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练习册语文参考答案人教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练习册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练习册答案
一、词语解释题
1. 踌躇:犹豫不决的样子。
2. 恣意:任意,随意。
3. 蹒跚:行走不稳的样子。
4. 峥嵘:形容山势高峻或建筑物高大。
二、古文翻译题
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翻译为:学习了知识,然后按时复习它,不也是一件快乐的事吗?
2.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翻译为:通过复习旧知识而获得新的理解,这样的人可以成为老师了。
三、阅读理解题
1. 文章中提到的“春风”象征着什么?
答案:春风象征着新生、希望和温暖。
2. 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哪些情感?
答案: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未来的憧憬。
四、作文题
题目:《我的梦想》
要求:1. 描述你的梦想是什么。
2. 为什么你有这样的梦想。
3. 你打算如何实现这个梦想。
答案示例:
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医生。
因为医生能够救死扶伤,帮助人们恢复健康,我觉得这是一份非常有意义和有价值的工作。
为了实现这个梦想,我将努力学习医学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同时培养良好的医德,以便将来能够成为一名受人尊敬的医生。
五、文学常识题
1. 《红楼梦》的作者是谁?
答案:曹雪芹。
2.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哪位诗人的哪部作品?
答案:出自苏轼的《水调歌头》。
结束语:
通过本练习册的学习和练习,相信同学们对八年级下册的语文知识有
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希望同学们能够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
己的语文素养,为将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教版八下语文练习册答案

人教版八下语文练习册答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练习册答案一、基础知识题1. 根据题目要求,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箬笠(ruò)蓑衣(suō)蒹葭(jiān jiā)缥缈(piāo miǎo)B. 箬笠(nuò)蓑衣(shuāi)蒹葭(jiān jiā)缥缈(piǎo miǎo)C. 箬笠(ruò)蓑衣(shuāi)蒹葭(jiān jiā)缥缈(piǎo miǎo)D. 箬笠(nuò)蓑衣(suō)蒹葭(jiān jiā)缥缈(piāo miǎo)答案:C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为了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学校开展了一系列的环保活动。
B. 通过参加这次活动,使我深刻认识到了环保的重要性。
C. 我们应该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避免浪费水资源。
D. 他不仅学习努力,而且成绩优异,受到了老师的表扬。
答案:D二、阅读理解题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
(文段略)1. 文中提到的“他”是指谁?请结合文段内容简要分析其特点。
答案:文中的“他”指的是...(具体分析内容根据文段而定)2. 作者通过这段文字想要传达什么主题或情感?答案:作者通过这段文字想要传达...(具体主题或情感根据文段而定)三、作文题请以“我眼中的春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作文内容略)结束语:本练习册答案仅供参考,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学习中不断探索和思考,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同时,也鼓励同学们在完成练习时,能够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
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和进步的过程,愿每位同学都能在语文的世界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八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同步练习册答案整理

