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 第十七章
第17章碱金属、碱土金属_无机化学

(2) IIA盐类难溶居多,常见盐类除氯化物、硝酸
盐外, 其他难溶,如MCO3、MC2O4、M3(PO4)2、 MSO4、 MCrO4
(3) 离子型盐类溶解度的定性判断标准
巴素洛规则:阴阳离子电荷绝对值相同, 阴阳离子半径 较为接近则难溶,否则,易溶。
对应阳离子的半径小极化力较大,在水溶液中极 易同水分子结合形成水合离子,这种强烈的倾向能释 放出较大的水合能,总效应超过了需要激发时需补偿 的较高电离能和升华热等能量变化,使锂在水溶液中 的还原能力大大提高,电极电势显著下降;
17 - 2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单质
一、物理性质
IA
IIA
这些金属单质都具有银白色
第 17 章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
17 - 1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通性 17 - 2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单质 17 - 3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化合物 17 - 4 离子晶体盐类的溶解性
17 - 1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通性
金属性强; 多形成离子键 Li, Be共价倾向显著
+1
+2
ns1
ns2
锂的特殊性:
钾的沸点(766 ºC)比钠的(890 ºC)低,当反应体系的温 度控制在两沸点之间,使金属钾变成气态,金属钠和KCl 、NaCl 仍保持在液态,钾由液态变成气态,熵值大为增 加,反应的 TΔrSm 项变大,有利于ΔrGm变成负值使反应 向右进行。
同时,钾为蒸气状态,设法使其不断离开反应体系,
让体系中其分压始终保持在较小的数值,有利于反应向右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都有很强的还原性,与许多非金 属属单质直接反应生成离子型化合物。在绝大多数化合物 中,它们以阳离子形式存在。
无机化学 氢和氢化物 PPT课件

有的在水中发生酸式解离,如 HCl 完全解离,而 H2S 部分解离。
有的显碱性,如 NH3; 有的与水反应,如 SiH4 , B2H6; 有的与水基本没有作用,如 CH4。
过渡金属与氢形成金属型氢 化物。
它不仅保持金属晶体的形貌, 而且其中金属原子的排列也与金 属单质中一样。
原子之间的空隙被氢原子占 有,很容易形成非整比化合物。
稀有气体主要从液化空气中 获得,其中氦的重要来源是天然 气。
氡是镭等放射性元素蜕变的 产物,在自然界中痕量存在。
温下,氢气无色,无味, 无臭,在水中溶解度很小。
分子间色散力很小, 难于 液化,沸点 -253℃。
H2 和 O2 的混合物在常温下点 燃会发生爆炸反应。
如 LuH2.2,ZrH1.75,VH0.56 均已制得。
倒是整比的过渡金属氢化物,如 MH1,MH2,MH3 等尚未制得。
但是由于金属锌中有时含有砷 化物、磷化物等杂质,致使制得的 H2 不纯。
单质硅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也可以制得 H2
Si + 2 NaOH + H2O —— Na2SiO3 + 2 H2
由于碱较盐酸便于携带,且 反应温度不高,因此这种方法适 于野外操作的需要。
电解水制取的 H2 较纯。
工业生产中, H2 主要有 三种来源:
此法制得的氢化铍不纯。
MgH2 也曾利用 LiAlH4 还原 镁的化合物制得,现在工业上已开 始用单质直接合成。
