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二届一次会议和政协制度的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课件第一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二、“一五”计划的实施与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 1955年7月颁布实施“一五”计划
指导方针: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相应地发展交通 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继续进行对资本 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保证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成分的比 重稳步增长,同时正确地发挥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 工商业的作用;保证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 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1954年6月,周恩来同印度和缅甸两国总理分别发 表了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 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中国对外政策的基石,逐 渐被国际社会普遍接受
五、倡导“求同存异”原则,推动万隆会议取得成功 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亚非国家第一次召开的没 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会议 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会议公报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提出了促进世 界和平合作的十项原则
朝鲜战争是当时东西方两大阵营的一次严重Leabharlann 抗第三节 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
一、稳定物价与统一财经工作 发行公债、整顿税收、紧缩通货、成立统一的内外 贸易专业公司等,以加强国营经济力量。 《关于统一全国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 统一全国财政收支;统一全国贸易和物资调度;统 一全国现金管理
安定人民生活,恢复和发展工农业生产,全面恢复 和发展国民经济 毛泽东称其意义“不下于淮海战役”
1956年底,“一五”计划的主要指标大多提前完成。 到1957年底,计划的多项指标都大幅度地超额完成。 全国物价基本稳定,人民生活明显改善。教育、科 学、文化、卫生事业都有较大的发展
为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两会”从哪一届开始同步

“两会”从哪一届开始同步?今天,我们都知道全国政协会议和人大会议基本上同时召开,前者力早于后者。
而中学历史课本告诉我们的只是: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第一次)召开;1954年9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届第一次)召开。
那么,究竟从什么时候、从哪一届起两会同时举行呢?原来,在“文化大革命”以前,全国政协会议共召开了四届,而全国人大只召开了三届,而且在召开时间上两会相距也较远。
两会同时召开,则是1959年4月中旬召开的全国政协三届一次会议与全国人大二届一次会议,此后,全国政协与人大就基本上同时了,只是在届次上刚好错位,政协比人大要早一届。
十年“文革”期间,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均遭到严重的破坏。
“文革”一开始,就停止各级人大的活动,同时,各级政协的活动也被迫停止。
直到1975年1月,才单独召开了全国四届人大(第一次)会议,这是十年文革期间首次召开的全国人大会议,而政协组织活动则从未恢复。
“文革”结束后,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逐渐转向正常。
1978年2月,全国政协五届一次会议和全国人大五届一次会议先后在北京召开。
从此,全国政协与全国人大会议在届次上、时间上(稍有先后)才完全同步,并形成定制:五年一届,每年一次。
(全文约550字)作者:刘新胜全国一届政协的双重身份全国一届政协会议不只是统一战线性质的组织,还代行全国人大的职能,而且1949年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以后者职能为主。
因为在新中国成立前后尚处于战争状态的情况下,不可能按照法定程序逐级选举人大代表,还有不少地方尚未解放,因而全国一届政协可以说是“一身兼二职”,1949年9月下旬举行的政协会议制定了宪法性质的文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了国家主要领导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副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瀾、高岗),决定了首都、国旗、国歌,由此可见其人大职能。
论人民政协制度的历史与发展

论人民政协制度的历史与发展一、人民政协制度形成的理论渊源与实践准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具有统一战线组织和党派合作机构的双重身份,同时又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
作为一种承担多种政治功能的制度,人民政协制度的形成有着复杂的前提条件。
它的理论渊源主要有三个即马克思列宁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政党理论和民主政治理论。
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普遍经验与中国共产党所面临的实际情况来看,在无产阶级政党诞生之初,与强大的阶级敌人相比其力量总是相对弱小的,无产阶级政党的生存问题遂成为首要问题,统一战线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生存策略的重要性就有了现实价值。
1920年列宁在《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中指出“要战胜更强大的敌人,只有尽最大的力量,同时必须极仔细、极留心、极谨慎、极巧妙地利用敌人之间的一切‘裂痕’,利用各国资产阶级以及各个国家内资产阶级各集团各派别之间的一切利益对立,另一方面,要利用一切机会,哪怕是极小的机会,来获得大量的同盟者,尽管这些同盟者是暂时的、动摇的、不稳定的、靠不住的、有条件的。
”中国共产党秉承这一理论在革命进程中先后创立了国共统一战线、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在这些统一战线之中,既有阶级之间的联合,又有党派之间的合作。
党派合作含于统一战线之中的历史经验为其后的人民政协制度既是统一战线组织又是多党合作机构的双重性质做了诠释。
1927年至1937年,国共合作破裂,中国共产党建立了工农民主统一战线,开始尝试建立自己的民主政权,这一时期的统一战线之中加入了民主的内涵。
由于1936年西安事变的爆发以及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蒋介石被迫同意进行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统一战线的组织化和结构化形态开始萌芽。
