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式起重机附着计算

合集下载

塔吊附着计算

塔吊附着计算

建筑工程塔吊附着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人:职务:校对人:职务:审核人:职务:审批人:职务:目录第一章工程概况 ----------------------------------------------------------------------------- 3一、工程概况----------------------------------------------------------------------------- 3二、塔吊选型----------------------------------------------------------------------------- 3三、塔吊平面位置及高度设置-------------------------------------------------------- 5四、技术保证条件----------------------------------------------------------------------- 6第二章编制依据 ----------------------------------------------------------------------------- 7第三章施工计划 ----------------------------------------------------------------------------- 7一、施工进度计划----------------------------------------------------------------------- 7二、材料与设备计划-------------------------------------------------------------------- 8第四章施工工艺技术 ----------------------------------------------------------------------- 8一、技术参数----------------------------------------------------------------------------- 8二、施工工艺流程----------------------------------------------------------------------- 9三、施工方法----------------------------------------------------------------------------- 9四、检查验收---------------------------------------------------------------------------- 10第五章施工安全保证体系---------------------------------------------------------------- 13一、组织保障---------------------------------------------------------------------------- 13二、技术措施---------------------------------------------------------------------------- 16三、监测监控---------------------------------------------------------------------------- 18四、应急预案---------------------------------------------------------------------------- 19第六章劳动力计划 ------------------------------------------------------------------------ 21一、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21二、所需劳动力安排------------------------------------------------------------------- 21第七章计算书及相关图纸---------------------------------------------------------------- 22一、计算书------------------------------------------------------------------------------- 22二、节点图------------------------------------------------------------------------------- 35第一章工程概况一、工程概况【工程概况应针对该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的特点及要求进行编写】1、工程基本情况2、各责任主体名称二、塔吊选型本工程选用二台塔吊均为浙江省建机集团生产的QTZ80(ZJ5710)说明:安装附着架前,塔机最大工作高度40m,超过此高度必须安装附着架。

塔机附着验算计算书

塔机附着验算计算书

塔机附着验算计算书塔机附着验算计算书计算依据:1、《塔式起重机混凝土基础工程技术规程》JGJ/T187-20092、《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一、塔机附着杆参数塔机型号QTZ40(浙江建机)塔身桁架结构类型型钢塔机计算高度H(m) 30 塔身宽度B(m) 1.6 起重臂长度l1(m) 57 平衡臂长度l2(m) 12.9 起重臂与平衡臂截面计算高度h(m) 1.06 工作状态时回转惯性力产生的扭矩标准值T k1(kN·m)60工作状态倾覆力矩标准值M k(kN·m) 60 非工作状态倾覆力矩标准值M k'(kN*m)60附着杆数四杆附着附墙杆类型Ⅰ类附墙杆截面类型格构柱塔身锚固环边长C(m) 1.8附着次数N 4附着点1到塔机的横向距离a1(m) 9.5 点1到塔机的竖向距离b1(m) 9.5 附着点2到塔机的横向距离a2(m) 5.7 点2到塔机的竖向距离b2(m) 5.7 附着点3到塔机的横向距离a3(m) 5.7 点3到塔机的竖向距离b3(m) 5.7 附着点4到塔机的横向距离a4(m) 9.5 点4到塔机的竖向距离b4(m) 9.5 工作状态基本风压ω0(kN/m2) 0.2 非工作状态基本风压ω0'(kN/m2) 1塔身前后片桁架的平均充实率α00.35第N次附着附着点高度h1(m)附着点净高h01(m)风压等效高度变化系数μz工作状态风荷载体型系数μs非工作状态风荷载体型系数μs'工作状态风振系数βz非工作状态风振系数βz'工作状态风压等效均布线荷载标准值q sk非工作状态风压等效均布线荷载标准值q sk'第1次附着9 9 0.65 1.95 1.95 1.977 1.977 0.269 1.347第2次附着15 6 0.734 1.95 1.95 1.901 1.963 0.293 1.51第3次附着20 5 0.738 1.95 1.95 1.825 1.934 0.282 1.496第4次附25 5 0.751 1.95 1.95 1.798 1.944 0.283 1.53 着悬臂端30 5 0.774 1.95 1.95 1.79 1.945 0.29 1.578 Array塔机附着立面图三、工作状态下附墙杆内力计算1、在平衡臂、起重臂高度处的风荷载标准值q kq k=0.8βzμzμsω0α0h=0.8×1.79×0.774×1.95×0.2×0.35×1.06=0.16kN/m2、扭矩组合标准值T k由风荷载产生的扭矩标准值T k2T k2=1/2q k l12-1/2q k l22=1/2×0.16×572-1/2×0.16×12.92=246.607kN·m集中扭矩标准值(考虑两项可变荷载控制的组合系数取0.9)T k=0.9(T k1+ T k2)=0.9×(60+246.607)=275.946kN·m3、附着支座反力计算计算简图塔身上部第一附着点(塔身悬臂支承端)的支承反力最大,应取该反力值作为附着装置及建筑物支承装置的计算载荷。

