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第四章

无机化学第四章
无机化学第四章

第四章

(一) 是非题

1. 0.30mol .L -1HCl 溶液中通入H 2S 至饱和,溶液中C(S 2-)=K (H 2S)mol .L -1。( )

2.浓度相等的酸与碱反应后,其溶液呈中性 ( )

3.0.10mol .L -1 的某一有机弱酸的钠盐溶液,其 pH=10.0,该弱酸盐的解离度为0.10%。 ( )

4.纯水加热到100℃时,θw K =5.8×10

-13,所以溶液呈酸性。 ( ) (二) 选择题

1.强碱滴定弱酸(θa K =1.0?10-5 )宜选用的指示剂为: ( )

A. 甲基橙;

B. 酚酞

C. 甲基红

D. 铬黑T

2.在酸碱滴定中,选择指示剂可不必考虑的因素是: ( )

A. pH 突跃范围

B. 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C. 指示剂的颜色变化

D. 指示剂的分子结构 3.已知:K (HAc)=1.75×10-5,K (HCN)=6.2×10-10,K (HF)=6.6×10-4,K (NH 3.H 2O)=1.8×10-5。下

列溶液的浓度均为0.1mol .L -1,其溶液pH 值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NaAc>NaCN>NaF>NaCl>NH 4Cl

B. NaF>NaAc>NaCN>NaCl>NH 4Cl

C. NaCN>NaAc>NaF>NaCl>NH 4Cl

D. NH 4Cl>NaCl>NaF>NaAc>NaCN

4.下列哪些属于共轭酸碱对 ( )

A. H 2CO 3和

B. H 2S 和S 2-

C. NH 4+ 和NH 3

D. H 3O +和OH -

5.已知体积为V 1、浓度为0.2mol .L -1弱酸溶液,若使其解离度增加一倍,则溶液的体积V 2应为 ( )

A. 2V 1

B. 4V 1

C. 3V 1

D. 10V 1 6.H 3PO 4的p θ1a K 、p θ2a K 和p θ3a K 分别是2.12,7.21和12.32,在下列不同pH 值的溶液中,HPO 42-分布百分

数最大的溶液是( )

A. 7.21

B. 10

C. 12.32

D. 14

7.0.10mol .L -1

MOH 溶液pH=10.0,则该碱的K 为 ( ) A. 1.0×10-3 B. 1.0×10-19 C. 1.0×10-13 D. 1.0×10-7

-3HCO

8.将50.0mL0.100mol .L -1(NH 4)2SO 4溶液,加入到50.0mL0.200mol .L -1NH 3·H 2O[K (NH 3·H 2O)=1.8×10-5]

溶液中,得到的缓冲溶液pH 值是( )

A. 8.70

B. 9.56

C. 9.26

D. 9.00

9.要配制pH=4.0的缓冲溶液,应选用( )

A. NaH 2PO 4--Na 2HPO 4(p θ1a K =2.12,p θ2a K =7.20)

B. HCOOH--HCOONa(p θa K =3.74)

C. HAC--NaAC(p θa K =4.74)

D. NaHCO 3—Na 2CO 3(p θ1a K =6.38,p θ2a K =10.25)

10.某一弱酸型指示剂,在 pH= 4.5 的溶液中呈纯碱色。该指示剂的 θHIn K 约为 ( )

A. 3.2?10-4

B. 3.2?10-5

C. 3.2?10-6

D. 3.2?10-7

(三)填空题:

1.在弱酸溶液中加水,弱酸的解离度变________,pH 值变________;在 NH 4Cl 溶液中,加入HAc ,则此盐的水解度变________,pH 值变________。

2.0.30mol .L -1 的H 2A(p θ1a K =2,p θ2a K =4)溶液,以0.30mol .L -1 NaOH 标准溶液滴定,将出现一个滴定突

跃,化学计量点时产物为___________ , 这时溶液的pH 值为__________。

3.K (H 2S) = 1.32 ×10-7,K (H 2S) = 1.10 ×10-14。 则0.10 mol .L -1 Na 2S 溶液的c (OH - ) = ________ mol .L -1,pH = ________。

4.已知K (HAc) = 1.75 ×10-5,用 0.025 mol .L -1 HAc 溶液和等体积0.050 mol .L -1 NaAc 溶液配制的缓冲溶液,其pH = ________,在该溶液中加入很少量HCl 溶液,其pH 值将________。

5.在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HAc(aq)和HCl(aq)中,所含的氢离子浓度________;若用相同浓度的NaOH 溶液去完全中和这两种溶液时,所消耗的NaOH 溶液的体积________,恰好中和时两溶液的pH 值________。

大学本科无机化学笔记

第四章配合物 (一)配合物AYZ的价层电子对数计算: 中心原子价层电子数配位原子数n电荷数 2 注:(1)配位原子为H或卤素原子,则n1;配位原子为O,S,则n0;配位原子为N,则n1。价层电子对数 (2)电荷数:带正电时减去,带负电时加上。 (二)配合物的命名: (1)系统命名时,配体与中心原子名称间要加“合”字,简称时“合”字可以省略;系统命名时,要给出配体的个数,简称时可省略;配合物为阴离子或与之配对的阳离子为H时,需加“酸”结尾,若单独存在,称“酸根”。(2)当配合物形成体与多种配体配合时,有顺序: ①先无机后有机,如[Pt(en)Cl2] [Co(en)2Cl2]ClK[Co(en)Cl4] ②先阴离子后中性分子,如[Pt(NH3)2Cl2] K[Pt(NH3)Cl3] 二氯一(乙二胺)合铂氯化二氯二(乙二胺)合钴四氯一(乙二胺)合钴酸钾二氯二氨合铂三氯一氨合铂酸钾 (三)磁矩的计算:n(n2)BM,其中n为配合物中未成对电子数。 适用条件:不适用于第四周期后元素的磁矩计算。 第五章化学热力学基础 (一)化学热力学基本公式: ①溶解度 m溶质 100g/100g(溶剂)m溶剂 n溶质m溶剂 ②质量摩尔浓度③质量分数 m溶质m溶液 ④物质的量分数 n1 ,(其中n1n2n总)n总 ⑤溶液的蒸气压P PB*B,(PB*为纯溶剂的蒸气压,B为溶剂摩尔分数) (二)等温等容:QV rUm 等温等压:QP rHm 而W nRT,rHm rUm nRT rUm W

