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鲁滨逊漂流记》阅读推进课教案备课讲稿

合集下载

《鲁滨逊漂流记》说课稿

《鲁滨逊漂流记》说课稿

《鲁滨逊漂流记》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鲁滨逊漂流记》。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这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一部长篇小说。

这部小说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讲述了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活经历。

小说情节曲折,充满了冒险和挑战,同时也展现了鲁滨逊的勇敢、智慧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本文被选入小学语文教材,旨在让学生通过阅读这部经典作品,感受鲁滨逊的勇敢和坚强,学习他在困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同时也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小说的主要内容,掌握小说的主要情节。

学习小说中人物描写的方法,分析鲁滨逊的人物形象。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小说的内容和主题。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鲁滨逊的勇敢和坚强,培养学生在困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小说的主要内容,掌握小说的主要情节。

分析鲁滨逊的人物形象。

2. 教学难点理解小说的主题,感受鲁滨逊的精神品质。

四、教学方法1. 阅读指导法:引导学生阅读小说,理解小说的内容和主题。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小说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 分析法: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帮助学生理解小说的主题。

4. 写作指导法:指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自己读过的冒险小说或看过的冒险电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介绍《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和背景,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初读课文让学生自由阅读小说,了解小说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提问学生小说的主要人物、主要情节和主题。

鲁滨逊漂流记阅读指导课教案

鲁滨逊漂流记阅读指导课教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阅读课教案《鲁滨逊漂流记》阅读指导课教案阅读目标:1.了解作家常识及作品的创作背景。

2.2.在熟悉小说的故事线索的基础上准确记忆小说精彩的故事情节及及之相关的人物,如鲁滨逊“智救‘星期五’”“烧制陶器”等等。

3.初步运用小说人物形象分析法对“鲁滨逊”这一形象进行分析。

4.引导学生感悟名著蕴含的哲理完成读书心得。

阅读重点:在熟悉小说的故事线索的基础上准确记忆小说精彩的故事情节及及之相关的人物,如鲁滨逊“智救‘星期五’”“烧制陶器”等等。

阅读难点:引导学生感悟名著蕴含的哲理完成读书心得。

课时安排:四课时课前准备:布置学生阅读《鲁滨逊漂流记》的相关内容。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阅读内容:《鲁滨逊漂流记》第一至二章阅读目标:1.了解作家常识及作品的创作背景。

2.了解第一至二章的主要内容。

3.积累第一至二章中的好词、好句、好段。

4.理清第一至二章的主要人物及及之相关的事件。

5.指导学生写好《阅读记录册》阅读重点:1.积累第一至二章中的好词、好句、好段。

2.理清第一至二章的主要人物及及之相关的事件。

阅读难点:引导学生感悟名著蕴含的哲理,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想,并完成《阅读记录册》。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阅读《鲁滨逊漂流记》的相关内容。

教学过程:一、了解背景,导入作品十八世纪初,在英格兰的大街小巷,人们到处议论着一个传奇的人物,讲述着一个离奇的故事:1704年,水手塞尔科克登上了一艘海盗船去寻找宝物,没想到,中途及船长发生了争吵,结果被遗弃在一个荒岛上,随身只带了一点武器及一本《圣经》。

弹药用完之后,他只好靠快跑追捕山羊,徒手觅食,过着茹毛饮血般的原始生活,后来,他居然跑得比一般的猎狗还快。

就这样,他一个人在荒岛上生活了下来,直到四年以后,航海的人们发现了他……1711年,塞尔科克回到了伦敦,并在报刊上讲述了自己的经历,他成了闻名一时的人物。

他没想到的是,这段传奇般的冒险经历激发了一个作家的灵感,不久,以他的故事为原型的小说就发表了。

《鲁滨逊漂流记》阅读推进课教案5则范文

《鲁滨逊漂流记》阅读推进课教案5则范文

《鲁滨逊漂流记》阅读推进课教案5则范文第一篇:《鲁滨逊漂流记》阅读推进课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鲁滨逊漂流记》的故事内容,能从鲁滨逊的身上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学习他的顽强与乐观精神。

2、引导学生感悟名著蕴含的哲理完成读书心得。

3、激发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确立正确的阅读思想,让读书成为自己的生活习惯重点难点:1、了解主要故事内容,培养阅读兴趣。