塔式起重机二点四杆式附着架内力计算

塔式起重机二点四杆式附着架内力计算
144
机电技术
2012 年 12 月
塔式起重机二点四杆式附着架内力计算
陈声佩
(福建省机械科学研究院,福建 福州 350005) 摘 要:二点四杆式附着架结构形式为一次静不定结构,采用叠加法求解撑杆内力,则运算工作量极大而且困难。为规
范有效地解决运算困难,探讨运用“力法”确定在塔身荷载作用下各撑杆的最大内力。 关键词:塔式起重机;附着;撑杆;内力计算 中图分类号:TH21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801(2012)06-144-03
L5 L6 1 sin 3 (H 3 +H 4 )cos 3 PH 4cos 2 PL5 sin M 2 N1 N PH cos 1 PL sin M L6 sin 3 2 3 6 2 N3 1 0 PH 3cos PL6 sin M 2
EAi EAi
L5 L6 sins 4 ( H 3 +H 4 )cos 4 ) 1 2 同理,仍根据克莱姆法则得到相对应的 N i 。 分别求解出各杆内力 Ni 、 N i 后 , 由莫尔定 理可得:
1 p N i N i Li EAi
方程可简写为: aN b 根据克莱姆法则,方程解为:
X1
1 p
11
N1
D1 D
N2 a13 a23 a33 a13 a23 a33
D2 D
N3 b1 D1 b2 b3
D3 D a12 a22 a32 a13 a23 a33 b1 b2 b3
由叠加原理可得各杆件实际内力为:
a11 a12 式中: D a21 a22 a31 a32 a11 b1 D2 a21 b2 a31 b3

塔式起重机附着反力的计算探讨

塔式起重机附着反力的计算探讨

关键词 : 塔式起重机 ; 附着反 力; 计算 ; 探讨
l 附着 水 平 S 及 扭 矩 Mn
塔机在 附着状态,塔身 的力学模型可视为一多跨外伸梁 , 塔 机 附着装置可视 为支座链杆, 最高一处附着装置 的载荷最大 。产 生 的载荷为两种 :①塔机在工作状态或非工作状态 下 由不平衡 力矩 、 变幅小车行走惯性力、 风载产生 的水平力 S ; ②塔机在工作
状 态 由 风 载 和 回转 惯 性 力 产 生 的 扭 矩 Mn 。 扭 矩 的 计 算 非 常 简 单, 只 要将 塔机 上部 回转 部 件 所 受 的风 力 、 回转 惯 性 力 乘 上 各 自 的作 用 点至 回转 中心 的距 离 求 代 数 和 即可 得 到 。 水平 力 S的 计 算可建立图 1 ( a ) 的力 学 模 型 。 M
度之和的 1 / 2 , 即L H = 1 / 2 ・ ( L 。 + L , 见图 1 ( b ) 。
两 个 方 位 , 故 应 用 矢 量 合 成 , 即R : 、 / ( R : + R , + R ) + R : . : S
2 附着装置支撑杆 件的最大值
今 以 最 普 遍 应 用 的 三 根 支 撑 杆 的 附 着 体 系 为 例 ,求 R 、
工 艺 与设 备

