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中物理中考高频考点专题讲解《专题12:内能与热机》(附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中考物理备考复习内能与热机专题复习.doc

中考物理备考复习内能与热机专题复习.doc

中考物理备考复习内能与热机专题复习内能与热机
☞知识点1内能
1、分子动能:分子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分子动能。

2、分子势能:由于分子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也具有一定的作用力,因而分子具有势能称为分子势能。

3、内能定义: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单位焦(J)
4、影响因素:物质的质量、物质的温度、物体的体积、物质的种类、物体的物态都可以影响内能的大小。

一般情况下,温度越高,质量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

5、对内能理解
1、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2、内能是指物体的内能,不是分子的内能;
3、内能具有不可测量性,但可以与其他能量相互转化。

九年级物理上册 第十二章 机械能和内能(篇)(Word版 含解析)

九年级物理上册 第十二章 机械能和内能(篇)(Word版 含解析)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二章机械能和内能(篇)(Word版含解析)一、初三物理第十二章机械能和内能易错压轴题提优(难)1.(提出问题)水和空气哪种物质的导热性能好?(猜想与假设)小明进行了如下猜想:猜想一:水的导热性能好;猜想二:空气的导热性能好(设计与进行实验)小明用两个相同的牛奶瓶,都装入热牛奶,一个放在温度与室温相同的水中,另一个放在空气中,为了尽量减少其他因素的影响,他把两个瓶都用木块垫起来,放在同一个桌面上,如上图所示,实验时他每隔一定的时间记录一次甲、乙两温度计的示数,得到的数据如下表:(实验结论)(1)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_____(评估与交流)(2)对甲、乙两个瓶中的牛奶,除了要控制它们的初温相同外,还要控制它们的_____相同(3)热牛奶放在水中温度下降是通过_____方式来_____(选填“增加”或“减少”)内能(4)进一步分析表中甲的示数,小明又发现,在冷却过程中,牛奶冷却的快慢前后并不一致,是越来越___的(实验拓展)(5)如果有一天,你要喝一杯奶茶,下列两种冷却方法中,效果较好的是_____A.将滚烫的热茶冷却5分钟,然后加适量冷牛奶B.先将适量的冷牛奶加进滚烫的热茶中,然后冷却5min(6)物理学中我们用速度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若小明用“冷却速度”来表示物体冷却快慢,则“冷却速度”可定义为: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_____叫做冷却速度【答案】在水中冷却比在空气中冷却效果要好质量热传递减少慢A单位时间内降低的温度【解析】【详解】(1)分析可知,在相同时间内水中冷却速度更快,所以在水中比空气中冷却效果更好;(2)在研究空气和水的导热性时,应该保证其它条件相同,除了水的初温外还要保证水的质量相等;(3)由于水与牛奶瓶有温度差,所以要发生热传递,即牛奶温度下降是由于热量传递减少其内能;(4)这是由于随着牛奶温度下降,周围水的温度在升高,使牛奶冷却的速度变慢,因此牛奶冷却的快慢还会受到温度的影响.所以当实验时间较长时,相同时间内牛奶降温的速度逐渐变慢,就是指冷却速率变慢.(5)根据(4)中的结论,物体冷却随时间推移是先快后慢,本质原因是温差逐渐缩小,奶茶热的时候温度下降得快,开始快后来越来越慢,开始先让它保持较高的温度,可以在五分钟内放出更多的热量,然后加入冷牛奶,利用热传递使其再次降温。

物理九年级上册 第十二章 机械能和内能(篇)(Word版 含解析)

物理九年级上册 第十二章 机械能和内能(篇)(Word版 含解析)

物理九年级上册第十二章机械能和内能(篇)(Word版含解析)一、初三物理第十二章机械能和内能易错压轴题提优(难)1.小华骑自行车下坡时,想到一个问题:“从斜面下滑物体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回家后她找来了小车、停表、刻度尺和充当斜面的木板进行探究,如图所示。

