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岩浆作用与岩浆岩90

合集下载

地质-岩浆和岩浆岩

地质-岩浆和岩浆岩

熔岩流
枕状熔岩
枕状熔岩是火山在水下喷发形成的,外形浑 圆形似堆叠在一起的枕头。当熔岩从水下流 出时,由于快速的冷却使熔岩流表面形成韧 性的固体外壳。随着熔岩流内部压力增大, 外壳破裂,就会象挤牙膏一样,挤出新的熔 岩,随后再次形成外壳。如此循环往复,便 产生的枕状熔岩。
渣块熔岩
渣块熔岩是因熔岩在流动过程中,表层熔岩不断 固结,固结的表层随着熔岩的流动不断发生脆性 破裂,形成“渣块”,“渣块”又有随同液体熔 岩翻滚、粘结,形成翻花状。因此渣块熔岩又称 为翻花熔岩。
一、 岩 浆 (一)岩浆的概念
在上地幔和地壳深处形成的、富含挥发 分、高温粘稠的、以硅酸盐为主要成分的熔 融物质。(也包括一定量的固体相) 岩浆作用: 自岩浆的产生、上升到岩浆冷凝固结成 岩的全过程叫岩浆活动或岩浆作用。 火山作用: 喷出地表的岩浆活动叫做火山活动或火 山作用。
(二)岩浆的特点
1、成分:主要是硅酸盐,还含有大量的挥发组分及 成矿金属。 挥发分以水蒸气(H2O)为主,约占挥 发分总量的60—90%。 2、温度:岩浆温度范围为700-1200℃之间。 3、粘度:指岩浆流动的难易程度,它反映了岩浆熔
2、岩浆岩中SiO2不足时
在岩浆岩中就可能出现镁橄榄石和霞石、白榴 石等,这些矿物被称为SiO2不饱和矿物,含有这些 矿物的岩石,一般不含石英,这类岩石称之为SiO2 不饱和岩石。 一般来说,在岩浆岩中石英是不能和镁橄榄石、 霞石、白榴石等共生的,因为岩浆中含有较多的 SiO2,则镁橄榄石等可与SiO2反应生成其他新矿物, 如镁橄榄石+石英→顽火辉石。
*岩浆岩与其他类岩石的区别
1、岩浆岩大部分为块状的结晶岩石,部分为玻璃质 岩石; 2、岩浆岩中有特有的矿物和结构构造,如霞石、白 榴石等矿物以及气孔构造和杏仁构造等只有岩浆 岩才有; 3、岩浆岩与围岩间一般有明显的界线; 4、岩体中常有附近围岩的碎块(捕虏体); 5、岩浆岩中没有生物遗迹 。

海洋地质 三大类岩石

海洋地质  三大类岩石

形态及其相互关系的特征;
岩浆岩构造是指岩石不同矿物集合体之间及其与其它 组成部分之间空间排列和充填方式的特征。
普通地质学——第四章岩浆作用与 岩浆岩
常见结构
玻璃质结构:岩石没有结晶,断面光滑或呈贝壳状。这是 因为岩浆喷出地表后迅速冷却,矿物来不及结晶所形成的。
黑曜石(火山玻璃)
普通地质学——第四章岩浆作用与 岩浆岩
一、喷出作用与喷出岩
岩浆喷出地表的作用称喷出作用(eruption),又称火山 作用。伴随地下大量物质在很短时间内释放出来。
喷出岩——岩浆喷出地表后冷凝形成的岩石
普通地质学——第四章岩浆作用与 岩浆岩
火山结构
火山口
火山锥 火山颈
岩浆源
普通地质学——第四章岩浆作用与 岩浆岩
遗留的火山颈
普通地质学——第四章岩浆作用与 岩浆岩
普通地质学——第四章岩浆作用与 岩浆岩
侵 入 岩 的 产 状
普通地质学——第四章岩浆作用与 岩浆岩
岩墙
普通地质学——第四章岩浆作用与 岩浆岩
沉积岩中的玄武岩岩脉
普通地质学——第四章岩浆作用与 岩浆岩
岩床
普通地质学——第四章岩浆作用与 岩浆岩
三、岩浆岩常见的结构和构造
岩浆岩结构是指组成岩石的矿物结晶程度、晶粒大小、
被其他矿物充填时称为杏仁状构造。
普通地质学——第四章岩浆作用与 岩浆岩
当气孔十分发育时,岩石会变得很轻,甚至可
以漂在水面,形成浮岩。
普通地质学——第四章岩浆作用与 岩浆岩
绳状构造:流动性较强的熔岩在冷却过程中总是外部先冷
却,而内部尚未冷却的岩浆仍旧向前运动,推动前缘冷却
的但未完全固结的熔岩向前滚动,形成绳状构造。陆地上 基性熔岩多形成此构造。

