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华国学经典与教师自身修养11月1日
学习国学经典弘扬传统文化(5篇材料)[修改版]
![学习国学经典弘扬传统文化(5篇材料)[修改版]](https://img.taocdn.com/s3/m/d73593bee45c3b3566ec8b4b.png)
第一篇:学习国学经典弘扬传统文化学习国学经典弘扬传统文化——新建小学《弟子规》学习活动为了传承国学经典,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更好地推动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开展,从2010年秋季开始,我校进行了《弟子规》教育活动,引导全体师生共同学习、诵读、践行《弟子规》,以此树立明确的价值观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敦厚善良的心性,知礼明礼、厚积薄发,全面提升师生们的自身素质。
《弟子规》是中国至圣先贤教子育人、塑造中华民族精神之道的集大成者,全文虽然仅有1080个字,360句,却把一个人如何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立身处事、待人接物、修身治学概括得淋漓尽致,特别是它内容的编写次序也是中国古人教育经验的总结,符合教育的规律,它编写次序为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强调了教育的先后次序是先学做人、后学做事,也就是先培养德行,后学习知识技能,这完全符合“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方针。
一、领导重视,组织到位我校将“学习国学经典,弘扬传统文化”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学期初,在学习《弟子规》培训学习及动员大会上,李校长强调了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和如何学习《弟子规》,要求教师做到“三个带头,三个不能”。
“三个带头”即要带头参与、乐在其中;带头学习、融会贯通;带头实践、全面落实。
“三个不能”即不能有封建和宗教色彩;不能望文生义、断章取义;不能生搬硬套、脱离实际。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政教处具体实施,制定了详细可行的活动方案,将《弟子规》内容分阶段学习,每天安排专人负责,要求全体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积极践行。
二、扎实开展《弟子规》学习活动1、利用课前三分钟颂读《弟子规》。
学校将学习《弟子规》定为一项长期的教学任务,并形成模式,每节课上课前三分钟为学习《弟子规》的时间。
在黑板上开辟专栏,由教师书写本星期要学习的内容,每节课上课前三分钟,学生齐颂学习内容。
2、每天课间操坚持学习《弟子规》营造了浓厚的学《弟子规》的氛围。
修身养性、立德明志的国学经典语录

修身养性、立德明志的国学经典语录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
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
现将25条修身养性、立德明志的国学经典语录整理如下:1.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
——李世民《帝范》释义:以上等标准要求只能收到中等的效果;以中等标准要求,只能收到下等的效果。
要求我们立身、治学之时一定要放宽视野,高定标准,这样才能实现预期目标。
李世民(598-649年),即唐太宗,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
《帝范》是唐太宗李世民自撰的一部论述为君之道的政治文献,成书于贞观二十二年(648年)。
书中阐述了关于个人修养、人才选任和统御下属的学问和经济、民生、教育、军事等事务。
2.人之忠也,犹鱼之有渊。
——诸葛亮《兵要》释义:人有忠诚的品德,就好比鱼儿有了水。
鱼离开水就会死,人失去忠诚的品德就很危险。
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散文家、发明家。
《兵要》是诸葛亮从军事实践中,总结出的“以法治军”所必须遵循的要领,共十则。
这十则《兵要》,从军事纪律、良将品德、用人选贤、将领作风、捕捉战机、打击歪风、杜绝朋党、战术教练、驻防移防、军规军容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是研究诸葛亮军事思想的重要资料。
3.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
不耻禄之不夥huǒ,而耻智之不博。
——张衡《应间》释义:不担心地位不够尊崇,而担心自身道德不够完善。
不以收入不够高为耻,而以学识不够渊博为耻。
张衡(78-139年),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制图学家、文学家、学者,为我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应间》是张衡重返太史令任职时写的一篇议论文章,全文共两部分,即“间者”的诘难和作者的应答。
所谓间者,是提出劝诫与责难的人。
4.慧者心辩而不繁说,多力而不伐功,此以名誉扬天下。
教师国学经典心得体会(3篇)

教师国学经典心得体会作为一名教师,国学经典是我必须学习和传承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教授国学经典的过程中,我不仅能够感受到古人智慧的卓越,也从中汲取到了许多宝贵的心得体会。
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是孔子的国学经典,也是教育学的重要基石之一。
在这篇文章中,孔子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
作为教师,我们肩负着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健全的家庭和和谐的社会的使命。
通过学习国学经典,我深刻理解到了“修身”是最为重要的一环。
