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浆作用与火成岩
火成岩的构造及原理

火成岩的构造及原理火成岩是指由岩浆冷却凝固而形成的岩石。
它们形成于地下深处的火成活动,通过岩浆的喷发、侵入或渗透形成。
火成岩的构造及形成原理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 岩浆形成:岩浆是由地幔或地壳中的部分岩石熔融而形成的。
在高温和高压的条件下,岩石中的矿物质熔化成为可流动的岩浆。
2. 岩浆喷发:当地下岩浆压力超过地壳的抵抗能力时,岩浆会通过火山口喷发到地面,形成火山喷发。
这样形成的岩浆快速冷却后,即可形成火山岩,如玄武岩。
3. 岩浆侵入:当岩浆在地下岩石层中逐渐冷却凝固时,可能会侵入邻近岩石中形成侵入岩体。
根据侵入方式和形状的不同,可分为浅侵入岩体(如辉绿岩、花岗岩等)和深侵入岩体(如辉长岩、橄榄岩等)。
4. 岩浆渗透:岩浆亦可能在地下通过岩石间隙的渗透而形成渗透岩体,如玄武岩石床、独居石(岩浆透入)等。
火成岩的构造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结晶结构:在岩浆冷却凝固的过程中,矿物质开始结晶,形成了岩石的晶体结构。
晶体的大小和形状决定了火成岩的结构特征。
2. 斑状构造:火成岩中常常出现大颗粒或更大的矿物斑块,称为斑状构造。
这是因为在岩浆冷却过程中,某些矿物质组分较多而结晶速度较快,导致了颗粒增大。
3. 层状构造:在火成岩中,由于岩浆的渗透和侵入,可能会形成堆积的层状构造。
这些层状结构往往与火成活动的不同阶段和岩浆的流动方式有关。
4. 花岗岩的板层状构造:某些花岗岩可出现板层状构造,即一条一条的板状矿物质在岩石中排列。
这种结构是由于岩浆在流动过程中受到混合、分层等作用所致。
总之,火成岩的构造及形成原理主要涉及岩浆的生成、喷发、侵入和渗透等过程,它们的形成与岩浆的特性、地壳的构造和环境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
地质学第三章火成岩

第三章火成岩岩石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按一定方式结合而成的矿物集合体,是构成地壳及地幔的主要物质。
有些岩石主要由一种矿物组成,称单矿岩。
如天安门前金水桥的大理石,古代称汉白玉,由单一的方解石组成的。
多矿物构成的岩石称多矿岩,自然界绝大多数岩石是由两种以上矿物组成的。
岩石是地质作用的产物,其化学成分、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及产状都与地质作用有密切的因果关系。
同时岩石又是地质作用的对象,地球的内、外营力共同对岩石外表形态等进行塑造。
概况地说,岩石是地球发展的产物,其记录了地球发展的历史和规律。
按成因,岩石可以分火成岩 (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1) 火成岩(岩浆岩)(Magmatic rocks, Igneous rocks):它主要是由地壳深处或上地幔中形成的高温熔融的岩浆,在侵入地下或喷出地表冷凝而成的岩石。
简单地说:由岩浆冷凝固结而成的岩石称为岩浆岩。
