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化的类型与成因
荒漠化分级标准

荒漠化分级标准
荒漠化是指原本不是荒漠的地区,由于气候、人类活动等因素导致土地逐渐变得干燥、贫瘠,植被逐渐退化,生态环境逐渐恶化的过程。
荒漠化分级标准通常涉及一系列的指标,以评估土地的荒漠化程度。
以下是一般性的荒漠化分级标准:
轻度荒漠化:
1.植被覆盖减少,但仍有一定程度的植被存在。
2.土壤侵蚀轻微,尚未严重影响土地的肥力。
中度荒漠化:
1.植被明显减少,裸露的土地增多。
2.土壤侵蚀加剧,对土地的肥力有一定影响。
3.生态系统逐渐失衡,植物多样性降低。
重度荒漠化:
1.大部分地表裸露,植被丧失大量。
2.土壤侵蚀加剧,土地肥力严重受损。
3.生态系统崩溃,对生态环境的恢复较为困难。
极重度荒漠化:
1.几乎没有植被,土地几乎完全裸露。
2.土壤贫瘠,几乎无法支持植被生长。
3.生态系统丧失平衡,可能出现沙漠化现象。
这些标准可能会因地区而异,不同的国家或组织可能有不同的荒漠化分级标准。
分级标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土地荒漠化的程度,并采取相应的保护和
恢复措施。
高考地理概念辨析:荒漠化、沙漠化、石漠化、红漠化、盐渍化、寒漠化

高考地理概念辨析:荒漠化、沙漠化、石漠化、红漠化、盐渍化、寒漠化荒漠化荒漠化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类,广义的荒漠化是指由于干旱少雨、植被破坏、大风吹蚀、流水侵蚀、土壤盐渍化等因素造成的大片土壤生产力下降或丧失的现象。
而狭义的荒漠化就是指沙漠化,由此可见,广义的荒漠化包括了沙漠化、石漠化、红漠化、盐渍化等土壤丧失生产力的情况。
沙漠化沙漠化:指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在干旱多风和具有疏松沙质地表的前提下,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使原非沙质荒漠的地区,出现了以风沙活动、沙丘起伏为主要标志的类似沙漠景观的环境退化过程。
从概念中可以看出,沙漠化强调的并非是沙漠本身,而是突出说明了人类不合理活动在沙漠形成中的作用,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等生态脆弱区属于沙漠化严重的地区。
石漠化石漠化:指因水土流失而导致地表土壤损失和基岩裸露,土地丧失农业利用价值和生态环境退化的现象。
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分布区,由于石漠化的出现,这一地区也出现了大量的集中连片贫困区。
石漠化多发生在石灰岩地区,由于人类活动使得自然植被不断遭到破坏,大面积的陡坡开荒造成地表裸露,加之喀斯特石质山区土层薄、基岩出露,暴雨冲刷力强,大量的水土流失后岩石逐渐凸现裸露,从而呈现出石漠化现象。
红漠化红漠化:发生在江南丘陵基岩以红色砂岩为主的地区,地表红壤(在高温多雨条件下发育而成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少、酸性强、土质黏重,属低产土壤)因水土流失,露出红色基岩,造成土地贫瘠,逐渐形成荒漠。
可见,红漠化跟石漠化有相似之处,主要成因都是水土流失,都属于水蚀荒漠化。
盐碱(渍)化盐渍化:指易溶性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的现象或过程,也称盐碱化,干旱缺水和蒸发强烈是盐渍化的主要推动力,由于人类不合理灌溉造成的盐渍化叫做次生盐渍化。
在干旱少雨,缺乏灌溉时,由于地表蒸发强烈,会导致土壤深层的水分随毛管向上运动,溶解于水中的盐类聚集于土壤表层,形成旱季土壤盐分向上运动,雨季又随重力水向下运动的现象。
荒漠化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有哪些

荒漠化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有哪些土地荒漠化是由于干旱少雨、植被破坏、过度放牧、大风吹蚀、流水侵蚀、土壤盐渍化等因素造成的一种现象,具体原因及防治措施如下,大家快来了解一下吧。
荒漠化的原因一、人为活动人口增长对土地的压力,是土地荒漠化的直接原因。
干旱土地的过度放牧、粗放经营、盲目垦荒、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过度砍伐森林、不合理开矿等是人类活动加速荒漠化扩展的主要表现。