二、人民政协制度的萌芽人民政协制度的萌芽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个是1938年7月在武汉成立的国民参政会,另一个是1946年1月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
全国政协历届历次会议

全国政协历届历次会议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于1949年9月21日至9月30日在北京举行。
中国共产党及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等46个单位的代表(含候补代表)共662人参加了会议。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代表全国人民的意志,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
会议选举毛泽东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主席。
1954年9月,中国国家最高权力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诞生。
从此,人民政协不再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但作为中国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
每年一次的政协全国委员会全体会议,成为中国最庄重的政治协商。
中国的会议制度(三个会议的区别)

中国的会议制度(三个会议的区别)一、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四、两会指的就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一、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它所产生的中央委员会。
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是全党的最高领导权力机关,每五年举行一次,由中央委员会负责召集。
其职权是:听取和审查中央委员会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报告;讨论并决定党的重大问题;修改党的章程;选举中央委员会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央委员会每届任期五年。
中央委员会委员和候补委员必须有五年以上的党龄。
中央委员会委员和候补委员的名额,由全国代表大会决定。
中央委员会委员出缺,由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按照得票多少依次递补。
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由中央政治局召集,每年至少举行一次。
在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中央委员会执行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领导党的全部工作,对外代表中国共产党。
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和中央委员会总书记,由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选举。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必须从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中产生。
中央政治局和它的常务委员会在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闭会期间,行使中央委员会的职权。
中央书记处是中央政治局和它的常务委员会的办事机构;成员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提名,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通过。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负责召集中央政治局会议和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并主持中央书记处的工作。
党的中央军事委员会组成人员由中央委员会决定。
党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在党的中央委员会领导下进行工作。
此外,中国共产党在中央一级还设有中央办公厅、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对外联络部、中央统战部、中央政策研究室等部门。
党的会议叫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早期党代会的时间是不确定的。
现在党代会不是每年都开,除了二分之三的代表同意,或者是紧急情况重大情况,可以提前,否则一律按党章五年举行一次。
几月份开也不一定,现在的惯例是九月十月左右。
人民政协简明知识

人民政协简明知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一、历史背景和意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标志着人民政协正式成立。
人民政协植根于中国历史文化,产生于近代以后中国人民革命的伟大斗争,丰富发展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光辉实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力量。
二、组织机构和人员人民政协由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各界人士共同组成。
全国政协的主要组成单位是:中国共产党、8个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共青团、工会、妇联、青联、科协、侨联、台联、友协等统一战线组织,以及特邀单位。
全国政协设全国委员会和地方委员会。
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委员会设立办公厅,专门委员会及其他工作机构的设置,按照当地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由常务委员会决定。
三、主要职能与作用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组织参加本会的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参政议政。
人民政协通过有效工作,努力成为坚持和加强党对各项工作领导的重要阵地、用党的创新理论团结教育引导各族各界代表人士的重要平台、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化解矛盾和凝聚共识的重要渠道。
四、历年会议回顾全国政协每年召开一次全体会议。
即通常说的“两会”,一般在每年3月举行。
会议的主要议程有:听取和审议全国政协主席受常务委员会委托所作的工作报告;听取和审议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讨论通过有关人事事项;列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讨论通过有关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和年度协商计划等其他议程。