R + R 2
, 。 / f 、 M n D I

争i n 0 l c s 0 l ‘ n s o 仅 t ’ . ( 1 - 2 l s  ̄ i n ) c l 3 o s 3 1

b S c l o n s o a l 2 l a s i b n 南 3 1 l
将求 出的 0极值代入 ( 3 ) 式, 即可得 到附着水平反力的 R 最

塔式起重机四附着杆的计算

塔式起重机四附着杆的计算

塔式起重机四附着杆的计算1.塔式起重机四附着杆的作用和构造角杆是垂直于塔身并连接到塔身顶部和地面的杆状结构。

角杆的长度和角度根据起重机的设计要求来确定,一般需满足起重机在最大工作半径下的安全要求。

拉杆是连接角杆和地面的斜杆状结构。

拉杆的长度和角度也需要根据起重机的设计要求来确定,一般需满足起重机在最大工作半径下的安全要求。

2.塔式起重机四附着杆的计算方法(1)角杆的计算角杆的计算主要包括长度计算和角度计算。

长度计算:角杆的长度需要满足角杆在最大工作半径下受到的力矩和弯矩的要求。

力矩和弯矩的计算需要考虑塔身的高度、塔身的截面形状、起重物的重量、风压等因素。

根据这些因素,可以使用静力分析或弹性力学分析方法来计算角杆的长度。

角度计算:角杆的角度需要满足起重机在最大工作半径下的稳定性要求。

一般来说,角度越大,起重机的稳定性越好。

但是,角度过大会增加起重机的重量和占地面积,同时也会增加杆件的长度和材料使用量。

因此,在计算角杆的角度时,需要综合考虑起重机的稳定性和经济性。

(2)拉杆的计算拉杆的计算主要包括长度计算和角度计算。

长度计算:拉杆的长度可以根据静力平衡原理来计算。

在最大工作半径下,拉杆承受的拉力应该等于四附着杆支撑塔式起重机的重力。

根据这个原理,可以得到拉杆的长度。

角度计算:拉杆的角度一般应大于30度,以保证拉杆能有足够的拉力抵抗塔身的压力和扭矩。

同时,角度过大也会增加拉杆的长度和材料使用量。

因此,在计算拉杆的角度时,需要综合考虑起重机的稳定性和经济性。

3.注意事项在计算四附着杆时,需要考虑起重机的最大工作半径、起重物的重量、风压、塔身的高度和截面形状等因素。

同时,还需要满足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以确保起重机的安全和可靠性。

在实际应用中,四附着杆的计算通常由专业工程师进行,需要进行详细的结构计算和强度验证,以确保起重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总结:塔式起重机四附着杆的计算包括角杆的计算和拉杆的计算。

在计算四附着杆时,需要考虑起重机的最大工作半径、起重物的重量、风压、塔身的高度和截面形状等因素,并满足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附着计算计算书

附着计算计算书

附着计算计算书本计算书主要依据施工图纸及以下规范及参考文献编制:《塔式起重机设计规范》(GB/T13752-199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建筑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建筑施工手册》、《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等编制。

塔机安装位置至附墙或建筑物距离超过使用说明规定时,需要增设附着杆,附着杆与附墙连接或者附着杆与建筑物连接的两支座间距改变时,必须进行附着计算。

主要包括附着支座计算、附着杆计算、锚固环计算。

一、支座力计算塔机按照说明书与建筑物附着时,最上面一道附着装置的负荷最大,因此以此道附着杆的负荷作为设计或校核附着杆截面的依据。

附着式塔机的塔身可以简化为一个带悬臂的刚性支撑连续梁,其内力及支座反力计算如下:风荷载标准值应按照以下公式计算:ωk=ω0×μz×μs×βz= 0.390×1.170×1.450×0.700 =0.463 kN/m2;其中ω0──基本风压(kN/m2),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9)的规定采用:ω0 = 0.390 kN/m2;μz──风压高度变化系数,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9)的规定采用:μz = 1.450 ;μs──风荷载体型系数:μs = 1.170;βz──高度Z处的风振系数,βz = 0.700;风荷载的水平作用力:q = W k×B×K s = 0.463×1.600×0.200 = 0.148 kN/m;其中 W k──风荷载水平压力,W k= 0.463 kN/m2;B──塔吊作用宽度,B= 1.600 m;K s──迎风面积折减系数,K s= 0.200;实际取风荷载的水平作用力 q = 0.148 kN/m;塔吊的最大倾覆力矩:M = 1090.000 kN·m;弯矩图变形图剪力图计算结果: N w = 60.8891kN ;二、附着杆内力计算计算简图:计算单元的平衡方程:ΣF x=0T1cosα1+T2cosα2-T3cosα3=-N w cosθΣF y=0T1sinα1+T2sinα2+T3sinα3=-N w sinθΣM0=0T1[(b1+c/2)cosα1-(α1+c/2)sinα1]+T2[(b1+c/2)cosα2-(α1+c/2)sinα2]+T3[-(b1+c/2)cosα3+ (α2-α1-c/2)sinα3]=M w其中:α1=arctan[b1/a1] α2=arctan[b1/(a1+c)] α3=arctan[b1/(a2- a1-c)]2.1 第一种工况的计算:塔机满载工作,风向垂直于起重臂,考虑塔身在最上层截面的回转惯性力产生的扭矩和风荷载扭矩。