另外,不合理灌溉方式也造成了耕地次生盐渍化。
二、地理环境因素和气候因素1、(最主要的自然因素)干旱,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深居内陆,距海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四周高山环绕,有青藏高原阻挡。
2、多大风天气。
3、接近冬季风源地(西伯利亚),地形起伏小,无高山阻挡,使大风长驱直入。
4、植被稀少,植被覆盖率低。
5、土质疏松,多沙漠(此为荒漠化的基础)。
6、寒流流经减温减湿。
荒漠化的防治措施1、过度开垦:调节土地利用结构,退耕还林还草。
2、过度放牧:牲畜数量与草场承载力相适应。
3、过度樵采: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能源问题(如太阳能等)。
4、水资源不合理利用:合理利用水资源。
5、人为因素的根本原因:人口增长快,人地矛盾突出。
解决的根本措施: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实行生态移民政策。
荒漠化的危害沙漠化对农业的危害特别大。
每年4到5月正是春播季节,在沙漠化地区,往往是种子和肥料被吹走,幼苗被连根拔出,土壤水分散失,禾苗被吹干致死或被掩埋。
有的地方要反复补救,甚至误了农时。
沙漠化引起的草场退化,使适于牲畜食用的优势草种逐渐减少,甚至完全丧失。
牧草变得低矮、稀疏,产量明显降低,草场载畜能力大为下降。
沙漠化造成河流、水库、水渠堵塞。
黄河年均输沙16亿吨,其中就有12亿吨来自沙漠化地区。
全国每年大约有5万多公里的灌渠常年受风沙危害。
沙漠化在一些地区造成铁路路基、桥梁、涵洞损坏,使公路路基、路面积沙,迫使公路交通中断,甚至使公路废弃。
沙漠化导致的沙尘天气,影响飞机正常起飞和降落。
3.2荒漠化的成因与防治

科尔沁草原土地利用方式的变更,对治沙工作有什么启示?
可能用以指示荒漠化的迹象
沙丘活化 单位面积生物量减少 土壤紧实度增加 土壤盐碱度升高 主要植物物种丧失 植被覆盖度下降 生物生产力下降 土壤有机质减少
地表反射率增加
主要动物物种丧失
沙尘暴频率增加
牲畜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量或品质下降
; / 装修设计 nqx37kop 食一类的,在周围乡镇也很有名气呢!”且说二壮和青海,他们把两挂大骡车赶到粉坊院儿里以后,用最快的速度卸了车,又把两头大 骡子安顿好了,就马不停蹄地跑了回来。俩人一进门,也不管其他人正在谈论些什么,只管迫不及待地把耿直拉到一边说笑去了。看着 娃儿们久别重逢的高兴劲儿,大人们都会心地笑了。耿老爹问起来这些年镇子上发生了哪些变化,大人们就七嘴八舌地说了一些。然后, 董家成和耿憨夫妇们也把各家的情况挑拣最重要的说一些。但是,将近十年的岁月了啊,怎么能够一会儿就说得完,说得清楚呢!看看 时间已经过午了,郭氏弟弟说:“这都快十年了,大家伙儿积攒了多少话啊,等咱们以后慢慢拉呱哇。这会儿,咱们该吃团圆面去了!” 于是,大家陆续起身,相互推让着先后出门去了。耿正把耿英和耿直叫住,对耿老爹说:“让大伙儿慢慢地往舅舅的饭铺那儿走着,你 和尚武兄弟在门口等俺们一会儿,俺们收拾一下就来!”耿老爹微微一怔,似乎明白了什么,点点头说:“唔,行,你们慢慢收拾哇, 俺俩就在门口等着!”看着爹爹和尚武已经出去并掩上了院门,耿正低声对弟弟和妹妹说:“以防万一,咱们必须得赶快把这里边的东 西取出来!你俩揭开篷布,俺去拿两条捅火棍来!”说着话,耿正快步去南房柴火间取捅火棍。耿英和耿直迅速揭开篷布,拿开放在上 面的寿衣等所有物件。这个薄皮寿棺的棺盖,全凭那几个大铁钉简单地固定着。因此,只要用捅火棍翘起来挪开,就一切都好办了。在 耿正和耿直翘棺盖的当儿,耿英迅速进东房里边找出来四条空布袋。兄弟俩并没有费多大劲儿,很快就把棺盖翘开了。兄妹三人顾不了 臭豆腐和杂七杂八调料末的怪味儿,迅速地取出挤压在模特儿周围的衣物,又把模特儿连同盖布一起拿出来,再把模特儿下面铺着的所 有褥子也掀去了。然后,他们先把平铺在金条和封银上面的所有贵重物品全部拾掇到一条薄褥子上,再把码放在寿棺底部的所有金条和 封银分别装在四条空布袋里。耿正吩咐妹妹:“你把这些东西连同褥子一起抱到你那边的屋子里,想办法用一张被子包了,摊平了叠起 来垛在那一大摞被子的下面!”又对弟弟说:“咱俩先把这四个布袋用绳子拴了吊放到地窖里,再用土豆和萝卜埋起来!你先把它们都 搬到地窖口,俺去找根绳子!”耿英折起褥子抱着所有的贵重物品快步回西厢房里处理去了。耿直赶快吃力地把四个布袋一一搬到地窖 口上。耿正进东房里找出来一条结结实实的麻绳,让弟弟先下地窖去,自己将一个布袋用活结绑好了送下地窖。耿直抽开活结把布袋挪 到一边的窑洞里,耿正再将另一个布袋用活结绑好了送下地窖里„„四个布袋全部送下去了,耿正顾不得等弟弟抽开麻绳的活结,就踩 着脚坑也跳下去了。兄弟俩分
