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病基础

合集下载

血液病ppt课件

血液病ppt课件
心健康。
06
血液病研究进展与未来展望
新药研发与治疗技术进展
新药研发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血液病领域的新药研发也取得了显著进展。例如,针对特定 基因突变的药物已经问世,为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治疗技术进展
除了药物治疗外,血液病的治疗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例如,免疫治疗、细胞治疗等新型 治疗手段正在逐步应用于临床,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01
02
03
04
疾病知识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血液疾病的 相关知识,提高对疾病的认知
和理解。
心理疏导与支持
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提供心 理疏导和支持,帮助患者缓解
焦虑、抑郁等情绪。
应对策略指导
指导患者及家属应对病情变化 和康复过程中的困难和挑战,
提高应对能力。
社交支持
鼓励患者积极参与社交活动, 增加社交支持和交流,促进身
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查,及早发 现血液异常指标,预防血液疾
病的发生。
健康饮食
保持均衡的饮食结构,增加富 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摄入 ,减少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 入。
控制慢性疾病
积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 性疾病,降低血液疾病的风险 。
避免暴露于有害物质
避免长期接触化学物质、放射 线等有害物质,减少对血液系
详细描述
免疫学检查可以检测自身抗体和免疫细胞功 能,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查可以检测基因 突变和染色体异常,这些检查结果有助于制 定更加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04
血液病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靶向治疗
化学治疗
针对特定基因突变或蛋白质的药物, 旨在精准打击癌细胞,减少对正常细 胞的损害。

血液病的临床症状表现有哪些

血液病的临床症状表现有哪些

血液病的临床症状表现有哪些血液病是指发生在血液、骨髓、脾及淋巴结等的疾病。

常见的症状表现如下:1、贫血贫血是血液病最常见的症状。

引起贫血的原因很多,因具有共同的病理基础即血液携氧能力降低,致使各组织系统发生缺氧改变,所以临床表现相似。

一般表现为皮肤粘膜苍白,尤以面色苍白最为常见。

临床多以观察指(趾)甲、口唇粘膜和睑结膜等处较可靠。

贫血的严重程度和发展的速度,以及贫血的原因,决定其临床表现的严重性,轻者可无任何感觉,重者可有心血管和呼吸系统功能障碍的表现,如心慌、气短等,并在劳动时加重;严重者甚至发生贫血性心脏病或心功能衰竭,此外患者常有头痛、眩晕、眼花、耳鸣、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以及四肢乏力、精神倦怠等症状,重者可有低热(因基础代谢增高)、食欲减退、恶心、腹胀、便秘、腹泻等表现(与胃酸缺乏、胃粘膜萎缩有关)。

2、出血倾向血液病出血的特点多为周身性,而非局部性的。

另一个特点是出血程度和引起出血的创伤可能极其不成比例,甚至可没有创伤史。

临床以自发性皮肤、粘膜紫癜为主者是毛细血管型出血的特征,而外伤后深部组织出血与血肿形成,及非损伤性关节积血或皮肤粘膜持续渗血不止,则是凝血机制异常型出血的特征。

凡有自发的广泛或局部皮肤、粘膜、关节、肌肉出血,或外伤、手术后出血不止,或兼有家族成员有出血史者,均提示有止血机制异常之可能。

3、发热血液病发热多属感染性。

临床上常出现发热的血液病有白血病、淋巴瘤、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由于白细胞数量与质量异常易合并感染。

非感染性发热是由于未成熟的白细胞的生长与迅速破坏,致蛋白分解作用增强;基础代谢率增强;坏死物质的吸收等。

周期性高热是霍奇金病的典型症状之一。

此外,血液病如直接侵犯体温调节中枢可造成该中枢功能失调,见于白血病浸润及颅内出血。

4、黄疸从血液病角度看主要是溶血性黄疸。

由于溶血所引起的黄疸一般不太严重,血清胆红素是属于间接性的,通常不超过85.5µmol/L(<5mg/dl),超过此数值时,要考虑肝功能不良或胆道梗阻。

血液病主治医师:基础知识(三)