(2) 沉积岩(Sedimentary rocks):它是由地壳风化产物、生物有关物质、火山碎屑物等,在外营力作用下搬运、沉积、固结而成。
如砂岩、灰岩。
(3) 变质岩(Metamorphic rocks):由岩浆岩、沉积岩经变质作用转化而成的岩石。
如大理岩、片麻岩等。
就面积而言,沉积岩占75%,火成岩和变质岩共占25%。
就重量而言,火成岩占89%,沉积岩和变质岩分别为5%和6%。
岩浆岩和变质岩又可统称为结晶岩。
三大岩类可以相互转化。
一、基本概念1.火成岩简单地说,火成岩就是由地壳深处或上地幔中形成的高温熔融的岩浆冷却后而形成的一种岩石。
现在已经发现700多种岩浆岩,大部分是在地壳里面的岩石。
火成岩包括两类岩石:一类是由岩浆冷凝结晶作用形成的岩浆岩;另一类是由非岩浆作用形成的(如花岗岩化作用)。
其中,以岩浆岩为主,占地壳总体积的65%。
2.岩浆的概念岩浆是在地壳深处或上地幔天然形成的、富含挥发组分的高温粘稠的硅酸盐熔浆流体,是形成各种岩浆岩和岩浆矿床的母体。
普通地质学第三章-火成岩

侵入作用与侵入岩
一. 侵入岩 二. 侵入岩产状 三. 侵入岩类型
第二节 侵入作用与侵入岩
侵入岩
• 侵入作用:深部岩浆向上运移,侵入周围岩石,在地下冷凝、
结晶、固结成岩的过程
• 侵入岩:又叫侵入体,由侵入作用形成的岩石 • 围岩:包围侵入体的岩石
按侵入体形成深度可分为
• 深成侵入岩:深成岩,形成深度>10 km • 中深成侵入岩:中深成岩,形成深度3-10 km
第一节 喷出作用与喷出岩
火山
火山锥顶部有火山物质喷溢的出口,常为圆形坑洼状,称为火山口。 长白山天池
第一节 喷出作用与喷出岩
火山喷发方式
中心式火山喷发
岩浆沿筒状通道上涌,从火山 口喷出,有火山锥
裂隙式火山喷发
岩浆沿断裂带喷出,无火山锥
第一节 喷出作用与喷出岩
几个需要区分的重要概念 • 喷出岩(火山岩):由火山喷发物形成的岩石,
苏 第一节 喷出作用与喷出岩 必 利 科马提岩 尔 地 区 科 马 提 岩 的 鬣 刺 结 构
苏 第一节 喷出作用与喷出岩 必 利 鬣刺结构 大的橄榄石晶体中发育大量裂缝,所有裂缝被细小的橄榄石和辉石骸晶集合 尔 体充填。 地 区 科 马 提 岩 的 鬣 鬣刺草 刺 结 构
偏光显微镜下的鬣刺结构
切割成一个个六方柱。柱状节理总是与流面垂直。
云南腾冲
第一节 喷出作用与喷出岩
火山
固体喷发物和熔岩就地堆积形成的山体。典型的火山外形似锥状, 称为火山锥。
日本富士山 海拔3776m
第一节 喷出作用与喷出岩
日本富士山 海拔3776m
第一节 喷出作用与喷出岩
火星Olympus山
• 太阳系最高的山, 高度21229m,火 山宽约600km
三大岩石类型及其成因

在岩浆岩中SiO2总是与其他各种金属氧化物配合形成各种硅酸 盐类矿物
➢SiO2过饱和岩石:硅酸盐矿物+石英指示矿物
➢SiO2饱和岩石:可能出现辉石 角闪石 斜长石 钾长石饱和矿物 等;无石英;无不饱和矿物
➢SiO2不饱和岩石:可能出现镁橄榄石与霞石 白榴石不饱和矿 物;一般不含石英;不能共生:如镁橄榄石+石英——顽火辉石;
更低; 岩浆温度:650800; 粘度大 以酸性岩浆为甚;喷发猛烈;
3 岩浆的性质
密度成分 温压 分异作用和喷发能力 粘度络阴离子
与阳离子;温度;岩浆中的气泡与呈溶解状态的挥发物的
多少 温度 挥发分
岩浆的成分
主要是由氧 硅 铝 铁 镁 钙 钾
