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传动的滑动与效率实验

合集下载

带传动的滑动与效率试验

带传动的滑动与效率试验

实验三带传动的滑动与效率实验一、实验目的1. 了解带传动试验台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 掌握转矩、转速、转速差的测量方法,熟悉其操作步骤。

3. 观察带传动的弹性滑动及打滑现象。

4. 了解改变预紧力对带传动能力的影响二、实验内容与要求1.测试带传动转速n1、n2和扭矩T1、T2。

2.计算出输出功率P2、滑动率ε、效率η。

3.绘制P2—ε滑动率曲线和P2—η效率曲线。

三、带传动实验台的结构及工作原理4.带传动实验台是由机械、电器箱和负载箱三部分组成。

其间由航空插座与导线连接。

如图1所示:1图1 带传动实验台1—皮带预紧装置2—主动带轮3—测速传感器4—直流电机5、7一测转矩6—传动带8一从动轮9一直流发电机10—测速传感器11一连接电缆(2根)12—电气箱I3一负载箱14连接导线(2根)1.机械部分:包括主动部分和从动部分。

(1)主动部分包括:355W直流电动机“4”和其主轴上的主动带轮“2”,带预紧装置“l”,直流电机测速传感器“3”及电动机测矩传感器“5”。

电动机安装在可左右直线滑动的平台上,平台与带预紧力装置相连,改变预紧装置“l”的砝码重力,就可改变传动带的预紧力。

(2)从动部分包括:355W直流发电机“9”和其主轴上的从动带轮“8”,直流发电机测速传感器“10”及直流发电机测矩传感器“7”,发电机发出的电量,经连接电缆送进电器控制箱“12”,再经导线“14”与负载箱“13”连接。

2.负载箱:由8只40W灯泡组成,改变负载箱上的开关,即可改变负载大小。

3.电器箱:实验台所有的控制、测试均由电器控制箱“12”来完成(其原理参见图2),旋转设在面板上的调速旋纽,可改变主动轮和被动轮的转速,并由面板上的转速计数器直接显示。

直流电动机和直流发电机的转动力矩也分别由设在面板上的计数器显示出来。

图2 电器箱4.实验台的工作原理:传动带装在主动轮和从动轮上,带传动是依靠带与带轮接触表面产生的摩擦力来传递运动和动力的。

带传动的滑动和效率测定实验报告

带传动的滑动和效率测定实验报告

带传动的滑动和效率测定实验报告带传动的滑动率和效率测定的实验方案设计带传动的滑动率和效率测定的实验方案设计一、实验目的1.深入了解带传动的原理以及传动摩擦和滑动时候的相关问题。

2.深入了解、掌握机械带传动效率及滑动率测量方法及原理,了解测量过程所使用的仪器、仪表以及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3.观察带传动的弹性滑动和打滑现象,加深对带传动工作原理和设计准则的理解。

4.通过对滑动曲线(? —F曲线)和效率曲线(?—F曲线)的测定和分析,深刻认识带传动特性、承载能力、效率及其影响因素。

二、实验的理论依据由于带是弹性体,受力不同的时候伸长量不等,使带传动发生弹性滑动现象。

在带绕带轮滑动传动时候,带的压力由F1 下降到F2所以带的弹性变形也要相应减小,亦即带在逐渐缩短,带的速度要落后于带轮,因此两者之间必然发生相对滑动。

同样的现象也发生在从动轮上,但是情况恰好相反。

带从松边转到紧边时,带所受到的拉力逐渐增加,带的弹性变形量也随之增大,带微微向前伸长,带的运动超前于带轮。

带与带轮间同样也发生相对滑动。

其中:带收到的张紧力F0,紧边拉力F1,松边拉力F2。

则:有效拉力F=F1- F2等于带沿带轮的接触弧上摩擦力的总和Ff带传动中滑动的程度用滑动率表示,其表达式为v1?v2D2n2(1?)?100% v1D1n1式中v1、v2——分别为主动轮、从动轮的圆周速度,单位:m/s;n1、n2——分别为主动轮、从动轮的转速,r/min;D1、D2——分别为主动轮、从动轮的直径,mm。

