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弧焊常见焊接缺陷的成因分析及对策
埋弧焊主要缺陷及防止 谢吉普

1)结晶裂纹
钢材焊接时,焊缝中的S 、P等杂质在结晶过程中形成低熔点共晶。 随着结晶过程的进行,它们逐渐被排挤在晶界,形成了“液态薄膜”。焊缝凝固 过程中,由于收缩作用,焊缝金属受拉应力,“液态薄膜”,不能承受拉应力而 形成裂纹。可见产生“液态薄膜”和焊缝的拉应力是形成结晶裂纹的两方面原因。 钢材的化学成分对结晶裂纹的形成有重要影响。硫对形成结晶裂纹影响最大, 但其影响程度又与钢中其他元素含量有关,如Mn与S 结合成MnS而除硫,从而对S 的有害作用起抑制作用。Mn还能改善硫化物的性能、形态及其分布等。因此,为 了防止产生结晶裂纹,对焊缝金属中的Mn/S值有一定要求。Mn/S值多大才有利 于防止结晶裂纹,还与含碳量有关。
2裂纹
埋弧焊焊缝的熔合比通常都较大,因而母材金属的杂质含量对结晶裂纹倾向 有很大关系。母材杂质较多,或因偏析使局部 C 、S含量偏高,Mn/S可能达 不到要求。可以通过工艺措施。(如采用直流正接、加粗焊丝以减小电流密度、 改变坡口尺寸等 ) 减小熔合比;也可以通过焊接材料调整焊缝金属的成分, 如增加含Mn量,降低含C 、Si量等。
课件整理制作谢吉普
资料引自蓝领精英俱乐部微信公众号weld008
3夹渣
在焊接第二道焊缝时易造成夹渣。焊接深坡口时,有较多的小焊道组成的焊 缝,夹渣的可能性小;而有较多的大焊道组成的焊缝,夹渣的可能性大。图4 为这两种焊缝对夹渣的影响。
课件整理制作谢吉普
资料引自蓝领精英俱乐部微信公众号weld008
2) 焊接时焊剂覆盖不充分由于电弧外露并卷入空气而造成气孔。焊接环缝时, 特别是小直径的环缝,容易出现这种现象,应采取适当措施,防止焊剂散落。
课件整理制作谢吉普
资料引自蓝领精英俱乐部微信公众号weld008
埋弧焊管焊接主要缺陷及防控措施

埋弧焊管焊接主要缺陷及防控措施埋弧焊管焊接主要缺陷及防控措施摘要:文章分析了埋弧焊管在焊接过程易出现的焊接缺陷,判断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方法。
1焊缝外观缺陷1.1咬边埋弧焊管焊接过程易出现单个单侧咬边缺陷的原因在于:成型缝间隙变化过大、带钢边缘有小毛刺或小缺口、成型错边。
出现这种情况,不必进行大的调整,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将带钢边缘处理光滑并保持成型稳定。
对于带钢边缘的光滑处理问题,可以采用铣边机代替圆盘剪剪边进行解决。
埋弧焊管焊接过程还会出现单个双侧咬边的情况,其形成原因主要是焊丝直径不均匀、焊丝接头不光滑、焊丝硬度不均匀造成送丝不均匀、金属毛刺导致的电嘴处瞬间短路。
出现这样的情况可采取的防控措施有:检查焊丝直径大小如果导电嘴为原型导电嘴则适当扩大导电嘴直径要求焊丝制造厂家对焊丝接头处修磨保证接头处直径一致切硬度一致,注意板边剪边和铣边情况确保无毛刺,定期放空内焊焊剂并进行磁筛选。
1.2焊缝余高、焊缝“脊棱”、焊缝“马鞍形”太大焊缝余高过大形成的原因有:焊接规范搭配不当,电流过大、电压过小以及焊速过慢;焊丝后倾角过大,使熔池金属剧烈后排;焊丝的前、后间距过小。
焊丝伸出长度过大。
防控措施包括:通过工艺试验确定合理的焊接规范匹配;厚壁钢管采用开坡口的焊接、减少焊丝伸出长度、适当增加焊丝间距、适当增加焊点偏中心。
