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哲学复习方法
陕西事业单位考试公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备考指导

陕西事业单位考试公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备考指导
一、考情综述:
对哲学基本原理的考查是基础。
这一部分主要考核哲学基本原理的定义、作用、内涵等。
有些题目已经不再是单纯地直接考查考生对哲学原理的记忆能力,而是结合国内时政热点来考查考生综合分析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重点章节:
唯物辩证法、真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二、重点知识梳理:
下面对于重点知识进行简单地梳理,总结出规律便于大家记忆,同学们还可以继续展开详细的知识点整理。
(一)唯物论:三观两原理一方法论
三观:物质观、意识观和实践观
两原理:
②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从属)
②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一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二)辩证法:一个一,两个二,三个三,四个四
1、一个一是指一个核心——矛盾
2、两个二是指两大总特征:联系和发展
3、三个三是指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4、四个四是指四对范畴:原因与结果,现实与可能,必然与偶然,现象与本质
(三)认识论:三个一,一观一论一方法
1、一观——真理观
2、一论——认识论
3、一方法——辩证思维方法。
(四)唯物史观:社会发展的因素、规律、特点和动力
注:本章还有一个原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三、备考注意事项:
对基本哲学原理的理解力求透彻,达到能运用哲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切现象的目的。
学习过程中尽可能的联系实际,找寻“生活中的哲学”。
)。
山西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备考策略

山西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备考策略一提到公基备考,很多人有这样的认识,公基吗,没啥好学的,就是记忆而已,谁记得多,谁就能最终胜出。
真的是这样吗?答案是否定的。
凡近年参加过事业单位招考的同学都知道,事实上根本不是那回事,因为现在的考试对大家的要求很高,它不只是单纯要求你记住,更要考查你是否会灵活运用这些知识。
所以在复习时,一定要把握学科特点,有的放矢,有区别,有针对性的进行复习。
如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部分的复习,就必须特别注意对那些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基本概念的理解,而不只是简单的识记就能解决的。
如:下边几道考题就是这样。
(1)某些地区以耗费大量资源和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一时发展的做法在哲学上属于( )A.不敢承认矛盾,回避矛盾B.一点论C.分不清主流与支流的差异D.一刀切【解析】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是矛盾的两个方面,既具有统一性,也具有斗争性,所以我们应该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矛盾,而不能回避矛盾。
答案应该选A。
(2)“想”是认识活动,“做”是实践活动,“做”总是在意识指导下进行的,盲目的实践活动是有的,这里所说的盲目是指( )A.没有以正确的认识为指导的实践B.没有人的参与的活动C.没有实践目的、实践手段的活动D.没有一定理论作指导的活动【解析】考查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而如果不以正确的认识作指导,则我们所做的实践就是盲目的。
故答案选C。
(3)“善弈者,得势。
初学者,顾子而不谋势,得小利而失全盘”。
从哲学上看,“谋势”就是要( )①坚持联系的观点,着眼全局看问题②坚持发展的观点,预计事物发展的趋势③重视发挥主观能动性④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A.②③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解析】考查辩证法的两大核心。
坚持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着眼全局,预测事物的走势,进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握事情的发展趋势。
所以答案选D。
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哲学基础知识三大考点

【导语】公共基础知识考察的范围较广,主要包括:政治、法律、科技、管理、人文和公文写作等等,其中政治中的哲学部分,有很多概念考生是模糊的,备考起来比较困难。
下面是中公教育专家为各位考生总结的哲学基础知识的三大考点,希望对各位考生更好地掌握这部分内容有所帮助: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世界的客观性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人们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活动,要以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为前提;社会及其发展规律是客观的。
(2)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不同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着不同的反作用。
(3)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客观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4)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有效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从实际出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二、辩证法(1)联系的普遍性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必须具体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必须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内部联系。
(2)运动和发展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一切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要有创新精神,支持新事物的成长,学会运用创造性思维。
(3)规律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都是有规律的;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的存在与发生作用是客观的;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
(4)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定矛盾,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问题;矛盾及其特点;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是正确对待矛盾的前提。
(5)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事物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对事物的特点要进行具体分析,不同的矛盾要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事业单位哲学知识点归纳