如:挥发份影响结晶温度及钠岩锰浆钛喷出磷方等式造;岩挥元发素份组聚成集;此时; 在近地表处的强烈膨胀会引外起还岩有浆H爆2O裂;C成O火2;山SO灰2等挥发
六 典型的火成岩与宝石矿床
一超基性盐类橄榄岩——苦橄岩
深层侵入岩:橄榄岩 浅层岩:金伯利岩 喷出岩:苦橄岩 科马提岩 有关的金属矿产:铬 镍 钴 铂 稀土等;非金 属矿产:金刚石 石棉 滑石 菱镁矿 磷灰石 橄 榄石
橄榄岩
岩石颜色:深绿 黄绿 褐绿 色;
结构构造:全自形或他形粒 状结构;块状构造;
成结晶物质;叫脱玻化作用——较新的喷出岩中;
2 矿物的颗粒大小绝对大小与相对大小 绝对大小: 显晶质结构肉眼与放大镜可辨析 粗粒>5mm 中粒52mm 细粒20 2mm 微粒<0 2mm 巨晶 伟晶:>10mm 隐晶质结构肉眼放大镜无法辨析 呈致密状;无玻璃光泽及贝壳状断口;脆性程度低;有韧性;瓷状断口; 相对大小: 等粒同种主要矿物颗粒大小大致相等——侵入岩 不等粒——侵入岩的边部或浅层侵入岩中 斑状及似斑状斑晶 基质——浅层 喷出岩中;浅层 部分中深层
岩浆作用和火成岩.资料

侵入 岩体
浅成侵入体:形成深度小于5Km。 深成侵入体:地表以下5~20Km。
岩浆在侵入过程中与围岩发生许多作用: 1、同化作用与混染作用 2、结晶分异作用
同化作用——岩浆熔解围岩,将围岩改变 成为岩浆的一部分,成为同化作用。
同化作用与混染作用是相伴而生的。
混染作用——岩浆因同化围岩而改变自己 原有的成分称为混染作用。
熔岩被
熔岩流
熔岩被
熔岩被
冷却后的熔岩被
熔岩被
熔岩被(流)
熔岩丘
熔岩丘
熔岩的表面形态
熔岩流及熔岩的表面形态
熔岩的表面形态
熔岩的表面形态
特殊的熔岩产状
特殊的熔岩产状
熔岩丘
熔岩锥
熔岩锥
熔 岩 流 入 海
熔岩流入海
熔岩流入海
熔 岩 流 入 海
熔 岩 流 瀑 布
熔岩流瀑布
捕虏体——围岩碎块混入岩浆中,其 可以部分或完全别熔化,未熔化的碎 块成为捕虏体。
结晶分异作用——一种成份的岩浆按矿 物熔点的高低、比重的大小,可依次结 晶出不同成分的矿物,并依次形成不同 种类的岩石,这种作用称为结晶分异作 用。
鲍温反应系列
高温 橄榄石(超基性岩)
矿
不 连
辉石……基性斜长石(基性岩)连 续
二、侵入岩的产出状态 根据岩体的形状将岩体分类
侵蚀破火山口
死火山:在人类历史上没有发生过喷发 活动的火山; 活火山:现代正在活动 的火山; 休眠火山:在人类历史记载上曾经有过 喷发活动而近代长期停止的火山。
五大连池火山地貌景观一瞥
喷出方式 裂隙式喷发:岩浆沿岩石圈的巨大 裂缝溢出(现代洋脊、大陆裂谷 )地 表。
熔岩比较宁静沿长数十公里的裂缝 溢出基性熔岩,呈熔岩被产出。
岩石学知识点总结

岩石学知识要点总结一、名词解释1、岩浆:就是上地幔或地壳部分熔融得产物,成分以硅酸盐为主,含有挥发分,也可以含有少量固体物质,就是高温粘稠得熔融体。
就是上地幔或地壳部分熔融得产物,成分以硅酸盐为主,含有挥发分,也可以含有少量固体物质,就是高温粘稠得熔融体。
2、岩浆作用:就是岩浆得形成、演化及侵入、喷出与冷凝结晶最终形成火成岩得复杂过程。
3、岩浆岩得结构:就是指组成岩石得矿物得结晶程度、颗粒大小、晶体形态、自形程度与矿物之间(包括玻璃)得相互关系。
4、原生岩浆:由地幔或地壳岩石经熔融或部分熔融作用形成得成分未遭受变异得岩浆。
5、辉长结构:就是辉长岩得典型结构,表现为基性斜长石与辉石得自形程度相近,均呈现半自形-它形粒状。
