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古诗词赏析专项 训练题
三年级语文诗词鉴赏试题

D.绝
7.下列诗句中,哪一句是王之涣的诗?
A.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B.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C.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
D.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8.下列哪个字用来形容心情悲伤?
A.哀
B.伤
C.悲
D.痛
9.下列诗句中,描述秋天景色的是:
A.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B.枯藤老树昏鸦
4.《赋得古原草送别》一诗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的“离离”是形容草地的样子。()
5.《望庐山瀑布》一诗中,“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飞流”是形容瀑布的声音。()
##三、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
1.《登鹳雀楼》一诗的作者是______。
2.《静夜思》一诗的作者是______。
3.《望庐山瀑布》一诗的作者是______。
-考点:学生需要能够识别并理解诗人通过形象描写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难点:学生可能难以从抽象的诗句中想象出具体的意象。
##三、诗词的主题和情感
-考点:学生需要分析诗词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难点:学生可能难以深入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复杂情感。
##四、诗词的文化背景
-考点:学生需要了解诗词背后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语境。
2.《静夜思》一诗的主题是思乡,诗人通过对静夜中月光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意境宁静,以月光作为情感的载体,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乡愁。
3.《望庐山瀑布》一诗的主题是自然景观的赞美,诗人通过对庐山瀑布的描绘,表达了对大自然力量的敬畏之情。意境雄伟,以瀑布的壮观形象激发人们对自然美的赞叹。
4.《春晓》一诗的主题是对春天的赞美,诗人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和生机勃勃的景象。意境清新,以春天的生机引发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三年级语文诗词欣赏练习题及

三年级语文诗词欣赏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首先,这篇文章是关于三年级语文诗词欣赏练习题及答案解析的。
为了准确满足题目,我们将采用练习题和答案解析的形式来呈现文章。
每道题目后面都会有相应的解析供读者参考。
文章排版整洁美观,语句通顺,全文流畅。
以下是文章的正文:练习题一:《静夜思》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作品,请根据诗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问题1:这首诗的作者是谁?答案解析:这首诗的作者是李白。
问题2: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答案解析:这首诗的主题是思乡之情。
练习题二:下面是一首幼儿园常学的诗歌,请填写相应的诗句,补全这首诗。
春天来了,花开满园。
小鸟在唱歌,_____在笑脸。
问题1:请填写划线词的对应诗句。
答案解析:太阳问题2: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答案解析:这首诗的主题是欢乐的春天。
练习题三:下面是一首古诗,请根据诗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问题1:这首诗的作者是谁?答案解析:这首诗的作者是王之涣。
问题2: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答案解析:这首诗的主题是追求进步和超越。
练习题四:请补全下面这首现代诗的题目:_____——诗人:海子是谁赤裸着上山,插上红旗?问题1:请填写划线词的对应诗句。
答案解析:我的祖国问题2: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答案解析:这首诗的主题是爱国主义和为国家努力奋斗的精神。
练习题五:请补全下面这首古诗的题目:______——诗人:杜牧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问题1:请填写划线词的对应诗句。
答案解析:秋思问题2: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答案解析:这首诗的主题是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通过以上练习题及答案解析,希望能够帮助三年级的同学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诗词,培养对于语文的兴趣和爱好。
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希望大家能够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诗词素养。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古诗鉴赏专项训练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古诗鉴赏专项训练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诗的前两句选用哪些景物描画春天的美景?2.“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中的动词用得特别巧妙,谈谈你的理解。