只有我们自身具备了高尚的品德和道德修养,才能够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才能够将国学经典真正地传承下去。
同时,《大学》中还强调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这也是我在教育实践中一直秉持的原则。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首先要有真诚的态度和诚信的心灵,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和感染学生;其次,我们要不断地学习和钻研,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教育技能;最后,我们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人生观。
二、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论语》是我在国学经典中最喜欢的一部作品。
通过学习《论语》,我深刻体会到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
《论语》中包含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通过对这些言行和思想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古人的智慧和道德准则,进而将其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在教授《论语》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学习孔子的为人处世之道,培养他们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例如,在学习《论语》中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时,我通过故事和例子,告诉学生要待人如友、宜远近,不分贵贱;在学习《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时,我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他们尊重他人、不伤害他人的意识。
同时,我也将《论语》和现代社会联系起来,让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的价值和作用。
例如,在学习《论语》中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的时候,我鼓励学生关注身边的优秀人物,向他们学习,同时也要不断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不断进步。
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化的句子(最新)

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化的句子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2.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陈廷焯译:知识总是在运用时才让人感到太不够了,许多事情如果不亲身经历过就不知道它有多难。
3.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译:富贵不能扰乱他的心意,贫贱不能改变他的节操,威武不能屈服他的意志,这就叫大丈夫。
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5.不怨天,不尤人。
——《论语》译:遇到挫折与失败,绝不从客观上去找借口,绝不把责任推向别人,后来发展为成语“怨天尤人”。
6.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后汉书》【译文】处境越穷困,意志应当越坚定。
老年人越是年长,精神应当越壮豪。
7.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8.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孟子》【译文】没有圆规和直尺,就做不出真正“圆”或“方”的形状来。
比喻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则。
9.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弟子规》【译文】看见他人的长处或善行义举,要马上想到学习看齐,纵然目前能力相差很多,也要下定决心,逐渐赶上。
10.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朱熹译:用心思考,用眼仔细看,有口多读,三方面都做得到位才是真正的读书。
11.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宋·文天祥12.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明·顾宪成译:风声、雨声、琅琅读书声,都进入我们的耳朵,所以,作为一个读书人,家事、国事,天下的事情,各种事情都应该关心,不能只是死读书。
13.57.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史记》译文:鸟将要死的时候,它的叫声是悲哀的;人将要死的时候,他的话也是善良的。
14.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15.位卑未敢忘国。
——陆游《病起书怀》译:虽然自己地位低微,但是从没忘掉忧国忧民的责任。
16.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史记》译:天下的人熙熙攘攘,都是为了利益而来往(为了利益而奔波)。
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方案

