生成羧酸与碱性的显影液中和反应从而被溶解。
负胶的曝光区域经过曝光后产生胶联现象,不被显影液溶解。
而未曝光的区域则被显影液溶解掉。
半导体光刻工艺介绍

半导体光刻工艺介绍
半导体光刻工艺是半导体制造中最为重要的工序之一。
主要作用是将图形信息从掩模版(也称掩膜版)上保真传输、转印到半导体材料衬底上。
以下是光刻工艺的主要步骤:
硅片清洗烘干:湿法清洗+去离子水冲洗+脱水烘焙(热板150~250℃,1~2分钟,氮气保护)。
涂底:气相成底膜的热板涂底。
旋转涂胶:静态涂胶(Static)。
软烘:真空热板,85~120℃,30~60秒。
对准并曝光:光刻机通常采用步进式 (Stepper)或扫描式 (Scanner)等,通过近紫外光 (Near Ultra-Violet,NUV)、中紫外光 (Mid UV,MUV)、深紫外光(Deep UV,DUV)、真空紫外光 (Vacuum UV,VUV)、极短紫外光 (Extreme UV,EUV)、X-光 (X-Ray)等光源对光刻胶进行曝光,使得晶圆内产生电路图案。
后烘:PEB,Post Exposure Baking。
显影:Development。
硬烘:Hard Baking。
光刻工艺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涂敷在衬底表面的光刻胶的光化学反应作用,记录掩模版上的器件图形,从而实现将集成器件图形从设计转印到衬底的目的。
光刻机制造工艺流程

具体的光刻机制造工艺流程如下:1、设计和规划:根据光刻机的功能需求和性能指标,进行详细的设计和规划。
确定光刻机的结构布局、光学系统、传动系统等。
2、材料采购:根据设计和规划的要求,采购所需的材料。
包括金属材料(铝合金、不锈钢等)、塑料材料(聚酰亚胺、聚酰胺等)、光刻胶、透镜材料等。
3、零部件制造:a. 金属零部件加工:根据设计图纸进行金属零部件的加工,包括切割、钻孔、磨削、铣削等。
b. 塑料零部件制造:使用注塑机对塑料材料进行注塑成型,制造塑料零部件。
c. 电子元件制造:采购电子元件,并进行焊接、组装等工艺,制造电子控制部件。
4、组件装配:a. 机架组装:将制造好的金属零部件进行组装,形成光刻机的机架。
b. 光学系统组装:根据设计要求,将透镜、反射镜等光学元件组装到机架上,形成光学系统。
c. 传动系统组装:安装传动装置,如直线驱动器、步进电机等,以实现光刻板的运动。
5、系统集成:a. 连接电路:将电子控制部件与机架上的传感器、执行器等连接起来,形成光刻机的电路系统。
b. 调试电路:对电路进行调试,确保各个功能部件正常工作。
c. 安装软件:根据光刻机的控制系统要求,安装相应的软件。
6、功能测试:a. 自动对焦功能测试:测试光刻机的自动对焦功能,检查焦点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b. 曝光精度测试:测试光刻机的曝光精度,检查曝光位置的准确性和重复性。
c. 曝光速度测试:测试光刻机的曝光速度,检查曝光时间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7、调试和优化:a. 参数调整:根据测试结果,调整光刻机的参数,如曝光时间、光强度等,以提高曝光质量。
b. 光学系统优化:对光学系统进行调整和优化,提高光刻精度和分辨率。
c. 机械系统优化:对传动系统和机械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提高运动精度和稳定性。
8、校准和验证:a. 曝光均匀性校准:使用标准样品进行曝光测试,校准光刻机的曝光均匀性。
b. 焦距准确性校准:使用标准样品进行焦距测试,校准光刻机的焦距准确性。
光刻工艺的主要步骤