八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同步练习册答案整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语文要想成绩提高,多记多看多做题是错不了的,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况且勤能补拙。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八年级语文同步练习的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八年级下册语文练习册答案新人教版1课藤野先生一、1 fēi jì pá jié sù dìng pōu qī piē 2鉴蔼畸逊寓匿疾诲聊3(1)借口。
(2)指改朝换代后仍眷念前朝不肯归顺新朝的人。
(3)这里是反语,丑陋。
(4)这里是反语,指十分熟知一些无聊的事。
(5)这里是反语,指那些为军阀政客张目而自命为“正人君子”的文人。
(6)这里指学校里发生过的一些事情。
4(1)周树人绍兴文学思想革命(2)《朝花夕拾》《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呐喊》《彷徨》《野草》二、(一) 5“这样”指“清国留学生”的种种丑态丑行。
“无非”是只不过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对东京的失望之情。
这句话引出前两段内容,表达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和反感,为下文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埋下了伏笔。
6厌恶、鄙弃的态度。
通过描写“清国留学生”观樱花的丑态和学跳舞的丑行来表现的,并运用比喻、夸张、反语等修辞手法加强这种表达效果。
7 “时时记起”是由于“在我所认为我师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藤野先生的伟大人格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对工作极为认真,对学生极为负责;二是毫无狭隘的民族偏见。
8答案举例:作者两次易地求学,两次辗转奔波,都贯穿着爱国主义情怀。
文章开头写对东京的清国留学生的失望和厌恶,是作者爱国思想的表现;往仙台途中记得“日暮里”,也有“日暮乡关何处是”的家国愁思;记得“水户”,是因为这里是富有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感的抗清志士朱舜水客死之地,这也是作者爱国感情的表现。
9略 10 (1)这些词语表现了藤野先生对工作的热忱、负责、一丝不苟的品质,也写出了“我”的吃惊、对先生的感激及内心的不安。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练习册答案(2020)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练习册答案(2020)第一单元1课藤野先生一1、fēi jì pá jié sù dìng pōu qī piē2鉴蔼畸逊寓匿疾诲聊3(1)借口。
(2)指改朝换代后仍眷念前朝不肯归顺新朝的人。
(3)这里是反语,丑陋。
(4)这里是反语,指十分熟知一些无聊的事。
(5)这里是反语,指那些为军阀政客张目而自命为“正人君子”的文人。
(6)这里指学校里发生过的一些事情。
4(1)周树人绍兴文学思想革命(2)《朝花夕拾》《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呐喊》《彷徨》《野草》(一)5“这样”指“清国留学生”的种种丑态丑行。
“无非”是只不过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对东京的失望之情。
这句话引出前两段内容,表达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和反感,为下文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埋下了伏笔。
6厌恶、鄙弃的态度。
通过描写“清国留学生”观樱花的丑态和学跳舞的丑行来表现的,并使用比喻、夸张、反语等修辞手法增强这种表达效果。
7“时时记起”是因为“在我所认为我师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藤野先生的伟大人格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对工作极为认真,对学生极为负责;二是毫无狭隘的民族偏见。
8答案举例:作者两次易地求学,两次辗转奔波,都贯穿着爱国主义情怀。
文章开头写对东京的清国留学生的失望和厌恶,是作者爱国思想的表现;往仙台途中记得“日暮里”,也有“日暮乡关何处是”的家国愁思;记得“水户”,是因为这里是富有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感的抗清志士朱舜水客死之地,这也是作者爱国感情的表现。
9略10(1)这些词语表现了藤野先生对工作的热忱、负责、一丝不苟的品质,也写出了“我”的吃惊、对先生的感激及内心的不安。
(2)“喝采”说明这些闲人已经麻木到令人震惊的水准,表现了作者极其沉痛的情感。