(2分)惠崇春江晚景苏轼①竹外桃花三两枝,②春江水暖鸭先知。
③蒌蒿满地芦芽短,④正是河豚欲上时。
1.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歌的第句主要咏画面景物,第句则写由画面景物引发的联想。
2. 从物候角度看,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时令的景物?诗中哪些意象能够表明这一时令特征?(列举两例)三衢道中曾几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1.此诗写的是什么季节?从哪些意象可以推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试从景与情的关系角度对此诗作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忆江南【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1.该诗的作者是唐朝的白居易,以下哪首诗也是白居易的?A.《赋得古原草离别》B.《登鹳雀楼》C.《静夜思》2.“能不忆江南?”是()。
A.设问句B.反问句C.陈述句3.从哪一句能看出诗人来过江南?( )A.日出江花红胜火B.风景旧曾谙C.江南好4.这首词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除夕【唐】来鹄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全册古诗词解读及练习试题汇总

1所见【清】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作者简介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散文家。
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
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乾隆四年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有政绩,四十岁即告归。
在江宁小仓山下筑筑随园,吟咏其中。
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
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
注释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振:振荡;回荡。
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林樾(y uè):指道旁成荫的树。
欲:想要。
捕:捉。
鸣:叫。
立:站立。
译文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树林里回荡。
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于是马上停止唱歌,静悄悄地站立在树旁。
古诗赏析这首诗的第一句平平而起,不着痕迹。
第二句调子突然高昂,旋律突然加快,从而形成一个高潮。
一二句描写了小牧童的天真活泼、悠然自得的可爱模样和他的愉快心情,“骑”字直接写出了牧童的姿势,“振”字则间接点出他的心情。
通过“骑”和“振”两个动词,把牧童那种悠闲自在、无忧无虑的心情和盘托了出来。
他几乎完全陶醉在大自然的美景之中,简直不知道世间还有“忧愁”二字。
正因为心中欢乐,才不禁引吭高歌,甚至于遏行云,“振林樾”。
三四句仍然是继续描写神态。
第三句是过渡,是作势。
写牧童的心理活动,交代了他“闭口立”的原因,也是全诗的转折点。
第四句,急转直下,如千尺悬瀑坠入深潭,戛然而止。
“忽然”一词,把这个牧童发现树上鸣蝉时的惊喜心情和机警性格栩栩如生地表现了出来。
“忽然”发生了变化:由响而静、由行而停,把小牧童闭口注目鸣蝉的瞬间神态写得韵味十足。
而“闭”和“立”两个动词,则把这个牧童天真的神态和孩子式的机智刻划得淋漓尽致。
全诗纯用白描手法,紧紧抓住小牧童一刹那间的表现,逼真地写出小牧童非常机灵的特点,让人倍觉小牧童的纯真可爱。
这是一首反映儿童生活的诗篇,诗人在诗中赞美了小牧童充满童趣的生活画面。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古诗词鉴赏重难点检测卷(含解析).doc

古诗词鉴赏重难点检测卷-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部编版课内阅读。
绝句[唐]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诗歌以______领起全篇,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
2.古诗讲究对仗。
诗句中“迟日”对“______”,“江山丽”对“_____”“泥融”“______”,“_______”对“鸳鸯”。
3.选一选。
(填序号)这首诗的首句和第二句分别从( )和( )的角度来描写春天的清新秀美。
A.视觉B.嗅觉C.听觉4.后两句诗中的“___________”字写出了燕子的繁忙和春天的生机勃勃,“_____”字写出了鸳鸯的闲适和春天的温暖。
5.根据诗中景物出现的先后顺序填空。
(填序号)这是一首描写春天的诗,诗中依次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
①江山①太阳①花草①鸳鸯①春泥①春风①燕子①沙滩6.根据意思找出相应的诗句,并写下来。
春天白天渐长,春天的到来使江山显得更加秀丽;春风送来了阵阵醉人的花草香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阅读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7.这首诗的作者是( )。
8.“独”的意思是___________,“倍”的意思是____________9.“佳节”泛指美好而欢乐的节日,在诗中指的是( ),是农历( )。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 )感情。