理解鲁滨逊这一主要人物形象。

2、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前面我们花了两周的时间来阅读了《鲁滨逊漂流记》这部名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鲁滨逊漂流记》,走进鲁滨逊惊险、新奇而又真实感人的漂流历程。

二、自主学习与交流互动1、交流资料:了解作者2、交流小说内容:学生简要叙述情节。

(板书)鲁滨逊:冒险生活———荒岛余生———返回英国3、讨论:作者塑造的鲁宾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课件出示三个问题来展开讨论)A、你认为主人公鲁滨逊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B、你认为笛福在这部小说里是如何表现人物的这些性格特点的?C、作品中你最喜欢的是哪部分,为什么?哪些部分你认为值得积累?(可以是好词好句,可以是刻画人物的方法。

)这些都可以用专门的摘录本记下来。

讨论交流:(1)讨论:作者塑造的鲁宾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笛福成功地塑造了鲁宾逊这个具有勇敢、智慧、意志坚强和挚爱劳动等优秀品质的典型人物。

(2)指名同学推荐优美段章,并说明推荐理由。

如:于是我就像一个没有头脑的傻瓜一样进行起造船的工作。

我对于这个计划非常满意,再也不去研究一下它是否可以实行。

其实我并不是没想到过下水的困难,不过我对于自己的怀疑总是用这种愚蠢的答案挡回去:“让我先把它做成了再说;做成之后,我敢保一定可以想出个什么办法来解决它。

”(3)让学生列出作品当中的一些妙语佳句,并说明理由。

如:◎世界上一切好东西对于我们,除了拿来使用之外,没有别的好处。

◎一个人只是呆呆地坐着,空想自己所得不到的东西,是没有用的,这个绝对的真理,使我重新振作起来。

《鲁滨逊漂流记》导读教案

《鲁滨逊漂流记》导读教案

《鲁滨逊漂流记》导读教案第一章:课程介绍1.1 课程目标了解《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丹尼尔·笛福及其背景。

掌握小说的情节梗概和主要角色。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1.2 教学内容作者简介:丹尼尔·笛福(1660-1731),英国作家,被誉为“现代小说之父”。

小说背景:18世纪英国,殖民扩张时期。

情节梗概:主人公鲁滨逊·克鲁索两次出海冒险,遭遇风暴后漂流到荒岛上,独自生活28年后被救回英国。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思考和讨论。

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讨小说中的主题和人物性格。

第二章:角色分析2.1 鲁滨逊·克鲁索勇敢、坚毅、自力更生的形象。

独立思考、敢于冒险的个性。

2.2 萨拉查鲁滨逊在荒岛上的朋友,野人。

忠诚、善良,与鲁滨逊建立起深厚的友谊。

2.3 星期五鲁滨逊在荒岛上救下的野人。

成为鲁滨逊的忠实仆人和朋友。

第三章:情节解析3.1 鲁滨逊的第一次出海冒险离开家乡,追求航海梦想。

遭遇风暴,漂流到荒岛。

3.2 荒岛生活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存挑战。

建立家园、驯养动物、种植农作物。

3.3 救下星期五鲁滨逊与星期五的相遇。

共同对抗野人,建立深厚的友谊。

第四章:主题探讨4.1 人与自然的斗争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存挑战。

人类如何适应和利用自然资源。

4.2 孤独与寂寞鲁滨逊在荒岛上的内心挣扎。

人类对社交和归属感的渴望。

4.3 自由与约束鲁滨逊在荒岛上的自由生活。

回到英国后的社会约束与选择。

第五章:阅读与写作5.1 阅读任务阅读《鲁滨逊漂流记》原著,完成指定章节。

做读书笔记,记录重要情节和人物。

5.2 写作任务写一篇读后感,分享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感悟和体会。

第六章:讨论与展示6.1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主题和人物。

每组选择一个主题或人物,进行深入分析。

6.2 展示环节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

学生可以提问和发表意见,促进课堂互动。

第七章:比较与对照7.1 比较阅读学生选择另一部文学作品,与《鲁滨逊漂流记》进行比较。

《鲁滨逊漂流记》阅读指导教学设计

《鲁滨逊漂流记》阅读指导教学设计

《鲁滨逊漂流记》阅读指导教学设计《鲁滨逊漂流记》阅读指导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鲁滨逊漂流记》阅读指导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阅读目的:1、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学会由表及里的阅读顺序2、通过阅读和交流,了解《鲁宾逊漂流记》的故事内容,运用精读法学习他顽强乐观精神。