如图2-1所示,带传动的滑动(曲线1)随着带的有效拉力F的增大而增大,表示这种关系的曲线称为滑动曲线。

当有效拉力F小于临界点F?点时,滑动率与有效拉力F成线性关系,带处于弹性滑动工作状态;当有效拉力F超过临界点F?点以后,滑动率急剧上升,带处于弹性滑动与打滑同时存在的工作状态。

当有效拉力等1-滑动曲线2-效率曲线图2-1 带传动的滑动曲线和效率曲线于Fmax时,滑动率近于直线上升,带处于完全打滑的工作状态。

带传动的滑动率和效率测定实验报告

带传动的滑动率和效率测定实验报告

带传动的滑动率和效率测定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探究带传动在滑动过程中的滑动率和效率,并通过实验测定得出具体数据,从而深入了解带传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

二、实验原理带传动是一种常见的机械传动方式,其主要由驱动轮、从动轮和带子组成。

在运转过程中,驱动轮通过转速将力量传递给带子,从而驱使从动轮运转。

而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摩擦力的存在,带子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滑动现象。

因此,在研究带传动性能时需要考虑其滑动率和效率等因素。

1. 滑动率滑动率是指在带传动过程中,由于摩擦力作用而导致带子相对于驱动轮产生的速度差异所占总速度比例。

通常情况下,滑动率越低,则代表着该传动系统具有更好的工作稳定性和效率。

2. 效率效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之比。

对于带传动来说,其效率主要受到摩擦力、弯曲损失、轴承损失和带子弯曲导致的能量损失等因素的影响。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实验所需设备准备齐全,包括带传动试验台、电机、转速计、负载器等。

同时,还需要根据实验要求进行相应的调整和设置。

2. 实验操作首先,将负载器与电机连接,并设置相应的转速和负载。

然后,在试验台上安装带子,并将其与驱动轮和从动轮分别连接。

接着,通过转速计记录下驱动轮和从动轮的转速,并测定出输出功率和输入功率。

最后,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滑动率和效率等参数。

四、实验结果分析通过本次实验得出的数据可以看出,在带传动过程中,滑动率和效率都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

其中,摩擦力是影响滑动率和效率最主要的因素之一。

在摩擦力越大的情况下,滑动率也会随之增加,并且效率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此外,在带子弯曲导致能量损失较大时,效率也会下降。

五、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带传动的滑动率和效率等性能特点,并通过测定得出了具体数据。

可以看出,滑动率和效率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优化和调整。

同时,在使用带传动时还需要注意其维护保养,以确保其长期稳定运行。

带传动滑动率与效率测试实验报告

带传动滑动率与效率测试实验报告

带传动滑动率与效率测试实验报告哎呀,今天咱们聊聊带传动滑动率和效率的测试实验,这可是个有趣的话题!想象一下,你的自行车,骑上去风驰电掣的感觉,可是仔细一琢磨,里面其实暗藏了不少学问。

咱们的带传动就像是自行车的心脏,转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到你能不能风一样的速度飙出去。

这次实验就是要揭开这背后的秘密,让大家都能明白其中的奥妙。

带传动滑动率,这个词听起来有点高大上,实际上就是指在传动过程中,带子和轮子之间滑动的情况。

要知道,带子可不是单单靠摩擦力就能完成任务的,里面还有不少门道。

滑动率越低,说明带子越紧贴着轮子,能更有效地传递动力;反之,滑动率高了,那就意味着能量在“白白流失”。

真是个“打水漂”的事情,不是吗?所以,咱们要测量这个滑动率,就得好好捣鼓一番。

咱们实验室里的设备可真不少,像一场小型的科技博览会。

各种仪器摆了一地,像是在比谁更有科技感。

先得把带子装上,调整好各个角度,真的是个细活儿。

小心翼翼地连接好传动装置,感觉就像在给一辆跑车上油,心里乐开了花。

然后,咱们就开始旋转,带子在轮子上飞速转动,那感觉就像是看到赛车在赛道上狂奔,真是让人热血沸腾。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得定时测量传动的转速,计算出它的滑动率。