血液病主治医师:基础知识(三)

血液病主治医师:基础知识(三)1、单选有关紫癜正确的是()A.皮肤出现红色或暗红色斑,一般高于皮肤表面B.皮肤出现红色或暗红色斑,发生的充血现象C.皮肤出现红色或暗红色斑,压之不褪色D.皮肤出现红色或暗红(江南博哥)色斑,愈后可有皮肤脱屑E.皮肤出现红色或暗红色斑,压之褪色正确答案:C2、单选高压氧舱最常用于治疗哪种疾病()A.严重CO中毒,昏迷B.肺结核C.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D.COPD急性加重期,Ⅱ型呼吸衰竭E.支气管扩张正确答案:A3、单选男性,16岁。

黄疸贫血伴关节疼痛2个月,体检巩膜黄染,脾肋下3cm,HGB62g/L,白细胞和血小板正常,网织红细胞0.25,外周血涂片成熟红细胞形态正常,尿隐血试验阴性。

首选的治疗措施是()A.长春新碱B.环磷酰胺C.大剂量丙种球蛋白D.糖皮质激素E.脾切除正确答案:D4、单选有关ⅠB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电生理效应,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不延长动作电位时限B.有效不应期/动作电位时限比值增大C.延长动作电位时限D.缩短有效不应期E.延长有效不应期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ⅠB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有利多卡因等,轻度阻滞钠通道,延长或不延长有效不应期。

5、单选男性,10岁。

体检发现P79次/分,脉律不整,吸气时脉律增快,呼气时减慢。

这是由于()A.交替脉B.奇脉C.房颤D.房早E.窦性心律不齐正确答案:E6、单选患者,女性,48岁,发现患2型糖尿病2个月余。

测空腹血糖9.5mmol/L,餐后2小时12.3mmol/L,BMI28.9kg/m2;糖化血红蛋白8.8%。

该患者控制血糖的目标是()A.空腹静脉全血血糖4.4~6.1mmol/L,非空腹血糖4.4~8.0mmol/LB.空腹静脉全血血糖6.1~7.1mmol/L,非空腹血糖8.0~9.0mmol/LC.空腹静脉全血血糖6.5~7.1mmol/L,服糖后2小时血糖7.5~11.1mmol/LD.空腹静脉全血血糖7.0~9.0mmol/L,服糖后2小时血糖7.5~11.1mmol/LE.空腹静脉全血血糖7.1~8.1mmol/L,服糖后2小时血糖8.0~11.0mmol/L正确答案:A7、单选与饮食等环境因素密切相关的是()A.胰腺癌B.肝癌C.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D.结肠癌E.胃息肉正确答案:D8、单选临床上不易引起意识障碍的病变是()A.脑干出血B.大脑广泛急性炎症C.左侧大脑半球梗死D.幕上占位性病变引起沟回疝E.巴比妥中毒引起的两侧大脑半球代谢性抑制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意识清醒的维持主要是依靠脑干网状上行激动系统,A、B、C选项的病变均累及脑干,易于引起昏迷,药物中毒导致全脑广泛的抑制,也可引起昏迷,而一侧大脑半球病变如果没有出现脑疝或严重水肿,就不会引起意识障碍。

血液病诊断标准

血液病诊断标准

血液病诊断标准
血液病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两个方面。

临床表现方面,血液病通常会有贫血、出血、发热等症状。

这些症状可能是由于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或血小板数量或功能异常所导致的。

辅助检查方面,常见的有血常规、血涂片、骨髓穿刺化验等。

血常规可以了解血液中各种细胞的数量和比例,血涂片可以观察细胞的形态和结构,骨髓穿刺化验则可以了解骨髓中造血细胞的情况。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是否存在血液病以及血液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具体来说,如果血常规检查发现红细胞、白细胞或血小板数量明显异常,或者血涂片检查发现细胞形态和结构异常,或者骨髓穿刺化验发现造血细胞异常增生或减少,都可能提示存在血液病。