太和五中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方案诵国学经典美文扬中华传统美德奠人生幸福之基一、指导思想:为进一步弘扬民族传统,传承国学经典文化,引领我校学生通过诵读经典诗词,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接受人文精神熏陶,培养他们热爱祖国、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勤学自强的优良品质,努力营造浓郁的书香校园氛围,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更快发展。
按照实际情况制定我校国学经典诵读方案。
二、活动主题:“诵国学经典美文扬中华传统美德奠人生幸福之基”三、活动时间:2013年11月1日——2013年11月12日四、诵读内容:让学生掌握最优秀的古诗文,我们本着从易到难、从少到多、循序渐进、以点带面的分配原则,分学段进行古诗文的诵读。
各年级诵读内容如下:七年级学生诵读:《弟子规》《三字经》《中华诗文名句精华》八年级学生诵读:《弟子规》《增广贤文》《古诗文必背》九年级学生诵读:《弟子规》《论语》《优秀诗文背诵》五、活动内容安排:(一)活动宣传发动:(11月1日—11月5日)1、太和五中国学经典诵读领导小组,制定学校国学经典诵读方案。
领导小组:组长:王勇副组长:朱虎王涛成员:桃李诗社全体成员2、班主任向学生推荐国学经典诵读的书籍与文章,各班制定诵读方案。
3、语文教师给学生做相应的指导。
4、在升旗仪式时进行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启动仪式。
组织七年级部分学生吟诵《弟子规》和《三字经》,并带领全体学生诵读《弟子规》和《三字经》部分内容。
(二)活动组织实施:(2013年11月5日—2013年11月12日)①各年级按要求每周一、三、五第一节课前诵读经典古诗文(值班老师负责)。
②每周至少有一首古诗词熟读成诵(语文老师自行选择)。
③各班每天提前将古诗抄写在黑板的左边,书写规范,排版美观。
④各班自行开展相关比赛考评活动,学期结束,完成规定要求:七年级能诵读《三字经》《弟子规》《中华诗文名句精华》八年级能诵读《古诗文必背》《弟子规》《增广贤文》;九年级能诵读《弟子规》《论语》《优秀诗文背诵》(三)活动表彰根据表现,评比出“国学经典诵读优秀班级”和“国学经典诵读优秀个人”、“国学经典诵读书香家庭”,并进行表彰。
国学经典国学经典诵读内容

国学经典国学经典诵读内容国学经典诵读篇目篇一【原文】《康诰》曰:“克明德。
”《大甲》曰:“顾諟天之明命。
”《帝典》曰:“克明峻德。
”皆自明也。
【注释】(1)康诰:《尚书·周书》中的一篇。
《尚书》是上古历史文献和追述古代事迹的一些文章的汇编,是”五经”之一,称为“书经”。
全书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
(2)克:能够。
(3)大甲:即《太甲》,《尚书·商书》中的一篇。
(4)顾:思念。
是:此。
明命:光明的禀性。
(5)帝典:即《尧典》,《尚书·虞书》中的一篇。
(6)克明峻德:《尧典》原句为“克明俊德”。
俊:与“峻”相通,意为大、崇高等。
(7)皆:都,指前面所引的几句话。
【译文】《康诰》说:“能够弘扬光明的品德。
”《太甲》说:“念念不忘这上天赋予的光明禀性。
”《尧典》说:“能够弘扬崇高的品德。
”这些都是说要自己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
有关国学经典(精篇二《三字经》涵盖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及伦理道德,言简意赅,非常方便学生学习,具有传授知识和传播伦理道德观念的双重功能,三字经在中国古代蒙学教材中,是影响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也因此被称作“蒙学之冠”,全文文笔自然流畅,朴实无华,深入浅出,字句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容易理解,比较适合一年级的新学生,通过学习他们可以认识一些字以及多音字等一些基础知识,若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将为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
本学期二年级学习《千字文》。
《千字文》是我国早期的蒙学课本。
北宋千字文被视为狮子教育的重要一环。
它不是简单的担子堆积,而是咏物咏事、条理分明、通顺可诵的韵文,其内容涉及自然、社会、历史、教育、伦理等多方面的知识。
所选千字,大都是常用字,生僻字不多,因而便于识读。
《千字文》短短千字,字不重复而能做到包罗万象又颇具纹理,难能可贵。
二、教学重难点。
国学教学的重点之一是,经常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三字经、千字文和笠翁对韵,倡导学生先求熟读,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国学教学的重点之二是,在教学中,有许多品德教育渗透其中(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等),注重教育学生学以致用,要用实际行动体现国学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教师个人承诺书范文(精选11篇)

教师个人承诺书范文(精选11篇)教师个人承诺书 1我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为积极响应“治庸问责”行动,反省自身存在的'“庸、懒、散、软”行为,根治“精神之庸”、“能力治庸”、“责任治庸”,增强责任意识,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促进自己专业成长,郑重承诺如下:一、认真学习《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湖北省农民负担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依法治教,依法从教,自觉接受社会和广大家长、学生的监督。
用实际行动实践教育均衡发展,推行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二、严格执行国家教育收费政策,不从事有偿校外辅导,不举办有偿家教、有偿托管,不向学生推销教辅资料。