光刻工艺的主要步骤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唠唠光刻工艺的那些主要步骤,这可真是个神奇又精细的活儿呢!你想想看,光刻就像是在一个微小的世界里画画,得特别小心、特别仔细。
第一步呢,就是涂光刻胶,这就好比给要画画的地方先铺上一层特殊的画布。
这层胶可重要了,得均匀得不能再均匀,不能有一点儿气泡或者瑕疵,不然画出来的东西可就走样啦!接下来,就是曝光啦!这就好像是用一束神奇的光,把我们想要的图案照到那层胶上。
这束光可得特别准,不能偏了一点儿,要不然图案就不完整啦。
这曝光的过程啊,就像是舞台上的聚光灯,一下子把主角给照亮了,让它展现在大家面前。
然后呢,就是显影啦!这一步就像是把隐藏在胶里的图案给洗出来一样。
经过这一步,我们想要的图案就慢慢浮现出来啦,是不是很神奇?这感觉就像是魔术师从帽子里变出兔子一样,让人惊喜!再之后就是蚀刻啦,这就像是拿着小刻刀,沿着显影出来的图案把不需要的部分给去掉。
这可得小心又小心,不能多刻一点儿,也不能少刻一点儿,不然整个图案就毁了呀!最后一步就是去胶啦,把完成使命的光刻胶去掉,留下我们精心制作出来的图案。
这就像是打扫战场一样,把用过的东西清理掉,只留下最精彩的部分。
你说这光刻工艺神奇不神奇?每一步都得小心翼翼,就像走钢丝一样,稍有偏差就前功尽弃啦!但正是因为有了这么精细的工艺,我们才能有那些厉害的芯片,让我们的电子设备变得越来越强大。
这就好像是搭积木,一块一块小心地堆起来,最后建成一座漂亮的城堡。
所以啊,可别小看了这光刻工艺的主要步骤,它们可都是至关重要的呢!没有它们,哪来我们现在这么方便快捷的科技生活呀!这就像是一场精彩的演出,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错,才能给观众带来最棒的体验。
咱得好好感谢那些在背后默默努力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是他们让这一切成为可能啊!怎么样,现在是不是对光刻工艺的主要步骤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啦?。
光刻工艺步骤介绍

A
12
影响胶膜因素:
一 涂胶腔排风量的大小直接影响着胶膜的均匀性; 二 硅片吸盘的水平度、同心度以及真空度都会影响胶
膜的均匀性; 三 胶盘的形状应能有效的防止光刻胶在高速旋转时出
现的“回溅”; 四 涂胶的工作环境,如湿度、温度、洁净度等均会影
响胶膜的质量。
去 边 ( EBR ) 喷管
圆片
吸盘
A 图 正面去边,胶的边缘比较规则。
胶层
胶层 圆片
吸盘 B图背面去边,胶的边缘呈锯齿状。 去边(EBR)喷
管
加速旋转
圆片 吸盘
A
胶 层 圆 片 吸盘
11
涂胶后烘
目的: 提高光刻胶与衬底(圆片)的粘附力及胶膜的抗机 械磨擦能力。
作用: 充分的前烘可以改善胶膜的粘附性与抗刻蚀性。
PR Si3N4
N-Si
Si(P)
SiO2
A
4
光刻工艺步骤实例-N-WELL层曝光
•N-Well Exposure
PR Si3N4
N-Si
Si(P)
SiO2
A
5
光刻工艺步骤实例-N-WELL层次显影
•N-Well Developing
PR Si3N4
N-Si Si(P)
A
SiO2
6
光刻工艺步骤实例-N-WELL的形成
圆片低速渐静止或静止
喷显影液
圆片轻转(依靠圆片表面张力显影液在圆片表面停留一段时间)
较高速旋转(甩去圆片表面的显影液)
喷水旋转
加速旋转(甩干)
停止旋转并取片
显影后烘(坚膜)
圆片送回片架显影工艺完成
光刻工艺流程

