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能 热传递 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九年级上册物理内能热传递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物理内能热传递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物理内能热传递知识点九年级上册物理内能热传递知识点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物体的内能与温度和质量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内能的多少叫热量(物体含有多少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

单位:J。

做功:(1)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本身的内能会减少。

温室效应:太阳把能量辐射到地表,地表受热也会产生辐射,向外传递热量,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阻碍这种辐射,地表的温度会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这就是温室效应。

大量使用化石燃料、砍伐森林,加剧了温室效应。

热传递:热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或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的现象叫做热传递。

条件:物体之间或同一个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存在温度差规律:热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或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直到温度相同为止。

热传递方式: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

物体热辐射和吸收热的本领,跟物体的温度,表面的颜色和光滑程度有关。

(1)物体的温度越高,热辐射的本领越大。

(2)黑色物体吸收热和辐射热的本领,比白色物体强(3)表面光滑的物体吸收热和辐射热的本领,比表面粗糙的物体弱。

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1)热的良导体:善于传导热的物质叫做热的良导体。

各种金属、汞是热的良导体,最善于传导热的是银,其次是铜和铝。

(2)热的不良导体:不善于传导热的物质叫做热的不良导体。

瓷、纸、木、玻璃、皮革、羽毛、棉花、软木、液体(除汞外)、气体等都是热的不良导体。

物理公式大总结速度公式火车过桥(洞)时通过的路程s=L桥+L车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密度公式(ρ水=1.0×103kg/ m3)冰与水之间状态发生变化时m水=m冰ρ水ρ冰 v水v冰 p= 同一个容器装满不同的液体时,不同液体的体积相等,密度大的质量大空心球空心部分体积V空=V总-V实声音知识点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初中物理内能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内能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内能知识点总结一、内能的概念和特点内能是物质自身所固有的能量,它包含了物质微观粒子间相互作用的能量。

内能的大小与物质的种类、状态以及温度有关。

内能具有可传递、可转化和可守恒的特点。

二、内能的传递1. 热传递:热是内能的一种传递方式,它是由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的能量。

热传递有三种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

2. 功传递: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内能也可以通过功的方式传递。

例如,当我们用力推动一个物体时,我们所做的功将会增加物体的内能。

3. 物质传递:内能也可以通过物质的传递而传递。

例如,当我们往开水中加入冷水,内能将通过热传递和物质混合的方式传递给冷水。

三、内能的转化1. 热能转化:热能是内能的一种形式,它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例如,当我们用热水加热蒸汽锅炉时,热能被转化为机械能,从而推动汽轮机工作。

2. 动能转化:物体的动能也可以转化为内能。

例如,当我们用手摩擦两个物体时,物体的动能被转化为内能,使物体的温度升高。

3. 电能转化:内能也可以通过电能的转化而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例如,当我们使用电热水器加热水时,电能被转化为热能,使水温升高。

四、内能与温度的关系内能与温度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关系。

当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内能也会增加;反之,当物体的温度降低时,内能会减小。

这是因为温度的变化会导致物质微观粒子间相互作用的能量发生变化。

五、内能的测量内能是无法直接测量的,但我们可以通过测量其他与内能相关的物理量来间接推断内能的大小。

例如,当我们测量物体的温度、压强和体积时,可以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或饱和蒸汽表等来推算物体的内能。

六、内能的守恒定律内能守恒定律是指在一个孤立系统中,系统内的内能总量在任何过程中保持不变。

即使在能量转化的过程中,系统内的内能之和也始终保持不变。

七、内能的应用1. 制冷与制热:内能的转化可以用于制冷和制热。

例如,制冷剂在蒸发时吸收外界热量,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达到制冷的效果;而制热器则通过加热来提高物体的温度。

九年级物理重难点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物理重难点知识点总结

一、内能1. 内能的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内能的大小与温度、质量、状态等因素有关。

同一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2. 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做功: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减少。

