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1.2文化与经济、政治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政治 1.1.2 文化与经济 政治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文化与经济政治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2、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二)能力目标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全面的、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重视自身文化素质的意识。
2、理解文化的地位和作用,为增强综合国力贡献力量的意识。
二、教学的重难点重点: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难点: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三、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神十飞天视频:问题:神十飞天带来哪些影响?(文化方面、经济方面、政治方面)引出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二)讲授新课材料一:采集-狩猎文化“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实足食也;妇人不织,禽兽之皮足衣也。
”(韩非子《五蠹》)游牧文化逐水草而居。
“蒙古包,勒勒车,马镫一踩走四方。
”农耕文化农业神——神农氏。
工业文化工业革命的到来带来生产力的飞跃发展,先进的通讯工具和传播手段影响着现代人的生活方式。
探究一:采集-狩猎文化——游牧文化——农耕文化——工业文化的发展过程说明了什么道理?一定类型和阶段的文化形式,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生产方式的基础之上,不同的生产方式下,形成各自相应的文化活动。
可见,文化与经济的关系密不可分。
1、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探究二:古代的皇帝虽然可以每天载歌载舞,但却无法欣赏到今天的快乐女声,根本原因是什么?不论是法国还是德国,哲学和那个时代的文学普遍繁荣一样,都是经济高涨的结果。
这说明了什么?(1)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影响: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探究二:“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有人认为:经济上去了,文化就发展了,社会文明程度自然就提高了。
你认同这个观点吗?为什么?经济决定文化,但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并非完全同步,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与相对独立性(2)文化的反作用①不同的民族的文化——特色的发展道路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促进经济的发展②不同性质的文化落后的、腐朽的文化阻碍经济的发展2、相互交融: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探究三:随着“做人要做懒羊羊,嫁人要嫁灰太狼”的口号在成年人的世界里流传开来,《喜羊羊与灰太狼》这部动画片开始在更广的领域里大赚特赚。
高中政治 1.2 文化与经济、政治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3)

导思:1、去年暑期,在内地市场火爆异常的《变形金刚4》,终于以超14亿的票房成绩,狂甩影片《阿凡达》,成为目前中国电影市场上 最高票房纪录保持者。这一材料反映了什么?
2、从国家和个人的角度为什么要提高文化软实力?怎样提高文化软实力?
达标检测
1.航海家的海洋文明和马背游牧文明强调冒险、进取。农耕文明则强调防守、和平,这种农耕文明的思维方式,依靠的是春播秋收、精耕细作,强调的是“父母在、不远游”。这表明()A.文化是对经济政治的反映B.文化对经济、政治起反作用
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的表现:
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政治文化化)
世界范围内的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文 化政治化)
导思:请同学们思考:文化发展和经济的发展是同步的吗?
经济发展是文化 发展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发展始终与经济发展完全同步——文化尤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身的传承性、相对独立性。
①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反映 ②文化对经济的重大影响③文化生产力的日趋重要 ④文化以经济发展为基础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3.一旅游发展股份公司以“主题公园+文化演艺”为主营模式。公司在主题公园的营造中强调“以文化提升旅游,以旅游促进文化传播”,成为文化行业内的常青树。该公司的经营理念表明() A.文化的经济功能越来越强B.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C.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始终同步D.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答案:D
C.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D.文化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答案:A
2.2014年10月1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泰国国会发表演讲。谈到中泰友谊,李克强还对中国热映电影《泰囧》进行了形象说明:“《泰囧》创造了中国国产电影最高票房纪录,听说这部电影也已被翻译成泰语在泰国上映,我不是为这部片子做广告,我是为中泰友谊交往做广告。”徐峥导演的《泰囧》已创造了超过10亿元人民币的票房,并带动了相关文化产业的发展。这体现了()答案:B
高中政治 1.1.2 文化与经济 政治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文化与经济、政治一、学习目标1、识记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和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2、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3、分析文化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二、重点难点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预学区:自主学习教材独立思考问题一、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1、,,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1)(2)(3)不同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①②二、相互交融: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1)(2)(3)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1)(2)三、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1、地位:2、发展中国家增强文化竞争力的必要性:3、措施:【知识补充】(理解区别即可)1、硬实力、软实力、巧实力综合国力是一个主权国家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及国际影响力的合力。
经济实力、军事力量等物质力量是基础,但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等精神力量也是重要组成部分。
“硬实力”,是指支配性实力,包括基本资源(如土地面积、人口、自然资源)、军事力量、经济力量和科技力量等;“软实力”,是指精神性力量,如国家的凝聚力、文化和意识形态方面的认同程度等。