“何尝”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愤慨。
(二)11有才学,工作极端认真,管理严格。
八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练习册答案全

蝜蝂是一种喜爱背东西的小虫也不停止。它的背很不光滑,因而东西堆上去不会散落,终于被压倒爬不起来。有的人可怜它,替它去掉背上的东西。可是蝜蝂如果能爬行,又把东西象原先一样抓取过来背上。这种小虫又喜欢往高处爬,用尽了它的力气也不肯停下来,以致跌倒摔死在地上。
致力于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为大家助力
来源网络仅供参考
欢迎您下载我们的文档
THANKS !!!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国人和氏在楚山中得到一块未加工的玉石,捧着进献给厉王。厉王叫玉工鉴定,玉工说:“是石头。”厉王认为和氏是欺骗,因而刖了他的左脚。等到厉王死,武王即位,和氏又捧着他的未加工的玉石献给武王。武王叫玉工鉴定,又说:“是石头。”武王又认为和氏是欺骗,而刖了他的右脚。武王死,文王即位,和氏就抱着他的玉石在楚山之下大哭,三天三夜,眼泪流干就继续流着血。文王听到后,派人问他哭的原因。说:“天下被刖脚的人多啦,你为什么哭得这样悲痛?”和氏说:“我不是悲痛脚被刖,我悲痛的是那宝玉被说成是石头,真诚的人被说成骗子,这就是我悲痛的原因。”文王就使玉工加工这块石,从中得到了宝玉,就把它命名为“和氏之璧。”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配套练习册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配套练习册答案(第一单元)第一单元1课藤野先生一1、fēi jìpájiésùdìng pōu qīpiē2鉴蔼畸逊寓匿疾诲聊3(1)借口。
(2)指改朝换代后仍眷念前朝不肯归顺新朝的人。
(3)这里是反语,丑陋。
(4)这里是反语,指十分熟知一些无聊的事。
(5)这里是反语,指那些为军阀政客张目而自命为“正人君子”的文人。
(6)这里指学校里发生过的一些事情。
4(1)周树人绍兴文学思想革命(2)《朝花夕拾》《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呐喊》《彷徨》《野草》(一)5“这样”指“清国留学生”的种种丑态丑行。
“无非”是只不过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对东京的失望之情。
这句话引出前两段内容,表达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和反感,为下文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埋下了伏笔。
6厌恶、鄙弃的态度。
通过描写“清国留学生”观樱花的丑态和学跳舞的丑行来表现的,并运用比喻、夸张、反语等修辞手法加强这种表达效果。
7“时时记起”是由于“在我所认为我师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藤野先生的伟大人格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对工作极为认真,对学生极为负责;二是毫无狭隘的民族偏见。
8答案举例:作者两次易地求学,两次辗转奔波,都贯穿着爱国主义情怀。
文章开头写对东京的清国留学生的失望和厌恶,是作者爱国思想的表现;往仙台途中记得“日暮里”,也有“日暮乡关何处是”的家国愁思;记得“水户”,是因为这里是富有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感的抗清志士朱舜水客死之地,这也是作者爱国感情的表现。
9略10(1)这些词语表现了藤野先生对工作的热忱、负责、一丝不苟的品质,也写出了“我”的吃惊、对先生的感激及内心的不安。
(2)“喝采”说明这些闲人已经麻木到令人震惊的程度,表现了作者极其沉痛的情感。
“何尝”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愤慨。
(二)11有才学,工作极端认真,管理严格。
八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练习册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练习册试题一、基础知识(共19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宽恕(sù) 蜿蜒(wān) 眼翳(yí) 颔首低眉(hàn)B. 睥睨(pì) 彷徨(páng) 酷肖(xiào) 长吁短叹(xū)C.锃亮(zéng) 瞥见(piē) 绯红(fěi) 广袤无垠(mào)D.污秽(suì) 姮娥(Héng) 鞭挞(tà) 脂粉奁(lián)2、下列词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 )(2分)A.懊秘轩昂馈赠藏污纳垢B.愚钝酒肆凛冽冥思暇想C .烂漫迁徒抱怨花团锦簇.D托辞企盼执拗正襟危坐3、下列对文章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马说》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宋朝著名作家韩愈,文章借千里马不能被发现和重用,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人才的不满和愤懑。