热传递:高温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

二、比热容1. 比热容的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比热容用字母 c 表示,单位是J/(kg·℃)。

水的比热容为 4.2×10³ J/(kg·℃),表示质量为 1kg 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 4.2×10³ J。

2. 比热容的应用:解释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小,内陆地区昼夜温差大的现象。

计算热量:Q = cmΔt (Q 表示热量,c 表示比热容,m 表示质量,Δt 表示温度变化量)三、热机1. 热机的原理:利用内能做功。

2. 内燃机:汽油机: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

柴油机:与汽油机的区别在于压缩冲程中,柴油机压缩程度更大。

3. 热机效率: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做热机的效率。

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使燃料充分燃烧、减少热量损失、减少摩擦等。

四、电流和电路1. 电荷:正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

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 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电流的方向: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3. 电路的组成: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

通路:处处连通的电路。

断路:某处断开的电路。

短路:电源短路(不允许)和用电器短路。

五、串联和并联电路1. 串联电路:电流只有一条路径。

各用电器之间相互影响。

物体的内能和热量传递

物体的内能和热量传递

物体的内能和热量传递热量是一个物体由高温区传递到低温区的能量转移形式,而内能是物体内部分子和分子之间的能量形式。

物体的内能和热量传递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下面我们将从理论和实际案例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理论角度在理论上,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成正比。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一个物体的内能变化等于外界对该物体做功和与该物体交换的热量之和。

内能的增加意味着物体的温度升高,而内能的减少则意味着物体的温度降低。

内能的传递可以通过三种途径实现:1. 热传导:热量通过物体内部的分子之间的碰撞传递。

热传导是固体和液体中最常见的热能传递方式,例如我们在使用锅炉时,通过加热底部的金属板,热量会传递到锅中的食物从而加热食物。

2. 热辐射:热量以电磁波形式传递,不需要介质介导。

例如,太阳通过热辐射将热量传递给地球,使地球保持一定的温度。

3. 热对流:热量通过流体内部的对流传输,这种方式适用于液体和气体。

例如,我们洗澡时使用的暖气片,通过将热空气输入到房间中,使整个房间的温度提高。

二、实际案例1. 热水壶的工作原理热水壶中的电热丝加热后,热量通过热传导进入水中。

水的分子开始振动,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当水烧开后,热量通过热辐射传递到壶的周围,使壶的外表温度升高。

这个过程中,热量不会消失,只是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并引起温度变化。

2. 烧煤取暖在寒冷的冬天,我们经常使用燃煤取暖。

当燃煤炉中的煤炭燃烧时,热量通过热传导和热对流传递到室内空气中,使室内温度升高。

这种方式也是内能传递的典型案例。

3. 电热毯的使用电热毯通过电能转化为热能,内能便通过热传导传递到毯子的表面和人体。

这样,我们可以在冬天的寒夜里感受到温暖舒适。

总结:物体的内能和热量传递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

通过理论和实际案例的介绍,我们了解到了内能和热量传递的原理和方式。

无论是日常生活中的取暖、烹饪,还是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中的应用,都离不开对内能和热量传递的理解。

通过进一步学习和实践,我们将更好地利用和控制内能和热量的传递,为生活和科技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十三章内能 知识点总结

第十三章内能    知识点总结

第十三章内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物质的构成1、定义: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

2、分子的大小:分子的直径很小,通常用10-10m为单位来度量。

(如:草叶上的一滴露珠中含有约1021个水分子。

)3、分子间有间隙:实验探究:将50ml的酒精倒入装有50ml水的试管中,试管颠倒几次,发现两者总体积小于100ml。

实验结论:分子间存在间隙,混合后水分子和酒精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的分子间隙中,导致总体积变小。

扩散现象(二氧化氮棕红色)1、定义: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实验:装空气的瓶子在上,装二氧化氮的气体的瓶子在下,中间一块玻璃板隔开。