焊缝鱼脊背的形成原因是:焊点位置不当,焊点偏中心过小,液态熔池金属流向熔池尾部,导致焊缝高度增大,特别是焊缝中间的余高增大,形成焊缝“脊棱”;或者是前焊丝前倾角过大后丝后倾角偏小。
其防控措施有:适当增加焊点偏中心、减小前焊丝前倾角和后焊丝后倾角。
焊缝“马鞍形”太大的形成原因有两个,一是下坡焊时的钢管焊点偏中心过大,二是弧压偏大。
防控措施包括:适当减小焊点偏中心,要不出焊缝“马鞍形”则一般条件下偏中心为0.07R(R 为钢管半径)、降低弧压由于采用烧结焊剂对焊接工艺规范反映非常敏感所以每次调整焊接规范幅度要小。
埋弧焊常见缺陷及处理方法.pdf

埋弧焊常见缺陷
埋弧焊常见缺陷及处理方法
宽度不均匀
产生原因:
1.焊接速度不均匀;2.焊丝给送速度不均匀;3.焊丝导电不良
防止方法:
1.找出原因排除故障;2.找出原因排除故障;3. 更换导电嘴衬套(导电块)
堆积高度过大
产生原因:
1.电流太大而电压过低;2.上坡焊时倾角过大;3.环缝焊接位置不当(相对于焊件的直径和 焊接速度)
产生原因:1.焊件、焊丝、焊等材料配合不当;2.焊丝中含碳、硫量较高;3.焊接区冷却速度过快而 致热影响区硬化;4.多层焊的第一道焊缝截面过小;5.焊缝成形系数太小;6.角焊缝熔深太 大;7.焊接顺序不合理;8.焊件刚度大 防止方法:
1.合理选配焊接材料;2.选用合格焊丝;3.适当降低焊速、焊前预热和焊后缓冷;4.焊前 适当预热或减小电流,降低焊速(双面焊适用);5.调整焊接参数和改进坡口;6.调整焊接参 数和改变极性(直流)7.合理安排焊接顺序;8.焊前预热及焊后缓冷 焊穿
产生原因:
焊接参数及其它工艺因素配合不当
防止方法:
选择适当焊接参数 咬边 产生原因: 1.焊丝位置或角度不正确;2.焊接参数不当 防止方法: 1.调整焊丝;2.调节焊接参数 未熔合 产生原因: 1.焊丝未对准;2.焊缝局部弯曲过甚 防止方法: 1.调整焊丝;2.精心操作 未焊透 产生原因: 1.焊接参数不当(如电流过小,电弧电压过高);2.坡口不合适;3.
中间凸起而两边凹陷
产生原因:
焊剂圈过低并有粘渣,焊接时熔渣被粘渣托压
防止方法:
提高焊剂圈,使焊剂覆盖高度达 30~40mm 气孔
产生原因:
1.接头未清理干净;2.焊剂潮湿;3.焊剂中混有垃圾;4.焊剂覆盖层厚度不当或焊剂斗阻 塞;5.焊丝表面清理不够;6.电压过高 防止方法:
埋弧焊气孔产生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

埋弧焊气孔产生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一、埋弧焊气孔缺陷产生的原因1、人为因素的影响(1)导电嘴离工件表面太近。
过低的导电嘴使焊剂堆积高度不够,易产生间断性的明弧,而且会因导电嘴太低致使堆覆的焊剂被拖带走,使熔池及电弧保护变差而产生气孔。
另外导电嘴离工件表面太近还易造成短路,使导电嘴烧坏和产生密集气孔。
(2)焊剂斗堵塞造成明弧。
由于焊剂的反复使用,在回收焊剂时有大块的熔渣没被筛除回收到焊剂斗内,造成出口堵塞而产生明弧。
2、设备因素的因素的影响(1)焊接规范执行不准确。
焊接过程中的电压电流不稳定,焊接参数变小,造成焊丝不稳定及保护效果欠佳,从而使空气中水蒸气容易进入焊缝形成气孔;同时焊接参数变小,使得焊接热输入变小,而冷却速度加快,使气体不易从正在凝固的熔化金属中逸出,从而造成气孔。
(2)网络电压的影响。
当电弧电压由于网络电压的影响而降低时,熔深迅速增加而焊接速度不变,熔池很快结晶,使气体和熔渣来不及逸出,存留在焊缝金属中形成气孔。