每当我看到转速表上的数字飙升,心里简直像是吃了蜜一样甜。

可是,生活中哪有一帆风顺,难免有些波折。

设备时不时发出一些异响,就像老爷车的轰鸣声,让人心里一紧。

无奈,只能小心翼翼地调整参数,试图把那些“杂音”都排除掉,真是应对突发状况的好时机。

经过一番折腾,数据终于收集齐全。

看着那些数字,心里满是成就感,仿佛自己是一位小小的科学家,正在探索未知的领域。

把结果一分析,滑动率的高低和效率之间的关系也就显而易见了。

效率越高,滑动率就越低,传动的效果就越好。

这时候我就忍不住想笑,真是个简单又直接的道理。

说到效率,这可是我们每个人都关心的事。

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谁不希望事半功倍呢?带传动的效率直接影响到我们机械设备的性能。

带传动的滑动和效率测定实验报告

带传动的滑动和效率测定实验报告

带传动的滑动和效率测定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带传动的滑动和效率测定实验引言:带传动是一种常见的机械传动方式,通过带子传递动力,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设备中。

了解带传动的滑动和效率特性对于设计和使用机械设备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验测定带传动的滑动和效率,并分析影响滑动和效率的因素。

实验设备与方法:1. 实验设备:带传动试验台,用于模拟带传动的工作状态;力计,用于测量带子的张力;转速计,用于测量带轮的转速;电子天平,用于测量物体的质量;实验平台,用于支撑试验设备。

2. 实验方法:a. 将带子安装在两个带轮上,其中一个带轮连接发动机,另一个带轮连接负载对象。

b. 测量发动机的转速和负载对象的转速。

c. 测量带子的张力。

d. 在不同负载下测量带传动的效率。

e. 改变带子的材质、接触面积和张力等参数,观察对滑动和效率的影响。

实验结果:1. 不同负载下带传动的效率:负载(kg)效率(%)10 8020 7530 7040 6550 60可以观察到随着负载增加,带传动的效率逐渐降低。

2. 不同带子材质对滑动和效率的影响:实验使用了橡胶带和皮带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如下:带子材质滑动距离(cm)效率(%)橡胶带 2 80皮带 6 70可以观察到橡胶带相比于皮带具有较小的滑动距离和较高的效率。

3. 不同张力对滑动和效率的影响:实验分别使用了低张力和高张力的带子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如下:张力(N)滑动距离(cm)效率(%)低张力 0.5 85高张力 1.5 75可以观察到低张力的带子相比于高张力的带子具有较小的滑动距离和较高的效率。

讨论与结论:通过上述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带传动的效率随着负载的增加而降低,因此需要合理选择带子和带轮的尺寸以适应不同负载条件。

2. 带子的材质对滑动和效率有较大影响,橡胶带相比于皮带具有更小的滑动距离和更高的效率。

3. 带子的张力对滑动和效率也有较大影响,低张力的带子相比于高张力的带子具有更小的滑动距离和更高的效率。

皮带传动的滑动率和效率的测定实验指导书

皮带传动的滑动率和效率的测定实验指导书

带传动的滑动率和效率的测定实验指导书一、实验目的1. 通过实验确定三角带传动的滑动曲线,并确定单根三角带能够传递的功率。

2. 观察带传动的滑动与打滑现象,加深对带传动工作原理和设计准则的理解。

3. 掌握转矩与转速的基本测量方法。

二、设备、仪器及其工作原理1. 试验台实验台主机(图一)由两台三相异步电动机,转子轴上分别安装一个带轮,通过被试带相连,其中电机1作为主动,电机2作为从动,两台电动机分别由一对滚动轴承支撑而被悬置起来,以便于测定电机的工作转矩。