首先对影响小车下滑快慢的因素做出以下猜想,猜想一:与小车的质量有关;猜想二:与斜面的高度有关;猜想三:与斜面的长度有关。

(1)根据所学知识,物体下滑时的动能是由重力势能转化而来的,而同一物体质量不变,高度越大势能越大,下滑速度________(选填越大或越小),断定猜想二是正确的。

(2)为了验证猜想一,小华设计的方案是在小车内放置不同数量的钩码,分别从高度相同的同一斜面的顶端由静止释放,用停表测出小车由顶端下滑到底端的时间.小华测量的结果如下表,她怀疑第三次测量错误,这时她想起释放时推了一下小车,对此她进行了反思:释放时推了一下小车,小车的动能________,下滑时间缩短.于是修正了这一错误并进行了重新测量,发现时间仍为2.5秒。

表中四个数据的下滑路程和时间都相同,即速度相同,说明从斜面下滑物体的快慢跟质量___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猜想一是__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实验次数1234小车内放置钩码的质量m/g050100150时间t/s 2.5 2.5 2.0 2.5(3)为了验证猜想三,小华设计的方案是将同一小车分别从高度相同、长度不同的不同斜面的顶端由静止释放,用停表测出下滑到底端的时间。

她通过测量发现下滑的时间不同,于是得出速度不同、猜想三是正确的结论。

请对小华这一探究作出评价,指出她“速度不同”判断错误的原因是路程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不能只比较时间。

正确的方法是计算出每次下滑的速度,才能下结论。

(4)小华又作出:“小车下滑的快慢还与斜面倾角有关”的猜想,你认为在斜面长度相同的条件下,她________(选填“需”或“不需”)要对这一猜想进行探究,原因是倾角是指斜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夹角大小代表斜面陡与平的程度,倾角越大高度____________。

九年级物理全第十二章 内能与热机知识点归纳与练习题沪科版

九年级物理全第十二章 内能与热机知识点归纳与练习题沪科版

第十二章内能与热机一.知识点(一)、温度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1)国际单位制:采用热力学温标,单位是:开尔文(K)(2)常用单位:摄氏度(0C)。

规定: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______________的温度为0 0C,____________的温度为100 0C,在0到100之间平均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10C。

3、温度的测量工具:温度计(1)常用液体温度计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使用前,要弄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__________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能接触容器底或容器壁;待温度计示数__________后才读数;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从被测物体中拿出来,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内液面___________。

(3)温度计测物体温度的步骤:估、选、放、读、取。

(4)体温计:利用水银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

分度值______,量程__________:使用前要将液柱甩回玻璃泡.(二)、内能1、定义:物体内所有分子由于热运动而具有的_________和分子之间的_________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物体的________、状态、质量、体积和物质的种类。

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

同一物体温度越高时内能越________。

3、内能的单位:焦耳(J)4、改变内能的两种途径: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种途径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1)做功: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如:压缩气体做功;摩擦生热,克服摩擦做功等);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

做功改变内能实质是:内能与其他形式的能间的相互转化。

(2)热传递:能量(内能)从高温的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的过程。

发生热传递的条件:____________。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12章内能与热机单元总结含解析新版粤教沪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12章内能与热机单元总结含解析新版粤教沪版

第12章内能与热机单元总结1、内能:把物体内所有的分子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单位:焦耳,符号J3、改变内能的方式:做功;热传递。

物体放出热量,它的温度( )A.一定降低 B.一定升高C.一定不变 D.可能降低也可能不变【答案】D【解析】物体放热时内能减小,温度不一定降低;如晶体在凝固的过程中,虽然继续放热,但温度是不变的,故选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物下例事例中,属于用热传递的方法改变内能的是( )A.地球外的陨石,坠入地球的大气层,成为流星B.炎热的夏天,西瓜在冷水浸泡后吃起来更加凉爽可口C.划着火柴,火柴燃烧D.锯木头时,锯条变得烫手【答案】B【解析】A.流星是由于陨石与大气摩擦,温度升高,达到燃点燃烧形成的,是做功改变了它的内能,A不符合题意;B.西瓜在冷水浸泡后温度降低,是由于西瓜与冷水之间发生了热传递改变了它的内能,B符合题意;CD.划火柴、锯木头,都是由于外界对他们做功内能增大,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1、同一个物体,它的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物体内能的大小,除与温度有关外,还与物体的体积、状态、质量等因素有关。

