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岩浆作用与岩浆岩

合集下载

地质作用-岩浆作用与岩浆岩

地质作用-岩浆作用与岩浆岩

地质作用的分类:内动力地质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地震作用地壳运动外动力地质作用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成岩作用第四章岩浆作用与岩浆岩§1.概念§2.喷出作用与喷出岩§3.侵入作用与侵入岩§4.岩浆的起源§5.岩浆的类型及特征§1 概念岩浆——上地幔或地壳深处,天然产出的成分以硅酸盐为主的高温熔融物质。

化学成分:SiO2为主大量Al2O3、Mg O、Fe O......富含挥发份:H2O、CO2、NH3、H2S物理性质:温度高(650°-1400℃)压力大(几千大气压)粘稠流体岩浆类型:依据SiO2含量的多少,岩浆可分为四种基本类型:酸性岩浆(SiO2> 65%)中性岩浆(SiO265~52%)基性岩浆(SiO252~45%)超基性岩浆(SiO2< 45%)从上到下挥发组分含量由多到少,粘度由小到大。

基性岩浆——温度高、压力小、稀酸性岩浆——温度低、压力大、稠酸性岩浆中,由于SiO2含量高,硅氧四面体链较多,使岩浆粘度较大,不易于流动,常起源于地壳下部。

基性或超基性岩浆中,SiO2含量低,岩浆粘滞度则小,岩浆显得易于流动,常起源于岩石圈下部或软流圈岩浆在地下深处形成之后,常沿着静岩压力较小的破碎带或软弱带向上运移或喷溢到地表面上来,这个作用过程就称为岩浆作用。

岩浆在向上运移、侵位后,在地壳上部某处冷凝下来,此作用过程就叫侵入作用此时冷凝而成的岩石就称为侵入岩。

岩浆直接喷出地表后冷凝成岩的作用过程,称火山作用。

冷凝而成的岩石称火山岩或喷出岩。

§2 喷出作用与喷出岩一、喷出活动与火山构造喷出活动(火山活动、火山爆发)岩浆喷出地表在地表冷凝的全部过程。

活火山(active volcano)——现代仍在活动或周期性活动。

休眠火山(dormant volcano)——人类史后喷发过,但长期以来静止死火山(extinct volcano)——人类史前喷发过,史后从未喷发火山喷发是一种极为壮观而又令人生畏的自然现象,但由于喷发前征兆明显,有一定的地形标志,一般不会给人类生命带来大危害。

岩浆作用和火成岩.资料

岩浆作用和火成岩.资料

侵入 岩体
浅成侵入体:形成深度小于5Km。 深成侵入体:地表以下5~20Km。
岩浆在侵入过程中与围岩发生许多作用: 1、同化作用与混染作用 2、结晶分异作用
同化作用——岩浆熔解围岩,将围岩改变 成为岩浆的一部分,成为同化作用。
同化作用与混染作用是相伴而生的。
混染作用——岩浆因同化围岩而改变自己 原有的成分称为混染作用。
熔岩被
熔岩流
熔岩被
熔岩被
冷却后的熔岩被
熔岩被
熔岩被(流)
熔岩丘
熔岩丘
熔岩的表面形态
熔岩流及熔岩的表面形态
熔岩的表面形态
熔岩的表面形态
特殊的熔岩产状
特殊的熔岩产状
熔岩丘
熔岩锥
熔岩锥
熔 岩 流 入 海
熔岩流入海
熔岩流入海
熔 岩 流 入 海
熔 岩 流 瀑 布
熔岩流瀑布
捕虏体——围岩碎块混入岩浆中,其 可以部分或完全别熔化,未熔化的碎 块成为捕虏体。
结晶分异作用——一种成份的岩浆按矿 物熔点的高低、比重的大小,可依次结 晶出不同成分的矿物,并依次形成不同 种类的岩石,这种作用称为结晶分异作 用。
鲍温反应系列
高温 橄榄石(超基性岩)