光刻工艺流程
光刻工艺是在半导体制造中至关重要的一个工艺,它是制造芯片必不可少的环节。
本文将介绍光刻工艺流程及其每个步骤的作用和方法。
首先,要准备好硅片和光刻胶。
硅片上会先涂上一层光刻胶,然后通过光刻机对其进行曝光、显影和烘干的操作。
其次,进行光刻胶的涂布。
首先,将准备好的硅片放到光刻机的微小旋转台上,然后,使用光刻胶涂布机器对硅片进行涂布,将光刻胶均匀地涂抹在硅片上。
这个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如果光刻胶的涂布不均匀,将会影响后续制程的成果。
接着,进行曝光。
将涂好光刻胶的硅片放入光刻机的曝光台中,加入掩模版后,开启光刻机器的曝光光源,使镀有光刻胶的硅片根据掩膜图案将辐射能量吸收。
曝光时间的长短取决于掩膜的复杂程度以及所用的光刻胶类型。
进行显影。
曝光后,将硅片放入显影液中,在显影液中加持一定时间使没有经过曝光的光刻胶部分被清除,从而满足标准掩膜的设计要求。
要注意控制显影液的温度,时间和浓度,否则就会对芯片的制造产生影响。
最后进行烘干。
显影后的光刻胶薄层需要进行烘干,通过烘干将液体显影液中多余的水分挥发掉,光刻胶薄层变得坚硬。
需要注意的是,烘干的温度和时间要正确,不要过度或不足,以确保质量的稳定性。
总之,光刻工艺流程是一个非常精细的制程,非常需要注意每个步骤的细节,更需要操作人员的技术经验和操作规范。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制造芯片过程中保证产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光刻工艺简要流程介绍

光刻工艺是半导体制造中最为重要的工艺步骤之一。
主要作用是将掩膜板上的图形复制到硅片上,为下一步进行刻蚀或者离子注入工序做好准备。
光刻的成本约为整个硅片制造工艺的1/3,耗费时间约占整个硅片工艺的40~60%。
光刻机是生产线上最贵的机台,5~15百万美元/台。
主要是贵在成像系统(由15~20个直径为200~300mm的透镜组成)和定位系统(定位精度小于10nm)。
其折旧速度非常快,大约3~9万人民币/天,所以也称之为印钞机。
光刻部分的主要机台包括两部分:轨道机(Tracker),用于涂胶显影;扫描曝光机(Scanning ) 光刻工艺的要求:光刻工具具有高的分辨率;光刻胶具有高的光学敏感性;准确地对准;大尺寸硅片的制造;低的缺陷密度。
光刻工艺过程一般的光刻工艺要经历硅片表面清洗烘干、涂底、旋涂光刻胶、软烘、对准曝光、后烘、显影、硬烘、刻蚀、检测等工序。
1、硅片清洗烘干(Cleaning and Pre-Baking)方法:湿法清洗+去离子水冲洗+脱水烘焙(热板150~2500C,1~2分钟,氮气保护)目的:a、除去表面的污染物(颗粒、有机物、工艺残余、可动离子);b、除去水蒸气,是基底表面由亲水性变为憎水性,增强表面的黏附性(对光刻胶或者是HMDS-〉六甲基二硅胺烷)。
2、涂底(Priming)方法:a、气相成底膜的热板涂底。
HMDS蒸汽淀积,200~2500C,30秒钟;优点:涂底均匀、避免颗粒污染; b、旋转涂底。
缺点:颗粒污染、涂底不均匀、HMDS用量大。
目的:使表面具有疏水性,增强基底表面与光刻胶的黏附性。
3、旋转涂胶(Spin-on PR Coating)方法:a、静态涂胶(Static)。
硅片静止时,滴胶、加速旋转、甩胶、挥发溶剂(原光刻胶的溶剂约占65~85%,旋涂后约占10~20%);b、动态(Dynamic)。
低速旋转(500rpm_rotation per minute)、滴胶、加速旋转(3000rpm)、甩胶、挥发溶剂。
光刻的基本原理