2、一切物体都有内能。

3、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物体的内能大小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以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有关,是物体能量的微观表现;物体的机械能则与整个物体的机械运动情况及相对位置有关,是物体能量的宏观表现。

物体的内能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为零(因为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总有动能),而物体的机械能可以相对为零。

所以内能和机械能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量。

4、(1)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加。

①实验:如下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蘸了乙醚的棉花,把活塞迅速压下去,可以看到棉花燃烧起来了。

这是因为活塞压缩空气做功,使空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了棉花的燃点,使棉花燃烧。

②结论: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加。

(2)物体对外做功,本身的内能会减少①实验:如下图所示,大口玻璃瓶内有一些水,水的上方有水蒸气。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_内能与热机测试题(含答案)说课讲解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_内能与热机测试题(含答案)说课讲解

C 水= 4.2 × 103J/(kg ·℃ ) ;q 焦
炭= 3.0 × 107J/kg )
只供学习交流用
此文档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D
B
D
C
B
D
B
C
D
A
B
C
二、填空题:
13、水温;水的比热容较大。
14、比热容
吸收
15、乙 16、 9.66 × 106 100
D 、不同物体间的内能可以转移,但不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6、状态一定的某种物质的比热容(

A 、跟他吸收的热量成正比。
B 、跟它的质量成反比。
C 、跟它的温度变化成反比。
D 、是物质的一种性质,大小与上述因素无关。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四冲程内燃机中,只有做功冲程做功。
B、热机排出的废气和产生的噪声会污染环境。
C 、内燃机中,燃料燃烧得到的内能全部转化为机械能。
D 、柴油机的效率比汽油机高,因此,柴油机的功率比汽油机的大。
8、南极“万年冰”中含有很多压缩气泡,科考队员取一小块放入盛有酒的杯子中,冰块会
在酒面上飘来飘去。下列几种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冰块熔化,气泡破裂,使冰块飘来飘去。 C 、冰块吸热,内能增加,使冰块飘来飘去。
23、( 1)保持水和煤油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
( 2)研究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质量是否有关。
( 3)、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种类有关。

难点解析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二章内能与热机必考点解析试题(含答案解析版)

难点解析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二章内能与热机必考点解析试题(含答案解析版)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二章内能与热机必考点解析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2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1、以下四幅图中,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所示,橡皮塞被冲开的过程与内燃机的做功冲程相同,都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B.图乙所示,小孩从滑梯上面匀速滑下时,动能不变,机械能减少C.图丙所示,搓手的过程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内能D.图丁所示,下落的小球压缩弹簧到最短过程中,小球的动能一直减少2、小汽车已成为大多数家庭出行代步的工具,其发动机大多数为汽油机,下列有关汽油机的说法正确的是()A.汽油机的吸气冲程吸入的是空气B.汽油机的效率一般比柴油机的效率高C.汽油机的点火方式是压燃式D.汽油机的压缩冲程是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3、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吸收相同的热量后,甲升高的温度高于乙升高的温度。