电机1的支承架固定于机架,电机2的支承架则可沿机架导轨移动,以保持带的初拉力不变。

初拉力是通过钢丝绳加于电机2的支承架上的。

电机工作转矩的测定是采用杠杆测矩装置。

电机1的电磁力矩作用在转子上,带动带轮工作,表现为工作转矩,同时定子受到电磁转矩的反作用,使机壳翻转,所以只要测出机壳翻转力矩,便得到了工作转矩。

测量时,首先,利用配重使杠杆上的游跎放在零点处,使电机处于平衡状态。

加载后,机壳受力矩作用,按图示方向转动,此时,移动游跎至a 1(a 2)或同时增加砝码1(2)的重量使电机重新取得平衡,游跎重为0.156kg ,故可得两电机输出转矩分别为:1111156.0L W a M += 2222156.0L W a M +=本实验台加载原理如下:两台电机的转向相同(顺时针方向)。

且使电机1上的带轮直径大于电机2上的带轮直径。

这样,电机1的转速低于同步转速,运行于电动机状态。

电机所产生的电磁转矩1M 与1n 同向,它将电能转换成机械能,通过带传动迫使电机2在高于同步转速运行。

因而在转子中的感应电势及电流都改变方向,根据左手定则,可以决定此时电机2所产生的电磁转矩的方向与旋转方向相反,成为一制动转矩,此时电机2已转入发电机状态运行,它将由带传动输入的机械能转换成电能,采用合理的反馈线路将此电能转入主电机,以实现经济实验。

为了使实验符合带速一定这一常规,本试验台采用2只三相感应调压器分别控制两台电机的运行(图二)其中2T 用于改变负载同时调节1T ,使电机1转速恒定,这是因为电机1运行时的转差率为输出转矩M (或负载M )与外加电压的函数,因此,当改变负载M 时(由2T 控制),同时改变外加电压(由1T 控制)就可保持差率不变,即使主动带轮转速不变。

带传动的滑动率和效率试验

带传动的滑动率和效率试验

就由弹性滑动变为全面打滑。要使带正常工作,而又要充分发挥其承载能
力,这就要求寻找带由弹性滑动过渡到打滑时的转折时机即 “临界点”。 通过实验就可测量出此时带所能传递的最大有效荷载,把这个工作过程中 带滑动随有效荷载变化的规律用一条曲线描述出来,即滑动曲线图(ε— Fe);把这个工作过程中带传动的效率与有效荷载之间的变化规律用一条 曲线描述出来,即效率曲线图(η—Fe)。
1.合上交流供电开关,并分别开启光电传感器和转速数字显示仪的电源开关,
使它们进入预热状态。
2.按动控制柜上的直流供电按钮(绿色按钮),电源指示灯亮,则供电正常。 3.分别顺时针均匀旋转控制柜上的电机1和电机2的“启动”手柄,使得两电 机均正常启动起来,达到额定转速(此时带不受力,处于空载状态)。 4.用增加电机1的转速成n1的方法给带加载荷,即旋转电机1“调速”手柄,
用,故此不多介绍。
加载方法
五、加载方法
在本项实验中采用“电封闭加载”方法。两个功率和型号相同的电机同
时并联在同一电源上,同时起动两个电机,此时两电机都按电动机状态运
转,转速几乎相同,基本不存在谁拖动谁的问题,而这时的带也不传递圆 周力只是空转。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旋转控制柜上的调速手柄来增加电机1
的激磁电阻,减小磁通量,使电机1的转速上升,这时,较高转速的电机1就
等,又由于带是由弹性材料制成,存在一定的弹性。因此,带在工作时必 然会与带轮间形成相对滑动现象,即弹性滑动现象。带传动时所产生的这 种弹性滑动会随带所传递的荷载增加而相应增加。
实验原理
二、实验原理
当外荷载引起的圆周力大于带与带轮接触面上极限摩擦力总和时(负载超
过带所能承受的极限值时),带将沿带轮轮面上整个接触弧滑动,此时带