同时,医生还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家族史、生活习惯等因素进行综合判断。

请注意,不同类型的血液病可能具有不同的诊断标准,因此在实际诊断过程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判断。

如果您有相关疑虑或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并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

血液病学高级教程

血液病学高级教程

血液病学高级教程《血液病学高级教程》是一本专门针对血液疾病的高级教程,涵盖了血液病学的各个方面,从基础知识到最新研究成果都有详细介绍。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讨论:一、血液病学基础知识血液病学是研究血液及其相关疾病的学科,主要包括血液病理学、血液生理学、血液病理生理学、血液免疫学、血液遗传学等方面。

其中,血液病理学是研究血液疾病的病理学特点和机制,包括血液细胞的形态学、生理学、生化学、免疫学等方面;血液生理学是研究血液细胞的形成、分化、功能及其调节机制;血液病理生理学是研究血液病理学和血液生理学的关系;血液免疫学是研究血液细胞和免疫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作用;血液遗传学是研究血液疾病的遗传学基础和遗传诊断。

二、血液病学常见疾病1、贫血贫血是指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减少或红细胞内含的血红蛋白量减少,导致血液输送氧气能力下降的疾病。

常见的贫血类型有营养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遗传性贫血等。

2、白血病白血病是指骨髓中白血细胞恶性增生、失去正常功能,导致血液中白细胞数量增多,且功能异常的一类恶性疾病。

白血病可分为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两种类型。

3、淋巴瘤淋巴瘤是由淋巴细胞或淋巴组织恶性增生形成的肿瘤,可发生在任何淋巴组织中,如淋巴结、脾脏、骨髓等。

淋巴瘤可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两种类型。

三、血液病学的诊断和治疗血液病学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综合分析。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液学检查、骨髓检查、免疫学检查、遗传学检查等。

影像学检查主要包括CT、MRI、PET-CT等。

血液病学的治疗主要包括化疗、放疗、造血干细胞移植、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

针对不同类型的血液疾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

四、血液病学的研究进展血液病学的研究一直是医学界的热门话题。

近年来,随着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技术的发展,血液病学的研究也得到了很大的进展。

1、基因组学基因组学是研究基因组的结构、功能及其调控机制的学科。

血液病化疗基础知识试题

血液病化疗基础知识试题

血液病化疗基础知识试题# 血液病化疗基础知识试题## 一、选择题1. 血液病化疗的主要目的是:- A. 缓解症状- B. 根治疾病- C. 预防感染- D. 改善生活质量2. 以下哪项不是化疗药物的常见副作用?- A. 脱发- B. 恶心呕吐- C. 增强免疫力- D. 口腔溃疡3. 血液病患者在接受化疗时,以下哪项措施可以减轻副作用? - A. 增加药物剂量- B. 避免食物摄入- C. 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 D. 减少水分摄入4. 血液病化疗中,以下哪种药物属于烷化剂?- A. 环磷酰胺- B. 长春新碱- C. 多柔比星- D. 甲氨蝶呤5. 血液病患者在接受化疗期间,需要定期检查以下哪项指标?- A. 血压- B. 白细胞计数- C. 血糖- D. 胆固醇## 二、填空题6. 化疗是利用_________药物来治疗_________的一种方法。