西北地区荒漠化重点知识

1、荒漠化的类型荒漠化按其形成原因、分布地区和特点不同又可分为三种类型: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
(1)土地沙漠化:指单纯风力作用下的沙质荒漠化。
主要指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由于人类活动和干旱的影响,导致原有土地逐渐演化成类似荒漠景观的过程。
(2)石质荒漠化:石漠化是土地石质荒漠化的简称,指在亚热带湿润地区岩溶发育的自然环境背景下(喀斯特地貌区),受人为活动的干扰和破坏,造成土壤被严重侵蚀,基岩大面积裸露,地表呈现出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过程。
如我国西南喀斯特地貌区表现尤为明显。
石质荒漠化发生的原因:自然因素:(1).石灰岩地貌发育典型,地表土层薄(2).南方夏季高温多雨人为因素:(3).过度樵采、滥砍滥伐,自然植被不断遭到破坏(4).过度开垦及不合理的耕作方式(5).过度放牧(3)“红色荒漠”的分布与成因: 在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由于雨水冲蚀作用,使裸露的红壤丘陵地区的土壤成片、成块地流失,导致地层变薄甚至缺失而不能生长植物,称红色荒漠。
红壤是我国亚热带湿润地区分布的地带性土壤,呈酸性,较贫瘠。
红壤的改良: ①土壤特性: 肥力低酸性强土质黏重②改良措施: 种绿肥,施矿质肥料;施石灰中和;土壤中掺砂子“红色荒漠”(南方低山丘陵区水土流失)形成原因的自然原因:山地丘陵为主,地形坡度大;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量大,地表侵蚀作用强烈。
人为原因: 人多地少→开荒种地;能源短缺→砍伐森林(4)次生盐渍化: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由于气候干旱、蒸发量大,或引水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造成土壤盐分集聚所形成的现象。
土地次生盐渍化多发生在我国西北和华北地区。
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缺林!缺水!缺土!缺粮!缺钱!1 000多万广西石漠化地区的群众面临着共同的生存挑战。
据最新监测结果,广西有石山面积8.33万平方千米,占该区国土面积的35.3%,比台湾和海南两省国土面积总和还多。
其中,已经石漠化的土地达3 500多万亩、潜在石漠化土地2 700多万亩。
有关荒漠化的知识点总结

有关荒漠化的知识点总结一、荒漠化的定义1.1 荒漠化的概念荒漠化是指土地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导致植被退化、土壤贫瘠、水资源匮乏,最终成为不适宜农业生产和人类生存的地区。
荒漠化的土地通常呈现出干燥、裸露、风沙、裂缝等特征。
1.2 荒漠化的类型根据成因和地貌特征的不同,荒漠化可以分为自然荒漠化和人为荒漠化两种类型。
自然荒漠化是指由于气候、地形和植被等自然因素导致的土地退化,如荒漠、沙漠和半干旱地区。
人为荒漠化是指人类活动导致的土地退化,如过度放牧、过度开垦、不合理的水资源利用等。
1.3 荒漠化的分布荒漠化主要分布在全球的亚热带和热带地区,如北非、中东、中亚、澳大利亚、美洲西南部等地。
此外,荒漠化也在全球范围内有所分布,如非洲、亚洲、澳洲等地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荒漠化问题。
二、荒漠化的成因2.1 自然因素的影响气候、地形和植被是自然因素影响荒漠化的重要因素。
干旱气候、低降水量、高温度和高蒸发率是荒漠化发生的主要气候条件。
地形的不规则和植被的稀疏也会加剧土地的退化。
2.2 人为活动的影响人类的不合理活动也是导致荒漠化的重要原因。
过度放牧、过度开垦、不合理的水资源利用和不合理的围垦等都会导致土地的退化和植被的减少,从而加剧荒漠化问题。
2.3 全球变暖的影响全球变暖导致气候变化,加剧了荒漠化的发生。
