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吊附墙计算
塔吊附着计算

建筑工程塔吊附着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人:职务:校对人:职务:审核人:职务:审批人:职务:目录第一章工程概况 ----------------------------------------------------------------------------- 3一、工程概况----------------------------------------------------------------------------- 3二、塔吊选型----------------------------------------------------------------------------- 3三、塔吊平面位置及高度设置-------------------------------------------------------- 5四、技术保证条件----------------------------------------------------------------------- 6第二章编制依据 ----------------------------------------------------------------------------- 7第三章施工计划 ----------------------------------------------------------------------------- 7一、施工进度计划----------------------------------------------------------------------- 7二、材料与设备计划-------------------------------------------------------------------- 8第四章施工工艺技术 ----------------------------------------------------------------------- 8一、技术参数----------------------------------------------------------------------------- 8二、施工工艺流程----------------------------------------------------------------------- 9三、施工方法----------------------------------------------------------------------------- 9四、检查验收---------------------------------------------------------------------------- 10第五章施工安全保证体系---------------------------------------------------------------- 13一、组织保障---------------------------------------------------------------------------- 13二、技术措施---------------------------------------------------------------------------- 16三、监测监控---------------------------------------------------------------------------- 18四、应急预案---------------------------------------------------------------------------- 19第六章劳动力计划 ------------------------------------------------------------------------ 21一、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21二、所需劳动力安排------------------------------------------------------------------- 21第七章计算书及相关图纸---------------------------------------------------------------- 22一、计算书------------------------------------------------------------------------------- 22二、节点图------------------------------------------------------------------------------- 35第一章工程概况一、工程概况【工程概况应针对该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的特点及要求进行编写】1、工程基本情况2、各责任主体名称二、塔吊选型本工程选用二台塔吊均为浙江省建机集团生产的QTZ80(ZJ5710)说明:安装附着架前,塔机最大工作高度40m,超过此高度必须安装附着架。
