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第2单元 语文园地二 教案

《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交流平台,了解寓言这种文体及其作用。
2.词句段运用,认识两种格式的词语,练习描写人物神态、动作的句子,学会写通知。
3.书写提示,学会使用钢笔写字,注意握姿和坐姿,练习写好横画和竖画,注意横画、竖画多的字的写法,把字写规范、端正、整洁。
4.借助拼音诵读,体会关于寓言故事的成语,帮助小学生积累词语。
教学重难点:1.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积累了解寓言故事的成语。
2.学会人物的动作、神态描写。
3.写话笔画多的汉字。
4.学写通知。
教学过程:同学们,你能从寓言中学到哪些知识,除了我们学到的寓言故事,你还知道哪些寓言故事?一、情境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
(板书:语文园地)板块一:交流平台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很多寓言故事。
这些寓言故事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板书:了解寓言故事)1.(课件出示)“许多寓言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乌鸦喝水》《狐假虎威》《揠苗助长》……这些故事我读完之后就不会忘。
”(1)小组学生围绕上面一句话进行交流,探究自己对这些故事中哪些人物形象印象最深?(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
预设:《乌鸦喝水》中,我印象最深的是乌鸦,因为乌鸦很聪明,遇到困难会想办法解决。
预设:《狐假虎威》中,我最讨厌的是狐狸,因为它太狡猾了,竟然连老虎都要骗。
预设:《揠苗助长》中,我印象最深的是种田人,因为他太愚蠢了,竟然做违背禾苗成长规律的事。
2.(课件出示)“寓言故事里蕴含着道理。
读了《守株待兔》,我明白了,做事要靠自己的努力,不要有侥幸心理。
”本单元还有很多寓言故事,分别蕴含着怎样的道理?(1)《陶罐和铁罐》告诉我们:要正确对待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
(2)《美丽的鹿角》告诉我们:并不是美丽的东西就一定是有用的东西,难看的东西有时比美丽的东西更有用。
(3)读了《池子与河流》一文,我明白了做人要做勤劳的人,奋斗不息,才华才可以更好的显现,懒惰只会把才华磨平。
3.(课件出示)“读了寓言故事,我想到了生活中的许多人和事。
部编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解读与单元整体 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部编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解读与单元整体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部编三下二单元解读与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单元整体解读关于人文主题“寓言是生活的镜子。
”这是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人文主题,很明显,这一单元主要就是要讲寓言故事。
那什么是寓言呢?寓言就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种道理或教训的一种文体,以达到劝诫、教育或讽刺的目的。
”属于民间文学的一种。
编者结合不同的年段,主要将这一文体分布于中低年级。
例如,一年级的《乌鸦喝水》《狐狸和乌鸦》,二年级的《狐假虎威》《坐井观天》《亡羊补牢》以及《揠苗助长》,三年级的《守株待兔》《南辕北辙》《陶罐和铁罐》《鹿角和鹿腿》还有《池子与河流》。
编者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以上编排,目的是让学生对民间文学有一定的接触,给予一定的感情认识。
本单元想要告诉学生,寓言是一面“生活的镜子”,那么在学习寓言故事的时候,最关键的就是理解这个故事所表达的道理。
作为教育者的我们,要让孩子们知道寓言是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传承下来的,它们不仅仅能够使人们通过浅显易懂的故事明白某些深刻的道理,更是文学史上宝贵的财富。
关于阅读训练要素前文提到,这一单元不是第一次出现寓言故事。
既然不是第一次出现,那么在这一单元的寓言故事学习又和之前的学习有什么不同呢?我们在单元又要怎样实现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呢?我们先来看看一二年级的几篇寓言故事都是出现在教材的什么位置,而相应的阅读训练要素又是什么。
《乌鸦喝水》出现在一年级上册第13课,它的课后题是“朗读课文,说一说乌鸦是用什么办法喝水的”(课后题),《狐狸和乌鸦》出现在一年级下册“和大人一起读的板块中”。
二年级上册的《坐井观天》《狐假虎威》的要求是“小鸟和青蛙在争论什么?他们的说法为什么不一样”和“朗读课文,说说‘狐假虎威’这个成语的意思”。
等到二年级下册,出现在第12课《寓言二则》,讲了“亡羊补牢”和“揠苗助长”两个小故事。
这篇课文的阅读题有两个:一是“朗读课文,说说‘亡羊补牢’‘揠苗助长’两个成语的意思”;二是“选做:生活中有类似‘亡羊补牢’‘揠苗助长’的事例吗?和同学交流”。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解读与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解读与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本文旨在解读三下二单元的教学内容以及整体教学设计。
该单元主要涉及到阅读理解、语音、语法、写作等方面的内容,旨在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阅读理解部分主要包括课文阅读和相关练。
通过阅读课文,学生可以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生活、风俗惯等内容,同时也能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练部分则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等,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