教学重点掌握精读,略读,速读等正确的读书方法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有人说,世界上最动人的皱眉是在读书时那苦思的刹那;世界上最自然的一刻是在读书时那会心的微笑。

是啊,当我们展开书页,其实我们就是走进了作家的心田,去赴一个不见不散的约会;我们的目光走过文字,其实就是在和作者亲密的对话。

今天我们就来上一节阅读指导课,希望同学们能通过今天的学习在课外阅读上有所收获。

好,同学们齐读课题《鲁滨逊漂流记》阅读指导课。

1、拿起这本书,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书的什么?(封面)一本书,我们首先接触的.就是封面,那从封面上,我们可以知道哪些信息?(书名、作者、插图。

一艘小船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航行,几个水手正奋力划着船。

可以猜想书的内容可能与大海航船有关系。

2、阅读一本书,我们可以从作者入手,了解作者,对理解故事是有帮助的。

《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是英国小说家,人称“英国与欧洲小说之父”。

阅读“走近作者”,结合你已经读了的小说内容,说说作者的生活经历与故事内容有什么关系吗?(1)小说中鲁滨逊出海历险的时代背景,也是作者笛福从小生活的时代背景。

18世纪初,欧洲资本主义竞争正处于发展上升时期,在英国,工商业迅速发展,海外贸易与海外扩张不断进行。

追求个性解放、自由竞争、崇尚冒险则成为时代精神的标志。

从某种意义上讲,笛福塑造的小说人物——鲁滨逊身上正寄托着那个时代的梦想,寄托着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们的梦想。

(2)现实中的笛福就像鲁滨逊一样有着非凡传奇的经历。

鲁滨逊漂流记阅读推进课教案

鲁滨逊漂流记阅读推进课教案

鲁滨逊漂流记阅读推进课教案教案主题: 鲁滨逊漂流记阅读推进课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3. 让学生了解并理解小说中的主要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意义。

教学准备:1. 电子设备或打印好的鲁滨逊漂流记文本。

2. 黑板、粉笔或白板、马克笔。

3. 学生小组分组名单。

教学过程:引入:1. 向学生简要介绍《鲁滨逊漂流记》这本经典小说的背景和作者丹尼尔·笛福。

2. 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当一个人被困在一个荒岛上,如何去应对和适应这种情况?你会做出怎样的选择?让学生思考并进行小组讨论。

阅读: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段《鲁滨逊漂流记》的文本。

2. 要求小组成员在小组内轮流阅读文本,并互相讨论理解和解释文本中的关键句子和段落。

3. 每个小组的代表将他们的理解和讨论结果向全班汇报。

讨论:1. 在全班范围内,引导学生讨论以下问题:a. 你对鲁滨逊的第一印象是什么?为什么?b. 鲁滨逊在荒岛上除了生存外,还有什么目标和改变?c. 鲁滨逊在漂流记中面临了哪些挑战?他是如何应对和克服这些挑战的?d. 从鲁滨逊的经历中,你学到了什么?展示:1. 邀请学生展示和分享他们创作的关于鲁滨逊漂流记的相关艺术品,如插图、海报、故事板等。

2. 学生之间进行互相欣赏和评价,鼓励学生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反馈。

总结:1. 总结和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重点。

2. 强调《鲁滨逊漂流记》中的重要主题和教育意义。

3. 激发学生对阅读和文学的兴趣,鼓励他们多读经典文学作品。

拓展活动:1. 邀请学生找到关于鲁滨逊漂流记的其他相关资源,如电影、音乐、游戏等。

2. 学生可以选择一个场景、一个人物或一个情节,创作自己的鲁滨逊漂流记故事,展示给全班分享。

评估方法:1.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检查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和解释是否准确。

3. 评估学生在展示和分享中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鲁滨逊漂流记》阅读推进课教案

《鲁滨逊漂流记》阅读推进课教案

《鲁滨逊漂流记》阅读推进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鲁滨逊漂流记》前五章,了解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