7. 血液病患者在接受化疗时,白细胞计数低于_________时,需要暂停化疗。

8. 化疗药物的分类包括烷化剂、抗代谢药、_________、_________等。

9. 血液病患者在接受化疗期间,应定期监测_________,以评估治疗效果和副作用。

10. 化疗期间,患者应避免接触_________,以减少感染风险。

## 三、简答题11. 简述化疗在血液病治疗中的作用机制。

12. 描述化疗药物的副作用及其管理方法。

13. 阐述血液病患者在接受化疗期间的护理要点。

## 四、论述题14. 论述化疗在急性白血病治疗中的应用及其局限性。

## 参考答案1. B2. C3. C4. A5. B6. 细胞毒性,恶性肿瘤7. 1.0×10^9/L8. 植物碱,抗生素9. 血常规,肝肾功能10. 感染源## 简答题参考答案11. 化疗药物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诱导细胞凋亡,从而达到治疗血液病的目的。

12. 化疗药物常见副作用包括脱发、恶心呕吐、口腔溃疡等,管理方法包括使用止吐药物、营养支持等。

中医血液病学

中医血液病学

中医血液病学中医血液病学是中医学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学科,它研究并治疗与血液相关的疾病。

血液是人体重要的基本组成部分,对于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中医血液病学通过中医理论和治疗方法,探索血液病的病因、病机及治疗途径,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

一、中医血液病学基础理论1. 气血旺盛理论在中医理论中,血液与气息紧密相关,通过运输气息保持人体的生命活动。

中医认为,血液的主要功能是由气息滋养所致,只有气息旺盛,血液才能正常循环。

当人体气血不平衡时,容易引起血液疾病的发生。

2. 脏腑经络理论中医血液病学将脏腑经络视为血液运行的通道。

脏腑对血液的生成、运输和排出起着重要的作用。

其中,肝主疏泄,脾主运化,与血液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通过调整脏腑功能,可以达到治疗血液病的目的。

3. 血瘀理论中医认为,血液病的发生是由于血液凝聚,运行不畅,产生瘀血而引起的。

血瘀是导致很多血液疾病的重要原因。

中医血液病学注重疏通经络,活血化瘀,以恢复血液的正常循环。

二、中医血液病学的诊断方法1. 脉诊中医血液病学通过脉诊来判断患者血液的状况。

不同的脉搏特征可以反映血液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通过仔细触诊脉搏,医生可以综合判断患者的病情,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2. 形态学指标血液病的诊断与治疗需要依赖于一系列的形态学指标,如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等。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观察和分析,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血液情况,从而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三、中医血液病学的治疗方法1. 中草药治疗中医血液病学注重通过中草药进行治疗,以达到调整气血、活血化瘀的目的。

中草药具有独特的药理作用,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促进血液循环,从而对血液病起到治疗的作用。

2. 针灸疗法针灸作为中医的独特疗法之一,也广泛应用于血液病的治疗中。

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整气血运行,活血化瘀,以达到治疗血液病的目的。

3. 中医养生方法中医血液病学也积极推崇中医养生方法,如饮食调养、按摩推拿、气功锻炼等,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和改善血液循环,对预防和治疗血液病有积极的作用。

血液病学教学大纲

血液病学教学大纲

血液病学教学大纲血液病学教学大纲血液病学是医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学科,涉及到血液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研究。

为了系统地教授和培养血液病学方面的专业人才,制定一份完整的血液病学教学大纲是必不可少的。

一、引言血液病学教学大纲的编制是为了规范血液病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临床实践能力。