不 连
辉石……基性斜长石(基性岩)连 续
二、侵入岩的产出状态 根据岩体的形状将岩体分类
侵蚀破火山口
死火山:在人类历史上没有发生过喷发 活动的火山; 活火山:现代正在活动 的火山; 休眠火山:在人类历史记载上曾经有过 喷发活动而近代长期停止的火山。
五大连池火山地貌景观一瞥
喷出方式 裂隙式喷发:岩浆沿岩石圈的巨大 裂缝溢出(现代洋脊、大陆裂谷 )地 表。
熔岩比较宁静沿长数十公里的裂缝 溢出基性熔岩,呈熔岩被产出。

岩浆作用过程及岩浆岩成因探讨

岩浆作用过程及岩浆岩成因探讨

岩浆作用过程及岩浆岩成因探讨
岩浆作用是地球内热在地壳中的活动形式之一,它包括岩浆的形成、运动和冷凝成岩的全过程。

岩浆岩则是岩浆冷却和固结形成的固态岩石。

岩浆作用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地球内热在地壳中的活动,形成原始岩浆。

2. 原始岩浆通过各种方式,如火山喷发、侵入活动等,从地下深处涌出地表。

3. 岩浆在地表或地下冷却、固化,形成各种类型的岩浆岩。

岩浆岩的成因主要有两种:
1. 火成岩:由岩浆冷却固化形成。

如果岩浆在地表附近冷却固化,形成的就是火成岩,如花岗岩、玄武岩等。

2. 侵入岩:如果岩浆在地表以下冷却固化,形成的就是侵入岩,如花岗岩侵入体等。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您查阅相关网站。

第三章岩浆岩的结构和构造

第三章岩浆岩的结构和构造

第三章岩浆岩的结构和构造岩浆岩是由岩浆在地壳中冷却结晶形成的一类岩石。

岩浆岩的结构和构造是其形成过程和成分组成的结果,它们对于理解地壳演化和地球内部的物质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岩浆岩的结构和构造受到岩浆的形成过程的影响。

岩浆是由地幔中的岩石物质通过地壳中的岩石圈上升形成的。

在地幔中,由于高压和高温的作用,岩石物质呈流动状态,形成了熔融状态的岩浆。

岩浆中的矿物质和气体被带到地壳中,当岩浆在地壳中冷却时,其中的矿物质开始结晶,形成岩浆岩。

其次,岩浆岩的结构和构造与其成分组成密切相关。

岩浆中的矿物质主要由硅酸盐和非硅酸盐矿物质组成。

硅酸盐矿物质是岩浆岩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包括石英、长石和角闪石等。

非硅酸盐矿物质包括橄榄石、斜长石和辉石等。

这些矿物质的组合方式和比例决定了岩浆岩的结构和构造。

岩浆岩的结构有晶粒结构和玻璃结构两种。

晶粒结构是指岩浆岩中的矿物质呈晶体状态排列,具有明显的晶体结构。

晶粒结构的岩浆岩通常具有均匀的晶粒大小和明显的物理性质差异。

玻璃结构是指岩浆岩中的矿物质没有完全结晶,呈无定形状态。

玻璃结构的岩浆岩通常具有均匀的外观,但其物理性质比晶粒结构的岩浆岩差。

岩浆岩的构造是指岩浆岩内部的排列方式和组成关系。

岩浆岩中的矿物质通过化学和物理作用,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构造特征。

例如,岩浆岩中的矿物质可以以长石、角闪石和石英等不同的物质组合形式存在,形成不同的构造类型。

此外,岩浆岩中还可能存在岩浆基质,即未完全结晶的岩浆物质。

岩浆基质的存在可以增加岩浆岩的强度和密度。

总之,岩浆岩的结构和构造是其形成过程和成分组成的结果。

岩浆岩的结构和构造对于理解地壳演化和地球内部的物质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岩浆岩的结构和构造,可以揭示地壳演化的规律和地球内部的物质循环过程。