而知道如何将“软实力”与“硬实力”结合起来,便是“巧实力”。
导学区:合作探究重点互动撞击思维【探究一】:阅读P9材料,对材料中的活动按经济、政治、文化分类。
【探究二】:谁能给大家简要介绍一下什么是经济、政治和文化吗?请举例说明。
【探究三】:“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有人认为:经济上去了,文化就发展了,社会文明程度自然就提高了。
你认同这个观点吗?为什么?【探究四】:阅读P12的材料,从科技水平和精神状态两方面,你能看出文化与综合国力有什么关系?【探究五】: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重视文化建设,这体现了文化生活的什么道理?固学区:及时练习当堂掌握1.齐鲁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深刻影响了中国乃至世界。
在齐鲁文化思想中,“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民贵君轻,厚德仁民”的民本精神,“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道精神等,至今仍对我国社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1.2文化与经济、政治学案

第二框文化与经济、政治1.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2.理解文化自身发展的相对独立性。
3.理解不同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不同影响。
4.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特点。
5.运用有关文化发展的知识,说明大力加强文化建设、提高我国文化竞争力的重要性和措施。
重点: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
难点: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基础·初探]一、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1.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2)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2.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1)不同的文化,对政治、经济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
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2)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二、相互交融: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1)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2)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对推动经济建设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3)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1)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2)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以推行强权政治。
(3)在当代国际政治斗争中,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是重要内容。
三、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1.地位: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2.现状: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家在文化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
3.我国措施: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1.2文化与经济、政治教案

材料三:美国前总统理查德·尼克松在《1999:不战而胜》一书中指出:“在下一个世纪,采取侵略的代价将会更加高昂,而经济力量和意识形态的号召力将成为决定性因素。”
材料四:美国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顾问布热津斯基在《失去控制》一书中指出:“削弱民族国家主权,增强美国的文化作为世界各国的‘榜样’的文化和意识形态力量,是美国维持其霸权地位所必须实施的战略。”
2、理解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培养经济、政治的关系
难点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
教学策略
通过幻灯片及基本教具展示情景材料,让学生回归生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老师适时加以引导,采用讲授法、谈话法和讨论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学习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
入
新
课
巩固练习
同步练习
课后反思
这个框题的内容相对来说比较抽象,比较枯燥,但在课堂中我尽量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举了大量的例子特别是时政结合以及学生身边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有关内容。通过探究调动学生和主体性的发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2《文化与经济、政治》教案
课题
《文化与经济、政治》
教学目标
知识与
能力
1、识记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2、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过程与
方法
通过幻灯片及基本教具展示情景材料,让学生回归生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老师适时加以引导,采用讲授法、谈话法和讨论法相结合。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重视自身文化素质的意识
完整版高中政治1.1.2《文化与经济、政治》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精诚凝集=^_^=成就梦想▁▂▃▄▅▆▇█▉▊▋▌集体备课部分课题第一课文化与社会中心发言人二、文化与经济政治备课时间第一周上课时间第一周教学目(一)知识目标 1 、识记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2、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影响、相互交标融。
(二)能力目标提升运用马克思主义全面的、辩证的看法剖析问题的能力。
(三)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培育学生重视自己文化素质的意识。
2、理解文化的地位和作用,为加强综合国力贡献力量的意识。
要点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难点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讲课方教师启示、指引,学生自主阅读、思虑,谈论、交流学习成就。
法讲课建讲课中经过展现文化素材和实例,让学生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议导入新前方我们初步认识了文化的涵义及其作用,从中能够看出,文化作为一种精神现象,它不一样样于经济、课政治,但是,它与经济、政治又密不能够分。
文化与经济、政治终归是如何的关系呢?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教学过教师活动:指引学生阅读教材第9 页资料,并思虑所发问题学生活动:踊跃思虑并谈论问题程教师谈论:这些资料表现了人类的文化、经济、政治生活内容,从中能够意会到,人们的经济、政治活动中浸透着文化的作用。
一、在经济基础上相互影响1、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事域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会合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响。