具体做法是: 将金属镁置于 380 400℃ 的 高温球磨机中直接氢化,以确保镁 的新鲜表面和反应温度,产品纯度 可达 97%。
离子型氢化物反应活性的差别 很大,例如与水的作用,
(1) 水煤气 (2) 甲烷的转化 (3) 高温下水蒸气与碳 化钙反应
高中《无机化学》第十六至十八章测试题及答案

高中《无机化学》第十六至十八章测试题及答案(d区元素、f区元素)(总9页)-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高中《无机化学》第十六至十八章测试题及答案(d区元素、f区元素)第十六章 d区元素(一)一、填空题1、在所有过渡元素中,熔点最高的金属是 W ,熔点最低的是 Hg ,硬度最大的是 Cr ,密度最大的是 Os ,导电性最好的是 Ag ,耐海水腐蚀的是Ti 。
2、分别写出下列离子的颜色:[Fe(H2O)6]2+淡绿色,FeO42-紫色,[FeCl4]-黄色,[Fe(H2O)6]3+淡紫色,[Ti(H2O)6]3+紫色,VO43-淡黄色,[Co(H2O)6]2+粉红色,[Mn(H2O)6]2+粉红色,[Ni(H2O)6]2+绿色。
3、CrCl3溶液与氨水反应生成灰绿色的 Cr(OH)3沉淀该产物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亮绿色的 Cr(OH)4-。
4、锰在自然界主要以软锰矿的形式存在,在强氧化剂(如KClO3)作用下碱熔时只能得到 +6 价锰的化合物,而得不到高锰酸盐,这是因为后者在碱中和受热均分解。
5、K2Cr2O7(s)与浓H2SO4反应生成的氧化物为 CrO3,它为橙红色,遇酒精立即着火,生成铬的一种绿色氧化物,其化学式为 Cr2O3。
KMnO4(s)与浓H2SO4作用生成的氧化物为 Mn2O7;MnO2与浓H2SO4反应生成的气体是O2。
6、高锰酸钾是强氧化剂,它在酸性溶液中与H2O2反应的主要产物是 O2和 Mn2+,它在中性或弱碱性溶液中与Na2SO3反应的主要产物为 SO42-和MnO2。
7、在强碱性条件下,KMnO4溶液与MnO2反应生成绿色的 K2MnO4;在该产物中加入硫酸后生成紫色的 KMnO4和褐色的 MnO2。
8、三氯化铁蒸气中含有的聚合分子化学式为 Fe2Cl6,其结构与金属 Al 的氯化物相似。
FeCl3能溶于有机溶剂。
9、既可用于鉴定Fe3+,又可用于鉴定Co2+的试剂是 KCNS ,当Fe3+存在时,能干扰Co2+的鉴定,可加入 NaF 因生成 FeF63-而将Fe3+掩蔽起来,消除对Co2+鉴定的干扰。
无机化学 第17章 氮族元素

第十七章节氮族元素1.利用化学平衡理论分析解释Na 3PO 4、Na 2HPO 4和NaH 2PO 4水溶液的酸碱性。
解:因为在Na 3PO 4溶液存在如下平衡3-4PO + H 2OH 2-4PO + OH - 2b1105.1K -Θ⨯= 所以,溶液因3-4PO 的强烈水解而呈碱性(pH > 7)。
在Na 2HPO 4溶液中既存在H 2-4PO 的水解,又存在着H 2-4PO 的解离O H HPO 224+-7b242101.6K OH PO H -Θ--⨯=+ OH HPO 224+-13a3334104.4K O H PO -Θ+-⨯=+ ΘΘ>a3b2K K ,所以溶液显碱性(pH > 7);同样,在-42PO H 溶液中也存在着如下平衡:O H PO H 242+-8a2324106.3K O H HPO -Θ+-⨯=+ OH PO H 242+-12a -43101.3K OH PO H 3-Θ⨯=+ 因ΘΘ>3a a2K K ,溶液显酸性(pH < 7)。