此外,全国政协还召开多种形式的协商座谈会、专题议政会、专题协商会、双周协商座谈会等。
五、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重点进入新时代,人民政协要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把协商民主贯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全过程,完善协商议政内容和形式,着力增进共识、促进团结。
历届全国人大和政协时间

全国政协历届历次会议
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2011年3月3日~13日)
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2010年3月3日~12日)
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 (2009年3月3日~12日)
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 (2008年3月3日~14日)
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 (2007年3月3日~15日)
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 (2005年3月5日~14日)
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 (2004年3月5日~14日)
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2003年3月5日~18日)
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 (2002年3月5日~15日)
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 (2001年3月5日~15日)
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 (2000年3月5日~15日)
全国政协六届一次会议 (1983年6月4日~22日)
全国政协五届五次会议 (1982年11月24日~12月11日)
全国政协五届四次会议 (1981年11月28日~12月14日)
全国政协五届三次会议 (1980年8月28日~9月12日)
全国政协五届二次会议 (1979年6月15日~7月2日)
六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 (1987年3月25日~4月11日)
六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 (1986年3月25日~4月12日)
六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 (1985年3月27日~4月10日)
六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 (1984年5月15日~31日)
六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1983年6月6日~21日)
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 (1982年11月26日~12月10日)
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 (1981年11月30日~12月13日)
五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 (1980年8月30日~9月10日)
全国政协二届一次会议和政协制度的发展

• 美国的战争计划威胁着全世界。对第二次世界大
战的创痛记忆犹新的欧洲人民,尤其不能坐视德 国军国主义的复活。最近在莫斯科举行的欧洲国 家会议,体现了欧洲人民反对巴黎协定、制止战 争危机、保障欧洲安全的坚决意志。中国人民积 极支持欧洲国家会议的八国宣言,坚决反对巴黎 协定。本月二十四日法国国民议会拒绝批准巴黎 协定的武装西德议定书,这又一次反映了法国人 民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迫切愿望,中国人民对 此表示热烈的欢迎和支持。
全国政协二届一次会议和政协 制度的发展
全国政协二届一次会议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 议于1954年12月21日至12月25日在北京召开,共有委员 559人,出席会议的委员有541人。 • 自这次会议起,区域代表和人民解放军部队不再作为政 协的组成单位,政协以各党派、各民族、各人民团体为基 础组成。第一届全国政协主席毛泽东主持了会议的开幕式。 会议听取了政协副主席陈叔通所作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 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工作报告;常委会委员章伯钧所作的 关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草案)的说明;政协副主 席周恩来作的政治报告。会议通过了关于第一届全国委员 会工作报告的决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及中 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宣言。
政协制度的发展
• 共和国的许多重大问题都经人民政协的讨论而决
定,事关国计民生的许多重大决策都因人民政协 的建议而促成。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 放的各个历史阶段,人民政协都留下了不可磨灭 的光辉印记。正因为如此,我国宪法明确指出: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 战线组织,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今后在 国家政治生活、社会生活和对外友好活动中,将 进一步发挥它的重要作用。
2.政协制度的发展中国人民来自治协商会议是在新中国成立 前夕,由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各人 民团体,及各界人士共同建立的 ,具有广 泛代表性的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中国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在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
政协制度的发展
• 共和国的许多重大问题都经人民政协的讨论而决
定,事关国计民生的许多重大决策都因人民政协 的建议而促成。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 放的各个历史阶段,人民政协都留下了不可磨灭 的光辉印记。正因为如此,我国宪法明确指出: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 战线组织,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今后在 国家政治生活、社会生活和对外友好活动中,将 进一步发挥它的重要作用。
为了和缓国际紧张局势,为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美 国政府必须从台湾、澎湖和台湾海峡撤走它的一切武装力 量,停止侵犯中国的领土和独立。中国人民解放台湾的斗 争是保卫祖国、保卫和平的斗争,我们将不屈不挠地斗争 到底!