第四章 岩浆作用

第四章  岩浆作用

二.岩浆活动性质在空间上的变化
上述列举的火山带和火山群可归纳为两类: a.分布在岩石圈大板块的接缝带上或接缝带
旁侧。 b.分布在岩石圈板块内部或者小型板块的接
缝处。
世界上的主要活火山在地球表面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与板块边界有关系
世界地震震中分布图
三.岩浆形成类型及与板块构造的关系 地幔对流型
第四章 岩浆作用
学习目的:
(1)掌握岩浆作用的概念以及岩浆作用的分类。 (2)掌握侵入作用、喷出作用的概念。 (3)熟悉火山喷出物。 (4)熟悉几种常见的侵入体。 (5)了解岩浆活动的基本规律。
岩浆:是在地壳深处或上地幔形成的,炽热、粘稠并富含挥发分 的硅酸盐熔融体。
酸性岩浆( SiO2>65%) 根据SiO2含量分为 中性岩浆(52%—65%)
2.以上原始岩浆在岩浆源处或上升过程中经岩浆分异、同 化混染等作用后形成不同成分的派生岩浆,然后在不同 环境下冷凝形成多种类型的岩浆岩。
a.同化混染作用 b.分异作用 熔离分异作用 结晶的确定。
1.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关系
侵入接触 沉积接触 断层接触
枕状熔岩
玄 武 岩 柱 状 节 理
玄武岩熔岩流瀑布
玄武岩形成的成层岩层
基基性熔浆的宁静式喷发
图为夏威夷岛上的火山,由一连串陷落火口线状排列, 最远处一个为中央凹陷,最前一个火口两侧有最新的熔岩流, 山顶海拔4170m,山坡非常平缓,显示岩流的活动性。
破火山口湖
第二节 侵入作用
浅成侵入作用:以机械力为主挤入围岩。 岩浆侵入作用
三种接触关系中,侵入接触表明岩体比围岩年轻; 沉积接触表明岩体年龄较老,断层接触时,岩体与围 岩的相对年龄则要具体分析。例如,图中岩体(γ ) 晚于围岩S(志留系)早于P(二叠系),可确定岩浆 作用发生在志留纪之后二叠纪前的一段时间之中。

岩浆作用

岩浆作用

(二)中心式喷发 宁静式(夏威夷式)喷发型:盾状基性熔 岩。 斯特龙博利式喷发型:机遇介于宁静式和 爆裂式之间。常见火山渣和火山弹。 爆裂式(培雷式)喷发型:中酸性喷发为 主,爆炸力强,形成大量火山碎屑,特 别是火山灰。
宁 静 裂 式 式 喷 喷 发 发 爆