(三)吉布斯亥姆霍兹方程:rGm rHm T rSm 对于任意温度T下,均有rGm(T)rHm(298K)T rSm(298K)范特霍夫等温方程:rGm(T)rGm(T)RTlnK (四)物质在热力学标态下达到分解温度时,rGm0,而rGm0。 求分解温度的最低温度: ①隐藏已知条件rG(mT)0,则有rGm(T)RTlnK. ②情况一:反应后,系统内的各组分气体分压均与大气压P相等(达到平衡),则K1,rGm(T)0. 情况二:反应后,系统内的各组分气体分压不等于大气压P,则有rGm(T)RTlnKp. ③再有rGm(T)rHm(298K)T rSm(298K),联合②中的式,即可求出温度T. (五)rSm[BSm(B)]Sm(生成物)Sm(反应物) rHm[B fHm(B)]fHm(生成物)fHm(反应物)同理rGm也可以这样计算。 注:对于稳定单质,fH(T)0kJ/mol.m 第六章化学平衡常数 (一)平衡状态时,rGm RTlnK (二)平衡常数的注意点: ①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 ②平衡常数是与化学方程式一一对应的。同一反应,方程式写法不同平衡常数 的数值不同。 (三)浓度平衡常数Kc与分压平衡常数Kp的关系: Kp K(RT)cK K(pp 1 )Kp (四)偶联反应的平衡常数:若rG(1)rG(2)rG(3),则 K1K2K3mmm (298K)11lnK1rHm (五)() lnK2RT2T1

《无机化学下》第四版习题答案

第13章 氢和稀有气体 13-1 氢作为能源,其优点是?目前开发中的困难是什么? 1、解:氢作为能源,具有以下特点: (1)原料来源于地球上储量丰富的水,因而资源不受限制; (2)氢气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很大; (3)作为燃料的最大优点是燃烧后的产物为水,不会污染环境; (4)有可能实现能量的储存,也有可能实现经济高效的输送。 发展氢能源需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氢气的发生,氢气的储备和氢气的利用 13-2按室温和常压下的状态(气态 液态 固态)将下列化合物分类,哪一种固体可能是电的良导体? BaH 2;SiH 4;NH 3;AsH 3;PdH 0.9;HI 13-3试述从空气中分离稀有气体和从混合气体中分离各组分的根据和方法。 3、解:从空气中分离稀有气体和从混合稀有气体中分离各组分,主要是利用它们不同的物理性质如:原子间不同的作用力、熔点沸点的高低以及被吸附的难易等差异达到分离的目的。 13-4试说明稀有气体的熔点 、沸点、密度等性质的变化趋势和原因? 4、解:氦、氖、氩、氪、氙,这几种稀有气体熔点、沸点、密度逐渐增大。 这主要是由于惰性气体都是单原子分子,分子间相互作用力主要决定于分子量。分子量越大,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越大,熔点沸点越来越高。 密度逐渐增大是由于其原子量逐渐增大,而单位体积中原子个数相同。 13-5你会选择哪种稀有气体作为:(a )温度最低的液体冷冻剂;(b )电离能最低 安全的放电光源;(c )最廉价的惰性气氛。 13-6用价键理论和分子轨道理论解释HeH 、HeH + 、He 2+ 粒子存在的可能性。为什么氦没有双原子分子存在? 13-7 给出与下列物种具有相同结构的稀有气体化合物的化学式并指出其空间构型: (a) ICl 4- (b)IBr 2- (c)BrO 3- (d)ClF 7、 解: 4XeF 平面四边形 2XeF 直线形 3XeO 三角锥 XeO 直线形

考研无机化学_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物质存在的状态………………………………………………………………2 一、气体 .......................................................................................................... 2 二、液体 .......................................................................................................... 3 ①溶液与蒸汽压 ................................................................................................ 3 ②溶液的沸点升高和凝固点的下降 ................................................................... 3 ③渗透压 .......................................................................................................... 4 ④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 .............................................................................. 4 三、胶体 .......................................................................................................... 4 第二章 化学动力学初步……………………………………………………………5 一、化学反应速率 ............................................................................................ 5 二、化学反应速率理论 ..................................................................................... 6 三、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 6 2、温度 ............................................................................................................ 7 第三章 化学热力学初步……………………………………………………………8 一、热力学定律及基本定律 .............................................................................. 8 二、化学热力学四个重要的状态函数 ................................................................ 9 4、自由能 ....................................................................................................... 10 ①吉布斯自由能 .............................................................................................. 10 ②自由能G ——反应自发性的判据 .................................................................. 11 ③标准摩尔生成自由能θ m f G ? (11)

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无机化学》(第5版)(复习笔记 f区元素)