sap2000塔吊附墙计算

sap2000塔吊附墙计算SAP2000塔吊附墙计算引言:塔吊是建筑施工中常见的起重设备,用于搬运和安装大型构件。
为了确保塔吊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需要对其进行附墙计算。
本文将介绍使用SAP2000软件进行塔吊附墙计算的步骤和方法。
一、SAP2000简介SAP2000是一款常用的结构分析与设计软件,具有强大的计算能力和丰富的分析功能。
它可以模拟各种结构的力学行为,包括塔吊附墙计算。
二、塔吊附墙计算的基本原理塔吊附墙计算是为了确定塔吊在使用过程中对附墙所产生的荷载,以确保墙体的稳定性。
计算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确定塔吊的几何参数:包括塔吊的高度、臂长、吊臂旋转角度等。
2. 建立模型:使用SAP2000软件建立塔吊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将塔吊的结构和附墙同时考虑在内。
3. 施加荷载:根据塔吊的实际工况,施加相应的荷载,包括自重、吊重、风荷载等。
4. 分析计算:进行结构分析计算,得到塔吊在不同工况下对附墙所产生的应力和变形。
5. 判断墙体稳定性:根据计算结果,判断墙体是否能够承受塔吊荷载,并进行必要的加固设计。
三、SAP2000塔吊附墙计算的步骤1. 建立模型:在SAP2000软件中,选择合适的单元类型和材料性质,建立塔吊和附墙的三维有限元模型。
2. 设定边界条件: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塔吊和附墙的边界条件,如固支或铰支等。
3. 施加荷载:根据塔吊的实际工况,对模型施加相应的荷载,包括塔吊自重、吊重和风荷载等。
4. 进行分析计算:使用SAP2000软件进行结构分析计算,得到塔吊和附墙的应力和变形。
5. 判断墙体稳定性:根据计算结果,判断附墙是否满足稳定性要求。
如果出现问题,需要进行加固设计。
6. 优化设计:根据计算结果,进行必要的优化设计,以提高塔吊和附墙的性能和安全性。
四、注意事项在进行SAP2000塔吊附墙计算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 确保模型准确:建立模型时要考虑到塔吊和附墙的几何形状和材料特性,以及实际工况的要求。
塔吊附着验算计算书

塔吊附着验算计算书计算依据:1、《塔式起重机混凝土基础工程技术规程》JGJ/T187-20092、《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一、塔机附着杆参数二、风荷载及附着参数附图如下:塔机附着立面图三、工作状态下附墙杆内力计算1、在平衡臂、起重臂高度处的风荷载标准值q kq k=0.8βzμzμsω0α0h=0.8×1.685×1.262×1.95×0.2×0.35×1.06=0.246kN/m2、扭矩组合标准值T k由风荷载产生的扭矩标准值T k2Tk2=1/2qkl12-1/2qkl22=1/2×0.246×602-1/2×0.246×15.22=414.382kN·m集中扭矩标准值(考虑两项可变荷载控制的组合系数取0.9)Tk =0.9(Tk1+ Tk2)=0.9×(454.63+414.382)=782.111kN·m3、附着支座反力计算计算简图剪力图得:R E=37.396kN在工作状态下,塔机起重臂位置的不确定性以及风向的随机性,在计算支座7处锚固环截面内力时需考虑塔身承受双向的风荷载和倾覆力矩及扭矩。
4、附墙杆内力计算支座7处锚固环的截面扭矩T k(考虑塔机产生的扭矩由支座7处的附墙杆承担),水平内力Nw =20.5RE=52.886kN。