政协的基本任务
• 《章程》在在总纲领中规定了政协的基本任务是:在中国
工厂党的领导下,通过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团结, 更广泛地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为建设一个伟大 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还规定了参加政协的单位和个人 必须共同遵守的七项准则,主要是: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 宪法,全力贯彻实施宪法,巩固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 制度,加强社会主义经济成分的领导地位,协助国家机关, 推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 造事业以及要密切联系群众,加强各族人民的团结,加强 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友谊,在自愿的基础上学习马克思 主义和国家政策。
• 新中国成立后到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召开前,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共 举行过四次全体会议,为恢复和发展我国 国民经济、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促进社 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 从1954年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周恩来同志担任
第二、三、四届全国政协主席,毛主席担任全国政协名誉 主席。这12年间,全国政协共召开8次全体会议,对国家 和社会生活中一些重大问题进行了充分协商,讨论通过了 农业合作社示范章程草案、公私合营的有关规定、汉字简 化方案、建立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草案、 兵役法草案、人民币发行有关问题的决定以及战犯战俘处 理问题的决定等。在团结全国人民完成对生产资料私有制 的社会主义改造、推动社会力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活跃 国家政治生活、调整统一战线内部关系等方面作出了重大 贡献。到1964年末,人民政协已建立各级地方委员会 1077个。“文化大革命”中政协组和政协工作受到严重 破坏,被迫停止活动。
• 人民政协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倡议下,在各
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以及无党派民主人 士一致赞同下,于建国前夕诞生的。抗日 战争胜利后,根据国共两党在重庆谈判时 签订的《双十协定》,1946年1月10日,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中国青年党、 中国民主同盟和无党派社会贤达五方代表 共38人,在重庆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即通常说的“旧政协”)
• 美国的战争计划威胁着全世界。对第二次世界大
战的创痛记忆犹新的欧洲人民,尤其不能坐视德 国军国主义的复活。最近在莫斯科举行的欧洲国 家会议,体现了欧洲人民反对巴黎协定、制止战 争危机、保障欧洲安全的坚决意志。中国人民积 极支持欧洲国家会议的八国宣言,坚决反对巴黎 协定。本月二十四日法国国民议会拒绝批准巴黎 协定的武装西德议定书,这又一次反映了法国人 民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迫切愿望,中国人民对 此表示热烈的欢迎和支持。
• 美蒋条约是美国战争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美国不甘心它
在朝鲜、印度支那和欧洲军问题上的失败,就加紧在东方 和西方组织各种军事侵略集团,同爱好和平的国家为敌。 在东方,美国企图把美菲“共同防御条约”、美澳新“太 平洋安全条约”、美日“安全条约”、美李“共同防御条 约”、“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美蒋“共同防御条约” 等侵略条约连结起来,建立一个西太平洋的军事侵略体系。 在欧洲,美国和它的追随者签订巴黎协定,企图复活德国 军国主义,武装西德以充当北大西洋联盟的侵略先锋。与 此同时,美国还在策动组织中东的军事侵略联盟。事实很 明显,美国侵略集团的目的,是要把这些侵略体系连结起 来,构成一个世界军事侵略体系,奴役当地的人民,扩大 世界的分裂,准备新的世界战争
• 我们认为,反对美国战争计划、保卫世界和平的斗争,是
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的共同斗争。 中国人民一向主张促进国际合作和维护世界和平和安
全。我们这种主张是符合全世界人民的利益的。中国同伟 大的苏联和各人民民主国家的日益强大和坚强团结,是维 护世界和平和安全的可靠保障。中国、印度、缅甸共同倡 导的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获得了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 的广泛支持。最近中印、中缅以及中国和印度尼西亚友好 关系的发展,证明了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是可以和平共处 的。中国人民积极主张推行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扩大和 平地区。我们支持亚洲、非洲和中、南美洲的国家和人民 要求和平和独立的愿望。中国人民坚决主张继续谋求朝鲜 的和平统一。中国人民坚决主张贯彻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 协议。中国人民拥护中苏两国政府最近关于对日本关系的 联合宣言,愿意同日本建立正常关系。我们高兴地看到这 种主张得到日本人民越来越多的响应。
• 我们严正警吿美国侵略集团和它的追随者,听任பைடு நூலகம்
帝国主义宰割中国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美国侵略 集团企图利用美蒋条约来霸占台湾,扩大对中国 的侵略,这只能更加强中国人民解放台湾、消灭 蒋贼的决心。一切所谓台湾“中立化”、台湾 “独立国”和“托管”台湾等荒谬主张,实际上 都是助长美国侵略,都是割裂中国领土,中国人 民表示坚决反对。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消 灭蒋贼,粉碎美蒋条约!