三、为人师表,爱岗敬业,严谨治学,廉洁从教,诚实守信,热爱学生。
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职业品格,情趣健康,公道正派,求真务实,团结同志。
四、积极参加“比教学,访万家”活动,促进专业成长,全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热情服务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切实做好本人负责的相关教学。
多向其他老师学习,不断钻研业务。
五、严格执行《干部作风建设“五条禁令”》(即:严禁对属于职责范围内办理的事不按规定时限或承诺时限办结;严禁吃、拿、卡、要;严禁工作日中餐饮酒;严禁工作时间上网玩游戏、炒股、看电影;严禁。
)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塑造优秀而崇高的人民教师形象。
承诺个人:年某某月x日教师个人承诺书 2我作为一名光荣人民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重任,为认真履行教师职责,严格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形成自己良好师德师风,争做一名师德高尚教育工作者,为此,我特向学校、学生郑重承诺:一、教育教学工作1、按照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要求,开展班级工作,全面教育、管理、指导学生,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体魄健康公民。
2、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礼仪教育,保护学生身心健康。
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培养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和良好心理品质,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国学教师总结心得体会

一、坚定国学信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作为一名国学教师,首先要坚定国学信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国学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结晶,承载着丰富的道德观念、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
我们要坚信国学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价值,以崇高的使命感去传播国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深入挖掘国学经典,丰富教学内容国学经典博大精深,我们要深入研究,挖掘其中的精华,丰富教学内容。
在教学中,我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 注重经典诵读。
经典诵读是国学教学的基础,我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背诵,感受经典之美,培养语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 结合现实生活。
将国学经典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国学智慧,如孝敬父母、尊师重道、勤俭节约等。
3. 传授哲学思想。
国学经典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如儒家、道家、法家等。
通过讲解经典中的哲学思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4. 弘扬传统文化。
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我们要传承和弘扬。
在教学中,注重介绍传统文化知识,如节日习俗、礼仪规范等。
三、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1.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如情景教学、案例教学、小组讨论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2. 融入现代元素。
将现代科技、网络等元素融入教学,使国学教学更具时代感,贴近学生生活。
3. 鼓励学生参与。
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注重自身修养,以身作则作为一名国学教师,我们要注重自身修养,以身作则。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践行国学智慧,树立良好的师德风范,为学生树立榜样。
总之,国学教学任重道远。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原文】君子检身,常若有过。
《亢仓子·训道篇》
【今译】君子检点自己,随时反省,就像常有 过失一样。
4、【原文】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
不惮。
陆九渊《与傅全美》
【今译】听到别人说自己的过错应当高兴,知道自 己的过失不应当隐讳,改正自己的过错不应当害怕。
唐太宗
1、以铜为镜,可以正 衣冠;以古为镜,可以 知兴替;以人为镜,可 以明得失。
4.【原文】必有忍,其乃有济;有容, 德乃大。《尚书》
【今译】为人有忍耐力,事业才成功;一 个人有宽容的品质,德行才能够伟大。
舜帝
队队春耕像, 纷纷耘草禽; 嗣尧登帝位, 孝感动天心。
以先国家之急 而后私仇
蔺相如
(七) 团结友善
1、【原文】子曰:君子无所不争,必也射乎!
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礼记》
【今译】学问渊博而不知满足,脚踏实地而不知疲倦。
4、【原文】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