气候变暖会导致降水不足、温度升高和蒸发增加,从而加速土地的退化和植被的减少。
三、荒漠化的影响3.1 生态环境影响荒漠化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土地的退化和植被的减少导致土壤贫瘠、水资源匮乏,生态系统失去平衡,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环境恶化。
3.2 社会经济影响荒漠化给人类社会和经济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荒漠化导致土地失去生产力,农业生产受到影响,粮食和水资源供应减少,牧民生计受到威胁。
此外,荒漠化还会导致土地沙化、风沙灾害,威胁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3.3 生态安全影响荒漠化对全球生态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荒漠化导致土地的退化和植被的减少,加剧了土地沙化、风沙灾害等自然灾害,威胁了全球的生态安全。
《土地荒漠化的现状、成因与对策》

《土地荒漠化的现状、成因与对策》1、土地荒漠化定义根据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的定义,“荒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
“土地退化”是指由于使用土地或由于一种营力或数种营力结合致使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雨浇地、水浇地或草原、牧场、森林和林地的生物或经济生产力的复杂性下降或丧失,其中包括风蚀和水蚀造成的土壤物质流失,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或经济特性退化以及自然植被长期丧失。
(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防治沙漠化办公室,xx)2、土地荒漠化现状截至202x年底,全国荒漠化土地总面积262.3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7.33%,分布于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山东、河南、海南、四川、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xx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08个县(旗、区)。
(国家林业局,202x)2.1、气候类型区荒漠化现状干旱区荒漠化土地面积115.86万平方公里,占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的44.16%;半干旱区荒漠化土地面积97.16万平方公里,占37.03%;亚湿润干旱区荒漠化土地面积49.35万平方公里,占18.81%。
(国家林业局,202x)2.2、荒漠化类型现状风蚀荒漠化土地面积183.20万平方公里,占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的69.82%;水蚀荒漠化土地面积25.52万平方公里,占9.73%;盐渍化土地面积17.30万平方公里,占6.59%;冻融荒漠化土地面积36.35万平方公里,占13.86%。
(国家林业局,202x)2.3、各省区荒漠化现状主要分布在xx、内蒙古、西藏、甘肃、青海5省(自治区),面积分别为107.12万平方公里、61.77万平方公里、43.27万平方公里、19.21万平方公里和19.14万平方公里,5省(自治区)荒漠化土地面积占全国荒漠土地总面积的95.48%;其余13省(自治区、直辖市)占4.52%。
2.1荒漠化的防治

6、关于西北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性的说法,不正确 的是 ( ) A、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 B、大风日数多,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 C、河流水量大,流水作用显著
