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读数写数(导学案)

合集下载

《仪器的使用及读数》 导学案

《仪器的使用及读数》 导学案

《仪器的使用及读数》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常见仪器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2、掌握仪器读数的规则和技巧。

3、能够正确使用仪器进行测量并准确读数。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掌握常见测量仪器,如刻度尺、温度计、量筒、天平、弹簧测力计等的使用方法。

(2)熟练掌握各类仪器的读数方法,包括估读的要求。

2、难点(1)理解仪器的测量原理,从而正确使用仪器。

(2)在实际测量中,能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仪器,并准确读数。

三、知识讲解(一)刻度尺1、用途:用于测量长度。

2、构造:由刻度线、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组成。

3、使用方法:(1)使用前,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量程和分度值。

(2)测量时,刻度尺要沿着所测长度,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

(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例 1:用分度值为 1mm 的刻度尺测量一物体的长度,读数为 585cm,其中 58cm 是准确值,005cm 是估计值。

(二)温度计1、用途:用于测量温度。

2、构造:由玻璃管、玻璃泡、刻度、液柱等组成。

3、使用方法:(1)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2)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例 2: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

(三)量筒1、用途:用于测量液体的体积。

2、构造:通常以毫升(mL)为单位,有刻度。

3、使用方法:(1)使用前,观察量筒的量程和分度值。

(2)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面的凹液面底部相平。

例 3:用量筒量取 50mL 水,俯视读数时,量取的实际体积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50mL。

(四)天平1、用途:用于测量物体的质量。

2、构造:由托盘、平衡螺母、游码、指针、分度盘等组成。

3、使用方法:(1)使用前,要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归零,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读数写数 北京版 (2)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读数写数 北京版 (2)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读数写数北京版 (2)课型:读数写数教学目标1.了解千分位及以上的数的读法与写法,理解数位的概念;2.认识带零的数,用数的意义及大小进行比较和排序;3.认识用元、角、分表示钱的方法;4.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

教学重点1.确定各位数的位值,准确快速读出及写出数;2.比较和排序具有数学意义的带零数;3.视情况运用钱数的加、减法运算。

教学难点1.以元、角、分表示钱,进行加减法运算;2.使用带零数解决具有实际意义的问题。

教学环节设计导入(15分钟)1.老师用白板书写数表:十,百,千,万;2.老师向学生举例说明数表的作用:数表中的数字表示这个数字所在的数的位值;3.老师用钱的概念向学生解释元、角、分的概念;4.老师以图表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千分位数及以上数字的读数方法;5.引入本节课的学习主题:“读数写数”。

讲解(35分钟)1.老师教学书上“从大到小排列”和“从小到大排列”的概念和方法;2.老师教学书上“带零数”的概念和用数字表示带零数的方法;3.老师以教材上的题目为例,向学生演示比较和排序带零数的方法;4.老师引入钱数的学习,向学生介绍使用元、角、分数位表示钱数的方法;5.老师教学书上“钱数的加减”运算法则;6.老师引入做题方法草稿的概念并向学生讲解草稿的作用。

练习(35分钟)1.学生单独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2.学生之间交流不同答案的比较方法;3.学生自主解决练习题中带零数比较和排序的问题;4.老师帮助学生解答练习题中有钱数的加减问题。

归纳(15分钟)1.老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2.老师问学生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并进行解答;3.老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数学问题。

作业布置1.课本上的作业:读单、写单、思考题;2.请家长将家里的物品和食品(至少10种)价格告诉学生,让学生根据价格算出总钱数,并将计算过程记录在草稿纸上。

教学后记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能熟练掌握千分及以上数字的读数和写数方法,能用数学意义比较排序带零数,并能用元、角、分的表示方法解决钱数的加减问题。

一年级下数学【教案】-写数、读数 (17)-西师大版

一年级下数学【教案】-写数、读数 (17)-西师大版

一年级下数学教案-写数、读数 (17)-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书写和读写99以内的整数。

2.能够在不看数字卡片的情况下,模仿教师朗读数字,并正确读出数字。

3.能够认识两位数和三位数。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正确书写和读写99以内的整数。