18.1 复习笔记 一、f区元素概述 f区元素包括镧系元素和锕系元素。近年来人们根据光谱实验结果,认为镧系元素应是57号元素La至70号元素Yb,锕系元素应是89号元素Ac至102号元素No。71号元素Lu和103号元素Lr则应分别是第5周期和第6周期的第一个d区元素,即ⅢB族元素。f区元素又称内过渡元素。 二、镧系元素 1.镧系元素的通性 (1)镧系元素基态原子的价层电子构型可以表示为4f0~145d0-16s2。镧系元素的特征氧化值是+3。 (2)镧系元素的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总的递变趋势是,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缓慢地减小(镧系收缩)。 (3)镧系元素的水合离子大多是有颜色的,这是由于产生f-f跃迁而引起的。几乎所有镧系元素的原子或离子都有顺磁性。 (4)镧系元素都是活泼金属,是较强的还原剂。由于镧系元素的离子半径很相近,其化合物的性质非常相似,所以它们在自然界中总是共生在一起,因此分离比较困难。 2.镧系元素的重要化合物 Ln的氧化物多数是白色的。Ln(OH)3大多是难溶的碱,碱性随Ln3+半径的减小逐渐减弱,胶状的Ln(OH)3能在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盐。镧系元素的草酸盐

Ln2(C2O4),溶解度小。镧系元素的氢氧化物、草酸盐或硝酸盐受热分解可以得到 Ln2O3,镧系元素的配合物种类和数量比d区元素少,稳定性较差。 镧系元素氟化物难溶于水,其溶度积由LaF3到YbF3逐渐增大。 镧系元素与硫酸、硝酸、盐酸形成的盐都易溶解于水,结晶盐含有结晶水。硫酸盐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3.镧系元素的配合物 与d区元素相比,镧系元素形成的配合物种类和数量较少,且稳定性较差。 三、锕系元素 1.锕系元素的通性 (1)锕系元素 锕系元素都是放射性元素,其中铀后面的元素是以人工核反应合成的,称为超铀元素。 (2)锕系元素基态原子的价层电子构型 锕系元素基态原子的价层电子构型中,89~93号和96号元素有6d电子。锕系元素中,从Ac到Am具有多种氧化值并达到高氧化值,Cm以后的元素易呈低氧化值,稳定的氧化值多为+3,唯有No在水溶液中最稳定的氧化态为+2。 (3)锕系元素离子半径的变化规律 锕系元素相同氧化值的离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增加而逐渐缓慢地减小,称为锕系收缩。 (4)锕系元素的离子和单质

第四版 无机化学 答案

第一章原子结构和原子周期系 1-1根据原子序数给出下列元素的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组态: (a)K (b)Al (c)Cl (d)Ti(Z=22)(e)Zn(Z=30)(f)As(Z=33) 答:(a)[Ar]4s1(b)[Ne]3s23p1(c)[Ne]3s23p5(d)[Ar]3d54s2(e)[Ar] 3d104s1(f)[Ar]4s24p3 1-2给出下列原子或离子的价电子层电子组态,并用方框图表示轨道,填入轨道的电子用箭头表示。 (a)Be (b)N (c)F (d)Cl-(e)Ne+(f)Fe3+(g)As3+ 1-3 Li+、Na+、K+、Rb+、Cs+的基态的最外层电子组态与次外层电子组态分别如何 1-4以下+3价离子那些具有8电子外壳Al3+、Ga3+、Bi3+、Mn3+、Sc3+ 答:Al3+和Sc3+具有8电子外壳。 1-5已知电中性的基态原子的价电子层电子组态分别为: (a)3s23p5(b)3d64s2(c)5s2(d)4f96s2(e)5d106s1 试根据这个信息确定它们在周期表中属于那个区、哪个族、哪个周期。 答:(a)p区,ⅦA族,第三周期(b)d区,Ⅷ族,第四周期(c)s区,ⅡA族,第五周期(d)f区,ⅢB族,第六周期(e)ds区,ⅠB族,第六周期 1-6根据Ti、Ge、Ag、Rb、Ne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推出它们的基态原子的电子组态。答:Ti位于第四周期ⅣB族,它的基态原子的电子组态为[Ar]3d24s2; Ge位于第四周期ⅣA族,它的基态原子的电子组态为[Ar]3d104s24p2; Ag位于第五周期ⅠB族,它的基态原子的电子组态为[Kr] 4d105s1; Rb位于第五周期ⅠA族,它的基态原子的电子组态为[Kr] 5s1; Ne位于第二周期0族,它的基态原子的电子组态为[He] 2s22p6。 1-7某元素的基态价层电子构型为5d36s2,给出比该元素的原子序数小4的元素的基态原子电子组态。 答:该元素的基态原子电子组态为[Xe] 4f126s2。

无机化学考研复习总结笔记

无机化学复习总结 无机化学复习不完全攻略(原创,有不足,请指点)5 j5 K# N. x2 r) 转载自free kao yan6 n! Z+ E9 T; _) m/ U 首先说明一下,我是复习考有机专业的,因为接触无机比较早,也看过一些无机的教材,对无机的知识点略有了解,同时应版主要求,把版中无机的讨论带动起来,故介绍一下个人学的无机的心得,供大家参考,仅代表个人观点. & B$ {0 `1 t3 h7 ~ 无机的东西比较杂,并且比较松散,主要可以分为理论部分和元素化合物部分! V% q* h7 C' G+ O 理论部分主要分为四大结构和四大平衡,以及化学热力学,动力学初步和溶液 四大结构:原子结构,分子结构,配合物结构,晶体结构 四大平衡:酸碱平衡,沉淀溶解平衡,配位离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 如果你考物化的话化学热力学和动力学基础就不用看了,物化讲的比这个透彻得多,平衡的总纲以及溶液部分在物化里面也是讲的很详细; 如果你分析化学学得好的话,四大平衡也可以少看很多,因为分析化学就是建立在四大平衡的基础上的(仪器分析不算,呵呵); 5 `2 f: h; A$ f/ f+ F5 k 而结构化学里面所涉及到的结构问题又比无机的四大结构深多了,同样如果你在这方面比较强,那四大结构又省了很多事. 但是如果每门掌握的都不透彻怎么办呢?不要担心,无机的理论部分