这对于人类认识地球的形成和演化历史以及地球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实际意义。

02:岩浆作用及岩浆岩的基本特征39页PPT

02:岩浆作用及岩浆岩的基本特征39页PPT
直接测量 喷出熔岩的温度范围一般在700-13000C之间。 玄武岩一般为1000-13000C,安山岩一般为 900~10000C,流纹岩一般为700~9000C。组 分愈酸性,温度愈低。
间接测量
1)通过岩石的熔融及结晶实验确定:如基拉韦厄玄武岩, 在一个大气压下,开始结晶温度为12350C,而它的完全结晶 温度为10600C。不同的矿物结晶温度也不同,如约德等(1962) 测定的莫纳罗亚喷出玄武岩中主要造岩矿物的结晶温度:橄 榄石12500C,辉石11800C,基性斜长石11600C。
4)压力 压力对岩浆的粘度也有影响。对不含水的干岩
02:岩浆作用及岩浆岩的基本特征
服从真理,就能征服一切事物
• 第一节 岩浆的概念与特征 • 第二节 岩浆作用 • 第三节 岩浆岩的基本特征
Hawaii
第一节 岩浆的概念与特征
一、岩浆的概念
目前一般认为:岩浆 是上地慢和地壳深处形 成的,以硅酸盐为主要 成分的炽热、粘稠、含 有挥发份的熔融体。
最普遍和最主要的是 硅酸盐成分的岩浆,个 别的也见有碳酸盐,金 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 等岩浆(后两者又称矿浆)。
3)温度
岩浆的温度愈高,粘度愈小; 温度愈低,粘度愈大。
如威苏维火山喷出的熔岩, 11000C时为283.2Pa.s,12000C 时为276Pa.s,13000C时为 75Pa.s,14000C时为25.6Pa.s。
温度升高使硅氧四面体络阴 离子结合能力降低,大的阴离 子解聚分裂,同时能使离子活 动能力加大,从而增强熔体的 流动性、减少粘度。
存在。除K+、Na+、Ca2+,Mg2+、Mn2+,Fe2+等 为阳离子外,阴离子主要为硅(铝)氧四面体所组 成的络阴离子,有岛状、链状、架状等,连接呈

普通地质学-03 岩浆作用与岩浆岩

普通地质学-03 岩浆作用与岩浆岩
一、火山活动
根据火山活动情况一般分为: 活火山——现在尚在活动或周期性不断活动的火山; 休眠火山——有史以来曾经活动,但长期以来处于静止状 态的火山; 死火山——史前曾经喷发,但有史以来未活动的火山。
火山的这种划分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例如,意大利 维苏威火山是世界有名的火山,过去曾被认为是一座不活动 的火山,但于公元79年8月24日突然强烈喷发,造成极大灾 害,掩埋了庞贝古城。还有些从来没有过火山活动的地方, 也会产生新的火山。如1943年2月20日,在墨西哥城西面 300km多的一片玉米地里,忽然出现裂缝冒烟,继而强烈喷 发,到1944年1月已形成一座高450m的火山,这就是有名的 帕里库廷火山。在大洋洋脊也经常形成新火山,露出水面后 形成新的火山岛。
另一种是岩浆冲破上覆岩层而喷出地表,这种活动称 喷出作用或火山活动。喷出地表的岩浆在地表冷凝而成 的岩石,称喷出岩(又称火山岩)。
由此可知,岩浆岩是地下深处的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 地表冷凝而成的岩石。
第二节 喷出作用(火山作用)
喷出作用,又称火山作用。是地下高温熔融物质喷出地表 的作用。地下的这种高温熔融物质称为岩浆。温度一般在 800-1200℃,但可以低到650℃,高达1400℃,成分主要是 硅酸盐。喷发物有气体、固体和液体三类。
岩石记录了过去发生的地质事件。要探讨地球的 发展历史和演变规律,岩石是最重要的客观依据; 岩石是地质作用的产物,又是地质作用的对象,所 以岩石是研究各种地质构造和地貌的物质基础;岩 石中含有各种矿产资源,有些岩石本身就是重要矿 产,一定的矿产都与一定的岩石相联系。由此可见, 研究岩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一个火山锥形成以后,由于不断发生火山活动, 往往在原来的火山口上形成较小的火山锥,或者在 火山锥的山坡上出现许多小火山锥,后者称为寄生 火山锥。如意大利西西里岛上的埃特纳火山(3700m) 共有300多个寄生火山锥。