书为本。
《朱子语类》
刘伯温
1、通经史、晓天文、精兵 法。
2、读书没有百次温,哪有 成功人。
3、学贯天人,资兼文武。
1、不断学习中华文化。 2、编纂书籍。 3、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康熙
(四) 敬业务实
1.【原文】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论语》
2、君臣同心,励精图治。
齐桓公
刘备
1、救国兴亡,忠义为先。 2、欲安天下,先取人心。 3、得人心者得天下。
1.【(八原文)】见见过善则则迁,改见过则改。 《周易》
【今译】看到好事就仿效去做,看到自己的过错就 立即改正。
2.【原文】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
【今译】谁能不犯错误?犯了错误能够改正,没有 比这更好的了。
3.【原文】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 非礼勿动。《论语·颜渊》
【今译】不合礼的东西坚决不看,不合礼的声音坚 决不听,不合礼的话语坚决不说,不合礼的事情坚 决不做。
4.【原文】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
邦无礼则不宁。
《荀子·修身》
【今译】人离开了礼就无法生活,做事情离开了礼 不能成功,国家没有礼就不得安宁。
明·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 【今译】志向不确立,就像没有舵的船,没 有缰绳的马,到处游荡奔跑,不知道最终要到 什么地方停止。
4、 【原文】志高品高,志下品下。
清·王成金《传家宝》 【今译】志向高的,人品就高;志向低的, 人品就低。
朱元璋
1、中国历史上最勤政的皇 帝之一,经常工作到深夜。
2、一年休息三天,春节、 冬至和生日。
3、平均每天批几十份奏折, 经常达到上百份,而且全由 他一人完成。
身无半亩,心忧天下; 读破万卷,神交古人。
左宗棠
(三) 学而不厌
1、【原文】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述而》 【今译】学习起来从不满足,教导别人从不倦怠。
2、【原文】学不可以已。 《荀子》
【今译】学习不可以停止。
3、【原文】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
2、人欲自照,必须明 镜;主欲知过,必借忠 臣。
1、平生有三不争:一不与俗人 争利,二不与文人争名,三不 与无谓人争气。 2、鄙人有见必吐,有疑必争, 有善必从,有错必改。
张之洞
(九)依礼
而立 1.【原文】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 《礼记·曲礼上》 【今译】人遵守礼就安全,不遵守礼就危险。 2.【原文】不学礼,无以立。 《论语·季氏》 【今译】一个人如果不学好礼,就不能立世。
《曾国藩家书》
王守仁
平定江西叛乱 平定西南叛乱 总督两广 病逝归途 两肩正气,一代伟人。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 天下之乐而乐。 3、不为良相,便为良医。
范仲淹
1.(【五原) 文忠】诚言守忠信,行笃敬。
《论语·卫灵公》
【今译】说话要忠诚守信,行为要厚道认真。
2.【原文】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
【今译】处于官位不懈怠,执行政务要忠实。”
2、敬其事而后其食。《论语》
【今译】先谨慎、努力的做好工作之后再要求回报。
3、慧者心辨而不繁说,多力而不伐功,此
以名誉扬天下。
《墨子·修身》
【今译】聪明人心如明镜却不过多言语,能干实事 却不邀功争赏,以此才能名扬天下。
4、要与世间撑持事业,须先立定脚跟始得 。
《周易·系辞上》
【今译】谦虚是致力于恭敬并保存自身地位的 原【今译】谦虚好问就会知识丰富,刚愎自用就 会见识狭隘。
3.【原文】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 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老子·江海》 【今译】大海之所以能成为百川之王,是因为大
海能处在百川之下,故能成为百川之王。
1、仁德治国,天下遂盛。 2、至孝四十余载,德至盛 也。
中华国学经典与教师自身修养 11月1日
一、修养的内涵与意义
(11)、、修修养养即是之做概人;念
(2)、修养就是自我教育、自我改造; (3)、修养包括修身养性、反省自新、陶冶品行和 涵 养 道德; (4)、修养是指每个人的思想、道德、理论、知
识、文化、能力、心理、身体、艺术等的养成 与提高。
3、 【原文】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 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德信。
《老子》第四十九章
【今译】对于诚信的人,我以诚信的态度对待他; 对于不诚信的人,我还是以诚信的态度对待他、感召 他;这就叫做得到诚信,从而使人人诚信。
3. 【原文】君子诚以贵。
《中庸》
【今译】有修养有道德的人把诚信看成是 最宝贵的。
4. 【原文】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
人之道也。
《孟子》
【今译】诚信是自然规律,追求诚信是做 人的规律
1、淳于髡献鹄。 2、以诚待人,直言敢谏, 得到几代国君的重用。
淳于髡
1、诚者成也,不诚者不成也。 2、乔家的祖训是义、信、利, 这三个字排在第一位的不是 利,而是义,排在第二位的 是信,排在第三位的才是利。 3、我们乔家可以亏银子,但 不亏信义,也不会亏良心。
乔致庸
(六) 谦虚宽容
1.【原文】谦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
《论语》
2、【原文】兼相爱,交相利。 《墨子》
【今译】爱自己也爱别人,与人交往要彼此有利。
34、、【【原原文文】】君君子子以莫文大会乎友与,人以为友善辅。仁《。孟子》
【今译】有修养道德的人,所要重《视曾的子,》必当是 要友【爱今善译良】的真对正待的他君人子。用道义去交朋友,通过交友
辅助仁德。
1、推行改革:军政合一、 兵民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