3、焊接材料、母材表面的氧化物及焊接环境因素的影响(1)焊剂受潮。
由于焊剂从烘干箱内取出后露天放置,过热的焊剂极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尤其是空气湿度较大的季节更突出,这时剩余的焊剂还要过夜而使其受潮更为严重,致使焊剂中过多的水分增加了熔池中的气体,这也是产生气孔的原因之一。
(2)焊剂中的杂质与氧化物。
由于焊缝周围清理不彻底,在回收焊剂的同时有一定量的灰尘、氧化物和球状的熔渣被收入装置内,这些灰尘、氧化物和球状的熔渣被收入装置内,这些灰尘、氧化物和熔渣在电弧高温作用下在熔池内发生强烈的氧化反应,另一方面焊剂在反复使用时颗粒度减小并与细小的灰尘混合形成比重较大的混合物,在熔池结晶过程中来不及浮出,这些都是产生气孔、夹渣的重要原因之一。
(3)焊剂垫中的焊剂不干净或受潮。
焊剂垫是双面埋弧焊的重要设备之一,焊剂垫内焊剂清洁与否将直接影响焊缝质量。
由于忽视对焊剂垫中焊剂的管理,使焊剂垫中的焊剂在反复使用时混入了很多杂质,同时焊剂始终暴露在空气中,长期受空气的浸蚀也是产生气孔的主要原因。
埋弧焊常见缺陷的产生原因及防止措施综述

1998年第1期内蒙古科技与经济39埋弧焊常见缺陷的产生原因及防止措施陈浩(呼伦贝尔盟锅炉检验所)埋弧焊是当今生产效率较高的机械化焊接方法之一,它的生产效率高,焊缝质量稳定。
但由于工艺制定的不适当,常有成形不良、咬边、未熔合、夹渣、气孔、裂缝等缺陷发生。
本文试对8~20mm低碳钢板的埋弧的焊(焊丝H08A,焊剂431)中出现的一些缺陷的产生原因和防止措施作一讨论。
1咬边会降低焊缝金属的强度,在焊缝金属塑性较差,承受疲劳载荷的情况下,还有可能发展成裂纹。
多层埋弧焊常出现夹渣缺陷,的。
但在进行。
凹槽,。
8mm,750A电弧电压38V,焊接速度34m h,不开坡口,间隙215mm的焊接工艺,焊后产生咬边缺陷。
分析产生缺陷的原因是焊接电流过大,焊接速度过快,将焊接电流调整到700A,焊速调至32m如果焊丝位置或h,就不产生咬边缺陷。
角度不正确也会产生咬边缺陷。
可见,通过选择合适的焊接参数和工艺措施能防止这一缺陷。
2未熔合图1焊偏示意图对上面组合焊接进行的埋弧焊工艺试验中,采用直流反接、焊接电流650A(正面)700A(反面),焊接时先正后反,焊速24m h,电弧电压36V,焊后对角焊缝做横向切开试件,每种间隙做4块试件,做金相检验。
试验结果如下:对口间隙在0~1mm时,没发现夹渣。
对口间隙在115mm时有断续小面积夹渣。
对口间隙在2~3mm,有连续大面积夹渣试验结果表明,对口间隙越大,夹渣情况越严重。
分析为间隙过大,焊剂首先填满间隙,加之没开坡口,加热熔化了的焊剂需较长时间才能浮出。
对1mm以上间隙的接头,先进行手工焊封底,再进行埋弧焊则无夹渣缺陷。
证明上面的分析是正确的。
4气孔未熔合是指焊接时焊道与母材之间或焊道与焊道之间(多层焊)血未完全熔化结合的部分。
面积型(片状)未熔合的危害性与裂纹类似,是一种很危险的缺陷。
锅炉压力容器的有关规程、标准中都规定不允许存在未熔合。
未熔合一般是由于焊丝未对准,造成一侧熔合不良,焊偏(如图1所示)或焊道局部弯曲过大也会造成未熔合。
埋弧焊常见缺陷