2.正确朗读模仿数字。

教学难点1.两位数和三位数的认识。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数字卡片。

2.教师准备配套的教材和教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根据上课内容进行一轮复习,巩固前期所学的知识点。

2. 新课讲解1.让学生先观察数字卡片上的数字,然后老师点名让学生朗读。

2.教师在黑板上书写数字,要求学生模仿教师读出数字。

3.让学生用手指指出每一个数字,并观察数字单数和十位数字的位置。

4.教师以单个数字为单位向学生声明,让学生模仿,加强数字记忆。

5.教师使用书本和数字图形教具,让学生认识和拼接数字。

3. 练习1.群体训练,老师朗读一个数字,让学生模仿。

2.自由朗读,老师举起指定的数字卡片,让学生快速读出数字。

4. 拓展练习1.让学生组织两个数字拼成一个两位数。

2.让学生组织三个数字拼成一个三位数。

3.使用数字图案教具,组织学生拼成一个数字。

五、作业布置1.作业1:巩固今日所学竖式数学运算,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

六、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充分利用了数字教材和数字图案教具,提升了学生对数字的理解和记忆。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还不能清晰地理解两位数和三位数,希望在下一节课中加强教学。

同时,在学生作业完成方面,也需要加强学生的反馈和引导。

一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 1.2 读数 写数 北京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 1.2 读数 写数 北京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 1.2 读数写数北京版导学目标本课我们将学习如何读数和写数,并进一步掌握数的表达方式和数量概念,打牢数学基础。

导学重点掌握读数和写数的方法,理解数的表达方式和数量概念。

导学内容一、读数读数是指将数字转化为语言进行表达的过程。

读数有以下几种表示方法:1.个位数的读法:0读作“零”,1读作“一”,2读作“二”,3读作“三”,以此类推,9读作“九”。

2.十位数的读法:10读作“十”,11读作“十一”,12读作“十二”,以此类推,19读作“十九”。

3.百位数的读法:100读作“一百”,101读作“一百零一”,118读作“一百一十八”。

4.千位数的读法:1000读作“一千”。

5.万位数的读法:10000读作“一万”。

读数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零不读作“十”,例如20读作“二十”,而不是“二十零”。

2.十位和个位相连时,需要加“零”的读法,例如30读作“三十”,而不是“三十零”。

3.数字中间出现0时,不读作“零”,例如102读作“一百零二”。

二、写数写数是指将语言转化为数字进行表达的过程。

写数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个位数的写法:直接写出数字1~9即可。

2.十位数的写法:写出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并加上“十”字,例如25写作“二十五”。

3.百位数的写法:写出百位数字、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并加上“百”字,例如305写作“三百零五”。

4.千位数的写法:写出千位数字、百位数字、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并加上“千”字,例如4567写作“四千五百六十七”。

写数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数字中的0不需要进行特殊处理,例如300表示为“三百”而不是“三百零”。

2.当百位为0时,省略“零百”,例如607表示为“六百零七”而不是“零百零六零七”。

3.当十位为0时,省略“零十”,例如503表示为“五百零三”而不是“五百零十三”。

导学任务一、完成基础读数和写数练习1.观察图片,写出相应的数字。

[EXAMPLE IMAGE OMITTED]2.根据读音填入相应的数字。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写数读数1-西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写数读数1-西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写数读数1-西师大版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西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的“写数读数1”。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学习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能够正确地读写万以内的数,并能进行简单的数的组合和分解。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能够正确地读写万以内的数。

2. 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学生对数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总结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难点:1. 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的掌握。

2. 数的组合和分解的理解和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数的卡片、计数器等。

2. 学生准备:学习用品、计数器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旧知,引导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数的读写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导入:通过故事、图片等形式,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新课讲解:讲解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通过举例、演示等方式,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4. 练习:让学生进行数的读写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板书设计:1. 写数读数12. 内容: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数的组合和分解。

作业设计:1. 请学生完成课后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请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今天学到的内容,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通过讲解、练习、小结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的实施与学生的参与度教学过程的实施与学生的参与度是教学活动中的关键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教学目标的实现效果。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特别注意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参与,确保学生能够在互动和实践中深化对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的理解。