仅仅是是一个大纲性质的东西,也就是总结性的概括.所以每种理论都有,但是每种理论要求都比较简单,按照四大结构-四大平衡-化学热力学初步-化学动力学初步-溶液的顺序自己仔细地过一遍也不是很难的事情,起码我感觉比自学有机容易多了,呵呵 如果你的化学基础比较扎实,也不要在旁边偷偷笑,正所谓"结构决定性质",无机尽管理论比较简单,但是其精髓在于用简单的理论解释大量的现象和物质性质,在你掌握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要能够灵活地把它们运用到平时见到的单质和化合物的性质解释.这样才算真正掌握了无机的理论. 总的来说无机的理论部分重点在运用. s5 V [. M$ }# E) Z 而无机化学的重点则元素部分,这个也是无机主要讲的东西以及无机的特点., Y2 A. _0 I, {& Q3 Y4 ^" z- G" a 首先建议周期表最好是背过,认识并且会写除f区以外的元素,镧系最好能背过,一些重要的比如说La Ce也要知道的.* ~8 E+ ?2 e3 m$ G2 @ 个人感觉主族元素里面比较重要的是B,P,S,Sn,Pb,As,Bi,4 W' N: X5 ?8 h 副族里Hg,Co,Cr,Mn,Ti,V,Cu等比较重要,下面分主族和副族元素分开介绍:, I* Q6 y8 _- _' l' b, U7 Y w 第一主族里面要注意过氧化物,超氧化物,臭氧化物的结构和生成条件,焰色反应的火焰颜色(包括碱土金属和少量过渡金属的都要知道),以及碱金属的不溶盐;

第四版无机化学习题及答案

第四版无机化学习题及 答案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第一章原子结构和原子周期系 1-1根据原子序数给出下列元素的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组态: (a)K (b)Al (c)Cl (d)Ti(Z=22)(e)Zn(Z=30)(f)As (Z=33) 答:(a)[Ar]4s1(b)[Ne]3s23p1(c)[Ne]3s23p5(d)[Ar]3d54s2(e)[Ar] 3d104s1(f)[Ar]4s24p3 1-2给出下列原子或离子的价电子层电子组态,并用方框图表示轨道,填入轨道的电子用箭头表示。 (a)Be (b)N (c)F (d)Cl-(e)Ne+(f)Fe3+(g)As3+ 1-3 Li+、Na+、K+、Rb+、Cs+的基态的最外层电子组态与次外层电子组态分别如何 1-4以下+3价离子那些具有8电子外壳Al3+、Ga3+、Bi3+、Mn3+、Sc3+ 答:Al3+和Sc3+具有8电子外壳。 1-5已知电中性的基态原子的价电子层电子组态分别为: (a)3s23p5(b)3d64s2(c)5s2(d)4f96s2(e)5d106s1 试根据这个信息确定它们在周期表中属于那个区、哪个族、哪个周期。

答:(a)p区,ⅦA族,第三周期(b)d区,Ⅷ族,第四周期(c)s区,ⅡA族,第五周期(d)f区,ⅢB族,第六周期(e)ds区,ⅠB族,第六周期1-6根据Ti、Ge、Ag、Rb、Ne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推出它们的基态原子的电子组态。 答:Ti位于第四周期ⅣB族,它的基态原子的电子组态为[Ar]3d24s2; Ge位于第四周期ⅣA族,它的基态原子的电子组态为[Ar]3d104s24p2; Ag位于第五周期ⅠB族,它的基态原子的电子组态为[Kr] 4d105s1; Rb位于第五周期ⅠA族,它的基态原子的电子组态为[Kr] 5s1; Ne位于第二周期0族,它的基态原子的电子组态为[He] 2s22p6。 1-7某元素的基态价层电子构型为5d36s2,给出比该元素的原子序数小4的元素的基态原子电子组态。 答:该元素的基态原子电子组态为[Xe] 4f126s2。 1-8某元素基态原子最外层为5s2,最高氧化态为+4,它位于周期表哪个去是第几周期第几族元素写出它的+4氧化态离子的电子构型。若用A代表它的元素符号,写出相应氧化物的化学式。 答:该元素的基态原子电子组态为[Kr] 4d25s2,即第40号元素锆(Zr)。它位于d区,第五周期ⅣB族,+4氧化态离子的电子构型为[Kr],即 1s22s22p63s23p63d104s24p6, 相应氧化物为AO2。 第二章分子结构 2-1用VSEPR模型讨论CO2、H2O、NH3、CO32-、PO33-、PO3-、PO43-的分子模型,画出他们的立体结构,用短横代表σ键骨架,标明分子构型的几何图形的名称。

无机化学第四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四章氧化和还原 1、在下列两种物质中,分别按Mn,N元素的氧化值由低到高的顺序将各物质进行排列: (1)MnO, MnSO4, KMnO4, MnO(OH), K2MnO4, Mn (2) N2, NO2, N2O5, N2O, NH3, N2H4 2、指出下列反应中的氧化剂,还原剂以及它们相应的还原,氧化产物。 (1)SO2+ I2 + 2H2O →H2SO4 + 2HI (2)SnCl2 + 2HgCl2→SnCl4 + Hg2Cl2 (3) 3I2 + 6NaOH →5NaI + NaIO3 + 3H2O 3、用氧化值法配平下列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1)Cu + H2SO4 (浓)→CuSO4 + SO2 + H2O (2)KMnO4 + S →MnO2 + K2SO4 (3) As2S3+ HNO3 + H2O →H3AsO4 + H2SO4 + NO (4) (NH4)2Cr2O7→N2 + Cr2O3 + H2O (5) P4 + NaOH →PH3+ NaH2PO2 4、用离子-电子法配平下列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1)Cr2O72-+ SO32+ + H+→Cr3+ + SO42- (2) PbO2(s) + Cl- + H+→Pb2+ (实际是PbCl42-) + Cl2 (3) H2S + I2→I- + S (4) CrO2- + H2O2 + OH-→CrO42- (5) ClO3- + S2-→Cl- + S + OH-

