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一期末考试知识点
汕头市高一历史期末必考知识点

汕头市高一历史期末必考知识点(正文,根据题目需求,分小节论述)在汕头市高一历史期末考试中,有一些必考的知识点,掌握好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和应对考试。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详细的介绍和解析。
1. 秦朝统一中国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其建立者是秦始皇。
在历史期末考试中,同学们需要了解秦朝统一中国的过程、原因和影响。
可以从秦始皇的政治改革、兵法连横、焚书坑儒等方面展开,分析秦朝统一中国的重要性和对后世的影响。
2. 汉朝的兴起汉朝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王朝,同学们需要学习汉朝的兴起过程和其贡献。
可以从刘邦的起义、推翻秦朝、刘邦称帝建立汉朝等方面进行说明,同时也要了解汉朝的政治制度、科技文化、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特点。
3. 三国时期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同学们需对三国的形成、曹操、刘备和孙权等主要人物及其事迹有一定的了解。
可以从黄巾起义、东汉末年的动乱、三国鼎立等方面进行阐述,同时也要掌握各个国家的政治、军事和文化特点。
4. 隋唐的统一与繁荣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同学们需要学习隋唐的统一过程,以及其政治制度、科技文化、对外交往等方面的特点。
可以从隋炀帝的政治改革、玄武门之变、唐太宗的开元盛世等方面进行论述,分析隋唐对中国历史的重要贡献。
5. 明清时期的变革与封建统治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封建社会的末期,同学们需要了解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社会制度、经济制度等方面的内容。
可以从明朝的兴起与灭亡、清朝的建立与衰败等方面进行说明,同时也要分析明清时期的社会风貌和文化传承。
以上是汕头市高一历史期末考试必考的知识点,同学们需要认真学习和复习,掌握好这些内容,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历史学习中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不仅仅是死记硬背,而是真正理解其中的道理和内涵。
只有通过深入学习历史,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现实世界,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中历史必修一期末复习资料

高中历史必修一期末复习资料复习的前提是必须掌握好所学知识点内容,复习是对自己所学过的知识点加深了解以及巩固,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中历史必修一期末复习资料,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高中历史必修一期末复习资料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1.夏商周时期是中国早期政治文明形成的阶段,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以及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构成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征。
2.西周的分封制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扩展西周的统治范围。
内容:(1)分封对象:周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2)诸侯的义务:诸侯必须服从周王的命令,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特点:实行层层分封,形成了统治阶层内部的森严等级。
影响:(1)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西周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
(2)在分封制下,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国家政权也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
(3)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为春秋割据埋下隐患3.宗法制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问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内容: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其余诸子分封为诸侯。
由血统关系的亲疏,形成“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这样的宗法等级。
嫡长子与众子具有血缘上的兄弟关系和政治上的君臣关系。
影响:保证各级贵族在政治上垄断和特权地位,稳固秩序,防止争夺;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王权神化;(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3)权力尚未高度集中;(4)延续性和稳定性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终于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
2.秦始皇首创了皇帝制度(特点:皇位世袭、皇帝独尊、皇权至上),在中央,设置丞相(百官之首)、御史大夫(监察)和太尉(军事)三个最高官职,丞相之下还有诸卿,中央的主要官职,相互配合、互相牵制,军政大权操纵在皇帝手中;在地方,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成都高一历史期末知识点

成都高一历史期末知识点历史学科是一门帮助我们了解过去、认识现在、展望未来的学科,它承载着人类的智慧和记忆。
作为高中历史的学习者,我们需要掌握一定的历史知识点和理论,才能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分析历史背后的因果关系。
下面将给大家介绍一些成都高一历史期末考试常见的知识点。
一、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割据混乱的时期,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期。
在这个时期,各诸侯国削弱了周王室的权威,形成了七雄争霸的局面。
战国时期的主要知识点有:战国的形成和背景、兵器的发展、思想家的出现以及对未来统一时代的影响等。
二、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一个中央集权的王朝统一全国的国家,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开端。
秦朝的主要知识点有:秦朝的建立、秦始皇的改革和统一、秦朝的法家思想以及秦朝的社会制度等。