10.我还能写出一句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诗句:___________课内阅读,完成练习。
三衢道中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11.诗的前两句写了诗人出游的天气——______(A.小雨B.晴天),以及出游的路线——从______(A.山路B.水路)到______(A.山路B.水路)。
其中,“却”是__________的意思,表现了诗人高涨的游兴。
小学三年级古诗词赏析专项训练题

古诗词赏析专项训练题一、《江南》汉乐府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1、这是一首汉代乐府诗,乐府是汉武帝年间设置的一种掌管音乐的机构(有点像此刻的娱乐企业),负责收集民歌,曲谱,训练音乐人才(歌手)。
因此由乐府收集而流传下来的诗歌就是乐府诗了。
2、有关考题(1)《江南》题目中的“江”是指 ________________(2)汉乐府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3)诗歌经过对莲和鱼的描绘,表现了 _____________的快乐心情。
(4)“鱼戏莲叶间”这句诗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
六、《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对于作者:贺知章字季真,号四明狂客,主要善于写绝句。
此外一首《回乡偶书》也广为流传。
2、这首《咏柳》是一首咏物的诗,经过对于柳树的描绘,赞叹了春天给大地带来的勃勃活力。
3、有关考题(1)本诗中妆的意思是 _________,丝绦 ________(2)本诗中运用了 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
(3)诗人把 ______比作一把剪刀,形象,富裕美感。
又运用了_____的修辞方法。
七、《古朗月行》唐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神仙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有关考题。
(1)“又疑瑶台镜” 中的“疑”和“疑是地上霜” 的“疑”都是()的意思,这两句诗分别出自李白写的()和()(2)李白的这首小诗写得是他小时候对月亮的见解,诗人把月亮比作()和(),十分天真而可爱,语言朴素,比喻风趣。
(3)诗中()这一句借助神话传说,表现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
八、《锄禾》唐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有关考题(1)这首诗中间的名句()劝告人们要()。
(2)诗的开头描绘了骄阳当头()的辛苦,提示人们(),诗歌表达了对农民(),着名诗人范仲淹《江上渔者》中也有两句诗写出了劳感人民的饥苦,这两句诗是()(3)请谈谈你读完这首诗的感觉。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古诗词鉴赏重难点检测卷(含答案)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古诗词鉴赏重难点检测卷(含答案)古诗词鉴赏重难点检测卷-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部编版古诗清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路上行人欲断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请把古诗补充完整。
2.解释下列词语。
(1)欲:____________ (2)借问:____________3.下面加点词和古诗中“欲”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求知欲B.随心所欲C.摇摇欲坠4.这首诗写出了清明时节人们()的情景。
A.踏青时十分喜悦B.扫墓时凄凉、忧伤C.喝酒时逍遥5.诗句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了诗人凄迷纷乱的愁苦之情。
6.清明节的习俗有________________。
7.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在括号里。
(1)“清明时节雨纷纷”中的“清明”是指( )A.清澈明净B.清醒明白C.二十四节气之一(2)“路上行人欲断魂”中“断魂”是对行人的( )描写。
A.动作B.神态C.外貌8.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清明时节雨纷纷”中的“雨纷纷”既形容春雨,也形容人的情绪。
( )(2)“借问酒家何处有”是诗人杜牧向牧童打听哪里有酒家。
( )(3)“牧童遥指杏花村”中的“遥指”是摇着手指。
( )9.这首诗写出了清明时节人们()的情景。
A.踏青时十分喜悦B.扫墓时凄凉、忧伤C.喝酒时逍遥10.请不改一个字,只动一动标点,将古诗改写成一个剧本。
(清明时节。
雨纷纷。
路上。
)行人:(欲断魂)___________?牧童:(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11.请不改一个字,只动标点,将古诗改成一首词。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有牧童,_________。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期末专项复习——诗歌鉴赏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期末专项复习——诗歌鉴赏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一、诗歌鉴赏 (共24题;共244分)1. (25分) (2021五上·期中) 古诗鉴赏。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剑外①忽传收蓟北②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③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释]①剑外:指四川剑阁以南地区,当时作者正在此地。