6、粗玄结构:又称间粒结构。
在不规则排列得长条状斜长石微晶间隙中充填若干个粒状辉石与磁铁矿物得细小颗粒。
7、拉斑玄武结构:填隙物有辉石、磁铁矿物及玻璃质8、粗面结构:喷出岩得基质中钾长石微晶呈平行排列。
9、反应边结构:早生成得矿物或捕虏晶,与熔浆发生反应,当这种反应不彻底时,在早生成得矿物外围,形成另一种成分完全不同得新矿物,完全或局部包围着早结晶得矿物。
反应边结构:早生成得矿物或捕虏晶,与熔浆发生反应当这种反应不彻底时,在早生成得矿物外围,形成另一种成分完全不同得新矿物,完全或局部包围着早结晶得矿物。
10、里特曼指数:S =(K2O+Na2O)2/(SiO2 -43) (wt%) S <3、3 者称为钙碱性岩,S =3、3-9者为碱性岩,S >9者为过碱性岩。
11、安山岩:就是中酸性火山岩中分布较广泛得一种熔岩,常常形成典型得火山锥或呈岩流、岩穹、岩钟产出。
12、粗玄岩:结晶程度较好,为全晶质,基质具粗玄结构,具喷出产状。
1 3 、熔蚀结构:在地下深处生成得斑晶上升到地表或浅处时,由于物化条件发生了较大得变化,例如压力降低使一些固相得熔点降低,岩浆在地表氧化,温度一度升高等,会造成早已结晶得斑晶熔蚀,形成斑晶得熔蚀结构14、包橄结构:橄榄辉石岩中,常见到大得辉石晶体内,包含有许多被溶蚀得浑圆状得小橄榄石颗粒15、文象结构:石英呈一定得外形(如尖棱形,象形文字形等)有规律地镶嵌在钾长石中,这些石英在正交偏光下同时消光。
岩浆岩(火成岩)

❖ (1)观察岩石的颜色。这里所说的岩石颜色是指岩石的 总体颜色,而不是岩石中某种矿物的颜色。岩浆岩颜 色的深浅,取决于浅色矿物和暗色矿物的相对含量。 暗色矿物由多变少,颜色也随之由深变浅。如果岩浆 岩的颜色较深,一般属于基性岩或超基性岩类若颜色 较浅,则为酸性岩或中性岩类。根据岩石的颜色,就 可以大致确定它是化学成分分类中的哪一类。
例如:
采矿 开采石油 天然气 地下水 兴建水利工程
一、岩浆作用及岩浆岩的形成
❖ 岩浆岩是由以硅酸盐为主要成分,富含挥发 性物质,在上地幔和地壳深处形成的炽热而 粘稠的熔融体冷凝而成的岩石。
❖ 岩浆的成分:硅铝的氧化物构成的络离子; 铁、钙、钠、镁和钾的阳离子。
❖ 岩浆成分、粘性、温度下降速度和冷凝环境 的不同造成多样性。
黑云母 辉石 石英与正长 石总量<5%
橄榄石 黑云母 角闪石
黑云母 角闪石 基性斜长石
浅————————————————————————深
流纹岩 花岗斑岩
火山玻璃、黑曜岩、浮岩等
粗面岩
安山岩
正长斑岩
闪长玢岩
玄武岩 辉绿岩
少见 少见 少见
花岗岩
正长岩
闪பைடு நூலகம்岩
辉长岩
辉岩 橄榄岩
五 岩浆岩的肉眼鉴定方法
肉眼观察和鉴定岩浆岩,首先应在野外 根据岩石的产状及特征,确定是否属于岩浆 岩。然后观察岩石标本的颜色、矿物成分、 结构、构造等方面的特征,结合岩浆岩分类 表查出岩石的名称。
❖ 岩浆岩的结构特征是划分岩浆岩类型和鉴定 岩浆岩的主要根据之一。
按结晶程度分
❖ 1、全晶质结构:全部由结晶的矿物组成,常 见于深成岩。
❖ 2、玻璃质结构:温度骤然下降到平衡结晶温 度以下形成的,喷出岩特有的结构。
岩浆作用与火成岩

枕状熔岩
枕状玄武岩 (新疆木垒)
枕状玄武岩(新疆白杨沟)
(5)球状构造:由不同矿物组成的同心层围绕中心分布. 特征:各圈中的矿物呈放射状分布. 成因:岩浆中的某些组分脉动式过饱和结晶而形成.