由此可知()A.甲液体的比热容大于乙液体的比热容B.降低相同的温度,质量相等的甲液体放出的热量比乙液体放出的热量多C.甲、乙两种液体相比较,乙液体更适合作冷却剂D.甲物质的熔点高于乙物质的熔点4、将冰块放在泡沫箱中可制成简易“冰箱”,把一瓶饮料放入“冰箱”后,冰块和饮料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在两物体温度达到相同之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是冰块B.乙吸收热量C.甲内能增加D.乙内能减少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钻木取火”是通过做功来改变物体的内能B.内燃机的吸气冲程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C.物体的质量越大比热容越大D.0℃的冰没有内能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传递B.雪花纷飞,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C.同一物体,温度降低得越多,放出的热量越多D.汽油机的压缩冲程,汽缸内的混合物内能增加,温度升高7、热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四月的菏泽牡丹飘香,说明分子间有空隙B.摩擦生热是通过热传递改变了物体的内能C.热机通过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D.暖气片内用水作为导热介质是因为水的沸点较高8、初温、质量相等的甲、乙金属块,已知甲的比热容大于乙的比热容,甲乙在吸收相同的热量后相互接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热量从甲传递给乙B.热量从乙传递给甲C.温度从甲传递给乙D.温度从乙传递给甲9、中华美食与物理知识息息相关,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麻花被炸得金黄是因为油的熔点高B.开大火能使正在沸腾的火锅汤温度升高C.蒸汤包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汤包的内能D.烤鸭香气四溢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10、如图为汽油机工作循环中的某个冲程,关于此冲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进气门打开,排气门关闭B.喷油嘴喷出雾状汽油C.靠飞轮的惯性完成D.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第Ⅱ卷(非选择题 80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我们经常会看到一边行驶一边向空中喷雾的汽车,人们形象地将它称为雾炮车(如图)。

初中物理《内能与热机》知识点总结含习题(精华版)

初中物理《内能与热机》知识点总结含习题(精华版)

初中物理《内能与热机》知识点总结含习题(精华版)第十二章内能与热机第一节温度与内能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无论是高温的铁水还是寒冷的冰块,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存在。

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包括温度、质量、材料和存在状态。

在物体的质量、材料和状态相同的情况下,温度越高,物体内能越大。

在温度、质量和状态相同的情况下,物体的材料不同,物体的内能可能不同。

在物体的温度、材料和质量相同时,物体存在的状态不同时,物体的内能也可能不同。

内能与机械能不同。

机械能是宏观的,是物体作为一个整体运动所具有的能量,它的大小与机械运动有关。

内能是微观的,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能的总和。

内能大小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快慢及分子作用有关。

这种无规则运动是分子在物体内的运动,而不是物体的整体运动。

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热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越大,扩散越快。

内能的改变表现为物体温度升高或降低,或物体存在状态改变(如熔化、汽化、升华)。

但不能说内能改变必然导致温度变化,因为内能的变化有多种因素决定。

改变内能的方法包括做功和热传递。

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会使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会使物体内能减少。

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相互转化。

如果仅通过做功改变内能,可以用做功的大小来度量内能的改变(W=ΔE)。

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的现象。

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传递方式是传导、对流和辐射。

热传递传递的是内能(热量),而不是温度。

C。

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会吸收热量,导致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放出热量则会导致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D。

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称为热量,其单位为焦耳。

热传递的本质是内能的转移。

3)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区别:虽然它们改变内能上产生的效果相同,但是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实质不同。

前者将能的形式转化,而后者则是能的形式不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初中物理中考高频考点专题讲解《专题12:内能与热机》一、考点汇总:1、内能2、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3、热量、温度和内能的比较4、热值5、比热容6、热量的计算7、热机与汽油机8、热机效率与环境保护二、核心考点考向分析与例题讲解【考点1】内能1、考向分析(1)分子动能:分子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分子动能。

(2)分子势能:由于分子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也具有一定的作用力,因而分子具有势能称为分子势能。

(3)内能定义: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单位焦(J)(4)影响因素:物质的质量、物质的温度、物体的体积、物质的种类、物体的物态都可以影响内能的大小。

一般情况下,温度越高,质量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

(5)对内能理解A、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B、内能是指物体的内能,不是分子的内能;C、内能具有不可测量性,但可以与其他能量相互转化。

2、例题讲解【例1】关于分子热运动及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扩散现象只能发生在气体与液体中B.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C.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D.0℃的冰块内没有内能【答案】B【解析】【例2】关于分子,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A.红墨水在水中散开说明分子间有斥力B.吸盘能牢牢吸在玻璃上,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C.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D.糖在热水中溶解得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答案】D【解析】【考点2】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1、考向分析(1)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①方式:②方向:高温低温;③条件:温度差;④终止:温度一致;⑤实质:内能转移。