火山喷发与全球变化
火山喷发是十分壮观的地球内部能量火山喷发是十分壮观的地球内部能量 - 物质突然释放 事件,对全球变化的影响也是最为显著的。 事件,对全球变化的影响也是最为显著的。一次大规 模的火山喷发所释放的能量远远超过原子弹爆炸。如 模的火山喷发所释放的能量远远超过原子弹爆炸。 1980年 18日美国圣海伦斯火山爆发 日美国圣海伦斯火山爆发, 1980 年 5 月 18 日美国圣海伦斯火山爆发 , 其释放能量 相当于1945年美国投向广岛的第一颗原子弹的 500倍 相当于 1945年美国投向广岛的第一颗原子弹的 500 倍 。 1945 年美国投向广岛的第一颗原子弹的500
喷 出 物
喷出作用
第四节 火成岩的成分 一,火成岩的化学成分
1)火成岩的化学成分以O、Si、Al、Fe、K、 Na、Ca、Mg、Ti等为主,占99%,这些元 素大多结合成硅酸盐矿物,并构成火成 岩。
2)根据火成岩中SiO2的含量,可分为超基 性 岩 ( SiO2﹤45%)、 基 性 岩 ( SiO24552%)、中性岩(SiO252-65%)和酸性岩 (SiO2﹥65%);并随SiO2含量的增加,K、 Na越来越多,而Ca、Mg、Fe越来越少。 3)少数K、Na特别大,而Si、Al偏低的岩 石,称为碱性岩。
二,浅成侵入作用及其岩体产状
浅成侵入作用:在地壳浅处,岩浆在压力 的作用下沿断层、裂隙或层理贯入的方 式进行的侵入活动。所形成的浅成岩中 矿物结晶较细或呈斑状。

02:岩浆作用及岩浆岩的基本特征39页PPT

02:岩浆作用及岩浆岩的基本特征39页PPT
直接测量 喷出熔岩的温度范围一般在700-13000C之间。 玄武岩一般为1000-13000C,安山岩一般为 900~10000C,流纹岩一般为700~9000C。组 分愈酸性,温度愈低。
间接测量
1)通过岩石的熔融及结晶实验确定:如基拉韦厄玄武岩, 在一个大气压下,开始结晶温度为12350C,而它的完全结晶 温度为10600C。不同的矿物结晶温度也不同,如约德等(1962) 测定的莫纳罗亚喷出玄武岩中主要造岩矿物的结晶温度:橄 榄石12500C,辉石11800C,基性斜长石11600C。
4)压力 压力对岩浆的粘度也有影响。对不含水的干岩
02:岩浆作用及岩浆岩的基本特征
服从真理,就能征服一切事物
• 第一节 岩浆的概念与特征 • 第二节 岩浆作用 • 第三节 岩浆岩的基本特征
Hawaii
第一节 岩浆的概念与特征
一、岩浆的概念
目前一般认为:岩浆 是上地慢和地壳深处形 成的,以硅酸盐为主要 成分的炽热、粘稠、含 有挥发份的熔融体。
最普遍和最主要的是 硅酸盐成分的岩浆,个 别的也见有碳酸盐,金 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 等岩浆(后两者又称矿浆)。
3)温度
岩浆的温度愈高,粘度愈小; 温度愈低,粘度愈大。
如威苏维火山喷出的熔岩, 11000C时为283.2Pa.s,12000C 时为276Pa.s,13000C时为 75Pa.s,14000C时为25.6Pa.s。
温度升高使硅氧四面体络阴 离子结合能力降低,大的阴离 子解聚分裂,同时能使离子活 动能力加大,从而增强熔体的 流动性、减少粘度。
存在。除K+、Na+、Ca2+,Mg2+、Mn2+,Fe2+等 为阳离子外,阴离子主要为硅(铝)氧四面体所组 成的络阴离子,有岛状、链状、架状等,连接呈