•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人民政协正式成立。中国 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当时还不具 备召开普选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条件下,肩负 起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重任,承担起建 立新中国的历史使命。出席第一届全体会议的代 表人士包括了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无党派 民主人士、人民解放军、少数民族、国外华侨以 及各地区和各界的代表,汇集了国内一切拥护人 民民主的进步力量。
全国政协二届一次会议和政协 制度的发展
全国政协二届一次会议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
议于1954年12月21日至12月25日在北京召开,共有委 员559人,出席会议的委员有541人。
• 自这次会议起,区域代表和人民解放军部队不再作为政
协的组成单位,政协以各党派、各民族、各人民团体为基 础组成。第一届全国政协主席毛泽东主持了会议的开幕式。 会议听取了政协副主席陈叔通所作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 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工作报告;常委会委员章伯钧所作的 关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草案)的说明;政协副主 席周恩来作的政治报告。会议通过了关于第一届全国委员 会工作报告的决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及中 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宣言。
2.政协制度的发展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在新中国成立 前夕,由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各人 民团体,及各界人士共同建立的 ,具有广 泛代表性的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又称为新政协,以别于 1946年在重庆召开的旧政协,1948年,中国共 产党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以扩大巩固人民民 主统一战线,1949年6月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 在在北京召开,后来,周恩来提出:许多团体都 冠以人民二字,政协也应该采用,这个意见被采 纳了,因为人民包括工农及城市小资产阶级,民 族资产阶级和其他爱国分子,人民民主的性质鲜 明,1949年筹备会的第二次会议决定将“新政治 协商会议”改称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简称“人民政协”。
• 对于美国政府这种严重的战争挑衅行为,会议一致表示愤
慨。我们誓以全力贯彻中国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在一九 五四年八月二十二日发表的解放台湾联合宣言。中国人民 不解放台湾,决不罢休。台湾是中国的领土。六十年前, 日本军国主义者强占了台湾。中国人民进行了长期的斗争, 终于在伟大抗日战争的胜利中,使台湾在一九四五年十月 二十五日归还祖国。如果不是美国侵略者公然违反它自己 参加签订的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武装侵占台湾,庇护 蒋介石卖国集团,台湾同胞必然早已得到解放。必须指出, 蒋介石卖国集团早已被六万万中国人民所唾弃,它没有任 何资格同任何国家签订任何条约。我们决不能容忍台湾八 百万同胞遭受美国侵略者和蒋贼的奴役统治。我们决不能 忘记日本军国主义者侵占中国的台湾和东北进而侵略全中 国的惨痛教训。我们决不能允许美国侵略者重演日本军国 主义者侵略中国的故技。
会议推举了毛泽东为政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名誉主席,选举周恩来 为政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主席,宋庆龄等16人为副主席。 1954 年12月21日至12月25日,在北京召开了第二届全国政协会议, 出席会议的委员有541人
全国政协二届一次会议宣言的主要内容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在首 都北京胜利地举行了第一次全体会议。会议热 烈地讨论了当前局势并一致同意第一届全国委 员会副主席周恩来所作的政治报吿。
政协召开的意义
• 全国政协二届一次会议的召开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章程》的制定,标志着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以后人民政 协职能的变化,标志着我国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继续发展 和加强,表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民主阶级、各民 主党派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之间团结合作关系的巩固和发 展,全国政协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 织,与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同时存在,在 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这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 度的一个重要特色,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 政治协商制度的进一步加强,表明了中国人民民主统一战 线工作进入了新的阶段。
对于中国人民革命的伟大胜利作了重大的贡献,并且五年 来,在协助政府动员和团结全国人民从事国家建设和保卫 和平的事业中,获得了光辉的成就。今后,中国人民民主 统一战线在完成国家过渡时期的总任务和反对内外敌人的 斗争中,仍将发挥它的重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