带传动的滑动率和效率测定

带传动的滑动率和效率测定

实验八 带传动的滑动率和效率测定一、概述带传动是靠带与带轮间的摩擦力来传递运动和动力的。

在传递转矩时传动带的紧边和松边受到的拉力不同。

由于带是弹性体,受力不同时,带的变形量也不相同。

紧边拉力大,相应的伸长变形量也大。

在主动轮上,当带从紧边转到松边时,拉力逐渐降低,带的弹性变形逐渐变小而回缩,带的运动滞后于带轮。

也就是说,带与带轮之间产生了相对滑动。

而在从动轮上,带从松边转到紧边时,带所受的拉力逐渐增加,带的弹性变形量也随之增大,带微微向前伸长,带的运动超前于带轮。

带与带轮间同样也发生相对滑动。

这种由于带的弹性变形而引起的带与带轮之间的滑动,称为弹性滑动。

这种弹性滑动在带传动中是不可避免的,其结果是使从动带轮的圆周速度低于主动轮的圆周速度,使传动比不准确,并引起带传动效率的降低以及带本身的磨损。

带传动中滑动的程度用滑动率ε表示,其表达式为%100)1(1122121×−=−=n D nD v v v ε (8-1) 式中21v v 、分别为主动轮、从动轮的圆周速度,m/s ;21n n 、分别为主动轮、从动轮的转速,r/min ;21D D 、分别为主动轮、从动轮的直径,mm 。

如图8-1所示,带传动的滑动随有效拉力(有效圆周力)F 的增减而增减,表示这种关系的F −ε曲线称为滑动曲线(曲线1)。

当有效拉力F 小于临界点F ′时,滑动率ε与有效拉力F 成线性关系,带处于弹性滑动工作状态。

当有效拉力F 超过F ′点以后,滑动率急剧上升,此时带处于弹性滑动与打滑同时存在的工作状态。

当有效拉力等于max F 时,滑动率近于直线上升,带处于完全打滑的工作状态。

图中曲线2为带传动的效率曲线,即表示带传动效率η与有效拉力F 之间关系的F −η曲线。

当有效拉力增加时,传动效率逐渐提高,当有效拉力超过点F ′时以后,传动效率急剧下降。

带传动最合理的状态,应使有效拉力F 等于或稍低于临界点F ′,这时带传动的效率最高,滑动率%2~%1=ε,并且还有余力负担短时间(如起动)的过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带传动滑动与效率实验指导书一、实验目的1. 了解带传动中的弹性滑动及打滑现象以及与带传动承载能力的关系;2. 掌握带传动的滑动和效率的测试方法,确定带传动最合理的工作状态,探讨改善带传动性能的措施。

二、实验原理带传动的设计准则是:保证传动带在工作中不打滑,同时又有足够的疲劳强度和寿命。

传动带不出现打滑的临界条件取决于带传动的滑动与承载能力(有效拉力、扭矩或传递功率)之间的关系。

在传动条件及初拉力一定的情况下带传动的滑动与有效拉力F 之间的关系曲线如图1所示。

图中ε-F 曲线称为带传动滑动曲线,η-F 曲线为带传动效率曲线:图1带传动滑动曲线和效率曲线ε为滑动系数或称滑差率ε=%100)1(1212121⨯⨯-=-n n D D V V V (1) 式中 V 1、V 2、n 1、n 2—分别为主动轮、从动轮的线速度和转速,m/s 和r/min;D 1、D 2—分别为主动轮、从动轮的计算直径,mm 。

由图可知:滑动曲线在开始一段,滑动系数随有效拉力的增加而成线性增加,这时传动带处于弹性滑动范围内工作,属于弹性滑动区。

当拉力增加至超过某一值后,滑动系数增加很快,带处于弹性滑动与打滑同时存在的范围内工作,属于打滑区。

当拉力继续增加,带将在带轮上处于完全打滑工作状态,此时滑动系数ε近于直线上升。

为了保证传动带在工作中不打滑,又能发挥带的最大工作能力,临界条件应取在k 点,在这一临界条件下,滑动系数ε=1~2%,且传动效率η处于较高值。

三、实验装置1、 主要结构及工作原理图2为带传动实验台外观结构图。

该实验台主要由两个直流电机组成或其中一个为主动电机5,另一个为从动电机8,作发电机使用,其电枢绕组两端接上灯泡负载9,主动电机固定在一个以水平方向移动的底板1上,与发电机由一根平皮带6连接。