②蓟北:泛指唐代蓟州北部地区,在今河北省东北部一带,当时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
③青春:指春天。
(1)这首诗的诗眼是“”字,“”“”“”等都是围绕它来写的。
(2)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听到的消息之后的心情,反映了诗人的思想。
(3)判断,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初闻涕泪满衣裳”一句中流泪的原因是诗人想起了往日备尝艰苦,想回家乡而不能的辛酸。
②诗歌尾联写出了诗人想象中的还乡路线,充分表达了诗人归心似箭和为平定叛乱而喜不自禁的内心。
③杜甫的这首诗被称为“生平第一-快诗",是因为诗人写这首诗只用了很短的时间,写得很快。
2. (8分)古诗阅读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这首诗的作者是代诗人。
(2)这首诗题目的意思是。
(3)这首诗写的是。
(4)这首诗告诉我们()A . 对复杂的事物,只要看到一方面,就可以推断出其他方面。
B . 对复杂的事物,应多角度观察,多方面调查了解,抓住主要的方面思考。
C .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对复杂的事物,要多方面观察,客观地把握,冷静地分析。
3. (8分)对比阅读古诗,完成练习:乡村四月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1)题目交代和,描写的是(季节)乡村的景色。
诗中描写的景物有、、。
(2)解释词语:白满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赏析专项训练题
一、《江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1、这是一首汉代乐府诗,乐府是汉武帝年间设置的一种掌管音乐的机构(有点像现在的娱乐公司),负责搜集民歌,乐谱,训练音乐人才(歌手)。
所以由乐府搜集而流传下来的诗歌就是乐府诗了。
2、相关考题
(1)《江南》题目中的“江”是指________________
(2)汉乐府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3)诗歌通过对莲和鱼的描写,表现了_____________的快乐心情。
(4)“鱼戏莲叶间”这句诗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
六、《咏柳》唐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关于作者:贺知章 字季真,号四明狂客,主要擅长写绝句。
另外一首《回乡偶书》也广为流传。
2、这首《咏柳》是一首咏物的诗,通过对于柳树的描写,赞美了春天给大地带来的勃勃生机。
3、相关考题
(1)本诗中妆的意思是_________,丝绦________
(2)本诗中运用了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
(3)诗人把______比作一把剪刀,形象,富有美感。
又运用了_____的修辞方法。
七、《古朗月行》 唐 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相关考题。
(1)“又疑瑶台镜”中的“疑”和“疑是地上霜”的“疑”都是( )的意思,这两句诗分别出自李白写的( )和( )
(2)李白的这首小诗写得是他小时候对月亮的看法,诗人把月亮比作( )和( ),十分幼稚而可爱,语言质朴,比喻有趣。
(3)诗中( )这一句借助神话传说,表现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点。
八、《锄禾》 唐 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相关考题
(1)这首诗当中的名句( )告诫人们要( )。
(2)诗的开头描写了烈日当头( )的辛苦,提醒人们( ),诗歌表达了对农民( ),著名诗人范仲淹《江上渔者》
中也有两句诗写出了劳动人民的饥苦,这两句诗是( )
(3)请说说你读完这首诗的感受。
九、《悯农》其二 唐 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相关考题
(1)《悯农》二比《悯农》一更加深刻,对农民的辛劳及悲惨命运做
了真实的描写,你有什么感想请说一说。
(2)诗中第( )句写春种,第( )句写秋收。
春华秋实概括了(
)生产粮食的( )。
“一粒粟”和“万颗子”形成鲜明对比,表现
了农民劳动( )。
十、《登鹳雀楼》 唐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作者:王之涣 字季凌。
是盛唐时期著名的诗人。
2、重点词语解释:
(1)鹳雀楼:是在现在山西省永济市西南,因为经常有一种叫鹳雀的
鸟在上面栖息而得名。
(2)依:傍着 尽:消失 穷:达到极点 更:再。
3、相关考题。
(1)前两句诗是诗人所____,短短的十个字,现在看来,也如身临其
境,如见其景,后两句是诗人所( ),要想看到最远方,就得登上
更高一层楼。
(2)( )这两句诗现在被人用来鼓励别人积极
向上、不断努力。
请你写出其他的激励人们的诗句( )
十三、《赠汪伦》 唐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
情。
相关考题。
(1)这是一首( )诗,是( )送别( )
(2)李白是我国文学史上继( )之后的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3)本诗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形象的写出了两人之间的深厚友谊。
十四、《春夜喜雨》 唐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这首诗描绘的是春夜雨景。
“好雨”同时也说出了作为一个“好人”应该具有的高尚品格。
2、相关考题。
(1)读音。
好( )雨,潜( )入夜,花重( )锦官城
(2)这首诗是描写春夜( )的,诗人按照( )雨,( )雨,( )雨的思路,赞美了( )的及时。
(3)“好雨知时节”这句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