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目标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主备人:鲜感?8.学生质疑:向先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还要挨打呢?而今天的老师为什么鼓励学生提问呢?9.孙中山在棍棒教育下敢于提问,可以表现出他的什么精神?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课文是怎样来写的?10.小结: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叙述的。
读两遍。
6.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认为这些词语有新鲜感。
7.学生读一读句8.学生面向全班交流自己的想法。
9.生听教师小结后发表自己对具有的认识。
10.生再读课文,交流不懂就问给他留下什么启发。
活动意图:有新鲜感的词语可以是以前没见过的词语,也可以是熟悉的词语因为新的组合,而带来的新鲜感受。
5.作业设计:基础作业:书写本课的生字巩固作业:完成同步练习提升作业:课外阅读:快乐读书吧的书目6.板书设计:7.教学反思与改进:成功之处:不足之处:改进措施:检查签字备课组教研组教研室诗人、诗论家。
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
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袁枚是乾隆、嘉庆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隆三大家”。
(13)在理解和想象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和同桌比一比,看谁背得又快又准确。
(12)学生通过老师的简介,大概去了解诗人,加深对本首古诗印象。
(13)在理解和想象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能在课堂上完成背诵该古诗的作业。
活动意图:学语文,用语文。
利用学生身边常见的语言环境,让学生通过辩证思考得出结论,这就是语文课堂上必要的、语文逻辑思维训练的过程。
同时让学生发现:语文的学习可以更好地为生活服务。
5.作业设计:基础作业:书写本课的生字巩固作业:完成同步练册提升作业:课外阅读:快乐读书吧的书目板书设计:语文园地一7.教学反思与改进:成功之处:不足之处:改进措施。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 单元备课+课时)教案

第一单元单元备课+课时备课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以“校园生活”为主题,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一个口语交际,一篇习作和一个《语文园地》。
《大青树下的小学》通过描写边疆的一所小学,反映了边疆不同民族的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
《花的学校》引导学生感受童真和母爱。
《不懂就要问》讲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大胆地向先生提问的事。
口语交际围绕“我的暑假生活”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习作以“猜猜他是谁”为主题,要求学生写一写自己的同学。
《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三个板块。
二、单元目标1.学会本单元生字、词语,引导学生交流发现成语的特点。
2.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并能和其他同学交流有新鲜感的词句。
3.通过朗读重点句子,体会作者运用拟人手法的好处。
4.引导学生练习习作,教会学生习作的格式,体会习作的乐趣。
三、单元重难点重点1.学会本单元生字、词语。
2.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并能和其他同学交流有新鲜感的词句。
难点1.指导学生通过朗读重点句子,理解体会拟人手法的好处。
2.教会学生习作的格式,体会习作的乐趣。
四、课时安排《大青树下的小学》2课时《花的学校》2课时《不懂就要问》1课时1大青树下的小学一、教学目标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教会学生归纳总结等方式,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所学校特别的地方。
3.让学生体会到在学校生活的美好与幸福,并感受到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友爱。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和整体把握,能找出这所学校的特别之处。
难点体会我国各民族儿童之间的团结友爱。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生字词语卡片,多媒体课件。
学生:根据“资料袋”的提示,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板题,出示教学目标1.说说自己的学校,出示大青树下的小学图片。
部编本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目标

部编本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目标第一单元一、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想象生活”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大青树下的小学》《花的学校》和《不懂就要问》3篇课文组成。
目的引导学生学会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和想象童年生活的美妙,热爱研究生活,积极向上。
2.本单元重点:(1)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
3篇课文中语句表达非常精妙,学会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
比如,《大青树下的小学》中的提到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使学生感到这是一所体现民族大团结的学校;《花的学校》中的“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是拟人的句子,使花草树木皆有童趣;《不懂就要问》中“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
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感受孙中山勤学好问的精神。
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这些词句的含义,学会积累,学会体会。
(2)进修书面表达,体味习作的乐趣。
本单位放置了习作《猜猜他是谁》,因为本单位是三年级上册的第一个单位,意味着学生第一次接触到书面表达,第一次有了习作的概念。
学会先说后写,抓住人物首要特点写,进修习作的格式。
2、单位教学要点和课时放置内容教学要点课时教学建议1.鼓励学生多种方法识字。
22.借助图片、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1大青树下的小本课讲述了大青学树下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研究生活,重点是能够抓住关键句子,产生民族团结的自豪感。
2花的学校本课以诗歌的语言描绘了雨中花儿在绿草1.多元认字。
2.能够借助图片、关键句、体味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上跳舞、狂欢的情景,重点是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的语言。
3 *不懂就要问本文讲了孙中山对待学问不懂就问,不怕挨打。
重点是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独立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首要内容。
口语交际本次口语交际是以“我的暑假生活”为交际内容。
重点是选择别人感兴趣的内容讲清楚。
112语言和丰富细致的想象。