(6) KMnO4+ FeSO4+ H2SO4→MnSO4+ Fe2(SO4)3+ K2SO4 + H2O (7) KI + KIO3 + H2SO4→I2+ K2SO4 (8) Ca(OH)2 + Cl2→Ca(ClO) 2 + CaCl2 (9) Fe(OH)2 + H2O2→Fe(OH)3 (10) Al + NO3-→[Al(OH) 4] - + NH3 (11) ClO- + Fe(OH)3→Cl- + FeO42- (12) P + CuSO4→Cu3P + H3PO4 + H2SO4 5、把镁片和铁片分别放入浓度均为1 mol .L-1的镁盐和亚铁盐的溶液中,并组成一个原电池。写出原电池的电池符号,指出正极和负极,写出正、负极的电极反应,并指出哪种金属会溶解? 6、从铁、镍、铜、银四种金属及其盐溶液[c(M2+)=1.0 mol .L-1]中选出两种,组成一个具有最大电动势的原电池,写出其电池符号。 7、标准状态下,下列各组物种内,哪种是较强的氧化剂?说明理由。 (1)PbO2或Sn4+(2) I2或Ag+ (3) Cl2或Br2(4)HNO2或H2SO3 8、标准状态下,下列各组物种内,哪种是较强的还原剂?说明理由。 (1) F-或Cu (2) I2或Ag+ (3) Cl2或Br2(4) HNO2或H2SO3 9、查出下列各电对的标准电极电势E aθ,判断各组电对中,哪一个

无机化学重点笔记

第一章 物质的状态 理想气体:是设定气体分子本身不占空间、分子间也没有相互作用力的假想情况下的气体。 实际气体:处于高温(高于273 K )、低压(低于数百千帕)的条件下,由于气体分子间距离相当大,使得气体分子自身的体积与气体体积相比可以忽略不计,且分子间作用力非常小,可近似地将实际气体看成是理想气体。 pV = nRT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 R 称为比例常数,也称为摩尔气体常数。 R = Pa·m3·mol-1·K-1 = kPa·L·mol-1·K-1 = ·mol-1·K-1(Pa·m3=N·m-2·m3=N·m = J ) 道尔顿理想气体分压定律 式中 xi 为某组分气体的摩尔分数。理想气体混合物中某组分气体的分压等于该组分气体的摩尔分数与总压力的乘积。 分体积定律 当几种气体混合时,起初每一种气体在各处的密度是不同的,气体总是从密度大的地方向密度小的地方迁移,直至密度达到完全相同的状态,这种现象称为扩散。 相同温度、相同压力下,某种气体的扩散速度与其密度的平方根成反比,这就是气体扩散定律。用u i 表示扩散速度,ρi 表示密度,则有: 或 式中u A 、u B 分别表示A 、B 两种气体的扩散速度,ρA 、ρB 分别表示A 、B 两种气体的密度。 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ρ)与其摩尔质量(M )成正比,据此可以表示为: 对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进行修正 对n = 1 mol 实际气体,其状态方程为: 气体分子运动论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假设: (1)气体由不停地作无规则运动的分子所组成; (2)气体分子本身不占体积,视为数学上的一个质点; i i RT RT p p n n V V =∑=∑=i i i i i p n n p p x p p n n === 或1212= = +++ i i i i n RT n RT n RT nRT V V V V p p p p =???=+???=∑ ∑ i u A B u u A B u u 2 2()()an p V nb nRT V +-=2()()m m a p V b RT V +-=

无机化学第四版(北京师范大学大学等)答案——下册

(a) ICl 4- (b)IBr 2 - (c)BrO 3- (d)ClF 7、 解: 4XeF 平面四边形 2XeF 直线形 3XeO 三角锥 XeO 直线形 13-8用 VSEPR 理论判断XeF 2 、XeF 4、XeF 6、XeOF 4及ClF 3的空间构型。 8、解: 2XeF 直线形 4XeF 平面四边形 6XeF 八面体 4XeOF 四方锥 4ClF 三角锥 13-9用化学方程式表达下列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包括反应条件): (a) XeF 2 (b) XeF 6 (c) XeO 3 9、解: )()()(21.0,4002g XeF g F g Xe MPa C ????→?+? )()(3)(66,3002g XeF g F g Xe MPa C ????→?+? HF XeO O H XeF 63326+=+

13-10 完成下列反应方程式: (1) XeF 2 + H 2O → (2) XeF 4 + H 2O → (3) XeF 6 + H 2O → (4) XeF 2 + H 2 → (5) XeF 4 + Hg → (6) XeF 4 + Xe → 10、解: 2 4242242632623242222222263122 3 26322 1 2XeF Xe XeF HgF Xe XeF Hg HF Xe H XeF HF XeOF O H XeF HF XeO O H XeF HF O Xe XeO O H XeF O H F O Xe OH XeF =++=++=++=++=++++=++++=+-- 14-5 三氟化氮NF 3(沸点-129℃)不显Lewis 碱性,而相对分子质量较低的化合物NH 3 (沸点-33℃)却是个人所共知的Lewis 碱。(a )说明它们挥发性差别如此之大的原因;(b )说明它们碱性不同的原因。 5、解:(1)NH 3有较高的沸点,是因为它分子间存在氢键。 (2)NF 3分子中,F 原子半径较大,由于空间位阻作用,使它很难再配合Lewis 酸。 另外,F 原子的电负性较大,削弱了中心原子N 的负电性。