岩浆岩

岩浆岩

同 化 作 用
岩浆在向上运移过程中利用较高的温度熔 温度熔 化周围岩石,或者以其较高的流体压力冲破 化周围岩石 围岩的阻挡而向上侵位,使围岩破碎并落入 围岩破碎并落入 岩浆体内,使其逐渐趋向于变成岩浆体的一 岩浆 部分。
捕虏体:侵入体与围岩接触,接触带附近有
捕虏体,是尚未完全同化的围岩。 捕虏体,是尚未完全同化的围岩。
火山口 火山锥: 火山锥:
熔岩锥 集块锥 复合锥
火山通道及火山颈
曾经如此大的火山口(夏威夷)
火山喷出物
1、气体: 、气体
H2O > 60%、 CO2 、 H2S、 SO2 、 NH3 、
喷发前 喷发中 喷发后
2 .
来源
固体(火山碎屑) 固体(火山碎屑)
1. 先冷凝或半冷凝在火山通过的物质
岩浆液滴,喷到空中, 2. 岩浆液滴,喷到空中,在空中冷凝后落下 3. 围岩 火山灰 火山砾 火山弹 火山渣 < 2 mm 2—50 mm; 50 mm; mm; > 50 mm;
深大断裂的地下:高温、低压、 深大断裂的地下 高温、低压、 高温 有水 板块边界:高温、低压、 板块边界 高温、低压、有水 高温
易于发生岩浆活动
§5
岩浆岩的类型及特征
岩浆岩的主要矿物成分
岩浆岩是由常见的几十种矿物所组成的。其中以7种矿物 最为重要,通常它们占岩浆岩总量的90-99%以上.根 据化学成分,这7种主要造岩矿物可分为暗色矿物和浅色矿 物两大类。 暗色矿物为富含镁铁的硅酸盐矿物,简称铁镁矿物,包括 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等 浅色矿物为富含钾、钠、钙的铝硅酸盐,包括钾长石、斜 长石与石英。
中心式火山喷发口
中心式火山喷发口
•猛烈式:突然喷发(酸性粘度大易发生) 猛烈式:突然喷发(酸性粘度大易发生)

岩浆作用与岩浆岩

岩浆作用与岩浆岩

36
正在宁静溢流的火山岩浆
喷出作用或火山活
功——岩浆冲破上覆
岩层喷出地表,即喷出
作用或火山活功.这种
作用形成的岩石称喷出
岩,又称火山岩。
熔岩流
绳状熔岩
枕状熔岩
枕状熔岩
• 3.岩浆岩
• 地下深处的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冷凝
形成的岩石。熔融岩浆冷凝后形成的岩石
又可以分为喷出岩 (火山岩)和侵入岩。
气孔构造和杏仁构造
气孔构造:岩浆在压力减小或温度骤然降低条件下,随挥发性 成分不断散失和熔岩迅速冷却凝固在岩石中所留下来的许多圆 形或椭圆型的孔洞。 杏仁构造:岩浆岩气孔被后来的物质填充所形成的一种形状象 杏仁状的构造。
气孔状玄武岩(龙南中侏罗统)
四 岩浆岩的分类
岩浆岩分类的主要根据:
一方面是岩石的化学成分、矿物成分; 一方面是岩石的产状、结构和构造。
火成岩的分类
• 岩浆岩分类
• (1) 从超基性岩到酸性岩,暗色矿物与浅色矿物 含量分别呈逐减和渐增的趋势,因而岩石颜色逐 渐变浅。
• (2) 就暗色矿物的变化而言,橄榄石只在超基性
岩、基性岩中出现,辉石是基性岩的主要矿物, 角闪石是中性岩的主要矿物,黑云母是酸性岩的 主要矿物。
(3) 长石的种类和含量在各类岩石中很有规律。超基性岩里很
暗 色 矿 物
火成岩的矿物成分
火成岩 重要造 岩矿物
长石 石英 黑云母 角闪石 辉石 橄榄石
比颜 重色 越越 来来 越越 小浅 ,
火成岩的矿物成分
三、岩浆岩的结构和构造
1、火成岩的结构
结构 :岩浆岩的矿物结晶程度、颗粒大小、 自形程度和矿物之间结合的形态等所反映 出来的岩石构成上的特点称为结构。