1.根据提示,自己阅读,找出有新鲜感的词句,学会和同学交流。
第一单元(教案)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教案: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正确读写生字、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课文段落。
(3)学会带着问题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4)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思。
2. 过程与方法:(1)学会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带着问题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3)学会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品质。
(3)培养学生勇敢、坚强、自信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内容包括《大青树下的小学》、《花的学校》、《不懂就要问》三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读写生字、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课文段落。
(3)学会带着问题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4)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思。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会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录音带等。
2. 学具:课本、字典、词典、笔记本等。
五、教学过程1. 第一课时:学习《大青树下的小学》(1)导入: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心中的小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画出不懂的词语,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
(3)课堂讨论:学生分享自己画出的词语,讨论词语的意思。
(4)教师讲解:教师讲解重点词语,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
(5)朗读课文:学生分组朗读课文,互相评价,教师点评。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作业。
2. 第二课时:学习《花的学校》(1)导入: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心中的学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统编版(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统编版(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包括课文、语文园地、口语交际、习作等)第一单元教学设计1、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目标:1.认识“坝、汉”等10个生字。
会写“晨、汉”等1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教学准备: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出示资料袋中的图片)瞧,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人,他们分别是哪个民族的,让他们自我介绍一下吧!安排几位学生戴上相关民族的头饰,学生简单介绍这些民族的资料。
教师相机出示相关词语: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2.初读课文清晨,这些来自不同民族的小朋友,早早地起了床,迎着朝阳,踩着露珠,蹦蹦跳跳,高高兴兴地朝同一个地方走去,他们要去哪呀?(大青树下的小学)对,那可是一个充满欢笑,美丽而可爱的地方,今天咱们一起去走一走,看一看,保证你们去了就舍不得离开。
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
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
就有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意不愿意去参观一下?2.板书课题:大青树下的小学。
3.教师配乐范读。
选择具有云贵民族风情的乐曲,如《小河淌水》、《蝴蝶泉边》、《有一个美丽的地方》等配乐。
三、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
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教案)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语文是什么,学习如何用语文表达情感和思想。
2.通过识字、读写、口语和听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语文基本技能。
3.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1.了解语文是什么,学习如何用语文表达情感和思想。
2.掌握字、词及句子的基本构成要素。
3.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发现语文的美和作用。
2.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节教学内容1.学习《语文园地》这篇课文,了解其主题和内容。
2.进行读课文的活动,帮助学生了解词的组成和句子的基本要素。
3.学习不同文字的读写方法。
教学步骤1.教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和内容,并引导学生探索语文的作用和美。
2.教师进行“看图说话”的活动,让学生猜测词语,并根据剪贴图片判断图片描述是否准确。
3.在引入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单词和句式的教学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4.练习课文,让每个学生轮流读一段,并提问每段的重点。
5.通过单词和句式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不同文字的读写方法。
第二节教学内容1.学习如何运用语文表达情感和思想。
2.了解诗歌的基本结构和特点,培养学生欣赏和理解诗歌的能力。
教学步骤1.教师向学生示范如何用语文表达情感和思想。
2.通过诗歌的讲解,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结构和特点,并通过示范让学生了解如何朗诵诗歌。
3.进行实际的练习,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创作和表达自己的诗歌作品。
第三节教学内容1.学习如何听懂他人的语言表达,并有效的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2.通过读书活动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步骤1.教师向学生传授听懂他人的语言表达的技巧和方法。
2.组织小组阅读小说或故事书,讲述学习故事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学会跟读并深入理解。
3.通过写作活动来加深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把握。
教学活动和方法1.让学生动手、多参与、多交流。
2.引导学生大胆尝试,喜欢创作。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预习课教案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预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第一单元的生字词。
2. 能够流利地朗读第一单元的课文。