(2)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其他形式的能与内能的转化(3)区别与联系2、例题讲解【例1】如图所示的各种情景,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滑下滑梯B.给水加热C.压缩点火D.搓手取暖【答案】B【解析】A、从滑梯滑下,臀部发热,臀部与滑梯摩擦,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这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故A错误;B、对水壶加热,壶内水吸收热量、水温升高,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故B正确;C、向下压活塞,棉花着火了,压缩筒内空气做功,使筒内空气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是通过做功方法改变物体内能的,故C错误;D、用“搓手”的方法取暖,克服摩擦做功,使手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是通过做功方法改变物体内能的,故D错误。

【例2】如图所示的实例中,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组是()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答案】D【解析】【考点3】热量、温度和内能的比较1、考向分析※温度、热量、内能的区别与联系2、例题讲解【例1】下列关于内能、热量和温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热量B.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C.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D.发生热传递时,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传递到内能小的物体【答案】C【解析】【例2】关于温度、热量、热传递和内能,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0℃的冰块内能一定不为零B.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C.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传递D.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大【答案】C【解析】A、一切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具有内能,所以0℃的冰块一定有内能(即内能一定不为零)。

故A正确;B、物体温度升高,分子无规则运动更剧烈,内能一定增加。

故B正确;C、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存在温度差,所以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

故C错误;D、内能与温度、状态、质量等都有关系,所以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大。

故D正确。

【考点4】热值1、考向分析(1)定义: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与燃料质量(或体积)的比。

(2)单位:焦每千克,符号为J/kg;焦每立方米,符号为J/m3.(3)物理意义:表示一定质量的燃料完全时所放出热量的多少;反映燃料燃烧放热本领的物理量。

(4)燃烧放出热量计算公式①固体:Q放=qmQ-热量-单位焦(J)、q-热值-单位焦每千克(J/kg)、m-质量-单位千克(kg)②气体:Q放=qVQ-热量-单位焦(J)、q-热值-单位焦每千克(J/kg)、V-体积-单位立方米(m3)(5)理解:热值是燃料本身的一种性质,反映所有能燃烧的物质的一种性质,它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形态、质量、体积、是否完全燃烧无关。

2、例题讲解【例1】木炭的热值为3.4×107J/kg,它表示1kg木炭()A.具有3.4×107J的热量B.具有3.4×107J的内能C.完全燃烧对外做功3.4×107JD.完全燃烧放出热量3.4×107J【答案】D【解析】【例1】下列关于热值的说法正确的是()A.2kg煤的热值大于1kg煤的热值B.燃料热值越大,燃烧放出的热量越多C.热量燃烧不完全时热值变小D.燃料的热值是燃料本身的特性,与其他因素无关【答案】D【解析】【考点5】比热容1、考向分析(1)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2)单位: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是J/(kg.℃)或J.(kg.℃)-1(3)注意事项①、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反映了不同物质吸热或热本领的强弱。

②、比热容的大小除了与物质种类有关外,还与物质的状态有关。

比如:水和冰。

2、例题讲解【例1】根据表中的数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一些物质的比热容[J/(kg•℃)]A.阳光照射下,干泥土比湿泥土升温慢B.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所以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昼夜温差大C.同种物质状态改变,比热容不变D.质量相同的铝块和铜块升高相同的温度,铝块吸收的热量多【答案】D【解析】【例2】如图所示是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温度随加热时间要化的关系图象。

由图可知甲、乙两种液体的比热容,c甲________c乙(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答案】小于【解析】由图像可知:给质量、初温都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同时加热,加热相同的时间,会吸收相同的热量,图中所示甲升高的温度高,说明甲的比热容比乙的比热容小。

【考点6】热量的计算1、考向分析(1)热量的计算公式①、吸热公式:Q吸=cm(t-t0);②、放热公式:Q放=cm(t0-t);③、统一公式:Q=cmΔt.(2)注意事项①计算过程中注意单位的统一;②注意文字叙述中“升高、升高了、升高到、降低、降低了、降低到”所表达的区别所在,准确识别初温、末温、温度变化量所对应的意义。