第四章--岩浆作用与岩浆岩

第四章--岩浆作用与岩浆岩

线形流动呈扭曲绳索状,称绳状熔岩。 旋涡状流动形成漩涡状熔岩。
熔岩在散热过程中,熔岩有时因张力作用形 成裂隙,裂隙横切面呈六边形,随熔岩进一步冷 凝,六边形裂隙发展成六方柱,称为柱状节理。 发育不完善时呈五边形或四边形。
爱 尔 兰
四、火山喷出形式
1.根据火山喷发的形式,可分为熔透式、 中心式、裂隙式三种。
在同化体中未被同化的围岩,称捕虏体。
•岩浆因同化围岩而改变了自己原有成分的作用, 称混染作用。 ➢ 同化作用与混染作用互相伴生。
2.结晶分异作用
在岩浆冷凝过程中,按矿物熔点的高低依次结 晶出不同成分的矿物,并形成不同种类的岩石 的作用,称结晶分异作用。
美国岩石学家鲍温将富含橄榄石的玄武石重熔 后,再让其缓慢冷凝,证明了结晶分异过程:
(5)压力:压力对粘度的影响要复杂得多,对于不含水的干岩浆,则压力升高,
粘度增加;但对于富水岩浆,由于压力升高可明显增加水在岩浆中的熔解度,因此, 反而使粘度在一定压力区间内降低,当压力升高到一定程度,水在熔浆中的溶解已达 饱和,水含量不再随压力升高而增加,这时压力进一步升高,岩浆的粘度则呈增高的 趋势。
喷出物有气体、固体和液体三类。
1.气体喷出物 以水蒸汽为主(占60%以上),其次有二氧化碳、
硫化氢、硫,少量CO、H2、HCl、 NH3、 NH4Cl、 HF 等。阿拉斯加万烟谷喷发时,每年喷出HCl达125万吨。
HF达20万吨 气体喷出量越来越多,尤其硫喷出来增 多、温度增高是火山即将大规模喷发的前兆。气体喷出 量越来越少,尤其硫喷出量减少、温度降低说明火山活 动在减弱。
(1)岩浆的化学成分(氧化物):SiO2、Al2O3、Cr2O3的存在,将使粘度
显著增加,尤以SiO2的含量影响最大,SiO2升高,粘度升高,所以基性岩粘度小, 以溢流为主;酸性岩粘度大,多以爆发形式为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3Biblioteka 地质学基础一、岩浆岩的物质成分
1.化学成分
SiO2、Al2O3、CaO、Na2O、FeO、MgO、K2O、Fe2O3
等8种氧化物占岩浆岩化学组分总量的96.84%。
根据SiO2的含量将岩浆岩划分为
超基性岩(SiO2<45%)
基性岩(SiO2:45%-52%)
中性岩(SiO2:52%-65%)
酸性岩(SiO2>65%) 34
地质学基础
(五)世界活火山的分布
1.环太平洋带 有322座活火山,近半数在西
岸岛弧上。
2.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带 近百座活火山,处
于非洲板块、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带上。 3.洋脊带 洋洋脊上。 24 约 60座活火山,其中45座在大西
地质学基础
世界上的主要活火山在地球表面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与板块边界有关系
喷出的熔岩高达数十米 10
火 山 作 用 的 残 留 痕 迹 火 山 口 —— 11
较完整的火山口
火 山 口 残 迹
12
老 火 山 口
地质学基础
二、火山作用及其产物
(一)火山的种类 1.活火山:近百年来有喷发记录。
2.休眠火山:有过喷发记载,但近百年来处于静止
状态。
3.死火山:史前曾喷发过,但近5000a来没有喷发
地质学基础
第四章 岩浆作用与岩浆岩
第一节 岩浆及岩浆作用 第二节 岩浆岩的基本特征与分类
第三节 岩浆岩的主要类型
1
地质学基础
第一节 岩浆及岩浆作用
2
地质学基础
一、基本概念
岩浆是在岩石圈深处或软流圈内形成的粘稠熔融