事业单位哲学知识点归纳哲学作为一门学科,涵盖广泛而深奥的知识领域。
在事业单位的工作中,掌握一些哲学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我们思考问题、拓宽思维、提高工作效率。
本文将对常见的事业单位哲学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以供大家参考。
一、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多样的、具有矛盾的发展过程。
历史唯物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在历史领域的应用,侧重于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研究。
了解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有助于我们把握社会发展的逻辑和规律,指导实践工作。
二、人的本质与人的发展人的本质是哲学思考的核心问题之一。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劳动动物”或“劳动者”,通过劳动改变自然和社会,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人的发展是一个全面、多维度的过程,包括物质生活、精神文化、社会关系等各个层面。
了解人的本质和人的发展规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引导自己和他人的发展。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成员普遍认同的基本价值观念。
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12个方面。
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意义,有助于我们坚定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工作中的道德选择。
四、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是两种相对立的哲学立场。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高于物质,心灵或神灵是世界的根本,物质只是意识的产物。
唯物主义则认为物质实在是世界的根本,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了解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区别和联系,有助于我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五、人的自由与社会的规律人的自由是哲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涉及到人的意志、选择和行动能力。
社会的规律是指社会发展中客观存在的规律性。
了解人的自由与社会的规律的关系,有助于我们理解人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局限,并促进个人和社会的良性互动,实现自由和规律的统一。
总结:以上只是事业单位中一些常见的哲学知识点的归纳和总结,旨在提供一些基础知识供大家学习和参考。
公共基础知识哲学知识点复习

公共基础知识哲学知识点复习公共基础知识哲学知识点:一、哲学、世界观、方法论1. 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的涵义(1)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基本观点。
(2)方法论,是指人们认识事物、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3)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概括和总结,依靠理论论证和逻辑分析系统地回答世界观问题。
2. 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1)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一般来说,人们对周围世界的看法和观点,直接决定着人们用什么方法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
所以哲学既是世界观的理论,又是方法论的学说。
(2)世界观是哲学的朴素形态,哲学是世界观的系统理论。
哲学作为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关于世界观的理论,是依靠理论论证和逻辑分析系统地回答世界观问题。
这种理论化和系统化,就是哲学与一般世界观的区别。
二、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具体科学研究的是世界一定领域、一定层次的本质和规律;而哲学研究的是世界的整体、世界的普遍本质和世界发展的普遍规律,是站在各门科学之上的总结研究。
所以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具体科学的发展、新成果是哲学发展的重要条件。
(2)哲学给具体科学活动提供指导。
哲学和具体科学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三、哲学的基本问题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两个层次:第一方面是关于思维和存在或精神和物质何者第一性的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是划分哲学史上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条路线的根本依据。
凡是主张物质、存在是世界的本质、物质第一性,物质决定精神的哲学,即是唯物主义哲学;相反,认为精神、思维是世界的本质,意识第一性、物质是精神的产物或表现的哲学,即是唯心主义哲学。
第二方面是物质和精神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即人的意识能否认识和反映物质世界的问题。
山东事业单位公共基础考试知识点思维导图(马哲——哲学概述)

哲学概述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世界观(观世界)特点零散的、朴素的、自发形成的研究对象整个世界人人都有的方法论(论方法)世界观与方法论联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哲学自觉形成,不是人人都有研究对象整个世界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与世界观联系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现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人人都有世界观,但不是人人都是哲学家哲学与具体科学具体科学揭示某一领域的特殊规律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具体方法指导哲学揭示整个世界变化发展的一般规律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方法论指导二者联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殊的关系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提出者恩格斯包括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等同于物质的具体形态金、木、水、火、土、气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评价:本质是正确的局限: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原子是世界的本源元素、原始物质局限性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自然观唯物,历史观唯心庸俗唯物主义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客观实在性物质的本质规定物质的唯一特性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人的主观精神是世界的本源代表人物王守仁、笛卡尔、普罗泰戈拉休谟、费希特陆九渊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康德(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贝克莱物是观念的集合叔本华万物是我们的表象客观唯心主义客观精神是世界的本源代表人物柏拉图理念是世界的本源黑格尔绝对观念论老子道生一...三生万物主席理生万物论语生死由命,富贵在天盘古开天辟地上帝创世纪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可知论不可知论两个对子唯物与唯心辩证法与形而上学马克思主义与马哲马哲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细胞学术(施莱登、施旺)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迈耶、亥姆霍兹、焦耳)达尔文的进化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基础)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辩证法(唯心)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形而上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的运用与证明)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创造价值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核心和顶端)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圣西文傅立叶欧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哲是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发展性和人民性的统一实践的观点是马哲首要的基本的观点以彻底的批判性为标志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马哲的历史变革创立了科学的实践观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结合。
公共基础知识——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知识点搜理

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总体反映,社会意识的构成可分为:
按社会意识的主体构成: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
按社会意识的结构划分: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
社会心理还可分为个人心理和群体心理,阶级心理是阶级社会中一种主要的群体心理,民族心理也是人类社会十分重要的群体心理;社会意识形式是一种抽象化、系统化的,具有相对稳定形式的、自觉的社会意识,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意识形态,在阶级社会中,它们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另一类是各种自然科学以及一部分社会科学,它们本身没有阶级性,可为不同社会制度和不同阶级服务。
25、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决定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
生产力对生产力具有决定作用,它决定了生产关系的性质、形式和变革;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体现在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相对独立性、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能动作用两个主要方面。
22、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依据。
神学史观、英雄史观、人道主义史观属于历史唯心主义。
23、社会存在
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它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其中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的决定性因素。
19、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属于认识范畴,是一种意识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其内容是客观的,其形式是主观的。客观性是真理之所以成为真理的根本条件,是真理的本质属性。
在一定条件下,对同一客观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能有一个,是惟一的,真理多元性以认识的多元性取代真理的一元性,否认真理的客观性,实质上否认了人们正确认识客观事物的可能性,必然导致唯心主义的不可知论。
公基哲学题答题技巧