③灵活使用热量公式的变形c=Q/mΔt,m=Q/cΔt,Δt=Q/cm④在放热吸热的过程中,如果没有热量的损失,那么放出的热量等于吸收的热量。

即Q放=Q吸(热平衡方程)。

2、例题讲解【例1】小芳探究水沸腾的特点,用热水做实验,这是为了;小芳发现水沸腾时继续加热,水温保持不变,停止加热,水很快停止沸腾,这说明水沸腾时需要,烧杯中水的质量为100g,停止加热后,水温从100℃降至40℃,水放出的热量为J,相当于完全燃烧g酒精放出的热量。

[c水=4.2×103J/(kg•℃),q酒精=3.0×107J/kg]【答案】节省时间;吸收热量;2.52×104;0.84。

【解析】【例2】天然气是柳州市民常用的一种能源。

某用户用天然气将50kg的水从20℃加热到60℃.已知水的比热容c水=4.2×103J/(kg•℃),天然气的热值q=4.2×107J/m3.求:(1)这些水升高的温度;(2)这些水吸收的热量;(3)加热这些水所需要天热气的体积(设天然气完全燃烧、不计热量损失)。

【答案】(1)这些水升高的温度为40℃;(2)这些水吸收的热量为8.4×106J;(3)加热这些水所需要天热气的体积为0.2m3。

【解析】【考点7】热机与汽油机1、考向分析(1)热机定义:利用燃料燃烧时释放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械统称为热机。

(2)工作原理(3)内燃机:燃料直接在发动机内燃烧产生动力的热机叫内燃机,主要是汽油机和柴油机。

(4)汽油机的工作过程(5)汽油机、柴油机异同表2、例题讲解【例1】下列关于四冲程内燃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热机效率越高,所做的有用功就越多B.汽油机在吸气冲程中吸入气缸的是空气C.一个工作循环对外做功一次D.压缩冲程中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答案】C【解析】【例2】如图所示是内燃机工作循环中的一个冲程,它是()A.压缩冲程,将化学能转化成内能B.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成内能C.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成机械能D.做功冲程,将机械能转化成内能【答案】C【解析】图中的气门关闭,活塞下行,并且电火花打火,这是做功冲程的特点;在做功冲程中,能量转化关系是气体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考点8】热机效率和环境保护1、考向分析(1)热机效率:热机工作时,用来做有用功的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

(2)热机效率公式:η=×100%(3)热机能量的损失①、废气带走大量能量;②、燃料未完全燃烧;③、克服机械摩擦做无用功;④、燃料产生的热量被热量散失。

(4)提高热机效率的方法①使燃烧更充分;②添加润滑剂,减小摩擦;③改进设备,采用新技术;④减小热量散失。

⑤保护环境的措施A、提高燃料综合利用率,集中供热;B、改进机械设备,消除烟尘;C、开发利用清洁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D、安装消音设备,减小噪音污染。

2、例题讲解【例1】关于热机的效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般情况下柴油机的效率比汽油机的高B.热机的效率越高,在做功同样多的情况下消耗的能量越多C.热机的效率越高说明做功越快D.热机损失的能量中,废气带走的能量较少,主要是由于机械摩擦损失的【答案】A【解析】A、柴油机的效率一般要高于汽油机,多用在重型机器上。

故A正确;B、热机效率越高,做有用功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内能的比值越大,即在做功相同的情况下,消耗的燃料较少,或消耗相同的燃料,做功较多。

故B错误;C、热机效率是有用能量在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热量中所占比值,功率是热机做功的快慢,两者没有必然联系。

故C错误;D、在热机的各种能量损失中,废气带走的热量最多。

故D错误。

【例2】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用酒精灯给烧杯中的水加热,烧杯中盛有20℃、质量为100g的水,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加热至沸腾,假如完全燃烧酒精3g。

[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酒精的热值为3.0×107J/kg]求:(1)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2)此过程中酒精灯烧水的热效率。

(3)科学研究表明:1g100℃的水汽化成同温度的水蒸气需要吸收2.26×103J的热量。

水开始沸腾后持续观察沸腾现象,同时发现水的质量减少了5g,求此过程水汽化成水蒸气所吸收的热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