塔式起重机附着装置受力计算及使用要求

塔式起重机附着装置受力计算及使用要求

塔式起重机附着装置受力计算及使用要求内容提要:本文分析固定式塔式起重机附着装置的力学特性以及力学计算,介绍附着装置在工程实际中的使用与注意事项,对安全使用塔式起重机有所帮助。

关键词:塔式起重机附着装置力学计算使用要求伴随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加,现代建筑施工技术的快速进步,土地资源的减少,城市中高层建筑施工日趋增多,塔式起重机(以下简称塔机)附着装置的使用也越来越频繁。

为了更好、更安全的使用塔式起重机的附着装置,下面通过对附着装置在使用过程中附着处支座的受力及附着杆的受力进行计算、分析,浅析它在安装、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计算塔机附着装置的受力时按如下2种工况进行附着处支座和附着杆的受力计算:计算工况Ⅰ 塔机满负荷工作,起重臂顺着塔身方向,风垂直吹向起重臂、风载作用产生的扭矩与旋转机构作用产生的扭矩方向一致。

计算工况Ⅱ 塔机处于非工作状态,起重臂位于塔身对角线方向,起重臂能随风回转,风由起重臂吹向平衡臂,不考虑扭矩的影响。

1.附着处支座的受力计算计算塔机附着处支座的受力时,可以将其塔身简化成多点支承的悬臂连续梁,如图A所示。

由于塔机最上一道附着处附着装置受力最大,并以此道附着装置的荷载分析附着装置受力,对附着装置进行设计计算。

因此实际计算其附着处支座的受力时,为了简化计算,可以将多点支承的悬臂连续梁简化成2点支承的悬臂连续梁。

计算简图如图B。

图A 塔身受力图图B 塔身简化受力图M1=(8×M×Lb+8×Pw×Lc×Lb-q1×La³-2×q2×Lb³+4×q3×Lc²×Lb)/(12×La+16×Lb)(1)Fv=[2×M1+2×M+2×Pw×(Lc+Lb)+q2×Lb²+q3×Lc×(Lc+2×Lb)]/(2×Lb)(2)式中: M-作用于塔身端部的弯矩,塔身上部各部件的自重与工作载荷对塔身回转中心的力矩之和;Pw-作用于塔身上部各部件的风载之和;q1、q2、q3-作用在塔身各部段上的风载,计算工况Ⅰ时,风吹向塔身方向,不考虑高度变化的影响,q1=q2=q3;计算工况Ⅱ时,风吹向塔身对角线方向,考虑高度变化的影响, q1取平均值,q2、q3取大值;La、Lb、Lc塔身各部段的高度,如仅有一道附着装置、令La=0;M1-多余约束弯矩;Fv-塔身最上面一道附着处的作用力。

塔吊附墙验算计算书

塔吊附墙验算计算书

塔吊附墙验算计算书塔机附着验算计算书本文的计算依据为《塔式起重机混凝土基础工程技术标准》/T187-2019和《钢结构设计标准》GB-2017.一、塔机附着杆参数塔机型号为QTZ63(TC5610)-中塔身桁架结构类型,计算高度为98m,起重臂长度为56m,起重臂与平衡臂截面计算高度为1.06m。

塔身宽度为1.6m,平衡臂长度为12.9m。

工作状态时扭矩标准值Tk1为269.3kN·m,包含风荷载。

非工作状态下不平衡自重引起的倾覆力矩标准值Mk'为1940kN·m(反向),工作状态下不平衡自重引起的倾覆力矩标准值Mk为1720kN·m。

附着杆数为四杆附着,附墙杆截面类型为格构柱,附墙杆类型为Ⅰ类,塔身锚固环边长为1.8m。

二、风荷载及附着参数附着次数为2,附着点1到塔机的横向距离为5m,附着点2到塔机的横向距离为2.2m,附着点3到塔机的横向距离为2.2m,附着点4到塔机的横向距离为2.2m。