埋弧焊常见缺陷宽度不均匀产生原因:1.焊接速度不均匀;2.焊丝给送速度不均匀;3.焊丝导电不良防止方法:1.找出原因排除故障;2.找出原因排除故障;3. 更换导电嘴衬套(导电块)堆积高度过大产生原因:1.电流太大而电压过低;2.上坡焊时倾角过大;3.环缝焊接位置不当(相对于焊件的直径和焊接速度)防止方法:1.调节焊接参数;2.调整上坡焊倾角;3.相对于一定的焊件直径和焊接速度,确定适当的焊接位置焊缝金属满溢产生原因:1.焊接速度过慢;2.电压过大;3.下坡焊时倾角过大;4.环缝焊接位置不当;5.焊接时前部焊剂过少;6.焊丝向前弯曲防止方法:1.调节焊速;2.调节电压;3.调整下坡焊倾角;4.相对一定的焊件直径和焊接速度,确定适当的焊接位置;5.调整焊剂覆盖状况;6.调节焊丝矫直部分中间凸起而两边凹陷产生原因:焊剂圈过低并有粘渣,焊接时熔渣被粘渣托压防止方法:提高焊剂圈,使焊剂覆盖高度达30~40mm气孔产生原因:1.接头未清理干净;2.焊剂潮湿;3.焊剂中混有垃圾;4.焊剂覆盖层厚度不当或焊剂斗阻塞;5.焊丝表面清理不够;6.电压过高防止方法:1.接头必须清理干净;2.焊剂按规定烘干;3.焊剂必须过筛、吹灰、烘干;4.调节焊剂覆盖层高度,疏通焊剂斗;5.焊丝必须清理,清理后应尽快使用;6.调整电压裂纹产生原因:1.焊件、焊丝、焊剂等材料配合不当;2.焊丝中含碳、硫量较高;3.焊接区冷却速度过快而致热影响区硬化;4.多层焊的第一道焊缝截面过小;5.焊缝成形系数太小;6.角焊缝熔深太大;7.焊接顺序不合理;8.焊件刚度大防止方法:1.合理选配焊接材料;2.选用合格焊丝;3.适当降低焊速、焊前预热和焊后缓冷;4.焊前适当预热或减小电流,降低焊速(双面焊适用);5.调整焊接参数和改进坡口;6.调整焊接参数和改变极性(直流)7.合理安排焊接顺序;8.焊前预热及焊后缓冷焊穿产生原因:焊接参数及其它工艺因素配合不当防止方法:选择适当焊接参数咬边产生原因:1.焊丝位置或角度不正确;2.焊接参数不当防止方法:1.调整焊丝;2.调节焊接参数未熔合产生原因:1.焊丝未对准;2.焊缝局部弯曲过甚防止方法:1.调整焊丝;2.精心操作未焊透产生原因:1.焊接参数不当(如电流过小,电弧电压过高);2.坡口不合适;3.焊丝未对准防止方法:1.调整焊接参数;2.修正坡口;3.调节焊丝内部夹渣产生原因:1.多层焊时,层间清渣不干净;2.多层分道焊时,焊丝位置不当防止方法:1.层间清渣彻底;2.每层焊后发现咬边夹渣必须清除修复。
埋弧焊管焊接主要缺陷及防控措施

埋弧焊管焊接主要缺陷及防控措施
埋弧焊管焊接是工业领域中常见的连接管道方法之一,随着工艺的发展,埋弧焊管焊接的质量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埋弧焊管焊接还存在着一些质量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埋弧焊管焊接的主要缺陷是气孔。
气孔是由于焊缝中存在气体,导致焊缝出现孔洞的问题。
这种问题可能出现在焊缝表面或者焊缝内部,严重影响焊接的质量。
其次,埋弧焊管焊接还会引发焊接变形的问题。
焊接时受热导致的变形,是埋弧焊管焊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
这种变形可能会导致焊
缝的尺寸不准确,不符合工程要求。
针对上述问题,现今已经出现了很多防控措施,能够有效的提高埋弧
焊管焊接的质量。
首先,要加强焊前准备工作。
在进行埋弧焊管焊接前,应充分处理和
清洁管材表面,确保无锈蚀和油污等问题的存在。
这能够减少杂质进
入焊接过程中的情况,从而降低气孔的形成率。
其次,选择适当的焊接工艺参数。
埋弧焊管焊接在进行时,要充分调
整好电流、电压等参数。