语音部分主要涉及到音标、重音、连读等内容。
学生需要通过练掌握正确的发音方法,以便更好地进行口语表达。
语法部分主要包括动词时态、语态、句型转换等内容。
学生需要通过练掌握相关知识点,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英语语法。
写作部分主要涉及到句子结构、写作技巧等内容。
学生需要通过练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以便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在整体教学设计方面,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包括课前预、课堂教学、课后作业等环节。
同时,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研究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英语综合能力。
总之,三下二单元的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提高英语综合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取得良好的研究效果。
关于人文主题“寓言是生活的镜子”,本单元主要讲解寓言故事。
寓言是一种文体,通过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种道理或教训,属于民间文学的一种。
编者将寓言故事分布于中低年级,让学生接触民间文学,增强感情认识。
本单元的研究目标是让学生“读懂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
本单元的寓言故事包括《守株待兔》、《陶罐和铁罐》、《鹿角和鹿腿》和《池子与河流》,不同于一二年级的单篇课文编排。
学生要“读懂”故事,理解故事背后的道理,还要能够感受人物的变化。
在阅读训练要素方面,本单元要求学生了解多种寓言故事形式,阅读文言文,联系生活实际,表达自己的观点。
表达训练要素是“把图画的内容写清楚”,与之前相互呼应的还有其他表达训练要素。
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守株待兔》《陶罐和铁罐》《鹿角和鹿腿》《赤字与河流》《语文园地》优秀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优秀教案单元概述【单元教材解析】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镜子,本单元以“寓言”为主题,依次安排了三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一个口语交际,一篇习作,一个语文园地和一个快乐读书吧。
《守株待兔》是一篇文言文,通过讲述一个宋人因偶然获得一只野兔,而心存侥幸,从此放弃劳动,期望再捡到野兔,最后却一无所获,还被大家取笑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心存侥幸,不能指望不劳而获。
《陶罐和铁罐》写了国王的橱柜里两个罐子的故事,告诉我们:人各有长短,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鹿角和鹿腿》讲的是在丛林里,一只鹿遇到狮子后奋力脱险的故事,告诉我们:物各有所长,各有所短,要正确看待事物,还告诉我们不能只注重外表,更要讲求实用。
《池子与河流》通过池子与河流的对话及它们的最终结局,告诉我们:人应在有生之年为社会多作贡献,还告诉我们如果只顾享受眼前的舒适,换来的将是毁灭。
口语交际的主题是“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引导学生对班干部轮流制发表自己的见解。
习作以“看图画,写一写”为主题,意在锻炼学生根据图片组织语言,把画面内容写清楚的能力。
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四个板块的学习内容。
快乐读书吧的主题是“小故事大道理”,意在引导学生阅读更多的寓言故事,拓宽学生的视野,开阔学生的眼界。
【单元教学目标】1.掌握本单元中的重点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文言文读通顺,背诵课文《守株待兔》。
3.读寓言故事,了解课文内容,明白其中的道理。
4.能就寓言故事中的观点发表自己的意见。
5.看图作文,把图画的意思写清楚。
6.知道通知的格式,学会写通知。
7.积累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8.有阅读寓言故事的兴趣,能完整阅读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等寓言故事书。
【单元重点难点】重点1.掌握本单元中的重点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守株待兔》。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教案)

三年级下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教学设计
同?(出示课件15)
(1)学生小组合作并讨论相关问题。
(2)学生汇报:
3.教师总结:(出示课件21)
四、明确寓意,拓展延伸
1.教师提出问题:对比了池子与河流的不同后,请找一找:哪句话揭示了这首诗阐述的道理?(出示课件22)
教师板书:不要贪图安逸,虚度年华
2.教师引导思考:根据课文揭示的道理想一想:池子与河流的观念,你赞同哪一个?生活中有池子这样的人吗?你想对他说什么?(出示课件23)
五、主题概括,拓展延伸
1.结构梳理(出示课件24)
2.主题概括(出示课件25)
本课通过池子与河流之间的对话,表达了他们对生活、对人生的不同的态度,教育人们不要贪图安逸,虚度年华,应当为社会多作贡献,为自己的生命增添光彩。
3.拓展延伸(出示课件26)
教师安排学生阅读《河水和河岸》
六、课堂演练,课后作业
1.课堂演练(出示课件27、28)
2.课后作业(出示课件29)
有节奏地朗读课文,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述池子与河流的故事。
三年级下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教学设计
三、范文引路,化图为文
师过渡:怎样把丰富多彩的图画转变为生动形象的文字呢?