所以,三种溶液的pH 大小为:Na 3PO 4> Na 2HPO 4> NaH 2PO 42.写出下列盐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NH 4Cl (NH 4)2SO 4 (NH 4)2Cr 2O 7 KNO 3 Cu(NO 3)2 AgNO 3 解:NH 4Cl△ NH 3↑+ HCl ↑ (遇冷又结合成NH 4Cl) (NH 4)2SO 4△NH 3↑+ NH 4H SO 4 (NH 4)2Cr 2O 7 △N 2↑ + Cr 2O 3 + 4H 2O 2KNO 3 △2KNO 2 + O 2↑2Cu(NO 3)2 △2 CuO + 4NO 2↑ + O 2↑ 2AgNO 3△2Ag+ 2NO 2↑+ O 2↑3.在实验室中,怎样配制SbCl 3、Bi(NO 3)3溶液,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解:为了抑制SbCl 3、Bi(NO 3)3在水溶液中的水解,配制SbCl 3、Bi(NO 3)3溶液时必须将SbCl 3、Bi(NO 3)3溶解在相应的强酸中。
大学无机化学第十七章试题及答案解析

⼤学⽆机化学第⼗七章试题及答案解析第⼗⼋章氢稀有⽓体总体⽬标:1.掌握氢及氢化物的性质和化学性质2.了解稀有⽓体单质的性质及⽤途3.了解稀有⽓体化合物的性质和结构特点各节⽬标:第⼀节氢1.掌握氢的三种成键⽅式2.掌握氢的性质、实验室和⼯业制法及⽤途3.了解离⼦型氢化物、分⼦型氢化物和⾦属性氢化物的主要性质第⼆节稀有⽓体1.了解稀有⽓体的性质和⽤途2.了解稀有⽓体化合物的空间构型习题⼀选择题1.稀有⽓体不易液化是因为()A.它们的原⼦半径⼤B.它们不是偶极分⼦C.它们仅仅存在较⼩的⾊散⼒⽽使之凝聚D.它们价电⼦层已充满2.⽤VSEPR 理论判断,中⼼原⼦价电⼦层中的电⼦对数为3的是()A .PF 3 B.NH 3 C.-34PO D.-3NO3.⽤价电⼦对互斥理论判断,中⼼原⼦周围的电⼦对数为3的是()(吴成鉴《⽆机化学学习指导》)A.SCl2B.SO3 C .XeF4 D. PF54.⽤价电⼦对互斥理论判断,中⼼原⼦价电⼦层中的电⼦对数为6的是()A.SO2B. SF6C. 3AsO D. BF345. XeF2的空间构型是()A.三⾓双锥C. T形D.直线型6.下列稀有⽓体的沸点最⾼的是()(吴成鉴《⽆机化学学习指导》)A.氪B.氡C.氦D.氙7.能与氢形成离⼦型氢化物的是()(吴成鉴《⽆机化学学习指导》)A.活泼的⾮⾦属B.⼤多数元素C.不活泼⾦属D.碱⾦属与碱⼟⾦属8.稀有⽓体原名惰性⽓体,这是因为()A.它们完全不与其它单质或化合物发⽣化学反应B.它们的原⼦结构很稳定,电离势很⼤,电⼦亲合势很⼩,不易发⽣化学反应C.它们的价电⼦已全部成对D.它们的原⼦半径⼤9.下列各对元素中,化学性质最相似的是()(吉林⼤学《⽆机化学例题与习题》)A.Be 与MgB.Mg与Al C Li与Be D.Be与Al10.下列元素中,第⼀电离能最⼩的是()(吉林⼤学《⽆机化学例题与习题》)A.LiB.BeC. NaD.Mg11.下列化合物中,在⽔中的溶解度最⼩的是()(吉林⼤学《⽆机化学例题与习题》)A.NaFB.KFC.CaF2D.BaF212.下列氢化物中,最稳定的是()(吉林⼤学《⽆机化学例题与习题》)A.LiHB.NaHC.KH13.下列化合物中,键能最⼤的是()(吉林⼤学《⽆机化学例题与习题》)A.HBrB.NH3C.H2D.KH14.合成出来的第⼀个稀有⽓体化合物是()(吉林⼤学《⽆机化学例题与习题》)A.XeF2B.XeF4C.XeF6D.Xe[PtF6]15.下列化合物中,具有顺磁性的是()(吉林⼤学《⽆机化学例题与习题》)A.Na2O2B.SrOC.KO2D.BaO216.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连理⼯⼤学《⽆机化学习题详解》)A.氢原⼦可获得⼀个电⼦形成含H-的离⼦型化合物。
无机化学第17章氮族元素

无机化学第17章氮族元素第17章是关于氮族元素的无机化学知识。
氮族元素是元素周期表中第15族的元素,包括氮(N)、磷(P)、砷(As)、锑(Sb)和铋(Bi)。
这些元素在化学中具有许多重要的性质和应用。
在本章中,我们将讨论氮族元素的化学性质、反应、化合物以及它们在生物体系中的重要性。