在与滑动底板相连的法码架上加上法码,即可拉紧皮带6。

电机锭子未固定可转动,其外壳上装有测力杆,支点压在压力传感器上通过计算即可得到电动机和发电机的转矩。

两电机后端装有光电测速装置和测速转盘,所测转速在面板上各自的数码管上显示。

图3为实验设备逻辑框图。

图2 带传动实验台外观结构图1、电机移动底板2、法码3、压力传感器4、弹性测力杆5、主动电动机6、平皮带7、光电测速装置(图中被遮住了)8、发电机9、灯泡负载10、机壳11、控制面板图3 实验设备逻辑框图1)扭矩和效率的测定电动机输出扭矩T1(即主动轮扭矩)和发电机负载扭矩T2(即从动轮扭矩)采用平衡法来测定。

电动机或发电机的定子外壳(即机壳)支承在支座的滚动轴承中,并可绕与转子相重合的轴线任意摆动。

当主动电机启动和从动电机带负载后,由于定子磁场和电枢转子间的电磁力的相互作用,主动电动机外壳将向与转子旋转的相反方向转动,从动发电机外壳将向与转子旋转的相同方向转动,为了阻止外壳转动,它们的转动力矩分别通过固定在外壳上的压力传感器所产生的力矩来平衡。

由于作用于定子上的力矩与转子上的力矩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因此主动轮转矩111T F L =⨯ 从动轮转矩222T F L =⨯ 其中,1F ,2F 为主从动轮压力传感器测得的数值, 12L L , 为两个力臂,且12120L L mm ==主从动轮转速和压力传感器产生的压力可通过面板直接读出。

2)有效拉力的计算带的有效拉力112T F D ⨯=其中1T 为主动轮转矩,1D =120mm 为主动轮直径 所以111122F L F F D ⨯⨯==⨯3)滑动系数和效率的计算因为12L L =,12D D =,可得 21(1)100%n n ε=-⨯2222211111P T n F n P T n F n η⨯⨯===⨯⨯ 式中: 12,P P 为主动、从动轮上的功率,12,n n 为主动、从动轮的转速。

2、主要技术参数直流电机功率为 355W 调速范围 50~1500rpm最大负载转速下降率 ≤5% 初拉力最大值为 3kg杠杆测力臂长度 L 1=L 2=120mm (L 1L 2—电动机中心至测力杆支点的长度)带轮直径 D 1=D 2=120mm实验台总重量45kg3、电气装置工作原理图4为带传动实验台面板布置图。

该仪器的转速控制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由脉冲宽度调制原理所设计的直流电机调速电源;另一部分为电动机和发电机各自的转速测量电路及显示电路以及各自的红外传感器电路。

调速电源能输出电动机和发电机励磁电压,还能输出电动机所需的电枢电压,调节板面上“调速”旋钮,即可获得不同的电枢电压,也就改变了电动机的转速,通过带的作用,也就同时改变了发电机的转速,使发电机输出不同的功率。