三、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西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长时间统一政权,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巅峰时期。
西汉的主要知识点有:汉武帝的改革和发展、汉朝的开放政策和丝绸之路的开辟、西汉的农田水利和手工业的发展等。
四、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东汉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
东汉的主要知识点有:黄巾起义的影响、王莽兴起和赤眉农民起义、东汉的政治腐败和外族入侵、三国鼎立的局面等。
五、魏晋南北朝(公元220年-公元589年)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十分混乱的时期,政权动荡、民族大迁徙形成了多个政权和民族的纷争。
魏晋南北朝的主要知识点有:三国时期的英雄和故事、北方民族的入侵和南方各地的割据、佛教在南北朝时期的传播等。
六、唐朝(618年-907年)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强盛的封建王朝,也是中国古代社会的繁荣时期。
唐朝的主要知识点有:玄奘西行取经的意义、科举制度的推行、唐朝的社会制度和文化发展、安史之乱的影响等。
七、宋朝(960年-1279年)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封建王朝,也是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时期。
历史必修一期末总复习提纲大全【自己整理】【全重点】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作用?
1、结束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 促进了英国资本 主义的发展。 2、资产阶级不同集团的斗争,在议会中得以和平的方式实 现,稳定了社会秩序。 3、代表了历史发展的趋势(资产阶级政治民主
化)。
4、影响了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制度,树
立了一种模式,即君主立宪制度。
女王 Queen
内阁 Cabinet 内阁首相 Prime minister 议会 Parliament
2、作用: 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
(二)克利斯提尼改革(公元 前6世纪末) 1、内容: A、用地域部落取代血缘部 落 B、设五百人议事会 C、成立十将军委员会 D、实行陶片放逐法
确立起雅典民主政治
(三)伯利克里改革(公元前5世纪) -----“黄 金时代” 1、内容:内容: 1、扩大公民参政范围 2、改革五百人议事会 3、提高陪审法庭的地位 4、发放工资和津贴
单元整合: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过程
一、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原因
(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 (二)是小国寡民体制的产物
( 根本目的:对内-凝聚公民、保持独立; 对外-夺取异邦财富和奴隶 )
(一)梭伦改革(公元前6世纪初) 1、内容 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建立公民大会、四百人议事会、
陪审法庭 废除债奴制
结论:内阁首辅不同于宰相, 不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
明朝的内阁制与西方近代的内阁制?
明朝的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无决策
权。它加强君主的绝对权力,保证君主对全 国的统治,进一步巩固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 位。 西方近代的内阁是权力民主的象征,总揽国 家的行政权力,是政治民主监督机制,有助 于防止专制独裁。
汉武帝建立内朝、强化皇权的演示图 皇 帝 内朝 尚 书 令
历史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知识点

历史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知识点历史是一门关于人类社会发展和变迁的学科,它记录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轨迹,是我们认识世界和了解自己的一扇窗户。
历史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的知识点涵盖了从古代到近代的多个时期,下面我们来逐一了解。
古代史知识点古代史是历史的起源,从远古时期到公元5世纪左右的东西方历史都被归类为古代史。
在这个时期,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逐渐进入了农业文明阶段。
古代史知识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 中国古代史:重点了解夏、商、周的建立与衰亡,以及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变局和孔子的思想,此外还需关注秦始皇统一中国和汉朝的兴起。
- 埃及古代史:了解埃及高度发达的农业经济、法老王的统治和建设,以及古埃及文明的特点。
- 美索不达米亚古代史:掌握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发展、城市国家的兴起,以及汉谟拉比法典的重要性。
近代史知识点近代史包括16世纪到19世纪的历史,这个时期被认为是人类社会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标志着欧洲的崛起和殖民主义的兴起。
近代史知识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 西欧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了解文艺复兴的起源和影响,以及宗教改革对欧洲社会的冲击。
- 大航海时代和欧洲殖民扩张:关注哥伦布的航海探险和南美洲的殖民地建立,以及欧洲殖民帝国的兴起和殖民地经济的发展。
-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理解法国大革命的原因和影响,以及拿破仑的军事扩张和政治改革。
现代史知识点现代史是指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历史,这个时期世界范围内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变革。
现代史知识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 工业革命:了解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和工业化带来的社会变革,以及新兴资本主义国家的形成。
-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革命:关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和后果,以及俄国革命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
- 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冷战: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和战争进程,以及冷战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近现代中国史知识点近现代中国史是指清朝末年到现代的历史,这个时期中国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的社会变革和政治动荡。