首先,我们将介绍氮族元素的一些共同性质。
氮族元素的原子半径逐渐增加,而电负性逐渐降低。
氮族元素的价壳层电子配置为ns2np3,其中n代表价壳层的主量子数。
氮族元素通常形成3价阳离子(如NH4+),5价阴离子(如NO3-)和3价中性化合物(如NH3)。
从氮到铋,这种趋势是明显的。
此外,氮族元素的氧化态范围很广,从-3到+5都有。
这种多样性使得氮族元素在化学反应中能够发挥多种不同的角色。
氮族元素最重要的元素之一是氮。
氮气(N2)是地球大气中占据最大比例的气体成分之一、氮气在室温和常压下是稳定的,但它可以通过高温和高压的条件下与氢气反应,形成氨气(NH3)。
氨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学物质,在肥料、农药和化肥生产中应用广泛。
此外,氨气也是合成其他化学品(如硝酸和尿素)的重要原料。
尤其是,氨气还可以和各种酸反应,形成盐。
这些氨盐可以通过酸碱反应来制备氨化合物,例如铵盐(如氨铵硝酸盐)和亚硝酸(如亚硝基氨)。
亚硝酸是氮族元素的另外一个重要化合物,在食品加工和防腐剂中有广泛应用。
另一个重要的氮族元素是磷。
磷在生物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在DNA和RNA的结构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磷也是肥料和家庭清洁剂中的重要成分。
磷的化合物也可以通过与氧气的反应制备。
磷酸盐(如三钠磷酸盐)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个重要矿物。
此外,砷是氮族元素中的另一个重要元素。
砷化氢(AsH3)是砷的重要化合物之一,它是一种无色、有毒的气体。
砷酸盐在过去被广泛应用,但由于砷的毒性,它们现在被禁止在许多国家使用。
锑和铋是氮族元素中较重的元素,它们在化学上与轻量级元素相似。
锑的最常见氧化态是+3,而铋的最常见氧化态是+3和+5、锑和铋的化合物在电子和光学领域有许多应用。
无机化学第五版十六章十七章答案

第十六章 思考题(部分,仅供参考)P603-思考题7.铬(Ⅵ)的化合物(1)氧化物和含氧酸浓H 2SO 4作用于饱和的K 2Cr 2O 7溶液,可析出铬(Ⅵ)的氧化物——三氧化铬CrO 3:K 2Cr 2O 7+H 2SO 4(浓) 2CrO 3↓+K 2SO 4+H 2OCrO 3(铬酐)是暗红色针状晶体,氧化性极强。
(2)铬酸和重铬酸的酸性H 2Cr 2O 4和H 2Cr 2O 7都是强酸,但后者酸性更强些。
铬酸盐和重铬酸盐CrO 42-和Cr 2O 72-在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2CrO 42- + 2H + 2HCrO 4- Cr 2O 72- + H 2O (黄色) (橙红色)在碱性或中性溶液中主要以黄色的CrO 42-存在;在pH <2的溶液中,主要以Cr 2O 72- (橙红色)形式存在。
(3)重铬酸及其盐的氧化性在碱性介质中,铬(Ⅵ)的氧化能力很差。
在酸性介质中是较强的氧化剂,即使在冷的溶液中,Cr 2O 72-也能把S 2-、SO 32-和I -等物质氧化,例如:Cr 2O 72- + 3H 2S + 8H + 2Cr 3+ + 3S ↓+ 7H 2OCr 2O 72- + 6Cl - + 14H + Δ 2Cr 3+ + 3Cl 2↑+ 7H 2O固体重铬酸铵(NH 4)2Cr 2O 7在加热的情况下,也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NH 4)2Cr 2O 7 Δ Cr 2O 3 + N 2 + 4H 2O实验室常利用这一反应来制取Cr 2O 3。
(4)铬酸盐和重铬酸盐的溶解性一些铬酸盐的溶解度要比重铬酸盐为小。
