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说发展史分析

合集下载

我国的小说发展历程

我国的小说发展历程

我国的小说发展历程我国的小说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但小说真正开始兴起并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可以追溯到明清时期。

明代是我国小说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经典作品,如施耐庵的《水浒传》、吴承恩的《西游记》、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等。

这些小说作品都以描写英雄壮举为主题,结构完整,语言生动,对后世的小说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清代对我国小说的发展起到了进一步推动的作用。

在这一时期,清宫中出现了大量的佚名小说,《红楼梦》便是其中之一。

《红楼梦》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传世的价值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清代的小说作家们开始注重描写社会生活和现实问题,对小说形式进行了创新,使小说逐渐摆脱了神话传说的束缚,更加接近于人类的生活经验。

20世纪,是我国小说发展的关键时期。

这一时期,以鲁迅为代表的一批作家才子们揭示了我国社会的黑暗面,用鲜明而真实的笔触刻画出普通百姓的生活,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鲁迅的《狂人日记》,包括《阿Q正传》等作品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面,对中国社会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小说发展经历了较为复杂的历程。

在这个时期,政治因素对小说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1950年代,政府倡导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小说主要以描写社会主义建设为主题。

60年代开始的“文化大革命”期间,小说创作受到严重限制,很少有新作品出现。

这一时期可以称之为我国小说发展的低谷。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小说逐渐恢复了活力。

作家们开始更加自由地创作,不再受到政治因素的限制。

80年代以后,我国的小说作品开始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不仅有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还有探讨人性、反思历史的文学作品。

作家们开始关注个体的心理状态和情感体验,注重写作技巧和语言表达的独立性,使小说作品更加丰富多样。

到了21世纪,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我国的小说创作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网络小说开始兴起,通过互联网的传播,成为年轻人阅读的首选。

网络小说的兴起带来了小说创作形式的多样化,同时也加强了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互动。

中国小说史略对中国小说发展的回顾与评析

中国小说史略对中国小说发展的回顾与评析

中国小说史略对中国小说发展的回顾与评析中国小说作为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创作成果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本文将回顾中国小说史的发展轨迹,并对其进行评析,以期深入理解中国小说在传统与现代中的演变与成长。

1. 先秦至隋唐时期的中国小说先秦时期的古代中国,小说创作处于起步阶段。

以《史记》、《汉书》等史书为代表的记实性文献成为主要文学形式,而类似《西游记》、“山海经”等富有神话色彩和民间传说元素的文本则奠定了小说形式的基础。

然而,由于当时文人重视正史与经典的创作思想,小说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性相对较低。

隋唐时期,以《聊斋志异》、《女儿经》等为代表的小说开始兴起。

这一时期的小说作品注重描写和塑造人物形象,反映了社会风貌和人性特点。

尽管小说的创作者多为文人,但已开始对寓言和幻想故事产生浓厚的兴趣。

2. 宋代至明清时期的中国小说宋代至明清时期,中国小说进入了一个较为繁荣的阶段。

以《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等为代表的四大名著问世,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这些作品以其丰富多样的情节、细腻的人物形象、绚丽的想象力和含蓄的情感表达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宋代的小说作品多以传奇故事为主,以其揭示社会现实、塑造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和复杂的情感表达而受到重视。

而明清时期,则以“笔记体”小说如《儒林外史》和以“话本”、“评话”为代表的文艺流派小说如《金瓶梅》、《二刻拍案惊奇》等成为主流。

这些作品以其生动活泼的故事性和风趣幽默的语言风格,更好地反映了普通百姓的生活和情感体验。

3. 近现代的中国小说发展进入近现代时期,中国小说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变革。

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以鲁迅、郁达夫等为代表的作家提出了新的文学观念和探索方式,开创了现代小说的先河。

他们倡导具有社会批判意义的写实主义,强调描写生活的真实与深刻,对社会现象进行激烈的剖析。

鲁迅的作品《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对于当时社会风貌与人性弊病进行了深刻的探讨,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脉络

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脉络

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脉络一、小说的源头——神话传说早期的神话故事就有《山海经》、《穆天子传》等。