高一上历史期末必背知识点

高一上历史期末必背知识点在高一上历史期末考试中,必须熟记以下知识点:1. 中国古代历史的基本年代: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西周(约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东汉(公元25年-220年)2. 中国古代社会的特点:封建制度、农耕经济、等级制度、礼制思想等。
3. 古代中国的科技和文化成就: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等科技发明;诗经、楚辞、论语、孙子兵法等文化经典。
4.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百家争鸣思想的兴起,儒家、道家、墨家等思想学派的出现。
5. 先秦时期的重要人物和他们的思想:儒家的孔子、孟子,道家的老子、庄子,法家的韩非子,墨家的墨子等。
6. 秦朝的统一:秦始皇的统一战争,焚书坑儒,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制度。
7. 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制、郡县制、封建制度。
8. 西汉时期的社会经济变革:开拓西南,丝绸之路的开通,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9. 西汉末年的动乱:宦官专权,王莽篡位,东汉的兴起。
10. 东汉时期的政治制度:官僚制度,九品中正制。
11.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的形成和发展,以及三国争霸的最终结果。
12.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变革:土地兼并,士族地主的衰落,佛教的传入和流行。
这些历史知识点是高一上学期历史课程的重点,掌握并背诵这些内容,对于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脉络和理解后续历史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同学们在备考期末考试时,能够加强对这些知识点的复习和记忆,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知识点整理

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知识点整理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知识点整理(人民版)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一)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和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二)分封制1、分封制的目的:为了进行有效地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2、分封制的主要内容:①分封: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地区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②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③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夫再对士实行再分封。
3、分封制的主要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一)秦朝建立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1,秦始皇首创皇帝制度,体现了皇位世袭和皇权至上。
这是中国古代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①秦王嬴政,把三皇和五帝的名称合为“皇帝”,自称“始皇帝”。
从此“皇帝”成为中国古代最高统治者的称谓,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
②秦始皇统治时期,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都由皇帝总揽。
③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也都由皇帝任免。
④军队的调动以虎符为凭据,虎符由皇帝控制、发给。
(2)秦始皇建立了一套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政权组织。
①在中央,设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三个最高官职。
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是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丞相之下还有诸卿,分管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
(3)全面推行郡县制。
秦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
郡守、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作用: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2.影响: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二)发展科举制:(1)科举制形成与发展的过程:①隋帝时,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高一期末考历史重点知识点

高一期末考历史重点知识点历史是一门广泛的学科,它不仅记录了过去的事件和人物,而且对我们理解现在和规划未来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高一期末考历史的重点知识点,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和准备考试。
一、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封建社会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主要形式,它的特点是以封建主义为基础,以地主阶级为核心,通过封建地主与农民之间的剥削关系维持社会秩序。
时期包括夏、商、周三代及春秋战国时期。
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众多,如夏朝的尧舜禅让和商朝的封建制度。
二、秦朝的统一中国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其建立者秦始皇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政策,如推行法家思想、建立统一的文字、货币和度量衡等。
《焚书坑儒》是秦始皇在统一中国过程中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
三、汉朝的兴起与丝绸之路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朝代,分为西汉和东汉两个时期。