计算简图:塔机附着示意图塔机附着平面图α1=arctan(b1/a1)=52.231°α2=arctan(b2/a2)=41.918°α3=arctan(b3/a3)=54.924°β1=arctan((b1+c/2)/(a1+c/2))=50.816°β2=arctan((b2+c/2)/(a2-c/2))=53.662°β3=arctan((b3+c/2)/(a3+c/2))=52.93°各杆件轴力计算:ΣM O=0T1×sin(α1-β1)×(b1+c/2)/sinβ1+T2×sin(α2-β2)×(b2+c/2)/sinβ2-T3×sin(α3-β3)×(b3+c/2)/sin β3+T k=0ΣM h=0T2×sinα2×c+T3×sinα3×c+N w×cosθ×c/2-N w×sinθ×c/2-T k=0ΣM g=0T1×sinα1×c-N w×sinθ×c/2-N w×cosθ×c/2+T k=0(1)θ由0~360°循环,当T k按图上方向设置时求解各杆最大轴拉力和轴压力:最大轴拉力T1=0kN,T2=539.578kN,T3=153.24kN最大轴压力T1=596.925kN,T2=0kN,T3=0kN(2)θ由0~360°循环,当T k按图上反方向设置时求解各杆最大轴拉力和轴压力:最大轴拉力T1=596.925kN,T2=0kN,T3=0kN最大轴压力T1=0kN,T2=539.578kN,T3=153.24kN四、非工作状态下附墙杆内力计算此工况下塔机回转机构的制动器完全松开,起重臂能随风转动,故不计风荷载产生的扭转力矩。
TC5610中联重科塔吊附墙验算

1.5
2.0
安全系数
抗倾覆验算需满足安全系数要求,确 保塔吊在正常使用情况下不会发生倾
覆。
稳定性
塔吊结构设计需考虑风力、地震等因 素,确保塔吊在恶劣环境下也能保持
稳定。
结构抗滑移验算
抗滑移验算主要关注塔吊基础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是否足以抵抗塔吊工作状 态下产生的水平推力,防止塔吊发生滑移。
计算过程中需要考虑塔吊自重、风载、吊重等因素,并根据塔吊基础的材质 、尺寸、地基承载力等参数确定摩擦系数。
整体稳定性分析需要考虑塔吊的结构形式、材料特性、荷载工况、环境条件 等因素,并使用相应的计算软件进行分析。分析结果需要满足国家标准的要 求,确保塔吊的安全性。
总结与建议
加强附墙结构强度
附墙结构是塔吊安全的关键,应确保其强 度和刚度满足要求,防止出现坍塌或变形 。
重视风载和地震作用
风载和地震作用对塔吊稳定性影响较大, 应进行详细计算和分析,采取必要的防风 防震措施。
影响因素
风载、塔吊自重、吊 重
塔吊自重、吊重
分析斜拉索的受力情况,可以确保其强度和稳定性,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塔身结构受力分析
塔身结构承受着来自吊臂、平衡臂、起升机构、行走机构和操作室等部件的 荷载,以及风力、地震等外界环境因素的力。塔身结构受力分析是塔吊设计 中的关键环节,需要充分考虑各种荷载和力的作用,并进行合理的受力分析 。
规范和标准
附墙验算需符合相关规范和 标准的要求,如《建筑起重 机械安全规程》、《建筑结 构荷载规范》等。
遵循相关规范,确保塔吊附 墙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结构分析
需对附墙结构进行静力学和 动力学分析,考虑各种荷载 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确保附墙结构能够承受塔吊 的重量、风力、地震力等。
塔吊附墙计算

编制单位:编制人:审核人:编制时间:目录一、塔吊附墙概况二、塔吊附墙杆受力计算三、结构柱抗剪切验算四、附墙杆截面设计和稳定性强度验算一、塔吊附墙概况本工程结构高度53.4 m,另加桅杆15米,总高度68.4米。
本工程采用FO/23B塔吊,塔吊采用固定式现浇砼基础,基础埋设深度-5.35m,塔身设两道附墙与结构柱拉结:塔身升到12标准节时,设第一道附墙于第6标准节(结构标高23.47米),塔吊升到第17标准节时,设第二道附墙于第14标准节(结构标高42.8米),然后加到第23标准节为止。
在加第二道附墙之前,第一道附墙以上有17-6=11个标准节,而第二道附墙以上塔身标准节数最多为23-14=9节,因此,第二道附墙设置之前第一道附墙受力最大。
本计算书将对第一道附墙进行受力计算和构造设计。
为简化计算和偏于安全考虑,第二道附墙将采用与第一道附墙相同的构造形式。
本工程计划使用金环项目使用过的塔吊附墙杆。
根据塔吊与结构的位置关系,附墙杆夹角较小,附墙杆与结构柱连接的予埋件分别采用不同的形式。
本计算书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内容:附墙杆及支座受力计算,结构柱抗剪切及局部受压验算,附墙杆予埋件锚筋设计,附墙杆型号选用。
二、塔吊附墙杆受力计算(一)、塔吊附墙内力计算,将对以下两种最不利受力情况进行:1、塔机满载工作,起重臂顺塔身x-x轴或y-y轴,风向垂直于起重臂(见图1);2、塔机处于非工作状态,起重臂处于塔身对角线,风向由起重臂吹向平衡臂(见图2)。
对于第一种受力状态,塔身附墙承担吊臂制动和风力产生的扭矩和附墙以上自由高度下塔身产生的水平剪力。