B《再塑生命》节选自美国作家海伦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沙利文老师帮助海伦认识了水、自然、爱等事物。
C《海燕》原题为“海燕之歌”,作者是俄国的高尔基,本文主要运用了象征的写作手法。
D《我的母亲》中母亲是一位严师、慈母,母亲以她的“言传”、“身教”使“我”在走上社会后获得一定的成功。
4、下列句子语言连贯顺畅的一项是 ( )(2分)A.这家工厂就像一座很大的煤球铺子,天是黑的,地是黑的,还有黑的墙壁。
B.在通往牛奶公司的一条僻静的路上,一辆汽车被大雪覆盖着,旁边立着一个雪人,车前部的顶盖和后备箱打开着,他手里紧握着修理工具。
C.我回来一看,他笼着手,缩着脖子,眼睛眯着,不住的打盹。
D.车马都新油饰过,马虽然依然清瘦,但车辆体面了许多,好做一夏的买卖呀!5、仿照例句,再写一个句子:(2分)例句:母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温暖如春。
仿写:母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八年级下册语文练习册答案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语文练习册答案人教版(一)列夫·托尔斯泰一1郁凹崎鄙碍慈陋魂2略3《三作家》《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4(1)比喻(2)比喻、夸张5(1)意识(2)躺避(3)柔和和蔼(4)扯掉撕烂二(一)6选文主要描写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
7第6段是抓住托尔斯泰目光的犀利特点去写。
“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形象精妙地写出托尔斯泰的眼睛深刻、准确的洞察力。
8托尔斯泰的眼睛蕴藏着丰富的感情:“愤怒使之冷峻,不悦使之结冰,友善使之和缓,激情使之炽烈如火。
”“在优美动人的音乐影响下,它们可以像村妇那样热泪涟涟。
精神上感到满足自在时,它们可以闪闪发光”,“它们可以变得冷酷锐利,可以像手术刀……”用高尔基的话说:“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9课文前半部分写托尔斯泰外貌的平庸甚至丑陋,原来粗鄙的外表是用来保护精美的珠宝的。
这是用了欲扬先抑的艺术手法。
写他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正是用来反衬他灵魂的高贵,反衬他的眼睛的精美绝伦。
10二者并不矛盾。
“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常是痛苦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智者的痛苦,如果他既是智者又是仁者,那么痛苦将是双倍的。
托尔斯泰正是这样的人,他看透了暴政、丑恶、虚伪和苦难,也看清了造成人问种种罪恶的原因,并尽己毕生努力去改变它,但总是事与愿违,这才是最大的痛苦。
晚年的托尔斯泰厌弃贵族生活,决然放弃财产,以致和家人产生矛盾,最后毅然离家出走,而客死于途中(二)11有一晚用手抚着我的肩头(或“假如那是好而值得的”) 记叙作者拜访罗丹、目睹罗丹忘我工作的过程。
12 (1)传递出罗丹在雕刻作品过程中的思想情绪变化:为成功而兴奋,为还未达到理想境界而苦恼。
(2)传神地写出罗丹在初步完成雕塑作品后,对心爱的女正身像倾注了深情,备加爱护。
13点拨:答案不统一,要结合当时罗丹专心致志的心态加以想象。
14因为我从罗丹忘我工作的过程中有所感悟,对罗丹充满了崇敬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下册练习册语文参考答案人教版1课藤野先生一、1 fēi jì pá jié sù dìng pōu qī piē 2鉴蔼畸逊寓匿疾诲聊3(1)借口。
(2)指改朝换代后仍眷念前朝不肯归顺新朝的人。
(3)这里是反语,丑陋。
(4)这里是反语,指十分熟知一些无聊的事。
(5)这里是反语,指那些为军阀政客张目而自命为“正人君子”的文人。
(6)这里指学校里发生过的一些事情。
4(1)周树人绍兴文学思想革命(2)《朝花夕拾》《阿长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呐喊》《彷徨》《野草》二、(一) 5“这样”指“清国留学生”的种种丑态丑行。
“无非”是只不过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对东京的失望之情。
这句话引出前两段内容,表达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和反感,为下文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埋下了伏笔。
6厌恶、鄙弃的态度。
通过描写“清国留学生”观樱花的丑态和学跳舞的丑行来表现的,并运用比喻、夸张、反语等修辞手法加强这种表达效果。