当向铬酸盐溶液中加入Ba 2+、Pb 2+、Ag +时,可形成难溶于水的BaCrO 4(柠檬黄色)、PbCrO 4(黄色)、Ag 2CrO 4(砖红色)沉淀。
4Ag + + Cr 2O 72- + H 2O 2Ag 2CrO 4↓+ 2H +氧化数为+3和+6的铬在酸碱介质中的相互转化关系可总结如下:H-Cr(OH)442-CrCr 2O 72-H-OH -+,氧化剂铬(Ⅲ)和铬(Ⅵ)的鉴定在Cr 2O 72-的溶液中加入H 2O 2,可生成蓝色的过氧化铬CrO 5或写成CrO(O 2)2。
无机化学实验数据误差处理方法

0.32554→ (4位) 0.3255 位 0.36236 →(4位)0.3624 ( 位 10.2150 → (4位) 10.22 位 150.65 → (4位) 150.6 位 75.5 → (2位) 76 位 16.0851 → (4位) 16.09 位
三、有效数字的运算法则
1.加减法:以小数点后位数最少的数为准(即以 加减法:以小数点后位数最少的数为准( 绝对误差最大的数为准) 绝对误差最大的数为准) 例: 50.1 + 1.45 + 0.5812 = ? 52.1 δ ±0.1 ±0.01 ±0.0001
第十七章 误差及分析数据的处理 第一节
• • • •
概述
误差客观存在 定量分析数据的归纳和取舍(有效数字) 计算误差,评估和表达结果的可靠性和精密度 了解原因和规律,减小误差,测量结果→ 了解原因和规律,减小误差,测量结果→真值
第二节
测量误差
一、误差分类及产生原因 二、误差的表示方法 三、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一、误差分类及产生原因 (一)系统误差及其产生原因 (二)偶然误差及其产生原因
系统误差(可定误差) (一)系统误差(可定误差):
由可定原因产生 1.特点:具单向性(大小、正负一定 ) 可消除(原因固定) 重复测定重复出现 2.分类: (1)按来源分 a.方法误差:方法不恰当产生 b.仪器与试剂误差:仪器不精确和试剂中含被测 组分或不纯组分产生 c.操作误差: 操作方法不当引起 (2)按数值变化规律分 a.恒定误差 b.比值误差
(二)精密度与偏差
1.精密度:平行测量的各测量值间的相互接近程度 精密度:平行测量的各测量值间的相互接近程度 2.偏差: (1)绝对偏差 :单次测量值与平均值之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u Cl2 只能在加热条件下进行
活泼性:Cu>Ag>Au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6
•与酸作用 ①Cu,Ag,Au不能置换稀酸中的H+(还原性差);
②生成难溶物或配合物,使单质还原能力增强;
2Ag H 2 S Ag 2 S(s) H 2 (g) 2Ag 2H 4I 2AgI -2 H 2 (g) 2Cu 2H 4CS(NH 2 ) 2 2Cu[CS(NH 2 ) 2 ] H 2 (g) 2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14
CuSO 4 5H 2 O 也是配合物 [Cu(H 2 O) 4 ]SO 4 H 2 O
CuSO 4 5H 2 O CuSO 4 3H 2 O CuSO 4 H 2 O CuSO 4
258 C 102 C 113 C
3 2 2
无 机 化 学 教 案
300C 2Ag 1 O Ag 2O 2 2 1 hν AgX Ag X 2 (X Cl, Br, I) 首页 上一页 末页 2 下一页
17
•颜色 AgCl AgBr AgI Ag2O Ag2CrO4 Ag2S 白 浅黄 黄 褐 砖红 黑
2 ③ 4Ag Cr2 O7- H 2O 2Ag 2CrO 4 (s) 2H
Ag2CrO4 4NH3 2Ag(NH ) CrO
2 ④ 2Ag S2O3- (少量) Ag2S2O3 (s,白)
3 2
24
无 机 化 学 教 案