焊接过程中必须掌握好焊接时间,光弧稳定性等参数,确保在焊接过程中不会产生气孔等问题。
最后,要注意焊后处理工作。
焊母材在焊接过程中,受到了热应力的影响,需要对焊缝进行冷却,并给予一定的后续处理。
这能够避免出现松动、开裂等问题的发生,确保焊缝的质量和稳定性。
总之,焊接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技术技能和操作能力,更需要以科学的思维和技术手段为支撑,不断进行改进和完善。
通过有效的防控措施,我们可以提高埋弧焊管焊接的质量,切实为工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埋弧焊主要缺陷及防止

埋弧焊主要缺陷及防止埋弧焊时可能产生的主要缺陷,除了由于所用焊接工艺参数不当造成的熔透不足、烧穿、成形不良以外,还有气孔、裂纹、夹渣等。
本节主要叙述气孔、裂纹、夹渣这几种缺陷的产生原因及其防止措施。
1. 气孔埋弧焊焊缝产生气孔的主要原因及防止措施如下:1)焊剂吸潮或不干净焊剂中的水分、污物和氧化铁屑等都会使焊缝产生气孔,在回收使用的焊剂中这个问题更为突出。
水分可通过烘干消除,烘干温度与肘间由焊剂生产厂家规定。
防止焊剂吸收水分的最好方法是正确肋储存和保管 6 采用真空式焊剂回、收器可以较有效地分离焊剂与尘土,从而减少回收焊剂在使用中产生气孔的可能性。
2)焊接时焊剂覆盖不充分由于电弧外露并卷入空气而造成气孔。
焊接环缝时,特别是小直径的环缝,容易出现这种现象,应采取适当措施,防止焊剂散落。
3)熔渣粘度过大焊接时溶入高温液态金属中的气体在冷却过程中将以气泡形式溢出。
如果熔渣粘度过大,气泡无法通过熔渣,被阻挡在焊缝金属表面附近而造成气孔。
通过调整焊剂的化学成分,改变熔渣的粘度即可解决。
4)电弧磁偏吹焊接时经常发生电弧磁偏吹现象,特别是在用直流电焊接时更为严重。
电弧磁偏吹会在焊缝中造成气孔。
磁偏吹的方向、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例如工件上焊接电缆的联接位置:电缆接线处接触不良、部分焊接电缆环绕接头造成的二次磁场等。
在同一条焊缝的不同部位,磁偏吹的方向也不相同。
在接近端部的一段焊缝上,磁偏吹更经常发生,因此这段焊缝气孔也较多。
为了减少磁偏吹的影响,应尽可能采用交流电源;工件上焊接电缆的联接位置尽可能远离焊缝终端;避免部分焊接电缆在工件上产生二次磁场等。
5)工件焊接部位被污染焊接坡口及其附近的铁锈、油污或其他污物在焊接时将产生大量气体,促使气孔生成,焊接之前应予清除。
2 裂纹通常情况下,埋弧焊接头有可能产生两种类型裂纹,即结晶裂纹和氢致裂纹。
前者只限于焊缝金属,后者则可能发生在焊缝金属或热影响区。
1)结晶裂纹钢材焊接时,焊缝中的S 、P等杂质在结晶过程中形成低熔点共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影响焊接缺陷的因素(1)材料因素:所谓材料因素是指被焊的母材和所使用的焊接材料,如焊丝、焊条、焊剂、以及保护气体等。
所有这些材料在焊接时都直接参与熔池或熔合区的物理化学反应,其中母材本身的材质对热影双区好性能起音决定性的影响。
显然所采用的焊接材料对焊缝金属的成份和性能也是关键的因素。
好果焊接材料与母材匹配不当,则不仅可以引起焊接区内的至纹、气孔等各种缺陷,而且也可能可起脆化、软化或耐腐蚀等性能变化。
所以,为保证获得良好的焊接接头,必须对材料因素予以充分的重视。