7 “时时记起”是由于“在我所认为我师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藤野先生的伟大人格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对工作极为认真,对学生极为负责;二是毫无狭隘的民族偏见。
8答案举例:作者两次易地求学,两次辗转奔波,都贯穿着爱国主义情怀。
文章开头写对东京的清国留学生的失望和厌恶,是作者爱国思想的表现;往仙台途中记得“日暮里”,也有“日暮乡关何处是”的家国愁思;记得“水户”,是因为这里是富有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感的抗清志士朱舜水客死之地,这也是作者爱国感情的表现。
9略10 (1)这些词语表现了藤野先生对工作的热忱、负责、一丝不苟的品质,也写出了“我”的吃惊、对先生的感激及内心的不安。
(2)“喝采”说明这些闲人已经麻木到令人震惊的程度,表现了作者极其沉痛的情感。
“何尝”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愤慨。
(二)11有才学,工作极端认真,管理严格。
善于教育学生,热爱学生。
12详写了“我”犯错而被教育;略写了老师的严厉,“我”的造句受到表扬,老师带“我”吃油茶以及坐错车。
好处是:突出老师对“我”的教育,同时也表现老师的其他方面的性格特点,使老师的形象鲜明而富有个性。
13(1)对“我”犯错的不满,为“我”回避惩罚而生气、惋惜。
(2)为犯错而脸红,为同学替自己辩护而感害羞,为自己逃避惩罚而惭愧,为有负华老师的希望而不安。
14朴实、亲切、含蓄、委婉、平淡中蕴含深情。
2课我的母亲一、1shù shù bó shi zhōu zhì shù mó 2栗馈嶂漠3 (1)这里是相对文静而言,无贬义。
指那些身体强健、敢于淘气,能在游戏中冒险的孩子。
(2)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3)指言语举止带有轻佻和玩弄的意味。
(4) 文中指卑劣、不道德。
4 (1)指桑骂槐(2)心照不宣5《胡适自传》胡适胡洪骍(xīng)适之宽容、善良、温和、刚强怀念和感激之情6(1)《三国演义》如:诸葛亮借东风、空城计;刘备三顾茅庐等。
司马徽、庞统、徐庶。
(2)《水浒传》卢俊义活捉史文恭花荣大闹清风寨等。
二、(一) 7文章前三段写作者的性格特点和童年生活,一方面写出了自己童年的爱好、快乐,另一方面也写出了儿童好玩的天性;既写了童年生活的单调和失落,也写出了环境与教育对一个人性格的养成所起的作用。
总的来说,作者在前三段想表明他的童年生活,除了看书之外,是贫乏的,是有缺憾的,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是母亲“给了我一点儿做人的训练”,这不仅弥足珍贵,而且影响巨大。
因此,前三个自然段非但不是闲笔,反而为写母亲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并且与文末相呼应。
8三个“如果”,都是用假设的语气表现作者对母亲教育自己的感激之情。
作者当时已经是一个的学者,然而他仍然这样谦虚地说自己在做人方面的态度,这足以表明母亲对作者做人方面的教育的重要作用。
9本文多以叙述性语言为主,在真切的语言中蕴含着真挚、发自内心的情感。
如“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就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
”“我母亲23岁做了寡妇,又是当家的后母。
这种生活的痛苦,我的笨笔写不出一万分之一二”等等,字里行间饱含感情,充满了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二) 10主要写母亲对“我”的管教、在学习上的督促和在做人方面的训导。
11在做人方面,母亲对“我”的管教近乎严厉,每天天刚亮,把“我”叫醒,反思前一天的错误并认错。
“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
”在行罚时,不许“我”“哭出声音来”。
“我”因为说了一句轻薄的话而受到重重的责罚。
12母亲听了“我”一句轻薄的话后,重重地责罚我;“用舌头舔我的病眼”。
这些充分表现了“我的母亲”既是“严师”又是“慈母”。
13(1)作者以童年的视角回忆往事,如实道来,暗含对母亲的敬仰与感激。
(2)母亲爱子之深,平实的语言中含着我对母亲的感激。
14略(三) 15前句讲我的感觉,母亲没有再看过我;后句讲母亲对我的爱抚并未因我的不耐烦而停止,只是做得更隐蔽。
16 (1)天空礁石河床执着和深情(2)略17躺在母亲的爱抚里,你是幸福的;母亲欣赏并爱抚着自己的孩子,也是一种享受和幸福。
18本题是开放性试题,题干提示了思考方向:(1)养子才知父母恩,只有体验过的事情才能更深刻地理解。
(2)当你拥有某种东西的时候,却不懂得珍惜它;当你失去它时,才倍感它的珍贵。
(3)理解并珍惜亲情等其他言之成理的说法。
3课我的第一本书一、1shài cǎn lài shú zhòu ju hōng tiáo wǎng fù yǎ tiáo 2(1)温和宽厚。
(2)喜欢而心安。
(3)痛苦(多指生活上的折磨)。
(4)白白地。
3(1)叙述(2)描写(3)抒情4(1)、、,《》《》《》《》。
(2):“ 。
,,。
”5略6.鲁迅:《故乡》《孔乙己》《社戏》等;周作人:《故乡的野菜》《乌篷船》《喝茶》等;朱自清:《背影》《荷塘月色》《匆匆》《春》等。