(6)晶洞构造:岩浆冷凝收缩形成的浑圆状空洞,内常生长有 晶体或晶簇,不同于气孔,如石英晶簇。 成因:黏度很大的岩浆在冷凝收缩过程中形成的。 常见于碱性花岗岩中。
(7)层状构造:熔岩-沉积夹层-熔岩平行排列。 成因:多次喷发的熔岩或火山碎屑岩逐层叠置。
第四节 火成岩的分类及野外识别
区分不同类型火成岩的主要因素:岩浆类型、冷凝环境。
(1)岩浆的化学成分不同,形成的矿物种类、数量也不同。
肉眼识别时,鉴别出主要矿物和含量,即可确定岩石类型。
鉴定火成岩的矿物是识别火成岩的基本途径。
岩浆溶解围岩,将围岩改变成为岩浆的一部分,称为同化 作用。其规模与程度受岩浆成分、温度、规模及围岩性质控 制。
岩浆因同化围岩而改变自己原有的成分称为混染作用。混 染作用与同化作用相伴而生。
(2)结晶分异作用 一种成分的岩浆按矿物熔点的高低可依次结晶出不同成分
的矿物,并依次形成不同种类的岩石。这种作用称为结晶分 异作用。
第二节 侵入作用与侵入岩
1.侵入作用 ● 侵入岩(侵入体):岩浆在向上运动的侵入过程中逐渐
冷凝结晶形成的岩石.可分为: 深成侵入岩(深成岩):地表以下5km到10-20km者、 浅成侵入岩(浅成岩):形成深度小于5km者.
● 围 岩:被岩浆侵入的岩石.
第二节 侵入作用与侵入岩
侵入岩成因 ●岩浆是高温物质,围岩是低温物质,在侵入过程中岩浆与 围岩之间必然要发生很多变化。 (1)同化作用与混染作用
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岩浆作用与火成岩
第一节碰触作用与喷出岩
一、岩浆的概念
地下高温熔融物质—岩浆
岩浆的粘性取决于它的化学成分和温度。
二、喷出作用与喷发产物
岩浆喷出地表的作用称喷出作用/火山作用。
1.气体喷发物
以水蒸气为主,其含量通常达60%以上。
此外还有CO2、硫化物、硫,以及少量CO、H2、HCl、NH3、NH4Cl、HF等。
2.固体喷发物
3.液体喷发物
三、岩浆的类型及其喷发特征
1.超基性岩浆及其喷发特征
2.基性岩浆及其喷发特征
3.中性与酸性岩浆及其喷发特征
四、火山喷发的间歇性
凡在人类历史时期中有过活动的火山成为活火山,在人类历史中未曾喷发过的火山称为死火山。
第二节侵入作用与侵入岩
一、侵入作用概述
深部岩浆向上运移,侵入周围岩石而未到达地表,称为侵入作用。
岩浆在侵入过程中变冷、结晶而形成的岩石叫侵入岩。
它是被周围岩石封闭起来的三度空间的实体,又可称为侵入体。
包围侵入体的所有岩石称围岩。
1.同化作用与浑然作用
岩浆溶解围岩,将围岩改变成岩浆的一部分,称为同化作用。
岩浆因同化围岩而改变自己原有的成分称为混染作用。
同化作用与混染作用是相伴而生的。
2.结晶分异作用
一种成分的岩浆按矿物熔点的高低可依次结晶出不同成分的矿物,并依次形成不同种类的岩石,这种作用称为结晶分异作用。
二、侵入岩的产出状态
侵入岩的产出状态即产状,指其形态、大小及其与围岩的关系。
1.岩墙
2.岩床
3.岩盆与岩盖
4.岩株
5.岩基
第三节火成岩的结构与构造
一、火成岩的结构
火成岩中的矿物的结晶程度、晶粒大小、与形态及晶粒间的相互关系称为火成岩的结构。
二、火成岩的构造
1.块状构造
2.流动构造
3.气孔构造
4.层状构造
第四节火成岩的主要类型
根据火成岩的SiO2含量,可以将火成岩分为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及酸性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