1.例文引路。
出示课件15.16:
2.学生朗读习作例文,然后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
教师相机点拨指导。
出示课件17:
学生讨论,小组派代表发言。
3.教师小结:
出示课件18:
四、写法指导
出示课件19:
五、课后作业
构思习作《放风筝》。
六、板书设计
三年级下教学设计。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快乐读书吧》教案及教学反思

新课
教学
二、阅读寓言,交流道理
1.寓言故事一般比较短小,但背后往往蕴藏着深刻的道理。让我们一起走进我国的寓言故事大全——《中国古代寓言》吧!(板书:《中国古代寓言》)
2.翻开《中国古代寓言》,我们会读到许多既可笑又发人深省的故事。让我们来读读下面的故事。(课件出示2)
3.扩充阅读空间广泛阅读,在充分的阅读中,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
重点
创设浓厚的读书氛围,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激发学生产生读寓言故事的兴趣,学会与人分享阅读的乐趣。
教学
难点
初步培养学生独立进行课外阅读寓言故事的良好习惯。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一、谈论寓言,激发情感
《鞋匠与财主》:一个补鞋匠从早到晚哼着歌。鞋匠有个财主邻居,却与鞋匠恰恰相反,极少唱歌和睡觉。他把钱缝到衣服衬里还担心丢失。在财主给了鞋匠100块钱之后,鞋匠把钱藏在地窖里,不知不觉地,把欢乐同时也埋藏了起来。自从他得到这笔劳神忧愁的钱以后,他便失去了往日愉快的歌喉,也失去了睡眠。忧虑、怀疑和惊吓常来搔扰他。最后,这个可怜的鞋匠不得不跑到财主那里,把钱还给他。
3.小组同学选取自己感兴趣的一幅图片进行交流,讲述寓言故事。
4.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按小组发言的顺序教师借助课件进行小结。
(1)(课件出示4)其中的一幅插图,字幕显示故事(《狐狸和葡萄》)内容,学生配乐朗读。(板书:《狐狸和葡萄》)
一个炎热的夏日,狐狸走过一个果园,他停在一大串熟透而多汁的葡萄前。
森林里有棵好大好大的树,树上住着乌鸦。树下有个洞,洞里住着一只狐狸。一天,乌鸦叼来一块肉,站在树上休息,被狐狸看到了。狐狸馋涎欲滴,很想从乌鸦嘴里得到那块肉。由于乌鸦在树枝上嘴里叼着肉,狐狸没有办法在树下得到。对肉的垂涎三尺又使狐狸不肯轻易放弃。它眼珠一转说:“亲爱的乌鸦,您好吗?”乌鸦没有回答。狐狸只好赔着笑脸又说:“亲爱的乌鸦,您的孩子好吗?”乌鸦看了狐狸一眼,还是没有回答。狐狸摇摇尾巴,第三次说话了:“亲爱的乌鸦,您的羽毛真漂亮,麻雀比起您来,就差远了。您的嗓子真好,谁都爱听您唱歌,您就唱几句吧?“乌鸦听了非常得意:说我嗓子好,爱听我唱歌的唯独只有你狐狸,就高兴地唱了起来。刚一张嘴,肉就从嘴里掉了下去。狐狸叼起肉就钻到洞里去了,只留下乌鸦在那里“歌唱”。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全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本单元以寓言为专题,选编了寓言故事《守株待兔》《陶罐和铁罐》《鹿角和鹿腿》,还有一首寓言诗《池子与河流》,从不同的故事中讲述不同的道理。
本单元还安排了“口语交际”“习作”和“语文园地”,其中“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另外还有“快乐读书吧”,指导学生阅读著名的寓言故事。
教学本组课文,首先引导学生熟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感悟课文的寓意,学习正确对待事物的方法。
课题内容简说守株待兔本文是一篇文言文,讲的是有一个种田人因偶然捡到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野兔,从此以后就放下农具守在树桩旁,结果不但没有捡到兔子,还被世人嘲笑的故事,告诉我们凡事应积极主动地去做,不要妄想不劳而获。
陶罐和铁罐本文讲述了国王橱柜里的铁罐骄傲自大,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化为泥土,消失得无影无踪。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既要看到别人的长处,也要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鹿角和鹿腿本文讲述了在丛林中,一只鹿遇到狮子之后奋力脱险的故事,告诉我们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让我们既要看到事物的长处,又要看到事物的短处,还告诉我们不要光图外表的美丽。
池子与河流本文是一首寓言诗,用对话的形式讲述了池子因贪图安闲而干枯,河流因奔流不息而长流不断,告诉我们:才能只有充分利用,才会散发光彩,奋斗的人生才有意义。
1.认识31个生字,学会31个生字,积累好词好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明白故事蕴含的道理。
3.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
4.学编寓言故事。
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及新词,读懂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3.结合实际生活,学习正确看待事物的方法。
5.守株待兔…………………………………………………………………………… 1~2课时6.陶罐和铁罐………………………………………………………………………… 2~3课时7.鹿角和鹿腿…………………………………………………………………………… 2~3课时8*.池子与河流………………………………………………………………………… 1~2课时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 3~4课时1.熟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二课型:园地学习【教学目标】1.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总结对寓言的体会和认识。