二、(一)7自然地引出下文。
8因为他不想让元贞由于没有课本而失学。
9因为这第一本书蕴含着父子之情、同学之情,乃至那困难时期的可贵的生活情趣。
这是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10作者对童年的感受是辛酸的,童年没有幽默,童年生活得很沉重,不仅自己家,几乎所有家庭都生活在生存的底线上,但是无论童年怎样艰难,也抹不去童年与生俱来的好奇、天真和淘气。
11略12打动我们的还有:①父子之情;②淳朴、无私、善良的同学、朋友之情;③父亲的温和、善良,理解并尊重孩子,对孩子负责,乐于助人;④乔元贞的不幸命运等。
(二)13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淳朴、勤劳的农民。
他善良、正直、有点固执,深爱着自己的儿子。
14文章主要记叙了一个雨夜,白发的父亲为我挑书的感人故事,赞颂了父亲深沉无私的爱以及对“我”的希望和鼓励,表达了“我”要继续努力、积极进取的决心。
15(1)做人不能虚浮,要脚踏实地,多做实事。
(2)“我”感受到了父亲给予“我”的激励,努力向前。
16“白发苍苍”“修长的身子”、背“压成弓形”等,这些描写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父亲的苍老、艰难,表现出父亲无私的深沉的爱以及“我”内心的感动。
4课列夫托尔斯泰一、1郁凹崎鄙碍慈陋魂2略3《三作家》《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4(1)比喻(2)比喻、夸张5 (1) 意识(2)躺避(3)柔和和蔼(4)扯掉撕烂二、(一)6选文主要描写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
7第6段是抓住托尔斯泰目光的犀利特点去写。
“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形象精妙地写出托尔斯泰的眼睛深刻、准确的洞察力。
8托尔斯泰的眼睛蕴藏着丰富的感情:“愤怒使之冷峻,不悦使之结冰,友善使之和缓,激情使之炽烈如火。
”“在优美动人的音乐影响下,它们可以像村妇那样热泪涟涟。
精神上感到满足自在时,它们可以闪闪发光”,“它们可以变得冷酷锐利,可以像手术刀……”用高尔基的话说:“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 9课文前半部分写托尔斯泰外貌的平庸甚至丑陋,原来粗鄙的外表是用来保护精美的珠宝的。
这是用了欲扬先抑的艺术手法。
写他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正是用来反衬他灵魂的高贵,反衬他的眼睛的精美绝伦。
10二者并不矛盾。
“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常是痛苦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智者的痛苦,如果他既是智者又是仁者,那么痛苦将是双倍的。
托尔斯泰正是这样的人,他看透了暴政、丑恶、虚伪和苦难,也看清了造成人问种种罪恶的原因,并尽己毕生努力去改变它,但总是事与愿违,这才是的痛苦。
晚年的托尔斯泰厌弃贵族生活,决然放弃财产,以致和家人产生矛盾,最后毅然离家出走,而客死于途中(二) 11有一晚用手抚着我的肩头(或“假如那是好而值得的”) 记叙作者拜访罗丹、目睹罗丹忘我工作的过程。
12 (1)传递出罗丹在雕刻作品过程中的思想情绪变化:为成功而兴奋,为还未达到理想境界而苦恼。
(2)传神地写出罗丹在初步完成雕塑作品后,对心爱的女正身像倾注了深情,备加爱护。
13点拨:答案不统一,要结合当时罗丹专心致志的心态加以想象。
14因为我从罗丹忘我工作的过程中有所感悟,对罗丹充满了崇敬之情。
15略5课再塑生命一、1 niǎn cán jì guǎi suō cù yǎn xǐ 2截然感慨杈筑翼翼悔遨觅遐3 (1)原指读书只领会要旨,不必在一字一句上下工夫。
现多指只求懂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2)像花朵、锦绣汇集在一起。
形容五彩缤纷、灿烂绚丽的景象。
4一份牵挂一种付出一生的奉献5A二、(一)6(1)莎莉文教育海伦认识每一个事物都有一个名称。
(2)莎莉文教育海伦认识大自然。
(3)莎莉文教育海伦认识“爱”这个抽象名词。
7表达了作者焦虑、不安、绝望、迷惘的心情。
8正是对“水”的理解启发了海伦,使她认识到宇宙万物都有名称,使“我”有了求知的欲望,一切都豁然开朗起来。
9爱海伦,对事业执著,对海伦循循善诱,善于因势利导,教育方法多种多样。
10略(二)11①“我”代数不及格时,老师给“我”关爱。
②老师每天于百忙之中抽时间给“我”补课。
③老师激发了“我”解答难题的勇气和灵感。
④老师没有接受母亲给买的贵重衣料,而接受了我给买的一只红萝卜。
⑤“我”坐在老师对面时的那种敬慕和爱恋之情。
⑥老师对“我”的勉慰和“我”为老师翻译些短篇文字。
12“因为她是我们的女教师中间最美丽、最和平、最善诱导的一位。
……牢记了原理。
”13T 女士是一位品格高尚的人,她热诚为“我”补习算术,完全是出于对“我”的爱护,因而不肯接受母亲的“报酬”;红萝卜却无疑是童年时的作者对老师的一颗敬爱之心,T女士接受红萝卜同样是出于对学生真诚的爱。
14我对老师的敬爱、敬慕和爱恋、沉痛而深切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