无机化学读书笔记

无机化学读书笔记 【篇一:无机化学学习心得】 《普通化学》培训总结 本人作为化学专业的一名普通老师,有幸参加了高等学校教师网络 在线培训课程,同济大学吴庆生教授主讲的《普通化学》生动形象,他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态度、丰富的经验以及独特的教学艺术,给 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使我受益良多。 本门课程的培训视频以在校的普通化学及其相关课程的授课老师为 对象,主要介绍了普通化学的课程定位、课时安排、教学理念、难 重点教学设计、主要的教学方法、示范教学、考核与评价、教学前 沿等内容。通过主讲教师对其多年课程教学经验的分享,经过面对 面交流,为我们指点迷津,提高了我们对本门课程教学能力。 我作为一名老师队伍当中的新人,需要从学生的学习思维模式和立 场迅速切换到老师的授课思维状态,经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我有 了一定的感悟。我初步明白,作为一名老师,要竭尽所能的将知识 传授给学生,但用何种教学方式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 潜能,这是我目前以至于以后都要不断思考、总结的问题。经过此 次的培训,给我提供了一些思路,我打算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丰富教学形式。以丰富多样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结合当代 学生的性格特点,不拘泥于枯燥的理论教学,而要采用富有激情、 生动形象、理论结合实际的教学方式,把理论化学与生活中的化学 结合在一起,使学生能更好地运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做到理论与 实践完美结合。当然,除了课堂教学之外,还要适当增加实践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第二,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与板书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对一些无机 化学当中抽象的内容,要采用动画的方式,具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以便于他们更好地理解。 第三,教学要详略得当,对于重难点问题,要深入解析,以具体的 教学案例深入分析问题,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内容和解决问题的 方法,同时,要将所学内容完美结合,前后串起来,在学习新知识 的同时,复习旧知识,而且便于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 以上就是我本次学习的心得体会,我非常感谢吴教授的精彩授课, 同时非常荣幸有这次机会可以跟吴教授面对面交流学习,使我我受 益匪浅,希望以后还有更多的交流、学习和提升的机会。

北师大《无机化学》第四版习题参考答案

精心整理 第十一章电化学基础11-1用氧化数法配平下列方程式 (1)KClO 3→KClO 4+KCl (2)Ca 5(PO 4)3F+C+SiO 2→CaSiO3+CaF 2+P 4+CO (3)NaNO 2+NH 4Cl →N 2+NaCl+H 2O (4)K 2Cr 2O 7+FeSO 4+H 2SO 4→Cr 2(SO 4)3+Fe 2(SO 4)3+K 2SO 4+H 2O (5)CsCl+Ca →CaCl 2+Cs 解:(((((11-2(1(2(3(4(5解:(2(3(4(511-3.用半反应法(离子-电子法)配平下列方程式 (1)K 2Cr 2O 7+H 2S+H 2SO 4——K 2SO 4+Cr 2(SO 4)3+H 2O (2)MnO 42-+H 2O 2———O 2+Mn 2+(酸性溶液) (3)Zn+NO 3-+OH -——NH 3+Zn (OH )42- (4)Cr (OH )4-+H 2O 2——CrO 42- (5)Hg+NO 3-+H +——Hg 22++NO 解:(1)K 2Cr 2O 7+3H 2S+4H 2SO 4==K 2SO 4+Cr 2(SO 4)3+7H 2O+3S (2)MnO 42-+2H 2O 2+4H +==2O 2+Mn 2++4H 2O (3)Zn+NO 3-+3H 2O+OH -==NH 3+Zn (OH )42-

(4)2Cr(OH)4-+3H2O2+2OH==-2CrO42-+8H2O (5)6Hg+2NO3-+8H+==3Hg22++2NO+4H2O 11-4将下列反应设计成原电池,用标准电极电势判断标准态下电池的正极和负极,电子传递的方向,正极和负极的电极反应,电池的电动势,写出电池符号. (1)Zn+2Ag+=Zn2++2Ag (2)2Fe3++Fe=3Fe2+ (3)Zn+2H+=Zn2++H2 (4)H2+Cl2=2HCl (5)3I2+6KOH=KIO3+5KI+3H2O 11-5写出下列各对半反应组成的原电池的电池反应、电池符号,并计算标准电动势。 (1)Fe (2)Cu2+ (3)Zn2+ (4)Cu2+ (5)O2 11-6 (氧 11-7 半反应 半反应 11—8 Fe3+]? 11-9用能斯特方程计算来说明,使Fe+Cu2+=Fe2++Cu的反应逆转是否有现实的可能性? 解:ΦΘ(Cu+/Cu)=0.345V,ΦΘ(Fe2+/Fe)=-0.4402V 要使反应逆转,就要使ΦΘ(Fe2+/Fe)>ΦΘ(Cu2+/Cu) 由能斯特方程得[Fe2+]/[Cu2+]>1026.5=3.2×1026 11-10用能斯特方程计算与二氧化锰反应得到氯气的盐酸在热力学理论上的最低浓度解:设与二氧化锰反应得到氯气的盐酸在热力学理论上的最低浓度是X, 因:反应方程式为:MnO2+4HCl=MnCl2+2H2O+Cl2↑ 半反应为:MnO2+4H++2e-=Mn2++2H2O(正) Cl2+2e-=2Cl-(负) 要使反应顺利进行,须φ(MnO2/Mn2+)=φ(Cl2/Cl-)