发电机的电枢端最多可并接八个40W灯泡用为负载,改变面板上A~H的开关状态,即可改变发电机的负载量。

转速测量及显示电路有左、右两组LED数码管,分别显示电动机和发电机的转速。

在单片机的程序控制下,可分别完成“复位”、“查看”和“存储”功能,以及同时完成“测量”功能。

通电后,该电路自动开始工作,个位右下方的小数点亮,即表示电路正在检测并计算电动机和发电机的转速。

通电后或检测过程中,一旦发现测速显示不正常或需要重新启动测速时,可按“复位”键。

当需要存储记忆所测到的转速时,可按“存储”键,一共可存储记忆最后存储的10个数据。

如果按“查看”键,即可查看前一次存储的数据,再按可再继续向前查看。

在“存储”和“查看”操作后,如需继续测量,可按“测量”键,这样就可以同时测量电动机和发电机的转速。

图4 带传动实验台面板布置图1、电流开关2、转速调节3、电动机扭矩4、发电机扭矩5、负载功率6、电动机转速7、发电机转速8、加载装置4、电气装置技术性能1)测速部分a、测速范围:50转/分~1500转/分b、测速精度:±1转/分2)直流电动机功率:355W3)发电机负载0W、16W、32W、48W、64W、80W、96W、112W、128W、144W、160W、176W、192W、208W、224W、240W、256W、272W、288W共十九档可调。

4)工作条件a、环境温度:-10℃~+50℃b、相对温度:≤80%c、电源:~220V±10% 50Hzd、工作场所:无强烈电磁干扰和腐蚀气体。

四、实验内容1.带传动滑动曲线和效率曲线的测量绘制:该实验装置采用压力传感器和A/D采集并转换成主动带轮和从动带轮的驱动力矩和阻力矩数据,采用角位移传感器和A/D板采集并转换成主、从动带轮的转数。

最后输入计算机进行处理作出滑动曲线和效率曲线。

使学生了解带传动的弹性滑动和打滑对传动效率的影响。

2.带传动运动模拟:该实验装置配置的计算机软件,在输入实测主、从动带轮的转数后,通过数模计算作出带传动运动模拟,观察带传动的弹性滑动和打滑现象。

五、实验步骤1.打开计算机,单击“带传动”图标,进入带传动的封面。

单击左键,进入带传动实验说明界面。

2.按操作规程缓慢启动实验台的电动机,将转速调至n=1000转,待带传动运转平稳后,可进行带传动实验。

3.在带传动实验说明界面下方单击“实验”键,进入带传动实验分析界面。

4.确定带的初拉力2F0值。

根据初拉力的大小决定法码14(图2)的重量,将传动带张紧(注意记录实验台机主要参数如带型号、D1、D2、L1、L2……等)。

5.检查调速旋纽,确保其初始状态为速度最小处。

6.在空载状态下,单击“稳定测试”,记录下带传动初始值。

7.通过测试界面的“加载”按钮逐级改变发电机负载,转速稳定后,依次记录各级负载下的n1 、n2、T1、T2、值,同时单击“稳定测试”,稳定记录带传动的实测结果。

8.依次做到带在带轮上接近打滑时为止(滑动率ε约为10%即可),单击“实测曲线”键,显示带传动滑动曲线和效率曲线。

停止试验,卸去负载。

测得的数据应不少于6~8点。

9.增大初拉力,重复上述步骤,做出另一组试验数据。

10.在带传动实验分析界面下方单击“运动模拟”键,可观察带传动的运动和弹性滑动及打滑现象。

11.要打印带传动滑动曲线和效率曲线。

在该界面下方单击“打印”键,打印机自动打印出带传动滑动曲线和效率曲线。

12.如果实验结束,单击“退出”,返回Windows界面。

六、实验操作注意事项1、通电前的准备a. 面板上调速旋钮逆时针旋到底(转速最低)位置,连接地线。

b. 加上一定的法码使带张紧。

c. 断开发电机所有负载。

2、通电后,电动机和发电机转速显示的四位数码管亮。

3、调节调速旋钮,使电动机和发电机有一定的转速,测速电路可同时测出它们的转速。

4、此后即可按实验指导书的要求操作。

七、思考题1.传动的弹性滑动和打滑现象有何区别?它们产生的原因是什么?2.当D1≠D2时,打滑发生在哪个轮上?3.带传动的初拉力大小对传动能力有何影响?最优初拉力的确定与什么因素有关?影响带传动能力还有哪些因素?4.带传动的效率如何测得?有哪些因素会产生实验误差?试解释传动效率为什么随有效拉力的增加而增加,到达最大值后又下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