工作状态基本风压ω为0.2kN/m,塔身前后片桁架的平均充实率α为0.35.点1到塔机的竖向距离为2m,点2到塔机的竖向距离为4.8m,点3到塔机的竖向距离为3.2m,点4到塔机的竖向距离为3.2m。

非工作状态基本风压ω'为0.35kN/m。

工作状态和非工作状态的风压等效高、工作状态和非工作状态的附着点高度、附着点净高、工作状态风压等效均布荷载等参数均有具体数值,这里不再赘述。

285.472kN时,支座6处附墙杆内力计算如下:考虑塔机产生的扭矩由支座6处的附墙杆承担,因此需要计算支座6处锚固环的截面扭矩T。

根据扭矩组合标准值T kTk1269.3kN·m,可得到T的值。

同时考虑塔身承受双向的风荷载和倾覆力矩及扭矩,需要将水平内力Nw计算出来。

根据计算简图和塔机附着示意图、平面图,可以得到α和β的值,并用力法计算各杆件轴力。

最终得到支座6处附墙杆的水平内力Nw20.5RE285.472k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清裕荣汇塔机附着方案(施工、计算)编制单位:福州鲁福建筑机械设备租赁有限公司编制时间:2013年07月11日施工组织设计(安拆方案)报审表塔吊附着计算书一、工程概况:工程名称:福清裕荣汇1#楼建设地点:福清市施工单位:中兴建设有限公司监理单位:福建闽华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根据工程的需要拟在1#楼处【见塔吊位置平面图(图一)】安装一台的QTZ80(TC5613)型塔机,用于结构施工中的大宗物料(如:钢筋、模板、砼、构件等)的水平、垂直运输塔机初装基本高度20m,最终安装高度为138 m,起重臂长56m。

本次安装臂长56m,根据说明书附着锚固的架设要求,根据本工程的建筑结构,需要安装7道锚固【见塔吊立面示意图(图二)及附着大样平面图(图三)】,二、编制依据⒈JGJ80-91《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⒉GB5144-2006《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⒊JGJ46-2005《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⒋JGJ33—2001《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⒌GB/T5031-2008《塔式起重机性能测试》⒍《QTZ80(TC5613)塔机使用说明书》7.附着杆件A1为5米A2为5.6米A3为5.3米.三、塔机概述1.QTZ80(TC5613)型号的塔机是徐州建机限公司最新设计产品,一种上回转、水平臂采用单小车变幅、固定安装的中型自升塔式起重机,其额定起重量力矩800kn.m,独立式高度40m,附着式高度180m,有效工作幅度1.3~55m,最大起重量6T,其最大工作臂长为56米,最大幅度起重量1.3T。

2.该塔机由金属结构、机械传动机构、液压顶升系统、电气控制系统、安全保护装置等部分组成。

3.该塔机采用液压顶升加节,使起升高度能随着施工建筑物的升高而加高,但塔机的起重性能在各种高度下仍保持不变。

4.该塔机设有各种保护装置,包括:起重力矩限制器、最大起升重量限制器、起升高度限位器、回转限位器和变幅限位器等,从而保证了塔机安全可靠的运行。

5.塔机起重性能塔机起重载荷特性见表2-1。

6.塔机技术性能塔机主要技术参数见表2-2,主要配套件技术性能见表2-3。

表2-1 塔机起重载荷特性表(续表2—1)(续表2—1)7. 塔机技术性能塔机主要技术参数见表2-2,主要配套件技术性能见表2-3。

表2-2 主要技术参数表(续表2—2)(1)塔机安装位置至建筑物距离超过使用说明规定,需要增长附着杆或附着杆与建筑物连接的两支座间距改变时,需要进行附着的计算。

主要包括附着杆计算、附着支座计算和锚固环计算。

(2)本工程塔吊位置及附着点详附图。

(3)本工程塔吊最高138米,设7道附着,分别设于标高30米50米、70米、90米、110米、125米。

故本工程就仅7道附着与最终叁道附着均完成时的两种受力状态进行验算。

四、附着计算(A1#-A5#楼处塔吊)1、支座力计算塔机按照说明书与建筑物附着时,最上面一道附着装置的负荷最大,因此以此道附着杆的负荷作为设计或校核附着杆截面的依据。