对于第二种受力状态,塔身附墙仅承受附墙以上自由高度下塔身产生的水平剪力。
以下分别对不同受力情况进行计算:(二)、对第一种受力状态,附墙上口塔身段面内力为:弯矩:M=164.83(T.m)剪力:V=3.013(T)扭矩:T=12(T.m),则:1、当剪力沿x-x轴时(见图a),由∑MB=0,得T+V*L1 -LB0’*N1=0即:N1=(T+ V*L1)/ LB0’=(12+3.013*3.65)/5.932通过三角函数关系,得支座A反力为:RAY= N1*sin52.3426=3.88*sin52.3426=2.84(T)RAx= N1*cos52.3426=3.88* cos52.3426=2.64(T)由∑MC=0,得N3*LG0’+T+V*0.8=0即:N3=-(T+ V*0.8)/ L G0’=-(12+3.013*0.8)/0.966=-14.92(T)由∑M0’=0,得N2*LC0’-(T+V*L6)=0即:N2 =(T+ V*L6)/ L C 0’=(12+3.013*0.027)/0.98=12.33(T)由力平衡公式∑Ni=0,得RAY+RBY=0和-RAX-RBX +V =0,故RBY= -RAY =-2.84(T)(负值表示力方向与图示相反,以下同)RBX = -RAX +V =-2.64+12.33=9.48(T)2、当剪力沿y-y轴时(见图b),由∑MB=0,得T-(V*L4+LB0’*N1)=0即:N1=(T-V*L4)/ LB0’=(12-3.013*4.5)/5.932=-0.263(T)通过三角函数关系,得支座A反力为:RAY= N1*sin52.3426=-0.263*sin52.3426=-0.171(T)RAx= N1*cos52.3426=-0.263* cos52.3426=-0.2(T)由∑MC=0,得N3*L C0’ +T+V*0.8=0即:N3=-(T+ V*0.8)/ L C0’=-(12+3.013*0.8)/0.98=-14.91(T)由∑M0’=0,得N2*LC0’-(T+V*L5)=0即:N2 =(T+ V*L5)/ L G 0’=(12+3.013*0.2)/0.966=13.05(T)由静力平衡公式∑Ni=0,得RAY +RBY+V =0和RAX+ RBX =0,故RBY= -(RAY +V)=-(-3.16+12)=-8.84(T)RBX = -RAX =2.93(T)(二)、对第二种受力状态(非工作状态),附墙上口塔身段面内力为:弯矩:M=191.603(T.m)剪力:V=10.036(T),剪力沿塔身横截面对角线,对图c,由∑MB=0,得V*LBH +LB0’*N1=0即:N1=-V*LBH/ LB0’=-10.036*0.6/5.932=-1.015(T)通过三角函数关系,得支座A反力为:RAY= -N1*sin52.3426=-1.015*sin52.3426=-0.8(T)RAx= -N1*cos52.3426=-1.015* cos52.3426=-0.62(T)由∑MC=0,得N3*L0’C+ V* LC0=0即:N3=- V* LC0/ L C0’=-10.036*1.132/0.98=-11.6(T)由∑M0’=0,得N2*LC0’-V*L7=0即:N2 = V*L7/ L C 0’=10.036*0.17/0.98=1.74(T)由力平衡公式∑Ni=0,得RAY +RBY+V*cos450=0和-RAX-RBX +V*sin450 =0,故RBY= -RAY- V*cos450 =0.8-10.036*cos450=-6.3(T)RBX = -RAX +V* sin450 ==0.62+10.036*sin450=7.79(T)对图d,由∑MB=0,得V*LBG +LB0’*N1=0即:N1=-V*LBG/ LB0’=-10.036*5.67/5.932=-9.6(T)由∑MC=0,得N3*0+ V* LC0=0,即N3=0通过三角函数关系,得支座A反力为:RAY= N1*sin52.3426=-9.6*sin52.3426=-7.6(T)RAx= -N1*cos52.3426=-9.6* cos52.3426=-5.87(T)由静力平衡公式,得RAY +RBY+V*sin450=0和RAX+RBX +V*cos450 =0,故RBY=-RAY-V*sin450=7.6-10.036*cos450=0.5(T)RBX=-RAX-V*sin450=-5.87-10.036*sin450=-13(T)根据如上计算,附墙杆件和支座受力最大值见下表:AB杆BC杆BD杆A支座B支座RAX RAY RBX RBYN1=-9.6t N2=13.05t N3=-14.92t 7.6t 5.87t -13t 0.5t由于外力方向可向相反方向进行,故以上数值可正可负,均按压杆进行设计。
塔吊附墙长度

塔吊附墙长度
摘要:
一、塔吊附墙长度的定义和作用
二、塔吊附墙长度的计算方法