2.能发现“源源不断、无忧无虑”等词语的特点,并能写出相同结构的词语。
3.能仿照例句写出带有动作、神态描写的提示语。
4.能按照正确的格式写一个通知。
5.知道横画和竖画较多的字的书写要点,写好“艳、静”等8个字。
6.积累“邯郸学步、滥竽充数”等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阅读更多的寓言故事,进一步加深对寓言的感受和认识。
2.能仿照例句写出带有动作、神态描写的提示语。
3.借助拼音诵读,了解关于寓言故事的成语,积累这类成语,增进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课前准备】1.搜集“日积月累”中9个成语所包含的寓言故事。
2.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
相机板书(语文园地二)一、交流平台--熟读精思,品读寓言1.师:中国古代寓言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智慧,这些寓言故事题材广泛,形式活泼,读起来既轻松有趣又发人深省。
说说你读过哪些寓言故事呢?学生自由发言2.这些寓言故事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学生讨论发言。
3.阅读教材中学习小伙伴的话,结合本单元的课文,说说对这些寓言的理解和体会。
学生小组讨论。
预设:《陶罐和铁罐》中我明白了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要懂得尊重别人,和睦相处。
4.引导学生阅读《快乐读书吧》中《叶公好龙》的故事,并说一说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学生朗读、讨论。
预设:讽刺了像“叶公”一样的人,他们只是表面上喜爱某种事物,但实际上并不喜欢,反而还害怕它。
教师小结:(设计意图:寓言故事中的道理是在熟读精思的基础上感悟出来的,又是通过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加以强化的。
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概括整理能力,还能让学生懂得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
)二、聚沙成塔,积累词句1.说说下面两组词语的特点,照样子写几个。
学生小组交流、发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教材解析本单元以寓言为专题,选编了寓言故事《守株待兔》《陶罐和铁罐》《鹿角和鹿腿》,还有一首寓言诗《池子与河流》,从不同的故事中讲述不同的道理。
本单元还安排了“口语交际”“习作”和“语文园地”,其中“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另外还有“快乐读书吧”,指导学生阅读著名的寓言故事。
教学本组课文,首先引导学生熟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感悟课文的寓意,学习正确对待事物的方法。
《守株待兔》本文是一篇文言文,讲的是有一个种田人因偶然捡到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野兔,从此以后就放下农具守在树桩旁,结果不但没有捡到兔子,还被世人嘲笑的故事,告诉我们凡事应积极主动地去做,不要妄想不劳而获。
《陶罐和铁罐》本文讲述了国王橱柜里的铁罐骄傲自大,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化为泥土,消失得无影无踪。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既要看到别人的长处,也要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鹿角和鹿腿》本文讲述了在丛林中,一只鹿遇到狮子之后奋力脱险的故事,告诉我们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让我们既要看到事物的长处,又要看到事物的短处,还告诉我们不要光图外表的美丽。
《池子与河流》本文是一首寓言诗,用对话的形式讲述了池子因贪图安闲而干枯,河流因奔流不息而长流不断,告诉我们:才能只有充分利用,才会散发光彩,奋斗的人生才有意义。
教学目标1.认识31个生字,学会31个生字,积累好词好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明白故事蕴含的道理。
3.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
4.学编寓言故事。
教学重点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及新词,读懂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3.结合实际生活,学习正确看待事物的方法教法与学法1.熟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并结合生活实际谈体会,使道理更深入人心。
2.通过课本剧和小练笔的形式,深入课文内容,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5 守株待兔设计说明本文描写了夏日公园里的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情景,以及“我”陶醉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
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描写了荷花的清新美丽,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时,我利用文中插图,让学生细心观察,感受荷花的美,再通过读文,从文字中感受到这种美。