H 2O Ag2S(s, 黑)
无 机 化 学 教 案
对[Cu(H2O)4]SO4· 2O结构的解释有两种 H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15
2.银和金的化合物
几种银和金的常见化合物
氧化银 颜色和状态 密度(g/cm-2 ) 熔点/℃ 受热时的变 化 暗棕色粉末 7.52 300℃以上即 分解为 Ag 和 O2 0.002~0.005 (20℃),微溶 于水,呈碱 性,易溶于 HNO3 和 NH3 水 中 硝酸银 无色菱形片 状晶体 4.355 208.5, 强热时 分解,混有机 物时见光变 黑 硫酸银 白色晶体 5.40 660,1085℃ 时分解为 Ag,SO2 和 O2 三氯化金 深红色吸水性固 体 2.44 196 溶于少量水中呈 红棕色, 在大量水 中呈红黄色, 易溶 于醇、 醚中, 在酸 性溶液中稳定, 中 性溶液中则析出 Au
氧化态 化合物 +2 氧化铜 CuO 棕黑色粉末 6.32~6.43 1148 1000℃时分 解为,加热 时能被 H2、 CO 还原为 Cu2O 或 Cu +2 硫酸铜 CuSO4 · 2O 5H 蓝色晶体 2.29 260℃以上变 为无水白色 CuSO4 粉 末,653℃以 上分解为 CuO 和 SO3 +2 硝酸铜 Cu(NO3)2· 3H2O 蓝色晶体 2.05 114.5℃熔 化,强热时 分解为碱式 盐。后变为。 用和乙醇溶 液浸湿的 纸,干后可 自燃 137.8(0℃)在 湿空气中易 潮解,能溶 于乙醇 +2 氯化铜 CuCl2·2H2O +1 氯化亚铜 CuCl
无 机 化 学 教 案
颜色和状态 密度(g/cm-2) 熔点/℃ 受热时的情 况
溶解度 (g/100gH2O) (无水盐)
首页
几乎不溶于 水(2.3×10--3 3 %),易溶于 氨水
20.7,无水 CuSO4 易吸 水
上一页
绿色晶体 白色四面体晶体 2.50 3.53~3.68 在 140~150 425℃熔化约 1000 ℃时在干燥 ℃沸腾 的 HCl 气流 中加热可得 无水 CuCl2,呈黄 褐色,比重 为 3.05 77.0,能溶 1.5(25℃) ,难 于乙醚和丙 溶于水。在空气 醇中,易溶 中吸湿后变绿, 于甲醇和乙 溶于氨水 醇中 末页 10 下一页
无 机 化 学 教 案
碱式碳酸铜 Au,Ag不与O2发生反应, 当有沉淀剂或配合剂存在时,可反应。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4
M Cu, Ag, Au
4M O2 2H2O 8CN 4[M(CN) ] 4OH 2
4Cu O 2 2H2O 8NH3 4[Cu(NH3 ) 2 ] (无色) 4OH
Ag 2S2O (过量) [Ag(S2O3 )2 ]
2 3
3-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25
鉴定S2O32-:
Ag 2S2 O3 (s,白) H 2 O
H 2SO 4 Ag 2S(s, 黑)
无 机 化 学 教 案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26
5.Ag+序
HCl AgCl Ag
无 机 化 学 教 案 •特征颜色:Cu(紫红),Ag(白),Au(黄) •熔点、沸点较其它过渡金属低 •导电性、导热性好. •延展性好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3
3.化学性质 •与O2作用
2Cu O2 2CuO(黑)
2Cu O 2 H 2O CO 2 Cu 2 (OH)2 CO3 (绿)
无 机 化 学 教 案
硫脲
HCl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7
③ Cu,Ag,Au可溶于氧化性酸。
Cu 4HNO3 (浓) Cu(NO 3 ) 2 2NO2 2H 2O