(2)工艺因素:大量的实践证明,同一种母材在采用不同的焊接方法和工艺措施的条件下,其焊接质量会表现出很大的差别。
焊接方法对焊接质量的影响主要可能在两方面:首先是焊接热源的特点,也就是功率密度、加热最高温度、功率大小等,它们可直接改变焊接热循环的各项参数,如线能量大小、高温停留时间、相变温度区间的冷却速度等。
这些当然会影响接头的组织和性能;其次是对熔池和附近区域的保护方式,如熔渣保护、气体保护、气-渣联合保护或是在真空中焊接等,这些都会影响焊接冶金过程。
显然,焊接热过程和冶金过程必然对接头的质量和性能会有决定性的影响。
2.常见焊接缺陷的原因分析(1)结晶裂纹从金属结晶理论知道,先结晶的金属纯度比较高,后结晶的金属杂质较多,并富集在晶粒周界,而且这些杂质具有较低的熔点,例如,一般碳钢和低合金钢的焊缝含硫量较高时,能形成FeS,而FeS与Fe发生作用形成熔点只有988℃的低熔点共晶。
在焊缝金属凝固过程中,低熔点共晶被排挤在晶界上,形成“液态薄膜”由于液态薄膜的存在减弱了晶间之间的结合力,晶粒间界的液态薄膜便成了薄弱地带。
又因为焊缝金属在结晶的同时,体积在减小,周围金属的约束引起它的收缩而引起焊缝金属受到拉伸应力的作用下,于是相应地产生了拉伸变形。
若此时产生的变形量超过了晶粒边界具有的变形塑性时,即可沿这个薄弱地带开裂而形成结晶裂纹。
可见,产生结晶裂纹的原因就在于焊缝中存在液态薄膜和在焊缝凝固过程中受到拉伸应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因此,液态薄膜是产生结晶裂纹的根源,而拉伸应力是产生结晶裂纹的必要条件。
至于近缝区的结晶裂纹,原则上与焊缝上的结晶裂纹时一致的。
在焊接条件下,近缝区金属被加热到很高的温度,在熔合区附近达到半熔化状态。
当母材金属含有易熔杂质时,那么在近缝区金属的晶界上,同样也会有低熔共晶存在。
这时在焊接热的作用下,将会发生熔化,相当于晶粒间的液态薄膜,与此同时,在拉伸应力的作用下就会开裂。
焊缝上的结晶裂纹和近缝区的结晶有着相互依赖和相互影响的关系。
近缝区的结晶裂纹可能是焊缝结晶裂纹的起源。
结晶裂纹的影响因素:通过以上分析可知,结晶裂纹的产生取决于焊缝金属在脆性温度区间的塑性和应变,前者取决于冶金因素,后者取决于力的因素。
力的主作用是产生结晶裂纹的的必要条件,只有在力的作用下产生的应变超过材料的最大变形能力时,才会开裂。
首先需要分析冶金因素。
冶金因素对结晶裂纹的影响:按照金属学的基本原理,决定金属材料性能的根本原因是化学成分。
成分的变化将改变合金各组元的溶解度、相得组成与比例、结晶形态及晶粒尺寸。
这些因素都将影响焊缝金属的塑性,因而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结晶裂纹的敏感性。
冶金因素和力的因素是影响结晶裂纹形成的两个主要因素,二者之间既有内在的联系,又有各自独立的规律。
分析这些因素的作用的主要目的就是找到防止结晶裂纹的措施。
至于近缝区的结晶裂纹,原则上与焊缝上的结晶裂纹时一致的。
在焊接条件下,近缝区金属被加热到很高的温度,在熔合区附近达到半熔化状态。
当母材金属含有易熔杂质时,那么在近缝区金属的晶界上,同样也会有低熔共晶存在。
这时在焊接热的作用下,将会发生熔化,相当于晶粒间的液态薄膜,与此同时,在拉伸应力的作用下就会开裂。
(2)冷裂纹在焊接生产中经常遇到的主要是延迟裂纹,高强钢焊接时产生延迟裂纹的主要原因是:钢种的淬硬倾向;焊接接头的含氢量及其分布;以及焊接接头的拘束应力状态。