古代社会生活不发达,神话传说反映了初民与自然的斗争,同时有着奇幻的想像和离奇的故事,塑造了许多神话人物形象,这些都成了后代小说发展的土壤和养分。

另一方面,先秦的历史散文和历史著作为魏晋的志人小说提供了艺术手法和形象基础。

如先秦的《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多是纪录人物行事的,在讲述故事、刻画人物方面多有精彩之处。

《论语》、《孟子》、《庄子》等多记录人物言论,通过语言展开故事事件、描摹人物,这种方法为《世说新语》所吸收。

二、魏晋小说——志人志怪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小说的形成时期。

从内容说,分为谈论鬼怪神魔的“志怪小说”和记录人物的逸闻趣事的“志人小说”。

魏晋时期大量产生志怪小说,著名的作品有《神异经》、张华的《博物志》、王嘉的《拾遗记》、刘义庆的《幽明录》等,其中最出名的是干宝的《搜神记》。

在艺术上,魏晋志怪小说多取材于非现实的故事题材,显示出浓重的浪漫主义色彩;在故事结构上多数粗陈梗概,也有一些结构比较完整,描写比较细致,初具短篇小说的规模,并且出现了比较鲜明的人物形象。

它对唐代的传奇影响很大。

“志人小说”出现在东汉末年的清议品评人物的社会风气基础上,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它主要记录当时士族统治阶级人物的逸闻趣事,在艺术上有较高的成就。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评价说:“记言则玄远冷峻,记行则高简瑰奇。

”三、唐人小说——唐传奇唐代小说被后人称为唐传奇,是小说成熟的标志。

从此小说正式形成自己的规模和特点,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

唐传奇的产生与社会环境有密切的联系。

随着当时城市经济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市民阶层,为了满足市民的文化需要进而产生了“市人小说”。

同时唐代科举发达,许多诗人和历史家都加入了小说创作的队伍,形成了各种文学体裁和文学形式的交互影响和融合。

唐传奇的小说作品多收录于《太平广记》,其中名篇很多,如《古镜记》《枕中记》《南柯太守记》《任氏传》《莺莺传》《霍小玉传》等。

我国的小说发展历程

我国的小说发展历程

我国的小说发展历程
中国的小说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古代的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

《封神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等作品,展现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物形象,这些作品对后来的小说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随着社会的变迁,小说题材逐渐从神话传说转向现实生活,题材更加广泛。

元代出现了《红楼梦》,这是一部刻画封建社会的巅峰之作,描绘了丰富复杂的人物形象和社会关系,被誉为中国小说的巅峰之作。

清代是中国小说发展的重要阶段,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小说家和作品。

《儒林外史》以及《聊斋志异》等作品,展现了清代社会的各个方面和人物,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到了现代,中国的小说创作经历了多次变革和发展。

五四运动时期,许多作家追求现实主义和自由主义思潮,提出了"白话
文小说"的概念。

鲁迅的作品《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成为中国白话文小说的代表作品,对后来的小说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新中国成立后,小说创作进一步丰富多元。

不同时期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小说家,他们创作的作品代表了各个时代的精神风貌和社会问题。

例如,巴金的《家》、杨绛的《洗澡》、余华的《活着》等,都是中国现代小说的杰作,深受读者喜爱。

当前,中国小说继续在不同的题材、风格和语言上进行探索和
创新。

网络文学的兴起使得小说创作形式更加多样化,吸引了更多的读者。

不过,小说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例如商业化导致内容浅薄等。

总的来说,中国的小说发展历程丰富多样,从古代传说到现代现实主义,不断探索和呈现人性、社会和自然等方面的问题,为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创新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小说的发展历程

中国小说的发展历程

中国小说的发展历程中国小说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学的起源。

古代中国的小说多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描写为特点,主要内容包括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寓言和戏曲等。

这些故事往往通过口头传统传承,并逐渐演变为文字记录。

在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中,首部记载小说的作品是《西游记》。

这部小说以四位修行者的西游之旅为主线,融入了丰富的神话和传说元素。

《西游记》不仅成为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清时期,小说在中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这一时期的小说以民间故事为主题,多以商贩、道士和武侠等社会底层人物为主角。