本大纲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的血液病学专业人才。

二、教学目标1. 掌握血液病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2. 熟悉常见血液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3. 学习并掌握血液病学的实验室检测技术和操作方法;4. 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内容1. 血液病学基础知识1.1 血液的组成和功能1.2 血液病学的起源和发展1.3 血液病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1.4 血液病学的研究方法和实验技术2. 血液疾病的分类和诊断2.1 贫血的分类和诊断2.2 凝血功能障碍的分类和诊断2.3 血小板功能障碍的分类和诊断2.4 白血病的分类和诊断2.5 淋巴瘤的分类和诊断3. 常见血液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3.1 遗传性血液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3.2 获得性血液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3.3 免疫性血液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3.4 感染性血液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4. 血液疾病的治疗和护理4.1 贫血的治疗和护理4.2 凝血功能障碍的治疗和护理4.3 血小板功能障碍的治疗和护理4.4 白血病的治疗和护理4.5 淋巴瘤的治疗和护理五、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授、教材阅读和讲座等方式,传授血液病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2. 实践教学:通过实验室操作、病例讨论、临床实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研究教学:通过文献阅读、科研项目和学术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根据教学要求和学习目标,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确定淋巴瘤的病理类型,即病理诊断(主要根据病理结 果)。
决定病变所累及的部位、范围及是否伴有全身症状,即临 床分期分组诊断(主要结合影像学结果)。
实验室检查
血象:大多正常,可有轻或中度贫血,偶有Coombs试验阳性的溶血 性贫血。
血生化:血沉增快、乳酸脱氢酶、β2微球蛋白及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 性增高往往反映疾病的活跃及恶性程度。
• 定义 • 流行病学 • 分类 • 病理 • 临床表现 • 诊断 • 分期
淋巴瘤
一组不同类型的B/T/NK细胞异质性恶性肿瘤
– 细胞学、形态学、分子遗传学、临床上有所不同
淋巴结是最常见部位, 其它器官组织,诸如皮肤、胃肠道、 呼吸系统、脾、骨髓和中枢神经系统亦可能是淋巴瘤的 原发场所
流行病学
占肿瘤性疾病的3-8%,居恶性肿瘤第10位 发病率约为10-13/10万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青壮年患者居多
– 城市人群多于农村ຫໍສະໝຸດ 男性多于女性,约为3:1我国ML(Malignant Lymphoma)流行 病学特点:
和欧美国家相比,我国淋巴瘤的流行病学有以下特点 欧美HL的年龄-发病曲线呈双峰形态(第一个高峰是15岁
淋巴瘤、骨髓瘤 …) – 出凝血疾病:血小板及凝血因子、血管壁异常 – 复合因素
血液病临床表现
贫血 发热 出血或血栓形成 肝、脾、淋巴结肿大、骨痛 其它
思考题?
什么是造血器官?请举例 什么是淋巴器官?请举例 血液病常见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主要内容
血液系统 淋巴瘤概述
– 霍奇金淋巴瘤 – 非霍奇金淋巴瘤
HIV,HBV,HCV 推荐蛋白电泳
淋巴瘤病理诊断
淋巴结或结外病变组织活检 必须进行的免疫组化检测: LCA(CD45,白细胞共同抗原)
– HD CD30(Ki-1)、CD15 – NHL T细胞: CD3、CD4、CD8等
B细胞: CD20、CD19等
推荐分子生物学及细胞遗传学检测(新鲜冰冻组织) 按WHO分型出病理报告
不同部位淋巴结肿大可引起相应压迫症状:主要是深 部淋巴结,如肿大的纵隔淋巴结,压迫食道可引起吞 咽困难;压迫上腔静脉引起上腔静脉综合征;压迫气 管导致咳嗽、胸闷、呼吸困难、紫绀等。
临床表现:全身症状
发热:热型多不规则,可呈持续高热,也可间歇低热,少 数有周期热,如发热达38℃以上连续3天。
体重减轻:可在6个月内减少10%以上。 盗汗:夜间或入睡后出汗。 其他:皮肤瘙痒等。
3.5~5.0
4.0~10.0
50-70 20-40 3-8 2
<1
100~300
血液系统疾病
血液系统疾病的范畴:
各种血细胞(RBC、WBC、PLT)增高或降低、或者质的异常, 凝血因子的变化及血管病变。
血液系统疾病分类:
– 造血干细胞疾病:再障,骨髓增殖性疾病,MDS ... – 红细胞疾病:贫血 ,红细胞增多症 … – 白细胞疾病:白细胞减少 ,白细胞增多 ,白细胞质的异常 (白血病、
临床表现:结外病变
淋巴瘤可侵犯全身各组织器官:
脾脏受累较多见,占1/3; 肝浸润引起肝肿大,肝区疼痛; 胃肠道浸润引起腹痛、腹块、肠梗阻和出血; 肺和胸膜浸润引起咳嗽、胸腔积液; 骨骼浸润引起骨痛、病理性骨折; 鼻咽部浸润引起鼻塞; 神经系统浸润引起脊髓压迫等。
诊断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临床表现
无痛性,渐进性淋巴结肿大
由于淋巴瘤细胞侵犯部位及范围不同,临床表现很不 一致。原发部位既可在淋巴结内,也可在淋巴结外的 淋巴组织。
总的来说,可从局部表现、全身症状和结外病变三方 面来发现病症。
临床表现:局部表现
淋巴结肿大:包括浅表和深部,为本病主要表现。其 特点是肿大的淋巴结呈进行性、无痛、质硬。浅表淋 巴结以颈部为多见,其次为腋下,再次为腹股沟。深 部以纵隔、腹主动脉旁为多见。
临床分期前的必要检查
浅表肿大淋巴结分布的确定:体检、B超、放射性核素淋 巴显象、淋巴结穿刺细胞学检查
纵膈受累的检查:x线、CT 腹腔、盆腔、淋巴结检查:CT、下肢淋巴造影、B超 肝脾受累的检查:CT、B超、放射性核素扫描、MRI
(两种以上影像诊断同时显示实质性占位) 骨髓受累的检查:骨穿+活检 剖腹探查:必须为诊断及临床分期提供可靠依据时,同时
• CD34+\CD38-\CD33-\HLA-DR-
血细胞分化
血细胞计数
红细胞(10 12/L) 白细胞 (10 9 /L) 中性粒细胞 %
淋巴细胞 % 单核细胞 % 嗜酸性粒细胞 % 嗜碱性粒细胞 % 血小板 (109/L)
Schmidt,R.F.&Thews,G,1989