附着式塔机的塔身可以简化为一个带悬臂的刚性支撑连续梁,其内力及支座反力计算如下:风荷载取值:Q = 0.32kN;塔吊的最大倾覆力矩:M = 1668.00kN;弯矩图变形图剪力图计算结果: N w = 102.7290kN ;2、附着杆内力计算计算简图:计算单元的平衡方程:其中:2.1 第一种工况的计算:塔机满载工作,风向垂直于起重臂,考虑塔身在最上层截面的回转惯性力产生的扭矩合风荷载扭矩。

将上面的方程组求解,其中θ从 0 - 360 循环, 分别取正负两种情况,求得各附着最大的轴压力和轴拉力。

塔机满载工作,风向垂直于起重臂,考虑塔身在最上层截面的回转惯性力产生的扭矩合。

杆1的最大轴向压力为: 341.38 kN;杆2的最大轴向压力为: 0.00 kN;杆3的最大轴向压力为: 60.30 kN;杆1的最大轴向拉力为: 0.00 kN;杆2的最大轴向拉力为: 242.39 kN;杆3的最大轴向拉力为: 145.16 kN;2.2 第二种工况的计算:塔机非工作状态,风向顺着着起重臂, 不考虑扭矩的影响。

将上面的方程组求解,其中θ= 45, 135, 225, 315,M w= 0,分别求得各附着最大的轴压力和轴拉力。

杆1的最大轴向压力为: 102.73 kN;杆2的最大轴向压力为: 0.00 kN;杆3的最大轴向压力为: 102.73 kN;杆1的最大轴向拉力为: 102.73 kN;杆2的最大轴向拉力为: 0.00 kN;杆3的最大轴向拉力为: 102.73 kN;3、附着杆强度验算1.杆件轴心受拉强度验算验算公式:σ= N / A n≤f其中σ --- 为杆件的受拉应力;N --- 为杆件的最大轴向拉力,取 N =242.39 kN;A n --- 为杆件的截面面积,本工程选取的是 18a号槽钢;查表可知 A n =2569.00 mm2。

经计算,杆件的最大受拉应力σ=242.39/2569.00 =94.35N/mm2,最大拉应力不大于拉杆的允许拉应力 215N/mm2, 满足要求。

2.杆件轴心受压强度验算验算公式:σ= N / φA n≤f其中σ --- 为杆件的受压应力;N --- 为杆件的轴向压力,杆1: 取N =341.38kN;杆2: 取N =0.00kN;杆3: 取N =102.73kN;A n --- 为杆件的截面面积, 本工程选取的是 18a号槽钢;查表可知 A n =2569.00 mm2。

λ --- 杆件长细比,杆1:取λ=74,杆2:取λ=92,杆3:取λ=74φ --- 为杆件的受压稳定系数,是根据λ查表计算得:杆1: 取φ=0.73,杆2: 取φ=0.61,杆3: 取φ=0.73;经计算,杆件的最大受压应力σ=183.04 N/mm2,最大拉应力不大于拉杆的允许拉应力 215N/mm2,满足要求。

五、七道附着计算(A1#楼处塔吊)1、支座力计算塔机按照说明书与建筑物附着时,最上面一道附着装置的负荷最大,因此以此道附着杆的负荷作为设计或校核附着杆截面的依据。

附着式塔机的塔身可以简化为一个带悬臂的刚性支撑连续梁,其内力及支座反力计算如下: 风荷载取值:Q = 0.34kN;塔吊的最大倾覆力矩:M = 1668.00kN;弯矩图变形图剪力图计算结果: N w = 133.3612kN ;2、附着杆内力计算计算简图:计算单元的平衡方程:其中:2.1 第一种工况的计算:塔机满载工作,风向垂直于起重臂,考虑塔身在最上层截面的回转惯性力产生的扭矩合风荷载扭矩。