最后两个自然段结合配乐朗读,让学生在意境中感受荷花的美,把作者的情感融入自己的情感。
教学目标1.认识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3.根据注释,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明白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读通、读顺课文,理解句意,明白道理。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准确感知故事内容,领会人物可笑之处并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题解题。
1.【课件出示】:守株待兔图片,看,这是什么?2.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理解“株”和题目的意思。
株什么意思?指图,【课件出示】:树桩的图片这就是树桩子,树被砍去留在地面的部分。
“待”就是等待。
3.了解韩非子:【课件出示】韩非生于周赧王三十五年,卒于秦王政十四年(约前281年—前233年),韩非为韩国公子(即国君之子),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省新郑)。
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教师范读课文,提醒学生注意朗读节奏。
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2.引导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同时读准朗读节奏。
3.4.【课件出示】守株待宋耕触颈释其(1)自由读,指名读,师生纠正读音:(2)注意读准平舌音“宋”,翘舌音“守、株、触、释”,后鼻音“耕、颈”。
(3)学生针对易错的生字再次练写。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试着结合课文注释和以往的阅读经验了解课文词句,在不懂的地方画上记号。
2.小组交流,尝试了解课题、字义、词义。
守株待兔:守,守在;株,树桩;待,等到,得到;守株待兔,守在树桩旁等待兔子。
3.思考:谁守在树桩旁?守在树桩旁等兔子做什么?他为什么这么做?(宋国一个种田的人守在树桩旁等待兔子撞死在树桩上。
)4.引导学生简要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课件出示】这个故事讲的是古时候宋国有个农夫(谁),因为偶然得到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野兔,于是就丢下农具整天守在树桩旁边等着野兔,结果再也没有得到野兔,而成了宋国的大笑话。
5.引导学生给课文划分层次。
过渡:由刚刚概括的故事内容我们可以看出,这则寓言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事情发展的顺序。
)接下来就请同学们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试着给课文划分层次。
【课件出示】结构梳理:起因: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经过: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结果: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四、理解句意,感悟道理。
探究故事的起因。
1.引导学生说说这个故事的起因是什么,出示文句并释词释义。
【课件出示】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者:……的人,表示人物身份。
走:跑。
触:碰撞,撞到。
折颈:折断脖子。
句意:宋国有个农夫。
他的田地里有个树桩。
有一天,一只奔跑的兔子撞在树桩上,折断脖子死去了。
2.想一想:为什么兔子会撞到树桩上?从哪个字你知道兔子跑得快?3.说一说:农夫此时会怎么做?他会怎么想?(农夫白白捡到了一只兔子,喜出望外,想:要是天天都能捡到兔子就好了。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注意边读边想象画面。
5.熟读句子,借助想象的画面进行理解性背诵。
指名背诵。
齐背。
了解故事经过。
1.引导学生说说农夫是怎么做的。
出示文句并释词释义。
【课件出示】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因:于是。
释:放下。
其:代词,指农夫。
耒:古代用来耕田的一种农具。
冀:希望。
复得兔:再次获得一只(撞死的)兔子。
句意:于是农夫放下他的农具,一门心思守在树桩旁,希望能再收获撞死的子。
2.观察课文中的插图,说一说:农夫在等待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什么?他心里可能会想些什么?示例:他可能会被风吹、日晒、雨淋,也可能会被家人、邻居劝阻,但是他什么也不顾。
他会想:兔子啊兔子,快点撞到木桩上来吧!最好天天都有这样的好事发生,这样我就不用辛苦干活啦,等着捡现成的就好。
过渡:像他这样什么也不做,一心守着树桩,满心等待再有兔子出现撞死在树桩上,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什么?(白日做梦,心存侥幸,不劳而获……)3.教师引读,学生边读边想象农夫的心理活动。
引读:为了肥美的兔子,这个农夫不吃饭、不喝水,他——(学生接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引读:为了肥美的兔子,这个农夫不听邻居的劝告,也不管家人的劝阻,他——(学生接读)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引读:烈日炎炎,地里的禾苗仿佛在呼喊:我快要渴死啦,谁来帮帮我?农夫却——(学生接读)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引读:寒风呼啸,地里的庄稼仿佛在哭泣:我们要冻死啦,谁来救救我?这个农夫仍然——(学生接读)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4.学生试背这两句话。