4.0~5.5
血液病基础
主要内容
血液系统 淋巴瘤概述
– 霍奇金淋巴瘤 – 非霍奇金淋巴瘤
利妥昔单抗产品说明书
造血系统
造血器官:
– 骨髓、胸腺、淋巴结、肝脏以及脾脏。其中骨髓、胸腺、淋巴结及脾脏 又称淋巴器官。
造血干细胞(HSC):
– 两大特点-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 – 髓系和淋巴系 – HSC抗原标志
切除脾并作活检
临床分期
通常采用1971年Ann Arbor 会议提出的标准。 1989年Costswald会议对Ann Arbor 分期予以补充和修改。
目的:指导临床选择合理治疗方案及判断预后。
思考题?
淋巴瘤的临床表现? 淋巴瘤诊断的金标准? 淋巴瘤的分期(Ann Arbor)?
利妥昔单抗产品说明书
淋巴瘤概述
淋巴系统 淋巴瘤
淋巴系统
中枢淋巴器官
– 骨髓(B细胞) – 胸腺(T细胞)
外周淋巴器官
– 淋巴结 – 脾脏 – 扁桃体 – 皮肤、粘膜淋巴组织
淋巴系统功能
将淋巴液从组织引流至中央静脉, 保持体液平衡 产生淋巴细胞: 参与机体防御
淋巴瘤概述
淋巴系统简介 淋巴瘤
~34岁,第二个高峰是50岁~70岁),我国呈单峰形态(即40 岁左右) 欧美HL占整个恶性淋巴瘤的40-45%, 我国约15% 我国T细胞淋巴瘤,高度恶性淋巴瘤及结外NHL均高于欧美 --DLBCL比例高, FL比例较低
总体上,恶性程度高于欧美国家
淋巴瘤:分类
按肿瘤细胞来源,起病方式,结外受累,预后转归等, 分HL和NH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