著名的小说作品包括《水浒传》、《红楼梦》和《金瓶梅》等。

这些作品以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人物形象而闻名,成为中国文学的瑰宝。

20世纪初,中国出现了新文化运动,小说也随之发生了变革。

一些作家开始关注现实社会和人民的命运,提出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这一时期的小说作品主要表现了社会的动荡、政治斗争和个人的奋斗。

著名的作品有鲁迅的《狂人日记》和郁达夫的《沉沦》。

1949年以后,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

小说创作受到了国家政策和政治局势的影响。

作家以歌颂社会主义建设为主题,创作了一系列宏伟叙事和英雄人物。

然而,由于一些文化大革命等政治运动的发生,小说创作受到了限制,许多知名作家被迫沉默或受到迫害。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小说的创作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一些作家开始尝试新的写作风格和题材,表达个人的心声和思想。

同时,社会问题和民生议题成为小说创作的关注点。

这些作品既表现了人民生活的苦难和挣扎,又反映了社会的进步和变革。

总的来说,中国小说的发展历程丰富多样,既包括了仙侠传奇、武侠小说和纪实文学,也包括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等不同的文学流派和思潮。

中国小说的发展不仅见证了中国社会的变革和历史的发展,也体现了作家们对于人生和社会的不懈追求与思考。

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

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

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
历史背景
古代中国小说的发展可以追溯到早期的传说和神话故事。

早期的古代小说多以口传或手抄形式流传,并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完整的文学体裁。

历史阶段
先秦时期
早期的小说作品多以神话传说、寓言故事为主,如《山海经》、《左传》等,这些作品为后来小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汉代
汉代出现了一些以历史事件为背景的小说作品,如《史记》中的历史记载对后来小说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此时出现了一些具有独特风格的小说作品,如《西游记》、《红楼梦》等,这些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唐宋元明清
在唐宋元明清等时期,古代小说经历了不断的发展和创新,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小说作品,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等,这些作品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也对后世小说创作有着深远影响。

特点和影响
古代中国小说具有丰富多样的题材和形式,既有历史题材,也有言情、武侠等多种题材,同时在文学表现手法上也有许多创新,如采用对话的形式展现故事情节等。

古代中国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结语
古代中国小说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融合了古代中国文化的精华,创造了许多不朽的经典作品,对中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当代,古代中国小说仍然具有重要的研究和欣赏价值,我们应该积极传承和发扬古代中国小说的文化遗产。

中国的小说艺术与小说发展

中国的小说艺术与小说发展

中国的小说艺术与小说发展中国的小说艺术源远流长,和中国文化的发展息息相关。

自古以来,小说一直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世界观。

本文将从小说艺术和小说发展两个方面探讨中国小说的历史脉络和特点。

一、小说艺术的起源与演变中国的小说艺术起源于古代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

早期的小说作品以口头传承为主,由于缺乏统一的书写和整理,很多流传下来的故事都以变形或者口耳相传的方式存在,直到后来才逐渐发展出书面表达的形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说逐渐成为文人士人创作的艺术形式。

宋代的《水浒传》、元代的《西游记》等作品,标志着中国小说开始进入成熟和高峰时期。

这些作品既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奇幻的情节,也融入了对社会现实的观察和批判,展示了作者们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进入明清时期,小说的种类和题材更加丰富多样。

明代的小说作品如《红楼梦》、《金瓶梅》等,以细腻的描写和复杂的人物关系著称。

清代的小说如《儒林外史》、《镜花缘》等,则更加注重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讽刺。

二、中国小说的发展特点中国小说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特点,这些特点对于塑造中国小说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起到了重要作用。

首先,中国小说注重以人为本,关注人物心理和情感变化。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他们的命运和选择引发了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就是中国小说中经典而深刻的形象。

其次,中国小说注重情节的安排和发展。

小说中的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让读者难以自拔。

这种情节的安排往往以巧妙的布局和反转,给读者带来了极大的阅读乐趣。

此外,中国小说还注重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反思。

很多经典的小说作品通过对社会问题的揭示和思考,展示了作者对人性、伦理和社会关系的深入思考。

这种社会批判和反思使得中国小说不仅仅是一种娱乐形式,更是一种富有思想性和文化内涵的艺术形式。

三、现代中国小说的发展与挑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中国小说也经历了新的发展阶段。