将上面的方程组求解,其中θ从 0 - 360 循环, 分别取正负两种情况,求得各附着最大的轴压力和轴拉力。

塔机满载工作,风向垂直于起重臂,考虑塔身在最上层截面的回转惯性力产生的扭矩合。

杆1的最大轴向压力为: 372.01 kN;杆2的最大轴向压力为: 0.00 kN;杆3的最大轴向压力为: 90.93 kN;杆1的最大轴向拉力为: 0.00 kN;杆2的最大轴向拉力为: 242.39 kN;杆3的最大轴向拉力为: 175.79 kN;2.2 第二种工况的计算:塔机非工作状态,风向顺着着起重臂, 不考虑扭矩的影响。

将上面的方程组求解,其中θ= 45, 135, 225, 315,M w = 0,分别求得各附着最大的轴压力和轴拉力。

杆1的最大轴向压力为: 133.36 kN;杆2的最大轴向压力为: 0.00 kN;杆3的最大轴向压力为: 133.36 kN;杆1的最大轴向拉力为: 133.36 kN;杆2的最大轴向拉力为: 0.00 kN;杆3的最大轴向拉力为: 133.36 kN;六、七道附着计算(A1#楼处塔吊,由以上计算可知计算四道附着即可)1、支座力计算塔机按照说明书与建筑物附着时,最上面一道附着装置的负荷最大,因此以此道附着杆的负荷作为设计或校核附着杆截面的依据。

附着式塔机的塔身可以简化为一个带悬臂的刚性支撑连续梁,其内力及支座反力计算如下:风荷载取值:Q = 0.34kN;塔吊的最大倾覆力矩:M = 1668.00kN;弯矩图变形图剪力图计算结果: N w = 133.3612kN ;2、附着杆内力计算计算简图:计算单元的平衡方程:其中:2.1 第一种工况的计算:塔机满载工作,风向垂直于起重臂,考虑塔身在最上层截面的回转惯性力产生的扭矩合风荷载扭矩。

将上面的方程组求解,其中θ从 0 - 360 循环, 分别取正负两种情况,求得各附着最大的轴压力和轴拉力。

塔机满载工作,风向垂直于起重臂,考虑塔身在最上层截面的回转惯性力产生的扭矩合。

杆1的最大轴向压力为: 372.01 kN;杆2的最大轴向压力为: 0.00 kN;杆3的最大轴向压力为: 85.63 kN;杆1的最大轴向拉力为: 0.00 kN;杆2的最大轴向拉力为: 243.37 kN;杆3的最大轴向拉力为: 181.09 kN;2.2 第二种工况的计算:塔机非工作状态,风向顺着着起重臂, 不考虑扭矩的影响。

将上面的方程组求解,其中θ= 45, 135, 225, 315,M w = 0,分别求得各附着最大的轴压和轴拉力。

杆1的最大轴向压力为: 133.36 kN;杆2的最大轴向压力为: 0.00 kN;杆3的最大轴向压力为: 133.36 kN;杆1的最大轴向拉力为: 133.36 kN;杆2的最大轴向拉力为: 0.00 kN;杆3的最大轴向拉力为: 133.36 kN;3、附着杆强度验算1.杆件轴心受拉强度验算验算公式:σ= N / A n≤f其中σ --- 为杆件的受拉应力;N --- 为杆件的最大轴向拉力,取 N =243.37 kN;A n --- 为杆件的截面面积,本工程选取的是 18a号槽钢;查表可知 A n =2569.00 mm2。

经计算,杆件的最大受拉应力σ=243.37/2569.00 =94.74N/mm2,最大拉应力不大于拉杆的允许拉应力 215N/mm2, 满足要求。

2.杆件轴心受压强度验算验算公式:σ= N / φA n≤f其中σ --- 为杆件的受压应力;N --- 为杆件的轴向压力,杆1: 取N =372.01kN;杆2: 取N =0.00kN;杆3: 取N =133.36kN;A n --- 为杆件的截面面积, 本工程选取的是 18a号槽钢;查表可知 A n =2569.00 mm2。

λ --- 杆件长细比,杆1:取λ=64,杆2:取λ=82,杆3:取λ=64φ --- 为杆件的受压稳定系数,是根据λ查表计算得:杆1: 取φ=0.79,杆2: 取φ=0.68,杆3: 取φ=0.79;经计算,杆件的最大受压应力σ=184.23 N/mm2,最大拉应力不大于拉杆的允许拉应力 215N/mm2,满足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