公共基础知识(公基)哲学题是公务员、事业单位及其他招聘考试中常见的题型,主要考察考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这类题目通常涉及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等方面的内容。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应对这类题目,本文将提供一些答题技巧。
1.理解基本概念在回答公基哲学题时,首先要确保自己对基本概念有清晰的理解。
例如,要了解什么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区别。
只有对这些概念有了深入的理解,才能在回答问题时做到有的放矢。
2.把握关键词在审题时,要注意把握题目中的关键词。
这些关键词往往是解题的关键线索,可以帮助我们迅速定位到相关的知识点。
例如,题目中提到“矛盾”、“主要矛盾”等词汇,我们就可以联想到辩证法的相关原理。
3.运用基本原理在回答问题时,要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
这些原理是解答公基哲学题的基本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例如,在回答关于发展的问题时,可以运用辩证法的发展观;在回答关于认识的问题时,可以运用认识论的原理。
4.举例说明在回答问题时,可以适当举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这样既可以丰富答案内容,又可以增强说服力。
在选择例子时,要注意选择与题目相关、易于理解的例子,避免举一些生僻、复杂的例子。
5.逻辑清晰在组织答案时,要注意逻辑清晰、条理分明。
可以先简要概括自己的观点,然后分点阐述,最后进行总结。
在阐述过程中,要注意论述的连贯性,避免出现跳跃性的论述。
6.注意字数要求在回答问题时,要注意控制字数。
一般来说,公基哲学题的字数要求较为严格,因此在答题时要尽量简洁明了,避免冗长、啰嗦的表述。
同时,要注意审题,确保自己的答案符合题目的要求。
7.多做练习提高公基哲学题答题能力的关键是多做练习。
通过不断地做题、总结经验,可以逐渐掌握解题的技巧和方法。
在做题过程中,要注意分析自己的错误原因,及时调整解题策略。
8.保持冷静在考试过程中,要保持冷静、自信的心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事业单位考试——哲学复习方法【导读】
为大家带来《哲学复习方法》,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事业单位考试。
在每一年的事业单位考试中,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考察是很多同学头疼不已的部分。
而且很多同学在去复习马哲的时候,犹如老虎吃天,无处下口,从而对于马哲部分的学习存在着一定的抵触情绪。
本篇以马哲为例,告诉大家在备考过程中的一些方法和技巧,希望能给备考中的同学们指明方向。
首先建议考生们先将教材大体的翻阅一遍,建立马哲知识的总体框架,只有在梳理好知识框架后,才能有针对性的复习。
马哲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辩证唯物主义,一个是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分别通过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三部分,分别回答了世界是什么、什么样的、人该怎么办的问题,从而得到了关于整个世界的一般原理。
然后将这一般原理运用到社会、历史领域,我们得到了历史唯物主义相应的三个内容。
所以我们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两个大的框架下,又细分出细的框架考点。
只有考生们从大的框架入手,逐渐细化出小的框架去记忆和理解,这样才能大体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理论框架,从而对政治复习有了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
当再在考试中遇到一些千奇百怪、莫名其妙的题目时,我们要做的就是把它们放到预先准备好的逻辑框架中去。
其次,考生们在复习的时候,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有重点。
唯物论要注意考察选择题,换一句话说就是要注意细小的知识点,特别是在对哲学方面的“名人名言”或古文考察中,考生们要学会用原理来解释解释这些问题。
辩证法其实比较简单,主要就是用联系的和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还要记住理解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和否定之否定,其中对立统一是重点。
关于认识论,重点要关注实践的观点考察。
最后历史唯物主义部分,我们需要重点来记忆理解两对基本矛盾和群众历史观。
最后,对于出错率比较高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哲学原理结合名言警句的考察,在这里重点给大家总结一些:
1.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世界。
2.望梅止渴,心灵手巧——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3.掩耳盗铃,画饼充饥——主管感觉决定客观存在,否认事物的客观存在。
4.画蛇添足——人们应该如实反映客观事物,不能主观、任意地加以歪曲。
5.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深入调查实际,全面分析情况,才能获胜。
6.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物质的运动有其客观规律;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7.刻舟求剑——否认物质的绝对运动,不懂得绝对静止的事物是没有的。
8.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唇亡齿寒——事物联系的普遍性。
希望各位考生能从我这篇文章中获得事业单位考试的一些养分,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