3,岩浆作用与火成岩

3,岩浆作用与火成岩

第三章岩浆作用与火成岩
岩浆:来自地下深处高温高压富含挥发分的硅酸盐熔融体。

岩石:由一种或多种晶质或非晶质矿物组成的固结的矿物集合体。

喷出作用:岩浆喷出地表冷凝成岩的过程。

喷发物有气体、固体和液体三类。

喷出岩:由岩浆喷发物形成的岩石,又称火山岩,它包括火山碎屑岩和熔岩。

火山碎屑岩:由各种火山碎屑物堆积并固结而成的岩石。

侵入作用:深部岩浆向上运动,侵入到周围岩石而未达到地表的过程。

侵入岩:岩浆在侵入过程中冷凝、固结而成的岩石。

深成岩:具有晶质结构,颗粒较粗或为似斑状的侵入岩。

浅成岩:具有晶质结构,颗粒较细或为隐晶质,常为斑状的侵入岩。

岩床:顺围岩层面方向侵入的层状侵入体。

岩墙:狭长的墙状侵入体。

近于直立,与围岩层面方向大致垂直。

岩浆有哪些基本类型,其化学成分的差别何在?
的含量,将岩浆分为:
根据岩浆中SiO
2
的含量小于45%
1、超基性岩浆:SiO
2
2、基性岩浆:SiO
的含量45%—52%
2
的含量52%—65%
3、中性岩浆:SiO
2
的含量大于65%
4、酸性岩浆:SiO
2
何为岩浆作用?岩浆作用包括哪些类型?
岩浆作用指岩浆的发育、运动及固结成岩的作用。

类别有喷出作用和侵入作用。

岩浆岩是如何分类的?各有哪些类型?
根据岩浆的化学成分和冷凝环境进行分类:
1、根据SiO
的含量分为: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酸性岩。