2. 分析鲁滨逊的性格特点,探讨其冒险精神和生存智慧。

3. 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阅读《鲁滨逊漂流记》前五章。

2. 分析鲁滨逊的性格特点及其在故事中的表现。

3. 探讨鲁滨逊的冒险精神和生存智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前五章,了解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分析鲁滨逊的性格特点及其在故事中的表现。

2. 教学难点:探讨鲁滨逊的冒险精神和生存智慧。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问题。

2. 使用案例分析法,分析鲁滨逊的性格特点及其在故事中的表现。

3. 运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互动交流,共同探讨鲁滨逊的冒险精神和生存智慧。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及作品背景。

2. 学生自主阅读前五章,教师巡视指导,解答疑问。

3. 讨论问题:a. 描述一下鲁滨逊的性格特点。

b. 分析鲁滨逊在故事中的冒险精神和生存智慧。

c. 你认为鲁滨逊的冒险精神和生存智慧对你的生活有何启示?4. 小组交流,分享各自的看法和感受。

5.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继续阅读《鲁滨逊漂流记》,并思考鲁滨逊在后续故事中的成长和变化。

六、课后作业:1. 继续阅读《鲁滨逊漂流记》后续章节,关注鲁滨逊的成长和变化。

六、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鲁滨逊漂流记》第六至十章,进一步理解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活和他与星期五的相识。

2. 分析鲁滨逊在荒岛生活中的自给自足策略,以及他如何利用现有资源。

3. 探讨鲁滨逊与星期五之间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对鲁滨逊生活的影响。

4. 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深入阅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七、教学内容:1. 阅读《鲁滨逊漂流记》第六至十章。

2. 分析鲁滨逊在荒岛上的自给自足策略和生活方式。

3. 探讨鲁滨逊与星期五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对鲁滨逊的影响。

《鲁滨逊漂流记》导读课(教案)

《鲁滨逊漂流记》导读课(教案)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鲁滨逊的勇敢、坚韧和智慧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鲁滨逊在荒岛上遇到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鲁滨逊在荒岛上如何利用现有资源解决生存问题。
2.学习作丹尼尔·笛福的生平事迹及创作特点。
3.分析鲁滨逊这一角色的形象特点,探讨其勇敢、坚韧、智慧等品质。
4.梳理小说的主要情节,概括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存经历。
5.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面对困难、勇敢拼搏的精神力量。
二、核心素养目标
《鲁滨逊漂流记》导读课核心素养目标:
1.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阅读兴趣,激发对名著的探究欲望。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鲁滨逊漂流记》的基本概念。这部小说讲述了主人公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存经历,体现了勇敢、坚韧和智慧等品质。它不仅是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也为我们提供了面对困难时的启示和勇气。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鲁滨逊在荒岛上的实际应用,以及他如何运用智慧解决生存问题。
五、教学反思
在上完《鲁滨逊漂流记》这一课后,我深刻地意识到教学过程中的几个关键点。首先,我发现学生在对鲁滨逊形象的理解上存在一定难度,他们很容易将鲁滨逊的勇敢、坚韧看作是天生具备的品质,而忽略了他成长的过程。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认识到鲁滨逊在荒岛上的心路历程,以及他如何克服困难、逐步成长。
《鲁滨逊漂流记》导读课(教案)
一、教学内容
《鲁滨逊漂流记》导读课(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鲁滨逊漂流记》的故事内容,能从鲁滨逊的身上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学习他的顽强与乐观精神。

2、引导学生感悟名著蕴含的哲理完成读书心得。

3、激发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确立正确的阅读思想,让读书成为自己的生活习惯
重点难点:
1、了解主要故事内容,培养阅读兴趣。

理解鲁滨逊这一主要人物形象。

2、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花了两周的时间来阅读了《鲁滨逊漂流记》这部名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鲁滨逊漂流记》,走进鲁滨逊惊险、新奇而又真实感人的漂流历程。

二、自主学习与交流互动
1、交流资料:了解作者
2、交流小说内容:
学生简要叙述情节。

(板书)鲁滨逊:冒险生活———荒岛余生———返回英国
3、讨论:作者塑造的鲁宾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课件出示三个问题来展开讨论)
A、你认为主人公鲁滨逊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B、你认为笛福在这部小说里是如何表现人物的这些性格特点的?
C、作品中你最喜欢的是哪部分,为什么?哪些部分你认为值得积累?(可以是好词好句,可以是刻画人物的方法。