三、塔吊附墙长度的注意事项
四、结论
正文:
塔吊附墙长度是指塔吊在建筑物上附着时,从塔吊中心点到建筑物墙面的垂直距离。
这个长度对于塔吊的安全使用和建筑物的结构安全至关重要。
塔吊附墙长度的计算方法主要取决于建筑物的结构、塔吊的类型和施工要求。
一般来说,计算塔吊附墙长度的基本公式为:附墙长度= 建筑物高度- 塔吊顶部离地面高度。
在实际操作中,还需要考虑到塔吊臂的长度、建筑物的形状和尺寸等因素。
在确定塔吊附墙长度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确保塔吊附墙长度符合相关安全规定和标准,避免因过长或过短而导致的安全事故。
2.考虑建筑物的承载能力,防止因塔吊附墙长度不当导致建筑物结构受损。
3.根据施工进度和实际情况,适时调整塔吊附墙长度,以提高施工效率。
总之,塔吊附墙长度的合理计算和调整对于确保施工安全和提高施工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塔吊附墙验算计算书

塔吊附墙验算计算书塔机附着验算计算书本文的计算依据为《塔式起重机混凝土基础工程技术标准》/T187-2019和《钢结构设计标准》GB-2017.一、塔机附着杆参数塔机型号为QTZ63(TC5610)-中塔身桁架结构类型,计算高度为98m,起重臂长度为56m,起重臂与平衡臂截面计算高度为1.06m。
塔身宽度为1.6m,平衡臂长度为12.9m。
工作状态时扭矩标准值Tk1为269.3kN·m,包含风荷载。
非工作状态下不平衡自重引起的倾覆力矩标准值Mk'为1940kN·m(反向),工作状态下不平衡自重引起的倾覆力矩标准值Mk为1720kN·m。
附着杆数为四杆附着,附墙杆截面类型为格构柱,附墙杆类型为Ⅰ类,塔身锚固环边长为1.8m。
二、风荷载及附着参数附着次数为2,附着点1到塔机的横向距离为5m,附着点2到塔机的横向距离为2.2m,附着点3到塔机的横向距离为2.2m,附着点4到塔机的横向距离为2.2m。
工作状态基本风压ω为0.2kN/m,塔身前后片桁架的平均充实率α为0.35.点1到塔机的竖向距离为2m,点2到塔机的竖向距离为4.8m,点3到塔机的竖向距离为3.2m,点4到塔机的竖向距离为3.2m。
非工作状态基本风压ω'为0.35kN/m。
工作状态和非工作状态的风压等效高、工作状态和非工作状态的附着点高度、附着点净高、工作状态风压等效均布荷载等参数均有具体数值,这里不再赘述。
285.472kN时,支座6处附墙杆内力计算如下:考虑塔机产生的扭矩由支座6处的附墙杆承担,因此需要计算支座6处锚固环的截面扭矩T。
根据扭矩组合标准值T kTk1269.3kN·m,可得到T的值。
同时考虑塔身承受双向的风荷载和倾覆力矩及扭矩,需要将水平内力Nw计算出来。
根据计算简图和塔机附着示意图、平面图,可以得到α和β的值,并用力法计算各杆件轴力。
最终得到支座6处附墙杆的水平内力Nw20.5RE285.472kN。
塔吊附墙计算知识讲解

塔吊附墙计算塔机安装位置至建筑物距离超过使用说明规定,需要增长附着杆或附着杆与建筑物连接的两支座间距改变时,需要进行附着的计算。
主要包括附着杆计算、附着支座计算和锚固(一):支座力计算塔机按照说明书与建筑物附着时,最上面一道附着装置的负荷最大,因此以此道附着杆的负荷作为设计或校核附着杆截面的依据。
附着式塔机的塔身可以视为一个带悬臂的刚性支撑连续梁,其内力及支座反力计算如下: W K=W OхµZхµsхβz其中W O——基本风压(Kn/m2),安装《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9)的规定采用:W O=0.75kN/m2;µZ——风荷载高度变化系数,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9)的规定采用:µZ=1.170;µs————风荷载体型系数:µs=0.065;βz——-高度Z处的风振系数,βz =0.70风荷载的水平作用力N W =W KχBχK S其中W K——风荷载水平压力,W K=0.04kN/m2B ——塔吊作用宽度,B=0.00mK s——迎风面积折减系数,K s=0.20经计算得到风荷载的水平作用力q=0.00kN/m风荷载实际取值q=0.03kN/m塔吊的最大倾覆力矩M=2358kN.m风荷载取值q=0.10kN/m塔吊的最大倾覆力矩M=1335kN.m计算结果: Nw=75.351kN(二):附着杆内力计算计算简图:计算单元的平衡方程为:其中:本项目塔吊计算参数为:C=1.60米,b1=8.50米,a2=9.10米(三):第一种工况的计算塔机满载工作,风向垂直于起重臂,考虑塔身在最上层截面的回转惯性力产生的扭矩和风荷载扭矩。