2
2、根据冷凝环境分:深成岩、浅成岩、喷出岩(火山岩)。

普通地质学第三章岩浆作用与火成岩

普通地质学第三章岩浆作用与火成岩
由于岩浆高温、高压,具有潜在的活动能量,能沿早先地壳活动中形成的 薄弱带(如断层带)向低压方向运动。
4.两类火成岩 Two types of igneous rock ● 侵入岩 Intrusive rock:地下深处冷凝结晶的岩浆岩。 8/72
●火山岩(Volcanic rock):岩浆喷到地表、气体逃逸、冷凝 而成的岩石。 又分火山碎屑岩(Volcanoclast rock)(喷到空中 炸碎的岩浆与围岩碎块,落下堆积而成和熔岩(Lava)(地表溢流而 冷凝)两种。 5.喷出作用(Extrusion )(又称火山作用) ● 喷出与否与地壳的活动有关。
● 分布于南非和澳大利亚。
● 具鬣刺结构Mane :快速冷凝而成的长条状橄榄石骸晶集
合体,常充填于橄榄岩或辉石岩裂隙中。
10.2 基性熔岩(basic):玄武岩(basalt)
● 黑色,致密,比重大,粘性小,有柱状节理.喷发宁静
(气体易溢出)。
● 海底喷发形成枕状构造(Pillow lava),顶突底平。
tuff:凝灰岩, Lava:熔岩, volcanic breccia:火山角
砾岩,volcanic agglomerate:火山集块岩
c.熔融体 Melting body:熔岩(熔岩流、熔岩被;多面形分布)
表面具柱状节理Columnar joint(冷凝收缩而成的六边形柱体),
总与流面垂直。
岩浆流动冷凝还会形成绳状构造 Pahoehoe等。
5/72
五 大 连 池
6/72
天 池
7/72
第1节 喷出作用(Extrusion ,Eruption) 与喷出岩
extrusive rocks
1.火成岩占地壳岩石体积的64.7%。 2.岩浆(magma):形成于地下深处的、具有较大粘性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岩浆及岩浆作用
A 火山弹
A
C
C 叶面上的火山灰
B
B 火山砾
第一节 岩浆及岩浆作用
3. 液体喷出物(熔浆) 熔浆:喷出地表的岩浆,其中挥发组分大量逸出,称 熔浆。
第一节 岩浆及岩浆作用
熔浆的流动和凝固:熔浆的流动和凝固与成分、粘度、温度及 地形有关。酸性熔浆粘度大、温度低,流速较小,凝固较快, 其表面凝固的厚壳常形成块状熔岩,整体常形成熔岩锥。
HCl 等,可直接凝华成硫磺、
钾等。
第一节 岩浆及岩浆作用
第一节 岩浆及岩浆作用
2. 固体喷出物(火山碎屑物) (1)火山灰:粒度﹤0.01mm,
可上升进入平流层扩散。
第一节 岩浆及岩浆作用
(2)火山砾:火山角砾:粒度2-100mm 火山集块:﹥100mm
第一节 岩浆及岩浆作用
(3)火山弹:熔浆高速喷发至空中发生旋转、 扭曲而成各种形态的块体。
熔岩流
火山口 火山颈
岩床 岩墙
岩基
第三章 岩浆作用及岩浆岩
第一节 岩浆及岩浆作用 第二节 岩浆岩的一般特征
第三章 岩浆作用及岩浆岩
第一节 岩浆及岩浆作用 第二节 岩浆岩的一般特征
第二节 岩浆岩的一般特征
➢ 岩浆岩:岩浆在一定地质作用下,由地壳深处沿着裂 隙侵入地壳附近或喷出地表,经过冷凝、结晶而形成 的岩石。
石英、黑云母、辉石、角闪石、橄榄石等,占99%,称造 岩矿物。其中,以O、Si、K、Na为主组成的矿物,颜色 较浅,称铝硅矿物或浅色矿物。如长石、石英;而以Fe、 Ca、Mg为主组成的矿物,颜色较暗,称铁镁矿物或暗色 矿物。如辉石、角闪石、橄榄石。
一般而言,从超基性岩到酸性岩,浅色矿物逐渐增加,暗色 矿物逐渐减少,岩石的总体颜色也由深变浅。
第一节 岩浆及岩浆作用
1. 深成侵入作用形成的岩体
一般深度为3~6公里,形成的岩体主要呈岩基、岩株产 出。
➢ 岩基 岩基是规模巨大的不规则的穹窿状侵入体,主要 成分是花岗岩类,故有花岗岩基之称。
➢ 岩株 岩株是规模相对较小的侵入岩体。平面上呈近圆 形或不规则形态,与围岩接触面较陡,且常参差不齐。 岩株出露面积一般小于100 km2,其成分与岩基相类 似。
第一节 岩浆及岩浆作用
2.岩浆作用 岩浆的发生、运移、聚集、变化及冷凝成岩的全部过程,
称为岩浆作用。 岩浆作用主要有两种方式: ➢岩浆侵入活动→侵入岩。 ➢火山活动或喷出活动→喷出岩(火山岩)
第一节 岩浆及岩浆作用
岩浆喷出作用:在岩浆向地壳的薄弱地带挤入过程中,岩浆 内部压力大到足以使其穿过上部的岩层,而喷出地表,就形 成了火山喷发,这种活动称为岩浆喷出作用或火山作用。 (一)火山活动
活火山;休眠火山;死火山。
第一节 岩浆及岩浆作用
(二)火山机构
1. 火山通道 2. 火山锥:火山喷发物在火口附近堆积而成的圆锥状或盾
状地貌。
3. 火山口与破火口
第一节 岩浆及岩浆作用
火山口 破火口
第一节 岩浆及岩浆作用
空 中 看 火 山 口
云南腾冲
第一节 岩浆及岩浆作用
(三)火山喷发物
1. 气体喷发物 (1)水汽 60-90% (2)H2S、SO2、CO2、HF、
第3章 岩浆作用与岩浆岩
第三章 岩浆作用及岩浆岩
第一节 岩浆及岩浆作用 第二节 岩浆岩的一般特征
第三章 岩浆作用及岩浆岩
第一节 岩浆及岩浆作用 第二节 岩浆岩的一般特征
第一节 岩浆及岩浆作用
一、岩浆及岩浆作用的概念
1. 岩浆 ➢ 岩浆是地壳深处或上地幔天然形成的、富含
挥发组分的高温粘稠的硅酸盐熔浆流体。它 是形成各种岩浆岩和岩浆矿床的母体。 ➢ 一般认为岩浆发源于地幔上部软流圈及地壳 中局部地段,温度高达1000℃以上,压力 可达1000MPa。它的成分相当复杂,主要 是硅酸盐及部分金属硫化物、氧化物和其它 一些挥发物质(如H2O、CO2、H2S等气 体)。
块状熔岩
熔岩锥
第一节 岩浆及岩浆作用
一边流动一边冷凝的熔浆
第一节 岩浆及岩浆作用
基性熔浆粘度小、温度高,流速较大,凝固较快,其 表面凝固的薄壳常形成波状熔岩,若波状薄壳向前翻 卷,常形成绳状熔岩。
波状熔岩
绳状熔岩
第一节 岩浆及岩浆作用
若其整体因陆地原始地形不同,常形成熔岩流和熔岩被 (熔岩台地);若为海底基性岩浆喷发,常形成枕状 熔岩。
➢ 斯特龙博利式喷发型: 机遇介于宁静式和爆裂式之间。常见火山渣和火山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一节 岩浆及岩浆作用