整个装置不能倒放(防止重力对实验的影响ρ二氧化氮>ρ空气)现象:抽去玻璃板后两瓶气体颜色变得均匀。

结论:气体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分子运动肉眼看不见,扫地时尘土飞扬不是分子运动)2、扩散现象说明: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②:分子之间有间隔。

分子的热运动1、定义: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

这种无规则的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2、影响因素: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分子间的作用力1、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

2、类比法理解分子间的作用力物质三种状态分子结构特点分子动理论:1、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原子构成的;2、物质内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第二节内能内能1、定义: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单位:焦耳(J)各种形式的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

3、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物体内能的改变1、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1)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够量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Q),单位:焦耳(J)(2)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少。

(3)在热传递过程中,若不计热量损失,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等于低温物体吸收热量,即Q放=Q吸。

内能知识点笔记九年级

内能知识点笔记九年级

内能知识点笔记九年级内能是物体内部粒子的微观运动形成的能量,是所有粒子的热动能之和。

在物理学中,内能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我们可以通过了解一些关键的知识点来更好地理解内能的特性和应用。

1. 内能的定义和性质内能是物体分子或原子的热运动能量的总和。

它与物体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内能就越大。

内能具有可传递性,当两个物体接触时,热量会从温度较高的物体传递到温度较低的物体中,直到达到热平衡。

2. 内能的计算内能的计算可以利用内能公式:Q = mCΔT,其中Q表示传递的热量,m表示物体的质量,C表示物体的比热容,ΔT表示温度的变化量。

当温度不变时,内能的变化为零。

3. 内能的转化内能可以通过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进行转化。

热传导是指通过物体颗粒间的碰撞传递热量。

热辐射是指物体表面的热能以电磁波形式传播出去。

热对流是指由于物体内部的热差异引起的流体的运动而导致的热传递。

4. 内能与状态变化物体在不同状态下的内能是不同的。

例如,当物体由固态转变为液态或气态,内能会发生改变,这是因为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发生了变化。

这些状态变化的内能变化可以通过熔化热和汽化热进行计算。

5. 内能与机械能的转化内能也可以与机械能进行转化。

例如,当物体在自由落体过程中,由于重力做功,物体的下落速度越快,内能也会相应增加。

同样地,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做功时,内能会减少。

6. 内能的应用内能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我们使用电热器加热水时,电能被转化为热能,增加了水的内能从而使其变热。

在工业生产中,内能的变化常常用于控制和改变物体的温度,如高温炉和冷藏设备。

总结:通过对内能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内能是物体内部粒子的热运动能量的总和,它与温度密切相关。

我们可以通过内能的计算公式来计算热量的传递。

内能可以通过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进行转化,并与状态变化和机械能的转化相关联。

在生活和工业中,内能的应用非常广泛,能够帮助我们实现控制和调节温度的目的。

以上就是对于九年级内能知识点的笔记,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对内能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内能、内能利用知识点总结

内能、内能利用知识点总结

十三章内能<一>知识点总结一、分子热运动1、物质的构成常见的物质由大量的分子、原子构成,分子的直径用10-10m度量。

2、扩散(1)定义: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2)影响扩散快慢的因素:温度和物体状态(3)扩散现象说明:①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②分子间有间隙(4)酒精和水混合总体积会变小说明:分子间有间隙(5)红墨水在热水中扩散的冷水中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6)扩散现象与机械运动的区别:扩散现象是微观中分子的运动产生的,机械运动是宏观物体的运动3.分子间的作用力(1)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不会有单独存在引力或者单独存在斥力的时候。

(2)分子间的距离等于平衡距离时引力=斥力,作用力表现为零。

(3)什么时候表现引力或者斥力①当分子间的距离减小时,引力和斥力同时增大,斥力比引力增加的更快,斥力>引力,表现为斥力。

如:固体、液体很难被挤压,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②当分子间的距离增大时,引力和斥力同时减小,斥力比引力减小的更快,斥力<引力,如:物体被拉伸,两个铅块粘在一起下面可以挂物体,两滴水靠近会合在一起,水珠呈球形。