将上面的方程组求解,其中从0-360循环,分别取正负两种情况,分别求得各附着最大的轴压力和轴拉力:杆1的最大轴向压力为:259.23 kN杆2的最大轴向压力为:204.32 kN杆3的最大轴向压力为:132.65 kN杆1的最大轴向拉力为:259.23 kN杆2的最大轴向拉力为:204.32 kN杆3的最大轴向拉力为:132.65 kN(四):第二种工况的计算塔机非工作状态,风向顺着起重臂,不考虑扭矩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塔吊附着计算
塔机安装位置至建筑物距离超过使用说明规定,需要增长附着杆或附着杆与建筑物连接的两支座间距改变时,需要进行附着的计算。
主要包括附着杆计算、附着支座计算和锚固环计算。
一、支座力计算
塔机按照说明书与建筑物附着时,最上面一道附着装置的负荷最大,因此以此道附着杆的负荷作为设计或校核附着杆截面的依据。
附着式塔机的塔身可以视为一个带悬臂的刚性支撑连续梁,其内力及支座反力计算如下:
风荷载取值 q=0.10kN/m
塔吊的最大倾覆力矩 M=630kN.m
q
M
20.0m 30.0m
计算结果: N w=54.375kN
二、附着杆内力计算
塔吊四附着杆件的计算属于一次超静定问题,采用结构力学计算个杆件内力:
计算简图:
方法的基本方程:
计算过程如下:
其中:1p为静定结构的位移;
T i0为F=1时各杆件的轴向力;
T i为在外力M和P作用下时各杆件的轴向力;
l i为为各杆件的长度。
考虑到各杆件的材料截面相同,在计算中将弹性模量与截面面积的积EA约去,可以得到:
各杆件的轴向力为:
以上的计算过程将从0-360度循环,解得每杆件的最大轴压力,最大轴拉力:杆1的最大轴向拉力为:0.00kN;
杆2的最大轴向拉力为:52.52kN;
杆3的最大轴向拉力为:13.30kN;
杆4的最大轴向拉力为:8.87kN;
杆1的最大轴向压力为:5.74kN;
杆2的最大轴向压力为:57.81kN;
杆3的最大轴向压力为:42.07kN;
杆4的最大轴向压力为: 26.67kN。
五、附着杆强度验算
1.杆件轴心受拉强度验算
验算公式:
=N/A n≤f
其中 N──为杆件的最大轴向拉力,取N=52.52kN;
──为杆件的受拉应力;
A n──为杆件的的截面面积,本工程选取的是[10槽钢,查表可知 A n=1274mm2;
经计算,杆件的最大受拉应力=52.52×1000/1274=41.22N/mm2。
最大拉应力不大于拉杆的允许拉应力216N/mm2,满足要求!
2.杆件轴心受压强度验算
验算公式:
=N/A n≤f
其中──为杆件的受压应力;
N──为杆件的轴向压力,杆1:取N=5.74kN;杆2:取N=57.81kN;杆3:取N=42.07kN;杆4:取N=26.67kN;
A n──为杆件的的截面面积,本工程选取的是[10槽钢,查表可知 A n=1274mm2;
──为杆件的受压稳定系数,是根据查表计算得,
杆1:取 =0.230,杆2:取=0.334,杆3:取=0.334 ,杆4:取 =0.230;
──杆件长细比,杆1:取 =178.369,杆2:取=143.211,杆3:取=143.211,杆4:
取=178.369。
经计算,杆件的最大受压应力=135.89N/mm2。
最大压应力不大于拉杆的允许压应力216N/mm2,满足要求!
六、附着支座连接的计算
附着支座与建筑物的连接多采用与预埋件在建筑物构件上的螺栓连接。
预埋螺栓的规格和施工要求如果说明书没有规定,应该按照下面要求确定:
1.预埋螺栓必须用Q235钢制作;
2.附着的建筑物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
3.预埋螺栓的直径大于24mm;
4.预埋螺栓的埋入长度和数量满足下面要求:
其中n为预埋螺栓数量;d为预埋螺栓直径;l为预埋螺栓埋入长度;f为预埋螺栓与混凝土粘接强度(C20为1.5N/mm^2,C30为3.0N/mm^2);N为附着杆的轴向力。
5.预埋螺栓数量,单耳支座不少于4只,双耳支座不少于8只;预埋螺栓埋入长度不少于15d;螺栓埋入端应作弯钩并加横向锚固钢筋。
七、附着设计与施工的注意事项
锚固装置附着杆在建筑结构上的固定点要满足以下原则:
1.附着固定点应设置在丁字墙(承重隔墙和外墙交汇点)和外墙转角处,切不可设置在轻质隔墙与外墙汇交的节点处;
2.对于框架结构,附着点宜布置在靠近柱根部;
3.在无外墙转角或承重隔墙可利用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窗洞使附着杆固定在承重内墙上;
4.附着固定点应布设在靠近楼板处,以利于传力和便于安装。
本工程采用QTZ-63A型塔吊,起重高度50米,在23米高度附墙一道,采用大于或等于[10槽钢,也可以按说明书采用标准附墙杆。
本工程梁板砼墙度为C25,在墙板节点或梁上直径大于24mm预埋螺栓。
满足安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