上述三条是产生延迟裂纹的三大因素。
这三个因素在一定条件下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
①钢种的淬硬倾向焊接接头的淬硬倾向主要决定于钢种的化学成分,其次是焊接工艺,结构板厚及冷却条件等。
钢种的淬硬倾向越大在焊接时会产生更多的马氏体组织。
特别在近缝区的加热温度很高时奥氏体晶粒严重长大,在快速冷却时,粗大的奥氏体将转变为粗大的马氏体。
如果钢种的含碳量很高时,就形成了呈片状的孪晶马氏体。
孪晶马氏体的硬度很高,组织很脆,在一定的应力条件下将发生脆性断裂。
由于孪晶马氏体对于裂纹和氢脆的敏感性特别强。
因此,焊接的热影响区和焊缝的孪晶马氏体越多,则越容易产生裂纹。
另一方面钢种的淬硬性越大,也意味着会产生越多的晶格缺陷。
金属在焊接时由于受热不平衡的条件下所形成的晶格缺陷主要是空位,在相变应力的作用下可产生较多的位错。
空位和位错都会在焊接应力的作用下,发生移动和聚集,当浓度达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裂纹源,在盈利的继续作用下就会不断扩展形成宏观的裂纹。
②氢的作用氢是引起焊接件产生延迟裂纹的主要原因并且具有延迟的特征。
焊接接头的含氢量越高,则裂纹的倾向越大,当含氢量超过某一临界值时,便开始出现裂纹。
之后随着含氢量的增多,裂纹的尺寸和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多。
产生延迟裂纹的临界含氢量因钢种的化学成分,预热温度以及冷却速度等而异。
虽着碳当量的提高,产生裂纹的临界含氢量将降低。
③焊接接头的拘束应力状态在焊接时主要存在以下应力:不均匀加热和冷却所产生的热应力,在焊接时焊接区由于受热发生膨胀,因而承受压应力,冷却时由于收缩又承受拉应力,焊后将产生不同程度的残余应力。
在力的做用下,会引起氢的聚集产生氢致裂纹;金属相变时产生的组织应力奥氏体分解时会引起体积膨胀;结构自身拘束条件所造成的应力包括结构的刚度,焊缝的位置,焊接顺序,构件的自重,负载情况,以及其它受热部位冷却过程中的收缩等均会使焊接接头承受不同的应力。
当焊接应力达到临界拘束应力值时,就可能开始产生裂纹。
(3)再热裂纹产生的原因对于形成再热裂纹的机理,至今还没有较全面和确切的解释,从晶内二次硬化、晶界杂质的析集和蠕变脆化的观点进行的解释,都只能适应再热裂纹的某些特征。
总的认为再加热时,由于第一次热过程中饱和的碳化物(主要是钒、钼、铬等的碳化物)再次析出,造成晶内强化、使滑移应变集中于原先奥氏体晶界,而再加热时晶界上又会析集钢中的有害杂质(如锑、砷等),降低了晶界塑性应变能力,即造成晶界的弱化或脆化,当晶界的塑性应变能力不足以承受松弛应力过程中所产生的应变时,就产生再热裂纹。
(4)气孔的产生原因气孔的形成机理常温固态金属中气体的溶解度只有高温液态金属中气体溶解度的几十分之一至几百分之一,熔池金属在凝固过程中, 有大量的气体要从金属中逸出来。
当凝固速度大于气体逸出速度时, 就形成气孔。
产生气孔的主要原因母材或填充金属表面有锈、油污等,焊丝及焊剂未烘干会增加气孔量,因为锈、油污及焊条药皮、焊剂中的水分在高温下分解为气体,增加了高温金属中气体的含量。
焊接线能量过小,熔池冷却速度大,不利于气体逸出。
焊缝金属脱氧不足,焊芯锈蚀或药皮变质、剥落等因素也会增加氧气孔。
此外,埋弧自动焊电压过高等,接头未清理干净,焊剂中混有垃圾,焊剂覆盖层厚度不当或焊剂斗阻塞,焊丝表面清理不够,电压过高都易在焊接过程中产生气孔。