汉朝的兴起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并且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成就。
丝绸之路是一条连接东西方的重要贸易通道,不仅传播了中国的丝绸、瓷器等商品,也促进了各个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
四、中国古代的文化繁荣中国古代文化繁荣的时期有两个,一个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另一个是唐朝。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以骈文为代表,主要表现为对人生、社会、文化等问题的思考。
唐朝是中国文化艺术的高峰期,盛产了许多杰出的诗人、画家、文学家等,如杜甫、白居易、王维等。
五、宋朝的政治、经济与科技宋朝是中国社会发展较为稳定和繁荣的一个时期,包括北宋和南宋两个时期。
北宋时期,政府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如安史之乱后的三司条例、青苗法、市易法等。
南宋时期,由于南方经济发达,出现了经济和科技的繁荣。
这一时期有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如岳飞抗金、王安石变法等。
六、明清时期的变革明朝和清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期,这一时期中国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变革事件。
明朝时期,中国的海外航海活动达到顶峰,而且哥白尼日心说的传入和明成祖的郑和七次下西洋世界航海史事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1.1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A1.1.2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历史作用和特点 B1. 分封制内容:①又称____________,周王将__________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拱卫王室。
②诸侯王承认周王的权威,并随王_________________等。
③诸侯还要对下属进行分封,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等级序列。
特点:①周王是“__________”,②臣属关系明确。
③层层分封,等级分明。
作用: 巩固__________、扩大__________。
2. 宗法制目的:为了加强__________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_____、财产和____继承上的矛盾。
内容:__________(核心)。
特点:血缘纽带同__________关系紧密结合作用:防止__________,强化__________、__________密切结合;稳定统治。
1.1.3始皇帝的来历与皇权的至高无上 A1. 始皇帝的来历初并天下,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定尊号为“皇帝”,自称__________。
2.皇权的至高无上①首创__________制度;②皇帝总揽一切大权,__________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
1.中央官制(1)在中央,设__________。
三公是指丞相、__________和太尉。
职能:__________为百官之首,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__________百官;__________,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三公之下设九卿,分别掌管着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
(2)特点:相互__________,彼此__________,__________大权独揽。
2.郡县制(1)在__________范围内推行郡县制。
(2)郡县长官都由__________直接任免。
政权,稳定巩固__________政权。
1.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实现了权力的__________。
2.内容:__________制度、__________官制、__________制。
3.影响(1)直接:__________了统治。
(2)深远:彻底打破__________制,奠定了中国统一王朝制度的基础,影响深远。
1.1.6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作用 C 1.目的:加强皇权,巩固统一。
2.措施:①建__________、设__________。
②实行“__________”。
局面,促进社会__________发展。
1. 名称、职能:中央的三省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__________、审议和__________。
_________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别负责贯彻各种政令,处理日常事务。
2.意义:(1)三省互相__________,互为__________,分工明确,提高__________;(2)分割了__________,加强了皇权;(3)制度创新,历朝沿袭。
1.1.8明朝的内阁与清朝的军机处 B1.明朝的内阁设立:明太祖废__________,设__________,以备顾问,不参与决策。
__________设内阁,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内阁“__________”,皇帝“__________”。
评价:进一步巩固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
2.清朝的军机处(1)设立:清__________为办理西北军务,在宫内设置军机处。
(2)特点:完全听命于皇帝,军国大事皆有__________一人裁决。
,__________制度发展到顶峰,巩固了统一。
1.积极作用:巩固了__________,发展了__________,稳定了__________,繁荣了__________。
2.消极作用:①使皇帝决策__________;②导致__________之风盛行;③扼杀了社会的__________,阻碍了__________发展,减缓了社会发展的步伐,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二单元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1.2.1 从1840到1901年列强侵华的史实 A1.鸦片战争英国发动原因:开拓海外__________、夺__________。
《南京条约》及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1)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2)__________通商、割__________给英国、协定关税等,列强取得了__________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居住及租地等特权。
(3)________和________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被卷入__________。
2.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__________在华的权益。
火烧圆明园:1860年,__________联军所为。