Ag 2HNO3 (浓) AgNO3 NO2 H2O
无 机 2Ag 2H2SO 4 (浓) Ag2SO 4 (s) SO 2 2H2O 化 学 Au 4HCl(浓) HNO3 (浓) 教 H[AuCl4 ] NO(g) 2H 2 O 案
浅蓝 深蓝
2[Cu(OH) 4 ] C 6 H12 O 6
2
无 机 化 学 教 案
Cu 2 O(s) C 6 H12 O 7 2H 2 O 4OH
检验糖尿病:红色为有病,蓝色没有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13
Cu
2
NH3 (适量)
NH3 (过量) 2 Cu2 (OH)2 SO4 (s) Cu(NH3 ) 4
浅蓝 深蓝
Cu
) 2 P2 O (适量
47
Cu2 P2 O7 (s)
浅蓝
4 P2 O7- (过量)
Cu(P2 O )
蓝
6 7 2
无 机 Cu 2 4Cl (浓) CuCl 2- (黄) (β 4 10 -4.6 ) 4 化 H2O 2 学 Cu(H 2 O) 6 教 案
第十七章
d区元素(二)
§17.1 铜族元素
§17.2 锌族元素
§17.1 铜族元素
17.1.1 17.1.2 17.1.3
铜族元素的单质 铜族元素的化合物 水溶液中铜族元素的 离子及反应
17.1.1
1.存在
铜族元素的单质
单质:Cu,Ag,Au 矿物:孔雀石:Cu2(OH)2CO3 辉银矿:Ag2S 碲金矿:AuTe2 2.物理性质
Cu 2 O H 2SO 4 CuSO 4 Cu H 2 O
无 机 化 学 教 案 Cu2+ 0.161V Cu+ 0.52V Cu
(右)>E (左),Cu+易歧化,不稳定。 E
2Cu+
首页
Cu2++Cu , K =1.0×106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21
•有配合剂、沉淀剂存在时Cu(I)稳定性提高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Cu 2H2SO 4 (浓) CuSO 4 SO 2 2H2O
8
17.1.2
铜族元素的化合物
1.铜的化合物 难溶物:
CuCl CuBr CuI CuSCN CuCN Cu2S
无 机 化 学 教 案
Ksp 大
小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9
几种常见的铜的化合物:
11
Cu(I)与氨水可发生配位反应
形成Cu(NH3)2+,但不稳定,易被空气 氧化而非歧化。
Cu(NH )
无 机 化 学 教 案
首页
2 3 4
0.013V
Cu(NH )
3 2
-0.128V
Cu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12
Cu(II)的配合物多为4配位
Cu
2
OH (适量)
OH (过量,浓) 2 Cu(OH)2 (s) Cu(OH)4
Cu 2 O 2HCl 2CuCl(s) H 2 O
Cu2+ 无 机 化 学 教 案
0.859V
CuI - 0.185V Cu
CuCl2 0.232V
Cu2+ 0.447V
Cu2+
0.561V
Cu
CuCl
0.013V
0.117V
Cu
-0.128V
Cu(NH3)42+
首页
Cu(NH3)2+
O2 无 机 化 学 教 案
[Cu(NH 3 ) 4 ]2 (蓝)
所以不可用铜器盛氨水。
2Ag 2H 2S O 2 2Ag 2S 2H 2 O
银器年久变黑。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5
•与X2作用
Cu Cl2 常温下反应
Ag Cl2 常温下反应较慢
Ag2O 4NH3 H2O 2Ag(NH ) 2O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