体,其主要成分为硅酸盐并含有较多的挥发分。
岩浆的特征: 1.岩浆的主要成分为K+、Na+、Ca2-、Mg2+、Fe2+、 Fe3+、Al3等离子和硅酸根络阴离子。挥发分以H2O为 主,其次为CO2、SO2、N2、HCl等。根据岩浆中SiO2 含量,将其分为酸性岩浆(SiO2>65%)、中性岩浆 (SiO2:65%-52%)、基性岩浆(SiO2:52%-45%)
绳状构造
49
地质学基础
气孔构造和杏仁构造
熔浆自火山通道向外流出时,随温度和压力的降低,
其中所含气体逃逸、冷却后在岩石中留下的空洞—— 气孔构造;当这些气孔被次生矿物(如沸石、玉髓、 碳酸盐矿物等)充填便形成杏仁构造。
50
气孔
杏仁
51
地质学基础
枕状构造
为水下基性熔岩具有的一种原生构造。单个岩块形
1.一般特征: SiO2含量为52%-65%
主要矿物:中性斜长石,角闪石
次要矿物:辉石,角闪石,黑云母,石英
色率为15-40
2.深成岩:闪长岩-呈灰色至绿灰色,中、细
粒粒状结构,块状构造,
主要矿物中性斜长石,角闪石。次要矿物辉石,
黑云母,石英或钾长石。
65
地质学基础
浅成岩:闪长玢岩-斑晶是中性斜长石,角 闪石,呈灰绿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 喷出岩:安山岩-呈灰色,后期变为灰褐色,
43
地质学基础
流纹构造 指由不同颜色的矿物或火山玻璃组成的微细层 状色带。这种构造常出现在流纹岩中或其它粘度较
大的酸性、碱性岩中,在中性、基性岩中很少见到。
流纹构造(面)指示熔岩流动面(流面)产状,但不指示
熔岩流动(流线)方向。流纹构造形成是上、下层熔
岩的差异流动作用和上覆熔岩对其下流动的熔岩产
灰绿,红褐色等。斑状结构或无斑
隐晶结构,玻璃质结构,块状构造。
3.分布产状:多呈小岩株,岩盖和岩脉。
66
地质学基础
67 67
地质学基础
68 68
地质学基础
69 69
地质学基础
70 70
地质学基础
71 71
地质学基础
72 72
地质学基础
73 73
地质学基础
74 74
地质学基础
75 75
生的垂直于流纹面的挤压作用。
44
流纹构造
地质学基础
45 45
地质学基础
流面与流线
与侵入岩体一样,喷出岩体中也发育流
动面状和流动线状构造。
喷出岩体中的流面由板状、片状矿物斑晶和火山灰流
的晶屑定向排列组成。
喷出岩体中的流线由针状、柱状矿物及火山灰的岩屑
的定向排列组成。
喷出岩体中的流线构造也可以指示熔岩的相对流动方
和超基性岩浆(SiO2<45%)。
3
地质学基础
2.喷出地表的熔浆温度有高有低,基性的多为10001300℃,中性的多为900-1000℃,酸性的多为700900℃。 3.岩浆的粘度与SiO2、Al2O3、挥发分、温度及压力 有关。
4
岩浆是形成于地壳深部或上地幔、以硅酸盐为主 要成分、炽热粘稠、富含挥发物质的熔融体。
25
地质学基础
世界地震震中分布图
26
地质学基础
27
地质学基础
三、侵入体的特点
离开岩浆源运移到地壳内不同深度的岩浆,随着 温度和压力的下降而结晶、冷凝形成的岩石,称侵 入岩。由这种岩石构成的地质体称为侵入体。侵入 体周围的原有岩石称为围岩。侵入岩与围岩相互接 触的部位称为接触带。
28
地质学基础
物。
副矿物:在岩浆岩中含量一般低于1%,对分
类命名不起作用。
39
地质学基础
二、岩浆岩的结构和构造
岩浆岩的结构 是指其组成物质(矿物或玻璃质) 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自形程度及其相互关系。 构造 是指岩石中不同矿物集合体之间的排列方式 和充填方式。
40
地质学基础
(一)岩浆岩的主要结构类型