必然的文化由必然的经济、政治决定,又反作用于经济、政治,给经济、政治重要影响。
教师活动:指引学生阅读教材 10 页“专家谈论”资料,并思虑所反响的问题学生活动:踊跃思虑并谈论问题教师谈论:这段话说了然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文化固然由经济、政治决定的,担忧有相对独立性,它其实不于经济、政治绝对同步。
2、不一样样文化的作用、影响是不一样样的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败的文化则会阻截社会的发展。
教师活动:指引学生阅读教材 10 页“相关系结”资料,并思虑所反响的问题学生活动:踊跃思虑并谈论问题教师谈论:江泽民这段话从中国特点社会主义文化的产生、发展、作用等方面,说了然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影响关系。
1.1.2文化与社会-文化与经济、政治 学案(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3)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第2课时文化与经济、政治学案一、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1.经济、政治决定文化: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______和______的反映。
2.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__________________文化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3.文化有其自身的________和____________。
***文化的反作用具有双重性,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
***二、相互交融: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1)在经济发展中,__________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2)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3)图书出版、影视音像等____________迅速崛起,__________更加丰富,____________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1)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__________。
(2)世界范围内反对______________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交融简单地说就是经济文化化,文化经济化;文化与政治的相互交融简单地说就是政治文化化,文化政治化。
***三、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1.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文化越来越成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______________的重要因素。
2.积极搞好文化建设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__________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______________,提高国家______________,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____________、不竭的____________和强大的____________。
高中政治必修3教学设计3:1.2 文化与经济、政治教案

文化与经济、政治学习目标:识记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全面的、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思前想后 温故知新:一、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 上海世博会部分国家场馆“东方之冠”的中国馆电子动态版《清明上河图》罗马尼亚馆国家馆青苹果沙特经济实力强大,花12亿巨资,成为除中国馆之外的第二个吸引人气的国家馆:月亮船1、文化现象的特征?2、什么是文化?3、文化的特征是什么?4、文化的实质是什么?5、文化的力量是什么?探究一、下列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材料一:1893年,郑观应最早提出了在中国举办世博会的设想。
1910年,南阳劝业会召开时,更有人提出中国应在不久的将来举办“全球大博览会”。
对于积贫积弱的近代中国而言,这些设想只能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是改革开放30年综合国力的充分体现。
没有改革开放积累起来的经济实力,中国无法举办如此规模的盛会。
上海世博会被称为“史上最贵的世博会”,直接投资为286亿元,如果加上配套建设投资,财政支出可达3000亿-4000亿元。
经济是基础,文化是经济的反映,一定的文化是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
材料二: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体现。
在筹办和举办的过程中,各级各部门进一步发挥体制优势,统筹协调,充分整合各方资源做好各项工作 。
文化是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政治所决定。
材料三:世博会不仅是一次展示各国、各地区科技、文化特色的盛会,其背后更是一场“暗潮涌动”的经济盛宴。
据专家估算,上海世博“产出影响”794.77亿元、“增量消费”468.64亿元其经济产出效益抵得上3个北京奥运会 。
材料四:世博会还是一个外交盛会 ,是中国向世界展示自己的平台。
“和谐世界,从邻开始”。
我们以上海世博会为契机,大力促进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
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文化与经济、政治》
学习目标
重点与难点
1、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2、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突出的地位和作用
学法指导
学生在教师启发式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事例分析法的指导下自主阅读、思考、讨论、展示和交流学习成果
基础梳理
一、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
1、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
其中,经济是,政治是经济的,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
一定的由一定的、
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2、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
文化有其自身的、。
3、的、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的、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二、相互交融: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文化与、相互交融的特点,日益显著。
1、文化与相互交融(理解)
2、文化与相互交融(理解)
三、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
1、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和
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
2、中国的对策(如何提升文化竞争力)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
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不竭的和强大的。
互动探究:
探究一:简要介绍一下什么是经济、政治和文化吗?请举例说明。
(开放答案)
探究二:你能说一下文化与经济、政治之间的关系么?