光刻的基本原理1. 光刻技术概述光刻(photolithography)是一种在微电子制造工艺中广泛应用的技术,用于将电路图案转移至硅片上。
它是一种光影刻蚀技术,通过使用特殊的光刻胶和掩膜来实现。
2. 光刻的基本步骤光刻的基本步骤包括掩膜制备、光刻胶涂布、曝光、显影和刻蚀等步骤。
2.1 掩膜制备掩膜是光刻中的一种重要工具,它由透明光刻胶和不透明掩膜板组成。
掩膜板的图案决定了最终在硅片上形成的电路。
2.2 光刻胶涂布在光刻过程中,需要将光刻胶均匀涂布在硅片上。
涂布需要控制好厚度,并保持均匀性。
2.3 曝光曝光是将掩膜上的图案转移到光刻胶层的过程。
曝光时,光源会将光刻胶层中的敏化剂激活,使其变得可显影。
2.4 显影显影是将曝光后的光刻胶层中未被曝光的部分去除,从而显现出所需图案的过程。
显影液会溶解未暴露于光的区域,使其变为可刻蚀的区域。
2.5 刻蚀刻蚀是将显影后的光刻胶层外的材料去除的过程。
通过刻蚀,可以形成所需的电路图案。
3. 光刻的基本原理光刻的基本原理可以分为光学透射原理和化学反应原理两个方面。
3.1 光学透射原理光学透射原理是光刻的基础,也是光刻胶和掩膜的关键。
光刻胶对于不同波长的光有不同的吸收特性,而掩膜上的图案会通过光刻胶的吸收和透射来形成图案。
当掩膜上的图案被光照射时,光刻胶中的敏化剂会被激活,从而改变光刻胶的溶解性质。
3.2 化学反应原理化学反应原理是光刻胶显影和刻蚀的基础。
在显影过程中,显影液与光刻胶表面的未暴露区域发生化学反应,使其溶解。
而在刻蚀过程中,刻蚀液与未被光刻胶保护的硅片表面或者下一层材料发生化学反应,使其被去除。
4. 光刻的影响因素光刻的效果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曝光能量、曝光时间、光刻胶厚度、显影液浓度等因素。
4.1 曝光能量和曝光时间曝光能量和曝光时间决定了光刻胶的显影深度,对图案的清晰度和精度有重要影响。
4.2 光刻胶厚度光刻胶厚度会影响曝光和显影的效果,太厚会导致曝光不足,太薄则可能导致显影不均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刻工艺主要步骤
1. 基片前处理
为确保光刻胶能和晶圆表面很好粘贴,形成平滑且结合得很好的膜,必须进行表面准备,保持表面干燥且干净,
2. 涂光刻胶
涂胶的目标是在晶圆表面建立薄的、均匀的,并且没有缺陷的光刻胶膜。
3. 前烘(软烘焙)
前烘的目的是去除胶层内的溶剂,提高光刻胶与衬底的粘附力及胶膜的机械擦伤能力。
4. 对准和曝光(A&E)
保证器件和电路正常工作的决定性因素是图形的准确对准,以及光刻胶上精确的图形尺寸的形成。
所以,涂好光刻胶后,第一步是把所需图形在晶圆表面上准确定位或对准。
第二步是通过曝光将图形转移到光刻胶涂层上。
5. 显影
显影是指把掩膜版图案复制到光刻胶上。
6. 后烘(坚膜)
经显影以后的胶膜发生了软化、膨胀,胶膜与硅片表面粘附力下降。
为了保证下一道刻蚀工序能顺利进行,使光刻胶和晶圆表面更好地粘结,必须继续蒸发溶剂以固化光刻胶。
7. 刻蚀
刻蚀是通过光刻胶暴露区域来去掉晶圆最表层的工艺,主要目标是将光刻掩膜版上的图案精确地转移到晶圆表面。
8. 去除光刻胶
刻蚀之后,图案成为晶圆最表层永久的一部分。
作为刻蚀阻挡层的光刻胶层不再需要了,必须从表面去掉。
正胶的纵横比更高、负胶的粘结力更强曝光速度更快、正胶的针孔数量更好阶梯覆盖度更好,但成本更高、正胶使用水溶性溶剂显影而负胶使用有机溶剂显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