1.结晶程度 质结构 2.矿物颗粒大小 显晶质结构:伟晶结构(>10mm)、粗粒结构(105mm)、中粒结构(5-2mm)、细粒结构(2-0.1mm) 全晶质结构、半晶质结构、玻璃
地质学基础
四、花岗岩-流纹岩类(酸性岩类)
1.一般特征: SiO2>65%
主要矿物:钾长石,酸性斜长石,石英
次要矿物:黑云母,角闪石
副矿物:磁铁矿,锆石等
色率一般小于10
76
地质学基础
2.深成岩:花岗岩-呈浅肉红色,浅灰色等,粗- 细粒结构或似斑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钾长石,
59
地质学基础
二、辉长岩-玄武岩类(基性岩类) 1.一般特征: SiO2含量为45%-52%; 主要矿物:辉石,斜长石; 次要矿物:橄榄石,角闪石,黑云母等; 不含或含少量石英,色率为50-70。
60
地质学基础
2.深成岩:辉长岩-呈灰黑色,中粗粒结构,块状构 造或条带状构造。
主要矿物辉石,基性斜长石。次要矿物橄榄石,角闪
晶的关系。
37
当SiO2含量很多时,SiO2除形成各种硅酸盐矿物外, 剩余SiO2结晶形成石英,石英是SiO2过饱和产物,它不 与橄榄石,基性斜长石等SiO2不饱和矿物共生。 38
地质学基础
主要造岩矿物:在岩石中含量较多,是确定
岩石名称所不可缺少的矿物。
次要造岩矿物:在岩石中含量较少,对划分
大类不起作用,但可作为确定岩石种属名称的矿
(一)侵入体的产状
1.不整合侵入体
岩浆沿断裂带贯入围岩或岩
浆熔蚀交代围岩而形成的侵入体,因其切穿层理或片
理,称为不整合侵入体。按规模和形态主要有以下类
型:
岩基
岩株 岩墙 岩脉
地表出露面积>100km2的大型侵入体
地表出露面积<100km2的中小型侵入体 产状陡立且厚度稳定的板状侵入体 厚度不大且很不规则的小型侵入体 29
19
地质学基础
火山喷发停止后,火山口积水就成为火山口湖。
20
地质学基础
与火山口相连的岩浆通道叫火山喉管(也称火山颈) 21
基性火山喷发形成 熔岩流和熔岩被
22
地质学基础
(三)火山喷发的产物
1.气态喷发物 2.液态喷发物
主要是H2O,其次有HCl、NaCl、 岩浆涌流出火山口时,其中的挥
KCl、H2S、H2CO3等,随温度不同有明显差异。 发分已基本逸出,这时的液态硅酸盐物质称为熔浆, 其冷凝形成的岩石称为熔岩。 3.固态喷发物 火山集块(>64mm)、火山角砾 (2-64mm)、火山灰(<2mm)。 (四)火山喷发类型及方式:熔透式、裂隙式、中心 式 ;猛烈(培雷)式、宁静(夏威夷)式、递变式。 23
记录。
(二)火山机构
火山是岩浆流出地表而形成的特殊机构和形态的地 质体。 13
火山爆发除了熔 浆、固体物质和 挥发分外,还有 别的吗?
14
火山爆发
15
地质学基础
16 16
火山口 火山锥 火山喉管
17
中心式火山喷发形成的地形常呈锥状, 称为 火山锥。
18
在火山锥的 顶部常有低 洼的部位, 略呈圆形, 边缘很陡, 火山物质由 此喷出,称 为火山口。
41
地质学基础
按颗粒相对大小:等粒结构、不等粒结构、斑 状结构及似斑状结构
按颗粒相互关系:文象结构(伟晶岩中石英呈
楔形镶嵌于钾长石巨晶中,石英形似希伯莱文
字。)、条纹结构(钾长石与斜长石呈规律性交
替生长所致。)
隐晶结构
42
地质学基础
(二)岩浆岩的主要构造
块状构造、斑杂构造、条带构造、流纹构造、
气孔构造和杏仁构造、枕状构造
一般无长石,绝无石英,色率大于90;
2.深成岩:橄榄岩-呈黑色,暗绿色,
中粗粒结构,块状构造。
58
地质学基础
3. 主要矿物:橄榄石,辉石;次要矿物:角 闪石,基性斜长石和黑云母; 副矿物:磁铁矿,铬铁矿等。 4. 浅成岩:金伯利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