第一节 岩浆及岩浆作用
三、侵入作用
岩浆的侵入作用 如果岩浆没有上升至地表, 而是侵入到地下一定深度 的岩层中就凝固了,这种 活动则称为岩浆的侵入作 用。岩浆的侵入作用按侵 入的深浅不同,又可分为 深成侵入作用和浅成侵入 作用。
➢ 岩浆岩在地壳中分布十分广泛,约占地壳总质量的80 %,在大陆地表出露普遍,整个大洋壳几乎全部由玄 武岩组成。
玄武 岩的 地貌
第二节 岩浆岩的一般特征
一、岩浆岩的物质成分 1. 岩浆岩的化学成分
岩浆岩按SiO2含量分类简表
第二节 岩浆岩的一般特征
2. 岩浆岩的矿物成分 火成岩的矿物成分以硅酸盐矿物等为主,最多的是长石、
熔岩流
熔岩被
第一节 岩浆及岩浆作用
(四)火山喷发类型 1. 裂隙式(冰岛式)喷发
第一节 岩浆及岩浆作用
2. 中心式喷发 沿管状火山通道喷发
➢ 宁静式(夏威夷式)喷发型: 基性熔浆从火山口宁静溢出。
➢ 爆裂式(培雷式)喷发型: 中酸性喷发为主,爆炸力强,形成大量火山碎屑,特 别是火山灰。(西印度群岛培雷火山)
第一节 岩浆及岩浆作用
2. 浅成侵入作用形成的岩体 ➢ 浅成侵入作用多发生在地下0~3公里处,所形成的岩体
一般距地表较近,规模不大,形状也较规则,它们包括岩 盘、岩盆、岩床、岩墙和岩脉。
岩盘
岩盆
岩床
岩墙
第一节 岩浆及岩浆作用
侵入体产状
第一节 岩浆及岩浆作用
岩墙
岩床
岩基
岩株
第一节 岩浆及岩浆作用
第一节 岩浆及岩浆作用
➢ 岩浆形成:地下深处的固态岩石(包括先形成的火成 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熔融而成的, 因此具有极大的流动性。
➢ 岩浆组分:硅酸盐熔浆和挥发组分。根据硅酸盐熔浆 中SiO2含量分为:酸性岩浆(SiO2﹥65%)中性岩浆 (SiO252%-65%)、基性岩浆(SiO245%-52%) 和超基性岩浆(SiO2﹤4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