20世纪以来,中国的小说创作迎来了新的突破和变革。

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与演变

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与演变

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与演变古代中国文学中的小说是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和丰富的演变。

本文将从中国古代小说的起源、发展阶段和经典作品三个方面来探讨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与演变。

一、起源中国古代小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代,当时的小说主要以说话艺术为主,通过口头传承的方式流传于民间。

这些早期的小说作品以历史传说、神话故事和传统民间故事为素材,形成了最初的小说风格。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说开始与戏曲和文言文体裁结合,逐渐形成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文学技巧。

这使得古代小说有了更广泛的传播途径,也为后来的小说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发展阶段1. 隋唐时期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重要阶段,当时的小说主要以民间流传的故事为基础,结合了戏曲和文学的特点。

在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小说,如《梁公乘》、《杨家将》等。

2. 宋代宋代是古代中国小说发展的巅峰时期,出现了许多经典的小说作品。

这时的小说不再局限于民间故事,开始有了更深入的情节和更复杂的人物形象。

著名的小说作品有《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等,这些作品至今仍被广大读者喜爱。

3. 元明清时期元明清时期,小说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这个时期的小说重视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情节的铺陈,强调写实和艺术的结合。

著名的小说作品有《聊斋志异》、《金瓶梅》等,这些作品描绘了丰富的社会生活和人性的缺陷,具有强烈的现实和批判意义。

三、经典作品1. 《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作者曹雪芹通过写贾府与金陵十二钗的爱恨情仇,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虚伪和道德的沦丧。

小说结构宏大,人物形象鲜明,语言优美,被誉为中国文学的瑰宝。

2. 《水浒传》《水浒传》是一部描写南宋末年农民起义的英雄史诗,也是中国古代小说的经典之作。

小说通过塑造了108位英雄豪杰的形象,展现了他们为正义事业献身的英勇精神。

这部作品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丰富的人物描写成为古代小说的经典之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之家从繁盛到衰败的过程中,写出以贾宝玉和
一群红楼女子为中心的许多人物的悲剧命运,

反映了具有一定觉醒意识的青年男女在封建体
制和封建家族遏制下的历史宿命。
写法:是一部天才的、精心构撰的巨作。它达到中国

小说前所未有的成就。它具有很强的写实性,
情节自然,人物形象塑造表现出人性丰富含蕴
及其不同生活状态中的复杂情形。上百个人物,
• 思考:
• 为什么小说在明清两代得以繁荣?
• 总结一下各个时期的代表作。
• 就体制而言,西方小说分短篇、中篇、长 篇;但对中国古典小说来说,则不大适宜, 中国小说分志怪、志人、传奇、话本、章 回五类。
• 从宏观上看是两类,志怪、志人、传奇为 文言小说,而话本、章回则为白话小说。
• 文言小说多为短篇,而白话中的话本与拟 话本也主要指短篇。章回小说则指长篇白 话小说。
• 在传统的观念中,“士、农、工、商”,商居末。 在三言中,经商买卖已被视为正当的职业,商人 的地位有了明显的提高。
•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
•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李甲、孙富、柳遇春)
• 《卖油郎独占花魁》(秦重、王美娘)
• 《满少卿饥附饱飏 焦文姬生仇死报》
章回小说
其特点是分回标目,常取一个或两个中 心事件为一回,每回篇幅大致相等,情 节前后衔接,开头、结尾常用“话 说”“且听下回分解”等口头语,中间 穿插诗词韵文,结尾故设悬念吸引读者。
魏晋南北朝时期
• 曹植《与杨祖德书》:街谈巷语,必有可采。 • 刘勰《文心雕龙》:盖稗官所采,以广视听。 • 志怪小说:记述神仙方术、鬼魅妖怪、佛法灵异
之事,有一些宗教迷信思想。但也有积极的民间 故事和传说。 • 1.宗教迷信2.神仙方术 • 干宝《搜神记》(三王墓、韩凭妻、董永、宋定 伯捉鬼)
• 志人小说: • 其兴盛与士族文人之间品评人物和崇尚清
淡的风气有很大关系。 • 刘义庆《世说新语》 • 俭啬:王戎 • 忿狷:王蓝田 • 王子遒雪夜访戴安道
三、唐传奇
特点:
1、有意识的作小说
2、从鬼神灵异、奇闻逸事 走向现实生活 3、在艺术上有了很大的创造 和提高
4、唐传奇是指唐代流行的文言 小说,作者大多以记、传名篇, 以史家笔法,传奇闻异事。
著名的唐传奇:
• 班固《汉书•艺文志》列九流十家,小说家附列于诸子之 末。“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之 所造也。”“闾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缀而不忘。如或一 言可采,此亦刍荛狂夫之议也。”“诸子之家,其可观者 九家而已。”
• 汉代小说有: • 无名氏《燕丹子》,叙荆轲刺秦王之事; • 刘安等《淮南子》,神话传说; • 刘向《列女传》、《新序》、《说苑》,民间传说、历史
中 国 小 说 发 展 史
中国小说发展史线索
源头-----雏形期-------定型期------发展期-----高潮期