探究三:江苏省华西村从上世纪60年代建村开始,到改革开放时期,在推进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做到既富“口袋”又富“脑袋”,物质精神“双富有”。
辩题:华西村“双富有”表明,经济与文化是相互决定、相互促进的。
探究四: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据此,有人认为,经济决定文化,经济上去了,社会文化就发展了,社会文明程度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
请对
此谈谈你的看法。
探究五: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广大发展中国家在文化发展上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应如何面对?
目标检测:
(A级) 1. 思想文化同政治、经济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虽然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所制约,但又对政治、经济起反作用。
一个国家和民族,没有思想文化的独立,就不会有政治上、经济上的独立。
这主要说明()
A.一定的经济决定一定的政治 B.一定的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
C.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D.一定的文化对经济和政治产生重大的影响
(A级)2.下列关于文化与经济、政治的联系,表述正确的是
()
A.政治是文化的基础,经济是文化的集中表现 B.任何文化都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
C.一定的经济、政治是由一定的文化决定的D.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经济、政治的反映
(B级)3.在我国早已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今天,封建文化中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仍然深刻地影响着农村人的生活。
这说明
()
A.文化的发展总是落后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B.文化的发展与经济、政治的发展无关
C.文化的发展与经济、政治的发展不是完全同步的
D.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B级)4.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特点日益显著。
下列选项表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有()
①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②发展教育事业对推动经济建设越来越重要
③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④民主和发展建设的发展要求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B级)5.《光明日报》载文指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迅速增长,文化对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
这说明()
A.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B.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C.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决定 D.每种社会形态都有自己特定的生产方式(B级)6.与以前相比,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又有了新的表现,其中一个方面就是在国际事务中对别国进行文化侵略,企图把自己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强加于别国。
这说明
()
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B.文化反作用于政治
C.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突出
D.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B级)7.当今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把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加强文化“软实力”竞争,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潮流。
这是因为()
A.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B.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突出
C.当今世界,文化是一个国家竞争力强弱的决定因素
D.文化的斗争是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B级)8.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我国,在文化发展上面临严峻的挑战。
新形势下,要提升文化竞争力,就要做到()
①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②发展教育事业,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
③大力发展文化产业④大力发展科技,增强我国的综合实力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C级)9.党的十七大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任务,是基于()
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②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③中国共产党承担着组织和管理文化建设的职能
④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
A.①②B.②③C.①③
D.②④
(C级)10.2016年8月28日,第六届山东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济南闭幕。
加大文化产业项目征集、推介和招商力度,目前已征集推介文化产业项目520个,意向投资总额4533.59亿元,融资总额1180.08亿元。
现在,山东人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以孔子《论语》为营商“宝典”,以儒商精神打造“儒”文化产业,建设“儒”文化产业基地;以儒家文化为主导,整合山东文化资源,生产具有儒学特色的“儒”文化衍生品;借助孔子的影响营销相关产品。
“儒”文化正转化为巨大的财富,将有力地提升山东的综合实力。
运用《文化生活》的第一课知识,说明发展“儒”文化对山东经济的推动作用。
答案:(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论语》“宝典”、儒商精神等儒家文化为经济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儒家文化正转化为巨大的财富。
(2)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相互影响。
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格局中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以儒家文化为主导,整合山东文化资源,促进了山东经济的发展。
(3)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大力发展儒家文化提升了山东的文化竞争力,增强了山东的综合实力。
作业布置:
1、复习本框所学知识,做目标检测。
2、预习下一框教材;将导学案“自主梳理”补充完整;思考“互动探究”中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