战争的结果:签订了《__________条约》和《__________条约》。
3.甲午中日战争原因:日本实行__________的政策。
《马关条约》及其影响:(1)是继《__________条约》以后危害最为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2)各国纷纷在中国土地上划分__________,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
(3)为挽救危机,清政府开始进行__________;中国的知识分子和各阶层民众以不同的形式展开了__________的斗争。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战争经过:1900年__________攻陷北京。
1901年胁迫清政府签订《__________条约》。
《辛丑条约》影响:严重不平等条约;巨额赔款加深了苦难,__________成为侵华的大本营。
1.2.2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事迹 A1.虎门硝烟的意义:鼓舞了斗志。
2.义和团运动口号:“扶清灭洋”,打击对象是__________。
意义:体现了反侵略的斗争精神,打击了__________的嚣张气焰。
1.2.3侵华日军的罪行A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3.1太平天国的主要史实 A1.开始的标志:__________年金田起义2.__________年,定都天京;1856年,经过_____和_____,军事上达到全盛。
3.《天朝田亩制度》:______性文件。
《资政新篇》:洪仁玕提出的具有________色彩的施政方案。
作用:沉重打击了__________反动势力1、背景:(1)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建立:兴中会——-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__________。
(2)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时间:__________年宗旨: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机关刊物:《__________》性质: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__________。
(3)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主要围绕要不要以____推翻清政府、要不要建立____政体等问题。
(4)革命党人领导的武装起义:________起义: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鼓舞了人们的革命斗志。
2、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震撼了清王朝的统治,清王朝在全国的统治__________。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①__________;②三权分立;③__________性质:是近代中国第一部具有__________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
4、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标志:__________年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1.3.4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C辛亥革命是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__________制度,创建了第一个1.导火线:中国在__________上的外交失败。
2.主要口号:“外争______,内惩________”3.初步胜利:罢免、拒签、释放4.历史意义是一次__________的爱国运动;是一场传播民主与科学的__________运动;是一场__________运动;是__________革命的曙光。
的精神;追求_____、勇于_____的精神。
1、陈独秀、李大钊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中共成立的条件:__________和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建立,__________、__________贡献突出。
2 、中共一大内容:通过了_________,确定党的名称、党的奋斗目标,成立了党的中央机构——__________,选举__________为书记。
阶级政党,标志着中国革命进入到__________革命阶段。
1、工人运动与国民革命蓬勃开展(1)国民党一大国民党一大宣言:重新解释__________;提出__________,奠定合作实现可能。
一大意义:标志着__________正式形成;__________运动开展起来。
(2)北伐战争影响:推动_________运动发展;打击__________和封建__________势力。
(3)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标志着__________破裂,__________运动失败。
2、南昌起义与井冈山道路(1)南昌起义 A.注意人物、图片B.意义:打响中国共产党________反对国民党反对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__________领导武装斗争和建立__________的开始。
(2)八七会议内容与成果:确定开展__________和武装反抗__________反动派的总方针。
(3)秋收起义文家市决策:开始放弃攻打__________的战略,向__________转移。
(4)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以________包围__________,武装夺取全国政权。
3、红军长征(1)背景:______大举侵华;国民政府坚持“__________”政策;第____次反“围剿”斗争失利。
(2)遵义会议:意义挽救了_______,挽救了_______,挽救了__________。
(3)长征胜利结束:__________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建立__________根据地。
注意图片。
4、国共合作抗日[1.2.4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主要史实及意义 B](1)卢沟桥事变A. 标志:日本________侵华战争的开始,中国人民__________的开始。
:B.日军的暴行:__________事变;_________大屠杀等。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A. 过程:中共八一宣言;7月17日蒋介石庐山谈话;9月22日国民党发表《__________》B. 意义:抗日战争胜利的政治保障。
(3)抗日战争胜利A. 两个战场_________抗日。
B. 日本无条件投降:__________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 4 ) 抗日战争胜利历史意义百年来第一次__________战争完全胜利;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要__________部分;为__________革命胜利奠定基础;收回__________。
5、两种命运的较量(1)1945年重庆谈判及《双十协定》成果:《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