清志 人 志Fra bibliotek传 奇话 本
章 回 小




小说的起源
源头 : 神话 诸子 史传 影响: 题材、幻想的方式、情节结构
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叙事对小说叙事 方式的影响十分深刻。
神话
神话是原始先民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的, 它的内容涉及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的各个 方面,既包括世界的起源,又包括人类的 命运,努力向人们展示“自然与人类命运 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意象”。 史学家 孔子“不语怪力乱语” 道教仙话 周穆王访西王母
古代小说发展概说
• (一)先秦 • 《庄子·外物》: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 • 《论语·子张》引子夏云: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
蒋防《霍小玉传》 元稹《莺莺传》“惩尤物,善悔过” 李朝威《柳毅传》(柳毅) 白行简《李娃传》(李益) 张鹜《游仙窟》 (自叙) 沈既济《枕中记》(黄梁一梦,卢生) 李公佐《南柯太守传》(南柯一梦,汾于棼)
四、宋元话本
宋代出现了白话小说——话本,也称“话 本小说”。从此以文言短篇小说为主流的 小说史,逐渐转为以白话小说为主流的小 说史。同时,文言小说依然存在,至此, 才以小说作为故事性文体的专称。话本的 出现是“小说史上的一大变迁” 。
故事集; • 赵晔《吴越春秋》,叙吴、越两国史事; • 袁康《越绝书》,叙吴越史地及伍子胥、范蠡等人活动; • 司马迁《史记》,有些情节描写可当小说来读。
班固据《七略》撰《汉书·艺文志》,把小 说家列于诸子略十家的最后。称“小说家 者流,盖始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 者之所造也。孔子曰:‘虽小道必有可观 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也。’然亦 弗灭也。
恐泥,是以君子弗为也。 • 《荀子·正名》:知者论道而已矣,小家珍说之所愿皆衰
矣 • 先秦寓言及一些杂家著作(如《山海经》、《吕氏春秋》
、《晏子春秋》)中的片断描写可看作是最早的微型小说 • 先秦诸子重道而菲薄小说,对后世小说的发展有一定的影

(二)汉代——地位略有提升
• 桓谭《新论》:小说家合丛残小语,近取譬论,以作短书 ,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
2.作品描写的对象由封建士子转向平民,作 品的思想观点、美学情趣发生了变化;
3.奠定了白话短篇和长篇的基础。
• 明、清时期,长篇的章回小说、短篇的白 话小说、文言小说都取得了空前的成就。
• 历来被封建正统文人认为不登大雅之堂的 小说取代了诗、词、文、赋等文学样式的 正统地位,成为了明清文学的主流。
六、 清代小说