无机化学_知识点总结

无机化学(上) 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物质存在的状态 一、气体 1、气体分子运动论的基本理论 ①气体由分子组成,分子之间的距离>>分子直径; ②气体分子处于永恒无规则运动状态; ③气体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可忽略,除相互碰撞时; ④气体分子相互碰撞或对器壁的碰撞都是弹性碰撞。碰撞时总动能保持不变,没有能量损失。 ⑤分子的平均动能与热力学温度成正比。 2、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①假定前提:a 、分子不占体积;b 、分子间作用力忽略 ②表达式:pV=nRT ;R ≈8.314kPa 2L 2mol 1-2K 1- ③适用条件:温度较高、压力较低使得稀薄气体 ④具体应用:a 、已知三个量,可求第四个; b 、测量气体的分子量:pV=M W RT (n=M W ) c 、已知气体的状态求其密度ρ:pV=M W RT →p=MV WRT →ρMV RT =p 3、混合气体的分压定律 ①混合气体的四个概念 a 、分压:相同温度下,某组分气体与混合气体具有相同体积时的压力; b 、分体积:相同温度下,某组分气体与混合气体具有相同压力时的体积 c 、体积分数:φ= 2 1 v v d 、摩尔分数:xi= 总 n n i ②混合气体的分压定律 a 、定律:混合气体总压力等于组分气体压力之和; 某组分气体压力的大小和它在混合气体中体积分数或摩尔数成正比 b 、适用范围:理想气体及可以看作理想气体的实际气体 c 、应用:已知分压求总压或由总压和体积分数或摩尔分数求分压、 4、气体扩散定律 ①定律:T 、p 相同时,各种不同气体的扩散速率与气体密度的平方根成反比: 2 1 u u =21p p =2 1 M M (p 表示密度) ②用途:a 、测定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b 、同位素分离 二、液体

天津大学无机化学第一章__思考题

第一章思考题 1.一气柜如下图所示: A 假设隔板(A)两侧N2和CO2的T, P相同。试问: (1)隔板两边气体的质量是否相等? 浓度是否相等?物质的量不等而浓度相等 (2)抽掉隔板(假设不影响气体的体积和气柜的密闭性)后,气柜内的T和P 会改变?N2、CO2物质的量和浓度是否会改变?T和P 会不变,N2、CO2物质的量不变而浓度会改变 2.标准状况与标准态有何不同? 标准状况指气体在27.315K和101325Pa下的理想气体,标准态是在标准压力下(100kPa)的纯气体、纯液体或纯固体 3.化学反应方程式的系数与化学计量数有何不同?对某一化学反应方程式来说,化学反应方程式的系数和化学计量数的绝对值相同,但化学反应方程式的系数为正值,而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为负值,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为正值 4.热力学能、热量、温度三者概念是否相同? 试说明之。 5.试用实例说明热和功都不是状态函数。

6.判断下列各说法是否正确: (1)热的物体比冷的物体含有更多的热量。× (2)甲物体的温度比乙物体高,表明甲物体的热力学能比乙物体大。× (3)物体的温度越高,则所含热量越多。× (4)热是一种传递中的能量。√ (5)同一体系: (a)同一状态可能有多个热力学能值。× (b)不同状态可能有相同的热力学能值。√ 7.判断下列各过程中,那个ΔU最大: (1)体系放出了60kJ热,并对环境做了40kJ功。 (2)体系吸收了60kJ热,环境对体系做了40kJ功。√ (3)体系吸收了40kJ热,并对环境做了60kJ功。 (4)体系放出了40kJ热,环境对体系做了60kJ功。 根据ΔU=Q+W, (1) ΔU=-60+(-40)=-100KJ (2) ΔU=+60+40=+100KJ ,(3) ΔU=+40+(-60)=-20KJ (4) ΔU=-40+60=+20KJ因此通过计算可以看出,(2)过程的ΔU最大. 8.下列各说法是否正确: (1)体系的焓等于恒压反应热。× (2)体系的焓等于体系的热量。× (3)体系的焓变等于恒压反应热。√

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无机化学》(第5版)(复习笔记 p区元素(三))

15.1 复习笔记 一、卤素的概述 卤素包括氟、氯、溴、碘和砹五种元素,均为非金属元素,其中氟的非金属性最强,碘有微弱的金属性,砹是放射性元素。 1.卤素的性质 卤素的许多性质有规律的递变。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卤素原子的半径依次增大,电离能依次减小,电负性依次减小。其单质的氧化性按F 2,Cl 2,Br 2,I 2的次序减弱,卤素负离子的还原性按F -,Cl -,Br -,I -的次序增强。 2.卤素原子的价层电子结构 卤素原子的价层电子构型为n s 2n p 5,除氟只形成-1氧化值的化合物外,氯、溴、碘都能形成多种氧化值(-1,+1,+3,+5,+7)的化合物。 3.卤素形成的单质 氯水,溴水,碘水的主要成分是单质,在碱存在下,促进X 2在H 2O 中的溶解、歧化。 2222X 2H O 4HX O +??→+,激烈程度:222F Cl Br >>>I 2 22X H O HXO HX ???→++←??? ,激烈程度:222Cl Br I >>二、卤化物 1.卤化物

金属卤化物;根据卤化物的键型,又可分为离子型卤化物和共价型卤化物。 (1)活泼金属和较活泼金属的低氧化态卤化物是离子型的。它们的熔点、沸点、溶解度等性质与晶格能大小有密切联系。金属卤化物大多易溶于水,对应氢氧化物不是强碱的都易水解,产物通常为氢氧化物或碱式盐。 (2)非金属卤化物和p 区元素的多数金属卤化物都是共价型的。p 区元素中的一些卤化物也属于共价型卤化物。非金属卤化物为共价型卤化物,易水解,产物通常为两种酸。 3233BX 3H O H BO 3HX (X Cl,Br,I) +??→+=4223SiCl 3H O H SiO 4HCl +→+(3)卤化物的键型及性质的递变规律: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阳离子电荷数增大,离子半径减小,离子型向共价型过渡,熔沸点下降。 同一金属不同卤素: ①AlX 3随着X 半径的增大,极化率增大,共价成分增多; Na 的卤化物均为离子键型,随着离子半径的减小,晶格能增大,熔沸点增大。 ②同一金属不同氧化值:高氧化值的卤化物共价性显著,熔沸点相对较低。 2.卤化氢 常温下,卤化氢都是无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氢卤酸的酸性按 HFHCl>HBr>HI 的次序递减。卤化氢或氢卤酸的还原性强弱的次序为:

无机化学第四版答案——下册

第13章氢和稀有气体 13-1 氢作为能源,其优点是什么?目前开发中的困难是什么? 1、解:氢作为能源,具有以下特点: (1)原料来源于地球上储量丰富的水,因而资源不受限制; (2)氢气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很大; (3)作为燃料的最大优点是燃烧后的产物为水,不会污染环境; (4)有可能实现能量的储存,也有可能实现经济高效的输送。 发展氢能源需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氢气的发生,氢气的储备和氢气的利用 13-2按室温和常压下的状态(气态 液态 固态)将下列化合物分类,哪一种固体可能是电的良导体? BaH 2;SiH 4;NH 3;AsH 3;PdH 0.9;HI 13-3试述从空气中分离稀有气体和从混合气体中分离各组分的根据和方法。 3、解:从空气中分离稀有气体和从混合稀有气体中分离各组分,主要是利用它们不同的物理性质如:原子间不同的作用力、熔点沸点的高低以及被吸附的难易等差异达到分离的目的。 13-4试说明稀有气体的熔点 、沸点、密度等性质的变化趋势和原因? 4、解:氦、氖、氩、氪、氙,这几种稀有气体熔点、沸点、密度逐渐增大。 这主要是由于惰性气体都是单原子分子,分子间相互作用力主要决定于分子量。分子量越大,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越大,熔点沸点越来越高。 密度逐渐增大是由于其原子量逐渐增大,而单位体积中原子个数相同。 13-5你会选择哪种稀有气体作为:(a )温度最低的液体冷冻剂;(b )电离能最低 安全的放电光源;(c )最廉价的惰性气氛。 13-6用价键理论和分子轨道理论解释HeH 、HeH +、He 2+ 粒子存在的可能性。为什么氦没有双原子分子存在? 13-7 给出与下列物种具有相同结构的稀有气体化合物的化学式并指出其空间构型: (a) ICl 4- (b)IBr 2- (c)BrO 3- (d)ClF 7、 解: 4XeF 平面四边形 2XeF 直线形 3XeO 三角锥 XeO 直线形 13-8用 VSEPR 理论判断XeF 2 、XeF 4、XeF 6、XeOF 4及ClF 3的空间构型。 8、解: 2XeF 直线形 4XeF 平面四边形 6XeF 八面体 4XeOF 四方锥 4ClF 三角锥 13-9用化学方程式表达下列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包括反应条件): (a) XeF 2 (b) XeF 6 (c) XeO 3 9、解: )()()(21.0,4002g XeF g F g Xe MPa C ????→?+? )()(3)(66,3002g XeF g F g Xe MPa C ????→?+? HF XeO O H XeF 63326+=+

无机化学总结笔记

《无机化学》各章小结 第一章绪论 平衡理论:四大平衡 理论部分原子结构1.无机化学结构理论:,分子结构, 晶体结构 元素化合物 2.基本概念:体系,环境,焓变,热化学方程式,标准态 古代化学 3.化学发展史:近代化学 现代化学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1.化学反应速率 υ=Δc(A)Δt 2.质量作用定律 元反应aA + Bb Yy + Zz υ = k c (A) c (B) a b 3.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温度, 浓度, 催化剂, 其它. 温度是影响反应速率的重要因素之一。温度升高会加速反应的进行;温度降低又会减慢反应的进行。 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是增加反应物浓度或减少生成物浓度,都会影响反应速率。 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 其他因素,如相接触面等。在非均匀系统中进行的反应,如固体和液体,固体和气体或液体和气体的反应等,除了上述的几种因素外,还与反应物的接触面的大小和接触机会有关。超声波、紫外线、激光和高能射线等会对某些反应的速率产生影响 4.化学反应理论: 碰撞理论, 过渡态理论 碰撞理论有两个要点:恰当取向,足够的能量。 过渡态理论主要应用于有机化学。

5.化学平衡: 标准平衡常数, 多重平衡规则, 化学平衡移动及其影响因素 (1)平衡常数为一可逆反应的特征常数,是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进行程度的标度。对同类反应而言,K值越大,反应朝正向进行的程度越大,反应进行的越完全 (2)书写和应用平衡常数须注意以下几点 a. 写入平衡常数表达式中各物质的浓度或分压,必须是在系统达到平衡状态时相应的值。生成物为分子项,反应物为分母项,式中各物质浓度或分压的指数,就是反应方程式中相应的化学计量数。气体只可以用分压表示,而不能用浓度表示,这与气体规定的标准状态有关。 b.平衡常数表达式必须与计量方程式相对应,同一化学反应以不同计量方程 式表示时,平衡常数表达式不同,其数值也不同。 c.反应式中若有纯故态、纯液态,他们的浓度在平衡常数表达式中不必列出。在稀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如反应有水参加,由于作用掉的水分子数与总的水分子数相比微不足道,故水的浓度可视为常数,合并入平衡常数,不必出现在平衡关系式中。 由于化学反应平衡常数随温度而改变,使用是须注意相应的温度 (3)平衡移动原理如以某种形式改变一个平衡系统的条件(如浓度、压力、温度),平衡就会向着减弱这个改变的方向移动。 a 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小生成物的浓度,平衡向右移动,减小反应物的浓度或增大生成物的浓度,平衡逆向移动。 b 压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压力变化只对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有变化的反应平衡系统有影响 在恒温下增大压力,平衡向气体分子数减少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力,平衡向气体分子数的方向移动 c 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温度变化时,主要改变了平衡常数,从而导致平衡的移动。 对于放热反应,升高温度,会使平衡常数变小。此时,反应商大于平衡常数,平衡将向左移动。反之,对于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增大。此时,反应商小于平衡常数,平衡将向右移动。 d 催化剂能够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