)这些都可以用专门的摘录本记下来。

讨论交流:
(1)讨论:作者塑造的鲁宾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笛福成功地塑造了鲁宾逊这个具有勇敢、智慧、意志坚强和挚爱劳动等优秀品质的典型人物。

(2)指名同学推荐优美段章,并说明推荐理由。

如:
于是我就像一个没有头脑的傻瓜一样进行起造船的工作。

我对于这个计划非常满意,再也不去研究一下它是否可以实行。

其实我并不是没想到过下水的困难,不过我对于自己的怀疑总是用这种愚蠢的答案挡回去:“让我先把它做成了再说;做成之后,我敢保一定可以想出个什么办法来解决它。


(3)让学生列出作品当中的一些妙语佳句,并说明理由。

如:
◎世界上一切好东西对于我们,除了拿来使用之外,没有别的好处。

◎一个人只是呆呆地坐着,空想自己所得不到的东西,是没有用的,这个绝对的真理,使我重新振作起来。

◎一个人在明白事理以后,就会觉得,被上帝从罪恶中救出来,比被上帝从患难中救出来,幸福更大。

教师小结:一般文学作品都有两个重要的创作方面:一是作品中人物性格的特点,一是作者的表达方法。

我们重视了这两个方面的阅读,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评读与感悟、总结拓展。

1、生谈谈读后的感想。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2.对照这节课的阅读,回忆以前的阅读方法,你认为在今后的课外阅读中应该运
用哪些阅读方法呢?请用这些方法阅读其他关于探险的书籍:(课件出示):《汤姆索亚历险记》《八十天环游地球》《绿野仙踪》
四、结束语:
读一本好书就像跟一个高尚的人对话,希望同学们每天抽出30分钟的时间阅读课外书,特别是文学名著,充实自己。

6北京的春节课堂作业
练习一
—、看拼音,写词语。

là yuè chū xún zhǎn lǎn jiǎo zi fěi cuì
()()()()()
zhēn zi bào zhú biān pào sì yuàn
()()()()
wàn xiàng gēng xīn zhāng dēng jié cǎi
( ) ( )
二、给下列多音字注音、组词
))()

))()
)))
)))
'
旬()熬()榛()残()暴()
句()遨()棒()钱()爆()
四、近义词
万象更新()娴熟()照常()
五、反义词
慌乱()喧哗()机敏()
六、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解释。

1.张:①使合拢的东西分开或使紧缩的东西放开②陈设,铺排③扩大,夸张④
看,望⑤商店开业
A.元宵节的晚上,街头巷尾张灯结彩。

()
B.上课时,同学们都认真听,谁也不东张西望。

()
C你不要在那里虚张声势了。

()
D.船上的帆还没有*起来。

()
2.彩:①颜色;②彩色的丝绸;③称赞,夸奖的欢
呼声;④花样; 精彩的成分;⑤戏剧、舞蹈正式演出前的化妆排演;⑥获胜的预兆。

彩排()喝彩()丰富多彩()
五彩缤纷()张灯结彩()
七、、选词填空。

1.迅猛迅速飞速
①虽然现代社会发展(),但是中国人却不能丢弃过春节的传统。

②集合号响了,同学们()到操场上集合。

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脑已经走进了寻常百姓家。

2.用“精”字组成四个词语,然后填空。

1.春节联欢会在工作人员的()策划下,演出取得了成功。

2.我国()的工艺品在国际上久负盛名。

3.王小刚做的飞机模型十分()。

4.马老师今天穿了一件新衣服,显得很()。

八、修改病句。

1.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大概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

2.元宵上市,又一个春节的高潮到了。

3.孩子们欢喜,大人们也混乱。

九、判断对错。

1.《北京的春节》一文是按照时间顺序写的。

()
2.“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寒冷的时候。

这一句中采用了引用
的修辞手法。

()
3.《北京的春节》一文的作者是巴金。

()
4.“万向更新”“零七八碎”“截然不同”这几个词词形都是正确的。

()
十、、我会从下列词语中选出不是同一类的。

1.元宵节春节劳动节中秋节重阳节
2.《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聊斋》《西游记》
3.钢琴笛子古筝琵琶吉他
4.胶枣榛子花生栗子蜜饯
一、看拼音,写词语。

là zhēn zhēng sua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