3. 理解第一单元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
2.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内容教材分析《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包含了四篇课文:《秋天的雨》、《我是什么》、《灰雀》和《司马光》。
这一单元的课文内容丰富,既有对大自然美的描绘,也有对人物品质的赞扬。
通过学习这一单元,学生可以了解到秋天的美丽,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同时也能学习到关爱他人、勇于承认错误的品质。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能够认识和理解一些生字词,能够进行简单的阅读。
但是,对于一些生字词的认读和理解,以及课文的深入理解还需要加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正确认读和理解第一单元的生字词。
2. 流利地朗读第一单元的课文。
3. 理解第一单元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教学难点1. 对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 对课文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
四、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讨论法、问答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引导学生关注秋天的美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认读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学习分组进行讨论,共同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解答。
5. 朗读练习让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提高朗读能力。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
六、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
统编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一到八单元教学目标及各课文语文要素

统编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8单元教学目标及各课文语文要素第一单元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目标:1.能正确认读“坝”等10个生字新词,正确读写“晨”等13个字和“早晨”等21个词语,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2.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结合资料袋和插图,一边读一边想想课文描写的画面,能说说课文描写了几个画面,是什么样的画面,了解课文内容;能找出这所学校有哪些特别地方的语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感受边疆民族小学的学习生活的美好。
3.能按照提示场所和开头,仿照课文,选自己学校一个场景说一说。
4.知道什么样的词句是“有新鲜感的”,能找出这样的词句和同学交流。
主要语文要素:1. 能正确认读“坝”等10个生字新词,正确读写“晨”等13个字和“早晨”等21个词语,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2.能说说描述场景的自然段意思,能根据提示仿照说说自己学校的一个场景(即学习概括自然段中心意思和围绕一个中心意思说一段话)。
3.能按照要求提取有关文字信息,转换成自己的语言说一说。
4. 知道什么样的词句是“有新鲜感的”,能找出这样的词句和同学交流。
(注:根据课后和“语文园地”交流平台提供的例子,“有新鲜感的词句”是指运用比拟、比照、比喻等等修辞手法的有关词句,使用修饰限定方法写具体形象的有关词句,以及进行细致描述的细节的有关词句。
“和同学交流”可包括两个方面:(1)找到的是不是“有新鲜感的”词句;(2)这些词句表的是什么情,达的是什么意。
)花的学校教学目标:1.能正确认读“荒”等4个生字新词;正确认读多音字“假”在本课的读音,能据音组词或据词定音。
2.正确读写“落”等13个字和“阵雨”等13个词语,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3.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通过课文的具体例子,继续了解什么样的词句是“有新鲜感的”,并能在说说想象花“在绿草上跳舞、狂欢”情景时尝试用上这样的词句。
4.照“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的样子,参照提供的提示写一句“有新鲜感的”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
一、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想象生活”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大青树下的小学》《花的学校》和《不懂就要问》3篇课文组成。
目的引导学生学会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和想象童年生活的美妙,热爱学习生活,积极向上。
2.本单元重点:
(1)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
3篇课文中语句表达非常精妙,学会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
比如,《大青树下的小学》中的提到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使学生感到这是一所体现民族大团结的学校;《花的学校》中的“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是拟人的句子,使花草树木皆有童趣;《不懂就要问》中“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
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感受孙中山勤学好问的精神。
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这些词句的含义,学会积累,学会体会。
(2)学习书面表达,体会习作的乐趣。
本单元安排了习作《猜猜他是谁》,由于本单元是三年级上册的第一个单元,意味着学生第一次接触到书面表达,第一次有了习作的概念。
学会先说后写,抓住人物主要特点写,学习习作的格式。
二、单元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内容教学要点课时教学建议
1 大青树下的小学本课讲述了大青
树下民族小学学
生幸福的学习生
活,重点是能够抓
住关键句子,产生
民族团结的自豪
感。
2
1.鼓励学生多种
方法识字。
2.借助图片、描写
窗外的安静和小
动物凑热闹的句
子理解课文内容。
2 花的学校本课以诗歌的
语言描述了雨
中花儿在绿草
上跳舞、狂欢的
情景,重点是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的语言。
2
1.多元认字。
2.能够借助图片、
关键句、体会课文
富于童真童趣的
语言和丰富细腻
的想象。
3 *不懂就要问本文讲了孙中山
对待学问不懂就
问,不怕挨打。
重
点是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独立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1
1.根据提示,自己
阅读,找出有新鲜
感的词句,学会和
同学交流。
2.多元识字。
口语交际本次口语交际是
以“我的暑假生
活”为交际内容。
重点是选择别人感兴趣的内容讲清楚。
1
1.选择别人可能
感兴趣的内容重
点讲述。
2.恰当使用图片
和实物。
习作本次习作以《猜猜
他是谁》为题目,重点是抓住人物的显著特征去写。
1
1.抓住让人印象
深刻的特点写。
2.注意习作格
式:开头空两格。
语文园地本次学习园地主
要内容是学会积1.学会积累好词好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