拟古派
所谓拟古,是指模拟六朝的志怪 小说,或模拟唐朝的传奇小说 。

讽刺派 在小说中寄寓讥讽 。

人情派 叙述的是些风流放纵的故事,在

悲欢离合之中,写炎凉的世态。
一般是叙侠义之士,除盗平叛的 侠义派 故事。而书中又以名臣大官,总
领一切。
《剪灯新话》
瞿佑

《聊斋志异》 古
蒲松龄
书中所叙,多是神仙,狐鬼,精魅等故事。其优点
明初,《三国演义》(罗贯中)和《水浒传》(施耐庵) 的相继问世,标志着中国小说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从此,中国小说以短篇小说为主转入以章回小说为主。 “四大奇书”在所属的各类题材的小说中独占鳌头: 《三国演义》是小说史上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历史 小说的典范;《水浒传》既是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作 品,也是一部英雄传奇的典范;《西游记》(吴承恩) 既是第一部长篇神魔小说,也是一部神魔小说的典范; 《金瓶梅》既是第一部写世情的小说,也是第一部由文 人独力创作的小说。
刺 结构:《儒林外史》有明确的中心主题,有大致清楚时间
线索,但全书没有贯穿始终的主要人物连环套(它首先时 科举大力抨击,所触及到一个意义的问题是:只有摆脱政
派 治权力的体制,人们才可能保持自身的人格尊严。)
写法:《儒林外史》具有写实性,有不少夸张和漫画的成 份,完全排除传奇色彩,语言是高度纯熟的白话文。简炼、 准确、生动、传神。
三言二拍赞今古,聊斋史书西厢镜。
东——(清)蔡元放《东周列国志》;西——(明)吴承恩 《西游记》;三——(明)罗贯中《三国演义》;水—— (明)施耐庵《水浒传》;桃花——(清)孔尚任《桃花 扇》;红——(清)曹雪芹《红楼梦》;官场——(清)李 伯元《官场现形记》;儒林——(清)吴敬梓《儒林外史》; 金瓶——(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三言——(明)冯 梦龙《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二拍— —(明)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今 古——抱瓮老人辑的明代话本选集《今古奇观》;聊斋——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史书——(西汉)司马迁《史 记》;西厢——(元)王实甫《西厢记》;镜——(清)李 汝珍《镜花缘》。
各具个性,自有一种特别的精神光彩。主要人
物,次要人物,男性,女性各有千秋。
语言: 有很高的造诣,叙事文字,既是成熟白话,又 简洁而略显文雅,或明朗暗示,对话符合人物 身份 。
• 中国古典名著诗:
东西三水桃花红,官场儒林爱金瓶。 三言二拍赞今古,聊斋史书西厢镜。
中国古典名著诗:
东西三水桃花红,官场儒林爱金瓶。
新人形象,著名的有丁玲的《太阳照在桑乾
期 河上》,周立波的《暴风骤雨》,赵树理的
《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孙犁的
小说集《白洋淀纪事》等。
建国初期: 作家作品: 1956年: 作家作品:
由于工作重心是政治运动,因而 许多作品无论在数量和质量上都 不能令人满意。
马烽 《结婚》
我国文坛提出了“干预生活”的口 号。扩大了作品的题材和主题的范 围。 王蒙 《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李易 《办公室主任》;宗璞《红豆》;
五 、明代小说
短篇小说 拟话本 即明代文人模仿 话本体制、形式 创作的小说
《喻世明言》 三言 (冯梦龙,
《古今小说》 《警世通言》
字犹龙,又字 子龙,墨憨斋 主人)吴下三
《醒世恒言》 冯,冯梦桂,
冯梦熊
《初刻拍案惊奇》
二拍(凌蒙初,
《二刻拍案惊奇》 又名凌波,字
玄房,号初成,
别号空观主人)
• 在三言、二拍中有不少借历史故事,以阐发作者 善恶伦理观念的作品,但其主要篇幅和精彩部分, 则是写世俗的人情百态的。
高,代表作《沉沦》


“左联” : 茅盾的长篇小说《子夜》,体现了中国

现代小说反映现实的深广度和艺术的成

熟程度,是这一时期最出色的创作成果。
丁玲、张天翼、柔石、沙汀、艾芜、萧
军等也在这一时期初露锋芒。
其他:
巴金的《家》、《春》、《秋》;老舍的 《骆驼祥子》;叶圣陶的《倪焕之》;沈从 文的《边城》。
评价:它的出现,标志了中国小说艺术的大发展,出于对 社会的真切认识,包含了一种忧患之心。《儒林外史》体 现了讽刺小说的最高成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