气孔的危害气孔减少了焊缝的有效截面积,使焊缝疏松,从而降低了接头的强度,降低塑性,还会引起泄漏。
气孔也是引起应力集中的因素。
氢气孔还可能促成冷裂纹的出现。
(5)接头组织和性能不符合要求的产生原因焊材与母材匹配不当,或焊接过程中元素烧损等原因,容易使焊缝金属的化学成份发生变化,或造成焊缝组织不符合要求。
这可能带来焊缝的力学性能的下降,还会影响接头的耐蚀性能。
(6)焊缝残余变形的产生原因焊接过程对焊件进行了局部的,不均匀的加热是产生焊接变形的原因。
焊接以后焊缝和焊缝附近的金属都发生缩短。
缩短主要发生在两个方面:沿着长度方向的纵向收缩和垂直于焊缝长度方向上的横向收缩。
正是由于焊缝及其附近金属有这两个方向的收缩和收缩所引起的这两个长度方向上的缩短造成了焊接结构的各种变形。
(7)偏析的产生原因①显微偏析产生的原因是,焊缝金属在凝固过程中,液,固两相是在变化着的。
一般来讲先结晶的固相比较纯,而后结晶的固相含溶质的浓度较高,并富集了许多杂质,由于焊接过程冷却较快,固相(晶粒)内的成分来不及扩散,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着由于由于结晶有先后所产生的化学成分不均匀性,从而形成了偏析。
②区域偏析产生的原因是,在焊缝结晶时,由于柱状晶粒继续长大和推移,此时会把溶质和杂质“赶”向熔池的中心。
这时熔池中心的杂质浓度逐渐升高,只是在最后凝固的部位产生严重的偏析。
③层状偏析产生的原因是,结晶过程放出结晶潜热和熔滴过渡时热能输入周期性变化,致使凝固界面的液体金属成分也发生周期性的变化,正是有这种热的周期性作用而引起层状偏析。
(8)夹渣的产生原因①坡口尺寸不合理;②坡口有污物;③多层焊时,层间清渣不彻底;④焊接线能量小;⑤焊缝散热太快,液态金属凝固过快;⑥焊条药皮,焊剂化学成分不合理,熔点过高;⑦多层分道焊时,焊丝位置不当。
(9)未焊透和未熔合产生原因①产生未焊透的原因:a.焊接电流小,熔深浅;;b.坡口和间隙尺寸不合理,钝边太大;c.磁偏吹影响;d.焊条偏芯度太大;e.层间及焊根清理不良;f.焊丝未对准。
②产生未熔合缺陷的原因:a.焊接电流过小;b.焊接速度过快;c.焊条角度不对;d.产生了弧偏吹现象;e.焊接处于下坡焊位置,母材未熔化时已被铁水复盖;f.母材表面有污物或氧化物影响熔敷金属与母材间的熔化结合等;g.焊缝局部弯曲过甚。
(10)咬边的产生原因产生咬边的主要原因是电弧热量太高,即电流太大,焊丝速度太小所造成的。
焊丝与工件间角度不正确,摆动不合理,电弧过长,焊接次序不合理,焊丝位置或角度不正确,焊接参数不当等都会造成咬边。
焊缝坡口开得不当或装配间隙不均匀;焊接规范选择不适当,如电流过大或过小,焊接速度过快或过慢也是产生咬边的常见原因。
3 .常见焊接缺陷的防止措施(1)防止结晶裂纹的措施防止结晶裂纹主要从冶金和工艺两个方面着手,其中冶金措施更为重要。
①控制焊缝中硫、磷、碳等有害元素的含量。
硫、磷、碳等元素主要来源于木材和焊接材料,因此首先要杜绝其来源,具体措施:第一,对焊接结构用钢的化学成分在国家或行业标准中都做了严格规定,如锅炉及压力容器用钢一般规定Ws、Wp均≤0.035%,强度级别较高的调质钢要求更严;第二,为了保证焊缝中有害元素低于母材,对焊丝用钢、焊条药皮、焊剂原料中的碳、硫、磷含量也做了更严格的规定,如焊丝中碳、硫、磷含量均低于同牌号的母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