③当分子间的距离大于10倍的平衡距离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几乎没有。

如破镜不能重园,是裂缝间的分子距离大,分子分没有作用力,而不是分子间存在斥力。

4.内能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1)影响分子动能大小的因素:①温度---分子平均动能的宏观标志,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分子平均动能就越大。

②质量---分子数目的多少,质量越大分子个数越多。

(2)影响分子势能大小①状态一分子势能的大小②质量---分子数目的多少,质量越大分子个数越多。

(3)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热传递和热传递方式1:热传递热传递有三种方式传导----热量沿物体从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

对流---发生在气体液体中,温度高的密度小上升,温度低的密度大下降进行热量传递辐射---热量在真空中可以不借助介质直接传播热传递的方向:高温一一→低温(不是内能多的传给内能少的)热传递发生条件:存在温度差热传递的实质:内能的转移(能的种类没变)内能的变化: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放出热量内能减少。

第一讲--内能与热传递

第一讲--内能与热传递

第十二讲内能与热传递知识点梳理一、分子动理论知识回顾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2、分子处于永无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中,这种运动叫做分子热运动。

3、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二、内能与机械能相比:1.物体内部的分子始终处在无规则的运动中,分子具有动能。

2.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因此分子间还具有势能。

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内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两点说明:1、内能是指微观世界中的分子的动能与势能的总和,与宏观世界中物体的机械能(动能、势能)是有区别的。

2、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

(为什么?)思考:0度的冰具有内能吗?三、内能大小受什么因素影响内能的大小与质量和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质量越大,物体的内能就越大。

说明:1、温度反映的是的物体内部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2、质量反映的是物体内部分子的数目或单个分子的平均质量四、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

一杯热水,很烫人,放在桌子上凉会儿再喝。

在这个过程中,热水的温度降低,内能减少;杯子周围的空气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热传递是在温度不相同的物体之间进行的,且能量从温度高的转移向温度低的。

热传递的条件是:存在温度差热传递的方向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热传递过程中转移的是:能量五、热量在物理学中,把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转移能量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用符号Q,表示热量的单位与能量的单位相同,也是焦(J)。

由热量的定义可知:热量只有在热传递过程中有意义.我们只能说物体吸收或放出多少热量,而不能说物体含有或具有多少热量.典型例题例1.下列关于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A.0℃的冰一定和0℃的水内能一样大B.0℃的水一定比5℃的水内能小C.0℃的水一定比5℃的水热量小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例2.下列关于内能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内能越大B、温度高的物体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C、静止的物体没有动能,但有内能D、内能和温度有关,所以0。

C的水没有内能例3.说明下列各题中内能改变的方法:(1)一盆热水放在室内,一会就凉了,______;(2)铁块在火炉上加热,一会儿热得发红,______;(3)冬天人们往手上呵气取暖,______;例4、把金属汤勺放在热汤中,一会儿之后,用手摸勺柄,会感到它的温度明显升高,这表明它的内能____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优侃文化艺术培训有限公司
内能热传递
一、内能: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1、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内能不同于机械能。

内能不能为零,机械能可以为零。

2、内能的大小跟物体的温度、质量、材料、状态等有关。

二、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1、热传递
①实质是:内能的转移
②物体吸收了热量,内能增大,但温度不一定升高;
物体放出了热量,内能减小,但温度不一定降低。

③发生热传递的条件:存在温度差
④热传递可以发生在不同物体之间,也可以发生在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直到温度变得相同(即没有温度差)为止。

2、做功
①实质是:内能的转化
②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大;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减小。

注:热传递和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三、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热量。

1、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是一个状态量,常说“有,具有,改变多少内能”。

2、热量是指在热传递过程中,转移的那部分内能,是一个过程量,常说“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传递热量”。

不能说“物体具有或含有热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