11-20各数的组成和读法及认识数位、写数(导学案)-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11-20各数的组成和读法及认识数位、写数(导学案)-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11-20各数的组成和读法及认识数位、写数(导学案)-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准确地读出11-20各数,并能够理解各数的组成。

2. 培养学生对数位的认识,能够正确地写出11-20各数。

3. 通过对11-20各数的认识和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11-20各数的组成和读法2. 认识数位3. 写数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1-20各数的组成和读法,认识数位,写数。

2. 教学难点:理解数位的意义,正确地写出11-20各数。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或游戏,引起学生对11-20各数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新课导入:利用教具或图片,展示11-20各数的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让学生自己发现11-20各数的组成和读法。

3. 讲解与示范:教师对11-20各数的组成和读法进行讲解和示范,让学生明确各数的组成和读法。

4. 实践操作: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通过摆弄实物或使用计数器,加深对11-20各数的理解和记忆。

5. 认识数位:教师通过教具或图片,引导学生认识数位,让学生明白个位和十位的概念,并能够正确地写出11-20各数。

6. 写数练习:让学生进行写数练习,巩固对11-20各数的认识,提高写数的能力。

7. 总结与拓展:教师对11-20各数的组成和读法进行总结,并进行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更大数的组成和读法。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积极回答问题的情况。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11-20各数的组成和读法的掌握情况,以及写数的准确性。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是否能够积极参与并与其他同学进行有效的交流合作。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对11-20各数的组成和读法有了较好的理解和掌握,但在写数方面还存在一些困难。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对学生写数的指导和练习,提高学生的写数能力。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读数 写数 北京版 (4)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读数 写数 北京版 (4)

标题: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读数与写数(北京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能够正确读写100以内的整数。

2. 培养学生对数的认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100以内数的读法:从高位到低位,依次读出各位上的数字。

2. 100以内数的写法:从高位到低位,依次写出各位上的数字。

3. 数的组成:理解数的各位上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2. 教学难点:理解数的各位上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100以内的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1)100以内数的读法:教师示范,学生跟读,反复练习,直至掌握。

(2)100以内数的写法:教师示范,学生跟写,反复练习,直至掌握。

(3)数的组成: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数的各位上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

3. 巩固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解答学生疑问。

5. 布置作业:布置适量作业,让学生在家中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练习题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在家中学习的情况。

六、教学反思1. 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

2. 加强个别辅导,关注学困生的学习进度。

3. 增加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 注重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重点关注的细节: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详细补充和说明: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也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2 写数、读数丨苏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2 写数、读数丨苏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2 写数、读数丨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学会按照数形结合的原则,用数码符号写出一个三位数及以下的任意数;2.理解数的读法,懂得从左至右每位数都有固定的读法;3.能根据给出的数的读法或写法写出相应的数,或读出给出的数的读法;4.理解数码表示法和口头表示法的对应关系。

二、教学重点1.掌握数字的写法和读法;2.识别数字、口算数的运算能力。

三、教学过程本节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3.1 课前导学让学生在黑板前静态观察右侧的数字和中文,在规定的时间内尽可能的写出数字。

教师可以由易到难,或者大小顺序出题。

3.2 点读数教师将数字展示在黑板上,然后进行点读,引导学生来读数。

在点读数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将数字到十位以后每一位的读法都分别提示一遍。

比如,301可以读为“三百零一”,而不是“三十一”。

3.3 数码符号教师让学生猜测某些数字对应的是哪个数码符号。

可以使用数码卡片,让学生根据口语描述猜测出数字,并将卡片对上。

这个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将口头语言与数字符号建立联系。

3.4 标线逗号教师指导学生如何使用标线逗号将数字分开。

比如,将3201写成3,201,或者32,01。

3.5 数位的口诀教师可以通过唱口诀的方式,让学生熟记数字的正确读法,提高记忆效果。

例如,“十位有几个,十二中说个。

”可以帮助学生记住十位的读法。

3.6 提高练习教师可以让学生做一些练习,例如写出规定形式的数字,或者读出规定的数字。

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互相出题,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四、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逐步认识到了数字的写法和读法,学会了通过数码符号表示数字,也能够将数字按照数形结合的原则写出来。

同时,在点读数和识别数码符号的过程中,学生对数字的理解和记忆力也得到了提高。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应该尽可能的丰富教学手法,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来理解数字的概念,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记忆效果。