D、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 7、为监测并分析荒漠化面积的发展变化趋势,采 用的技术是 ①全球定位系统②遥感技术③地理信息系统④雷 达系统 A、 ① ② B、 ② ③ C 、① ③ D、 ③ ④
4.图揭示了人口增长与荒漠化加剧之间的因 果关系。人口问题是造成环境、资源、贫困 等问题的根源。人口的过快增长,对生产资 料和生活资料的需求大量增加,因社会不能 满足需求而出现贫困饥荒。人们为了解决必 须的生活用品而过垦过牧,造成草场资源的 破坏,荒漠化加剧。因土地不断退化、风蚀 严重,土地生产力下降,从而使作物产量逐 年降低,载畜量不断减少,人们陷入更为严 重的贫困饥荒。解决非洲贫困问题必须寻求 根源,即有效控制人口增长,使人口与环境 保护相协调,与资源利用相适应。
8、2001年3月,我国对楼兰古城及罗布泊的考古 和科学考察表明( ) A、荒漠化问题发生在工业时代,古代不曾出现过 B、荒漠化完全是战争,瘟疫等认为因素造成的 C、人为破坏植被,导致水源枯竭、土地退化,是 荒漠化发生的主要原因 D、荒漠化完全是地质时期的自然过程形成的,有 沙质荒漠和砾质荒漠
9、下列荒漠中,比较容易治理和利用的是 A由于自然原因形成的荒漠 B塔克拉玛干沙漠 C原生沙质荒漠和砾质荒漠 D水分和植物条件相对较好的荒漠 10、下列荒漠化问题与所对应的地区,正确的是 A、江南丘陵——次生盐渍化 B、西南喀斯特地区——红漠化 C、西北干旱地区——沙漠化 D、黄淮海平原——石漠化
四、荒漠化的危害
四、荒漠化的危害
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流动沙丘淹没农田、水利设施、交通 线等;使大量耕地消失,引发饥荒, 贫困,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荒漠化成因分析
活动1: 根据资料,分别总结新疆地区地理位置、地形 地貌、气候、河湖、植被、土壤等方面的特点。
候
植被
昼夜温差大、降水 少,多大风天气。
河 河流稀少而短小, 湖 内流河、湖为主。
多草原、荒 漠,植被少
三山夹两盆。 地形 地貌 沙漠广布 土壤贫瘠,多 沙质沉积物。
课后作业: 从网上搜集资料,分析南方丘陵地区“红色荒 漠”和云贵高原“石漠化”的形成原因。
三、荒漠化成因分析 小结: 新疆地区荒漠化成因: 1、自然原因: 2、人为原因:主要原因 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过度放牧、过度农 垦、过度樵采等); 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过度开采地下水、 河流上游过度抽水等);
人口增长过快。
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主要环节和程序 明确区域地理位置和范围 (了解区域 了解存在的环境 问题的潜在因素 地理特征) 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分析潜在因素与环境问题的关系)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土壤
三、荒漠化成因分析
活动2: 根据新疆地区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河 湖、植被、土壤等方面的特点,分析新疆地区自然 环境特点与荒漠化的关系。
新疆地区自然环境特点与荒漠化的关系
位置
深居内陆 远离海洋
气候
植被
昼夜温差大、降水 少,多大风天气。
河 河流稀少而短小, 湖 内流河、湖为主。
多草原、荒 漠,植被少 沙质
荒漠化
三山夹两盆。 地形 地貌 沙漠广布
土壤贫瘠,多 沙质沉积物。
土壤
新疆地区自然环境特点与荒漠化的关系
位置
深居内陆 远离海洋
气候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整体性的体现
植被
昼夜温差大、降水 少,多大风天气。
河 河流稀少而短小, 湖 内流河、湖为主。
多草原、荒 漠,植被少 沙质
荒漠化
三山夹两盆。 地形 地貌 沙漠广布
土壤贫瘠,多 沙质沉积物。
土壤
三、荒漠化成因分析 小结: 新疆地区荒漠化成因: 1、自然原因: 深居内陆,气候干旱,降水少; 基础条件 地表植被少,防风固沙能力弱; 大风天气多; 动力因素 土壤疏松,多沙质沉积物; 物质基础
三、荒漠化成因分析
活动4: 阅读P38文字材料“新疆荒漠化面积扩大”和 图2-4。小结新疆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