指名背诵,齐背。
感知故事结局。
1.质疑:农夫天天这样守在树桩旁等待撞死的兔子,结果如何?(地里草很多,庄稼没有收成,也没有得到兔子。
)2.学生发言,教师出示句子。
【课件出示】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为……笑:被……嘲笑。
句意:他再也没能得到兔子,而自己却被宋国人嘲笑。
3.指导学生朗读句子,试着进行背诵。
4.引导学生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将整篇寓言连起来背诵。
指名背。
齐背。
5.探究交流:你觉得这个农夫怎么样?你想对他说什么?(因为一次偶然事件而放弃劳动和努力,最终必然会一无所获。
)6.教师小结,引导学生领悟从这个故事中明白的道理。
齐读课文,试背诵。
小结:老师也有一句话想送给他。
(出示句子: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一起来读一读。
同学们,《守株待兔》这篇课文我们就读到这里了,现在“守株待兔”这个成语就比喻不主动努力而心存侥幸,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或是比喻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道变通。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要明白“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像农夫这样的人,希望自己能够时常被幸运眷顾,但是,真正的幸运必然源于努力耕耘,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
请大家一定要记住这一点,好好学习,好好努力。
五、回顾积累,作业设计。
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2.把《守株待兔》这个故事讲一讲或演一演。
3.推荐阅读《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小结: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镜子,可以折射出许多道理。
它告诉我们,在生活中,不要做《守株待兔》故事中的农夫。
其实,像这样的寓言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课外读一读《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相信同学们会有更大的收获。
六、板书设计守株待兔白日做梦坐享其成不劳而获一份耕耘一份收获6.陶罐和铁罐设计说明课文讲述了发生在陶罐和铁罐身上有趣的故事。
全文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讲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后半部分讲许多年过去了,陶罐出土变成了文物,铁罐却早已氧化消失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能只看到自己的长处,而看不到自己的短处,也不能只看到别人的短处而看不到别人的长处。
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并进行情景表演,让学生置身于故事之中,还让学生仿照课文编写寓言,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陶、罐”等10个生字,会写“骄、傲”等10个生字,正确读写“骄傲、懦弱、谦虚、代价”等词语;2.能抓住句中描写人物神态或动作的关键词,感受到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从而有感情地朗读陶罐和铁罐之间的对话。
过程与方法:1.默读课文,掌握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体会人物特点的方法。
2.理解陶罐的谦虚宽容和铁罐的傲慢无礼以及懂得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明白本文的寓意: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抓住陶罐和铁罐说话时的神态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并由此准确揣摩它们的性格特点,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和而不软弱。
2.在准确把握人物性格特点的基础上进行角色朗读练习,进一步深化对语言文字及故事主旨的感悟。
教学难点带着问题在读中思考,理解故事中所包含的深刻寓意,受到一定的启发和教育。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10个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文中新词。
2.分角色朗读对话,体会陶罐和铁罐的不同特点。
教学重点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2.体会陶罐和铁罐的特点。
教学难点感知故事内容,理清故事脉络,初步了解陶罐和铁罐的优缺点以及各自的结局。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直接点题,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请跟老师板书“陶”(课题已板书在黑板上),注意它的第一笔是“横撇弯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