同时,还应该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纠正错误,提高学习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读数写数
课题
读数写数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1.注重对学生探究活动的指导。

在教学中,为了避免学生探究活动的盲目性,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之前,先做
好示范,使学生的探究活动能够有目标,有层次地进行,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把操作小棒和拨计数器作为探究100以内数的读写的主要手段。

理解数位的意义,体会数的组成,都需要学生用摆小棒和在计数器上拨珠子来实现,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目标
1.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知道几个十就在计数器的十位上用几颗珠表示,几个一就在计数器的个位上用
几颗珠表示。

2.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直观体验数的意义、数的读写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和口头表达的能力。

学习重点 能正确读写100以内的数。

学习难点 理解数位的意义及数位上的数的含义。

学前准备 教具准备:PPT 课件、计数器。

学具准备:小棒、计数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操作学具,引入新课。

(5分钟) 1.课件出示:用小棒摆出下列
数:43、57、65、24,并说出这些数的组成。

2.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100以内的数,看看这些数怎么写,
怎么读。

1.动手操作,几个十就摆几捆,几个一就摆几根,然后再小组里互相展示,说出数的组成。

2.整理小棒,准备学习新课。

1.看图写数并读数。

写作:43 读作:四十三
写作:54 读作:五十四
写作:67 读作:六十七
写作:50 读作:五十
二、探究100以内数的读写方法。

(20分钟)
1.课件出示例3钮扣,图要求:数出每种纽扣各有多少粒、一共有多少粒纽扣?
2.示范演示四十的读写方法。

(1)用小棒摆出四十。

(2)在计数器上拨出四十。

(3)对着计数器上的数位写出四十。

(4)用文字表述四十的读法。

3.按照刚才的步骤探究四十二的写法和读法。

4.自主探究二十七和三十三
1.看图,数出每种纽扣的粒数并汇报结果:黄色的有四十粒,蓝色的有二十七粒,红色的有三十三
粒,一共有一百粒。

2.认真观察老师的演示,记住探究的步骤,理解每一步的意义。

3.操作小棒,并在手中的计数器上拨珠子表示四十二,尝试写出四十二,用文字表达出四十二的读法,最后汇报。

4.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实际操作,边操作边和小组成员说一说
的读写。

5.根据刚才的操作回答问题:明确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个位上是几就表示几个一,十位上是几就表示几个十。

个位上的3表示3个一,十位上的3表示3个十。

6.(1)动手操作,用一大捆小棒表示100。

(2)跟随老师一起在计数器上拨珠子:先在个位上一颗一颗地拨,满十后再在十位上一颗一颗地拨,满百后再在百位上拨一颗珠子,表示一个百。

(3)明确100的写法:在百位上写1,个位和十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

7.熟悉数位顺序表;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自己的想法。

5.提问:读写这几个数的时候,都是从哪一位开始的?33两个数位上都是3,这两个3表示的意思一样吗?
6.探究100的读写法。

(1)组织学生用小棒表示100。

(2)指导学生在计数器上拨珠子。

初步感知十进制计数法。

(3)示范100的读写法。

7.整理数位顺序表。

明确数位的顺序。

写作:80 读作:八十 2.填空。

(1)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2)43的十位上是(4),表示(4)个十,个位上是(3),表示(3)个一。

(3)由8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数是(85)。

三、巩固练习。

(10分钟)
1.互动游戏:一名学生任意说
出一个100以内的两位数,其他学生在计数器上拨数并写数、读数。

2.完成教材第37页“做一做”第2题。

1.参与游戏,听清数之后动手操作,随时交流答案。

2.观察图中的计数器,根据总
结出的方法进行写数、读数。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四、课堂总结。

(5分钟)
1.再次强调读数和写数的方法,重温数位顺序表。

2.布置课后学习内容。

谈谈本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

五、教学板书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较多,但具有一定的层次性,根据教材的安排,先教学整十数的读写,再教学一般数的读写,然后是特殊数的读写,最后是100的读写。

这样由浅入深,由一般到特殊,有梯度的教学,使学生的学习既轻松又有一定的挑战性,较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中注重发挥教具的作用,培养了学生手脑并用,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师点评和总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